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共行政学复习重点_第1页
公共行政学复习重点_第2页
公共行政学复习重点_第3页
公共行政学复习重点_第4页
公共行政学复习重点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公共政策要点一. 名词解释1公共政策公共权力机关经由政治过程所选择和制定的为解决公共问题、达成公共目标、以实现公共利益的方案 2 政策科学运用多学科的方法,对政策系统及其环境之间和政策过程诸环节之间进行因果关系或相关性分析,探索公 共政策的固有规律,以期改进政策系统、提高政策质量并成功地改造社会与自然的科学。3 社会资源的配臵指的是政策主体为一定的政策目标的实现而进行的人力、物力、财力资源的调配与组合4 社会价值的分配指的是作为政策成本的社会资源投入后, 随着政策目标的实现而获取的政策收益在不同的社会群体间的分 布。这里的社会价值,指的是生产资料、生活资料、权力、财富、荣誉、地位等等被统称作“

2、价值”的东西。 5 官方决策者界定为直接或间接地参与政策制定过程的个人、团体或组织。官方决策者是指那些具有合法权威去制定公共政策的人们。 包括:1法机关 2.行政决策机关 3. 行政执行机 关 4. 法院6 非官方参与者通过压力、舆论、私人接触等方式,参与、介入到政策过程中,并产生一定影响的不具有合法强制力的个 人、团体或组织。7 利益集团:由具有价值需求和利益倾向的个人所组成的团体或团体间的联盟。8 政策客体指政策发挥作用时所指向的对象,或者说,政策主体就哪些问题、针对哪些人制定政策。可以从“事” (政 策所要处理的社会公共问题和“人”(政策发生作用的对象,即社会成员两个角度来认识政策客体。

3、 9 社会问题就是指实际条件与应有条件之间的偏差, 或者说, 实际状态与社会期望状态之间的差距, 而这种偏差和差距 导致了社会的紧张状态,涉及到较为广泛的社会关系,从而具有了公共的性质。10政策问题指统治集团或社会大多数人,感觉到现实中出现的某种情况与他们的利益、期望、价值和规范,有相当严 重的矛盾和冲突,进而通过各种活动,要求有关社会公共组织和政府采取行动加以解决,并被后者列入政策议 程的社会问题。11 目标群体就是公共政策直接作用与影响的公众群体或那些受公共政策规范、管制、调节和制约的社会成员。12 理性模型 :决策者依据完整而综合的信息做出理性的决策,即它遵循以最小的投入获得最大的产出的

4、原则,选择最优 方案,使用最佳、最适当的手段,达到最大值的政策结果。由这样一组假设构成的一个分析途径13 渐进模型渐进模型的要旨在于,广泛地参与主体了解彼此的价值偏好,透过妥协调适、良性互动进而实现政策的动 态均衡。14 政策的合法化政策方案被选中后,并不能立即付诸实施,它需要按照一定程序予以审查,取得合法化地位,才能使公共政策 在全社会具有约束力与权威性。15 政策法律化享有立法权的国家机关依照立法权限和程序,把一些经过实践检验的、比较成熟和稳定的、能够在较长时 间内发挥作用的公共政策上升为法律。16 政策议程:有关公共问题受到政府及公共组织的高度重视并被正式纳入其政策讨论和被确定为予以解决

5、的政策问题的 过程。17 政策目标就是有关公共组织特别是政府 , 为了解决有关政策问题而采取的行动所要达到的目的、指标和效果。 18 政策执行是政策方案被采纳以后,政策执行者通过一定的组织形式,运用各种政策资源,经解释、实施、服务和宣 传等行动方式将政策观念形态的内容转化为现实效果,从而使既定的政策目标得以实现的过程。19 政策执行主体指负责组织落实公共政策的人员或组织。主要包括国家和地方行政机关、司法机关、被赋予执行权的其他 公共权力机关以及供职于这些机关的公职人员20 政策评估政策评估是依据一定的价值标准和事实标准,通过一定的程序和步骤,对政策实施中的价值因素和事实因 素进行分析,目的在于

6、利用这些政策相关信息,对政策的未来走向做出基本的判断。21 正式评估事先制定完整的评估方案,并严格按规定的程序和内容执行,由确定的评估者进行的评估22 非正式评估对评估者、评估形式、评估内容不作严格规定,对评估的最后结论也不作严格要求,人们根据自己掌握的 情况对公共政策做出的评估23 内部评估政府机构内部的评估者进行的评估,包括政策制定者、执行者和政府内部的专职人员实施的评估。外部评估:由政府机关以外的评估者实施的评估,可分为委托进行的评估和不受委托进行的评估两类。24 政策终结政策决策者通过对政策或项目进行慎重的评估后,采取必要的措施,以中止那些过时的、多余的、不必要 的或无效的政策或项目的

7、一种政治(或决策行为二 简答题1 公共政策的产生须有三个初始条件 :(1公共问题的形成; (2公共决策机关的产生;(3公共强制机构的出现。公共政策是随着国家的产生而产生的,是作为统治阶级治理国家与社会工具而产生的。2公共政策的发展(1 公共政策是一种国家和政府行为,它随着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矛盾运动的演进、 社会形态和国家形态的变迁而不断发展。(2在奴隶制社会和封建制社会,国家和政府的政策不以公共利益而完全以统治阶级乃至某一统治集团的利 益为根本诉求。(3近代以来,公共政策在内容和形式上转变成现代公共政策。主要表现在四个方面:A在公共问题的形成过程中,公民参与所起的作用越来越

8、大。B现代国家和政府制度的基本理念是主权在民。C现代国家和政府,越来越注重于执行社会管理的职能,而其目的不仅是维护和巩固政治统治,而且是推 动经济和社会自身的发展。D现代公共政策的质量, 特别是自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以来, 世界主要国家的政府和人民越来越清楚地认 识到取决于政策过程的科学化和民主化。3公共政策的本质现代公共政策具有多种规定性, 而在这些规定性中起决定性作用的则是:公共政策是公共权力机关为着一定 的目标而进行的社会资源的配臵和社会价值的分配。而这一起决定作用的规定性就是公共政策的本质。4公共政策的基本特征公共政策的本质决定了它的基本特征。 这里说的 “基本特征” , 是指从 “公共

9、政策独有” 和 “公共政策须有” 这两个角度提出的一些特征。(一政治性公共政策是由政治性组织制定的, 是国家、政府、政党为实现其政治目的而制定的行动方案和行为准则。 因 此,公共政策具有鲜明的政治性,而且政治性是公共政策的灵魂。(二强制性(1 公共政策的主体是国家和政府。 国家和政府是通过强制机关或者以强制机关为后盾来贯彻其意志的, 它们 是各种各样的社会组织中唯一合法地、垄断性地拥有暴力的特殊组织。(2 国家和政府在制定和实施政策的过程中, 一些人或一些社会群体的利益不可避免地会受到损害。 政策的实 施对于那些非自愿作出牺牲的对象来说,就具有强制性。(3 为了顺利地推行政策, 政策主休就对违

10、反者采取一些强制的措施以示惩戒。 如果缺乏强制性措施,许多政 策就会失去其权威性,无法贯彻执行,成为一纸空文。(三普遍性 (四目标导向性 (五稳定性 (六时效性 (七层级性(以钢为纲(八合法性 (九预见性(四大发明、烟花爆竹 人口、老龄化、 421、(十价值选择性(仇和5. 政策与法之同在法治国家,公共政策的制定须经过合法化这一环节,从而使政策获得法的形态,这就是政策与法常常具 有同一文本和共同的形式特征的基本原因。(1在法治国家,公共政策的制定和执行主体与法的制定和执行主体可以是相同的,即都是公共权力机关。(2政策与法都是国家意志(在本质上是统治阶级的意志的表现;其权威性都源于国家合法地拥有

11、强制力。(3法和政策都是调整人的行为亦即调整社会关系的规范,规范一般指准则、标准。(4在法治国家,法和政策的制定可以具有相同的程序6策与法之异我们可以把公共政策分成两部分;获得法的形态者和未获得法的形态者。(1对于第一部分来说,政策与法之异在于:第一,在法的执行过程,司法机关一般不主动地加以干预,但是,恰恰是在司法机关不主动行为的这个领 域里,政府却主动地进行政策实施。第二,法规定了人们的权利和义务,是权利和义务的统一体;政策,就是各项具体的政策而言,政策对象 的权利和义务往往是不对称的,即一些群体有义务而权利,而另一些群体则有权利而无义务。第三, 虽然政策和法都具有强制性, 但是政策执行是以

12、国家强制力为后遁, 不仅法由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 而且往往直接动用国家强制力来执法。第四,政策和法都要求具有稳定性(要求变动不能过于频繁和连续性(要求效力不能随意中断,但是 二者相比较,政策更为灵活,能更快地应对客观形势的变动。第五,法和政策对社会、政治、经济、文化各领域都有广泛的干预。但是二者相比较,政策干预的范围更 大、更深入。(2政策的第二部分是政策构成中更活跃、数量更庞大、内容更丰富、与社会现实联系更密切的一部分。 这一部分具有上述政策的全部特质和规定性,但是其文本不具有法的特质和规定性。7策与法的相互关系(1基本政策是法的来源和动力,并且对法的制定和执行具有方向性的指导作用;(2法为

13、政策提供保障,定型化为法律的政策具有更强的稳定性和连续性。8公共政策功能制定政策和组织实施政策是公共权力机关实现其职能的基本手段,而公共权力机关在使用这一手段时也就对 它的功能做了设定。公共政策的主要功能有以下四种:(1.管制功能为了避免影响社会良性运行的不利因素,公共政策就要发挥对目标群体的约束和管制功能。包括积极 性管制和消极性管制。(2.引导功能公共政策对公众行为的引导和对公众思想观念的引导。包括直接引导和间接引导;正向引导和负向引导 (3.调控功能政府运用公共政策对社会公共事务中出现的种种利益矛盾进行调解和控制。包括积极调控和消极调控 (4.分配功能将社会公共资源在社会公众中加以合理、

14、有效的分配9非官方参与者包括 :(一 . 利益集团利益集团是由具有价值需求和利益倾向的个人所组成的团体或团体间的联盟。利益集团的积极作用:(1 利益表达与利益综合。 通过院外活动、 舆论宣传、 竞选捐款、 抗议示威、 民意测验、 等途径表达利益要求。(2联接政府与社会的桥梁。利益集团将政府的政策意图和对相关问题的处理意见转达其成员。(3培养公民参与意识、参与技能的重要场所。(4社会自治的重要主体。利益集团的消极作用:(1利益集团可能采取各种隐蔽的非法手段,使政府道德败坏。(2利益集团发展到一定规模时,会采取排他性策略,漠视公共利益 。(3 加剧新的不平等并使之固定下来。 强势利益集团使公共政策

15、的利益、 代价分布具有一定的倾向性,导致政 治不平等状况进一步加剧。(二 . 政党政党与一般利益集团的区别:(1政党是一种特殊的利益集团,政党关注的政策范围较一般利益集团更为宽广;(2政党有机会执掌国家政权,并在执政过程中贯彻其政纲,直接实现其所代表的利益;(3政党能够将公民社会的各种利益诉求转化为一系列政策供选民选择。2. 政党政治是现代国家的突出特征现代国家的政治统治大多是通过政党政治的途径来实现的,不同社会团体和公民的利益诉求,也需要通过政 党的“利益聚合”功能来实现。但是,不同类型的政党 (一党制、两党制、多党制 在利益聚合的方式上有所不同。(三 . 公民个人一般而言,公民总是作为消极

16、、被动的政策遵从者而存在的,没有严密的组织,缺乏政治上的自觉,不能表 达自己的利益和要求。现代民主社会的政策过程,将公民参与视为政策的基石。这是因为:第一,公民参与政策过程,可以增加他们配合政策运行的自觉性;第二,政策过程的民主化、法制化要求公民参与;第三,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政策信息的获取变得十分便捷;第四,随着教育水平的提高,公民的素质不断提高,提高了公民参与的效率。公民参与政策过程的主要途径有以下七种:(1以主权者身份,决定某些重大的政策问题 。(2通过代议的形式,推举代表参与政策过程 。(3使用各种威胁和抗拒的方式 (如示威游行、罢工等 或者反对某项政策的出台,迫使政府修改或废止 这一

17、政策。(4通过参加政治党派或利益集团,借助团体的力量影响政策过程。(5通过制造社会舆论或多方游说等手段,提出政策诉求,影响政策制定。(6以个人的知识活动为政策制定提供实证依据或理论指导;或以个人的社会活动影响政策过程。(四大众传媒大众传媒在政策过程中的作用如下:(1传媒是传播政府政策意图的有效工具。(2传媒是社会舆论的风向标。(3传媒是社会舆论的导向舵。(4传媒是社会信息分配的中枢。(五思想库 一般来说,思想库的主要类型有以下几种:(1官方思想库(2半官方思想库(3民间思想库(4国际思想库10 社会问题与政策问题所谓社会问题,就是指实际条件与应有条件之间的偏差,或者说,实际状态与社会期望状态之

18、间的差距, 而这种偏差和差距导致了社会的紧张状态,涉及到较为广泛的社会关系,从而具有了公共的性质。政策问题是指统治集团或社会大多数人, 感觉到现实中出现的某种情况与他们的利益、 期望、 价值和规范, 有相当严重的矛盾和冲突,进而通过各种活动,要求有关社会公共组织和政府采取行动加以解决,并被后者列 入政策议程的社会问题。并非所有的社会问题都必须通过公共政策来解决 ,只有那些被列入政府议事日程、涉及到相当多社会成 员利益的社会问题,才能成为政策问题。从“事”的角度看,政策客体就是政策问题。11政策问题的具有 6个方面的主要特征 :(1 . 政策问题是一种客观条件客观条件是指一种可以通过实证加以认识

19、的情况。换而言之,它的存在状况及其数量、比例、大小能够被人们 认识。客观条件是政策问题存在的必要条件,但不是充分条件。(2 . 政策问题是一种主观定义所谓主观定义是指人们对客观情况的察觉和认识,即他们明显感觉到目前的客观条件已经危及他们所珍视的社 会价值观,是对他们所信奉的社会规范的一种背离。政策问题的常见认识性错误包括隐蔽问题、逃避问题、虚假问题、美化问题、无知等。(3 . 政策问题受价值判断的影响政策问题涉及价值观的双重冲突:一方面,在某些情况下,人们并不会一致认为某些状态对社会基本价值观构 成了威胁。另一方面,人们对解决政策问题的相关措施和解决办法持有不同态度。(4 . 政策问题是一个关

20、系到多数人的问题如果某个问题只涉及别人或少数人的利益,往往不能形成社会焦点,也难以引起人们的普遍重视,因而一般构 不成政策问题。当然,这不是说少数人的事政府可以弃之不管。(5 . 政策问题的形成往往具有一个发展过程政策问题往往不是突然发生的,而是逐渐形成的,它有一个从小到大、从潜到显、从一般到突出、从小范围到 大范围的变化过程。(6 . 政策问题往往是系统性问题任何一个政策问题都不是孤立存在的,它往往是整个社会问题系统中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一个小范围的 政策问题往往是一个更大范围的政策问题的局部。12目标群体之所以能够接受和服从某一项政策,主要原因如下:(1 . 政治社会化的影响(2 . 传统

21、思想观念和行为习惯的制约(3 . 对政策形式合理与实质合理的看法(4 . 对成本收益的权衡(5 . 对大局或整体的考虑(6 . 避免受到惩罚(7 . 环境条件的变化13公共政策与政策环境的关系环境决定和制约政策,起主导作用;政策改善和塑造环境,具有反作用。首先,公共政策是随着社会的发展由环境的需要而产生的。其次,公共政策必须适应政策环境,有什么样的政策环境,就应该有什么样的公共政策。再次,政策环境的发展变化必然导致公共政策的发展变化。最后,公共政策也不是完全消极和被动的,它对政策环境也具有一定的能动作用。14理性模型的基本内容(1引导决策者做出决策的各种目的、价值或目标是明确的,而且可以按其重

22、要性不同而依次排列;(2决策者能够得到与政策问题有关的所有信息;(3解决问题的各种可供选择的方案都为决策者一一权衡;(4决策者对可供选择的方案可能出现的结果都进行了调查研究;(5每一个选择方案及其可能出现的结果,都与其他选择方案具有可比性;(6 决策者最后采用的哪个方案, 是所有可供选择的方案中能够最大限度地实现其目的、 价值或目标的方案。 15有限理性模型:决策追求满意解西蒙提出有限理性模型。基本内容如下:(1决策者获取和处理信息的能力是有限的;(2在情报活动阶段,不同经验和背景的决策者,对决策环境的认识会有不同的解释;(3在设计活动阶段,人们并不是试图找出所有可行性方案,而是寻找能够满意的

23、决策方案;(4在抉择活动阶段,决策者的选择往往与备选方案的提出顺序有关。有限理性模型涉及的基本问题:(1有限目标(2期望水平(3搜索方法试探方法、随机方法、折中方法、效益方法、方面排除法有限理性模型的优点:针对理性主义模型提出,弥补了它的缺陷,更符合现实;令人满意决策标准具有一定的合理性。有限理性模型的缺点:令人满意的标准具有一定的主观性。满意到什么程度、成本问题、事后的解释。16渐进模型的基本内容:(1不是大幅度“突飞猛进”的步骤去实现目标;(2决策者掌握的人力物力有限,他们不能在一个限定的时间内考虑全部可选择的方案;(3不是根本改变原有的政策,而是对原有政策进行边际修正;(4进行妥协的艺术

24、是政策制定的重要方法。渐进模型的 基本特点 :(1渐进模型要求决策者必须保留对以往政策的承诺;(2渐进模型注重研究现行政策的缺陷;(3渐进模型强调目标与方案之间的相互调适。渐进模型的 优点 :(1避免犯长期持续的重要错误;(2虽然主张对现行政策的修修补补,但可以积累小的变化达到大的变化;(3在政策变化的同时,能够保持社会稳定。渐进模型的 缺点 :(1在社会发展某些重要关头,需要彻底抛弃原有正常的时候,此种政策模型具有一定保守性;(2根据西方社会环境抽象出来的,对发展中国家不一定适合17精英模型的主要内容包括 6个方面 :(1社会分为有权的少数和无权的多数。(2统治人的少数不代表被统治者的多数。

25、(3为了保持稳定避免发生革命,非精英上升到精英地位的过程必须缓慢而又不间断。(4 精英们在社会制度的基本准则和保持现代社会制度不变等方面意见一致, 只是在很少一些问题上有分歧(5 公共政策并不一定反映民众的要求, 而是政治精英的主要价值观。 公共政策的改变是缓慢的,而不是革 命性的。(6精英是活跃的,公众是麻木的,二者信息严重不对称,精英对民众的影响多于民众对精英的影响。 精英模型的 优点 :(1指出了某种社会现实,即在代议民主制度下,总是少数人统治着多数人;精英决策是不可避免的。(2对于某些发展中国家,这种模型具有一定的适用性。精英模型的 缺点:(1忽视了现代民主国家里公民参与政治的要求和能

26、力,以及这种参与对政策形成的影响。(2与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相对立。17过程模型:政策是一个动态过程公共政策的过程大致如下:(1社会问题的出现(2社会问题的确认(3政策议程的建立(4政策规划(5政策方案的执行(6执行效果的评估(7政策调整与改变(8政策的终结18政策法律化的条件:(1对全局有重大影响的政策可以上升为法律,使之纳入法制轨道,以更好地保障其作用的实现;(2具有长期稳定性的政策可以上升为法律;(3只有比较成功的正常可能上升为法律。19政策议程的类型:(1公众议程 :某个社会问题已经引起社会公众和社会团体的普遍关注,他们向政府部门提出政策诉求,要求 采取措施加以解决的过程。(2政府议程

27、:某些社会问题已经引起决策者的深切关注,他们感到有必要对之采取一定行动,并将社会问题 纳入政策范围的过程。(3公众议程与政府议程的区别公众议程一般由一些较抽象的项目组成,其概念和范围都比较模糊,仅是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它可以不 提出政策方案或解决方法, 所体现出来的往往是众说纷纭的特点; 政府议程则比公众议程来得特定而且具体, 它是对政策问题进行认定或陈述的最后阶段。20政策议程的基本模式根据政府在议程建立中所起的不同作用 (即直接提出或间接提出政策问题 , 以及创始者扩散问题的程度和 方向,提出三种模式(1外在创始模式政府系统以外的因素对政策议程起决定性作用,通常先散布到公众议程,再介入政府

28、议程。 该模式通常 在民主和平等的社会中比较常见。(2政治动员模式权力精英特别是政治领袖进行问题的创始, 并进入政府议程的一种模式, 通常先有政府议程, 后有公众议程。 (3内在创始模式由领袖和权力精英在决策层内部所引发的政策议程,基本不存在社会参与,决策者不希望诉诸公众议程, 而直接建立政府议程 。21政策议程建立的条件(1公民个人的作用当代中国公民政策参与中存在的问题:参与意识淡薄、信息不公开、部分政府官员不支持公民参与、参与 渠道较为单一、狭窄。(2利益团体的作用任何利益团体都要自己的利益要求,在社会中它们寻求着某种合理的平衡状态。如果出现的某种情况威胁 到这种平衡状态的存在, 那么它们

29、就肯定会做出必要的反应。 当然, 也必须承认某些利益团体具有为公的动机。(3政治领袖的作用(4政府体制的作用(5大众传媒的作用第一,传播政策问题; 第二,制造舆论压力;第三,连接公众与政府的桥梁; 第四,政府决策系统的外脑。(6问题自身的作用21政策议程的触发机制(1触发机制的影响因素触发机制作为公共政策的催化剂,其作用的发挥源于三个影响因素的互动:范围 强度 时间(2触发机制的类型政策议程的内在触发机制:自然灾害 经济灾难 技术突破 生态变迁 社会变迁政策议程的外在触发机制:战争行动 地区与国际冲突 经济对抗 新式武器与力量失衡(3政策议程与突发事件某些危机或惊人事件 抗议活动 新闻媒介22

30、政策规划主体在现代社会,政策规划完全由政府部门独立完成的情况已经越来越少,规划主体多元化在世界范围内已经 成为一种发展趋势。在实现政策规划主体多元化的进程中,世界上不少国家都先后采取了听证制度。不管是单一型主体还是多元型主体,决策者与政策分析人员的互动在政策规划过程中起着核心作用:(1政策分析人员及其关注的焦点政策分析人员对政策规划情有独钟, 他们所进行的实证分析和理论研究最重要的目的是为政府部门的政策 制定提供可靠依据。(2机构设臵:你在哪里可以发现政策分析人员的身影大学 、独立的研究机构和思想库、部内制政策部门压力集团和院外活动团体、党内制政策部门、自由职业的政策咨询人员(3政策分析人员的

31、专业背景和学术取向公共政策分析所涉及的一些主要领域如健康、交通、教育、环保、社会保障、住房、经济、种族、治安、 市政等。每个领域都会存在一些专业化的研究团体,它们关注具体的问题与政策,并提出相关的政策主张。 (4政策分析能否起作用政策分析有着很多的障碍和局限, 如利益和价值方面的冲突、 信息不对称、 资源的有限性、时间和心理方 面的压力等。 因此, 它不可能完全取代政治的作用, 但据此否定政策分析在政策制定过程中的影响是不客观的。 23政策规划的原则(1信息原则信息是政策规划的基础材料,从某种意义上讲,政策规划的过程就是信息的收集、整理、加工和处理的过 程,政策规划的成效很大程度上依据信息的全

32、面、具体、准确和及时。(2系统原则政策规划工作的参与者必须牢固树立系统观念,在决策活动中要根据客观事物所具有的系统特征,正确处 理整体与局部、战略与战术、当前利益与长远利益、主要目标与次要目标的关系。(3预测原则A.从偶然中发现必然B.滴水看世界C.预测需要认真负责的态度(4客观原则实事求是,尊重客观规律,把握政策对象及其环境的主要特征,一切从实际出发,克服政策规划过程中的 主观随意性。只有做到这一点,才能减少政策规划的主观盲目性。(5 、智囊原则 6、优化原则 7、效益原则 8、可行原则 9、兼听原则 10、时效原则24 政策目标具有如下特征:其一,层次性。总目标、子目标之间既相互联系,又相

33、互制约,构成一个层层节制的目标系统。其二,多样性。长远目标和近期目标;政治目标、经济目标、社会目标等;主要目标、次要目标。其三,系统性。确定政策目标的原则 :针对性 系统性 规范性 具体性 可行性25 区分价值前提与事实前提根据西蒙等人的看法,目标选择无非是根据前提引申出结论。这类前提主要涉及两个方面的内容,即价值 因素和事实因素。所谓事实因素是指决策活动中所依据的客观事实;所谓价值因素是指决策者的个人好恶。 可以笼统地认为,决策中价值因素与事实因素的区分大致相当于目标与手段的区别,越是低层次的、技术 性较强的决策,事实因素所占的比重越大;反之,越是高层次的、战略性的决策,价值因素所占的比重越

34、大 事实前提与价值前提的区别:其一,提出问题的角度不同;价值前提从需不需要和值不值得的角度提出问题,而事实前提从能不能和可 不可以角度提出问题。其二,认识形式的表现不同。其三,影响决策的作用不同。26 政策方案的设计(1政策方案的轮廓设想主要解决两个问题:一是发现实现既定的政策目标大致可提出多少个可能的正常方案; 二是将各个方案的 轮廓要勾画出来,并进行初步设计,内容包括行动原则、行动计划、发展阶段等方面。(2政策方案的细化设计一是对在轮廓设想阶段初步提出的方案加以筛选; 二是对初步选出的方案加以细化。 注意以下几个问题:实用性 可操作性 细致性(3备选方案的来源寻求备选方案有下列几种方法:消

35、极等待法 、主动寻求法、触类旁通法27 政策方案的评估(前评估评估是对所有设计出的政策方案进行全面的分析和评价。政策方案的评估涉及两个方面的内容:(一预测性评估政策规划是一项立足现实却又面向未来的活动,而未来对任何人来说都是一个未知的领域。所谓预测, 就是立足过去和现在,预料和推测事物发展的未来。预测的主要方法如下:(1专家会议法专家会议有助于可以弥补个人意见的不足; 产生 “思维共振” , 进而将产生的创造性思维活动集中于预测 对象。但是,专家会议有时心理因素影响较大;易屈服于权威或大多数人意见;易受劝说性意见的影响;不愿 意轻易改变自己已经发表过的意见。(2德尔菲法德尔菲法需要设计意见征询

36、表,具体要求是:第一,问题含义要明确;第二,问题具有独立性;第三,回答问题的方法要统一。(3投入 -产出分析其基本做法就是对政策方案的各种投入与产出之间的相互关系进行定性和定量分析和对比。 这种方法源自 经济学领域,更强调量化分析。但不可一味追求定量分析。(二 、政策方案的可行性评估政治可行性 经济可行性 行政可行性 法律可行性 技术可行性 社会可行性28政策方案的选择选择性是决策过程最重要的特性。方案抉择的主要环节包括:确定标准 比较性分析 合法化过程29 政策的择案规则(1一票否决规则(2多数决定规则(3两两对比规则(4偏好次序表决规则相关方案的作用假设甲、 乙两个人在喝茶还是和咖啡这两种

37、方案中做出共同选择, 且只能选一种。 加入一些所谓的相关 方案,则可能出现如下两种情况:甲认为:咖啡 啤酒 牛奶 汽水 可乐 茶乙认为:茶 咖啡 啤酒 牛奶 汽水 可乐5、赞成投票规则6、淘汰投票规则7、正负表决规则 8、等级决定规则30 政策执行的特征(1对象的适用性所谓对象的适用性,就是指一定的政策只适用于一定的对象。任何政策都必须明确其适用范围。所谓政 策对象就是政策作用和影响的对象,它涉及一定的人和事。(2执行的灵活性在政策实践中,多数政策(特别是中央政府发布的正常都属于宏观政策,往往着眼于整体和全局,带有 战略特征,一般不会涉及操作层面的具体细节。因此,在政策执行过程中,个地方和各部

38、门应结合本地区、本 部门的特点。(3阶段的有序性阶段的有序性指政策执行应保持一定的阶段性顺序和过程的连续性。政策执行的有序性要求政策执行程序 的每个环节具有时间上的前后次序。政策执行一旦启动,就要一个阶段接一个阶段,一环扣一环,层层推进, 依规定的次序进行下去。(4过程的动态性政策方案无论制定得多么好, 都不可能与复杂多变的客观现实完全一致; 另一方面, 随着时间的推移、执 行活动的推进以及环境和条件的条件的变化,政策执行还会遇到一些新情况、新问题,政策执行者只有根据这 些新情况,适时地、灵活正确地应对和处理问题。(5执行的协调性影响政策执行协调性的因素很多, 其中最为主要的因素是制度性因素。

39、 政策执行主体之间的只能交叉或职能 重合,客观上造成多头管理, 而多头管理的表象是推诿扯皮, 其结果是效能低下,严重破坏政策执行的协调性。 (6执行的时限性政策执行的时限性不仅指政策执行中每一个环节都有时间上的要求,还指政策执行过程的及时完成。绝大 多数的政策对执行中的许多阶段和环节都有一定时间规定。政策执行的时限性要求政策执行不能急速地进行或过于缓慢地进行。(7影响的广泛性组织庞大的执行队伍;对其他政策的影响;越来越多的公众受到影响;隐藏的问题可能出现。31 政策执行的功能(1 、政策执行是实现政策目标的重要途径。公共政策的价值和意义只有通过政策执行才得以实现。(2 、 政策执行是检验政策质

40、量的唯一环节。 公共政策正确与否、 质量优劣、时效有无都必须经过政策执行才 能得到检验。(3 、 政策执行是制定后继政策的基本依据。 政策执行过程中反馈过来的实践经验与政策信息, 是公共政策执 行再决策和制定后继政策的基本依据和重要参考。32 执行的程序(一政策执行的准备阶段(1加强政策认知(2制定执行计划遵循客观原则、弹性原则、统筹原则(3进行物质准备执行者应该根据政策执行活动中的各项开支项目与数量,本着既能保证执行活动正常开展,又坚持勤 俭节约原则编制预算,做好必要的设备准备。(4做好组织准备制定或委托已有的政策执行机构来执行政策或组建新的政策执行机构来执行政策(5注意制度配套(二政策执行

41、的实施阶段政策执行的实施阶段是实现政策目标的关键环节。(1政策宣传(2政策试验:根据目标群体和适用范围的实际情况, 根据具有代表性的局部地区、范围和群体, 使用较少 的成本和较短的时间,试行政策的办法。政策实验的作用:有利于减少政策执行的风险。 但需注意选点的代表性和典型性; 实验方案的设计要周密、 重视对实验结果的总结和分析。(3政策全面推广原则性与灵活性的统一。(4指挥协调各部门的相互配合。(5监督控制(三政策执行的总结阶段政策执行总结是对政策执行信息反馈和执行情况的回顾、检查,为政策评估提供重要资料。政策执行总结包括两个环节:(1绩效评估绩效评估是检验政策是否正确的根本依据,是决定政策方

42、向的重要依据。(2政策执行再决策当主客观条件发生了重大变化,或者发现原有政策本身有原则性的错误,必须及时进行追踪决策。 33影响政策执行的主要因素(一执行主体与政策执行所谓政策执行主体, 是指负责组织落实公共政策的人员或组织。 主要包括国家和地方行政机关、 司法机关、 被赋予执行权的其他公共权力机关以及供职于这些机关的公职人员。执行主体掌握着实施政策的资源、手段和方法,是将政策贯彻于政策对象中去的施行者、组织者、管理者 和责任者。将政策执行的责任赋予工作取向与政策目标一致、会把执行政策列入最优先顺序的执行机构;把执行政策的责任交给比较有权威,同时它的传统目标取向与政策目标大致相同的机构;从其他

43、地区、其他部门或社会各阶层中选出普遍支持政策目标的人来主持政策的执行工作。执行组织的结构的合理性、权责的明确性对政策执行产生重要的影响。(二政策对象与政策执行政策对象是具有以下特点:(1政策规定性; (2受动性; (3主观差异性。政策涉及的政策对象的数量越少、越明确,政策执行就相对容易、简单。政策对象的类型越多,政策执行就越困难。政策方案要求政策对象的行为调节和变化的幅度越大,执行就越困难。(三政策环境与政策执行(1自然环境政策执行子系统的自然环境是指与执行系统发生密切联系并与之进行物质、 能量和信息交换的外部自然条 件,包括地理因素 、生物因素、宇宙因素等。(2政治环境A国家政治制度决定政策

44、执行的阶级性质和组织形式。B政党制度影响着政策执行的组织机构设臵、人员配备、执行沟通、执行评估与监督。C政治生活的民主程度和政治稳定影响政策执行的运行状态。D国际政治环境影响政策执行的稳定和功能发挥。(3经济环境A生产力发展状况对政策执行的影响B生产关系状况对公共政策执行的影响C文化环境(四 政策方案与政策执行(1 、政策问题性质的影响(2 、政策目标的正确性、明确性和具体性的影响(3 、政策依据的影响(4 、政策方案科学性的影响34 政策执行中需要注意的几个问题一、明确既定目标执行是一种目的性很强的行为抉择,明确既定目标,做到有的放矢。战术上的胜利可能是战略上的失误, 违背初衷的做法被视为执

45、行之大忌。二、实施反馈控制执行是一个动态的过程, 因而必须重视反馈控制, 保持应变能力。 在政策执行过程中会出现许多新问题和 新情况,预期效果与执行效果之间的误差是一种客观存在。 “走一步看一步” ,对于情况复杂、风险较大、无先 例可循的执行工作来说非常适用。三、注意政策整合一项政策的执行或政策问题的解决, 可能同时有别的政策会牵涉到同一问题, 若彼此相互不一致, 就会促 成不同的执行行为。有时,社会之所以需要新的政策方案来解决问题,不一定是原来某一领域尚无政策,而可 能是现有政策彼此互动而引发的问题,政策本身成为问题的根源。1、克服法律迷信2、加强环境建设3、重视逆反心理4、防止问题积累5、

46、预防“多数人暴政”四、有效的沟通执行中的沟通主要是指执行机构之间、执行机构与有关部门之间、 上下级之间、 执行人员之间、执行人员 与目标群体之间为实现政策目标所进行的信息交换。常见的沟通障碍主要是:(1 、语言方面的障碍(2 、知识经验差距过大(3 、组织结构不合理(4 、曲解造成的障碍(5 、沟通技能方面的障碍( 6、心理因素的障碍A知觉的选择性。人们总是选择自己需要而且感兴趣的信息,偏重自认为有价值的沟通。B个性冲突。个性相悖,缺乏信任,不利于沟通。C情绪影响。情绪反常的人,缺乏交流的兴趣;烦躁不安的人,容易歪曲信息。D否定逆言的心理。在交流中,特别是有分歧的时候,人们本能地表现出否定反面

47、意见的心理倾向。 35 政策评估的基本内容(1 、指标没有指标, 怎么能知道温度的高与低, 噪音的大与小; 没有标准怎么能评价政策的好与不好, 正确与错误。 一个人高矮要依据高度标准,量胖瘦要依重量标准,这是事实标准,而选美标准、修养标准是价值标准。 (2 、 信息 信息可以是主观印象, 也可以是客观事实, 可以是精确的数据, 也可以是较为模糊和笼统的看法。(3 、测定 在对信息加工处理的基础上对政策的执行效果进行描述。(4 、分析 运用定性和定量的方法,对政策效果进行解释和分析。分析是思考和判断的过程。(5 、建议 设法提出下一步的行动方案。36 政策评估的功能(一政策评估的积极功能1.政策

48、评估是检验政策效果的基本途径。政策评估为政策运行提供可靠和有效信息。2.政策评估是决定政策未来走向的重要依据。也就是说,政策评估是进行政策调整、提出政策建议的重要 依据。3.政策评估是合理配臵政策资源的基础工作。4.政策评估有利于促进政策的科学化进程。5. 政策评估是缓解社会矛盾的有效途径。6.政策评估是构筑良好公共关系的有效策略。(二政策评估的消极作用1.歌功颂德,过分追求升迁;2.夸大工作难度,要求追加预算;3.规避责任,指出不实行政策的理由;4.批评政策以达到改变政策的目的;5.以“实际情况复杂,政策不可能面面俱到,有待进行评估分析”为借口拖延时间。6.以主观选择代替客观标准,择其表而舍

49、其实,以枝节的成绩掩盖整体的失误,以局部的亮点替代全局的 不足。37 正式评估和非正式评估(1划分依据:评估活动是否有严格的程序和规定。(2正式评估的优点:评估人员有较高素质;评估资料系统、评估经费充分、评估方法科学;评估结论较为科学,易受决策者重视。正式评估的缺点:评估条件要求较高(3非正式评估的优点:评估方式灵活,简便易行;不限定评估范围和内容,有利于全面评估政策的真实效果。非正式评估的缺点:评估资料全靠评估者个人搜集,难以充分;评估经费无保障;评估结论较随意、粗糙,不易受重视。38内部评估和外部评估(1 划分依据:评估主体的权力、地位。(2内部评估的优点:容易获取第一手资料、评估结论易被

50、利用。内部评估的缺点:出于对自己声誉和前途的考虑,评估者容易夸大成绩,掩饰失误,报喜不报忧;评估结论往往代表着某一具体机构的局部利益,因为评估容易具有片面性和主观色彩;要求评估者系统掌握有关理论知识和专门技术。(3外部评估的优点在于评估结论较为客观,缺点在于不易获得真实的评估资料。由于评估者的来源各 不相同,外部评估也有各自的特点。委托评估的主体是政府机构委托的研究机构、学术团体、咨询公司或高等院校的专家学者。其优点:评估主体是专业人员,具有政策评估的丰富经验;评估主体具有较大独立性,能够较为公正的评估评估结论易受重视。委托评估的缺点:评估经费、 评估资料受制于委托人, 为了获取评估经费, 评

51、估者可能牺牲原则, 评估的科学性打折扣。 (4不受委托的评估外部评估者出于工作职责、社会责任感、研究目的、兴趣或相关利益而自行组织开 展的政策评估活动其优点:涉及范围广,能够表达和代表社会各阶层对于公共政策的基本看法,结论也较可观。缺点:获取信息困难;评估结论不易受重视。39政策评估的障碍(一 、来自政策制定者和执行者的障碍决策者往往认为政策评估势必会推翻他们的政策过程, 对其利益和形象乃至今后的发展前途造成不良影响, 因而对评估持消极或反对态度,不接受评估者进入政策过程。(二来自评估者的障碍1、形式评估指评估者按照事先设定的结果进行操作,评估的目的是通过合法化的程序得出事先设定的结果。 2、

52、评估者能力不足(三来自政策本身的障碍1、政策目标的多元性和弹性2、政策效果的多样性和影响的广泛性直接效果:公共政策实施对所有解决的政策问题及目标群体所产生的作用。附带效果:公共政策在实施过程中, 可能对并非作用对象的个人、 团体或环境产生影响, 这种影响超乎 公共政策制定者原来的目标和期望,成为该项公共政策副产品。潜在效果:有些公共政策的效果和成本在短期内不易为人们察觉, 但有可能在今后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里 表现出来。象征性效果:有些公共政策的内容是象征性的, 它产生的有形效果可能微弱, 其初始用意也不过是让目 标群体以为他们关心的问题已经得到解决或者正在解决之中,从而减轻对政府的压力或者 激发

53、某种精神。3、政策资源的混合和政策行为的重叠a.政策资源的混合是指投入不同政策的资源彼此纠结在一起,难以明确界定某些政策的总投入到底 是多少;b.政策行为的重叠是指针对相同的或相似的政策问题和目标群体,不同的机构和部门都制定并执行 各自的政策。4、行动与效果之间因果关系的不确定性社会实际情况的改变,往往受到公共政策行为之外的因素的影响内在变迁、长期趋势、突发事件(四来自评估条件上的障碍1、资料缺乏政策制定和执行机构不重视信息管理,或者不愿意提供真实信息。2、经费缺乏许多政府愿意在制定、执行环节投入资源,而不愿意在评估环节投入资源。其他方面的障碍1、政策成本与收益不易核算 2、政策评估结果闲臵无

54、用40 政策终结的特征、作用及原因(一政策终结的特征1、终结的强制性一项政策没有权威性的机构下达终结的指令, 就将仍处于运行状态。 而一旦政策终结指令发出, 政策立即停止 运行,其效能也就结束了。2、过程的衔接性政策终结并不意味着出现政策的真空地带, 而是表明一种政策被另外一种政策取代了, 这种取代或是由于政策 问题的解决、转化,或是由于政策自身的各种原因。3、形式的多样性从终结的时间上看,有的政策实施时间长,有的政策刚刚实施就被终结。从终结依据来看,有的是因为政策目标变化而终结;有的是客观环境变化而终结;有的是由于效能丧失、消 极作用加大而终结。从终结的内容上看,包括政策废止、政策替代、政策

55、合并、政策分解、政策缩减等。(二 政策终结的作用1. 政策终结有利于节省政策资源及时终结失效或无效的政策,可以将人力、物力和财力配备到新的政策实施上,让有限的政策资源发挥出更 大的作用。2. 政策终结有利于提高政策效率将容易引起绩效低下的旧政策适时地淘汰、更换、废止,可以让新的政策发挥出效能。3. 政策终结有利于促进政策优化和提高政策质量只有将无效的、过时的正常适时废止、合并、分解、缩短,才能保证政策系统的不断优化,从而更能与环境 相适应,更加符合社会发展需要。(三 政策终结的原因(1 经过评估认为政策的目标已经实现,政策问题也已得到解决,政策没有继续存在的必要,应该予以终止;(2经过评估发现

56、政策存在的失误或局限使其无法解决所面临的问题。如果继续执行不仅浪费资源而且会带来 不良后果,因此必须予以终止。41政策终结的对象和方式(一政策终结的对象一般说来,政策终结的对象有三种类别:(1权力与责任政策执行首先表现为权力的履行和责任的承担,而政策终结则预示着相应权力的丧失和相关责任的放弃。 (2相关组织政策执行必须通过一定的组织机构来完成,而政策终结通常会伴随相关组织的缩减或撤销。(3政策功能政策终结预示着政策执行机构所提供的服务的停止或管制的撤销。(二政策终结的形式公共政策的终结应当由公共权力机关通过合法的程序作出决定,并以文件、公告等形式向社会宣布终结的 指令。一般说来,政策终结的形式有这样五种:1、政策废止2、政策替代政策替代是政策终结中较常见的方式。它也是将原来的政策废弃掉,但与政策废止不同的是,废弃的政策 和替代的政策所要解决的政策问题是相同的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