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程监理细则(基坑降水与观测)_第1页
工程监理细则(基坑降水与观测)_第2页
已阅读5页,还剩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工程深基坑降水与观测监理实施细贝(J编制:审 批:湖北楚元工程建设咨询年月日学习文档仅供参考.工程监理实施细则深基坑降水与观测一、编制依据一经本公司技术部门批准和建设方认可的监理规划二设计文件结施、建施及相应文件三与专业相关的标准、设计文件和技术资料:1 1、建筑基坑支护技术标准JGJ120-99JGJ120-992 2、深基坑工程技术规定DB42/159-2004DB42/159-20043 3、混凝土结构设计标准GB20010-2002GB20010-20024 4、建筑地基处理技术标准JGJ79-2002JGJ79-20025 5、建筑地基基础设计标准 GB50007-2002GB50

2、007-2002二、工程概况1 1、 工程以下简称本工程位于.写明地理位置及周边环境情况。本工程基坑面积.M2M2,坑深M M。本工程基坑重要性等级为二级;自然地面平均标高为。2 2、基坑主要采用抽水式深井降水方案,场地内设有检查观测井和降水 井。降水井孔径为 450mm450mm,管径 250,250,孔深暂定为实际空深以钻井进入 卵石层 2 2 米为准,井管采用250250 mmmm 钢管,各降水井设计出水量为 5050 立方 米/每小时(m3(m3/h h ).).学习文档仅供参考3 3 降水井和观测井布置:一栋 3 3 口井,分别是 D1-H/D1-1D1-H/D1-1降水 1010、

3、 D1-L/D1-2D1-L/D1-2降水 9 9、D1-F/D1-7D1-F/D1-7观测 1 1 兼做备有降水井。二栋 4 4 口井,分别是 D1-10/D1-JD1-10/D1-J降水 7 7、D1-12/D2-KD1-12/D2-K降水 6 6、D1-10/D1-BD1-10/D1-B降水 8 8、 D2-D/D2-3D2-D/D2-3降水 5 5三栋 4 4 口井,分别是 D2-J/D2-12D2-J/D2-12降水 1 1、D2-J/D2-10D2-J/D2-10 降水 4 4、D2-D/D2-10D2-D/D2-10降水 3 3、D2-C/D2-12D2-C/D2-12降水 2

4、2共 1111 口。4 4、 基坑米取分期降水的方案,第一期降水为基坑南侧,启动1#1# 6#6#降水井,第二期降水位基坑北侧,启动 5#5# 11#11#降水井;第一期降水区域与 第二期降水区域之间采用两级边坡,第一级边坡颇深,坡度为 1:11:1,平台宽度;第二级边坡深,坡度为 1:1.51:1.5。5 5、 基坑变形观测。基坑观测周边环境及检测点布置:1 1基坑沉降、 位移观测基坑观测点 1414 个;2 2建筑物沉降观测点 4848 个;3 3基坑内水 平位移观测点 1212 个。三、施工准备阶段的监控、降水工程施工前,必须具备满足施工需要的设计文件、地质勘察资料 及工程附近管线、建构

5、筑物和其他公共设施的相关资料,必要时做补 充勘察和调查,以确保工程质量及临近建构筑物的安全。3.23.2、 施工方案应由施工单位技术负责人审查后,并报总监审批。3.33.3、 施工中出现异常情况时,应停止施工,由监理单位组织勘察、设 计、施工等有关单位共同分析情况,解决问题,消除安全和质量隐患,并 形成文件资料。3.43.4、降水井施工前,应根据土建总包单位测放出的基坑平面位置施放井位; 特殊情况下,井位可作适当调整,当井距调整距离不大于 5 5 倍设计井径时, 施工单位可作调整;学习文档仅供参考当井距调整距离大于 5 5 倍设计井距时,应做设计变更。四、施工实施阶段质量控制4.14.1 深井

6、施工方法:1 1、采用冲击钻进成孔;2 2、为防止孔壁坍塌,需采用泥浆护壁;3 3、成井后,进行清孔;4 4、下管、填料、止水;5 5、机械洗井;6 6、下泵试抽;7 7降水井成井后应进行抽水试验。4.24.2、管井施工应先探查地下管线情况。上钻前应先人工挖探井,探明地下 无管线和构筑物后方可上钻施工。、做好钻井施工描述记录。4.4-14.4-1 米,井径大于管径不小于 150150 毫米。停钻后应及时进行潜浆,注入清 水用泵吸出,待稀释后的泥浆比重接近1.051.05 后立即下管。4.54.5、 下管时井管要正中垂直、连接牢固,严禁井管强行插入沉淀的孔底。 下管后井管周边应立即均匀填充滤料,

7、防止堵塞,必要时可用水冲。滤料 应填到检查井底部,即地面下 1 1 米左右,上部用粘性土封堵。4.64.6、 成孔后应及时洗井,并应从上而下分层洗井,洗上部潜水层时,如沉 没比不够要注清水洗井,洗下层承压水层时要冲洗到井底,直到水清砂净, 上下水位连通。4.74.7、 填入降水井的滤料应洁净,符合设计要求,其规格为含水层筛分粒径的 5-105-10 倍。投放时应符合以下规定:1 1、填料前应潜浆,清水替换量应满足泥浆比重要求;2 2、滤料应沿井管周围均匀投放,投放量不得小于计算量的95%95%4.84.8、开始抽水降水之前应进行单井实验性抽水,以确定含水层相应段渗 透系数、学习文档仅供参考引用

8、影响半径和以检验单井出水量。试抽2424 小时后出水口水中的含沙率应小于五万分之一。、排水管路断面应根据排水量确定并连接严密。经洗井后水清沙净的水才 可排入市政管网。4.104.10 管井抽水宜采用潜水泵,安装前应检查各部件是否良好,并注水试转 正常;4.114.11、 电缆必须绝缘,并牢固地捆绑在泵管上;4.124.12、 水泵就位后应固定牢固;水泵试抽水合格后方可正式抽水。4.134.13、 管井井深:以深度控制的井孔,其允许偏差应符合标准要求;以井 底地层控制的井孔,应符合设计要求。施工单位全数检验,监理单位按 100%100% 比例,用测绳量测检验和抽查施工记录。4.144.14、 管

9、井滤料含泥量应不大于 3%3%滤料级配应符合设计要求,施工单位 全数检验,监理按 30%30%由样检验。4.154.15、 管井直径允许偏差差应符合标准要求。施工单位全数检验,监理单 位按 30%30%比例用钢尺量测抽样检验。4.164.16、 降水工程施工完后为保证管井井壁的渗水率,成井后应用清水洗井 至水清沙净或上下含水层串通。 监理单位按 30%30%匕例抽样检查,并检查其施 工方的水位观测和洗井记录。4.174.17、 管井井位应符合设计要求,并应满足以下规定:以排桩或地下连续 墙围护的明挖基坑,降水井与围护结构的净距离应不小于;以土钉支护的明挖基坑,降水井与基坑边的净距离应不小于1

10、1 米,降水井与暗挖结构之间的净距离应不小于 2 2 米,特殊环境可做适当调整,但应征得设计、监理 同意。施工单位全数检验,监理单位按 30%30%比例用钢尺量测抽样检验。学习文档仅供参考4.184.18、 管井虑水管孔隙率:钢管应不小于 10%10%无砂水泥管应不小于 15%15% 施工单位全数检验,监理单位按 30%30%比例抽样检验,对钢管检查出厂质量合 格证。4.194.19、 管井实际填料量应不小于计算量的 95%95%施工单位全数检验,监理单 位按 30%30%比例抽样检验,现场称量或检查施工填料记录。4.204.20、 管井虑水管垂直度应不大于 1%1%施工单位全数检验,监理单位

11、按 30%30% 比例抽样检验,下管时目测或锤球测量。4.214.21、 管井虑水管下管应居中,其轴线位置与设计井孔轴线的允许偏差应为 5 5 毫米。施工单位全数检验,监理单位按 30%30%比例抽样检验,下管时目测 或钢尺量测。2 2、基坑开挖前井管安装完,基坑开挖至开始开挖时即可开始启动降水系统 降水。地下水位随开挖逐渐下降,地下水位控制在开挖面以下。4.234.23、 基坑采取分期降水的分案,第一期降水为基坑南侧,启动1#1# 6#6#降水井,第二期降水位基坑北侧,启动 5#5# 11#11#降水井。4.244.24、 第一期降水区域与第二期降水区域之间采用两级边坡,第一级边坡 颇深,坡

12、度为 1:11:1,平台宽度;第二级边坡深,坡度为 1:1.51:1.5。4.254.25、 降水工程应有防止降水区域内建筑物和构筑物产生沉降的措施。当 采用回灌措施时应化验水质,不得污染地下水。4.264.26、 降水过程中应使地下水位保持在距基底以下。当主体结构施工至三 层结束后,方可停止降水,在该阶段施工期间不得停泵。4.274.27、 降水过程应进行地面沉降和重要建筑物变形观测,并应严格控制降 水引起的地面沉降和重要建筑物的变形。学习文档仅供参考4.284.28、 降水工程应有完整的过程记录。4.294.29、 降水结束后,应及时用级配砂石将井孔回填密实,并按原状恢复地 面。五、基坑降

13、水监测与维护监控要点5.15.1、基坑沉降、位移观测基坑观测点和建筑物沉降观测点及基坑内水平位 移观测点应按设计图中位置进行布置。5.25.2、深基坑内水平移观测点应设置在深基沉降、位移观测点往坑内平移处5.35.3、施工方应在基坑开挖前建好监测点,并进行首次原始数据观测,各监 测项目测定初始数据,且不宜少于两次 ;当测试数据接近监控报警值时, 应加密观测次数,当出现事故征兆时应进行连续监测,并及时向有关部门 报告监测成果。5.45.4、在第二层土方开挖前每四天观测一次;在第二层土方开挖后每天观测 一次;在第三层土方开挖后每天至少观测二次;基坑开挖到底面后每天观 测三次;基坑开挖间歇期、变形趋

14、向稳定时,观测间隔时间可为每周;基 坑运行维护阶段观测时间间隔可为 1010 天。5.55.5、基坑监测项目的监控报警值重要性等级为二级的基坑,边坡土体、支 护结构水平位移最大值监控报警值为 60mm60mm5.65.6、 监测人员应及时提供监测信息,综合分析各种监测资料,并进行险 情预报, ,工程结束时应提交完整的监测总结报告,报告内容应包括:工程概 况、监测项目监测点的布置、监测仪器、监测方法及其精度、监测数据 的整理、监测结果分析和评价等。5.75.7、 每次沉降观测要求计算出各观测点的高程、累计沉降量、本次沉降量、 沉降速率等; 每次水平位移观测要求记录各个观测点的累积和本次位移量、位

15、移速率等;学习文档仅供参考5.85.8、对观测记录及时进行整理,根据各个阶段成果绘制沉降一时间关系曲 线图、水平位移一时间关系曲线图、水平位移一距离关系展开曲线图等; 并分析水位下降的趋势,观测地下水位下降到设计深度的时间,并合理整 理抽水井数情况。5.95.9、在整个降水期间必须保证降水点和抽水设备的完好,对抽水设备进行 定期检查维修,发现问题及时处理,确保基础施工安全进行。5.105.10、 深基坑施工期间,对观测井,每天观测静止水位联网情况;降水前期 7 7 天,对水位每 3 3 个小时观测一次;降水中期至基础施工每天观测 2 2 次;降水后期施工至主体三层每周观测一至二次。流量含沙量每

16、天观 测一至二次。六、施工相关事项的监控要点6.16.1、降水工程施工前,地面应平整、有足够的强度保证机械设备不倾覆。 、降水工程开工前,钻机、吊车设备应向监理进行程序报验,施工单位应 进行机械性能全面验收,并提供设备的年检合格证明资料、操作人员上岗 证、设备租赁单位与设备使用单位的租赁协议及安全协议。6.36.3、降水工程如为分包工程,总包单位应提前向监理进行分包资质报审, 向监理提供分包资质、分包单位的安全生产许可证、总包与分包之间的安 全协议。、降水工程管井钻孔前,应在管井井位处对地下管线进行人工钎探,钎探深度应为 2 2 米,人工钎探要使用钢护筒,防止坍塌。确保无地下管线方可 开钻。、

17、 降水工程钻孔因地质原因不能钻到设计位置而形成的废孔, 应及时采用 砂石料回填,防止设备人员坠入。、管井吊装应有专人指挥,指挥人员应有上岗证,吊装作业应与周边高压 线保持一定的安全距离,六级以上风天气不得吊装。学习文档仅供参考、,降水水泵开关箱应符合“一机一闸一漏一箱”的规定,漏电开关动作电 流应小于3030 毫安潮湿环境小于 1515 毫安,B B 级箱应做接地或接零保护。6.96.9、降水井应在土方开挖前一定时间开始抽水,当水位应降到基底下至少 时才能土方开挖。、降水应做好水位监测工作,对周边建筑物、构筑物根据设计要求做好监 测。6.116.11、 降水维持期间应进行地下水水位及水量观测,

18、水位观测按设计要求, 并根据水位情况控制降水。降水时还应密切注意周边建筑物的沉降观测。 当周边建筑发生不均匀沉降,尤其是建筑发生裂缝现象时,应立即停止降 水,采取相应措施后方可恢复降水。6.126.12、 降水维持时间应不得超过 3 3 个月,超过 3 3 个月仍需降水时必须对周 围建筑物,道路以及基坑内相关设施进行评估后方可进行。降水结束后, 务必对所有的降水井按照设计和标准要求进行封堵回填。6.136.13、基坑 2m2m 以下每层开挖深度不大于 1m1m 要求开挖过程中实行信息化施 工,一旦监测到桩体有明显的位移应立即停止开挖,并采取相应的措施后 方可施工。6.146.14、环境监测应委

19、托专业单位进行,监测前应提交专门的监测方案,并 报有关建管部门批准备案。监测结果及时反馈给监理和设计,以按照信息 化施工的原则及时调整设计参数。615615 基坑开挖施工期间,每天应专人进行现场目测监测仪器和设备除了灵敏 度和精度满足使用要求外,必须有良好的稳定性和可靠度。计量器具必须 在其标定的有效期内使用。监测仪器和设备的观测精度、操作和维护应符 合相关标准和规定七、工程进度监控要点学习文档仅供参考7.17.1、 认真审核施工方提交的施工网络进度计划,确保其工期安排合理,并 满足合同工期目标的要求;7.27.2、 工程施工过程中采用动态控制手段:监理工程师根据实际进度情况制 定控制性进度计划,同时在工程周报中对进度滞后的因素进行分析,制定 可靠的措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