润滑油基础油分类标准_第1页
润滑油基础油分类标准_第2页
润滑油基础油分类标准_第3页
润滑油基础油分类标准_第4页
润滑油基础油分类标准_第5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1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润滑油基础油分类标准来源:百川资讯更新时间:2012/1/915:59:34关键字:润滑油,润滑油基础油,基础油分类标准摘要:国外各大石油公司过去曾经根据原油的性质和加工工艺把基础油分为石蜡基基础油、中间基基础油、环烷基基础油等。一、美国API分类标准国外各大石油公司过去曾经根据原油的性质和加工工艺把基础油分为石蜡基基础油、中间基基础油、环烷基基础油等。20世纪80年代以来,以发动机油的发展为先导,润滑油趋向低黏度、多级化、通用化,对基础油的黏度指数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原来的基础油分类方法已不能适应这一变化趋势。因此,国外各大石油公司目前一般根据黏度指数的大小分类,但一直以来没有严格的标准。AP

2、I于1993年将基础油分为五类(API-1509),并将其并入EOLCSAPI发动机油发照认证系统)中,其分类方法见表1实验方法ASTMD2007ASTMD200:RASTMD2622/D4294/D4927/D3120类别1饱和燃含量粘度指数VI硫含量喊量分数)I类<90%80-120>0.3II类>90%80-120<0.3III类>90%120<0.3IV类聚a-烯始(PAO)-V类所有非I、II、III、或IV类基础油-I类基础油通常是由传统的“老三套”工艺生产制得,从生产工艺来看,I类基础油的生产过程基本以物理过程为主,不改变姓类结构,生产的基础油

3、质量取于原料中理想组分的含量和性质。因此,该类基础油在性能上受到限制。II类基础油是通过组合工艺(溶剂工艺和加氢工艺结合)制得,工艺主要以化学过程为主,不受原料限制,可以改变原来的姓类结构。因而II类基础油杂质少(芳姓含量小于10%),饱和姓含量高,热安定性和抗氧性好,低温和烟食分散性能均优于基础油。III类基础油是用全加氢工艺制得,与II类基础油相比,属高黏度指数的加氢基础油,又称作非常规基础油(UCB。III类基础油在性能上远远超过I类基础油和II类基础油,尤其是具有很高的黏度指数和很低的挥发性。某些III类油的性能可与聚a-烯姓(PAO相媲美,其价格却比合成油便宜得多。IV类基础油指的是

4、聚a-烯姓(PAO合成油。常用的生产方法有石蜡分解法和乙烯聚合法。PAO聚合度不同可分为低聚合度、中聚合度、高聚合度,分别用来调制不同的油品。这类基础油与矿物油相比,无S、P和金属,由于不含蜡,所以倾点极低,通常在40C以下,黏度指数一般超过14001PAQi界润滑性差。另外,由于它本身的极性小,对溶解极性添加剂的能力差,且对橡胶密封有一定的收缩性,但这些问题都可通过添加一定量的酯类得以克服。除IIV类基础油之外的其他合成油(合成姓:类、酯类、硅油等)、植物油、再生基础油等统称V类基础油。二、国内基础油分类标准我国润滑油基础油标准建立于1983年,为适应调制高档润滑油的需要,1995年对原标准

5、进行了修订,执行润滑油基础油分类方法和规格标QSHR001-95详见表2。这种分类方法与国际上的分类有着本质上的区别。类别粘度指数VI超图粘度指数VI>140很高粘度指数120<VI<140高粘度指数90<VI<120中粘度指数10<VI<90低粘度指数VI<40三、中石油基础油分类标准1、范围本标准规定了通用润滑油基础油的分类、技术要求、标志。包装、运输和贮存。本标准适用于石油储分经溶剂精制、白土补充精制或加氢补充精制工艺生产出的基础油及经加氢(包括全加氢或混合加氢及异构脱蜡等)工艺生产的基础油。2、分类2.1 通用润滑油基础油的分类通用润滑油

6、基础油按饱和烧含量和黏度指数的高低分三类共七个品种,其中I类分为MVI、HVI、HVISHVIW四个品种,II类分为HVIHHVIP两个品种,III类只设VHVI一个品种。详见表I。表I通用润滑油基础油的分类项目IIIIIIMVIHVI、HVIS、HVIWHVIHHVIPVHVI饱和姓;,%<90<90>90>90>90粘度指数80<VI<9595<VI<12080<VI<110110<VI<120>120I类基础油黏度牌号黏度等级15020030040050060065075090BS120BS150BS运动

7、黏度(40°C)mm/s28.0<34.035.0<42.050.0<62.074.0<90.090.0<110110<120120<135135<160运动黏度(100°C),mm2/s17.0<22.022.0<28.028.0<34.0II、III类基础油黏度牌号黏度等级2456810121416202630运动黏度(100°C),mirf/s1.50<2.503.50<4.504.50<5.505.50<6.507.50<9.009.00<11.011.0

8、<13.013.0<15.015.0<17.017.0<22.022.0<28.028.0<34.02.2 黏度等级牌号的划分本标准中I类基础油黏度等级牌号按赛氏通用黏度来划分,其数值为某黏度等级基础油运动所对应的赛氏通用黏度整数的近似值。黏度等级以40°赛氏通用黏度秒(s)表示的牌号有150、200、300、400、500、600、750;黏度等级以100°C赛氏通用黏度秒(s)表示的牌号有90BS120BS150BS本标准中II、III类基础油黏度等级以100°C运动黏度中心值来表示。具体黏度牌号见表2。表2通用润滑油基础油

9、黏度牌号2.3 黏度等级牌号的划分“VI”表示“粘度指数”;"MV表示"中粘度指数I类基础油”“HVI”表示“高粘度指数I类基础油”“HVIS表示“高粘度指数深度精制I类基础油”“HVIW表示“高粘度指数低凝I类基础油”“HVIH'表示"高粘度指数加氢II类基础油”“HVIP'表示"高粘度指数优质加氢II类基础油”“VHV表示”很高粘度指数加氢III类基础油”“BS表示”表示光亮油3、技术要求3.1 分析项目说明25C°±2°C下,应均匀透明外观试验补充规定:将油品注入100mL清洁量筒中,油品应均匀透明,如

10、有争议时,将油温控制在3.2 氧化安定性(旋转氧弹法)试验补充规定:加入0.8%的T501抗氧性。用天平(感量0.001g)称取0.88g的T250m设杯中,继续加入待测油样,至总质量为110g(供平行试验用);将油样均匀加热至50°C60C,搅拌15min,冷却后装入玻璃瓶备用。建议抗氧剂采用符合SH/T0015规定的一级品。试验用铜丝应使用一次即更换。3.3饱和姓含量试验补充规定:饱和烧含量试验为型式试验项目。在下列情况下进行检验:至少每年检测一次;在原料或工艺发生变化时。4、标志、包装、运输、贮存本标准所属产品的标志、包装、运输、贮存及交货验收应按SH0164规定的执行。5、取

11、样取样按GB/T4756的规定进行,取2L作为检测和留样用。四、中石化基础油分类标准附表1润滑油基础油分类类别项目0MVIIRmIVVHVIIaHVIIbHVIIchvinrhvin+hvimPAO其他合成油饱和烧,%<90和/或方0.03<90和/或方0.03<90和/或方0.03<90和/或方0.03>90>90>90-硫含量,<0.03<0.03<0.03-粘度指数>60>80>90>9590<VI<110110<VI<120VI>120-附表2、润滑油基础油粘度分类溶剂精制

12、中性油粘度牌号(40c赛氏粘度整数值)粘度等级60657590100125150175200250300350400500600650750900运动粘1*8,m吊s40C,7.0-<9.09.0-<1212.0-<16.016.0-<19.019.0-<24.024.0-<28.028.0-<34.034.0-<38.038.0-<42.042.0-<50.050.0-<62.062.0-<74.074.0-<90.090.0-<110110-<120120-<135135-<160160-<180光亮油粘度牌号(100C赛氏粘度整数值)运动粘度范围,mri/s100c90BS120BS150BS17-<2222-<2828-<34加氢基础油粘度牌号(100c运动粘度整数值)运动粘度范围,mm2/s100c234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