系统精讲血液免疫 弥散性血管内凝血病人的护理_第1页
系统精讲血液免疫 弥散性血管内凝血病人的护理_第2页
系统精讲血液免疫 弥散性血管内凝血病人的护理_第3页
系统精讲血液免疫 弥散性血管内凝血病人的护理_第4页
系统精讲血液免疫 弥散性血管内凝血病人的护理_第5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1.患者女性,25岁,羊水栓塞诱发DIC。早期高凝期应及时使用抗凝药物是 A.肝素B.止血芳酸C.6-氨基已酸D.鱼精蛋白E.维生素K【答案】:A 【解析】:考察弥散性血管内凝血的治疗原则。原则上使用肝素抗凝。急性期,通常给肝素钠每日80240mg,用量每6小时不超过40mg,静脉滴注,根据病情连用35日。目前临床趋向使用低分子肝素治疗,一般首次静滴25mg,以后按每46小时给予6mg,使用35日。一旦病因消除,DIC被控制,应及早停用肝素治疗。2.患者女性,48岁。大面积烧伤合并严重感染致弥散性血管内凝血。其早期的临床表现是 A.贫血B.低血压C.出血D.休克E.发热【答案】:C 【解析】:

2、考察弥散性血管内凝血的临床表现。弥散性血管内凝血早期最常见的临床表现是出血。DIC最突出的症状,往往是突然发生的广泛、自发性出血,仅少数隐匿出现而出血不明显。出血程度不一,常为皮肤黏膜出血。伤口及注射部位渗血可呈大片瘀斑。严重者可有胃肠道、肺及泌尿道等内脏出血甚至颅内出血。3.患者女性,22岁,中央性前置胎盘大出血致弥散性血管内凝血(DIC)。其最根本的治疗措施是 A.抗凝疗法B.抗纤溶治疗C.抗血小板凝集药物D.去除诱因,治疗原发病E.补充凝血因子和血小板【答案】:D 【解析】:考察弥散性血管内凝血的治疗原则。消除诱因,治疗原发病是终止DIC的根本措施,例如积极有效地控制感染、败血症,及时清

3、除子宫内容物(残留胎盘、死胎等),抗肿瘤化疗等。纠正引起DIC的诱因,如补充血容量,防治休克,改善缺氧状态,纠正酸中毒及电解质紊乱等。4.DIC发生过程中的关键因素是 A.单核-巨噬细胞系统受抑制B.纤溶系统活性降低C.高凝状态D.缺氧、酸中毒E.凝血酶和纤溶酶的形成【答案】:E 【解析】:考察弥散性血管内凝血的发病机制。在DIC发生过程中,凝血酶与纤溶酶的形成是两大关键因素,是血管内微血栓形成、凝血因子减少及纤溶亢进等改变的重要机制,其他因素可促进DIC的发生。5.DIC最常见的诱因是 A.过敏B.感染C.溶血性贫血D.手术创伤E.恶性高血压【答案】:B 【解析】:考察弥散性血管内凝血的病因

4、。DIC的病因有很多种,感染性疾病占2540,白血病占1427,外伤占623,病理产科占512,肝脏疾病占512,恶性肿瘤占79。6.患者女性,25岁,羊水栓塞诱发DIC。其治疗措施下列哪项是不适当的 A.补充血小板B.补充凝血因子C.应用抗凝药物D.禁用抗血小板药物E.可用血浆置换【答案】:D 【解析】:考察弥散性血管内凝血的治疗原则。DIC是一种多种病因引起的血栓形成综合征,因大量血小板和凝血因子被消耗,纤维蛋白溶解激活而导致获得性出血。止血治疗必须以制止血管内凝血的发生和发展为基础,所以可以应用抗血小板药物。7.患者女性,22岁,中央性前置胎盘大出血致弥散性血管内凝血(DIC)。其高凝期

5、的治疗原则,除消除病因、治疗原发病外,应首先考虑 A.补充水与电解质B.应用抗血小板药物C.积极抗纤溶治疗D.及早应用肝素E.输注全血或血浆【答案】:D 【解析】:考察弥散性血管内凝血的治疗原则。DIC是一种多种病因引起的血栓形成综合征,因大量血小板和凝血因子被消耗,纤维蛋白溶解激活而导致获得性出血。高凝期治疗原则以制止血管内凝血的发生和发展为基础,故首先考虑肝素,早期持续足量使用。8.男,30岁,确诊为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M3),化疗时突发DIC,下列检查结果哪项是不符合的 A.血小板数明显减少B.血浆D-二聚体水平升高C.纤维蛋白原浓度降低D.血纤维蛋白肽(FPA)水平下降E.3P试验(

6、+)【答案】:D 【解析】:考察弥散性血管内凝血的辅助检查。弥漫性血管内凝血是全身性微小血管内血栓形成性综合征,表现为大量血小板和凝血因子被消耗,并激活了纤维蛋白溶解系统。因此,DIC时血小板计数下降,纤维蛋白原浓度降低,同时D-D水平增高,3P试验阳性。血纤维蛋白肽A是凝血激活过程中的多肽产物之一,DIC时水平增高。9.患者女性,22岁,严重败血症诱发弥散性血管内凝血(DIC)。其高凝期的临床特点是 A.注射部位大片出血B.血液不易抽出、易凝固C.大量咯血D.严重的便血E.凝血时间延长【答案】:B 【解析】:考察弥散性血管内凝血的临床表现。高凝期在促凝物质作用下,凝血因子被激活,血中凝血酶量

7、增加,血液呈高凝状态,循环血液中易有血栓形成。最早的征兆是护士抽血取化验标本时,发现血液不易抽出、血液易凝固。患者女性,48岁。因大面积烧伤2周,伴发感染性休克,护士在观察病情时发现其皮肤上有瘀点、瘀斑。该患者神志不清、脉搏细速、呼吸浅促、血压70/50mmHg、无尿。立即抽血进行实验室检查,结果血小板40109/L,纤维蛋白原1.0g/L,凝血酶原时间延长,3P试验阳性10.该患者出血的原因是 A.血小板减少B.血管损伤C.纤维蛋白合成障碍D.血小板减少性紫癜E.发生了弥散性血管内凝血(DIC)【答案】:E 【解析】:考察弥散性血管内凝血的病因、临床表现和辅助检查。患者大面积烧伤2周,伴发感

8、染性休克,皮肤上有瘀点、瘀斑。实验室检查血小板减少、凝血酶原时间延长、纤维蛋白原含量逐渐减低、3P试验阳性,考虑并发了有弥散性血管内凝血,导致出血。患者女性,48岁。因大面积烧伤2周,伴发感染性休克,护士在观察病情时发现其皮肤上有瘀点、瘀斑。该患者神志不清、脉搏细速、呼吸浅促、血压70/50mmHg、无尿。立即抽血进行实验室检查,结果血小板40109/L,纤维蛋白原1.0g/L,凝血酶原时间延长,3P试验阳性11.该患者最主要的护理诊断是 A.组织完整性受损B.排尿异常C.组织灌注量改变D.有窒息的危险E.营养失调:低于机体需要量【答案】:C 【解析】:考察弥散性血管内凝血的护理问题。患者神志

9、不清、脉搏细速、呼吸浅促、血压70/50mmHg、无尿,最主要的护理问题是组织灌注量改变。患者女性,48岁。因大面积烧伤2周,伴发感染性休克,护士在观察病情时发现其皮肤上有瘀点、瘀斑。该患者神志不清、脉搏细速、呼吸浅促、血压70/50mmHg、无尿。立即抽血进行实验室检查,结果血小板40109/L,纤维蛋白原1.0g/L,凝血酶原时间延长,3P试验阳性12.为了控制病情,应立即使用 A.肝素B.维生素KC.糖皮质激素D.氨甲苯酸(止血芳酸)E.肝素加氨基己酸【答案】:A 【解析】:考察弥散性血管内凝血的治疗原则。患者可能为DIC急性期,原则上使用肝素抗凝。一旦病因消除,DIC被控制,应及早停用

10、肝素治疗。男,70岁,高热、咳嗽、咳痰3周,治疗期间出现皮肤青紫,咯血,呼吸困难,意识模糊,肢端湿冷,少尿,血压70/40mmHg。血培养:阴性杆菌生长。血常规:白细胞13.6109/L,血小板50109/L。尿常规隐血+。APTT延长,FDP升高13.该患者的诊断应是 A.过敏性紫癜B.DICC.急性白血病D.急性肺水肿E.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答案】:B 【解析】:考察弥散性血管内凝血的临床表现和辅助检查。患者可能为DIC。阴性杆菌败血症患者出现出血倾向,血小板减少(与过敏性紫癜鉴别),APTT延长,纤溶亢进,同时出现循环障碍,故考虑DIC诊断。男,70岁,高热、咳嗽、咳痰3周,治疗期间出现皮

11、肤青紫,咯血,呼吸困难,意识模糊,肢端湿冷,少尿,血压70/40mmHg。血培养:阴性杆菌生长。血常规:白细胞13.6109/L,血小板50109/L。尿常规隐血+。APTT延长,FDP升高14.终止其病理过程,重建凝血-抗凝平衡的措施是 A.低分子右旋糖酐B.升压药维持治疗C.大量输注新鲜血浆D.肝素治疗E.尿激酶溶栓治疗【答案】:D 【解析】:考察弥散性血管内凝血的治疗原则。治疗包括解除病因,应用肝素中断血管内凝血,在此基础上改善微循环、抗纤溶、补充凝血因子。男,70岁,高热、咳嗽、咳痰3周,治疗期间出现皮肤青紫,咯血,呼吸困难,意识模糊,肢端湿冷,少尿,血压70/40mmHg。血培养:阴性杆菌生长。血常规:白细胞13.6109/L,血小板50109/L。尿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