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敬畏自然练习及答案_第1页
11敬畏自然练习及答案_第2页
11敬畏自然练习及答案_第3页
11敬畏自然练习及答案_第4页
11敬畏自然练习及答案_第5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11敬畏自然1阅读下面的语段,完成后面的问题。人类的智慧与大自然的智慧相比实在是相形见chU。无论是令人厌恶的苍蝇蚊子,还是美丽可人的鲜花绿草;无论是的星空,还是不值一提的灰尘,都是大自然精巧绝I印的艺术品,展示出大自然深su1、高超的智慧。大自然用“死”的物质创造了这样丰富多彩的生命,而人类却不能制造出一个哪怕是最简单的生物。(1) 根据拼音写汉字。相形见chq)精巧绝I印()深su1()(2) 文中横线处应填的词语是()。A. 神秘莫测B.高深莫测C.变幻莫测(3) 语段中画线句中的“死”字为什么要加引号?答案:(1)绌伦邃(2)B(3)这里的“死”字具有特殊的含义,表面上看是死的,其实是

2、有生命的。2. 下列句子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有误的一项是()。A. 他很讲义气,很有良心,每次帮助他人后都沾沾.自喜.B. 宇宙是一个硕大无比的永恒的生命C. 2011年日本东海岸发生9.0级地震,并引发强烈海啸,这又一次证明了人类的力量与大自然相比实在是相形见绌D. 最不可思议的恐怕要数我们的大脑了,它使人有喜怒哀乐,能够思维解析:.“沾沾自喜”是贬义词,与句意不符。答案:A3. 判断下列句子使用的修辞手法。(1) 在大自然面前,人类永远只是一个天真幼稚的孩童。()(2) 看着人类这种狂妄的表现,大自然一定会窃笑。()我们有什么理由和资格嘲笑古人,在大自然面前卖弄小聪明呢?()(4) 这个宇宙到

3、处都隐藏着生命,到处都有生命的萌芽,到处都有沉默的声音。()(1)比喻拟人反问排比4. 把下列句子依次填入文段中横线处,使上下文语意连贯。(只填序号)二十世纪最伟大的发现,莫过于对环境危机的发现,。当“拯救地球”成为全世界的共同呼声,环境问题便超越了国家、种族、文化和贫富,成为人类迫在眉睫的“天”大的问题。 从畏惧自然到征服自然,我们的祖先一路披荆斩棘、高歌猛进 只有在付出沉重代价后,才终于懂得了必须善待自然,与自然和谐相处 这是人类几千年文明史的根本性转折答案:5. 敬畏自然是一篇(体裁),作者在人与自然的关系问题上所持观点是_。答案:议论性散文人应敬畏自然,与自然和谐相处厂匚厂'课

4、内品读阅读下面的文段,完成第610题 人们常常把人与自然对立起来,宣称要征服自然。殊不知在大自然面前,人类永远只是一个天真幼稚的孩童,只是大自然机体上普通的一部分,正像一株小草只是她的普通一部分一样。如果说自然的智慧是大海,那么,人类的智慧就只是大海中的一个小水滴,虽然这个水滴也能映照大海,但毕竟不是大海,可是,人们竟然不自量力地宣称要用这滴水来代替大海。 看着人类这种狂妄的表现,大自然一定会窃笑一一就像母亲面对无知的孩子那样的笑。人类的作品飞上了太空,打开了一个个微观世界,于是人类沾沾自喜以为揭开了大自然的秘密。可是,在自然看来,人类上下翻飞的这片巨大空间,不过是咫尺之间而已,就如同鲲鹏看待

5、斥安鸟一般,只是蓬蒿之间罢了。即使从人类自身智慧发展史的角度看,人类也没有理由过分自傲:人类的知识与其祖先相比诚然有了极大的进步,似乎有嘲笑古人的资本;可是,殊不知对于后人而言我们也是古人,一万年以后的人们也同样会嘲笑今天的我们。也许在他们看来,我们的科学观念还幼稚得很,我们的航天器在他们眼中不过是个非常简单的儿童玩具。人类的认识史仿佛是纠错的历史,一代一代地纠正着前人的错误,于是当我们打开科学史的时候,就会发现科学史也是犯错误的历史。那么,我们有什么理由和资格嘲笑古人,在大自然面前卖弄小聪明呢? 人类发明了种种工具,挖掘出大自然用亿万年的时间积累下来的宝藏一一煤炭、石油、天然气以及其他各种矿

6、物,人类为自己取得这些成就而喜形于色,然而,谁能断言那些狼藉斑斑的矿坑不会是人类自掘的陷阱呢? 在宇宙中,一定存在着远比我们的智慧要高得多的生物,因为我们的太阳系只有40多亿年的历史,就演化出了有智慧的生物,而宇宙至少已有200亿年的历史了。可以推想,在那些比太阳系更古老的星系里,一定早就演化出了更高级的生物。这些生物的智慧也许是我们所无法比拟的。他们看我们,也许就像我们看蚂蚁一般,即使我们中间的那些伟大人物,在他们看来也不过尔尔。6. 文章第段画线句子“看着人类这种狂妄的表现,”中“这种”指代什么?解析:把握代词指代的内容,要联系前后文。参考答案:人们常常把人与自然对立起来,宣称要征服自然。

7、7. 文章第段中画线句“看着人类这种狂妄的表现,大自然一定会窃笑一一就像母亲面对无知的孩子那样的笑”,结合选文概括人类的“无知”表现在哪些方面。解析:寻找标志词或句子,理清层次,“即使从人类自身智慧发展史的角度看,人类也没有理由过分自傲”一句标志着这一段分为前后两层,再紧扣“无知”概括意思。参考答案:虽然人类的作品飞上了太空,但航天事业的空间,在大宇宙中间,还是非常狭小;人类的认识史也是一部不断纠错的历史,后人看今天,我们的认识还幼稚得很;矿坑也可能成为人类自掘的陷阱;作者认为在宇宙中一定存在着远比我们的智慧要高得多的生物,在他们看来,人类智慧算不得什么。8. “谁能断言那些狼藉斑斑的矿坑不会

8、是人类自掘的陷阱呢?”请你说说这句话的含意,并体会该反问句的表达效果。解析:从这些现象给人类带给的严重后果分析含意,表达效果则从句子的语气及对人类的警示来答。参考答案:人类开采煤炭、石油、天然气以及其他各种矿物留下了无数矿坑,破坏了地貌和地层结构,很可能酿成严重后果,危及人类自身。表达效果:反问句语气强烈,发人深省,能激起人们的忧患意识。9. 文章第段中画波浪线的句子“在宇宙中,一定存在着远比我们的智慧要高得多的生物”,作者说这句话的理由是什么?解析:这是作者的推论,“因为”后面阐述的就是理由。参考答案:宇宙已有200亿年的历史了,而太阳系只有40多亿年的历史,就演化出了有智慧的生物,比太阳系

9、更古老的星系里,一定早就演化出了更高级的生物。10. 从选文看,作者表明了自己什么观点?解析:把握观点就是看作者反对什么,赞成什么。参考答案:人类宣称要征服自然的说法是错误的,在大自然面前,人类智慧并不值得骄傲。【类文赏析】阅读下面的文段,完成第1114题。再提“敬畏自然”刘华杰 2005年东南亚海啸过后,中国国内出现“敬畏自然”之争,参与者众,敬畏自然还被一些唯科学主义者扣上“反科学”的帽子。当年许多有意义的问题并没有被彻底讨论,现在倒是可以重议一下。 日本这场海啸与东南亚那场灾难差不多,要论责任,大自然当然有责任(前提是把大自然设想为一个行为主体,我们人类共同体中的一员。注意,在人类出现之

10、前,大自然早就那样行事了),但最主要的责任还是在人类自己,居民的房子太靠近海岸,特别是没有留出1020米的海拔高度。日本古人是知道海啸为何物的,是了解它的“习性”的,如今英文tsunami(海啸)一词就来自日文。以人之力,在过去、现在和将来都不可能真正对付海啸。如果现代人类对大自然有所敬畏,不去无谓地挑战大自然,不把县城建在板块边缘和大断层上,灾难发生时人员伤亡就会少很多。 现在日本核电设施在自然灾害中出问题,再次提醒人们:世上没有纯粹的自然灾害,天灾和人祸总是搅在一起,而高科技与现代性加强了自然灾害的后果。城市的发展、人口的聚集、大型的建筑等,当然更包括“定时炸弹”核电站,这些高科技产物在面

11、临自然灾害时,对人类造成的灾难远远大于灾害本身。 人们经常问,什么能源是安全、清洁的?其实,一切都是相对的,只要人类的欲望越来越大,什么能源也不可能是完全安全、清洁的。核能是相对安全和清洁的,但也仅仅是相对,太阳能、水电也是如此。人类“文明”程度的提高,也是相对的。实际上越“文明”,某些方面也越脆弱,这是辩证法。 在唯科学主义盛行的国度,人们还习惯于认为科技进步可以提供更多更安全的能源。从局部来看,这话并不全错,但是从稍大一些的全局来看,情况会发生质变。单纯的科技进步,不但不能降低风险,还会加剧风险。最为典型的当然还属核电站,这一高科技所带给人们的利益就目前来说远小于它的危害。根据国际原子能机

12、构的统计,全世界正在运行的各种类型的核电机组443个,总装机容量为36967.8万千瓦,发电量占世界总发电量的16%但是每年产生的大量核废料以及潜在的风险却危及整个地球的存在。 东南亚海啸死亡20多万人,不是第一次,日本这次海啸伤亡多少还不清楚但绝不会是最后一次大损失。世界各地无数海岸无数的货运码头、海滨旅游度假村、海景房,也可能受到大自然的洗劫。海啸是一种自然现象,我们无法消除,我们所能做的就是避开它,与自然对撞,损失的只能是我们自己。 总之,人类不可以太嚣张,顺应大自然、主动规避风险是最明智的选择。忘乎所以,只有死路一条。人类也不要幻想大规模地改造大自然。大自然自身的演化是缓慢的(地震、火

13、山喷发等是其平常行为的一部分),人的快速改变只会带来更多意想不到的后果,最后吃亏的还是人类自己。 当然,这里没有反科学的意思。科技还需要研究,但目的要变一变。它不是用来攫取高额利润,不是用来消灭异己,而是真正使人民生活得更幸福。(选自2011年4月中国社会科学报)11. 第段说“日本这场海啸与东南亚那场灾难差不多,要论责任,大自然当然有责任,但最主要的责任还是在人类自己”,阅读文段,说说人类自己有哪些责任。解析:仔细阅读选文第段,抓住关键句子分析归纳。参考答案:(1)居民的房子太靠近海岸,特别是没有留出1020米的海拔高度。(2)明知海啸的危害,却无畏地挑战大自然,把县城建在板块边缘和大断层上

14、。12. 请联系生活说明你对第段画线句子的理解。解析:抓住“文明”的引号,联系现实生活中人们的一些做法来回答。参考答案:例如人类为了获取更多的能源,砍伐树木,任意开采,破坏了植被,破坏了地形地貌,造成水土严重流失、泥石流等。人类的“文明”程度越高,对地球的损害越严重,结果只能是给人类自己带来灾难。这种“文明”,只是一种盲目,一种愚蠢,一种短视,离真正的文明相差甚远。13. 课文敬畏自然最后表明了自己的观点一一“敬畏自然,就是敬畏我们自己”,请找出选文中与之有异曲同工之妙的句子。参考答案:人类不可以太嚣张,顺应大自然、主动规避风险是最明智的选择。忘乎所以,只有死路一条。人类也不要幻想大规模地改造

15、大自然。大自然自身的演化是缓慢的,人的快速改变只会带来更多意想不到的后果,最后吃亏的还是人类自己。14. 请谈谈你读完选文后的感想。解析:结合作者写作意图表达赞美、敬畏、反思等意思。参考答案:大自然是神奇高明的,值得人类研究、学习和敬畏,我们应该反思人类自身破坏自然的一些行为,努力揭示大自然的奥妙,与大自然和谐相处,而不是去触怒它。【表达交流】15. 人类是征服自然,还是对自然保持敬畏?这是人们争论的话题。作者将大自然拟人化,令我们的敬畏之情油然而生。但也有学者以犀利的语言驳斥本文的观点。看下面的资料再作思考,看看自己的理性天平会向哪一边倾斜。(1) 现在中国电力短缺,需要开发水能,需要修水库

16、,这就不可避免要破坏一些环境和生态。这里有一个权衡得失的问题,如果过分强调保护环境和生态,那么水库就不能建设。我认为,遇到这样的情形,权衡轻重得失的标准就应该是以人为本。(2) 胡锦涛总书记在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讲话中指出,坚持用科学发展观来指导人口资源环境工作要注意把握好几点,其中第一点就是“要牢固树立以人为本的观念”。(3) 假如未来有一天,又有一颗小行星迎着地球飞来,人类面临灭顶之灾,人类是应该采取一切手段(例如用核武器轰炸)去征服它,还是高喊“敬畏大自然”坐以答案示例:面对自然、面对生命、面对传统,正确的态度应是中庸之道。我们既不必把这些东西神秘化,完全屈服于它们;但也不应狂妄地居于其上,以过分自信的科学或理性为名义,随意地摆弄自然、生命和传统。这就是敬畏,敬畏其实是源于理性的人的理智。【体验中考】16. (2011四川资阳中考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