激发农村小学生课外阅读兴趣的方法研究_第1页
激发农村小学生课外阅读兴趣的方法研究_第2页
激发农村小学生课外阅读兴趣的方法研究_第3页
激发农村小学生课外阅读兴趣的方法研究_第4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激发农村小学生课外阅读兴趣的方法研究实验研究方案綦江县扶欢镇中心小学课题组1、 课题提出1、 背景 随着知识经济的出现和信息时代的到来,阅读已成为人们接受教育,发展智力,获得识信息的最根本途径。它关系到整个社会的文化品质和可持续发展的潜力问题。1995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把4月23日定为“世界阅读日”,旨在促进人类重视阅读的传统,延续书籍文明。美国有关阅读教育进展的研究表明,学童在三年级结束前,还不具备基本的阅读能力, 未来在学习其他各种学科时,也都会碰到困难,并且将来也很少有选择工作的好机会。对美国儿童阅读现状的严重担忧,是近年来美国总统发起“阅读活动”的主要原因。1996年美国总统克林顿发起

2、一场大规模“美国阅读挑战”运动,目的是在任期内使每个8岁的美国国民能拿起一本适当的书说:“我能完全靠自己读下它。”布什总统上任后,提出“不让任何一个孩子落在后面”(No Child Left Behind)的教育改革方案,并且将“阅读优先”作为政策主轴,提拨50亿美元的经费,还特別辅助阅读环境较差的弱势学生,希望在5年內,让美国所有学童在小学三年级以前具备基本阅读能力。2、 现状 我国的一些学校领导、教师阅读意识的缺失,对阅读课程不够重视,缺乏良好的阅读环境,阅读材料不够丰富,阅读教学效果不佳,阅读方法指导不力等问题严重存在。比如,江苏南京田家炳中学的崔志刚做了一项调查表明,只有31%的学生每

3、天保持1到1.5个小时的阅读时间;2006年上海教育杂志在上海市19个区县做了上海市中小学生阅读现状调查,调查结果令人吃惊,65%的学生每天阅读时间不超过1个小时,坚持课外阅读的学生仅占8%。在每天读书、读报情况的调查中,随着学生年级的升高,读书、读报时间被大大压缩。在小学阶段,大部分学生坚持读书、读报的班级占到总数的34%,一旦进入初中和高中,这个数字被压缩到14%和11%。经济发达地区如此,更不用说贫困山区了。而我校正是一所偏远的农村小学,学生的阅读兴趣几乎为0,阅读的数量极少,学生的阅读习惯和城区学生相差甚远,手中拥有的课外书籍也少之又少。3、 依据 语文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小学课外阅

4、读总量不少于100万字(课外阅读总量低段不少于5万字、中段不少于40万字、高段不少于100万字)。”然而,语文课堂教学是学生阅读能力提高的主渠道,教师承担着培养学生基本的阅读能力和终身学习素养的重任。其中新课标指出:“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同时也是一种再创造的过程。阅读教学不仅是让学生解读文本,而且要让学生在受到情感熏陶、思想启迪、审美乐趣、文化积淀、语言发展的同时,在不同信息、文本立意、视角的沟通和转换中读出新意,读出有创意的感悟。因此,在阅读教学中,教师应做好两项工作。第一、懂得如何教学生阅读,即阅读教学方法;第二、教会学生如何阅读,即培养学生阅读方法。这两方面,新语

5、文课程标准与语文教学大纲相比,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阅读教学能力要求。但是,长期以来我们的语文教学都局限于应试教育的模式,阅读教学忽视了对学生阅读兴趣的激发和阅读能力的培养,重视的是教师对阅读材料的解读并把结果告诉给学生,以及教给学生一些应试阅读的技巧。为此,加强农村小学生阅读兴趣的激发这一课题研究,应是当前农村小学致力的方向。4、 意义与价值 结合重庆市和綦江县“语文阅读学习对重庆市中小学生学习能力的影响及教育对策研究”课题的实际,进一步拓展、创新,以语文学科为主渠道,通过激发小学生的阅读兴趣,培养提高小学生的阅读学习能力和触类旁通的迁移学习能力,培养终身学习能力为目的,深化课题研究。所以在此基

6、础上,我们认为“阅读兴趣激发的策略与方法研究”对农村小学生普遍意义上的“阅读学习”都会有显著提高:课题的研究会解决农村小学生存在阅读兴趣缺失或不高的问题,探索出激发学生阅读兴趣的有效途径,从而提高农村小学阅读教学的水平,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和语文成绩,提高农村小学的教育教学质量。因此,从这个角度出发,提出我校研究的“激发农村小学生课外阅读兴趣的方法研究”课题。2、 课题界定 1、激发 激发,在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编辑的现代汉语词典中的解释有:刺激使兴奋;使分子、原子等能量较低的状态变为能量较高的状态。为此,我们通过本研究,提出的“激发学生课外阅读兴趣”,就是要通过一定的方法和途径,让学生通过

7、大量的阅读活动,来产生对读书有浓厚而强烈的渴望和需求,从而产生出愿读、想读、会主动读的阅读兴趣,由兴趣的缺失或不高至较高的状态转变的过程。 2、阅读兴趣 兴趣是人们力求认识某种事物或参与某种活动的积极倾向。学习兴趣是学习动机的重要成分,是学生渴求知识与深入认识世界的积极倾向,是学习动机中最现实、最活跃的因素。于漪在兴趣是语文学习的先导(于漪文集第一卷)中说:“教语文,要紧的是把学生的心抓住,使学生对语文有兴趣、有感情,产生强烈的求知欲。”“学生对语文有兴趣、有感情,产生强烈的求知欲,不是天生成的,也不是天然产生的,而是靠教师在教学实践中长期地、耐心地、细致地启发、诱导、培养。” 因此,阅读兴趣

8、就是对读书有浓厚而强烈的渴望和需求的一种心理,从而产生出愿读、想读、会主动读的读书行为。3、 研究目标 1、通过研究与实践,获取基础材料,分析探讨“激发农村小学生课外阅读兴趣的方法” 对农村小学生“语文阅读学习”的影响,探索农村小学如何实施培养学生良好阅读兴趣的有效途径和方法,解决农村小学生阅读兴趣缺失或不高的问题,以便提高农村小学生的阅读能力,为学生的成长与发展奠定终身学习的基础。 2、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聚焦问题,构建教育对策,总结提炼“激发农村小学生课外阅读兴趣的方法研究”的“语文阅读学习”模式,从而为提高农村小学生的学习能力提供可行性途径及解决办法。 3、通过研究与实践,使教师的科研能

9、力及语文阅读教学能力得到切实有力的提高。4、 研究方法及原则 1、调查法,首先要设计科学可行的调查问卷,然后对调查对象发放问卷,并辅以一定的指导完成问卷的作答,再回收问卷,最后对问卷进行统计分析,总结,形成调查结果。2、 文献法。查找资料,培训学习,使课题教师注重理论学习与实践理论的探讨,写出有关经验文章。3、 行动研究法。开展一些切实可行的课题研究活动,让师生在行动研究中得到锻炼和提高。 同时在整个研究调查过程中,始终应遵循以下原则:1、 主体性原则。学生是学习的主体,通过激发学生课外阅读学习兴趣的方法研究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使学生自己通过多向阅读,掌握阅读学习的方法,最终达到提高语文学习效果,为终身学习打下基础的目的。2、 发展性原则。以学生的全面发展为总目标,不仅重视学生语文学科的阅读,还要重视学生通过阅读来获取、整合、分析和总结阅读材料能力的培养,以及思想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