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给药护理_第1页
中医给药护理_第2页
中医给药护理_第3页
中医给药护理_第4页
中医给药护理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中医给药护理第一页,共14页。一 中药汤剂煎煮法 汤药是中医临床上最常见的一种剂型,汤药的煎煮方法对药效影响很大,历代医家都颇为重视。医学源流论说:“煎药之法,最宜深讲,全在乎此。第二页,共14页。 (一)容器 煎药用具的合适选择,可确保得到药物的有效成分。通常以戴盖的陶瓷砂锅,瓦罐为佳。因为此类容器不易与中药发生化学反应,且导热性能缓和,受热均匀。煎煮中药禁用铁,铜,铝,不锈钢容器等。因为此类容器易与中药发生化学反应,对人体产生副作用,从而影响疗效。第三页,共14页。 (二)用水 1 水质 分为两类 天水类和地水类。一般以水质纯净、矿物质少为佳。 2 水量 一般汤剂经水煎两次,药中70%80

2、%的有效成分即可被煎出,故临床常采用第一煎加水至漫过药面34cm。约以30g药用水200300ml为宜。水应一次加足,不要中途加水,更不能把药煎干后重新加水,药煎糊后就不能服用。第四页,共14页。 (三)泡药 复方汤剂浸泡3060分钟,以根 茎 果实 种子类为主,浸泡60分钟:以花叶草为主的,浸泡2030分钟。第五页,共14页。 (四)煎药 1 火候 武火即指大火急煎,文火即指小火慢煎。 2时间 a 一般药物:第一煎先用武火煮沸后,改用文火,煎2030分钟,第二煎用文火,煎1015分钟。 b 解表药 清热药 芳香药:武火快煎,以防药性挥发,第一煎1015分钟,第二煎10分钟。 c 滋补调理药,

3、煮沸后,文火缓煎,第一煎4060分钟,第二煎30分钟。 d 有毒性的药物:文火久煎6090分钟。第六页,共14页。 (五)取药 用纱布将药液过滤或绞渣取汁。每剂药各煎的总取汁量为250ml左右,儿童减半。第七页,共14页。 (六)特殊煎药法 1 先煎 a 矿物类 b毒性较强的药物 c泥沙多的药物、质轻量大的药物 2 后下 气味芳香类药物为防其有效成分挥发,在药物即将煎好前45分钟放入与其他药同煎。 3 包煎 绒毛类、粉末类药物为防止煎药后药液浑浊,对消化道 咽喉产生不良刺激,应先用纱布包好,再加入同煎。 4 同煎 贵重的药如人参 羚羊角等。 5 冲服 某些贵重药、细料药、量少的药和汁液性药物。

4、如三七粉,牛黄,沉香等。 6 泡服 如番泻叶 胖大海等。第八页,共14页。二 服药方法与护理 (一)给药时间一般中药宜在进食前后两小时服用,一日23次。病位在下如肝,肾疾病,宜在饭前服用。病位在上如眼病,咽喉病,宜在饭后服用。健胃药,制酸药以饭前1小时服用。消导药,对胃肠有刺激作用的药物宜饭后1小时服用。安神药宜睡前半小时服用。滋补药宜空腹服用。驱虫药宜清晨空腹或晚上睡前服用。治疗咽喉疾患的药,清热解暑药宜不拘时间频服。润肠通便药宜空腹或半空腹服用止泻药宜及时给予,按时再服,泻止停药。特殊情况遵医嘱给药,如鸡鸣散宜在凌晨4时空腹服用。第九页,共14页。 (二)服药温度 1 温服 温服是指将煎好

5、的汤药放温后服用。 2 热服 热服是指将刚煎好的药液趁热服下。寒证宜热药热服,属“寒者热之” 3 冷服 冷服是指将煎好的汤剂放冷后服下。热证宜寒药冷服,属“热者寒之”第十页,共14页。 (三)服药剂量 一般疾病服药,多采用每日一剂,早晚两次或早中晚3次分服,200250ml。病情急重者,可每隔4小时左右服药1次,昼夜不停,使药力持续,有利于顿挫病势。小儿根据要求和年龄酌情减量。第十一页,共14页。 (四) 服药护理 1 服发汗药后,应多饮热开水,仔细观察患者的出汗情况。汗过多时,应及时用干毛巾或热毛巾擦干,注意避风寒。服药期间,饮食宜清淡,易消化,忌食酸性和生冷,油腻的食物。 2 服用滋补药在饭前空腹服用。忌食辛辣 油腻,生冷和纤维素多不易消化的食物以及萝卜茶叶等。 3 服泻下药 饮食宜温通,易消化,以助药力,忌食瓜果生冷之品以免影响药效的发挥或损伤胃肠。 4 服驱虫药后 注意观察大便有无寄生虫的排出,并记录排虫的时间,数量及种类。第十二页,共14页。 5 危重患者服药后 应严密观察其瞳孔 神志 瞳孔 生命体征的变化 6 服排石药后 注意患者大小便中有无结石排出。 7 服用药酒时,切勿过量,以免引起头昏头痛,呕吐,心悸等不良反应。 8 服催吐药后 注意观察呕吐物的颜色 性质 气味。第十三页,共14页。 9 婴幼儿服药时 可加少量糖类便于吞服。 10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