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瓜病害的识别与防治_第1页
黄瓜病害的识别与防治_第2页
黄瓜病害的识别与防治_第3页
黄瓜病害的识别与防治_第4页
黄瓜病害的识别与防治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6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报告人:李淑菊报告人:李淑菊天津科润黄瓜研究所天津科润黄瓜研究所病害的概念病害的概念o植物受到不良条件的影响或病原物的侵害,生理功能受到干扰,植物受到不良条件的影响或病原物的侵害,生理功能受到干扰,发生一系列的病理变化,外部或内部表现出病害,局部或全株发生一系列的病理变化,外部或内部表现出病害,局部或全株死亡,并且对农业生产造成损失,就叫植物病害。死亡,并且对农业生产造成损失,就叫植物病害。n非侵染性病害(生理病害)非侵染性病害(生理病害) n侵染性病害侵染性病害o具有传染性具有传染性o病害是植物、不良环境条件和病原微生物相互作用的结果病害是植物、不良环境条件和病原微生物相互作用的结果- -三

2、角三角关系;人为因素的存在关系;人为因素的存在- -四角关系四角关系 o病害造成的损失病害造成的损失 :产量降低产量降低 、品质下降品质下降 、限制农作物的栽培、限制农作物的栽培主要黄瓜病害主要黄瓜病害o 黄瓜侵染性病害n总计20多种n病原种类o 真菌o 细菌o 病毒o 线虫n发病特点、表现症状、传播方式、防治措施各异o 黄瓜生理病害一、真菌性病害一、真菌性病害1、黄瓜霜霉病(、黄瓜霜霉病(Psendopernonspora cubensis)n黄瓜最常见的病害o 专性寄生菌引起,气传病害o 条件合适就发病n低温,15 25 最适n高湿,叶面结露3小时n多次再侵染,危害大n品种间抗性差异大o

3、保护地品种抗病性不理想o 露地品种抗性较强n 霜霉病的症状识别o 症状的早期识别n病害防治的关键o 症状因发病条件及品种差异而不同急性发生症状急性发生症状非典型症状非典型症状抗病品种抗病品种o 黄瓜霜霉病的防治n抗病品种的利用o 保护地品种抗病性不理想,露地品种抗性较好o 代表性品种:津杂系列,津春2-5号,津优10号等n农业防治o 栽培防治n降低田间湿度,减少结露时间地膜覆盖,通风降低田间湿度n高温闷棚抑制病菌的扩展高温高湿,给其它病害发生创造了条件n施用磷钾肥或用0.1的磷酸二氢钾溶液页面喷施n 霜霉病的化学防治o 常规预防n 阴雨天,浇水前后注意预防,叶面结露时间超过2小时以上n 以烟雾

4、剂或粉尘为主45%白菌清烟雾剂(或 百速)7天熏一次n 40达科宁悬浮剂;77可杀得可湿性粉剂;64杀毒矾超微可湿性粉剂; 72.2%普力克液剂o 发病后防治n 药剂防治注意叶片的正、背面,均匀,周到当叶背面有霉层出现时,霉层是喷药的重点部位n 发生严重时喷药与烟熏结合时间间隔:视病情而定,一般7天左右o 主要的药剂主要的药剂n 甲霜灵锰锌可湿性粉剂 ;n 72克露可湿性粉剂;n 52.5%抑快净水分散性粒剂;n 58雷多米尔锰锌可湿性粉剂;n 阿米西达,灭克,银法利等 2、黄瓜棒孢叶斑病、黄瓜棒孢叶斑病(Corynespora cassiicola)n褐斑病、靶斑病n目前为仅次于霜霉病而普遍

5、发生的病害o 主要为害叶片o 北方以保护地为主o 南方露地普遍发生n病菌来源:o 病残体,种子;n发病条件:最适发病温度2530C,湿度大,发病重;n 病菌传播:o 种子可带菌,远距离传播o 空气传播为主n 再侵染:多次再侵染,病害加重n 由于识别不准确、药剂防治等问题,造成损失大,成为生产中重要病害n 品种间抗性差异明显n 症状识别o 典型症状n小黄点,生产上通称黄点病o 因品种、发病条件不同呈现不同的症状表现,设别难度大o 易与炭疽病混淆同一品种发病情况同一品种发病情况不同品种发病情况不同品种发病情况n 病害防治o 利用抗病品种:n津优3号,津优35号、津优38号、津优303号等为高抗品种

6、;n病菌有生理分化现象存在,引起育种家的注意o 农业防治n清除病残体;n通风排湿o 化学防治n 棚室消毒;n 种子消毒;n 药剂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75%百菌请可湿性粉剂;50%苯菌灵可湿性粉剂;咪鲜胺等。45%百菌清烟剂,亩用量250g3、黄瓜黑星病、黄瓜黑星病(Cladosporium cucumerinum)o 检疫性病害n北方保护地发生为主;n为害瓜条,失去商品价值;n为害龙头造成秃桩;n药剂防治不利;n严重时造成绝产n为害部位及症状特点o 幼嫩的叶片、茎、叶柄、卷须、幼瓜、龙头等o 叶片病部褪绿色,近圆形病斑,后期开裂,穿孔,星状,湿度大时灰黑色霉层-黑星病o瓜条染病,病部凹陷,

7、流胶,生长慢,另一侧生长快,瓜条弯曲,畸形;病部后期开裂,呈星状,失去商品性o植株龙头染病,严重时造成秃桩n该病可造成绝产n病菌来源o 病残体在土壤中越冬、种子带菌;n初侵染o 分生孢子从幼嫩部位侵入;n发病条件o 低温高湿,1522 ,25 以上发病轻,30 不发病n病菌传播o 空气传播n再侵染:多次n 防治方法o 抗病品种n最经济有效,抗病品种少o 种子消毒n5560 ,5min;n50%多菌灵500倍20mino 无病土育苗o 棚室消毒n 定植前710天,硫磺加锯末,熏蒸o 烟雾剂预防o 发病后喷药防治n 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n 40%福星乳油; n 30特富灵(氟菌唑)可湿性粉剂;

8、 n 50%扑海因可湿性粉剂3 3、黄瓜灰霉病、黄瓜灰霉病( (Botrytis Botrytis cinereacinerea) )n低温高湿病害n秋冬、越冬及冬春保护地重要病害n为害瓜条为主,失去商品性n防治难度大o 病菌存在于土壤中o 病菌容易产生抗药性n 病菌来源o 病菌土壤中越冬,空气传播n 初侵染o 病菌从开败的花侵入,扩展,造成烂瓜(花)n 再侵染o 发病的花瓣落到茎、叶等部位,通过接触传染使这些部位发病。o 病部产生大量的病菌,随空气传播,造成多次再侵染。n 发病条件o 1823 ,25 发病轻,30 以上不发病n 病害防治o 无抗病品种o 定植前棚室消毒n硫磺加锯末熏蒸o 田

9、间发现中心病瓜后及时摘除,减少田间菌量o 环境条件的控制n通过地膜覆盖,浇小水,放风等措施降低田间湿度,减少初始菌量。o 通过栽培技术,增强植株自身的抗病能力n 做好预防o 夜温长时间低于20 (11月中旬开始),注意黄瓜灰霉病的预防o 一般采用烟雾剂或粉尘进行防治,每7天1次;n 发病后防治o 重点:开败的花o 防治方法n喷药(蘸花)与烟雾剂防治相结合 n杀灭病部及空气中的病菌n主要化学药剂o 50%速克灵可湿性粉剂;o 50%农利灵可湿性粉剂;o 40%施佳乐悬浮剂;o 65%腐霉灵可湿性粉剂;o 40%菌核净可湿性粉剂;o 50%苯菌灵粉剂;o 50%扑海因可湿性粉剂;n药剂使用过程中注

10、意交替使用,避免抗药性的产生。4、黄瓜枯萎病(、黄瓜枯萎病(Fusarium oxysporum)n土传病害,重茬栽培,病害加重n保护地倒茬难,为害重n品种间抗性差异显著n症状表现o结瓜期发病o叶片:局部或一侧叶片均匀黄化o茎部:出现褪绿色条斑,后期湿度大时表面产生粉红色的胶质物及分生孢子层。o植株:出现半边枯萎、半边正常的现象,最后整株枯死n 病菌来源o 土壤中病残体o 种子可能带菌n 初侵染o 根部侵染;一般无再侵染;o 嫁接黄瓜:没有断根,嫁接伤口愈合不好,落秧时茎节接触地面,病菌由气生根部侵染;n 枯萎病的防治o 选用抗病良种,最经济有效的措施n代表性品种、津杂、津春、津优系列黄瓜o

11、嫁接防治:以抗病南瓜为砧木;o 合理轮作:与非瓜类作物轮作3年以上;o 病害防治的主要环节n清除病残体;n种子消毒:同上;n无病土育苗或苗床消毒;n 定植前药剂预防:定植沟施药n定植后防治:灌根,用药间隔期一般710天,连续23次。n 药剂涂抹病部,延缓病情发展o 化学防治药剂n 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n 20%甲基立枯磷乳油;n 50%甲基布津;n 50%苯菌灵可湿性粉剂;n70%敌克松。o 一旦发病,防效甚微n 土壤消毒:蒸汽、溴甲烷等o 生物防治n 木霉n 发展方向5、黄瓜蔓枯病、黄瓜蔓枯病(Mycosphaerella melonis)n 越冬温室栽培的主要病害之一;n 土传病害,重

12、茬栽培发病重;n 茎基部发病,中期后死秧,减产幅度大;n 防治难度大;n 品种间抗性有差异,生产中主栽品种抗性不明n病菌来源:o 病菌在土中,或附在种子、架杆、温室大棚架上越冬。n初侵染:o 通过雨水、灌溉水传播,病菌从根部侵染;o 种子带菌直接侵染子叶。n发病条件:o 平均温度18-25,相对湿度85以上n再侵染:o 茎基部、茎节发病;病部流胶,后期产生黑色小点;o 病菌借气流传播,可造成叶片的再侵染,形成V字形病斑,后期产生黑色小点;n黄瓜蔓枯病的防治o品种间抗性有差异,主栽品种抗性不明,抗病育种尚未起步o各主要防治环节同枯萎病;o叶片发生再侵染时,可采用喷药与烟雾剂熏蒸相结合的方法防治。

13、o 化学防治药剂n75百菌清可湿性粉剂;n65代森锌可湿性粉剂 ;n50甲基托布津可湿性粉剂;n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n30百菌清烟剂n以上药剂50100倍液涂抹茎部病斑o 其它黄瓜真菌病害其它黄瓜真菌病害o 黄瓜炭疽病黄瓜炭疽病n 低温高湿病害n 雨水飞溅及农事操作传播n 品种间抗性差异显著n 药剂防治o 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o 65代森锌可湿性粉剂 ;o 80炭疽福美可湿性粉剂;o黄瓜白粉病黄瓜白粉病n专性寄生病害n气流传播n生育后期发病重n发病条件宽泛,1035干燥条件下可发病n品种抗性差异显著n药剂o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40%福星乳油;50%托布津可湿性粉剂;15%粉锈宁可湿性粉

14、剂;o瓜类比较敏感的药剂主要有粉锈宁、福星,使用时要慎重。o 黄瓜黑斑病黄瓜黑斑病(Alternaria cucumerina)n气传病害n近年来发生频率高n高温高湿病害,发病快n品种间抗性差异明显,主栽品种抗性不明o 药剂防治n特效药:70%代森锰锌可湿性粉剂。n50%多菌灵可湿性粉;50%异菌脲可湿性粉剂;75%百菌清可湿性粉剂;40克菌丹可湿性粉剂。o 黄瓜菌核病黄瓜菌核病n低温高湿病害;n病菌主要存在于土壤中;n侵染老叶和开败的花;n白色菌丝集结成团,最后形成坚硬的黑色菌核n防治措施o 无抗病品种o 田园清洁o 轮作;深翻(20cm)以上;水淹1个月,地膜覆盖o 土壤消毒:五氯硝基苯o

15、 化学防治与灰霉病同二、细菌性病害二、细菌性病害o 黄瓜细菌性角斑病黄瓜细菌性角斑病(Pseudomonas syringae)n 细菌性病原n 区域性发生,露地发生为主;n 除侵染叶片外,茎、叶柄、卷须、果实均可发病;n 茎部发病可造成病部以上折断;n 瓜条发病使瓜条失去商品性;n 伤口利于侵染发病n 症状特点o 叶片发病,角斑为典型症状,注意与霜霉病区别o 病斑中部白色,边缘黄褐色,易穿孔;o 病叶背部湿度大时有乳白色菌浓;o 茎、叶柄、卷须发病,可造成病部腐烂;o 瓜条发病,病部凹陷,烂瓜n 病菌来源o 在种子内外或在土壤病残体上存活;n 传播方式o 借助种子远距离传播;o 雨水、灌溉水

16、,农事操作为主要传播方式n 高温高湿病害;n 大风、降雨天气发病重;n 角斑病的防治o 清洁田园o 选用耐病品种o 种子消毒n 干热灭菌n 温汤浸种o 无病土育苗o 农事操作避免传播o 化学防治n 50%DT可湿性粉剂;农用链霉素;硫酸链霉素o 其他黄瓜细菌性病害n 零星发生o 细菌性缘枯病o 细菌性圆斑病o 细菌性萎蔫病n 防治措施参照角斑病黄瓜细菌性缘枯病发病株和发病叶三、黄瓜病毒病三、黄瓜病毒病o 黄瓜病毒病主要毒原n黄瓜花叶病毒(CMV)n西瓜花叶病毒(WMV)n烟草花叶病毒(TMV)n黄瓜绿斑驳花叶病毒(CGMMV)n 几种病毒的田间感染率(RT-PCR检测,2004,天津地区)o

17、CMV:96.94%o WMV:77.55%o TMV:38.67%n 以CMV和WMV为主要毒原,有复合感染现象;n 未检测到CGMMV;n 黄瓜病毒病症状特点o 传播途径n CMV,种子不带毒,蚜虫传播,n WMV,种子带毒,蚜虫传播n TMV,种子带毒,接触传染o 系统性症状,全株发病;o 花叶,斑驳,畸形;o 果实失去商品价值;o 防治难度大;o 品种间抗性差异显著。o 病毒病防治n 选用抗病、耐病品种o 津春4号、津优1号、中农8号、中农20 号、中农26 号n 种子消毒o 干热消毒,70,72h;o 10 %磷酸三钠溶液浸种10 mino 清除杂草,防治蚜虫;o 避免农事操作造成感

18、染o 药剂防治o 黄瓜绿斑驳花叶病毒黄瓜绿斑驳花叶病毒(CGMMV)n2005年开始随日本引进甜瓜、南瓜砧木等进入我国,主要侵染黄瓜、西瓜、葫芦和南瓜等葫芦科作物 ,国家检疫性有害生物;n目前在广东、福建、辽宁、河北、北京等地区黄瓜上发生;n病毒来源及传播:o 种子带毒o 土壤传毒,摩擦感染n 黄瓜CGMMV发生特点o 系统性症状o 叶片发病,绿斑花叶,和黄斑花叶;o 瓜条发病,花斑,畸形,失去商品价值;n 病害防治o 选用抗病品种,津春4号、津优1号,中农8号等o 加强检疫,避免从疫区调种o 种子消毒n 同上o 农事操作避免感染n 化学防治o 5%菌毒清可湿性粉剂;o NS-83耐病毒诱导剂;o 植物病毒钝化剂912;o 高锰酸钾和硫酸锌有一定防效四、黄瓜线虫病四、黄瓜线虫病o 黄瓜根结线虫病(黄瓜根结线虫病(MeloidogyneMeloidogyne incognita incognita) )n南方根结线虫o 症状n地上部症状o 重病株生长发育缓慢,叶片中午萎蔫或逐渐黄枯,植株矮小,影响结实,发病严重时全田枯死。n根部症状o 侧根或须根染病后产生瘤状大小不等的根结。解剖根结,病部组织里有很多细小的乳白色线虫埋于其内。根结之上一般可以长出细弱的新根,再度染病,形成根结。o 病原来源n530cm土壤中生存,13年,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