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农村部东南黄红麻科学观测实验站评估工作总结_第1页
农业农村部东南黄红麻科学观测实验站评估工作总结_第2页
农业农村部东南黄红麻科学观测实验站评估工作总结_第3页
农业农村部东南黄红麻科学观测实验站评估工作总结_第4页
已阅读5页,还剩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农业农村部东南黄红麻科学观测实验站评估工作总结(20162020年度)实验站名称:东南黄红麻科学观测实验站依托单位名称:福建农林大学通讯地址:福建省福州市仓山区上下店路15号联系人:徐建堂联系电话真-Mail:xujiantang2020年9月9日一、实验站概况(限300字)本实验站位于福建省三明市尤溪县洋中镇洋中村、梅峰村(两村交界处)福建农林大学科教基地,总占地面积726.7亩,项目总投资386万元,拥有改造582种质资源保存库等、新建温室200、新建大棚200、50亩试验地的土地整理、新建田间道路1200、新建强化田埂1500、9台

2、(套)观测仪器和4台(套)农机具的购置。实验站现有固定人员15人,其中高级职称13人,博导4人,博士6人,硕士1人。二、主要成效(限3000字)(一)发展定位完善和充实了国家黄红麻中长期保存材料,开展黄红麻种质资源保护与利用研究,开展黄红麻遗传机理与品种改良研究、开展生理与生态学研究、开展主要病虫害防控技术研究、开展黄红麻加工与多元化利用研究,其发展定位包括黄红麻基因资源搜集、保存、鉴定、评价及种质创新,黄红麻基因资源整合生物学实验条件建设与科技突破,黄红麻种质资源共享平台建设,黄红麻高附加值产品开发与综合利用,主要麻区特异种质资源与新品种育成成果的辐射推广示范基地建设。(二)产出贡献与效用影

3、响1.获奖成果(国家、省部级)。2018年获广西科学技术奖(技术发明奖)二等奖,第三完成单位,团队获奖人:祁建民、林荔辉。2.论文,标准、著作等知识产权。2016-2020年,本实验站核心期刊公开发表学术SCI论文16篇,中文核心期刊19篇,主编出版专著2部。2016-2020年,本实验站通过省级黄红麻新品种认定登记35个,共获得发明专利7个。3.科学监测与示范展示(1)开展环境气象监测数据,获得5年每天的气温、风速、降雨量等观测数据。(2)获得黄红麻160份田间炭疽病田间病害调查抗性鉴定、转录组测序数据样品36份,获得6G/样转录组数据,完成硕士研究论文3篇。破译了红麻基因组序列,鉴定验证黄

4、红麻HcCOL转录因子38个,完成转录表达调控荧光定量数据240份次,完成硕士论文1篇;(3)黄红麻新品种示范推广应用;(4)开展黄红麻高产栽培与新品种示范推广应用5*50人次/年。开展科技扶贫乡村振兴工作,2016-2020年团队成员祁建民教授、徐建堂博士、林荔辉教授、张立武博士、陶爱芬博士作为科技特派员或三区人才先后前往漳州诏安、宁德寿宁、宁德古田、三明泰宁、南平延平、莆田涵江等地开展科技扶贫和乡村振兴工作,取得良好的社会经济效益。(三)团队建设与人才培养1.学术带头人学术带头人祁建民教授、试验站站长在实验站建设中起到主导作用。主持观测站建设与研究方案制定,获得省级二等奖1项,为主或参与新

5、品种选育35个,第一作者或通讯作者论文17篇,专利1个。在新品种推广与成果转化上,菜用黄麻与黄麻保健品在广西北海、重庆涪陵、福建南平、河南郑州、安徽霍邱和岳西较大面积推广与产业化应用。红麻新品种选育与育种繁育在海南、广西、福建建立良种繁育基地,并在闽中南、闽北山区、江苏大丰盐碱地大面积应用于盐碱地改良。并先后在2016-2020年前往福建省内漳州、南平、三明、宁德、莆田等地开展扶贫工作,提供技术指导和新型职业农民技术人才培训工作。2.团队建设。本实验站历来重视团队建设与学风建设,高标准严要求,力争带出一批吃大苦耐大劳的科技创新团队,参与观测站的全面工作。实验站拥有一批专业性强、实践水平高的科研

6、辅助人员队伍,其中硕士学历1人,本科生30名,为实验站的试验示范工作提供重要支撑。此外,团队还有一支稳定的硕博士研究生科研力量,常年稳定参与黄/红麻遗传育种、种质资源、基因组学、生物信息学、农技推广等方向研究的研究生人员有20-25人,为麻类科技发展培养和输送一批高层次科技人才。3.人才培养本团队十分重视高层次麻类人才的学风培养,制定了引进和培养优秀青年人才的政策措施。2016-2020年,团队成员前往访问北京大学、福建农林大学海峡研究院访学研修,扩大了国际学术交流与人才培养的力度,团队成员张立武博士获“金山学者”人才资助, 2019年团队成员张立武博士、林荔辉博士受邀前往缅甸进行学术报告,先

7、后承办或参加国内外学术交流活动23余次,提升团队的国际学术影响力。先后培养硕博士研究生32人,其中博士生5人,海外留学生7人,其中获得福建省优秀博士论文1人,校优秀硕士论文2人。2016-2020年,40岁以下青年人才承担科研任务取得研究成果好,40岁以下获得高级职称6人。(四)资源共享与运行状态1.共享平台建设根据农业部农科教发20104号、20105号和福建农林大学省部级科研平台建设与管理办法(闽农林大科字【2011】7号)的精神,结合行业需求与本室学科建设、研究方向及任务的需求,整合福建省南方麻类种质资源共享平台,建设可供本室人员及研究生共享、大型仪器校内共享以及信息资源、育种材料和技术

8、方法业界共享的平台,共享使用科研基础设施(如田间田埂硬化、种子清选设备、挂藏室、玻璃温室和钢架大棚等在洋中科教共享),全自动化学分析仪、物联网设备、植物光合呼吸测定系统等大型仪器设备,建立了科研材料、提供气象信息共本校农学专业研究生数据分析。2.开放交流合作“十三五 ”期间实验站承担开放课题 1项(5万元);先后举办中马红麻国际科技协作培训会2次,培训马来西亚博特拉大学(UPM)15人/次,承担“中国红麻在马来西亚推广应用和高产示范”研究1项、福建省科技厅对外合作项目1项、“948”国际特色种质资源引进项目1项,2019年12月承办“中国作物学会第六届麻类专业委员会第二次会员代表大会暨2019

9、现代麻业学术研讨会”。 2016-2020年实验站成员参与麻类领域高水平的国际/国内学术交流活动23余次,“十三五”期间每年均为农户、农业企业定期举办“福建省黄/红麻高效栽培技术培训与现场观摩会”,分别向麻类主产区农业企业、研究单位如福建农林大学海峡联合研究院、浙江台州学院提供、宁德师范学院、福建海峡特色农业发展有限公司提供黄红麻资源、新品种,提供国内外高校和研究所黄红麻新品种示范推广和基础理论研究,加强了国内外学术交流与开放合作。3.运行状态。(1)承担学科群综合性和专业性(区域性)重点实验室的业务指导,并开展实质性科研协同攻关。(2)按期参加学科群组织的工作会议或学术会议;(3)参加综合性

10、实验室组织的联合申报并承担国家重大科技计划项目情况。通过主持国家麻类产业技术体系(黄红麻育种岗位)项目,组织全国各实验站与研究力量,开展基础和应用基础领域的创新性研究与研究生培养、应用技术研究发与示范推广、技术培训与人才培养,实现服务国内外麻类主产区,支撑产业发展与技术需求,成为本行业“政、产、学、研”结合、“农、科、教”一体化的核心科研平台。内部运行上,定期召开实验室工作会议和学术会议,以项目实施和研究生培养为核心,以相关管理制度为保障,保持实验室处于良好运行状态。(五)研发条件与制度文化1.实验条件福建农林大学科教基地总占地面积726.7亩,其中田间试验基地占地717亩,科研基地9.6亩,

11、本项目配套建安工程、田间工程,购置仪器设备14台(套)。包括:物联网系统1套、快速细胞破碎仪、冷冻干燥机、低温冰箱、高速冷冻离心机、全自动化学分析仪、倒置显微镜、植物光合作用测定仪、土壤养分速测仪、生物测定用喷雾塔等9台(套)实验设备、农机具4台套,仪器设备价值达206万。2.运行管理福建农林大学洋中科教及提供配备条件保障实验站正常运行,并制定了实验站运行管理章程。实验站能按要求完成实验室年报的填报工作。实验站建设过程中,严格按照国家规定程序,建立项目档案,各环节资料齐全。项目仪器实行专人专管,使用预约制度。3.科研环境建设依托学校所建立的各类优秀人才培养选拔机制、绩效奖励制度和各类成果奖励措

12、施,来构建、营造和激励实验室瞄准创新和前沿或者瞄准产业实用性成果研发的创新文化,通过实验室、课题组组织的各类工作交流会、研究进展与文献学习会及实验室、所在学院、学校所组织的各类文娱活动和学术交流等,丰富生活,加强内外交流,营造团队协作精神。三、存在的问题及改进措施(限200字)(1)实验站科学观测数据的收集、分析、共享的规范管理缺乏有效管理,观测目标尚不明确,观测仪器设备需配套相应的经费维护,建议预算部分经费资助。(2)学科群综合性和专业性(区域性)的业务指导和实质性科研协调攻关及联合申报国家重大科技计划项目有待进一步加强。(3)学科群和观测站之间缺乏有效沟通,希望将来能为研究人员和研究生创造

13、更多的学习交流机会,培养科研思维能力,调动研究人员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四、“十四五”建设思路与建议(限500字)科学问题:进一步加强应用基础研究,解析高产优质抗逆、黄红麻纤维品质、光周期反应等关键基因等发掘,加强黄红麻种质资源的收集、整理、鉴定与创新利用研究,创制优异种质新品种;改良黄红麻纤维脱胶改性技术,突破绿色环保黄红麻脱胶技术瓶颈;破解纤维发育和高纤维支数和高纤维强力遗传育种的科学问题,为棉麻混纺高附加值面料提供优质纤维。产业问题:加快黄红麻育繁推一体化基地的建设,加快机械化配套配套研究。推进黄红麻产学研一体化产业联盟,促进麻纺产业链的前伸和后延,建立南方标准化、专业化、规模化、国际化黄红麻良种扩繁基地,为我国麻区精准扶贫和我国麻纺走出去提供优质良种需求。进一步扩大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