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周口粮食核心区建设的调查与思考(修改稿)2_第1页
关于周口粮食核心区建设的调查与思考(修改稿)2_第2页
关于周口粮食核心区建设的调查与思考(修改稿)2_第3页
关于周口粮食核心区建设的调查与思考(修改稿)2_第4页
关于周口粮食核心区建设的调查与思考(修改稿)2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周口市粮食核心区建设的调查与思考中原经济区建设的核心任务是持续探索“三化”协调、“四化”同步发展的路子。走好这条路子,必须充分发挥新型现代农业的基础作用,尤其是粮食生产的战略保障作用。周口是农业大市、全省第一产粮大市,必须按照省委提出的“有所率先、有所突破、有所作为、有所成效”的要求,依托自身优势,主动服务全局,加快推进“三化”协调科学发展,着力解决“粮食怎么保”问题,全力维护国家粮食安全,努力在粮食生产上发挥核心作用,在现代农业发展上发挥示范作用,在中原经济区建设上发挥支撑作用。一、周口市近年来粮食生产的基本做法和成效周口是传统农区、人口大市,拥有1100万人口,耕地面积1291万亩,常年粮

2、食播种面积稳定在1800万亩左右,粮食总产接近150亿斤,总产占全省的1/7,稳居全省第一,被评为全国粮食生产先进市、国家重要的商品粮生产基地。近年来,周口市委、市政府站在讲政治、讲责任、讲大局的高度,始终把粮食生产放在“三农”工作的突出位置,认真贯彻落实国家新增1000亿斤粮食规划、河南粮食生产核心区建设规划,倾力打造粮食生产核心区,粮食综合生产能力持续提升。2013年周口市粮食总产158.8亿斤,比2012年增4.2亿斤,其中夏粮总产97.7亿斤,比2012年增1.2亿斤,秋粮总产59.1亿斤,比2012年增2.2亿斤。周口市被评为全国粮食生产先进市,太康等8县市也被评为全国粮食生产先进单

3、位。一靠科技创新引领。一是加大良种良法推广力度。研发粮食作物新品种30多个,示范推广高产优质粮食作物品种40多个,良种覆盖率达到99%以上,技术普及率达到90%以上。二是加强病虫害监测防控。建成县级有害生物预警控制站6个,建立小麦病虫害综合防治示范区25个,设立病虫监测点和防治联系点300多个,对重大病虫害一天即可防治近15万亩。三是抓好农业科技推广创新。连续四年开展“千名科技人员包千村”和“万名科技示范户大培训”行动,实施电子农务工程,开通科技直通车,全市科技示范户和联系户技术到位率达98%以上,辐射户技术到位率达90%以上,粮食生产技术到位率达85%以上。二靠高产创建带动。在抓好部、省共建

4、的万亩高产创建示范区基础上,又确定38个乡镇为整建制高产创建乡。实行领导分包高产创建联系点制度,确保万亩区有技术专家、千亩方有技术骨干、百亩田有技术标兵。在高产创建示范区,把技术组装配套集成推广,统一技术指导、统一配方施肥、统一供种、统一机耕、统一播种、统一进行病虫害防治。据测产调查,项目区内平均单产比大田生产增产1015%,较好地发挥了示范引领作用。三靠机制创新推动。一是农业规模经营快速推进。引导农民加快土地流转,参与农业产业化经营,发展多种形式的适度规模经营。全市流转土地面积152.6万亩,农民专业合作社3645家。二是农业产业化经营格局基本形成。依托粮食资源优势,采取“龙头企业+专业合作

5、社+基地+农户”形式,推进产业化经营。全市市级以上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达到214家,各类粮食加工企业1000多家,年加工能力350多万吨,年均落实小麦订单300万亩左右。三是粮食市场化水平明显提高。全市现有仓容116亿斤,年均库存粮食60亿斤以上,年均收购商品粮100亿斤。四靠加大投入支撑。一是农田水利基本建设显著加强。有效灌溉面积达930万亩,旱涝保收田面积达700万亩,节水灌溉面积达20万亩。二是农业综合开发强力推进。2011年全市农业综合开发总投资3.2亿元,完成土地治理项目27.2万亩,开挖疏浚渠道908.9公里。三是农民素质持续提升。实施阳光工程,培训实用人才,带动22.5万农民掌握实

6、用技术。四是农业机械化水平显著提高。全市农机总动力1094.2万千瓦,配套农机具达到67.1万部,全市耕、种、收综合机械化水平达到70%。 二、周口市建设粮食核心区存在的主要问题周口市粮食核心区建设虽然取得了显著成效,但粮食生产能力仍不稳固,面临着农业基础设施薄弱、农业科技贡献率较低、内生发展能力不足等问题,突出表现为“一多、两弱、三低”。一多:即粮食增产丰收的不确定因素增多。近年来,干旱、强降雨、大风冰雹、冻害等自然灾害呈多发频发重发态势,病虫害也一直呈中度偏重发生趋势。两弱:一是农田水利基础设施薄弱。主要河道防洪排涝标准整体偏低,约80%的水闸带病运行,部分沟、渠、桥、涵、井等设

7、施老化失修。目前,全市旱涝保收田面积仅占耕地面积的60%,机电灌溉面积不足10%,粮食生产还没有从根本上摆脱靠天吃饭的局面。二是粮食生产的后劲弱。随着农村青壮年劳动力大量转移,农业劳动力总量过剩与结构性短缺并存趋势更加明显,农民渐趋老龄化,新知识接受能力差,粮食生产粗种粗管、兼业化副业化越来越普遍,“谁来种地”、“地怎么种”日益成为必须面临和解决的重大问题。三低:一是种粮比较效益低。农用生产资料、农业用工等价格不断上涨,加大了农业生产成本,导致农民种粮收益有所减少。据调查,2013年我市农户种植小麦、玉米亩均生产成本958元,包括粮食直补和农资综合补贴每亩113.45元,实际收益只有732.8

8、5元,按每户5亩粮食计算收入不到3700元,只相当于一个农民工1个月左右的工资收入。二是农业生产组织化程度低。我市农民专业合作社主要集中在养殖、收粮、农资经营和农机等领域,占到80%以上,粮食生产加工、流通等领域进行一体化合作的不足10%。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还不健全,部分合作社发育不完善、运作不规范、服务功能弱、合作领域窄、带动能力差。三是农业科技支撑能力低。乡镇农业服务中心的农技人员较少,且大多驻村包片,无法专职从事农技推广工作。同时,服务经费短缺,人员素质偏低,推广设施陈旧,服务手段单一,农业社会化服务效果不好、质量不高。三、进一步加快建设粮食核心区的几点措施(一)增强党委政府抓粮食生产的

9、责任意识。温家宝总理在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要稳定发展农业生产”、“继续开展粮食稳定增产行动”,充分体现了中央对保障粮食安全的高度重视。周口必须站在建设中原经济区的高度,充分认识到粮食问题不仅是经济问题、政治问题,也是社会问题,更是关系国家安危的大问题,充分认识到维护粮食安全既是实施全省“三大战略”的重要基础,更是周口作为粮食生产核心区的历史重任,不仅关系实现富民强市新跨越的全局,而且关系中原经济区建设和国家粮食安全的大局。始终保持清醒忧患,牢记责任如山,探索走好“两不牺牲”、“四化同步”协调科学发展的路子,以“两区一体系”(粮食生产核心示范区、现代农业示范区、农业服务体系)建设为载体,持

10、续抓好粮食生产,力争“十二五”末全市粮食总产突破165亿斤,2020年总产达到180亿斤以上,为中原经济区建设提供有力支撑,为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再作新贡献。(二)以高标准良田为抓手开展高产创建活动。坚持把建设现代化高标准粮田和发展农业产业集群,作为推进“两区一体系”建设的具体抓手,坚持保粮与增效并重、改善基础条件与创新生产方式并重,集中打造“田地平整肥沃、灌排设施完善、农机装备齐全、技术集成到位、优质高产高效、绿色生态安全”的高标准永久性粮田,确保每个县建成20个万亩方、200个千亩方、2000个百亩方,全市高标准粮田面积达到600万亩以上。力争用35年的时间,每个县打造1个10万亩规模的高标准

11、粮田。结合科技推广、农机配套,结合加快土地流转、健全合作组织,促进粮食生产经营的规模化、专业化、标准化、信息化建设,为实现农业现代化创造条件。(三)推进科技创新应用增强农业发展科技支撑。农业的根本出路在科技。一是推动产学研紧密结合。以周口农科院、黄泛区农科所为龙头,加快建设农业高科技示范园区,抓紧培育一批具有重大应用价值和自主产权的新品种,早日建成国家小麦育种创新基地。二是加大农业科技推广力度。实施农业科技入户工程,着力构建“专家组技术指导员科技示范户辐射带动户”四位一体的农业技术推广网络,解决“最后一公里”问题。三是注重培育新型农业社会化服务组织,支持社会力量广泛参与农业产前、产中、产后服务

12、,鼓励农业科技人员创办领办科技型企业和技术合作组织。四是继续深化农村职业教育,加强农业技术培训,提高农民科技素质。(四)提高粮食生产的市场化、组织化程度。提高农业经营组织化程度,是转变农业发展方式的有力抓手。一是大力发展农业产业化集群。切实增强开放意识,主动承接产业转移,重点引进和培育一批农产品精深加工、畜牧养殖等劳动密集型企业,着力打造以财鑫集团、莲花集团、宋河集团、益海粮油、金丝猴集团等企业为龙头的粮食、油料、棉花、畜产品等农业产业化集群。二是加强农产品流通市场体系建设。新建和改造一批标准化、规模化农副产品批发市场,重点扶持黄淮农产品大市场等一批物流园区建设。推广农超对接、农批对接、农企对

13、接和农校对接等模式,支持生产基地、农民专业合作社在城市社区增加直供直销网点。三是大力实施农业标准化生产。加快农产品质量安全标准体系建设,引导龙头企业、农村各类合作组织、科技示范户和种养大户实行标准化生产,发展绿色无公害农产品。四是创新农业生产合作组织。健全完善社会化服务体系,鼓励“龙头企业+合作组织+农户”联合经营,形成利益共同体,推进要素配置的机制创新。五是加快推动农村土地流转。探索建立土地银行、农村土地交易所,发展多种形式的适度规模经营,为实施高标准粮田“百千万”建设工程创造条件。(五)加大投入推进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实现农业又好又快科学发展,必须多做打基础、利长远的工作。一是严格保护耕地。实行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深化殡葬改革,促进平坟扩耕,重点加强基本农田保护,确保耕地总量的动态平衡。二是加强农田水利基本建设。用足用好国家和省加大水利建设的支持政策,多渠道增加投入,继续完善农田灌排体系,新增有效灌溉面积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