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薄氏腹针临床疗效的对策_第1页
提高薄氏腹针临床疗效的对策_第2页
提高薄氏腹针临床疗效的对策_第3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提高薄氏腹针临床疗效的对策         【摘要】  “薄氏腹针疗法”是近年来薄智云先生倡导的一种新型针刺全息疗法。为了提高其临床疗效,必须严格掌握薄氏腹针腹部穴位的定位,必须掌握针刺的深浅,还必须掌握穴位处方的组成规律。 【关键词】  薄氏腹针 临床疗效   “薄氏腹针疗法”是近年来薄智云先生倡导的一种新型针刺疗法。该疗法是通过刺激以神阙为中心的腹部穴位、调节脏腑失衡来治疗全身疾病的一个微针系统1。近年来的报道表明,薄氏腹针在治疗慢性病、老年病方面有着肯定的疗效24。我们

2、在薄氏腹针的临床实践中,碰到一些难题,并通过反复摸索,积累了一定心得,对于提高腹针疗效、进一步推广薄氏腹针有一定帮助。现报道如下。1  严格掌握薄氏腹针腹部穴位的定位薄氏腹针取穴的一个指导原则是根据腹部“神龟图”来进行对应的取穴。根据薄氏腹针理论,人体在腹部的全息影像酷似一个伏在前腹壁上的神龟。其颈部从双侧商曲穴处伸出,其头部伏于中脘穴上下,尾部从双侧气旁穴处向下延伸、终于关元穴附近,其前肢分别由滑肉门穴引出,在上风湿点屈曲,止于上风湿外点,其后肢由外陵穴向外伸展、止于下风湿下点5。根据这一生物全息影像,可以对应性地治疗人体头身肢体的各类疾患。例如要治疗肩周炎,即在“神龟”肩部对应部

3、位取穴治疗,“神龟”肩部对应部位的穴位是滑肉门,那么,取患者腹部滑肉门穴,可以治疗同侧肩周炎。这个对应的关系十分明白清晰,但是,临床上的实际疗效却时好时坏。曾治疗某患者,右侧手掌麻木,在对应的同侧上风湿外点附近取穴,针后即诉食指、中指、无名指、小指区域的麻木消失,唯有拇指部分仍然麻木。以后二诊、三诊,拇指麻木仍未解决。四诊时,我们仔细地测量、严格地定位,终于找到“神龟图”上拇指对应的点,针后即瘥。从中,我们总结到,要提高薄氏腹针的疗效,必须在严格定位方面狠下功夫。一定要借用测量工具,精确计算腹部的横寸、直寸。根据薄氏腹针生物全息影像的面积和人体体表面积的比例,我们推导出薄氏腹针的穴位有效范围在

4、0.10.2 cm。薄氏腹部穴位定位的偏差,是影响疗效的主要因素,而精确的定位,是解决这个问题的有效方法。2  掌握针刺的深浅薄氏腹针穴位是一个立体结构,有着一定的空间层次。薄氏腹针理论指出,浅刺调筋骨、中刺调经脉、深刺调脏腑。针刺深浅掌握不当,也不能取得预期的疗效。比如,上风湿点浅刺,针对“神龟图”对应的肘关节的“筋骨”,可以治疗网球肘、肘部扭伤、肘部风湿痛等等;如若深刺该穴,即是针对肝脏的调节,可以治疗肝气不舒、横逆犯脾所致的纳差、便溏、腹胀腹痛,可以治疗肝风内动所致眩晕、血压升高,可以治疗肝不藏血所致月经不调、崩漏等等。虽然严格地定位了薄氏腹针的腹部穴位,但是,不同的针刺深浅,

5、就针对了不同的疾病类型。所以,要提高薄氏腹针的临床疗效,针刺的深浅也是一个必须注意的因素。         一般而言,薄氏腹针腹部穴位分为天、人、地三部,分别对应“浅刺调筋骨、中刺调经脉、深刺调脏腑”。天、人、地三部,深度均在脂肪层及在筋膜上,未达肌层,不入腹腔。比如中脘穴,浅刺,针对头面疾患;中刺,针对胃脘疾患;深刺,则调节心脏功能。需要强调的是,在天、人、地三个层次的每个层次中,还要再细分层次。比如中脘天部浅刺层次当中又浅刺,针对的是前额头痛,天部浅刺层次当中深刺,针对的是后枕头痛。临床应当详查,对于提高薄氏腹

6、针的疗效,极有帮助。3  掌握穴位处方的组成规律首先,必须掌握薄氏腹针“引气归元”“天地针”“腹四关”“调脾气”“风湿点”等穴位组合的组成和运用。这些基本处方是薄氏腹针临床运用的基本元素之一,奠定了薄氏腹针取穴处方的基础;其次,必须掌握10个“协定”处方的组成和运用。薄氏腹针已经出台了10个规范化“协定”处方,分别针对薄氏腹针疗效较好的“优势病种”。初学者必须严格掌握这些规范化的处方,遵照处方完成相应疾病的治疗;最后,必须掌握薄氏腹针穴位组方的一般规律。在按部就班的学习之后,必须深入钻研薄氏腹针穴位配伍的内在规律,才能进一步提高疗效、扩大薄氏腹针的治疗范围。薄氏腹针取穴组方,遵循“君

7、”“臣”“佐”的原则:“君穴”,是一个穴位处方当中,最为重要的穴位、主穴;“臣穴”,是一个穴位处方当中,次级重要的穴位;“佐穴”,是一个穴位处方当中,起到辅助性作用的穴位。除了穴位的组成,还要特别注意穴位针刺的深度,因为不同深度的针刺针对着不同的疾病。所以,薄氏腹针穴位处方还包括了一个重要的因素每个穴位的针刺深度。一般而言,君穴针刺相对较深、佐穴针刺相对较浅。综上,本文从如何提高薄氏腹针临床疗效的角度,来讨论进一步掌握和运用薄氏腹针的方法。笔者认为,临床运用薄氏腹针必须严格掌握薄氏腹针腹部穴位的定位,必须掌握针刺的深浅,还必须掌握穴位处方的组成规律。【参考文献】  1薄智云.腹针疗法M.北京: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1999:1.2葛鸿庆,陈文治,余宇峰,等. 腹针治疗膝关节骨性关节炎的临床疗效观察J.四川中医,2006,24(12):94.3杨颖. 腹针治疗中风后遗症的临床观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