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冠状动脉旁路移植体外循环期间肺保护液灌注的肺保护作用_第1页
老年冠状动脉旁路移植体外循环期间肺保护液灌注的肺保护作用_第2页
老年冠状动脉旁路移植体外循环期间肺保护液灌注的肺保护作用_第3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老年冠状动脉旁路移植体外循环期间肺保护液灌注的肺保护作用         10-09-13 16:05:00     编辑:studa20                 作者:林柏松 张秀和 张柏民 姜亦忠 李哲 张慧华【摘要】  目的 研究体外循环期间经肺动脉灌注肺保护液对老年冠状动脉旁路移植(CABG)

2、病人的肺保护作用。方法 将20例老年单纯CAPG病人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实验组在主动脉阻断后主动脉根部灌注心脏停搏液的同时,经肺动脉灌注低温保护液,对照组则不灌注肺保护液。分别于术前、开放升主动脉后20 min、体外循环结束时采集外周动脉血,进行中性粒细胞计数;并于术前、体外循环结束后0、3、6、12 h测得动脉血氧分压(PaO2)、吸入氧浓度(FiO2),计算氧指数(PaO2/FiO2)。结果 对照组在升主动脉开放20 min中性粒细胞计数较术前明显降低(P0.05);实验组的中性粒细胞计数在体外循环结束时明显高于术前(P0.05)。实验组与对照组的PaO2/FiO2在体外循环结束后6

3、h达到最低点(P0.01);实验组的PaO2/FiO2在体外循环结束后12 h回升接近术前正常水平,而对照组则未回升至术前正常水平;在体外循环结束后0、3、6、12 h,实验组的PaO2/FiO2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P0.01)。实验组肺泡动脉氧压力差(PAaO2)与对照组在体外循环前无明显差别(P0.05),实验组再灌注60 min后PAaO2与体外循环前无明显差别(P0.05)、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对照组再灌注60 min后明显高于体外循环前(P0.01)。结论 体外循环后存在肺损伤,体外循环期间经肺动脉灌注肺保护液可明显减轻CABG患者的肺损伤。 【关键词】 

4、; 肺动脉灌注;肺保护液;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体外循环后肺损伤是老年冠状动脉旁路移植(CABG)患者心脏手术后的一种较常见的并发症,可显著增加其他并发症发生率并直接危及病人生命。目前国内尚无使用肺保护液对老年体外循环相关性肺损伤保护作用的报道。笔者在体外循环术中使用低温肺保护液行肺动脉灌注, 观察其在体外循环中对CABG病人的肺保护作用。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将20例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心功能23级、行单纯CABG的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每组10例。实验

5、组与对照组的平均年龄、男性百分比、体重、NYHA心功能3级病人数分别为(63.72±3.66) vs (65.42±5.11)岁,40 vs 30,(62.9±4.3) vs (65.2±3.7)kg,2 vs 1例。两组病人均在入手术室后右颈内静脉、桡动脉穿刺、置管。芬太尼、潘库溴胺诱导麻醉。泵输芬太尼、潘库溴胺维持麻醉,同时吸入安氟醚进行复合麻醉。在低温体外循环下行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实验组在主动脉阻断后主动脉根部灌注心脏停搏液的同时,经肺动脉灌注4低温保护液(肺动脉灌注液参考UCLA离体肺保存液配方,加入抑肽酶140 mg/L,沐舒坦山莨菪碱100

6、 mg/L)。对照组不灌注肺保护液。    1.2  手术及体外循环方法  采用胸骨正中切口,取左侧乳内动脉、大隐静脉。肝素抗凝,常规升主动脉插管、右心房插腔房管,主动脉根部常规插灌注针,实验组主肺动脉根部同时插灌注针,建立体外循环。在鼻温降至32时阻断升主动脉,停呼吸,使用冷血心脏停搏液进行心肌常规灌注。两组手术采用同样搭桥方法,大隐静脉及桡动脉采用近心端与目标冠脉行端侧吻合,分离乳内动脉远心端并切断,保留近心端,乳内动脉断端与目标冠脉行端侧吻合。先完成远端吻合,开放升主动脉心脏复跳后,升主动脉上侧壁钳并打孔,完成近端吻合。操作中确保排气充分

7、,吻合口无漏血。当鼻温达到37,心跳有力,平均动脉压在60 mmHg以上时,停体外循环机。实验组与对照组的手术时间、体外循环时间、主动脉阻断时间分别为(246.14±58.439) vs (235.64±47.11) min,(105.54±32.35) vs (107.24±41.31) min,(41.24±19.63) vs (43.17±14.76) min。    1.3  检测指标  分别于术前、开放升主动脉后20 min、体外循环结束时采集外周动脉血,进行中性粒细胞计数。

8、分别于术前、体外循环结束后0、3、6、12 h取动脉血检测血气分析,测得动脉血氧分压(PaO2),同时通过麻醉机或呼吸机检测气道阻力、大气压、吸入氧浓度(FiO2),并计算氧指数(PaO2/ FiO2)。气道阻力气道峰压呼气末正压。计算体外循环前、再灌注后60 min肺泡动脉氧压力差(PAaO2)。    1.4  统计学分析  以SPSS11.0软件对两组所有数据进行统计学处理,组间比较使用t检验,结果以x±s表示。    2  结  果    实验组与

9、对照组的术前情况,如年龄、性别、体重、心功能、手术时间、主动脉阻断时间、体外循环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两组的中性粒细胞计数结果见表1。实验组的中性粒细胞计数在开放升主动脉后20 min、体外循环结束时较对照组高,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两组升主动脉开放20 min计数较术前降低,但仅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的中性粒细胞计数在体外循环结束时明显高于术前(P0.05),而对照组则无明显增高。    实验组与对照组的PaO2/FiO2见表2。均从体外循环结束后0 h开始逐渐下降,并在体外循环结束后6 h达到最低点(P0.01)。实验组在体

10、外循环结束后12 h回升接近术前正常水平,而对照组则未回升至术前正常水平。在体外循环结束后0、3、6、12 h,实验组的PaO2/FiO2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P0.01)。实验组的PaO2/FiO2仅在体外循环结束后6 h明显低于术前水平(P0.01)。而对照组在体外循环结束后0、3、6、12 h均明显低于术前水平(P0.05,P0.01)。实验组气道阻力在体外循环后各时间点均与手术前无明显变化,但明显低于对照组体外循环后各时间点气道阻力(均P0.05)。对照组气道阻力在体外循环后各时间点均明显高于手术前(均P0.001)(表2)。表1  两组的中性粒细胞数(个/mm3,x±s)与手术前相比:1)P0.05 表2  两组的PaO2/FiO2和气道阻力比较与对照组相比:1)P0.05,2)P0.01;与手术前相比:3)P0.05,4)P0.01    实验组与对照组的PAaO2在体外循环前无明显差别(P0.05),实验组再灌注60 min后与体外循环前无明显差别(P0.05)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