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文阅读《荀子子道》练习及答案译文_第1页
文言文阅读《荀子子道》练习及答案译文_第2页
文言文阅读《荀子子道》练习及答案译文_第3页
文言文阅读《荀子子道》练习及答案译文_第4页
文言文阅读《荀子子道》练习及答案译文_第5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精选优质文档-倾情为你奉上二、本大题共6小题,共24分。  (一)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7-11题。(共18分)  子 道入孝出弟,人之小行也;上顺下笃,人之中行也;从道不从君,从义不从父,人之大行也。若夫志以礼安,言以类使,则儒道毕矣。虽尧舜不能加毫末于是矣。孝子所不从命有三:从命则亲危,不从命则亲安,孝子不从命乃衷;从命则亲辱,不从命则亲荣,孝子不从命乃义;从命则禽兽,不从命则修饰,孝子不从命乃敬。故可以从命而不从,是不子也;未可以从而从,是不衷也;明于从不从之义,而能致恭敬、忠信、端悫以慎行之,则可谓大孝矣。传曰:“从道不从君,从义不从父。”此之谓也。故劳苦、

2、雕萃而能无失其敬,灾祸、患难而能无失其义,虽见恶于其而能无失其爱,非仁人莫能行。诗曰:“孝子不匮。”此之谓也。鲁哀公问于孔子曰:“子从父命,孝乎?臣从君命,贞乎?”三问,孔子不对。孔子趋出以语子贡曰:“乡者,君问丘也,曰:子从父命,孝乎?臣从君命,贞乎?三问而丘不对,赐以为何如?”子贡曰:“子从父命,孝矣。臣从君命,贞矣,夫子有奚对焉?”孔子曰:“小人哉!赐不识也!昔万乘之国,有争臣四人,则封疆不削;千乘之国,有争臣三人,则社稷不危;百乘之家,有争臣二人,则宗庙不毁。父有争子,不行无礼;士有争友,不为不义。故子从父,奚子孝?臣从君, 奚臣贞?审其所以从之之谓孝、之谓贞也。”子路问于孔子曰:“有

3、人于此,夙兴夜寐,耕耘树艺,手足胼胝,以养其亲,然而无孝之名,何也?”孔子曰:“意者身不敬与?辞不逊与?色不顺与?古之人有言曰:衣与!缪与!不女聊。”子路曰:“今夙兴夜寐,耕耘树艺,手足胼胝,以养其亲,无此三者,则何为而无孝之名也?意者所友非人邪?”孔子曰:“由志之,吾语女。虽有国士之力,不能自举其身。非无力也,势不可也。故入而行不修,身之罪也;出而名不章,友之过也。故君子入则笃行,出则友贤,何为而无孝之名也!”               &#

4、160;                                              (取材于荀子·子道) 

5、;  【注】修饰:修养而端正。端悫(dun què):端正、诚实。雕萃:伤损病困;凋摧憔悴。7.下列对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上顺下笃            笃:厚道B.孝子不匮            匮:匮乏C.辞不逊与          

6、;  逊:逊色D.出而名不章          章:显扬8.下列各组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项是(3分)A.故可以从命而不从 /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B.意者身不敬与 / 太守与客来饮于此C.则何为而无孝之名也 / 大王来何操D.故君子入则笃行 / 位卑则足羞9.下列对原文的理解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忠孝”是儒家的经典话题,本文的观点闪现出儒家独特的智慧。B荀子认为孝悌是做人最起码的道德操守,道义是做人的最高准则。C本文作者认为,子从父命,臣从君命,就是“忠孝”最好的体现。D

7、孔子认为如能做到身敬、辞逊、色顺、友贤,就会有孝顺的名声。10将文中划线的句子译为现代汉语。(3分)虽见恶于其而能无失其爱,非仁人莫能行。11请结合全文内容,简要阐释荀子是如何论证自己的观点的。(6分)(二)根据要求,完成第12题。(共6分)12.阅读下面论语选段,回答问题。子夏问孝。子曰:“色难。有事,弟子服其劳;有酒食,先生馔,曾是以为孝乎?”(论语·为政篇)子游问孝。子曰:“今之孝者,是谓能养。至于犬马,皆能有养。不敬,何以别乎?”(论语·为政篇 )子曰:“事父母几(委婉)谏,见志不从,又敬不违,劳(忧愁)而不怨。”(论语·里仁篇)(1)请概括以上三则材料中

8、孔子认为在“孝道”中的正确态度。(3分)(2)第则材料中“不违”,有人解释为“不违背其父母”,有人解释为“不违背其最初的几谏之意”,你认为哪一种解释更合理?请结合材料及孔子的思想简要说明理由。(3分)  二、本大题共6小题,共24分。7.(3分)C8.(3分)B9.(3分)C10. (3分)参考译文:即使被父母憎恶时仍能不丧失对父母的爱,如果不是仁德之人是不能做到的。    【评分标准】“虽”“见于”“失”“行”,每错一处扣掉1分,扣完为止。11.(6分)参考答案:作者在第一段表明顺从正道而不顺从君主,顺从道义而不顺从父亲,这是做人的最高准则的

9、观点;接着,在第二段分析孝子不服从命令的三种原因,说明对待父母忠诚、恭敬、符合道义才是“大孝”;最后,作者例举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论进一步阐释在服从命令时要符合“礼”符合“义”,这样才是真正的“忠孝”,并说明只有内修笃厚品行,外交仁德、贤能之人才可得孝顺之名。【评分标准】每点2分,意思对即可12. (共6分)(1)参考答案:对待父母要始终和颜悦色;“孝”要由心生,要有恭敬的态度;对父母之过,劝谏要委婉;要任劳任怨。(3分)    【评分标准】每点1分,三点满分,意思对即可。(2)答题示例:我认为第一种解释更为合理,因为此则材料是说我们要孝敬父母,就应该是不违背父母的意

10、愿,顺从父母,即使让自己感到忧愁困惑也不抱怨,符合孔子认为“孝”要由衷的恭敬的观点。我认为第二种解释更为合理,因为此则材料是说在孝敬父母的时候,对父母之过不能置之不理,要委婉的进行劝谏,不能唐突了父母,这才是孝子最深切的表现,符合孔子认为“孝”要符合道义的观点。(3分)【评分标准】材料的整体理解分析2分,结合孔子的主要思想分析1分文言文译文:在家孝敬父母,出外敬爱兄长,这是做人的最起码的道德操守;对上顺从,对下厚道,这是做人的中等道德操守;顺从正道而不顺从君主,顺从道义而不顺从父亲,这是做人的最高准则。如果能根据礼义来安排志向,根据法度来指导自己的言论,那么儒家之道也就完备了,即使是尧舜这样贤

11、明的君主,也不能在这上面有丝毫的增益了。孝子不服从命令的原因有三种:服从命令,父母亲就会危险;不服从命令,父母亲就安全,那么孝子不服从命令就是忠诚;服从命令,父母亲就会受到耻辱,不服从命令,父母亲就光荣,那么孝子不服从命令就是奉行道义;服从命令,就会使父母的行为像禽兽一样野蛮,不服从命令,就会使父母的行为富有修养而端正,那么孝子不服从命令就是恭敬。所以,可以服从而不服从,这是不尽孝子之道;不可以服从而服从,这是不忠于父母;明白了这服从或不服从的道理,并且能做到恭敬尊重、忠诚守信、正直老实地来谨慎实行它,就可以称之为大孝了。古书上说:“顺从正道而不顺从君主,顺从道义而不顺从父亲。”说的就是这个道

12、理。所以,即使自己劳苦憔悴时也不能够丧失对父母的恭敬,遭到灾祸患难时也不能够丧失对父母应尽的道义,即使被父母憎恶时仍能不丧失对父母的爱,如果不是仁德之人是不能做到的。诗经上说:“孝子之孝无穷尽。”说的就是这个道理。鲁哀公问孔子说:“儿子服从父亲的命令,就是孝顺吗?臣子服从君主的命令,就是忠贞吗?”问了三次,孔子不回答。孔子小步快走而出,把这件事告诉给子贡说:“刚才,国君问我,说:儿子服从父亲的命令,就是孝顺吗?臣子服从君主的命令,就是忠贞吗?问了三次而我不回答,你认为怎样?”子贡说:“儿子服从父亲的命令,就是孝顺了;臣子服从君主的命令,就是忠贞了。先生又能怎样回答他呢?”孔子说:“真是个小人,

13、你不懂啊!从前拥有万辆兵车的大国,只要有了四个敢于诤谏的大臣,那么疆界就不会被割削;拥有千辆兵车的小国,有了三个敢于诤谏的大臣,那么国家政权就不会危险;拥有百辆兵车的大夫之家,有了两个诤谏的大臣,那么宗庙就不会毁灭。父亲有了诤谏的儿子,就不会做不合礼制的事;士人有了诤谏的朋友,就不会做不合道义的事。所以,儿子一味听从父亲,怎能说这儿子是孝顺?臣子一味听从君主,怎能说这臣子是忠贞?弄清楚了听从的是什么才可以叫做孝顺、叫做忠贞。”子路问孔子说:“这里有个人,早起晚睡,耕地锄草栽植播种,手脚都磨出了老茧,以此来赡养自己的父母,却没有孝顺的名声,为什么呢?”孔子说:“想来大概是他举止不恭敬吧!或许是他说话不谦虚吧!或许是他脸色不温顺吧!古代的人有句话说:给我穿啊给我吃啊,若不恭敬就不靠你。”子路说:“现在有的人并没有举止不恭敬、说话不谦虚、脸色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