陆地水和海洋水_第1页
陆地水和海洋水_第2页
陆地水和海洋水_第3页
陆地水和海洋水_第4页
陆地水和海洋水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1 1了解流域的自然地理状况是进行流域综合治理的必要条件,如田纳西河流域虽然属于亚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但因地处温带气旋的路径上,受温带气旋影响,冬季和春季多雨,常发生大范围的持续降雨,河流的主汛期出现在12月至次年4月。 2掌握水能开发中各地理要素的空间联系 我国属于季风气候,水旱灾害频繁,特定的自然条件和社会历史背景,水利工程建设一直是区域发展中影响国计民生且牵一发动全身的大事。把握水利工程建设的空间关系要从上游下游的流域关系来把握,要从地势、落差和雨量大小来把握,要从地质条件来把握,要从地区经济可持续发展的角度来把握。以长江流域为例:重点地区地形地势水能资源特征地质条件开发水能资源的社会经

2、济条件横断山区第一级阶梯与第二级阶梯的过渡地带两区域均位于我国湿润区,气候温暖湿润,水能资源都很丰富,且都处于山区,河谷狭窄,具备筑坝的基本条件地质构造更加复杂,地壳活动更为频繁我国经济较落后的西南地区,建坝的社会经济条件与交通运输条件较差;电力市场狭小;电站的综合效益小三峡地区第二级阶梯与第三级阶梯的过渡地带地质相对可靠,地壳相对稳定背靠大西南腹地,面对社会经济较发达的长江中下游地区,位于我国西南和华中两大区域,西部和中部两大经济地带的结合部,处于我国大陆腹心位置,社会经济条件及交通运输条件较好;电力市场广阔;具有防洪、发电、航运等综合效益 3.分析我国洪涝灾害频繁的自然、人文因素 因素 影

3、响自然因素流域状况降水强度强降水和连续性降水带来的超量雨水,洪水量大,水位高地面坡度地面坡度大汇水速度加快,有利于洪水形成土壤含水率土壤含水率高植被覆盖率植被覆盖率低水系状况支流多少支流多,特别是扇形水系排水速度减慢,容易形成洪水河道曲直河道弯曲、流水减慢,泥沙淤积河谷坡度纵向坡度小入海口宽窄入海口狭窄人文因素过度砍伐、陡坡开荒,使地表植被减少一方面削弱了植被涵养水源、调节径流的能力,另一方面加剧了水土流失,导致河湖淤积,使河流水位升高、河床坡度减小,诱发或者加剧洪水湖造田、占用河道、占用分洪区使得湖泊对洪水的调节能力减弱,削弱了流域的蓄洪、滞洪和行洪能力,也加剧了洪灾的形成 4.案例:三峡工

4、程对生态环境造成的影响有利影响: 可以有效减轻洪水对中下游地区生态与环境的破坏; 减轻洞庭湖的萎缩和泥沙淤积,改善中下游平原湖区人们的生存环境; 可增加中下游枯水期流量,改善枯水期水质; 有利于中下游血吸虫病的防治; 可调节局地气候; 还能提供大量的水电,与火力发电比,它可减轻我国日益严重的环境污染及酸雨危害等。 不利影响主要表现在: 水库蓄水将淹没土地、耕地及部分文物古迹,三峡的自然景观因此会受到一定的影响; 可能诱发地震,并使库岸发生滑坡的可能性增加; 水库蓄水可能增加蚊虫孳生,对人群健康带来影响等; 还会对水生生物和珍稀物种的生存环境产生一定影响; 加重库区和库尾的泥沙淤积等; 水库蓄水

5、要迁移人口与城镇。据有关资料统计,光是人口迁移就达113万,涉及鄂、渝两省市的21个县(市、区)。在移民开发和城市迁建过程中,处理不当可能产生新的水土流失和环境污染等问题。 案例:田纳西河的启示: 兴建各种水利设施,对水资源进行综合开发利用; 大力开发流域内的水能资源; 立足于本地的资源优势发展工业; 加大发展内河航运等。综合评估开发对整个流域的生态环境的影响。 例:例:(2011全国新课标卷全国新课标卷)依据图文资料及所学知识,完成下列各题。 某岛国人口约500万(2009年),经济发达,淡水资源严重不足。该国国土面积约640平方千米,其中主岛面积约540平方千米,地形单调,平均海拔不足15

6、米,岛上河流最长不足16千米。图1示意该国主岛及其附近地区,图2为对应的气候资料。 (1)简述该国气候特征,并分析该国淡水资源严重不足的主要原因。 (2)图3为图1中M水坝的景观。水坝能阻挡海水涌入,并通过其闸门调控河流入海流量。说明建坝前后坝内水域水的咸淡变化及其原因。 (3)除建水坝外,请你为该国再提出一种解决淡水资源短缺的办法,并说明理由。 解析:解析:第(1)题,根据气候柱状图,全年气温均在25以上,每个月的降水量都在100mm以上,全年降水总量超过2000mm,所以气候特征为全年高温多雨。该国淡水资源缺乏的原因可以结合文字材料和区域图说明,一是用水量大,因为经济发达;二是资源量少,国

7、土面积小,而且地形单调,地伏小,不利于储水,无大的河流。 第(2)题,结合该国缺水的特点,水坝的建设主要是解决用水紧张的问题。建坝前,由于海水容易倒灌,河水盐度高;建坝后,通过闸门可以调控入海流量,防止海水倒灌,河水变淡。 第(3)题,该题是一种开放性试题的展示,只提出一种办法,并说明理由,同时也给学生更多的答题选择。可以谈开源,也可以谈节流,如开源:海水淡化,因为该国是岛国,四面环海,而且经济发达,技术先进,或者是跨流域调水,从马来西亚买水,距离近,而且气候相近,降水丰富,水资源丰富等;也可以谈节约,回收利用。当然,既然岛国的气候高温多雨,这里还可以谈雨水收集,因为地形平坦,便于收集,而且全

8、年多雨,不受季节限制等。不能仅仅局限答案的几种答法。 答案:答案:(1)(1)气候特征:终年高温多雨。 主要原因:国土面积小,地势低平,四周环海,陆地上储存淡水(地表水、地下水)的条件差(河流短小);人口密度大,经济发达,生活、生产对淡水需求量大。 (2)(2)水坝修建以前,水偏咸。 原因:河流水流平缓,海潮(顶托作用)使河水与海水相混。 水坝修建后,水逐渐变淡(改善)。 原因:拦蓄淡水,阻止海水倒灌;通过闸门调控蓄水和排水,逐渐使偏咸的水换成淡水。 (3)(3)从邻国(马来西亚)购买淡水。邻国(马来西亚)面积较大,高温多雨,有较多淡水。两国之间的海峡狭窄,输送淡水成本低。 海水淡化。该国经济

9、比较发达,四周环海,可选适当地点,建海水淡化厂,生产淡水。 废水(污水)回收利用。该国经济发达,人口密度大,生活、生产废水(污水)产生量大。 变式训练:变式训练:(2010(2010安徽卷安徽卷) )根据材料和图,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地理环境是一个整体,一个区域地表形态的变化往往受另一个区域物质运动的影响。 (1)描述图示期间该区域陆地变化特点,并指出其泥沙主要来源区。 答:答:陆地面积扩大;向东北方向(海洋或河口方向)扩展;延伸速度越来越快。 黄土高原。 (2)泥沙主要来源区哪些气象灾害会加速该区域陆地面积变化?为什么? 答:答:暴雨、洪涝。 黄土高原土质疏松,植被稀少,地形破碎,

10、沟谷发育,坡度大,暴雨和洪水对地表的侵蚀强度大,形成的径流搬运能力强,携带大量泥沙在该区域沉积。 (3)简述该区域或泥沙主要来源区如何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 答:答:改善农业生产条件,如加强农田水利建设、改善排灌条件、推广节水技术和优良品种等;加强农业生态环境建设,如退耕还林还草、保持水土、治理盐碱地和风沙地、建设农田防护林网等;实现农业综合开发,转变经营方式,如发展农产品加工业、延长产业链等;优化农业生产结构,如农林牧渔相结合、宜林则林、宜牧则牧等;加强农业生产专业化、地区专门化,如建设各种商品农业基地等。 解析:解析:第(1)题,考查区域地理环境的变化及其原因。从图中可以看出由于黄河流经黄土高原,携带大量泥沙进入下游入海口,由于流速减慢,泥沙不断沉积形成陆地。所以该区域陆地面积在不断扩大,并且不断向东北方向扩展;由于泥沙在不断增加,所以延伸速度越来越快。 第(2)题,黄河的泥沙主要来自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