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拿来主义》导学案1_第1页
《拿来主义》导学案1_第2页
《拿来主义》导学案1_第3页
《拿来主义》导学案1_第4页
《拿来主义》导学案1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拿来主义导学案第一课时学习目标】1、整体把握全文结构,全面理解课文内容。2、体味论证特色,犀利幽默的语言学习方法】1、品味重点语句。体会杂文语言犀利幽默的特点;2、领悟全文深刻意义,并能畅谈自己所受到的启迪;3、联系实际、拓宽思维空间,能客观评论当今社会出现的一些文化现象。知识链接】1、走近作者1902 年初毕业后被选派赴日简历:鲁迅 (1881 1936) ,字豫才,原名周树人,浙江绍兴人。 1898 年离开故乡考进南京江南水师学堂;后又转入江南陆师学堂附设的矿路学堂。留学,先是学医,后为改变国民精神,弃医从文。1930 年 3月“左联”成立时,被推荐为常委,成为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左翼文化运

2、动的主将。成就:小说集呐喊 、彷徨、故事新编 ,散文集朝花夕拾 ,杂文集坟 、二心集、南腔北调集 、且介亭杂文 ,散文诗集野草 。评价:中国现代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2、探寻背景本文写于 1934 年 6 月 4 日,最初发表在 6 月 7 日中华日报副刊动向上,署名霍冲,后由作者编入且介亭杂文 。本文写在中华民族灾难深重的年代。 日本帝国主义占领我国东北三省之后, 妄图进一步占领华北地区, 中华民族面临严重危机, 而国民党反动政府顽固推行“攘外必先安内”的卖国反革命政策, 对外出卖国家领土, 对内实行反革命军事“围剿”和文化“围剿”。一些资产阶级买办文人, 甘做“洋奴”, 极力鼓吹“

3、全盘西化”, 完全否定我国的文化传统,以此对抗革命文化。 革命阵营中一些同志在如何对待文化遗产的问题上,存在着种种错误思潮和观念。为了揭露和打击敌人,澄清认识,鲁迅先生写了这篇拿来主义,阐明了马克思主义批判地继承文化遗产的原理和方法,提出了实行“拿来主义”的主张。3、介亭”二字的由来段时间,鲁迅先生住在上海闸北帝国主义越界筑路区域, 这个地区有“半租界”之称。形象鲁迅先生有很强烈的民族自尊心, 对帝国主义十分憎恨, 因此将“租界”二字各取一半, 成且介”, 以表愤慨之情。 “且介亭”标明这些杂文是在上海半租界的亭子间里写的, 地讽刺了国民党统治下半殖民地半封建的黑暗现实。学习过程】一、自读课文

4、,掌握基础知识(A 级 )1、注音:自诩()残羹 ( )冷炙 ( )譬如 () 给与 () 礼尚往来 ( )脑髓 ()孱头 ( )蹩进 ( )糟粕() 瞌睡 () 冠冕堂皇 ( )吝啬 ()国粹 ( )茅厕 ( )徘徊() 磕头 () 故弄玄虚 ( )暴殄天物() 高屋建瓴 ()2、改正别字辨解 ()残羹冷灸 () 礼上往来 ()嘻笑怒骂 () 针贬时弊 ( )自栩()陷 井 () 积重难反 () 暴唳恣睢 () 祖上荫功 (二、文本探究(浏览 17 段)1、课文前半部分主要论述什么?和“拿来主义”有什么关系? 2、课文 14 段,作者是从哪些方面对“送去主义”进行批判的? 3、在批判“送去主

5、义”前,为什么先谈“闭关主义”?试结合背景谈谈二者之间的关系。4、对“送去主义”,作者进行了辛辣的讽刺,阅读课文,找出这些语句,结合语境,联系 历史背景,揣摩其感情色彩。5、作者在提出“拿来主义”之前,还提到“抛来”“抛给”“送来”,试结合语境,理解 这些概念的含义。6、本文作者主张的“拿来主义”的内容指什么?“所以我们要运用脑髓,放出眼光,自己 来拿”这句话在文中起什么作用,如何理解?巩固练习】一、基础知识1、下列加点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组是A、自诩(X精辟(P 1)吝啬(s e)殷红(y 1 nB、磕头(ke)炽热( zh1)蹩进(bi e)C、国粹(cu 1)冷炙 ( zh1)包庇 ( b

6、1)玄虚(XU anD、脑髓(SU 1)冠冕 ( guan)譬如 ( p1)给与(j 12、下列各组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A、古董徘徊不前仪节并行不背B、摩登发扬国光大度默守成规C、亠.F 辩白丧权辱国辨识磕头贺喜D、勃兴勃然大怒慰籍概莫能外3、下面句子中加点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这夫妻俩在工作上互相理解支持,在生活中互相照顾,真是恩爱和睦、礼尚往来的一对A、孱头(ca n)儿。B、张老师教学有方,经常在课堂上故弄玄虚,以启发学生,收到了深入浅出的效果。C在最为困难的时候,这位母亲总是吃孩子们剩下的残羹冷炙。D如果不加紧治理,南水北调这一造福工程可能会成为纵贯南北的污水网,成为贻笑大

7、方 的劣质工程。二、基础巩固 1、弓I号的用法,主要有以下四种:A.引用;B.强调;C.讽刺或否定;D.特定称谓。面几句话,分别属于哪一种,依次填写 还有几位大师们捧着几张古画和新画,在欧洲各国一路的挂过去,叫做“发扬国光” 听说不远还要送梅兰芳博士到苏联去,以推进“象征主义”,此后是顺便到欧洲传道。 这种奖赏,不要误解为“抛来”的东西,这是“抛给”的。2、对“还有几位“大师”们捧着几张古画和新画”中“捧”字的理解,最正确的一项是(A小心翼翼的神态,表现大师”们对国画的珍惜。B庄重虔诚的神态,表现大师”们对国画的自豪。C诚惶诚恐的神态,大师”们媚外的奴颜。D郑重恭敬的神态,大师”们良好的修养。

8、)。3、对“只好磕头贺喜,讨一点残羹冷炙做奖赏”理解正确的一项是A.形象的议论,不属于比喻的范畴。B.用比喻来描述亡国奴之悲惨和可怜,不构成比喻论证。C用比喻来说明沦为亡国奴之悲惨和可怜。D既有形象的议论,又有比喻的成分,属比喻论证4、第 3 段文字运用的说理论证方法主要是 (A、比喻论证B、类比论证C、对比论证D、因果论证5第 5 段在上下文中的作用是承启,其理由是 ()。A前文揭批了抛给”的实质和后果,下一段揭露了“送去”主义的具体做法。B前文揭批了送去主义”的实质和后果,后一段再次揭露“送去主义”的危害性,揭示拿来主义”的必要性。C前文揭批了送去主义”的实质和后果,后文提出“拿来主义”。

9、D前文分析了抛来”与“抛给”的区别,后文提倡“拿来主义”。6第 37段这 5 段文字,主要运用的论证方法是A对比论证B 类比论证C 因果论证D .举例论证拓展阅读】1、关于杂文杂文是一种文学体裁,一般采用议论的表达方法。它短小、活泼、锋利、隽永,内容广泛,形式多样, 凡是有关社会生活、 事件动态、 日常工作、 学习的杂感、 杂谈、 杂论、 随笔、短评、札记,都可以归入杂文一类。2 、 拿来主义体现了鲁迅杂文的哪些特点?拿来主义 是一篇极能体现鲁迅特色的杂文。 鲁迅先生的杂文,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有着极高的地位,正如瞿秋白先生在 鲁迅杂感选集序言中所言:反映着五四'以来中国的思想斗争的历

10、史。 ”它堪称二三十年代中国社会的百科全书。杂文, 在鲁迅著作中所占比例是很大的, 大致有十七个集子之多, 分别为:坟热风华盖集华盖集续编而已集三闲集二心集南腔北调集 伪自由书 准风月谈 花边文学 且介亭杂文且介亭杂文二集 且介亭杂文末编 集外集集外集拾遗 集外集拾遗补编 。这些作品使杂文脱离了以往的散文隶属地位, 成为了一种独立的文体。 鲁迅的杂文, 文体特点极其明显,即犀利、冷峻、幽默,非常注意形象性和讽刺手法的运用。其犀利,则以一击制敌死命, 表述简练, 不拖泥带水。 其冷峻,则以极度蔑视压倒敌焰, 放笔直书,爱憎分明。其幽默,则以嬉笑怒骂致敌尴尬,妙趣横生,机智灵活。其形象,则重典型,

11、 重细节, 重借鉴传说, 重运用比喻。 其讽刺, 则用反语, 借奇想, 凭对比, 巧设喻, 用夸张。应该说,这些特点在拿来主义中都有不同程度的体现。第二课时学习目标】1、整体把握全文结构,全面理解课文内容。2、体味论证特色,犀利幽默的语言学习过程】、文本探究 ( 浏览 8 10 段)1、为了阐述拿来主义这一主张,作者以“大宅子”比喻文化遗产, 又指出对待这个“大 宅子”可能出现的三种态度, 即“孱头”式“昏蛋”式“废物”式。 试结合语境, 理解这些 词语的含义。2、第 9 段中,作者提出了“拿来主义”的做法,即吸取精华,剔除糟粕。仍用比喻论 证法,哪些形象包含着作者细微的体察和揣摩?请指出这些

12、喻体各比喻什么?3、阅读第 10 段,完成下列四题。 揣摩“使用”“存放”“毁灭”与上文的对应关系。“拿来”者应具有的素质是什么?填空:“没有拿来的,人不能自成为新人,没有拿来的,文艺不能自成为新文艺”。即“拿来”的目的是为了( 限填两字 ) 。 请用一句话归纳段意。二、脉络梳理使用存放毁灭三、开放平台鲁迅先生当时对外来文化遗产是持坚决的“拿来”的态度,时代发展到今天,外面”的世界很精彩: 有让人心跳的高新技术, 令人目眩神迷的文化生活, 更有那花花绿绿的物质世界。对这些,我们要不要“拿来”呢?拿来什么呢?( 点拨:举其实例,分析。 )四、艺术探究批判继承文化遗产”是个大问题,鲁迅先生用简短的

13、文字就阐述得明白透彻,为什么? ( 点拨:总结写作特点。 )巩固练习】1、仔细阅读拓展阅读知识,运用探因分析法紧扣论点对下列论据进行分析。换一种角度思考,将有另一种收获 (论点 )。相信大家对“牛仔大王”李维斯并不感到陌生,对他的发迹史也略有所闻: 他一开始是想到西部淘金, 在此过程中他遇到了和其他所有的淘金者相同的困难。面对挡住淘金者西行去路的大河这一障碍, 他想到了利用替淘金者摆渡赚钱; 面对西部缺水的困境, 他想到了卖水给淘金者赚钱; 面对到西部淘金的人裤子极易磨破的现实, 他想到了用破帐篷来制造裤子买给淘金者赚钱。后来,他还发明了世界上第一条牛仔裤,赚了人生的第一桶金。( 论据 )(

14、分析 )2、以“学然后知不足”为题,运用类比引论法写一段作文开头。3、运用比喻论证补充下面一段文字论证部分。学习能丰富我们的知识, 开阔我们的视野, 使我们认识到自身的不足, 从而更加谦虚地去学习。拓展阅读】几种论证方法类比论证类比法是把两种相同或相似的事物放在一起进行比较,从而得出与之相关的结论的论证方法。【类比法通式】A,因为B有C;D,因为B有C;E,因为B有C;现在,G有B了,G也会有Co类比法示例】 例如: “信心只有和自己的行动连在一起才有意义,我们决不做空抱信心的观望者。 中国有句俗话“三个和尚没水喝”, 说出了一种盲目依赖的生活态度。 它使我们想起这么一种人: 他也为国家忧虑,

15、 也想贡献自己的一分力量去干; 但是看见别人在等待,就灰心了。 他对自己说: “这叫我怎么办呢?这不是一个人能完成的事情;但是我和他们不一样, 我是做好准备的。 ”于是他走到一架天平前, 天平的一端是他将要加入进去为之奋斗的事业, 天平的另一端是等待。他无可奈何地摇着头, 把自己的筹码放入等待的盘子。但是他没有想到,那“当啷” 一声筹码落盘的声音,同样也在一个人的心中引起了失望的共振。这样的恶性循环,只能使翘着的一头永远悬在不着边际的空中。”三个和尚没水喝”是对一种社会现象的概括。 以这种社会现象类推和描绘那些虽有信 心但不想付诸实践的人是再合适不过了。 他们也想做事, 但就是不想实地去干,

16、这跟都想依 赖别人的和尚又有什么区别呢。 用类推的方式会让人把问题看得更透彻, 得出的结论也会更 加确凿。提醒】 分论点可以在节头, 也可以在节尾, 要注意节头与节尾的呼应。 比较时要突出 核心的相似点。 因果论证因果论证法是由具有原因关系的论据推断出结论,或由结果反推原因的论证方法。【因果论证法通式】A7B7C7D7 G因果论证法示例】例如:论辩之所以对许多人具有强烈的吸引力,那是因为:第一, 论辩的目的在于探索真理, 因此, 凡是关心事物是非曲直的人, 必定重视论辩的作用; 第二, 论辩是口才的高峰,它要求说话的人在多变的情况下,能随机应变,思路敏捷,对答如流, 这是人们智慧的较量; 因此

17、, 我们可以说,论辩是人的各种才能的综合竞争。论辩为什么会这些作用都是作为前因出对许多人具有强烈的吸引力呢?在上文中列举了论辩的三种作用, 现的,既然有了如此众多的前因, 那么, 其结果“论辩对许多人具有强烈的吸引力”,就使用权人无可怀疑了。提醒】因果论证不是简单的一两个因果句。由因到果,分论点在果;由果及因,分论点在因。 比喻论证喻证法是用比喻来论证道理的论证方法。用打比喻来证明自己的观点是正确的方法, 称之为比喻论证。比喻论证可以把人们比较生疏、抽象、 难以理解、 尤其是较为深奥的道理讲清楚,从而给人以形象具体、深入浅出的感觉。【喻证法通式】观点7建立比喻7在比喻中分析、阐发7得出普遍性结

18、论印证观点。喻证法示例】例如:有篇高考优秀作文机遇这样写:“有些成功的得来,往往看它宛如一粒种子,深深埋在似一蹴而就, 带有一定的机遇',实际上并非一朝一夕之功。土壤之中, 不断地吸收养料水分, 苦熬过严寒和干旱, 日益具备了破土而出的条件, 而这时,机遇'便宛如适时的春雨, 使种子得以顺利地发芽、 开花。 我认为成功与机遇的关系就是 如此。”提醒】要用分论点作“点睛之笔”。参考答案:第一课时文本探究:1、课文前半部分主要批判“送去主义”,为正面提出“拿来主义'作铺垫。2、指出它的来源闭关主义;表现送古董,送画,送梅兰芳博士;实质媚外;危害讨残羹冷炙 (经济衰败 )、任

19、凭“抛给” ( 丧失主权 )。3、闭关主义”是指清政府的闭关锁国、抱残守缺。而“送去主义”则是指国民党反动派的媚外求荣、欺世惑众。都是对外政策,虽形式不同,实质却相同,都不利于民族文化的创造和发展。其结果必然使中国人民陷入被侵略、被奴役的悲惨境地。4、“还有几位大师们捧着几张古画和新画,在欧洲各国一路的挂过去,叫作发扬国光。”“捧”“挂”两个惟妙惟肖的动作描写,极尽奚落意味。而“发扬国光”则是反语,实为“送去”,即媚外求荣。“也可以算得显出一点进步了。”反语,实为“倒退”。“者见得丰富,二者见得大度。”“丰富”本指物品多,“大度”本指气度宽宏,毫不计较。反动政府实际并不“丰富”,也无力“大度”

20、,这里运用反语。5、抛来把无用的东西抛弃或送人,一般怀有不良的动机。表面上好像还维持着国际交往的样子。 抛给是磕头求赏之后的赏赐, 是有目的的给予, 非接受不可。 送来是“抛给”的冠冕的说法,即侵略者按其心意“送来”。6、运用脑髓,放出眼光,自己来拿!占用,挑选。这句话在全文中起着过渡和转接的作用,既是对前面部分的小结,指出“闭关主义”和“送去主义”是行不通的,因而, 必须自己来拿”;又是下面部分的引子, 告诉读者, 文章将转入论述“拿来主义”。此句在文中独立成段, 将前后两部分有机地联成一体, 可以看出作者思路的严密以及结构文章的高超艺术。“运用脑髓”是思考,放出眼光”是识别,“自己来拿”是要有选择地“拿来”,是“拿来主义”的正确做法。巩固练习:1、CDB 2 、 C3、 B 4、 B 5、 B 6、 C第二课时文本探究:1、指不敢接触,不敢择取的人。“昏蛋”指盲目排外、全盘否定的人。显然作者是用调侃的笔法,幽默废物”指崇洋媚外,全盘接受的人。从整段文章看, 风趣,又很有批驳力地借以讥讽“闭关主义”和“送去主义”的可笑。2、鱼翅比喻文化遗产中的精华。鸦片比喻文化遗产中精华与糟粕互见,须批判吸 收的部分。烟枪烟灯比喻文化遗产中完全没有价值,但可适当保存以教育后代的部分。姨太太比喻文化遗产中的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