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ZZB 2542-2021 无触点补偿式交流稳压器_第1页
T∕ZZB 2542-2021 无触点补偿式交流稳压器_第2页
T∕ZZB 2542-2021 无触点补偿式交流稳压器_第3页
T∕ZZB 2542-2021 无触点补偿式交流稳压器_第4页
T∕ZZB 2542-2021 无触点补偿式交流稳压器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ICS 29.200CCS K 36团体标准T/ZZB 25422021无触点补偿式交流稳压器Contactless compensatory A·C voltage stabilizer2021 - 09 - 13 发布2021 - 10 - 13 实施浙江省品牌建设联合会发 布T/ZZB 25422021目次前言II1 范围12 规范性引用文件13 术语和定义14 产品型号、型式及基本参数15 基本要求26 技术要求37 试验方法78 检验规则109 标志、包装、运输、贮存1110 质量承诺12 I 前言本文件按照GB/T 1.12020标准化工作导则 第1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

2、和起草规则的规定起草。 请注意本文件的某些内容可能涉及专利。本文件的发布机构不承担识别专利的责任。本文件由浙江省品牌建设联合会提出并归口管理。 本文件由温州市质量技术检测科学研究院牵头组织制定。本文件主要起草单位:中川电气科技有限公司。 本文件参与起草单位(排名不分先后):温州市质量技术检测科学研究院、浙江正科电机有限公司。本文件主要起草人:黄贤化、袁林、金洋昇、黄小春、夏建东、吴品榆、吴碎堂、陈宝。 本文件评审专家组长:王学武。 本文件由温州市质量技术检测科学研究院负责解释。T/ZZB 25422021无触点补偿式交流稳压器1 范围本文件规定了无触点补偿式交流稳压器的术语和定义、产品型号、型

3、式及基本参数、基本要求、技术要求、试验方法、检验规则、标志、包装、运输、贮存及质量承诺。 本文件适用于采用低压电器及电子器件组成的无触点补偿式交流稳压器(以下简称稳压器)。 2 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其中,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T 2423.1 电工电子产品环境试验 第 2 部分:试验方法 试验 A:低温GB/T 2423.2 电工电子产品环境试验 第 2 部分:试验方法 试验 B:高温 GB/T 2423.3 电工电子产品环境试验 第

4、 2 部分:试验方法 试验 Cab:恒定湿热试验GB/T 2900.95 电工术语 变压器、调压器和电抗器 GB/T 37972016 电气控制设备 GB/T 38731983 通信设备产品包装通用技术条件 GB/T 6995.22008 电线电缆识别标志方法 第 2 部分:标准颜色GB/T 92542008 信息技术设备的无线电骚扰限值和测量方法GB/T 13384 机电产品包装通用技术条件 GB/T 265722011 电子电气产品中限用物质的限量要求JB/T 8749.12007 调压器 第 1 部分:通用要求和试验YD/T 282 通信设备可靠性通用试验方法 YD/T 9442007

5、通信电源设备的防雷技术要求和测试方法YD/T 10512018 通信局(站)电源系统总技术要求YD/T 12702003 无触点补偿式交流稳压器 3 术语和定义YD/T 12702003、GB/T 2900.95、JB/T 8749.12007中界定的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4 产品型号、型式及基本参数4.1 产品型号 11 ZBW 改进代号 额定输出容量 稳压器代号补偿式代号 三相(S)或单相(D) 无触点代号 示例: 型号:ZSBW-50A,定义为额定输出容量为50 kVA的无触点补偿式三相交流稳压器A型。 4.2 产品型式产品的型式分为: a) 单相无触点补偿式交流稳压器; b) 三相

6、无触点补偿式交流稳压器。 4.3 基本参数4.3.1 额定输出容量(kVA)稳压器额定输出容量应在下列数值中选取(kVA)5、10、(15)、16、20、(30)、31.5、 50、80、100、(150)、160、200、(300)、315、400、500。 注:括号内数值为不推荐采用值。 4.3.2 额定输出电压等级单相三线制:220 V。三相五线制:380 V。 注:上述等级不能满足使用需要时,由用户与制造厂协议确定。 4.3.3 额定输出频率稳压器额定输出频率为50(60)Hz。 注:括号内的数值仅供用户提出要求按协议生产时用。 4.4 使用条件4.4.1正常使用条件应符合 YD/T

7、12702003 中 5.1.1 的规定。 5 基本要求5.1 研发设计a) 采用三维建模及虚拟仿真技术软件,优化稳压器结构设计。 b) 采用 Protel99 等软件进行电路设计,Multisim 等软件进行电路仿真、根据 Matlab 计算结果, 优化前期的电路设计。 5.2 原材料和零部件a) 可控硅模块应优先选用合格厂商生产,具体型号宜符合表 1 规定。 表1可控硅模块型号额定输出容量 kVA 可控硅型号 额定输出容量 kVA 可控硅型号 额定输出容量 kVA 可控硅型号 5 MTC25-16 31.5 MTC35-16 200 MTC200-16 10 MTC25-16 50 MTC

8、55-16 300 MTC300-16 15 MTC25-16 80 MTC90-16 315 MTC320-16 16 MTC25-16 100 MTC110-16 400 MTC400-16 20 MTC25-16 150 MTC160-16 500 MTC500-16 30 MTC35-16 160 MTC180-16 b) 变压器的硅钢片选用 35QG135 冷轧取向硅钢。 c) 电气元、器件和辅助件5.2.c.1 采用的漆包线材料,耐热等级不应低于 F 级。 5.2.c.2 稳压器关键电气元、器件的绝缘材料,阻燃等级应符合 V-0 级。 5.2.c.3 电气元件、器件有害物质限量应符

9、合 GB/T 265722011 的规定要求。 d) 导线及母线颜色应符合GB/T 6995.22008中第3章的规定。 5.3 工艺与装备5.3.1 PCBA 电路板表面应喷涂防水防潮防尘的三防漆。 5.3.2 变压器由自动绕线机、自动插片机及真空浸漆工艺制作。 5.3.3 整个机箱采用定位精度为±0.05 mm 的精密机床制作成型。 5.4 检验检测5.4.1 具备稳压精度、旁路功能、绝缘性能、保护接地、保护性能、外观与结构等出厂检验项目的检测能力。 5.4.2 具备原材料可控硅的导通性能、关键部件变压器的电气强度等项目的检测能力,配备可控硅模块测试仪、变压器综合测试仪、耐压测试

10、仪等检测设备。 5.4.3 具备输出电压的不对称度、效率等项目的检测能力,配备调压装置、显示装置、相位测试仪、示波器、负载箱等检测设备。 6 技术要求6.1 额定输出电流稳压器在阻性负载下运行时,应保证输出额定电压和额定容量时的输出电流计算值。 6.2 稳压精度输入电压在±20 %变动范围内时,其稳压精度应为±1 %;输入电压在±30 %变动范围内时,其稳压精度应为±2 %。 6.3 输出电压的相对谐波含量输出电压波形与输入电压波形相比较,其相对谐波含量的增量不得大于1 %。 6.4 输出电压的不对称度稳压器的三相空载输出电压的不对称度在稳压精度为

11、77;1%时其总量应不大于4 %,稳压精度为±2 % 时,其总量应不大于5 %。 6.5 稳定时间稳压器在空载条件下,输入电压相对于额定值阶跃变化10 %时,稳定时间应不大于90 ms。 6.6 效率在输入电压允许的波动范围内,稳压器在额定输出电压、额定输出电流和工作在阻性的负载条件下 ,效率应符合表2的规定。 表2效率额定容量 kVA 效率 % 50 96 50-100 97 100 98.5 6.7 空载电流空载电流应不大于额定输出电流的3 %。 6.8 空载损耗空载损耗应不大于额定输出功率的0.4 %。 6.9 温升各主要部件的温升应符合表3规定。 表3温升部 件 绝缘等级 极

12、限温升(K) 主电路导电连接处 45 表3(续) 部 件 绝缘等级 极限温升(K) 变压器绕组 A(105 ) 60 E(120 ) 75 B(138 ) 80 变压器绕组 F(155 ) 105 变压器铁芯 100 电力电子功率器件 50 6.10 过载能力稳压器在连续输出额定电流下工作时,允许施加短时过载电流,其过载的幅度和持续时间应符合表4规定。 表4过载能力过载电流 % 持续时间min 20 65 40 20 60 8 6.11 旁路功能稳压器应具有人工旁路或自动旁路的功能。 6.12 绝缘性能a) 绝缘电阻稳压器输入、输出电路与地之间用直流 1 000 V 兆欧表测量的绝缘电阻应不小

13、于 2 M。 b) 绝缘强度稳压器输入、输出电路对地应能承受50 Hz、均方根值为2 000 V的正弦交流电压1 min,信号控制电路对地应承受均方根值为500 V的交流电压1 min,漏电流20 mA,应无击穿,无飞弧放电。 6.13 遥信和遥测a) 智能型稳压器应具备 RS232 或 RS485/RS422 通信接口。 b) 应满足 YD/T 10512018 第 13 章相关监控内容的规定。 c) 非智能型稳压器应提供遥信和遥测接口。 遥信性能一般提供与稳压器电气隔离的动合接点(接点额定容量1 A/60V DC)。 遥测性能一般提供与稳压器电气隔离的DC(0-5)V或DC(0-20)mA

14、/(4-20)mA等标准信号。 6.14 防雷保护a) 稳压器的端口符合 YD/T 944-2007 中 5.2.2 L 级的规定。 b) 稳压器的接口线符合 YD/T 944-2007 中 5.3 L 级的规定。 6.15 保护接地a) 稳压器的保护接地装置与金属壳体的接地螺钉间应具有可靠的电气连接,其连接电阻值应不大于 0.1 。 b) 稳压器的金属壳体应焊有不小于 M8 的铜质接地螺栓。 6.16 保护性能a) 输出过电压保护当稳压器输出电压高于额定输出电压的过电压(+10 %±2 V)值时,经延时后应自动切断电压输出, 同时发出声光告警,并可转入旁路供电。 b) 输出欠电压保

15、护当稳压器输出电压低于额定输出电压的欠电压(-10 %±2 V)值时,经延时后应自动切断电压输出, 同时发出声光告警,并可转入旁路供电。 c) 输出过载保护稳压器在负载超过本标准6.10要求时,应自动切断输出,同时发出声光告警。 d) 输入缺相、错相保护三相稳压器在输入端任意一端出现缺相、错相时,应自动切断输出,同时发出声光告警,输入电压延时正常后稳压器能自动恢复工作。 e) 输入过电压告警在输入电压高于产品标准规定的输入过电压整定值及延时时间后,应发出声光告警,输入电压正常后告警消除,输入电压正常后稳压器能延时自动恢复工作。 f) 输入欠电压告警在输入电压低于产品标准规定的输入欠电

16、压整定值及延时时间后,应发出声光告警,输入电压正常后告警消除并恢复工作。 6.17 音响噪声稳压器在额定条件下稳定运行时,产生的噪声应不高于45 dB(A)。 6.18 爬电距离和电气间隙稳压器各带电回路之间以及带电零部件对导电的零部件之间的电气间隙和爬电距离应符合GB/T 37972016中6.4条的规定。 6.19 电磁兼容性a) 传导骚扰限值应满足 GB/T 9254-2008 中 5.1 表 1 的要求。 b) 辐射骚扰限值应满足 GB/T 9254-2008 中 6.1 表 5 的要求。 6.20 外观与结构a) 机箱涂、镀层应牢固,漆面应均匀,无剥落、绣蚀及裂痕等现象。 b) 机箱

17、表面平整,所有标牌、标记、文字符号应清晰、正确、整齐。 c) 各种开关应便于操作,灵活可靠。 d) 稳压器应设有输入电压、输出电压、输出电流的参数显示,并应有输入端带电、通电运行、故障状态等信号显示,其它需要显示的参数和信号由制造厂或制造厂与用户确定。 6.21 可靠性稳压器平均无故障时间(MTBF)应50 000 h。 6.22 环境试验环境试验应符合表5的规定。 表5环境试验类别 试验条件 要求 高温工作 试验温度为(40±2),试验持续时间2 h 试验后,样品应符合6.2和6.20规定。 低温工作 试验温度为(-5±3), 试验持续时间2 h 试验后,样品应符合6.2

18、、6.12、6.20的规定。 恒定湿热 试验温度为(40±2),相对湿度为(93±3)%, 试验时间48 h 试验后,样品在正常环境条件下放置1 h2 h 后,应符合6.2和6.20规定。 高温贮存 试验温度为(70±2),试验持续时间2 h 试验后,样品在正常环境条件下放置1 h2 h 后,应符合6.2和6.20规定。 低温贮存 试验温度为(-40±3),试验持续时间2 h 试验后,样品在正常环境条件下放置1 h2 h 后,应符合6.2和6.20规定。 运输试验 按GB/T 38731983中附录A.10的规定 试验后,样品应符合6.2、6.16、6.

19、20的规定。 7 试验方法7.1 额定输出电流试验稳压器输入电压在±20 %、±30 %的允许变动范围内变化时,调整阻性负载,输出额定电流,按公示(1)或(2)进行计算。 单相: I= SN (1) UNN三相: 3U NSI N =N (2) 式中: IN额定输出电流; SN额定容量; UN额定输出电压。 7.2 稳压精度试验经7.22环境试验,在正常环境条件下放置1 h2 h后,按YD/T 12702003中6.2规定的方法进行。 7.3 输出电压的相对谐波含量试验按YD/T 12702003中6.3规定的方法进行。 7.4 输出电压的不对称度试验按YD/T 12702

20、003中6.4规定的方法进行。 7.5 稳定时间试验按YD/T 12702003中6.5规定的方法进行。 7.6 效率测量试验按YD/T 12702003中6.6规定的方法进行。 7.7 空载电流试验按YD/T 12702003中6.7规定的方法进行。 7.8 空载损耗试验按JB/T 8749.12007中7.3.7规定的方法进行。 7.9 温升试验按YD/T 12702003中6.8规定的方法进行。 7.10 过载能力试验按YD/T 12702003中6.9规定的方法进行。 7.11 旁路功能试验a) 手动旁路手动开启旁路功能,切断主电路电压输出,观察供电设备是否正常运行,若供电设备正常运行

21、,则判断旁路功能正常。 b) 自动旁路手动切断主电路,观察声光报警是否开启,自动旁路接触器是否动作,观察供电设备是否正常运行。若供电设备正常运行,则判断旁路功能正常。 7.12 绝缘性能a) 绝缘电阻 经 7.22 环境温度试验,在正常环境条件下放置 1 h2 h 后,按 YD/T 12702003 中 6.11.1 规定的方法进行。 b) 绝缘强度 经 7.22 环境温度试验,在正常环境条件下放置 1 h2 h 后,按 YD/T 12702003 中 6.11.2 规定的方法进行。 7.13 遥信和遥测试验a) 智能型按YD/T 12702003中6.12.1规定的方法进行。 b) 非智能型

22、按YD/T 12702003中6.12.2规定的方法进行。 7.14 防雷保护试验a) 电源设备电源接口按 YD/T 9442007 中 6.2 规定的方法进行。 b) 电源设备通信接口按 YD/T 9442007 中 6.3 规定的方法进行。 7.15 保护接地试验按YD/T 12702003中6.14规定的方法进行。 7.16 保护性能试验经7.22环境温度试验,在正常环境条件下放置1 h2 h后,按YD/T 12702003中6.15规定的方法进行。 7.17 音响噪声试验按YD/T 12702003中6.16规定的方法进行。 7.18 爬电距离和电气间隙检查按YD/T 12702003

23、中6.17规定的方法进行。 7.19 电磁兼容性试验a) 按 GB/T 92542008 中第 9 章规定的方法进行。 b) 按 GB/T 92542008 中第 10 章规定的方法进行。 7.20 外观与结构经7.22环境温度试验后,在自然光条件下,采用目测的方法检查。 7.21 可靠性试验按YD/T 282 规定的方法进行。 7.22 环境试验a) 高温工作试验按GB/T 2423.2中“试验Bd"进行。产品无包装,通电加额定负载,试验温度为(40±2),试验持续时间为2 h。 b) 低温工作试验按GB/T 2423.1中“试验Ad”进行。产品无包装,通电加额定负载,试

24、验温度为(-5±3),试验持续时间为2 h。 c) 恒定湿热试验按GB/T 2423.3中规定的方法进行。试验温度为(40±2),相对湿度为(93±3)%恒定湿热条件下,产品无包装,不通电,试验持续时间为48 h。 d) 高温贮存试验按GB/T 2423.2中“试验Bb”进行。试验温度为(70±2),产品无包装,不通电,试验持续时间为2 h。 e) 低温贮存试验按GB/T 2423.1中“试验Ab”进行。试验温度为(-40±3),产品无包装,不通电,试验持续时间为2 h。 f) 运输试验按GB/T 38731983中附录A.10规定的方法进行。

25、 8 检验规则8.1 检验分类分出厂检验和型式检验。 8.2 出厂检验a) 每台产品应经出厂检验合格,并附有产品合格证明方可出厂。 b) 出厂检验项目按表 6 的规定执行。 8.3 型式检验a) 有下列情况之一时,应进行型式检验: a) 新产品或老产品转厂生产的试制定型鉴定; b) 正式生产后,如结构、材料、工艺有较大改变,可能影响产品性能时; c) 正常生产时,定期(不超过 5 年)或积累一定产量后,应周期性进行一次检验; d) 产品长期停产后,恢复生产时; e) 出厂检验结果与上次型式检验有较大差异时。 b) 型式检验项目按表 6 规定执行。 c) 型式检验样品应从出厂检验合格的产品中抽取

26、,数量为 2 台,1 台试样,1 台备样,若发现一项不合格,则应进行返修复检,复检合格的判定为合格,仍不合格的,则判为该设备的型式检验不合格。 表6检验项目序号 检验项目 出厂检验 型式检验 试验方法 技术要求 1 额定输出电流 7.1 6.1 2 稳压精度 7.2 6.2 3 输出电压的相对谐波含量 7.3 6.3 4 输出电压的不对称度 7.4 6.4 5 稳定时间 7.5 6.5 6 效率 7.6 6.6 7 空载电流 7.7 6.7 8 空载损耗 7.8 6.8 9 温升 7.9 6.9 10 过载能力 7.10 6.10 11 旁路功能 7.11 6.11 12 绝缘性能 7.12 6.12 13 遥信和遥测 7.13 6.13 14 防雷保护 7.14 6.14 15 保护接地 7.15 6.15 16 保护性能 7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