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地理一轮复习-大气受热过程和热力环流_第1页
高考地理一轮复习-大气受热过程和热力环流_第2页
高考地理一轮复习-大气受热过程和热力环流_第3页
高考地理一轮复习-大气受热过程和热力环流_第4页
高考地理一轮复习-大气受热过程和热力环流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8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第二章第二章大气的热状况与大大气的热状况与大气的运动气的运动第第6.1讲讲 自然环境中的物质自然环境中的物质运动和能量交换运动和能量交换必修必修考纲搜索考纲搜索1.掌握大气的受热过程,并理解大气的削弱作用及掌握大气的受热过程,并理解大气的削弱作用及保温作用。保温作用。2.理解热力环流的形成原理,大气水平运动的影响理解热力环流的形成原理,大气水平运动的影响因素及风向的判断。因素及风向的判断。3.掌握三圈环流的形成过程,气压带、风带分布图,掌握三圈环流的形成过程,气压带、风带分布图,并运用该图分析气候类型的形成、分布及特征。并运用该图分析气候类型的形成、分布及特征。4.能运用大气环流分析世界各地气

2、候的特点、原因能运用大气环流分析世界各地气候的特点、原因及分布。及分布。考情分析考情分析1.大气受热过程原理、气压带和风带的分大气受热过程原理、气压带和风带的分布及对气候的影响、季风环流的成因及对布及对气候的影响、季风环流的成因及对人类活动的影响是近几年高考的热点和常人类活动的影响是近几年高考的热点和常考点。考点。2.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和保温作用,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和保温作用,近几年高考考查较少。近几年高考考查较少。基础考点整合基础考点整合考点一考点一 大气的受热过程大气的受热过程1.受热环节受热环节 太阳辐射穿过太阳辐射穿过大气层大气层,被,被反射反射、散射散射和吸收一部和吸收一

3、部分,大部分到达地表;地面吸收分,大部分到达地表;地面吸收太阳辐射太阳辐射增温的同增温的同时,将大部分热量传给时,将大部分热量传给大气大气。名师一号名师一号P292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削弱形式削弱形式相关的大气相关的大气成分成分削弱的太阳辐削弱的太阳辐射射特点特点反射反射云层和较大云层和较大尘埃尘埃部分可见光部分可见光不具选择不具选择性性散射散射空气分子和空气分子和细小尘埃细小尘埃波长较短的蓝波长较短的蓝紫光紫光具有选择具有选择性性吸收吸收臭氧、水汽臭氧、水汽和和二氧化碳二氧化碳臭氧吸收臭氧吸收紫外紫外线线,水汽等吸,水汽等吸收收红外线红外线具有选择具有选择性性1

4、1大气的受热过程与环节大气的受热过程与环节热点一 大气的受热过程太阳辐射、地面辐射和大气逆辐射之间的相互关系图太阳辐射、地面辐射和大气逆辐射之间的相互关系图 太阳辐射穿过太阳辐射穿过大气层大气层,被,被反射反射、散射散射和吸收一部分,大和吸收一部分,大部分到达地表;地面吸收部分到达地表;地面吸收太阳辐射太阳辐射增温的同时,将大部分热增温的同时,将大部分热量传给量传给大气大气。高考热点精析高考热点精析大气吸收大气吸收大气反射大气反射太阳太阳大气上界大气上界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大气散射大气散射大气吸收大气吸收19%大气和地面反大气和地

5、面反射、散射射、散射34%地面吸收地面吸收47%空气分空气分子、小子、小尘埃尘埃臭氧、水汽、臭氧、水汽、CO22 2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作用作用形式形式参与作用参与作用的大气成的大气成分分波长段波长段作用特点作用特点实例实例吸吸收收臭氧臭氧(平流层平流层)紫外线紫外线 吸收强烈吸收强烈,有有选择性选择性, 对可见光吸对可见光吸收的很少收的很少 平流平流层气温随层气温随海拔高度海拔高度增加而上增加而上升升水汽、水汽、CO2(对流层对流层)红外线红外线作用作用形式形式参与作用的参与作用的大气成分大气成分波长段波长段作用特点作用特点实例实例反射反射 较大较大颗粒尘埃、颗粒

6、尘埃、云层云层 各 种 波各 种 波长同样被反长同样被反射射无选择性无选择性,云云层越厚层越厚,反射反射越强越强夏季多云的夏季多云的白天白天,气温气温不会太高不会太高(偏低偏低)散射散射空气分子、空气分子、小尘埃小尘埃波长较短的波长较短的可见光可见光(蓝光、蓝光、紫光紫光) 向 四 面向 四 面八方散射八方散射,有有选择性选择性 晴朗的天晴朗的天空呈蔚蓝色空呈蔚蓝色颗粒较大的颗粒较大的尘埃、雾粒、尘埃、雾粒、小水滴小水滴各种波长同各种波长同样被散射样被散射无选择性无选择性 阴天的天阴天的天空灰蒙蒙的空灰蒙蒙的(续表续表)【针对演练针对演练】(2011上海上海)臭氧在大气中的含量虽少,臭氧在大气

7、中的含量虽少,但对地球生命却至关重要。但对地球生命却至关重要。(1)臭氧层对地球生命起到保护作用,这是因为臭氧层臭氧层对地球生命起到保护作用,这是因为臭氧层能够能够( ) A降低大气温度降低大气温度 B吸收太阳紫外线辐射吸收太阳紫外线辐射 C促发光化学反应促发光化学反应 D分解人类活动排放的废气分解人类活动排放的废气(2)据观测,地球上空臭氧空洞现象最为严重的地方出据观测,地球上空臭氧空洞现象最为严重的地方出现在现在( ) A青藏高原上空青藏高原上空 B北极附近上空北极附近上空 C南极附近上空南极附近上空 D北美大陆上空北美大陆上空BC (1)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吸收具有选择性,如臭氧大气对太阳辐

8、射的吸收具有选择性,如臭氧吸收紫外线,水汽和二氧化碳吸收红外线,能吸收紫外线,水汽和二氧化碳吸收红外线,能量最强的可见光则被吸收得很少。量最强的可见光则被吸收得很少。这也是为什这也是为什么对流层大气增温的直接热源是地面,而不是么对流层大气增温的直接热源是地面,而不是来自太阳辐射的原因。来自太阳辐射的原因。规律技巧总结规律技巧总结(2)大气对太阳辐射削弱作用有三种形式:吸收、大气对太阳辐射削弱作用有三种形式:吸收、反射、散射。反射、散射。散射同吸收一样也具有选择性散射同吸收一样也具有选择性,波长越短的光越易被散射波长越短的光越易被散射;云层的反射作用最云层的反射作用最显著显著,云层越厚,云量越多

9、,反射就越强。,云层越厚,云量越多,反射就越强。规律技巧总结规律技巧总结 (3) 记住一些实例以便在学习过程中进行知识迁记住一些实例以便在学习过程中进行知识迁移。移。 如如晴朗的天空呈蔚蓝色,太阳没出来天就亮晴朗的天空呈蔚蓝色,太阳没出来天就亮了,太阳下山了天还没黑了,太阳下山了天还没黑都是都是散射散射作用。作用。 霜冻多出现在秋冬晴朗的夜晚霜冻多出现在秋冬晴朗的夜晚是因为是因为大气逆大气逆辐射弱辐射弱。规律技巧总结规律技巧总结 3 3关于气温的变化、分布、成因关于气温的变化、分布、成因(1)(1)气温的变化气温的变化日变化日变化:一天中,若无明显天气过程的干扰,最低气温:一天中,若无明显天气

10、过程的干扰,最低气温出现在日出前后,最高气温出现在午后出现在日出前后,最高气温出现在午后2 2时时( (当地地方时当地地方时1414:00)00)左右。左右。气温的日较差气温的日较差:大陆性气候海洋性气候;凹地:大陆性气候海洋性气候;凹地( (山谷山谷) )高地高地( (山峰山峰) );高原;高原 平原;低纬度高纬度;晴天阴天。平原;低纬度高纬度;晴天阴天。 (影响因素影响因素:见见名师一号名师一号P57P57)年变化年变化:回归线之间的赤道附近地区为双波型:气温最:回归线之间的赤道附近地区为双波型:气温最高高4 4月、月、1010月,气温最低月,气温最低7 7月、月、1 1月。月。地面地面性

11、质性质南北南北半球半球太阳辐太阳辐射最强射最强月月气温气温最高月最高月太阳辐太阳辐射最弱射最弱月月气温最气温最低月低月年较年较差差大陆大陆北半球北半球南半球南半球6月月12月月7月月1月月12月月6月月1月月7月月大大海洋海洋北半球北半球南半球南半球6月月12月月8月月2月月12月月6月月2月月8月月小小气温年较差气温年较差及其大小比较及其大小比较:【提示提示】海洋与陆地、平原与高原、谷地与盆地、低纬与高纬海洋与陆地、平原与高原、谷地与盆地、低纬与高纬(见复印资料)(见复印资料)等温线等温线分布特点分布特点气温气温分布规律分布规律主要主要影响因素影响因素全球全球等温线大致等温线大致与纬与纬线平

12、行线平行气温由气温由低纬向高低纬向高纬度递减纬度递减太阳辐射太阳辐射(纬度纬度因素因素)北半球北半球等温线较弯曲,等温线较弯曲,1月月(冬季冬季)大陆上大陆上的等温线向南的等温线向南(低低纬纬)凸出凸出,海洋上,海洋上向北向北(高纬高纬)凸出,凸出,7月则相反月则相反。(。(小窍小窍门:门:太阳直射哪个半球,太阳直射哪个半球,大陆等温线就向哪凸出大陆等温线就向哪凸出)同一纬度上,冬同一纬度上,冬季大陆气温比海季大陆气温比海洋低洋低,夏季大陆,夏季大陆气温比海洋高气温比海洋高海陆分布,海陆分布,海海陆热力性质差陆热力性质差异异南半球南半球等温线较平直等温线较平直同一纬度气温差同一纬度气温差小小海

13、陆分布海陆分布(海洋海洋面积较广阔,面积较广阔,下垫面单一下垫面单一)(2)(2)气温水平分布规律及成因气温水平分布规律及成因等温线分布特点等温线分布特点气温分布规律气温分布规律主要影响因素主要影响因素同同纬纬度度地地带带气温低,等温线向低气温低,等温线向低纬凸出纬凸出;气温高,等;气温高,等温线向高纬凸出温线向高纬凸出高原、山地的气高原、山地的气温较低温较低,平原和平原和谷地气温较高谷地气温较高;寒流寒流经过,气温经过,气温较低,较低,暖流暖流经过,经过,气温较高气温较高地形地形(地势高地势高低低)、洋流洋流、海海陆陆分布分布中中国国冬季等温线密集冬季等温线密集,基基本与纬线平行本与纬线平行

14、。1月月0C等温线大致与等温线大致与秦岭秦岭淮河一线重合淮河一线重合 冬季南北温差大冬季南北温差大,越往北温度越低越往北温度越低太阳辐射太阳辐射(纬度纬度因素因素),白昼白昼越越往北越短;往北越短;冬冬季风季风(大气环流大气环流)夏季等温线稀疏,大夏季等温线稀疏,大致与海岸线平行致与海岸线平行夏季夏季普遍高温普遍高温,南北南北温差不大温差不大太阳辐射太阳辐射,北,北方方昼长昼长高考热点精析高考热点精析热点二 描述大气的保温效应 由由上图上图可知,大气对地面的保温作用主要包括可知,大气对地面的保温作用主要包括三个方面:三个方面: 1“太阳暖大地太阳暖大地” 除臭氧和氧原子吸收一部分波长较短的紫外

15、线,除臭氧和氧原子吸收一部分波长较短的紫外线,水汽和二氧化碳吸收波长较长的红外线外,能量较水汽和二氧化碳吸收波长较长的红外线外,能量较强的可见光被吸收的很少,强的可见光被吸收的很少,绝大部分绝大部分透过大气射到透过大气射到地面地面,地面因吸收太阳辐射能增温。,地面因吸收太阳辐射能增温。 2“大地暖大气大地暖大气” 地面增温向外辐射的是长波辐射,除少数地面增温向外辐射的是长波辐射,除少数透过大气返回宇宙空间外,透过大气返回宇宙空间外,绝大部分被近地面绝大部分被近地面大气中的水汽和二氧化碳吸收大气中的水汽和二氧化碳吸收,使大气增温。,使大气增温。 3 “大气返大地大气返大地” 大气在增温的同时也向

16、外辐射热量,其中大气在增温的同时也向外辐射热量,其中大部分射向地面大部分射向地面,称为,称为大气逆辐射大气逆辐射。这样。这样大气大气逆辐射把热量还给地面逆辐射把热量还给地面,在一定程度上补偿了,在一定程度上补偿了地面辐射损失的热量,对地面起到了保温作用。地面辐射损失的热量,对地面起到了保温作用。 太太阳阳辐辐射射地地面面辐辐射射玻璃温室玻璃温室大气作用大气作用-保温作用保温作用保温过程保温过程具体过程具体过程热量来源热量来源太阳暖大地太阳暖大地太阳辐射到达地面,地面太阳辐射到达地面,地面吸收后增温吸收后增温太阳太阳是是地面地面的的直接热源直接热源大地暖大气大地暖大气地面增温后产生地面辐射,地面

17、增温后产生地面辐射,大气吸收后增温大气吸收后增温地面地面是低层大气主要的是低层大气主要的直接热源直接热源大气还大地大气还大地大气增温后产生大气辐射,大气增温后产生大气辐射,其中向下的部分称为大气其中向下的部分称为大气逆辐射,它将大部分热量逆辐射,它将大部分热量还给地面还给地面通过通过大气逆辐射大气逆辐射把热量把热量还给地面还给地面针对训练针对训练1读图读图,回答下列问题。,回答下列问题。(1)图中图中A表示表示_,B表示表示_,C表示表示_。(2)该图主要表示的大气该图主要表示的大气的热力作用是的热力作用是_。(3)当大气中二氧化碳等气体增多时,图中字母当大气中二氧化碳等气体增多时,图中字母C

18、将发将发生变化,其趋势是生变化,其趋势是_,结果是,结果是_,造成的,造成的危害是危害是_ 。太阳辐射太阳辐射地面辐射地面辐射大气逆辐射大气逆辐射保温作用保温作用增强增强全球变暖全球变暖海平面上升,淹没沿海地区;影响全球降水及干湿状况变化海平面上升,淹没沿海地区;影响全球降水及干湿状况变化【针对训练针对训练2 2】(2011(2011全国全国) )一般情况下,空气的一般情况下,空气的密度与气温、空气中的水汽含量呈负相关。下图示密度与气温、空气中的水汽含量呈负相关。下图示意北半球中纬某区域的地形和意北半球中纬某区域的地形和8 8时气温状况剖面,时气温状况剖面, 高空自西向东的气流速度约高空自西向

19、东的气流速度约2020千米千米/ /时。据此完成时。据此完成(1)(1)(3)(3)题题 。(1)(1)此时甲、乙、丙三地的大气垂直状况相比较此时甲、乙、丙三地的大气垂直状况相比较( () ) A A甲地比乙地稳定甲地比乙地稳定 B B乙地对流最旺盛乙地对流最旺盛 C C乙地比丙地稳定乙地比丙地稳定 D D丙地最稳定丙地最稳定(2)(2)正午前后正午前后( ( ) ) A A甲地气温上升最快甲地气温上升最快 B B乙地可能出现强对流天气乙地可能出现强对流天气 C C丙地刮起东北风丙地刮起东北风 D D甲地出现强劲的偏南风甲地出现强劲的偏南风(3)(3)该区域可能位于该区域可能位于( ( ) )

20、 A A黄土高原黄土高原 B B内蒙古高原内蒙古高原 C C华北平原华北平原 D D东南丘陵东南丘陵DBD【思维过程思维过程】试题以直角坐标图为背景,综合气温、试题以直角坐标图为背景,综合气温、地形、湿度等要素,探讨大气的水平运动、垂直运地形、湿度等要素,探讨大气的水平运动、垂直运动规律。动规律。第第(1)题,题,从大气垂直状况分析三地大气的稳定性。从大气垂直状况分析三地大气的稳定性。大气稳定度指近地层大气作垂直运动的强弱程度。大气稳定度指近地层大气作垂直运动的强弱程度。从等温线分布来看,三地都是上冷下热,空气易出从等温线分布来看,三地都是上冷下热,空气易出现对流运动。但对流的旺盛程度主要取决

21、于相同高现对流运动。但对流的旺盛程度主要取决于相同高度范围内的温差大小,因甲地上空等温线密集,故度范围内的温差大小,因甲地上空等温线密集,故温差最大,对流最旺盛。温差最大,对流最旺盛。【思维过程思维过程】对于乙地和丙地,温差接近,大气的稳定性主要看对于乙地和丙地,温差接近,大气的稳定性主要看空气密度,密度越大越稳定。根据空气密度,密度越大越稳定。根据“空气的密度与空气的密度与气温、空气中的水汽含量呈负相关气温、空气中的水汽含量呈负相关”,因乙地有面,因乙地有面积较大的湖泊,故空气中的水汽含量大,因此空气积较大的湖泊,故空气中的水汽含量大,因此空气的密度乙地小于丙地,故相比之下,丙地大气更稳的密

22、度乙地小于丙地,故相比之下,丙地大气更稳定。定。 【思维过程思维过程】第第(2)题题,首先要抓住题目中的时间信息,首先要抓住题目中的时间信息“正午前正午前后后”,与题图对应的,与题图对应的“8时气温状况时气温状况”,有一个时,有一个时间差间差(4小时小时),材料中有一大气运动信息,材料中有一大气运动信息“高空自高空自西向东的气流速度约西向东的气流速度约20千米千米/小时小时”,读图发现,读图发现,甲、乙两地距离大约是甲、乙两地距离大约是80千米,甲处的气流状况千米,甲处的气流状况经过经过4小时后刚好向西传递乙处。即图示小时后刚好向西传递乙处。即图示8时气温时气温分布整体沿横轴向东平移分布整体沿

23、横轴向东平移80千米。千米。8时甲处对流时甲处对流最旺盛,最旺盛,4小时后乙地可能出现强对流天气。小时后乙地可能出现强对流天气。 【思维过程思维过程】第第(3)题,题,定位该地形区主要根据海拔,该区域海定位该地形区主要根据海拔,该区域海拔在拔在200500米之间,为丘陵,故为东南丘陵;米之间,为丘陵,故为东南丘陵;黄土高原黄土高原(海拔为海拔为10002000米米)、内蒙古高原、内蒙古高原(海拔为海拔为10001500米米)海拔都高于海拔都高于500米;华北米;华北平原海拔在平原海拔在200米以下。本题的误区在于部分考米以下。本题的误区在于部分考生认为东南丘陵在北纬生认为东南丘陵在北纬30以南

24、,而华北平原正以南,而华北平原正好位于中纬地区,但是东南丘陵包括三部分:江好位于中纬地区,但是东南丘陵包括三部分:江南丘陵、两广丘陵、东南沿海丘陵,江南丘陵正南丘陵、两广丘陵、东南沿海丘陵,江南丘陵正好位于好位于“北半球中纬北半球中纬”。 对流层大气一般情况下是随海拔上升气温下降,对流层大气一般情况下是随海拔上升气温下降,垂直递减率为海拔每升高垂直递减率为海拔每升高100米气温下降米气温下降0.6。但是有时某一高度范围内出现气温随海拔升高而但是有时某一高度范围内出现气温随海拔升高而上升的现象,这就叫做逆温现象。逆温现象会阻上升的现象,这就叫做逆温现象。逆温现象会阻碍大气的对流运动,使得大气中的

25、污染物不易扩碍大气的对流运动,使得大气中的污染物不易扩散,加重污染,尤其在城市和工矿区上空,由于散,加重污染,尤其在城市和工矿区上空,由于多凝结核,易产生多雾天气。多凝结核,易产生多雾天气。规律技巧总结规律技巧总结规律技巧总结规律技巧总结 气温的变化会影响大气的稳定性。气温的变化会影响大气的稳定性。局部地区的气温变化要局部地区的气温变化要“三看三看”:一看所处的:一看所处的位位置置(包括纬度位置,海陆位置,及所在地的下垫包括纬度位置,海陆位置,及所在地的下垫面状况面状况);二看所处的;二看所处的时间时间(包括比较太阳高度和包括比较太阳高度和昼夜长短的冬夏变化,一天中所处时间段昼夜长短的冬夏变化

26、,一天中所处时间段);三;三看看大气密度和天气状况大气密度和天气状况(影响大气的削弱作用和影响大气的削弱作用和保温作用的强弱保温作用的强弱)。 (2010(2010河北省元氏县高三模拟试卷河北省元氏县高三模拟试卷) )读下图,回读下图,回答第答第1 1题。题。考题优化演练考题优化演练1.该层大气该层大气( ) A随高度增加,温度增幅变小随高度增加,温度增幅变小 B能够大量吸收紫外线长波辐射能够大量吸收紫外线长波辐射 C以平流运动为主,有利于飞机高空飞行以平流运动为主,有利于飞机高空飞行 D强烈的太阳辐射使大气呈电离状态强烈的太阳辐射使大气呈电离状态C下图为同一地点在某日的上午、午后、夜间及下图

27、为同一地点在某日的上午、午后、夜间及清晨四个不同时段的近地面大气垂直气温分布图。清晨四个不同时段的近地面大气垂直气温分布图。完成完成23题。题。 A A 愈接近地面风速愈小,大气愈接近地面风速愈小,大气热量不易散失热量不易散失 B B 愈接近地面空气尘埃愈多,愈接近地面空气尘埃愈多,尘埃能吸收太阳辐射尘埃能吸收太阳辐射 C C愈接近地面空气密度愈大,愈接近地面空气密度愈大,大气愈能吸收太阳辐射大气愈能吸收太阳辐射 D D地面吸收太阳辐射后,地地面吸收太阳辐射后,地面辐射首先供近地面大气吸收面辐射首先供近地面大气吸收2.图中丁曲线愈接近地面气温愈高的原因是图中丁曲线愈接近地面气温愈高的原因是(

28、)D【解析解析】大气的直接热源是地面辐射,午后地面大气的直接热源是地面辐射,午后地面辐射最强,越近地面气温越高,辐射最强,越近地面气温越高,所以第所以第2题选题选D;3.图中四条曲线中最可能是清晨的大气垂直图中四条曲线中最可能是清晨的大气垂直气温分布的是气温分布的是( ) A甲甲 B乙乙 C丙丙 D丁丁A【解析解析】清晨地面辐射最弱,近地清晨地面辐射最弱,近地面气温低,出现辐射逆温面气温低,出现辐射逆温现象。现象。所以第所以第3题甲符合题题甲符合题意。意。 2010 2010年年1111月月2929日到日到1212月月1010日联合国气候会议日联合国气候会议在墨西哥坎昆举行。读在墨西哥坎昆举行

29、。读“大气受热过程大气受热过程” ” 图,图,完成完成4 45 5题题 4.在上图中近百年来,全球气温的变化趋势与下列在上图中近百年来,全球气温的变化趋势与下列因素有关的是因素有关的是( ) A增强增强 B减弱减弱 C减弱减弱 D增强增强D5.科学家发现,科学家发现, 随着大气层中的浮质和其它微粒随着大气层中的浮质和其它微粒增加,近几十年以来,到达地球的阳光量减少了增加,近几十年以来,到达地球的阳光量减少了10%,地球正在,地球正在“变暗变暗”。图中与。图中与“地球变暗地球变暗”有有关的大气热力作用是关的大气热力作用是( ) A B C DA【解析解析】大气中的温室气体增多,使得大气的保温作用

30、增强,大气中的温室气体增多,使得大气的保温作用增强,即大气逆辐射增强。到达地球的阳光量减少了即大气逆辐射增强。到达地球的阳光量减少了10%,说明大气的削弱作用增强了,即作用增强了。说明大气的削弱作用增强了,即作用增强了。 6 .6 .“蓝蓝的天上白云飘,白云下面马儿跑蓝蓝的天上白云飘,白云下面马儿跑”。天空呈现蓝色,云为白色的原因分别是天空呈现蓝色,云为白色的原因分别是( )( ) A A吸收和散射吸收和散射 B B吸收和反射吸收和反射 C C散射和反射散射和反射 D D反射和散射反射和散射C 【解析解析】晴朗的天空呈现蔚蓝色,是空气分子、微小晴朗的天空呈现蔚蓝色,是空气分子、微小尘埃散射波长

31、较短的蓝紫光形成的,云层呈尘埃散射波长较短的蓝紫光形成的,云层呈现白色是因为云层反射太阳光形成的。现白色是因为云层反射太阳光形成的。 7.(2010上海综合上海综合)2010年年4月以来,冰岛南部埃亚月以来,冰岛南部埃亚菲亚德拉冰川附近火山多次大规模喷发,火山熔岩菲亚德拉冰川附近火山多次大规模喷发,火山熔岩不仅融化了部分冰川,导致山洪暴发、道路桥梁被不仅融化了部分冰川,导致山洪暴发、道路桥梁被毁,腾空而起的火山灰更使欧洲部分空域成为航空毁,腾空而起的火山灰更使欧洲部分空域成为航空禁区。禁区。 火山喷发时产生的火山灰云团,削弱了到达地表火山喷发时产生的火山灰云团,削弱了到达地表的太阳辐射,反映在

32、的太阳辐射,反映在“大气热量示意图大气热量示意图”中相应中相应的数字编号是的数字编号是_、_;增强了射向近地;增强了射向近地面的大气逆辐射,图中相应的数字编号是面的大气逆辐射,图中相应的数字编号是_。从理论上说,空中火山灰云团使得当地昼夜温差从理论上说,空中火山灰云团使得当地昼夜温差变变_。小小热点三 热力环流的形成原理与应用1 1热力环流的形成原理热力环流的形成原理气压气压的測量的測量海拔低海拔低密度大密度大海拔高海拔高密度小密度小气压高气压高气压低气压低等压面等压面 若地表受热均匀,则若地表受热均匀,则等压面平直等压面平直,呈水平分布呈水平分布ABC(1)若地表受热均匀)若地表受热均匀10

33、00hPa900hPa800hPa700hPa等压面等压面气压高气压高气压高气压高气压高气压高气压低气压低气压低气压低气压低气压低同一水平面上,PA=PB=PCABC受热受热冷却冷却 冷却冷却(2)地表受热不均)地表受热不均受热受热冷却冷却 冷却冷却高气压高气压高气压高气压高气压高气压低气压低气压低气压低气压低气压低气压(2)地表受热不均)地表受热不均ABCABC受热受热冷却冷却 冷却冷却高气压高气压高气压高气压高气压高气压低气压低气压低气压低气压低气压低气压【总结总结】热力环流的形成过程热力环流的形成过程地面冷热不均地面冷热不均大气垂直运动大气垂直运动水平方向的气压差水平方向的气压差大气水平

34、运动大气水平运动根本根本 原因原因直接直接 原因原因【点拨点拨】 理解热力环流的形成关键抓住以下两点关系理解热力环流的形成关键抓住以下两点关系(1)(1)温压关系:温压关系:( (如上图中甲、乙、丙三地所示如上图中甲、乙、丙三地所示) )(2)(2)风压关系:风压关系:水平方向上,风总从高压吹向水平方向上,风总从高压吹向低压低压。( (如上图中处风向所示如上图中处风向所示) )2 2常见的三种热力环流形式常见的三种热力环流形式地面冷热不均会产生大气的热力环流,而地面冷热不均会产生大气的热力环流,而地面的冷热不均在生活中无处不在地面的冷热不均在生活中无处不在。2 2常见的三种热力环流形式常见的三

35、种热力环流形式(1)(1)城市风城市风由于城市人们的生产、生活释放出大量人为热,使城市气由于城市人们的生产、生活释放出大量人为热,使城市气温升高,空气上升,与郊区下沉气流形成温升高,空气上升,与郊区下沉气流形成城市热力环流城市热力环流。(2)(2)海陆风海陆风白天白天在太阳照射下,陆地增温快,气温比海上高,空气膨在太阳照射下,陆地增温快,气温比海上高,空气膨胀上升,高空气压比原来气压升高,空气由大陆流入海洋;近胀上升,高空气压比原来气压升高,空气由大陆流入海洋;近地面陆地形成低气压,而海洋上因气温低,形成高气压,使下地面陆地形成低气压,而海洋上因气温低,形成高气压,使下层空气由海洋流入大陆,形

36、成层空气由海洋流入大陆,形成海风海风。夜间夜间与白天大气的热力作与白天大气的热力作用相反而形成用相反而形成陆风陆风。(3)(3)山谷风山谷风白天因山坡上的空气增温强烈,于是暖空气沿坡上升,白天因山坡上的空气增温强烈,于是暖空气沿坡上升,形成谷风形成谷风( (如下图如下图a)a)。夜间山坡上的空气迅速冷却,密度增。夜间山坡上的空气迅速冷却,密度增大,因而沿坡下滑,流入谷地,形成山风大,因而沿坡下滑,流入谷地,形成山风( (如下图如下图b)b)。【温馨提示温馨提示】城市风环流的方向不随时间而变化,因为市城市风环流的方向不随时间而变化,因为市区的气温总是高于郊区。而海陆风环流和山谷风环流的流向则区的

37、气温总是高于郊区。而海陆风环流和山谷风环流的流向则随昼夜的变化而向相反的方向变化,因为海与陆、山与谷的气随昼夜的变化而向相反的方向变化,因为海与陆、山与谷的气压高低随昼夜改变而改变。压高低随昼夜改变而改变。学以致用学以致用3读城市区域景观结构变化示意图,读城市区域景观结构变化示意图,完成完成(1)(2)题。题。(1)(1)城市区域与郊区相比,易出现的环境问题是城市区域与郊区相比,易出现的环境问题是 ( () )A A逆温现象逆温现象B B水土流失水土流失C C热岛效应热岛效应 D D“臭氧洞臭氧洞”(2)(2)为避免该问题对城市大气环境带来的污染,应该为避免该问题对城市大气环境带来的污染,应该

38、 ( () )A A将卫星城布局在城市热力环流范围之外将卫星城布局在城市热力环流范围之外B B将工业区布局在最小风频的下风向地带将工业区布局在最小风频的下风向地带C C控制城市发展,缩小城市规模控制城市发展,缩小城市规模D D减少城市高层建筑物,增加城市空间减少城市高层建筑物,增加城市空间CA结合下图说明阅读等压面的基本技巧和应注意的问题:结合下图说明阅读等压面的基本技巧和应注意的问题:热点四 等压面图的判读1 1从等压面的定义看,从等压面的定义看,P PAAP PBB1000 hPa1000 hPa, P PDDP PCC500 hPa500 hPa。2 2从气压的概念看,在空气柱从气压的概

39、念看,在空气柱L L1 1、L L2 2中,距离地中,距离地面愈近,上方空气柱越长,则气压值越高,所以面愈近,上方空气柱越长,则气压值越高,所以气压气压值随海拔高度的升高而递减值随海拔高度的升高而递减,则,则P PAAP PA A,P PD DP PDD,P PB BP PBB,P PCCP PC C。由此我们可以总结出。由此我们可以总结出气压与海拔气压与海拔高度之间的关系是气压随海拔高度的升高而降低高度之间的关系是气压随海拔高度的升高而降低。3A点相对于点相对于B点、点、C点相对于点相对于D点来说都是点来说都是低压区,低压区,其附近等压面向下凹陷其附近等压面向下凹陷;B、D两点为两点为高压区

40、,等压高压区,等压面向上凸起面向上凸起。由此我们总结出。由此我们总结出同一水平面气压高低同一水平面气压高低与等压面形状之间的关系是与等压面形状之间的关系是“高凸低凹高凸低凹”。PAPAPDPDPBPBPCPC 4 4综合以上分析,综合以上分析,A A、B B、C C、D D四点气压值的排四点气压值的排序应为序应为PBPBPAPAPDPDPCPC,进而可知图示地区的大气,进而可知图示地区的大气环流流向为环流流向为BADCBADC。 PBPBPB= PAPAPAPDPDPD = PCPCPCPA PD5 5等压面的凸凹,主要跟下垫面的冷热有关等压面的凸凹,主要跟下垫面的冷热有关。A A、B B两处

41、的气压差异是由地面热力状况的差异引起空气两处的气压差异是由地面热力状况的差异引起空气的上升、下沉运动所致。的上升、下沉运动所致。地面温度较高处,空气受地面温度较高处,空气受热膨胀上升,地面气压较低热膨胀上升,地面气压较低;地面温度较低处地面温度较低处,空空气冷却收缩下沉,地面气压较高气冷却收缩下沉,地面气压较高。因此我们可以。因此我们可以根根据地面气压高低,反推地面的冷热状况据地面气压高低,反推地面的冷热状况。A A处处近地面近地面气压低气压低,说明空气,说明空气受热上升受热上升,从而得出该地面温度,从而得出该地面温度较高的结论。较高的结论。低气压高气压低气压高气压低气压高气压C冷却B冷却A受

42、热【规律总结规律总结】:同一水平面上,同一水平面上,等压线向等压线向高高空凸出,空凸出,气压偏气压偏高高等压线向等压线向低低空凸出,空凸出,气压偏气压偏低低名师一号名师一号P32(高考技巧精讲一)(高考技巧精讲一)“海平面等压线分布图的判读海平面等压线分布图的判读”,见,见名师一号名师一号P34和复印资料和复印资料P10(1)甲、乙、丙、丁四点的气压大小,按从大甲、乙、丙、丁四点的气压大小,按从大到小的顺序排列为到小的顺序排列为。(2)用箭头在图上标出环流模式。用箭头在图上标出环流模式。(3)甲、乙两地中气温较高的是甲、乙两地中气温较高的是。1.看下图回答问题看下图回答问题乙乙甲甲丁丁丙丙甲甲

43、针对训练针对训练(4)一般情况下,甲、乙两地对应的天气状况分别是一般情况下,甲、乙两地对应的天气状况分别是:甲地:甲地,乙地,乙地,两地气温日较差较大,两地气温日较差较大的是的是。(5)假若图示区域位于北半球,则甲、乙之间的风向假若图示区域位于北半球,则甲、乙之间的风向为为,丙、丁之间的风向为,丙、丁之间的风向为。(6)假若图示环流为城市热岛环流,则表示郊区的是假若图示环流为城市热岛环流,则表示郊区的是地。地。晴天晴天阴雨天阴雨天乙地乙地东北风东北风西风西风乙乙高压高压低压低压低压低压高压高压2下图是某大陆沿北回归线作的剖面示意图,据此回答下图是某大陆沿北回归线作的剖面示意图,据此回答(1)(

44、2)题。题。(1)如果图中如果图中M、P表示近地面的等压面,此时地吹表示近地面的等压面,此时地吹 ()A东南风东南风 B东北风东北风 C西北风西北风 D西南风西南风(2)图中下列地区昼夜温差最小的是图中下列地区昼夜温差最小的是 ()A处处 B处处 C处处 D处处解析:解析:(1)如果图中如果图中M、P表示近地面的等压面,则近地面同一高表示近地面的等压面,则近地面同一高度陆地的气压比海洋高,气压梯度力由陆地指向海洋,再加上北度陆地的气压比海洋高,气压梯度力由陆地指向海洋,再加上北半球地转偏向力的影响,地吹东南风。半球地转偏向力的影响,地吹东南风。(2)读图可知,两处读图可知,两处有云层,云层白天

45、对太阳辐射有削弱作用,晚上有保温作用,所有云层,云层白天对太阳辐射有削弱作用,晚上有保温作用,所以气温的日较差小;但图中处位于海洋,由于海洋与陆地的热以气温的日较差小;但图中处位于海洋,由于海洋与陆地的热力性质差异,处昼夜温差最小。力性质差异,处昼夜温差最小。(1)A(2)A3、大气的水平运动、大气的水平运动风风1形成风的直接原因:形成风的直接原因:_ 。1大气运动的根本原因:太阳辐射能的大气运动的根本原因:太阳辐射能的_,造成,造成高低纬度间的高低纬度间的_。2热力环流的形成热力环流的形成纬度分布不均纬度分布不均热量差异热量差异热点五 大气的水平运动风水平气压梯度力水平气压梯度力空气的水平运

46、动风.swf(1)引起空气运动的直接动力是什么?(2)高空风向取决于哪些力的作用?风向稳定时指向何方?(3)与高空风向相比,近地面风的受力、风向有何不同?请观察分析:图示受力状况只受图中F_ 的影响受图中F1_ 与F2_ 的共同影响受图中F1_ 、F2_ 和F3_ 的共同影响风向垂直于_指向_与等压线_与等压线_2风的受力状况与风向风的受力状况与风向水平气压梯度力水平气压梯度力水平气压梯度力水平气压梯度力地转偏向力地转偏向力水平气压梯度力水平气压梯度力地转偏向力地转偏向力摩擦力摩擦力低压低压等压线等压线平行平行成一夹角成一夹角【点拨点拨】易误点易误点 影响风形成的三种力影响风形成的三种力作作用

47、用力力产生原因产生原因特点特点对风的影响对风的影响作用作用方向方向大小大小风速风速风向风向水水平平气气压压梯梯度度力力高低压之间高低压之间存在气压梯存在气压梯度度垂直于垂直于等压线等压线并由高并由高压指向压指向低压低压与气压梯与气压梯度成正比度成正比,水平面单水平面单位距离气位距离气压梯度越压梯度越大,水平大,水平气压梯度气压梯度力越大力越大影响影响影响影响形成风的形成风的直接原因直接原因地地转转偏偏向向力力由于地球自由于地球自转产生的一转产生的一种促使沿地种促使沿地表作水平运表作水平运动的物体偏动的物体偏离其运动方离其运动方向的力向的力垂直于垂直于运动方运动方向向,北,北半球向半球向右、南右

48、、南半球向半球向左左与运动速与运动速度成正比度成正比,赤道地区赤道地区为零,向为零,向两极逐渐两极逐渐增大增大不影不影响响影响影响只改变风向只改变风向,北半球右偏,北半球右偏,南半球左偏,南半球左偏,不改变风速不改变风速的大小的大小摩摩擦擦力力地面与空气地面与空气之间,以及之间,以及运动状况不运动状况不同的空气层同的空气层之间产生的之间产生的阻力阻力与风向与风向相反相反与摩擦系与摩擦系数成正比数成正比,与下垫面与下垫面状况有关,状况有关,与风速的与风速的大小有关大小有关影响影响(降低降低)影响影响减小风速,减小风速,改变风向改变风向,对近地面大对近地面大气的运动影气的运动影响显著响显著作作用用

49、力力产生原因产生原因特点特点对风的影响对风的影响作用作用方向方向大小大小风速风速风向风向(1)该图表示该图表示(近地面或高空近地面或高空)风向图,判断的依据是风向图,判断的依据是 。(2)此风是在此风是在半球,判断理由是半球,判断理由是 。(3)图中的图中的a表示表示,b表示表示,c表示表示,d表示表示。(4)图中图中a的特征的特征 ,c的特征是的特征是 (5)图中图中A、B两地中,风速较大的是两地中,风速较大的是地,原因地,原因 。1.读读“风的形成示意图风的形成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回答下列问题。针对训练针对训练近地面近地面 风向与等压线斜交风向与等压线斜交 北北 地转偏向力向右偏地转偏

50、向力向右偏 水平气压梯度力水平气压梯度力风向风向地转偏向力地转偏向力摩擦力摩擦力与等压线垂直,由高压指向低压,决定风的大小与趋向与等压线垂直,由高压指向低压,决定风的大小与趋向方向与风向垂直,北半球向右偏,南半球向左偏方向与风向垂直,北半球向右偏,南半球向左偏B等压线较等压线较A处密集,水平气压梯度力较处密集,水平气压梯度力较A处大处大“”特别提醒特别提醒可用可用手势手势法记忆地球上水平运动物体的偏向法记忆地球上水平运动物体的偏向 方法:面向物体的运动方向,手心向上方法:面向物体的运动方向,手心向上“南左北右南左北右” ,四指指向,四指指向初始运动方向,则拇指所指方向即为水平运动物体的偏转方向

51、。初始运动方向,则拇指所指方向即为水平运动物体的偏转方向。 下图为南半球等压线分布示意图下图为南半球等压线分布示意图, ,风向正确的是风向正确的是( ) 手势法快速判断风向手势法快速判断风向A【针对训练针对训练】1、在北半球等压线图中,、在北半球等压线图中,近地面风向是近地面风向是 高空风向是高空风向是 1010 (450)1005 (445)ABCDBA【真题真题】(2009全国卷文综全国卷文综)下图示意某区域下图示意某区域某月一条海平面等压线,图中某月一条海平面等压线,图中N地气压高于地气压高于P地,地,回答回答(1)(3)题。题。 (1)(1)则则 N N地风向为地风向为 ( ( ) )

52、 A A东北风东北风 B B东南风东南风 C C西北风西北风 D D西南风西南风A 第三步:按照第三步:按照“南左北右南左北右”的原则画风向的原则画风向(用用V表示表示)。近地面受。近地面受摩擦力影响,风向与等压线斜交成一锐角摩擦力影响,风向与等压线斜交成一锐角(一般为一般为45)或沿水平或沿水平气压梯度力的方向偏转成一锐角气压梯度力的方向偏转成一锐角(一般为一般为45)。解析解析可采用可采用“三步三步绘图法绘图法”。第一步:。第一步:提取有效信息。提取有效信息。“图图中中N地气压高于地气压高于P地地”说明说明N位于高压脊,低位于高压脊,低压区位于等压线南侧。压区位于等压线南侧。第二步:画水平

53、气压第二步:画水平气压梯度力梯度力(用用F表示表示)的方的方向。向。水平气压梯度力水平气压梯度力的方向是垂直于等压的方向是垂直于等压线由高压指向低压线由高压指向低压。N处等压线弯曲,水平处等压线弯曲,水平气压梯度力垂直于等气压梯度力垂直于等压线的切线由高压指压线的切线由高压指向低压向低压(如下图如下图)。(2)(2)M M、N N、P P、Q Q四地中,阴雨天气最有可能出现在四地中,阴雨天气最有可能出现在 ( ( ) ) A AM M地地 B BN N地地 C CP P地地 D DQ Q地地(3)(3)当当M M地月平均气压为全年最高的月份,可能出现的地月平均气压为全年最高的月份,可能出现的地

54、理现象是地理现象是( ( ) ) A A巴西高原处于干季巴西高原处于干季 B B尼罗河进入丰水期尼罗河进入丰水期 C C美国大平原麦收正忙美国大平原麦收正忙 D D我国东北地区寒冷干燥我国东北地区寒冷干燥CD第一,第一,要判断出要判断出气压场的类型气压场的类型(是高压还是低压是高压还是低压),明确气压分布,明确气压分布,绘出水平气压梯度力绘出水平气压梯度力(垂直等压线垂直等压线由高压指向低压由高压指向低压);第二,第二,要明确判断出要明确判断出所在半球所在半球,知道地转偏向力,知道地转偏向力方向方向(南左北右南左北右);第三,第三,要明确最终确定的要明确最终确定的风是近地面风风是近地面风(有三个力有三个力影响影响)还是还是高空的风高空的风(两个力影响两个力影响);第四,第四,结合所学相关理论判断出正确的风向。结合所学相关理论判断出正确的风向。规律技巧总结规律技巧总结等压线图上判断风向要遵循的步骤等压线图上判断风向要遵循的步骤 1、读甲、乙两地等压面分、读甲、乙两地等压面分布示意图,回答布示意图,回答12题。题。 1 1下列四幅热力环流示意图下列四幅热力环流示意图中,与上页图中所示气压分布状态中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