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液净化技术操作常见护理问题._第1页
血液净化技术操作常见护理问题._第2页
血液净化技术操作常见护理问题._第3页
血液净化技术操作常见护理问题._第4页
血液净化技术操作常见护理问题.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 2 血液净化技术不仅是尿毒症患者常规血液净化技术不仅是尿毒症患者常规的、赖以生存的治疗方法,也是其它许多的、赖以生存的治疗方法,也是其它许多疾病的辅助治疗方法,其涉及医疗领域面疾病的辅助治疗方法,其涉及医疗领域面广,治疗模式也趋于复杂,治疗中因操作广,治疗模式也趋于复杂,治疗中因操作而引起的问题也就不可避免的会发生。针而引起的问题也就不可避免的会发生。针对一些常见的、发生概率较高的现象,分对一些常见的、发生概率较高的现象,分析原因,制定措施,预防不良后果的发生析原因,制定措施,预防不良后果的发生。 33上机前后容易出现的问题有上机前后容易出现的问题有 41,开机后,透析液浓度报警,提示电导率

2、超过设定界限,开机后,透析液浓度报警,提示电导率超过设定界限, 机器不能继续运行。机器不能继续运行。原因原因:透析液配比不正确,透析液配比不正确,A、B 液管路接头误接。液管路接头误接。预防预防:规范配液程序规范配液程序 A、B 液接头颜色标液接头颜色标识识清晰,透析液桶标识清晰,接头清晰,透析液桶标识清晰,接头 与桶标识要对应。与桶标识要对应。 52. 透析器的血液流动方向与透析液的流动方向相同。透析器的血液流动方向与透析液的流动方向相同。原因原因:透析液接头方向接反。透析液接头方向接反。后果后果:血液和透析液在透析器的膜两侧反方向流动,才能最大血液和透析液在透析器的膜两侧反方向流动,才能最

3、大 限度地发挥整个透析器的弥散效能,使水和溶质通过半限度地发挥整个透析器的弥散效能,使水和溶质通过半 透膜孔进行充分交换。透膜孔进行充分交换。 血液与透析液同向流动使溶质的弥散作用降低,而影响血液与透析液同向流动使溶质的弥散作用降低,而影响 透析效果。透析效果。预防预防:连接透析器时,注意连接标识,上机后再作一次检查。连接透析器时,注意连接标识,上机后再作一次检查。 63. 静脉端管路与静脉连接时,管路中的空气没有排净。静脉端管路与静脉连接时,管路中的空气没有排净。原因:管路连接前,空气捕捉器以下的管路没有安装在空气原因:管路连接前,空气捕捉器以下的管路没有安装在空气 监测夹内,未排净气体的管

4、路与患者连接。监测夹内,未排净气体的管路与患者连接。后果:空气栓塞,严重者可危及生命。后果:空气栓塞,严重者可危及生命。预防:预冲管路后,应将管路端口夹闭,管路与患者连接时预防:预冲管路后,应将管路端口夹闭,管路与患者连接时, 再次查看管路中是否存有残留气体。再次查看管路中是否存有残留气体。 启动血泵连接方式。启动血泵连接方式。 74. 透析开始,动脉端管路与动脉穿刺针连接完毕并松开卡钳透析开始,动脉端管路与动脉穿刺针连接完毕并松开卡钳 时,发现穿刺针前端可视动脉血液波动消失。时,发现穿刺针前端可视动脉血液波动消失。原因:预冲管路完毕后生理盐水通道未被夹闭,导致接通动原因:预冲管路完毕后生理盐

5、水通道未被夹闭,导致接通动 脉端管路时,生理盐水在重力作用下将动脉血顶回。脉端管路时,生理盐水在重力作用下将动脉血顶回。后果:过多液体进入体内,增加患者多余的液体负担。后果:过多液体进入体内,增加患者多余的液体负担。预防:预冲后应立即关闭生理盐水通道,并在连接动脉端管预防:预冲后应立即关闭生理盐水通道,并在连接动脉端管 路之前再次查看。路之前再次查看。 8 9 原因:管路与透析器连接时,丝扣没有正常对位,使连接端口原因:管路与透析器连接时,丝扣没有正常对位,使连接端口 不密闭。不密闭。后果:透析器与管路处漏血。后果:透析器与管路处漏血。处理:立即停泵,将透析器横置水平位,并夹闭透析器两端管处理

6、:立即停泵,将透析器横置水平位,并夹闭透析器两端管 路,重新连接至紧密状态。路,重新连接至紧密状态。预防:连接时应反复试接,使丝扣正确对位,此时连接会较顺预防:连接时应反复试接,使丝扣正确对位,此时连接会较顺 畅,再用力拧紧。畅,再用力拧紧。 10 原因:静脉压管路未与静脉压检测器相连接,或已连接但未原因:静脉压管路未与静脉压检测器相连接,或已连接但未 松开管路上的卡钳。松开管路上的卡钳。后果:透析刚开始监测不到静脉压出现报警后果:透析刚开始监测不到静脉压出现报警预防:由于静脉压监测管路不参与管路预冲,容易被忘记连预防:由于静脉压监测管路不参与管路预冲,容易被忘记连 接。因此,管路预冲完毕,将

7、所有管路都连接到位并接。因此,管路预冲完毕,将所有管路都连接到位并 作检查。作检查。 透析开始后即打开静脉压监测管夹。静脉压监测静脉透析开始后即打开静脉压监测管夹。静脉压监测静脉 回流的问题,静脉压高即血液回流受阻,如患者穿刺回流的问题,静脉压高即血液回流受阻,如患者穿刺 针发生移位或刺破血管形成血肿,或静脉管打折受压针发生移位或刺破血管形成血肿,或静脉管打折受压 静脉压低说明静脉管路接口松脱、透析器凝血及血流静脉压低说明静脉管路接口松脱、透析器凝血及血流 量不足,因此应根据静脉压变化及时予以相应处理。量不足,因此应根据静脉压变化及时予以相应处理。 11 透析开始时,未设定各项治疗参数,或设定

8、参数不完整,透析开始时,未设定各项治疗参数,或设定参数不完整, 治疗模式未予治疗模式未予 确认。确认。 设定完成各项治疗模式及参数后未按确认键设定完成各项治疗模式及参数后未按确认键 机器报警原因消除后,没有最终按下机器报警原因消除后,没有最终按下“开始开始”键键 治疗过程中调整参数后未按治疗过程中调整参数后未按“开始开始”键键机器按键的操作失误机器按键的操作失误 12血流速没有根据患者个体情况适时增加一直停留在透血流速没有根据患者个体情况适时增加一直停留在透析初始状态,或在透析中出现血压下降或心律失常等,析初始状态,或在透析中出现血压下降或心律失常等,需要降低血流速予以处置,状态恢复后,未恢复

9、血流速需要降低血流速予以处置,状态恢复后,未恢复血流速机器按键的操作失误机器按键的操作失误“机器温度机器温度”没有根据不同患者情况随机调节,此点极易被没有根据不同患者情况随机调节,此点极易被忽视。忽视。 13预防:透析开始阶段,应对机器控制面板上透析各项治疗模式及参预防:透析开始阶段,应对机器控制面板上透析各项治疗模式及参 数逐一确认,当机器报警数逐一确认,当机器报警,病情变化后又稳定时,须再次检查病情变化后又稳定时,须再次检查 确认各项数值,而血流速应在透析开始后二十分钟内逐渐增确认各项数值,而血流速应在透析开始后二十分钟内逐渐增 加,直至个体所适宜的速度加,直至个体所适宜的速度;主动询问并

10、满足患者对温度的需主动询问并满足患者对温度的需 求求 机器按键的操作失误机器按键的操作失误后果:上述情如未及时发现,将影响患者透析效果及体内水分的清后果:上述情如未及时发现,将影响患者透析效果及体内水分的清 除,血流速迅速增加会加重心脏负担,不适宜的机器温度可除,血流速迅速增加会加重心脏负担,不适宜的机器温度可 使患者出现寒冷或燥热感。使患者出现寒冷或燥热感。 14原因原因::在同一部位反复穿刺。:在同一部位反复穿刺。 穿刺部位渗血未及时发现。穿刺部位渗血未及时发现。 固定穿刺针柄的胶布粘贴不牢固。固定穿刺针柄的胶布粘贴不牢固。后果:针眼处渗血,甚至失血量较大,当穿刺针随着动脉波后果:针眼处渗

11、血,甚至失血量较大,当穿刺针随着动脉波 动或身体移动而脱出时,针眼处迅速且大量出血。对动或身体移动而脱出时,针眼处迅速且大量出血。对 于已形成动脉瘤的患者,由于内瘘压力高,如果固定于已形成动脉瘤的患者,由于内瘘压力高,如果固定 不牢固,穿刺针更易脱出不牢固,穿刺针更易脱出 。 15预防:加强巡视,至少每小时一次,并掀开治疗巾直接查看穿预防:加强巡视,至少每小时一次,并掀开治疗巾直接查看穿 刺部位,根据患者瘘管情况,合理选用穿刺方法,尤其对刺部位,根据患者瘘管情况,合理选用穿刺方法,尤其对 营养不良、消瘦、皮肤弹性差的患者,多采用绳梯式穿刺营养不良、消瘦、皮肤弹性差的患者,多采用绳梯式穿刺 法,

12、以保护内瘘,延长使用寿命,减少血,穿刺后应在针法,以保护内瘘,延长使用寿命,减少血,穿刺后应在针 柄处交叉粘贴胶布,并稍用力按压片刻,使之粘贴牢固柄处交叉粘贴胶布,并稍用力按压片刻,使之粘贴牢固, 且边角处不要有翘起。此法不易发生穿刺脱出。且边角处不要有翘起。此法不易发生穿刺脱出。 16透析开始一小时后至透析结束前由于透析开始一小时后至透析结束前由于操作的失误将直接影响透析效果甚至操作的失误将直接影响透析效果甚至导致患者严重后果导致患者严重后果 171. 原因原因:在给患者输血时在给患者输血时,未将输血量记入脱水总量。后果未将输血量记入脱水总量。后果:脱水不充分。脱水不充分。预防预防:对于输血

13、患者对于输血患者,在设定透脱水量时在设定透脱水量时,应提前将当日输血的液体量计算应提前将当日输血的液体量计算到脱水总量中到脱水总量中,防止遗漏。防止遗漏。 182. 原因原因:输血或输液时输血或输液时,没有注意到液体已经输完没有注意到液体已经输完,使空使空气随着血泵的转动被吸入透析管路气随着血泵的转动被吸入透析管路,即便析机的监护系即便析机的监护系统可以卡住大段气体统可以卡住大段气体,使之不能进入体内使之不能进入体内,但是在血流速但是在血流速的作用下的作用下,空气与血液混合成的细小泡沫,测装置不易空气与血液混合成的细小泡沫,测装置不易测到测到,当少量气体呈微小泡沫缓慢进入血液时当少量气体呈微小

14、泡沫缓慢进入血液时,可溶解入可溶解入血液或由肺呼出血液或由肺呼出,不发生任何症状。若气泡较大、速度不发生任何症状。若气泡较大、速度较快较快,一次进入一次进入5毫升以上时可发生明显的空气栓塞。另毫升以上时可发生明显的空气栓塞。另外外,即使监即使监测装置卡住大段空气测装置卡住大段空气,但要排出管路中的大量气体但要排出管路中的大量气体,也是也是十分困难的。后果十分困难的。后果:空气栓塞。空气栓塞。 19预防预防:空气栓塞在透析中一般不常发生空气栓塞在透析中一般不常发生,一旦出现将十分危险。因此一旦出现将十分危险。因此,不不论输血或输液时论输血或输液时,应有专人管理应有专人管理,离开时要有交接班。离开

15、时要有交接班。 203. 原因原因:忘记打开肝素泵或肝素注射器不严密等。后果忘记打开肝素泵或肝素注射器不严密等。后果:当注射器不严密当注射器不严密时可使血液在血泵的压力下沿肝素管回流时可使血液在血泵的压力下沿肝素管回流,使药液从注射器末端漏出使药液从注射器末端漏出,而而未能起到抗凝作用。造成透析器、管路中的凝血现象。未能起到抗凝作用。造成透析器、管路中的凝血现象。预防预防:加强透析治疗过程中的巡视加强透析治疗过程中的巡视,及早发现问题及早发现问题,及时消除隐患。及时消除隐患。 214.原因原因:透析过程中透析过程中,未按要求定时监测血压。未按要求定时监测血压。后果后果:一部分患者表现为无症状性

16、低血压一部分患者表现为无症状性低血压,一旦出现血压下降一旦出现血压下降,不易被察觉不易被察觉,如果如果未及时发现未及时发现,患者可出现意识丧失、心律失常患者可出现意识丧失、心律失常,甚至危及生命。同时甚至危及生命。同时,血压下降血压下降,还会导致血流不足还会导致血流不足,超滤因难超滤因难,透析不充分等。透析不充分等。预防预防:透析中透析中,每小时测量一次血压每小时测量一次血压,对于经常性低血压者对于经常性低血压者,可每二十至三十分钟可每二十至三十分钟测量一次测量一次,或随时监测或随时监测,避免错过最佳处置时机。血压下降属经常性症状避免错过最佳处置时机。血压下降属经常性症状,加强监加强监测测,及

17、时处置和预防及时处置和预防,可降低其发生率。可降低其发生率。 22四、在透析过程结束至患者离开这段时间四、在透析过程结束至患者离开这段时间,也会由于疏忽而出现也会由于疏忽而出现一些失误一些失误,给后面的工作带来影响。给后面的工作带来影响。 231. 原因及后果原因及后果: 未留取血液标本未留取血液标本,使透析结束后无法做使透析结束后无法做透析效果的对比透析效果的对比; 忘记给患者注射促红细胞生成素忘记给患者注射促红细胞生成素,将将影响肾性贫血的治疗影响肾性贫血的治疗; 拔针次序不正确拔针次序不正确,先拔出静脉针先拔出静脉针,给回血造成困难给回血造成困难; 回血时未将血流速降低。使回血速回血时未

18、将血流速降低。使回血速度过快度过快,造成患者血压急剧上升造成患者血压急剧上升,甚至出现心力衰竭预防甚至出现心力衰竭预防:对于透析医嘱在治疗牌上做出标记对于透析医嘱在治疗牌上做出标记,透析结束前透析结束前,再一次再一次核对医嘱核对医嘱;需要留取标本者需要留取标本者,提前将抽血管放在机器旁提前将抽血管放在机器旁,避避免遗忘。拔针及回血时应双人操作免遗忘。拔针及回血时应双人操作,可避免操作的盲目可避免操作的盲目性。性。 242. 原因原因:透析结束前三十分钟忘记关闭肝素泵。透析结束前三十分钟忘记关闭肝素泵。后果后果:透析结束后有出血的可能。透析结束后有出血的可能。预防预防:透析患者肝素半衰期在三十分钟至两小时透析患者肝素半衰期在三十分钟至两小时,结束前三十分钟关结束前三十分钟关闭肝素最适宜。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