泥炭化作用和腐泥化作用_第1页
泥炭化作用和腐泥化作用_第2页
泥炭化作用和腐泥化作用_第3页
泥炭化作用和腐泥化作用_第4页
泥炭化作用和腐泥化作用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9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第二章第二章Goal of study1.1. 泥炭化作用概念。泥炭化作用概念。2.2. 残植化作用、腐泥化作用、丝炭化作残植化作用、腐泥化作用、丝炭化作用定义。用定义。3.3. 比较凝胶化作用、丝炭化作用与残植比较凝胶化作用、丝炭化作用与残植化作用发生的条件。化作用发生的条件。4.4. 古地理环境对泥炭的影响。古地理环境对泥炭的影响。5.5. 煤的成因分类。煤的成因分类。煤煤的的形形成成成煤作用的阶段:成煤作用的阶段: 成煤作用大致上可以分为两个阶段:成煤作用大致上可以分为两个阶段: 第一阶段是植物在泥炭沼泽、湖泊或浅海中第一阶段是植物在泥炭沼泽、湖泊或浅海中不断繁殖,其遗体在微生物参与下不

2、断被分解、不断繁殖,其遗体在微生物参与下不断被分解、化合、聚积的过程。化合、聚积的过程。 在这个阶段起主导作用的是生物地球化学作在这个阶段起主导作用的是生物地球化学作用,低等植物经过生物地球化学作用形成腐泥,用,低等植物经过生物地球化学作用形成腐泥,高等植物就形成泥炭,因此成煤第一阶段可称为高等植物就形成泥炭,因此成煤第一阶段可称为腐泥化阶段或泥炭化阶段腐泥化阶段或泥炭化阶段。泥炭化作用与腐泥化作用泥炭化作用与腐泥化作用 高等植物 泥炭 低等植物 腐泥生物化学作用生物化学作用 成煤作用的第二阶段:成煤作用的第二阶段: 当已经形成的泥炭和腐泥,由于地壳当已经形成的泥炭和腐泥,由于地壳的下沉等原因

3、而被上覆沉积物所掩埋时,的下沉等原因而被上覆沉积物所掩埋时,成煤作用就转入第二个阶段成煤作用就转入第二个阶段即煤化作用即煤化作用阶段,在这个阶段就是泥炭、腐泥在以温阶段,在这个阶段就是泥炭、腐泥在以温度和压力为主的作用下变化为煤的过程。度和压力为主的作用下变化为煤的过程。 1 1、腐朽作用、腐朽作用 高等植物死亡后转化为泥炭,低等植物死亡后高等植物死亡后转化为泥炭,低等植物死亡后转变为腐泥,都经过了复杂的转变为腐泥,都经过了复杂的生物化学作用生物化学作用。 植物有机残骸在植物有机残骸在充足的大气充足的大气中将中将完全分解完全分解,其,其最终的主要产物是二氧化碳和水。植物物质中只有最终的主要产物

4、是二氧化碳和水。植物物质中只有树脂、蜡质仍在地表被保留下来。树脂、蜡质仍在地表被保留下来。 在这种条件下,植物物质所遭受的生物化学氧在这种条件下,植物物质所遭受的生物化学氧化分解,称为化分解,称为。一、植物的破坏、分解一、植物的破坏、分解2 2、腐败作用、腐败作用腐败作用出现在腐败作用出现在与大气不能充分沟通与大气不能充分沟通,而植物,而植物物质物质充分被水浸润充分被水浸润的条件下,此时有机物质未的条件下,此时有机物质未能完全分解,其最终产物虽仍为能完全分解,其最终产物虽仍为COCO2 2和和H H2 2O O,但仍,但仍留存富碳的残骸,形成暗色的腐植物质。留存富碳的残骸,形成暗色的腐植物质。

5、一、植物的破坏、分解一、植物的破坏、分解1 1、泥炭化作用的特点、泥炭化作用的特点定义:定义:植物物质经受生物化学分解及合成的复植物物质经受生物化学分解及合成的复杂的过程且最终形成泥炭的作用。杂的过程且最终形成泥炭的作用。属性属性: :也是也是种植物物质的生物化学分解作用,种植物物质的生物化学分解作用,它与水解作用、氧化与还原作用有关。它与水解作用、氧化与还原作用有关。条件条件: :发生于覆水地区的水位以下,即与大气局发生于覆水地区的水位以下,即与大气局部沟通的状态下。泥炭化作用的直接产物除了泥部沟通的状态下。泥炭化作用的直接产物除了泥炭以外,分解出的气态产物有二氧化碳、水、沼炭以外,分解出的

6、气态产物有二氧化碳、水、沼气和少量氮。气和少量氮。二、泥炭化作用二、泥炭化作用(重点)(重点)2 2、泥炭沼泽的垂直剖面、泥炭沼泽的垂直剖面氧化环境的表层、中间层及还原环境的底层。氧化环境的表层、中间层及还原环境的底层。泥炭沼泽表层又称为泥炭沼泽表层又称为泥炭形成层泥炭形成层:植物的氧化植物的氧化分解和水解作用主要是在泥炭沼泽表层进行。分解和水解作用主要是在泥炭沼泽表层进行。泥炭沼泽表层含有大量微生物,随深度变化喜泥炭沼泽表层含有大量微生物,随深度变化喜氧细菌与厌氧细菌呈规律性变化。氧细菌与厌氧细菌呈规律性变化。二、泥炭化作用二、泥炭化作用(重点)(重点)泥泥炭炭沼沼泽泽的的结结构构氧化环境的

7、表层过渡环境的中间层还原环境的底层二、泥炭化作用二、泥炭化作用(重点)(重点)二、泥炭化作用二、泥炭化作用(重点)(重点)3 3、泥炭沼泽化阶段划分、泥炭沼泽化阶段划分两个阶段两个阶段第一阶段第一阶段:植物遗体中的有机化合物,经过氧:植物遗体中的有机化合物,经过氧化分解和水解作用,转化为简单的化学性质活泼化分解和水解作用,转化为简单的化学性质活泼的化合物;的化合物;第二阶段第二阶段:分解产物相互作用进一步合成新的:分解产物相互作用进一步合成新的较稳定的有机化合物,如腐植酸、沥青质等。较稳定的有机化合物,如腐植酸、沥青质等。二、泥炭化作用二、泥炭化作用(重点)(重点)F植物转变为泥炭后,植物中含

8、有的植物转变为泥炭后,植物中含有的蛋白质蛋白质在泥在泥炭中消失了,木质素、纤维素等在泥炭中很少,炭中消失了,木质素、纤维素等在泥炭中很少,而产生了植物中没有的而产生了植物中没有的大量腐植酸大量腐植酸。分解分解F元素组成中,泥炭的元素组成中,泥炭的碳含量比植物增高,氮含碳含量比植物增高,氮含量有所增加,而氧含量减少量有所增加,而氧含量减少。说明泥炭化过程中,。说明泥炭化过程中,植物的各种有机组分发生了复杂的变化,变成新植物的各种有机组分发生了复杂的变化,变成新的产物。这些产物的组分和性质与原来植物的组的产物。这些产物的组分和性质与原来植物的组分和性质是不同的。分和性质是不同的。合成合成二、泥炭化

9、作用二、泥炭化作用(重点)(重点)1 1)生物化学分解作用)生物化学分解作用 在生物化学分解作用中,植物组织的各在生物化学分解作用中,植物组织的各种有机组分的抗分解能力各不相同,最易分种有机组分的抗分解能力各不相同,最易分解的是解的是: :F原生质原生质脂肪、果胶质、纤维素、半纤脂肪、果胶质、纤维素、半纤维素维素木质素、木栓质、角质、孢粉质、蜡木质素、木栓质、角质、孢粉质、蜡质和树脂。质和树脂。二、泥炭化作用二、泥炭化作用(重点)(重点)(1 1)纤维素)纤维素易于被强无机酸水解或被喜氧和厌氧细菌、真菌易于被强无机酸水解或被喜氧和厌氧细菌、真菌等菌类所分解。等菌类所分解。(2 2)半纤维素)半

10、纤维素水解后形成简单的单糖、己糖、戊糖,进而在水解后形成简单的单糖、己糖、戊糖,进而在充氧的条件下单糖变为充氧的条件下单糖变为COCO2 2和和H H2 2O O,在缺氧条件下,由于微生物,在缺氧条件下,由于微生物作用,形成沼气。作用,形成沼气。(3 3)木质素)木质素中有甲氧基官能团,具有芳烃特征,抵抗分解能中有甲氧基官能团,具有芳烃特征,抵抗分解能力较强,只有在菌类和其他微生物作用下分解。力较强,只有在菌类和其他微生物作用下分解。(4 4)脂肪)脂肪分解成甘油和较复杂的脂肪酸,在菌类及细菌活动分解成甘油和较复杂的脂肪酸,在菌类及细菌活动下可在分解成简单的下可在分解成简单的脂肪酸、脂肪酸、

11、COCO2 2和和H H2 2O,O,也可分解出沼气也可分解出沼气。(5 5)蜡质、树脂等)蜡质、树脂等抵抗化学和微生物的分解作用能力最强。抵抗化学和微生物的分解作用能力最强。二、泥炭化作用二、泥炭化作用(重点)(重点)2 2)生物化学合成作用)生物化学合成作用 定义:定义:形成于若干新的有机物质,其中最形成于若干新的有机物质,其中最主要的就是构成泥炭特征性组分的主要的就是构成泥炭特征性组分的腐植酸腐植酸。(黄褐色塑性物质,据胶体特征)(黄褐色塑性物质,据胶体特征) 注意:注意:腐植酸不是单一的有机化合物,而腐植酸不是单一的有机化合物,而是一组由近似的、分子大小不等且结构不一的是一组由近似的、

12、分子大小不等且结构不一的羟基芳香羧酸组成的复杂混合物。这种复杂混羟基芳香羧酸组成的复杂混合物。这种复杂混合物的形成作用,称为合物的形成作用,称为腐植化作用腐植化作用。二、泥炭化作用二、泥炭化作用(重点)(重点)3 3)腐植化作用)腐植化作用 是泥炭化过程较为重要的作用,它不是一种生是泥炭化过程较为重要的作用,它不是一种生物作用,而是在泥炭表面或近表面的泥炭形成层中,物作用,而是在泥炭表面或近表面的泥炭形成层中,由缓慢的氧化作用所引起的一种由缓慢的氧化作用所引起的一种化学作用化学作用,其结果,其结果是是腐植物质腐植物质的形成。的形成。 腐植物质主要来源于植物的何种有机组分,曾腐植物质主要来源于植

13、物的何种有机组分,曾有过长期的争论(即有过长期的争论(即“木质素说木质素说”和和“纤维素纤维素说说”),实际上),实际上木质素、纤维素、丹宁酸、蛋白质、木质素、纤维素、丹宁酸、蛋白质、类脂物质类脂物质等植物物质都参与了腐植化作用,它们对等植物物质都参与了腐植化作用,它们对腐植物质形成的贡献程度,还存在不同认识。腐植物质形成的贡献程度,还存在不同认识。二、泥炭化作用二、泥炭化作用(重点)(重点)4 4、泥炭沼泽有机组分:、泥炭沼泽有机组分:腐植酸腐植酸:是泥炭沼泽中的主要成分;:是泥炭沼泽中的主要成分;沥青质沥青质:合成作用形成,也可以由树脂、蜡:合成作用形成,也可以由树脂、蜡质、孢粉质转化而来

14、;质、孢粉质转化而来;未分解或未完全分解的未分解或未完全分解的纤维素、半纤维素、纤维素、半纤维素、果胶质和木质素;果胶质和木质素;变化不大的稳定组分变化不大的稳定组分:如角质膜、树脂、孢:如角质膜、树脂、孢粉等。粉等。二、泥炭化作用二、泥炭化作用(重点)(重点)1 1、凝胶化作用的特点、凝胶化作用的特点 概念:概念:指植物的主要组成部分在泥炭化过程中经指植物的主要组成部分在泥炭化过程中经过生物化学变化和物理化学变化,形成以腐植酸和沥过生物化学变化和物理化学变化,形成以腐植酸和沥青质为主要成分的胶体物质(凝胶和溶胶)的过程。青质为主要成分的胶体物质(凝胶和溶胶)的过程。 条件条件: :较为停滞的

15、、不太深的覆水条件下,弱较为停滞的、不太深的覆水条件下,弱氧化至还原环境,厌氧细菌的参与。氧化至还原环境,厌氧细菌的参与。 植物的木质纤维组织一方面进行植物的木质纤维组织一方面进行生物化学变化生物化学变化,一方面进行一方面进行胶体化学变化胶体化学变化,二者同时发生和进行,二者同时发生和进行导致导致物质成分和物理结构两方面都发生变化。物质成分和物理结构两方面都发生变化。 三、凝胶化作用三、凝胶化作用(重点)(重点)2 2、生物化学凝胶化作用:、生物化学凝胶化作用:植物的木质纤维组织在沼泽水的浸泡下,吸水膨胀,植物的木质纤维组织在沼泽水的浸泡下,吸水膨胀,并通过真菌和细菌的作用在形成腐植酸等物质的

16、同并通过真菌和细菌的作用在形成腐植酸等物质的同时,还经历着一个胶体化学变化:时,还经历着一个胶体化学变化:既有因微生物活动而引起的化学成分的变化;既有因微生物活动而引起的化学成分的变化;又有胶体化学的变化,故全称应为又有胶体化学的变化,故全称应为“生物化学凝生物化学凝胶化作用胶化作用”。三、凝胶化作用三、凝胶化作用(重点)(重点) 3 3、凝胶化作用的产物凝胶化作用的产物 凝胶化作用进行的强烈程度不同凝胶化作用进行的强烈程度不同: :产生了产生了形态和结构不同的凝胶化物质。形态和结构不同的凝胶化物质。 (1)(1)如果植物组织的细胞壁在变化过程中只发如果植物组织的细胞壁在变化过程中只发生了微弱

17、的膨胀,则植物的细胞组织仍能保持规则生了微弱的膨胀,则植物的细胞组织仍能保持规则的排列(在横截面上还常显示清楚的年轮),细胞的排列(在横截面上还常显示清楚的年轮),细胞腔明显。腔明显。 (2)(2)凝胶化作用的程度不同,产生的凝胶化物凝胶化作用的程度不同,产生的凝胶化物质的结构和形态亦不同,再经过煤化作用的转化,质的结构和形态亦不同,再经过煤化作用的转化,则形成不同的显微组分。则形成不同的显微组分。三、凝胶化作用三、凝胶化作用(重点)(重点)松木结构镜质体,横切面,显示生长轮松木结构镜质体,横切面,显示生长轮科达木结构镜质体,横切面,近正方形或近等径多边形大管胞科达木结构镜质体,横切面,近正方

18、形或近等径多边形大管胞26科达木结构镜质体,径切面,显示交叉场和紧挤的纹孔科达木结构镜质体,径切面,显示交叉场和紧挤的纹孔27如果植物细胞壁在变化过程中膨胀作用较强,细胞腔显著缩小或仅保存极小的空隙。结构镜质体结构镜质体2 2胞壁膨胀,胞腔变小,胞腔大小不一,排列不整齐胞壁膨胀,胞腔变小,胞腔大小不一,排列不整齐江苏徐州夏桥,江苏徐州夏桥,P11,太原组,太原组16煤层,透射光。煤层,透射光。结构镜质体结构镜质体1 1(红)、树脂体(黄)(红)、树脂体(黄)甘肃礼县任家湾,J2,延安组52煤层,透射光。29若细胞腔也充满了凝胶化物质,但植物结构通过凝胶化物质深浅色调的不同仍可以辨认时,即转变成

19、结构镜煤体。均匀镜质体均匀镜质体江江苏苏徐徐州州张张小小楼,楼, P22 ,下下石石盒盒子子组组煤煤层,层,透透射射光。光。30当凝胶化作用进行的十分强烈,植物的细胞结构完全消失,形成了均匀的凝胶化物质,转变成煤后即成为无结构镜煤体。 311.1.概念概念: :植物物质经受氧化分解、脱水、脱氢植物物质经受氧化分解、脱水、脱氢及增碳化过程称为丝炭化作用。及增碳化过程称为丝炭化作用。 2.2.物质物质: :丝炭化物质和凝胶化物质一样,主要丝炭化物质和凝胶化物质一样,主要也是由植物的木质纤维组织转变而形成的也是由植物的木质纤维组织转变而形成的; ;从从有机组成来看主要也是植物细胞壁中的木质素有机组成

20、来看主要也是植物细胞壁中的木质素和纤维素。和纤维素。四、丝炭化作用四、丝炭化作用(重点)(重点)3.3.形成环境形成环境: : 沼泽覆水程度发生变化沼泽覆水程度发生变化; ;沼泽表面变得比较干燥,氧的供应较为充分沼泽表面变得比较干燥,氧的供应较为充分四、丝炭化作用四、丝炭化作用(重点)(重点)4.4.几种学说几种学说 (1)(1)“森林火灾说森林火灾说”,即认为丝炭是古代沼泽森林起火后,即认为丝炭是古代沼泽森林起火后造成的木炭状残余物转化而成的。造成的木炭状残余物转化而成的。 火焚丝质体火焚丝质体(2)(2)丝炭化物质的形成主要是由于丝炭化物质的形成主要是由于氧化作用氧化作用和和脱氢、脱水脱氢

21、、脱水作用作用,它是在沼泽覆水程度起了变化,当沼泽表面变得比,它是在沼泽覆水程度起了变化,当沼泽表面变得比较干燥,氧的供应较为充分的情况下发生的。较干燥,氧的供应较为充分的情况下发生的。氧化丝质体氧化丝质体四、丝炭化作用四、丝炭化作用(重点)(重点)丝质体;微丝煤丝质体;微丝煤355 5、丝炭化作用过程的复杂性、丝炭化作用过程的复杂性 自然界所见煤的结构、构造往往是十分复杂自然界所见煤的结构、构造往往是十分复杂的,常看到煤的不同岩石类型的频繁交替;的,常看到煤的不同岩石类型的频繁交替; 有一些丝炭化物质,首先曾经历过不同程度有一些丝炭化物质,首先曾经历过不同程度的凝胶化作用,而后由于环境发生变

22、化的凝胶化作用,而后由于环境发生变化( (特别是特别是覆水程度的变化覆水程度的变化) ),又发生丝炭化作用。,又发生丝炭化作用。四、丝炭化作用四、丝炭化作用(重点)(重点)各种作用的结果各种作用的结果 沼泽覆水条件、介质化学性质等方面的改沼泽覆水条件、介质化学性质等方面的改变可以引起不同岩石类型分层的形成;变可以引起不同岩石类型分层的形成; 同一粗大的植物树干在沼泽中由于埋藏状同一粗大的植物树干在沼泽中由于埋藏状态的不同,可以有不同的转变经历,甚至树干表态的不同,可以有不同的转变经历,甚至树干表层和里层的转变条件也存在着差别层和里层的转变条件也存在着差别( (这种现象在这种现象在露天开采的褐煤

23、层中经常见到露天开采的褐煤层中经常见到) ),这些都会,这些都会导致导致煤和煤层组成的不均一性。煤和煤层组成的不均一性。 1 泥炭化作用泥炭化作用uAttention:Attention:凝胶化作用与丝炭化所发生环境不同:凝胶凝胶化作用与丝炭化所发生环境不同:凝胶化作用是在弱氧化至还原环境下形成,丝炭化作用是在弱氧化至还原环境下形成,丝炭化作用是在氧化环境中发生,后迅速转入弱化作用是在氧化环境中发生,后迅速转入弱氧化或还原环境下。氧化或还原环境下。经历作用不同,成分不一样:部分丝炭没有经历作用不同,成分不一样:部分丝炭没有经历凝胶化作用,细胞结构几乎未经历膨胀经历凝胶化作用,细胞结构几乎未经历

24、膨胀变形,保持了植物的组织结构。变形,保持了植物的组织结构。同一植物遗体可以经历两种不同的过程,形同一植物遗体可以经历两种不同的过程,形成相应的组分。成相应的组分。1 泥炭化作用泥炭化作用陆上土壤中有机质的破坏有机物的生长沼泽条件下有机质的破坏05101520253035404550温度 / C五、泥炭的积累速度五、泥炭的积累速度泥炭的积累泥炭的积累1 1、与大气和土壤的、与大气和土壤的温度温度密切有关密切有关。 温度影响植物的生长速度和生长量;温度影响植物的生长速度和生长量; 温度影响微生物的繁殖和活动,从而影响植物死亡温度影响微生物的繁殖和活动,从而影响植物死亡后的分解速度。后的分解速度。

25、泥炭的积累泥炭的积累2 2、与植物类型、沼泽富水程度、介质酸碱性及微、与植物类型、沼泽富水程度、介质酸碱性及微生物活动对植物遗体分解速度等多因素有关。生物活动对植物遗体分解速度等多因素有关。3 3、地质历史时期地质特征,如构造、气候等也会、地质历史时期地质特征,如构造、气候等也会影响到泥炭沼泽的发育。影响到泥炭沼泽的发育。五、泥炭的积累速度五、泥炭的积累速度2 残植化作用 1.1.残植化作用的概念残植化作用的概念 当泥炭化过程中当泥炭化过程中水介质流通较畅水介质流通较畅,长期有,长期有新鲜氧新鲜氧供给的条件下,凝胶化作用和丝炭化作供给的条件下,凝胶化作用和丝炭化作用的产物被充分分解破坏,并被流

26、水带走,用的产物被充分分解破坏,并被流水带走,稳稳定组分大量集中定组分大量集中的过程称为的过程称为残植化作用残植化作用。 2.2.形成的的环境和条件形成的的环境和条件 (1)(1)泥炭沼泽是泥炭沼泽是开放型开放型的的, ,水介质具有水介质具有流流动动特性特性; ; (2) (2)长期有长期有新鲜氧新鲜氧供应供应, ,发生发生氧化作用氧化作用。 2 残植化作用 3.3.在煤层中的分布在煤层中的分布 (1)(1)整个煤层或者分层或者煤岩条带整个煤层或者分层或者煤岩条带 通过镜下研究,有时发现煤层的某些分层甚通过镜下研究,有时发现煤层的某些分层甚至整个煤层中稳定组的成分特别富集,角质体、至整个煤层中

27、稳定组的成分特别富集,角质体、木栓体、树脂体等物质有时可达到木栓体、树脂体等物质有时可达到9090以上。以上。 2 残植化作用 角质体(镶边状),荧光体角质体(镶边状),荧光体45 (2)(2)一般的组分组合特点一般的组分组合特点 显微镜下观察发现显微镜下观察发现稳定组分大量富集稳定组分大量富集的情的情况下,煤的基质常以不透明的丝炭化基质为主,况下,煤的基质常以不透明的丝炭化基质为主,这一点亦可做为氧化作用较强的证据。这一点亦可做为氧化作用较强的证据。2 残植化作用 泥炭表层=潜水面泥炭表层地下水面321图2-2 由于潜水面降低原地生成的残植煤1-在泥炭中分散存在的植物稳定组分;2-集中后的植

28、物稳定组分;3-有氧的环境下遭受氧化分解的泥炭层2 残植化作用 4.4.异地残植煤异地残植煤 残植煤的形成也有异地生成的方式。如在残植煤的形成也有异地生成的方式。如在泥炭被搬运过程中,大部分凝胶化组分和丝炭泥炭被搬运过程中,大部分凝胶化组分和丝炭化组分被破坏,而稳定组分相对得以富集,从化组分被破坏,而稳定组分相对得以富集,从而形成残植煤。而形成残植煤。2 残植化作用 21图2-3 异地生成的残植煤(据煤田地质学,邹常玺等主编,1989)1-稳定组分集中的泥炭层;2-受到剥蚀的泥炭层2 残植化作用 3 3 腐泥化作用腐泥化作用 1.1.腐泥化作用的概念腐泥化作用的概念 低等植物低等植物( (藻类

29、藻类) )和和浮游生物遗体浮游生物遗体在在滞流还原环境滞流还原环境和和厌氧微生厌氧微生物物参与下,经过复杂的参与下,经过复杂的生物化学变化生物化学变化形成的形成的富含水分富含水分的有机软泥的有机软泥( (腐泥腐泥) ) 的过程称为的过程称为腐泥化作用腐泥化作用。2.2.腐泥化作用形成的环境和条件腐泥化作用形成的环境和条件 (1)(1)水体较深水体较深: :湖泊、沼泽水深地带及泻湖、海湾和浅海等水湖泊、沼泽水深地带及泻湖、海湾和浅海等水体体. . (2) (2)还原环境还原环境: :滞流、还原环境滞流、还原环境 (3)(3)厌氧微生物厌氧微生物参与参与 (4)(4)低等植物低等植物( (藻类藻类

30、) )和浮游生物和浮游生物 有利堆积环境有利堆积环境:滞水、缺氧的还原条件,弱碱性,有厌氧细菌:滞水、缺氧的还原条件,弱碱性,有厌氧细菌3.3.腐泥化作用的产物腐泥化作用的产物 腐泥化作用的产物主要是富含水分的有机软腐泥化作用的产物主要是富含水分的有机软泥泥-腐泥腐泥。 (1)(1)气态产物气态产物: :在腐泥化过程中,形成的气态在腐泥化过程中,形成的气态产物主要有产物主要有CHCH4 4、NHNH3 3、N N2 2O O、N N2 2、H H2 2S S和和COCO2 2。 (2)(2)富含氢的液态或固态沥青质物质富含氢的液态或固态沥青质物质源岩。源岩。 3 3 腐泥化作用腐泥化作用 4.

31、4.腐泥化作用的程度不同形成不同的腐泥化作用的程度不同形成不同的煤岩煤岩组分组分 腐泥化作用的程度不同,形成腐泥的原始物质腐泥化作用的程度不同,形成腐泥的原始物质的腐解程度亦不尽相同,有的保存或部分保存原生的的腐解程度亦不尽相同,有的保存或部分保存原生的低等植物组织形态或结构(低等植物组织形态或结构(藻煤藻煤),有的则被彻底分),有的则被彻底分解,形成均一结构的解,形成均一结构的胶泥煤胶泥煤,其,其显微组分显微组分的特征也不的特征也不相同。相同。 3 3 腐泥化作用腐泥化作用 植物群落植物群落 营养供应营养供应 介质的酸度介质的酸度 介质氧化还原条件等介质氧化还原条件等4 4 影响泥炭成分和性

32、质的因素影响泥炭成分和性质的因素一、植物群落一、植物群落植物是成煤的植物是成煤的原始质料原始质料,因此植物群落不同就会,因此植物群落不同就会影响泥炭的性质。影响泥炭的性质。 木本植物构成的木本植物构成的森林沼泽森林沼泽,由于植物本身富含木,由于植物本身富含木质纤维组织,在其它条件适合时就容易形成质纤维组织,在其它条件适合时就容易形成凝胶化凝胶化物质物质较多的较多的泥炭泥炭。4 4 影响泥炭成分和性质的因素影响泥炭成分和性质的因素 芦苇沼泽芦苇沼泽,由于其植物组成缺乏木质素,含较多的纤,由于其植物组成缺乏木质素,含较多的纤维素和蛋白质,这些不稳定的成分容易被分解破坏,从而维素和蛋白质,这些不稳定

33、的成分容易被分解破坏,从而使稳定组分富集,成煤后形成富含使稳定组分富集,成煤后形成富含稳定组稳定组( (壳质组壳质组) )的煤,的煤,其含氢量及焦油产率均较高。其含氢量及焦油产率均较高。 苔藓植物苔藓植物,由于其富含防腐剂,由于其富含防腐剂( (酚酚) ),故抗分解的能力,故抗分解的能力很强,在苔藓泥炭中就保留了较多的不稳定的纤维素和半很强,在苔藓泥炭中就保留了较多的不稳定的纤维素和半纤维素;在组成上可以看到细碎屑状的地苔和由混生的针纤维素;在组成上可以看到细碎屑状的地苔和由混生的针叶树形成的凝胶化物质的条带。叶树形成的凝胶化物质的条带。 半水生植物半水生植物形成的泥炭成煤后则多为形成的泥炭成

34、煤后则多为暗淡煤暗淡煤。4 4 影响泥炭成分和性质的因素影响泥炭成分和性质的因素二、营养供应二、营养供应沼泽根据对植物所需的营养供应分为沼泽根据对植物所需的营养供应分为滋育的滋育的,中滋中滋育的育的和和低滋育的低滋育的三种类型,其所形成的泥炭相应地称三种类型,其所形成的泥炭相应地称为为富营养型泥炭富营养型泥炭,中营养型泥炭中营养型泥炭和和贫营养型泥炭贫营养型泥炭。 由地下水供给的低位沼泽通常是滋育沼泽,因为地下水带来由地下水供给的低位沼泽通常是滋育沼泽,因为地下水带来了大量矿物质,有利于植物的大量繁殖。这种沼泽形成的富营了大量矿物质,有利于植物的大量繁殖。这种沼泽形成的富营养型泥炭的养型泥炭的

35、灰分一般较高灰分一般较高。我国的第四纪泥炭中。我国的第四纪泥炭中90%90%属于这种属于这种类型。地史上各成煤期的沼泽亦以类型。地史上各成煤期的沼泽亦以滋育沼泽滋育沼泽为主。为主。4 4 影响泥炭成分和性质的因素影响泥炭成分和性质的因素二、营养供应二、营养供应由大气降水补给的高位沼泽,由于缺乏矿物质,由大气降水补给的高位沼泽,由于缺乏矿物质,故属低滋育沼泽。在这种沼泽中钙、磷酸、碳酸钾、故属低滋育沼泽。在这种沼泽中钙、磷酸、碳酸钾、氮等仅是低位沼泽的氮等仅是低位沼泽的1 15 5左右。由于矿物质少,泥炭左右。由于矿物质少,泥炭化作用所产生的腐植酸不易形成腐植酸盐,因而腐植化作用所产生的腐植酸不

36、易形成腐植酸盐,因而腐植酸逐渐积累,并使沼泽水的酸度增强,微生物活动减酸逐渐积累,并使沼泽水的酸度增强,微生物活动减弱,形成酸性较高的泥炭,其中常具有保存完好的植弱,形成酸性较高的泥炭,其中常具有保存完好的植物结构,转变而成的煤物结构,转变而成的煤低硫、低灰低硫、低灰,易于提取大量的,易于提取大量的沥青质。沥青质。中位沼泽的营养供应条件介于二者之间,属中滋中位沼泽的营养供应条件介于二者之间,属中滋育沼泽。育沼泽。4 4 影响泥炭成分和性质的因素影响泥炭成分和性质的因素东北地区各类泥炭化学组成比较表(绝对干燥物质)类类 型型有机有机质质粗灰粗灰分分pH全全NP2O5K2OCaO腐植酸腐植酸富营养

37、型泥炭富营养型泥炭( (低位泥炭低位泥炭) ) 中营养型泥炭中营养型泥炭( (中位泥炭中位泥炭) ) 贫营养型泥炭贫营养型泥炭( (高位泥炭高位泥炭) )647693362476.55.54.52.31.81.20.490.390.170.270.260.231.420.880.392040153010204 4 影响泥炭成分和性质的因素影响泥炭成分和性质的因素三、介质的酸度三、介质的酸度沼泽水的酸度直接影响细菌的生存和活动,因而沼泽水的酸度直接影响细菌的生存和活动,因而对泥炭化作用有重要影响。介质酸度越高愈不利于细对泥炭化作用有重要影响。介质酸度越高愈不利于细菌的生存;中性至偏弱碱性的介质菌

38、的生存;中性至偏弱碱性的介质( (pH值值7.07.5) )最最利于细菌的繁殖;特别是当含钙离子的水与充分的氧利于细菌的繁殖;特别是当含钙离子的水与充分的氧共同存在时,细菌活动最盛。共同存在时,细菌活动最盛。细菌的活动程度影响植物遗体在沼泽水中的分解细菌的活动程度影响植物遗体在沼泽水中的分解程度和化学变化。细菌活动愈强烈,分解作用进行得程度和化学变化。细菌活动愈强烈,分解作用进行得愈充分,原来的植物结构保存得愈差。愈充分,原来的植物结构保存得愈差。4 4 影响泥炭成分和性质的因素影响泥炭成分和性质的因素四、介质的氧化还原条件四、介质的氧化还原条件泥炭表层,植物遗体直接和大气中的氧接触,容易受到

39、较泥炭表层,植物遗体直接和大气中的氧接触,容易受到较强的氧化而产生贫氢的丝炭;强的氧化而产生贫氢的丝炭;在停滞的沼泽水的覆盖下,氧的供应受到限制,容易产生在停滞的沼泽水的覆盖下,氧的供应受到限制,容易产生富含镜质组的煤;富含镜质组的煤;当地下水或地表水长期缓慢地流入沼泽,带来了新鲜的氧,当地下水或地表水长期缓慢地流入沼泽,带来了新鲜的氧,并将分解产物带走,植物遗体受到强烈破坏,稳定组分即相并将分解产物带走,植物遗体受到强烈破坏,稳定组分即相对富集,容易形成残植煤。对富集,容易形成残植煤。从以上几种情况可见氧化还原条件主要决定于从以上几种情况可见氧化还原条件主要决定于覆水程度覆水程度和和水的流通

40、程度水的流通程度。4 4 影响泥炭成分和性质的因素影响泥炭成分和性质的因素五、古地理环境对泥炭的影响五、古地理环境对泥炭的影响1 1、聚积环境与硫含量、聚积环境与硫含量u 近海型煤田的许多煤层,煤中硫分都相当高,近海型煤田的许多煤层,煤中硫分都相当高,尤其当煤层具有海相顶板时更为突出,有时硫尤其当煤层具有海相顶板时更为突出,有时硫含量甚至高达含量甚至高达8-12%8-12%,而远海型煤田的煤层一,而远海型煤田的煤层一般硫分都比较近,这和成煤的泥炭沼泽聚积环般硫分都比较近,这和成煤的泥炭沼泽聚积环境有关。境有关。4 4 影响泥炭成分和性质的因素影响泥炭成分和性质的因素u 滨海沼泽泥炭硫含量高,不

41、仅与成煤植物富硫有滨海沼泽泥炭硫含量高,不仅与成煤植物富硫有关,更重要的是和滨海泥炭沼泽的介质有关。海水关,更重要的是和滨海泥炭沼泽的介质有关。海水中硫平均含量是中硫平均含量是0.0888%0.0888%,主要以硫酸根离子形式,主要以硫酸根离子形式存在,而河水中硫酸根离子含量不超过十万分之几。存在,而河水中硫酸根离子含量不超过十万分之几。海水中丰富的硫酸根离子是造成滨海泥炭富硫的重海水中丰富的硫酸根离子是造成滨海泥炭富硫的重要物质基础。要物质基础。海水具有弱碱性。经常被海水淹没的海水具有弱碱性。经常被海水淹没的某些滨海沼泽泥炭的某些滨海沼泽泥炭的pHpH值达值达7.0-8.57.0-8.5。这

42、种介质条。这种介质条件对于硫酸盐还原菌和许多微生物的活动很有利件对于硫酸盐还原菌和许多微生物的活动很有利(硫酸盐还原菌最有利的生存条件是(硫酸盐还原菌最有利的生存条件是pHpH值为值为6.2-6.2-7.97.9,EhEh值为值为-50 -150mV)。)。4 4 影响泥炭成分和性质的因素影响泥炭成分和性质的因素五、古地理环境对泥炭的影响五、古地理环境对泥炭的影响2.2.聚煤环境与煤的聚煤环境与煤的“还原程度还原程度”p 煤层顶板为灰岩,煤的煤层顶板为灰岩,煤的挥发分、硫、氢、氮含量高挥发分、硫、氢、氮含量高,这种,这种煤被称为煤被称为“强还原煤强还原煤”。此现象和滨海泥炭沼泽的介质化学。此现

43、象和滨海泥炭沼泽的介质化学特征有关。特征有关。p “强还原煤强还原煤”是在是在碱性介质、停滞和厌氧的还原环境碱性介质、停滞和厌氧的还原环境中形中形成的,其凝胶化组分的透光色比成的,其凝胶化组分的透光色比“弱还原煤弱还原煤”浅,往往带橙浅,往往带橙色色彩,而反射率低。色色彩,而反射率低。“强还原煤强还原煤”富集的煤层中富集的煤层中黄铁矿含黄铁矿含量高量高,粘土矿物以水云母、蒙脱石为主;而,粘土矿物以水云母、蒙脱石为主;而“弱还原煤弱还原煤”以以高岭石为主。高岭石为主。4 4 影响泥炭成分和性质的因素影响泥炭成分和性质的因素五、古地理环境对泥炭的影响五、古地理环境对泥炭的影响2.2.聚煤环境与煤的

44、聚煤环境与煤的“还原程度还原程度”l前西德煤岩学者前西德煤岩学者StachStach认为,这种煤的成因与滨海沼泽环境认为,这种煤的成因与滨海沼泽环境的的pHpH值高、细菌活跃值高、细菌活跃有关,在这种厌氧的碱性环境中有机质有关,在这种厌氧的碱性环境中有机质逐步腐烂分解,形成逐步腐烂分解,形成富含脂肪、沥青质的分解产物富含脂肪、沥青质的分解产物。由于富。由于富含沥青质,所以在煤化程度较低时,在蓝色光激发下呈明显含沥青质,所以在煤化程度较低时,在蓝色光激发下呈明显的浅红棕包荧光;在炼焦煤阶段,粘结性强。人工煤化作用的浅红棕包荧光;在炼焦煤阶段,粘结性强。人工煤化作用的实验也证明了在碱性介质条件下,

45、形成的煤具有粘结性强的实验也证明了在碱性介质条件下,形成的煤具有粘结性强的特点。的特点。4 4 影响泥炭成分和性质的因素影响泥炭成分和性质的因素1.1.煤的成因分类的煤的成因分类的依据依据 成煤的成煤的原始质料原始质料和总的和总的聚积环境聚积环境。腐植煤类腐植煤类是是高等植物高等植物在在沼泽条件沼泽条件下聚积而成的;下聚积而成的;腐泥煤类腐泥煤类则是则是低等植物低等植物包括少量水生动物在包括少量水生动物在湖泊湖泊等等较深的较深的水体水体中形成的。中形成的。腐植腐植腐泥混合类腐泥混合类在原始质料和在原始质料和聚积环境上都处于二者聚积环境上都处于二者过渡过渡的情况的情况。5 5 煤的成因分类煤的成

46、因分类2.2.分类方案分类方案大大 类类类类 型型成煤原始质料的类别和聚成煤原始质料的类别和聚积环境积环境腐腐 植植 类类腐腐 植植 煤煤高等植物在沼泽环境中形高等植物在沼泽环境中形成成残残 植植 煤煤腐植腐泥类腐植腐泥类腐植腐泥煤腐植腐泥煤高等植物和低等植物都占高等植物和低等植物都占重要地位,聚积于湖、沼重要地位,聚积于湖、沼过渡的环境过渡的环境腐腐 泥泥 类类腐腐 泥泥 煤煤低等植物和少量动物在湖低等植物和少量动物在湖泊或沼泽中积水较深部分泊或沼泽中积水较深部分形成形成5 5 煤的成因分类煤的成因分类一、残植煤u残植煤主要是由高等植物中的残植煤主要是由高等植物中的稳定组分稳定组分富集而成,

47、在典型富集而成,在典型的残植煤中稳定组分含量一般都在的残植煤中稳定组分含量一般都在505060%60%以上。以上。u残植煤常呈薄层或透镜体夹在腐植煤中,或与其逐渐过渡,残植煤常呈薄层或透镜体夹在腐植煤中,或与其逐渐过渡,但有时也能单独构成具有工业价值的煤层但有时也能单独构成具有工业价值的煤层。u残植煤光泽较暗,或具油脂光泽,韧性较大,化学工艺性残植煤光泽较暗,或具油脂光泽,韧性较大,化学工艺性质的特点是:挥发分高、氢含量高、焦油产率高,与腐泥质的特点是:挥发分高、氢含量高、焦油产率高,与腐泥煤相近。煤相近。u根据残植煤的主要稳定组分的成分可分为:根据残植煤的主要稳定组分的成分可分为:等几种类型

48、。等几种类型。5 5 煤的成因分类煤的成因分类1.1.角质残植煤角质残植煤v煤呈煤呈,往往,往往。v显微镜下观察:主要由厚薄显微镜下观察:主要由厚薄组成,组成,以以为主,在透光下呈为主,在透光下呈,含量达,含量达以以上,此外亦有上,此外亦有。v矿物杂质含量矿物杂质含量,以,以为主。为主。5 5 煤的成因分类煤的成因分类2.2.树皮残植煤树皮残植煤v树皮残植煤略具树皮残植煤略具。v其显微组成以其显微组成以为主,木栓组织的细胞为主,木栓组织的细胞具多角形、椭圆形等外形,其大小为具多角形、椭圆形等外形,其大小为0.020.020.080.08毫米,毫米,在垂直切面上常呈在垂直切面上常呈排列;排列;v

49、凝胶化基质条带和丝炭化基质透镜条带与木栓组织凝胶化基质条带和丝炭化基质透镜条带与木栓组织,有少量,有少量,角质膜碎片;木栓,角质膜碎片;木栓组织和基质中黄铁矿较多,煤中粘土矿物也比较多。组织和基质中黄铁矿较多,煤中粘土矿物也比较多。v树皮残植煤的树皮残植煤的5 5 煤的成因分类煤的成因分类2.2.树皮残植煤树皮残植煤p树皮残植煤煤层底板的沼泽相树皮残植煤煤层底板的沼泽相根土岩普遍发育根土岩普遍发育,煤层,煤层的结构和层位都比较稳定,表明成煤植物主要是的结构和层位都比较稳定,表明成煤植物主要是形成的。形成的。p在介屑和石英砂粒较多的煤中,在介屑和石英砂粒较多的煤中,木栓组织比较破碎,木栓组织比较

50、破碎,各种木质纤维组织碎片较多,显微组成和结构都比较各种木质纤维组织碎片较多,显微组成和结构都比较杂乱,杂乱,显然是显然是的,其成因可的,其成因可能属于能属于堆积的范畴。堆积的范畴。p德国泽次德国泽次魏森费尔持的古近魏森费尔持的古近- -新近纪地层存在;我国新近纪地层存在;我国江西长平煤田也存在该类型煤层。江西长平煤田也存在该类型煤层。5 5 煤的成因分类煤的成因分类2.2.树皮残植煤树皮残植煤p树皮残植煤中木栓组织受不同程度的膨化,细胞结树皮残植煤中木栓组织受不同程度的膨化,细胞结构较模糊,木栓组织中散布着黄铁矿微晶,构较模糊,木栓组织中散布着黄铁矿微晶,仅有一些凝胶化基质和少量丝炭化基仅有

51、一些凝胶化基质和少量丝炭化基质。这些表明,质。这些表明,聚积环境是一种还原环境,由于受海水的影响介质呈碱性,由木质纤维组织形成的腐植煤在碱性介质中溶解度大,不断被水流带走,而化学稳定性较强的木栓组织相对富集。5 5 煤的成因分类煤的成因分类树皮体,叠瓦状构造树皮体,叠瓦状构造树皮体,显示中心维管束树皮体,显示中心维管束栓内层栓内层木栓层的完整构造木栓层的完整构造3.3.孢子残植煤孢子残植煤显微组成以为主,常。晚古生代孢子植物繁盛,世界上孢子残植煤多发育于晚古生代地层中,如澳大利亚石炭二迭纪的塔斯马尼亚煤几乎完全由压扁的小袍子外壁所组成。苏联莫斯科煤田、基泽尔煤田的早石炭世煤中也都有袍子残植煤。

52、我国山西大同煤出也有少量孢子残植煤夹层。5 5 煤的成因分类煤的成因分类4.4.树脂残植煤树脂残植煤 以树脂体为主组成的残植煤。以树脂体为主组成的残植煤。u 形成残植煤需要两个条件相配合形成残植煤需要两个条件相配合: :以我国树皮残植煤为例,成煤植物以鳞木以我国树皮残植煤为例,成煤植物以鳞木和种子蕨、真蕨为主,而鳞木的皮层占茎部和种子蕨、真蕨为主,而鳞木的皮层占茎部80%80%,为残植煤的形成提供了物质基础。为残植煤的形成提供了物质基础。 5 5 煤的成因分类煤的成因分类二、腐泥煤二、腐泥煤 腐泥煤主要是腐泥煤主要是湖沼、泻湖中的藻类湖沼、泻湖中的藻类等浮游等浮游生物在还原环境下经过腐解形成的

53、。腐泥煤大生物在还原环境下经过腐解形成的。腐泥煤大多呈多呈透镜体或薄层透镜体或薄层夹在腐植煤中,有时也能形夹在腐植煤中,有时也能形成单独的可采煤层。如我国山东鲁西煤田晚石成单独的可采煤层。如我国山东鲁西煤田晚石炭世煤系就有达可采厚度的腐泥煤层。炭世煤系就有达可采厚度的腐泥煤层。 5 5 煤的成因分类煤的成因分类1.1.藻煤藻煤v 藻煤藻煤。v 显微组分以密集的显微组分以密集的为主,藻类有不同程度的膨化,均匀为主,藻类有不同程度的膨化,均匀地分布在基质中。基质中常有细分散的地分布在基质中。基质中常有细分散的,其他显微,其他显微组分很少,显微组分很少,显微。v 与煤化程度相等的腐植煤相比,藻煤的与

54、煤化程度相等的腐植煤相比,藻煤的我国山西浑源的藻煤外观均一,我国山西浑源的藻煤外观均一,近似炭质粘土岩,但质轻,挥发分近似炭质粘土岩,但质轻,挥发分V Vdafdaf达达72.77%72.77%,H Hdafdaf8.43%8.43%,A Ad d33.26%33.26%。v 山西蒲县、山东肥城、兖州亦有藻煤。山西蒲县、山东肥城、兖州亦有藻煤。5 5 煤的成因分类煤的成因分类2.2.胶泥煤胶泥煤v胶泥煤的特点是胶泥煤的特点是看不见看不见,其物理和化学性质与腐泥,其物理和化学性质与腐泥煤相似,但煤相似,但。如。如山西浑源的胶泥煤,显微镜下主要由褐黄色基质组成,山西浑源的胶泥煤,显微镜下主要由褐黄

55、色基质组成,未发现轮廓清晰的藻类。未发现轮廓清晰的藻类。v当腐泥煤的当腐泥煤的灰分高达灰分高达505070%70%时,一般就称为油页岩时,一般就称为油页岩。我国抚顺、茂名、山东黄县等地都有大量油页岩,经低我国抚顺、茂名、山东黄县等地都有大量油页岩,经低温干馏后可制取人造液体燃料和有机化工原料。温干馏后可制取人造液体燃料和有机化工原料。5 5 煤的成因分类煤的成因分类三、腐植腐泥煤三、腐植腐泥煤 腐植腐泥煤是腐植腐泥煤是。 一般认为,典型的腐泥煤是在水盆地中离岸较远的地一般认为,典型的腐泥煤是在水盆地中离岸较远的地方形成的,成煤原始物质主要是藻类,仅少量腐植煤带入。方形成的,成煤原始物质主要是藻

56、类,仅少量腐植煤带入。藻类彻底分解时,形成胶泥煤。而腐植腐泥煤则是在水盆地藻类彻底分解时,形成胶泥煤。而腐植腐泥煤则是在水盆地滨岸地带形成的,所以带入的腐植煤多,这些腐植煤的冻胶滨岸地带形成的,所以带入的腐植煤多,这些腐植煤的冻胶很可能与藻类一起,也受到沥青化作用,使原有的性质起了很可能与藻类一起,也受到沥青化作用,使原有的性质起了变化。变化。 5 5 煤的成因分类煤的成因分类易燃,发出明亮的焰,象蜡烛一样,故名烛煤。呈易燃,发出明亮的焰,象蜡烛一样,故名烛煤。呈黑色或褐黑色或褐色,光泽比藻煤稍强,有时略带油脂光泽,具贝壳状断口,色,光泽比藻煤稍强,有时略带油脂光泽,具贝壳状断口,韧性大,致密

57、块状韧性大,致密块状。低灰分的烛煤比重约低灰分的烛煤比重约1.21.2。宏观与藻煤不易区分。显微镜下烛。宏观与藻煤不易区分。显微镜下烛煤常具煤常具显微层理,含有少量藻类,也可能不含,小孢子较多,显微层理,含有少量藻类,也可能不含,小孢子较多,基质呈橙色或褐黄色,有时也有凝胶化团块、丝炭化碎片和基质呈橙色或褐黄色,有时也有凝胶化团块、丝炭化碎片和少量角质膜碎片少量角质膜碎片。E.E.施培赫指出,烛煤中一些施培赫指出,烛煤中一些“孢子孢子”或或“孢子碎片孢子碎片”,实际上是富含脂类物质的沥青质体。,实际上是富含脂类物质的沥青质体。烛煤的挥发分、氢含量和焦油出率较高烛煤的挥发分、氢含量和焦油出率较高

58、我国山西浑源、大我国山西浑源、大同和山东新汶、兖州、枣庄等地均有。在煤层中常与藻煤互同和山东新汶、兖州、枣庄等地均有。在煤层中常与藻煤互层并相互过渡。层并相互过渡。5 5 煤的成因分类煤的成因分类煤精产于抚顺,煤精产于抚顺,为雕琢工艺美术品原料。为雕琢工艺美术品原料。显微镜下观察,煤精的特征是显微镜下观察,煤精的特征是植物质已强烈分解,未植物质已强烈分解,未见残留的木质纤维组织碎片见残留的木质纤维组织碎片,以透明基质为主,基质,以透明基质为主,基质的颜色和结构复杂多样,常见红褐色均匀透明的腐植的颜色和结构复杂多样,常见红褐色均匀透明的腐植基质,另外,也有基质,另外,也有棕褐色絮状腐泥质基质棕褐

59、色絮状腐泥质基质。有的基质中显示有的基质中显示微波状层理微波状层理。煤精的氢含量高于腐植。煤精的氢含量高于腐植煤。煤精可能是一种特殊的腐植煤。煤精可能是一种特殊的腐植- -腐泥煤。腐泥煤。5 5 煤的成因分类煤的成因分类煤精煤精本章小结1.1.成煤作用的第一阶段成煤作用的第一阶段: :泥炭化作用、腐泥化泥炭化作用、腐泥化作用作用(1)泥炭化作用泥炭化作用:高等植物死亡后在微生物参与下不断被分解、化合、聚积,发生生物地球化学作用形成泥炭的过程。(2)腐泥化作用腐泥化作用:低等植物低等植物( (藻类藻类) )和浮游生物和浮游生物遗体在滞流还原环境和厌氧微生物参与下,经过遗体在滞流还原环境和厌氧微生物参与下,经过复杂的生物化学变化形成的富含水分的有机软泥复杂的生物化学变化形成的富含水分的有机软泥( (腐泥腐泥) ) 的过程。的过程。(3 3)两者的区别两者的区别 腐泥的原始物质、形成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