阴阳学说与疾病治疗的关系课件演示文稿_第1页
阴阳学说与疾病治疗的关系课件演示文稿_第2页
阴阳学说与疾病治疗的关系课件演示文稿_第3页
阴阳学说与疾病治疗的关系课件演示文稿_第4页
阴阳学说与疾病治疗的关系课件演示文稿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 阴阳学说与疾病治疗的关系 杨 英 摘要 阴阳学说是我国古代的一种哲学思想,早在春秋战国时期,人们就已经把这种哲学思想引用到医药学中,作为医药学的一种指导思想和推理工具。本文就阴阳学说和疾病治疗之间的关系进行了综述,其中大量地援引了古今中医、中兽医名家有关该问题的论述,并列举了该理论指导下的方药组成,进一步说明了阴阳学说对疾病治疗具有指导性作用。 阴阳学说认为机体之所以能够进行正常的生命活动,是由于机体内部的阴阳两个方面保持了相互对立统一、协调平衡关系的结果。即只有机体的内外、表里、上下各局部之间,以及机体的物质与物质、功能与功能、功能与物质之间,必须经常保持其相互协调平衡的关系,机体才能维持

2、正常的生理活动。见图1。如果因某种原因而使阴阳失却了协调平衡,那么疾病随之产生,出现复杂的病理变化,但无论疾病的病理变化如何错综复杂,总不外乎阴阳的偏盛与偏衰。正由于疾病发生开展的根本原因是阴阳的失调,故调整阴阳,补其缺乏,泻其有余,恢复阴阳的相对平衡,就是疾病治疗的根本法那么,即?素问至真要大论?所说的:“谨察阴阳所在而调之,以平为期。阴阳学说用于指导疾病的治疗突出地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生理范围或图11 阴阳偏盛的治疗2 阴阳偏衰的治疗3 阴阳俱病的治疗1 阴阳偏盛的治疗 阴阳偏盛,即阴偏盛或阳偏盛,是阴或阳任何一方高于正常水平的病变。?素问阴阳应象大论?中所说的“阳胜那么热,阴胜那么寒即是

3、此意。 其原理是机体中的阴或阳绝对地亢盛,超出了正常范围,它多是由实邪侵犯机体所致,实邪侵犯机体后,使原本处于动态平衡的阴阳二者中的阴或阳在力量上增加了,比相对的另一方高出了许多,呈现图2的表现。 生理范围或图2 正因为高出的这一大块阴或阳的存在,结果使得临床上出现了一片寒象或热象,是有余之象(证)。假设阴或阳相对的另一方还没有出现虚损,即一方高于正常范围,另一方仍在正常范围之中,此时的治疗原那么当为“损其有余。由于是有余之证,所以疾病的性质是属实证,故也有把此时的治疗原那么定为“实者泻之的,但无论是“损其有余,还是“实者泻之,二者的本质是相同的,目的均在于通过“损“泻把绝对亢盛的一方拉下来,

4、使其返回到正常的生理范围中来,重新和其相对的一方构成动态平衡。具体一些的治法那么是“热者寒之、“寒者热之。 阳盛那么热,属实热证,宜用寒凉药以制其阳,如?外台秘要?所载的“黄连解毒汤就是一个集大苦、大寒之品(黄连、黄芩、黄柏、栀子)于一方的泻火解毒之剂,利用的就是上述4种药物的苦寒直折之性,来使火邪去,热毒解,其针对的就是热毒壅盛于三焦而津液尚未损伤所出现的一切实热火毒之证。 阴盛那么寒,属实寒证,宜用温热药以制其阴,如?元亨疗马集?中的“温脾散就是专为马伤水而致腹痛起卧所设的专方益智仁、细辛、青皮、陈皮、厚朴、当归、苍术、牵牛子、葱、醋、甘草,寒邪直中脏腑,致使阴寒内盛,阳气难升,气血壅滞不

5、通而证见腹痛起卧,故方用益智仁、细辛等辛热温通之品来散寒制阴,只要寒散阴消,那么气血得畅,腹痛自止。这就是“治寒以热的典型例。2 阴阳偏衰的治疗 阴阳偏衰,即阴偏衰或阳偏衰,是阴或阳任何一方低于正常水平的病变。 ?素问调经论?中所说的“阳虚那么外寒,阴虚那么内热就是此意。 根据阴阳动态平衡的原理,阴或阳任何一方的缺乏,必然会导致另一方的相对亢盛。即呈现图3表现。 生理范围或图3 显然这是缺乏之证,因此,这时的治疗原那么就不能象阴阳偏盛时那样采取直损其有余的那一方了,因为病机的产生是由于阴或阳中一方低于正常水平,而显得另一方相对而高。而高的这一方也并没有超出正常范围,不是绝对的高,其仍在正常的生

6、理范围之内,如果此时采取“损其有余的治疗原那么,势必使原本处于正常生理范围内的那一方也发生虚损,而导致阴阳两方的俱虚,其结果不仅没有到达治愈疾病的目的,反而这种误治又成为了导致一种新病产生的致病因素。所以,此时正确的治疗原那么应是“补其缺乏、“虚者补之,通过补阴阳中低于正常水平的那一方,使其恢复到原有的生理指标上,而重新达成阴阳之间的平衡。 阴虚不能制阳而阳亢者,属虚热证,此时就不能用寒凉药直折其热,须用“壮水之主,以制阳光的方法,即用滋阴壮水(补其缺乏)之法,以抑制阳亢火盛。如?小儿药证直诀?中的名方“六味地黄丸即是主治真阴亏损,而致虚火上炎出现潮热,骨蒸,盗汗,腰膝痿弱无力,舌红苔少,脉细

7、数等阴虚阳亢的代表方。本方的关键就在于重用熟地滋补肾阴,填精益髓,促使肾阴充足,而到达抑制肾阳亢烈。此时上述诸证皆可自除,可以说“六味地黄丸是“壮水之主,以制阳光最典型的方例。 阳虚不能制阴造成阴盛者,疾病的性质是虚寒证,此时同样不能用辛温发散药来散阴寒,须用“益火之源,以消阴翳的方法,即用扶阳益火之法,以消退阴盛。如?元亨疗马集?中所载的“荜澄茄散便是用了巴戟天、肉苁蓉、补骨脂、葫芦巴、桂心、益智仁多味温肾壮阳之药,以补命门真火,专治下元虚寒。证见腰拖胯鞑,后肢虚肿,小便清长,大便稀溏,形寒肢冷,口色青黄,脉象沉迟等阳虚而阴相盛之证。3 阴阳俱病的治疗31 阴阳偏盛的后期:根据阴阳消长的原理

8、,阴或阳偏盛时,如果疾病向纵深方向开展,必然要导致相对的另一方出现损伤。其原理是:实邪侵犯机体以后,在增加机体中阴或阳的力量的同时,也在损耗着机体中的阳或阴,但由于实邪侵犯机体的初期,机体中与之性质相反的一方还有力量同它进行主动的抗争,所以实邪侵犯机体的初期其病机是机体中阳或阴的绝对亢盛和相对的阴或阳的不损伤,但随着疾病的开展,机体中的阳或阴越来越强,而机体中相对的阴或阳,由于适应能力有限,储藏力量有限,最后适应能力到达了顶点,储藏力量完竭,但机体中的阳或阴随着疾病的深入,仍在不断地增加,它在损耗完相对的那一方的储藏力量之后,那么开始了对其现有力量的损耗,此时临床上那么表现出它们相对的另一方亏

9、损的病症,出现了相应的疾病。由于此时相对的另一方也开始了缺乏,使原本就亢盛的一方显得更加亢盛,呈现图4表现。 生理范围或图4 例如,夏季机体受到了燥热之邪的侵犯,前几天只出现高热、面红、脉洪数的表现,这是实热证,因为这些病症均是由初期机体中阳的绝对亢盛单一方面引起,几天以后机体除了上述病症以外,有出现了口渴、喜冷饮、小便短赤、大便秘结等等,这时便是阳绝对亢盛和阴损耗以后双方作用的结果了,此时既有实热作用的因素又有虚热作用的因素。 所以此时临床上表现出的既有实的一面,又有虚的一面,其性质是虚实错杂证。 可见此时的治疗原那么就应当是在“损其有余的同时,配合以“补其缺乏。 “温清并用、“攻补兼施就是

10、在这一治那么下的具体治法。 如?伤寒论?中治疗阳明气分热盛津伤之证的“白虎汤就是在重用辛甘大寒的石膏,来制阳明气分内盛之热这一主要矛盾的同时,配用甘寒质润的知母,来滋阴润燥,生津止渴,以补救因里热灼伤的阴津。抑强扶弱同时使用,实为医治阳明病经证的精髓所在, 再如?中兽医诊疗经验第二集?所载治疗老弱、久病、体虚患畜之结症的“当归苁蓉汤便是在用当归、肉苁蓉补机体正虚(津枯)的同时,配合以番泻叶、麻油等攻泻有形之邪实(燥屎),这也是在损泻同时配合补益的显明例证。,32 阴损及阳,阳损及阴,阴阳俱损:根据阴阳互根的原理,机体的阴或阳任何一方虚损到一定程度,必然导致另一方的缺乏。阳虚至一定程度时,因阳虚

11、不能化生阴液,而同时出现阴虚的现象,称“阳损及阴;同样,阴虚至一定程度时,因阴虚不能化生阳气,而同时出现阳虚的现象,称“阴损及阳。“阳损及阴、“阴损及阳最终导致“阴阳两虚。阴阳两虚并不是阴阳的对立处于低水平的平衡状态,同样存在着偏于阳虚或偏于阴虚的不同。呈现图5表现。此时的治疗原那么即为“双补阴阳。方法为“气血双补。生理范围或图5 如?正体类要?中主治气血两虚之证的“八珍汤便是这方面的代表实例,即其在用参、术、苓、草补脾益气的同时,配归、芎、芍、地滋养心肝,四君子汤合四物汤就收到了气血双补之功。当然,临床上根据具体的脉证情况,又有偏于补气或偏于补血的不同。 总之,阴阳学说指导着疾病的治疗,具体表现在:首先用阴阳学说来分析患病机体阴阳偏盛与偏衰的情况,然后确定相应的治疗原那么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