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教学基本要求(1)_第1页
山东省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教学基本要求(1)_第2页
山东省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教学基本要求(1)_第3页
山东省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教学基本要求(1)_第4页
山东省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教学基本要求(1)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教学基本要求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是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心理健康教育的目标在于提高小学生心理素质,充分开发他们的心理潜能,促进其身心健康和谐发展。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是融知识性、实践性、互动性、体验性为一体的课程,是学校根据学生身心发展特点和社会需求,依据团体动力学原理,有目的有计划地增进学生有效适应和健康人格发展的一种以班级为基本单位的辅导活动形式。一、基本原则(一)坚持发展性和预防性相结合的原则心理课要从发展的积极意义出发,促进学生的心理发展面向全体学生开设,以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为根本目的,同时开展预防性的知识普及和能力培养,预防预警学生出现心理问题,全面提升学生心理健

2、康发展。青少年儿童是不断发展中的个体,心理课要满足其心理发展的需要,使学生在课程中不断认识自我,增强适应环境的能力,养成积极的心理品质,激发其心理潜能,帮助学生不断自我完善和健康发展。同时,心理课也是预防学生出现心理问题的重要途径,要担负起预防性工作的重要职责。积极普及心理健康知识,帮助学生掌握一般心理问题的调适方法,增强学生心理问题应对的能力,预防学生发展过程中出现心理行为问题,及早发现有心理问题学生,做好长期的学校应急和突发事件的心理预防工作。贯彻这一原则应注意:第1, 课程开设面向全体学生,以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为重。心理课应作为学校常规课程,针对不同年级统一开设,让心理课成为学校心理健康教

3、育的重要场所,让全体学生受益。心理课需全面涉及心理健康各主题领域,根据不同年龄阶段学生发展特点,制定适宜学生的发展目标,尊重学生发展的个体差异性,力求学生全体全面发展。第2, 将预防灵活融入心理课。学生心理问题、心理危机不能出现后才开始干预工作,应充分利用好心理课堂,将预防工作灵活融入到课堂中,可以从知识、方法、技术多角度入手,既普及心理健康知识、培养心理能力,也关注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关注个体发展,提前预警,做好长期预防工作。(二)坚持预设性和生成性相结合的原则心理课程与其他学科课程不同,重引导不重教导,重过程不重知识,重感受不重认知,重视教师引导和学生学习的交互作用,因此,心理课中的预设性

4、与生成性同等重要。心理课重点在于帮助获得更多积极体验,而学生的体验都极具主观色彩和个性差异,这肯定不仅仅教师预设计划的结果,而只能通过教师与学生互动,在预设情境下,联合创造才能实现。心理课中,学生能掌握到什么程度,也不是单由教师决定的,而是学生和教师、学生与学生通过课堂互动,随着活动的开展,最终生成学生体验和收获的过程。因此,坚持课堂的预设性和生成性,有助于心理课目标的实现,活动过程的顺利进行,以及课程效果的有效达成。贯彻这一原则应注意:第1, 课程预设为课程生成提供基础,有效促进课程生成。学校和教师要充分认识到心理课的学科特殊性,准备丰富多样的活动形式,为心理课提供更丰富、专业、适宜的环境资

5、源,营造一种生成性氛围,促进课堂的生成,启发更深刻的体验和领悟。例如,挑选相对僻静的位置作为提供心理课活动室,配备专用的多媒体设备,使用易于搬动、灵活组合的课桌椅等。第2, 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师要具备较强的专业教学能力和心理辅导能力,能有效组织开展课程,能够充分预设因个体差异出现的各种课堂意外突发事件,对其自身的心理健康水平要求也更高,能有效识别他人情绪,更容易接纳他人,能以更积极的态度引导、推进课堂的生成。(三)坚持活动性和体验性相结合的原则心理课在组织形式上要以活动为中心,引导学生从认知、情感和行为等方面进行体验,进而实现学生自我探索的领悟内化。心理课的活动性与体验性相结合,是体现

6、心理课程特点的关键,也是实现心理课价值的核心要求。教师要善于将教学内容有机地渗透在各项生动有趣、符合学生发展需要和接受水平的活动中,运用心理学特别是团体心理辅导的相关理论和方法,比如暖身活动、建立团体的方法、团体转换的方法等,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参与活动。而活动的最终目的在于让学生在活动中体验感悟,在实践中切实提高学生心理素质和心理健康水平。如果只有活动的形式,没有学生的体验感悟,那么很容易造成内容和效果脱节的状况,也难以达成教学效果。如缺乏有效的活动形式,体验也难以产生和发展,心理课的活动形式是学生心理体验产生的重要载体。贯彻这一原则应注意:第1, 活动本身要与课堂目标有直接关联,活动要与学生、

7、认知情感水平、兴趣水平相适应,在开展游戏活动时,做好各项准备工作,交代清楚活动要求,防止因为学生对活动的不清晰,造成活动过程的混乱,妨碍学生产生体验领悟。也要注意营造适合学生进行体验的活动氛围,为学生分析体验提供安全、接纳的课堂环境。第2, 活动设计具备心理学科特点。教师应做好专业成长和个人成长,不断提高专业能力,适时融入适合的心理学专业技术,例如放松技术、心理咨询的技术、艺术治疗、心理剧、沙盘游戏等,创设丰富专业的活动形式和内容,增进活动中学生体验性,最终实现学生在活动中获得认知体验、情感体验和行为体验,进而促进学生心理素质提升。(四)坚持过程性和实效性原则由于学生的心理体验发展具有相当的主

8、观性,因此,心理课的评价没有统一的模式和标准,也无法像传统学科一样用纸笔测试进行。而在评价心理课的时候,要坚持过程与实效并重的评价观念,不仅仅要重视教学活动过程本身,还要重视教学效果的达成,关注心理课的实效性。心理课评价的重点在于关注教师的课堂组织和专业表现,关注学生在活动过程中的态度和表现,关注活动过程的价值和意义,关注活动过程对学生发展的影响。心理课评价机制重视过程性评价,尊重学生在活动过程中的主观感受,接纳同一活动中学生的反应、态度和体验的差异,避免重结果轻过程的误区。而心理课的实效性评价围绕教学目标的达成度,教学内容是否符合学生经验水平,活动过程的参与度,以及是否促进了学生认知、情感和

9、行为多方面的发展等角度,开展多种形式评价。贯彻这一原则应注意:第1, 从评价内容上,心理课的过程性评价可从活动策略、活动过程、教师素质等方面开展,而实效性评价可从目标设定、活动内容、活动形式、活动效果等方面开展,综合分析学生参与度、学生的感受体验、课堂互动、课堂氛围等,进行教学效果评价。第2, 在评价形式上,以学生自我评价为主,学生集体互评和教师评价为辅,可采用问卷调查法、观察法、谈话法、作品分析法、活动资料分析法、教师自我反思法等。二、基本要求(一)教学设计1.教学目标设计(1)学情分析教师应对授课班级的学生有充分了解,以保证心理健康教育课的针对性和适用性。教师可通过日常交往观察、学生访谈、

10、问卷调查、走访教师家长等方式,了解学生的一般情况以及班级中大部分学生的共性发展需求和困惑,逐步明确以下几个问题:学生在哪些方面有哪些需要,有什么具体问题,有什么期待,迫切程度如何,希望教师采用何种方式开展教育活动等等。同时,课前对班级中的特殊学生也要有所了解。(2)理论背景分析教师应通过搜集、查看相关文献资料,对相关主题中的概念进行厘清和辨析,对与该主题相关的心理学理论进行深入研读和理解,以保证心理健康教育课的科学性和有效性。同时,教师还应对该年龄学生的心理特征进行准确的把握,结合主题不断学习心理学研究的新进展,夯实心理学知识基础。(3)确定活动目标心理健康教育课的目标是指通过心理健康教育活动

11、的开展最终所要达成的结果,它是实施、评价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课教学的基本依据。小学阶段心理健康教育的主要目标是帮助学生了解自我,适应学校生活,培养学习兴趣和学习能力,树立合作意识和心理健康意识,学会合理地表达情绪。教师应在上述目标框架的基础上,分析学生需求和主题理论背景,明确本单元、本课时应完成的目标,并确定课题。目标的表述要合理科学、明确具体、可操作性、可评价,能够清晰描述一个单元或一节结束后,学生的学习结果,包括态度、心理积极品质或者积极认知、行为方式等方面的变化和收获。课题的确定要富有趣味性、时代性、积极性和启迪性。2.教学内容与过程设计(1)教学内容设计根据小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以及心理健康

12、教育学科特点,心理健康教育教学内容主要包含以下模块:认识自我、学会学习、人际交往、情绪调适、生活适应、生涯规划、积极心理品质、青春期教育和生命教育等。围绕单元、课时教学目标,选择教学内容;按照态度、心理积极品质或者积极认知、行为方式形成的规律,编排教学内容;通过符合该年龄学生认知特点的方式,呈现教学内容。在选择教学内容时,要注意选择素材内容本身所体现思想价值和引导作用,体现立德树人根本要求;根据学生心理发展需求、年龄特点和学生生活经验选择适宜的教学内容;教学内容要体现出知识性内容情感性内容技能性内容的层次;另外,选材要体现积极心理学理念,选择能让学生内心充满温暖而有意义的教育内容,要注意材料的

13、典型性、平实性,不选极端素材;在教学内容的处理上,要突出重点和焦点,突破学生在发展中常遇到的瓶颈问题。(2) 过程设计心理健康教育课的过程主要由团体动力所推动,各活动之间的层次递进,环环相扣,逐步达成一节的教学目标。根据团体动力学原理,一节心理健康课的过程一般由热身、转换、工作、结束四个阶段组成。 热身阶段的主要任务是情境构建 、呈现主题。依据教学目标,创设对应的生活情景或者热身活动,呈现探究主题,激起学生探究成长困惑或者进行心理成长的需求。这个环节起到的作用是,学生们都能够感到“这个问题挺有意思,我也想说两句”。转换阶段的任务是引导投入 、个人反思。以引导每位学生参与其中,启发并包容和支持学

14、生根据相应主题反思、探索自己的感受、体会或做法。工作阶段的主要任务是小组探究、总结方法。引导学生在小组内自由、充分、真实地表达自己的感受和想法,尊重和接纳彼此不同的看法。通过此环节引导学生在参与活动的过程中体验和感悟,改变认知观点,调节情绪情感,接受行为训练等,并能深入了解他人,反思自我,总结提炼解决问题的方式方法。结束阶段的主要任务是实践应用、 总结升华。引导学生对学习收获进行总结,激励学生将感悟和收获运用于日常生活,并不断探索自我成长的路径与方法。(3) 活动设计活动是心理健康教育课的主要形式,以游戏、活动和体验为主,在温暖、开放、包容、支持的课堂氛围中,引导每位学生乐于参与,积极体验、反

15、思、感悟、提升。小学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中的常用教学活动有:游戏活动:以游戏为载体,让学生积极参与到游戏活动中,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体验自己的行为、分享自己的感悟、觉察自己的内心世界,教师加以积极引导,从而促进学生人格的完善。情境讨论:给学生一个问题情境,调动学生参与课堂活动的积极性、让学生表达自己的观点和见解,在互动交流中获得感悟和成长,教师也可以通过学生的讨论过程和结果对学生进行更深入、具体的了解,从而进行合理的引导。角色扮演:通过行为模仿或行为替代来影响个体心理过程的方法。结合教学内容,让学生扮演活动中的角色,进行现场表演,通过观察、体验,进行分析讨论,从而受到教育。心理绘画:一种以图像方式

16、表达自己内心的真实想法及对外界事物认知的方法。微视频:通过图像和声音的完美结合给人以生动、形象、真实的感觉,弥补单纯课堂理论灌输教学的枯燥,故深受学生喜欢,被越来越广泛的运用于课堂教学中。情景模拟实验:是让学生进入某一种情景中体验情绪情感。测试心理反应,培养适应能力和提高心理素质的一种心理训练方法。这种情景可以是实际情境,也可以是模拟情境或想象情境。 3.教学媒材设计心理健康教育活动有时需要借助适当的媒材进行,因此,媒材的的收集和准备也是一项重要的工作,如,制作活动所需的道具、电脑课件,选择音频、视频、背景音乐、准备好相应的文字材料、挂图、音像材料等。如活动中有短剧、小品表演,还应在课前选择“

17、演员”,向他们讲解"剧情",并指导和协助他们排练,等等。如果活动比较多,同时学生人数也比较多,仅仅一个教师上心理健康活动课可能会有一定的难度,这时就要事先考虑设置助理教师或在学生中寻找助手,以帮助教师主持并活跃团体气氛,协助活动的开展,以及处理一些突发事件。4.场地和环境为了方便学生开展活动、营造安全、温馨的氛围,心理健康教育课最好在专用的教室进行,专用教室要宽敞明亮、温馨和谐,有必要的多媒体设备,有可活动、能自由组合的课桌椅,其摆放位置可根据教学活动需要进行调整,有方块形、马鞍形、椭圆形、圆形等各种位置形式,使每个学生都能面对面,平等交往。不具备条件的学校也可根据课程需要

18、适当调整普通教室桌椅的位置。另外,也可根据课程的内容在操场、多媒体活动室、舞蹈厅、小礼堂等场所开展心理健康教育课。(2) 教学实施1.组织形式心理健康教育课遵循团体动力学的原理进行推进,在自我反思、生生互动、师生互动中达成教育目标。其基本组织形式为小组合作学习,小组一般为4-6人,可分为同质小组、异质小组(性别、发展水平、兴趣等不同的学生组成一个小组)。2. 教学过程在开展课堂教学时,教学(辅导)过程要在安全、接纳、温暖、尊重的团体气氛中进行;团体成员(师生、生生)之间应表现出一种民主、平等、信任、合作的人际关系;教师要通过精心设计活动,调动学生参与课堂的积极性,并利用眼神、形体、语言、动作和

19、学生展开亲切的交流互动,使学生能够深度参与、体验,真实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感受,避免“观众”、“听众”的旁观者现象。在辅导过程中,教师要注意培养学生逐渐掌握自助的方法和能力;根据教学主题和内容,恰当运用多媒体等现代化教学技术,但不能单纯追求热闹和吸引力,更不能喧宾夺主。执教心理健康教育的教师在辅导过程中应自然地表现出自己非歧视的人性观,平等对待所有学生;教师应对学生表现出真诚、信任和全身心投入的态度,并对学生产生一定的影响和示范作用。教师尽量要有丰富的课堂教学经验,前期应参与过大量优秀课堂的教学观摩和课例打磨活动,具有扎实的心理健康教育相关专业的知识功底,能较好地调控和驾驭课堂,不但能顺利完成课堂

20、教学目标,而且能够善于利用课堂上生成的资源,及时回应,借势利导,点拨到位。在课堂上,教师教态要自然、亲和,感情饱满,富有感染力,语言要准确、流利,尽量做到抑扬顿挫,使用标准普通话,板书要规范、条理、清晰。3.板书心理健康教育课的板书有助于学生明确目标、深入体验、直观理解、提升总结,板书对心理健康教育课发挥着重要作用,教学过程与提炼总结的板书需要提前预设。由于心理健康教育课的全过程应该始终关注和融入学生的生活,具有很强的生成性的特点,教师的板书设计需要预留开放的空间,及时记录学生的体验、反思、心得,让学生在教师的板书中也能感到尊重和认可。(三) 教学评价课堂教学评价标准,是改进教师教学、促进学生

21、心理健康发展的重要手段与方式,更是课堂教学改革和发展的重要导向,规范并引领中小学教师的课堂教学行为,使教师在确定教学目标、选择教学内容、开展辅导过程等方面更能体现心理健康教育的本质特点和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心理健康教育教学评价的主要运用情景性评价法,行为计量法、访谈法、心理测验、问卷调查等方法,对学生课前、课中和课后的心理状况进行评估。1.课前评价课前评价就是在教学活动开始之前进行的评价;它的主要任务是评价学生进入新的教学活动前所处的状态,包括对学生的学习需求、个性特点等方面的了解和掌握。课前评价可以帮助教师厘清如下问题:为什么要给这个年级的孩子上这节课、他们需要在哪些方面成长?他们在这个问题上有什么模糊的认识或者困惑?同时,可以帮助教师更加深入地了解学生生活,他们在想什么?做什么?喜欢什么?怎么交流?从而帮助教师设计适合学生特点的教学活动。2.过程评价过程评价是在课程在实施过程中的评价。其目的是收集有关学生学习状态数据,从而为课程的实施或者调整提供及时的反馈信息。过程评价帮助教师厘清以下问题,学生们的活动参与度如何?当下对活动内容的认识和情感态度如何?设计的教学活动是不是达到了预期的教学目标?需不需要对教学设计进行及时的调整?3.终结评价终结评价通常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