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辊轧机轧辊装置的设计_第1页
六辊轧机轧辊装置的设计_第2页
六辊轧机轧辊装置的设计_第3页
六辊轧机轧辊装置的设计_第4页
六辊轧机轧辊装置的设计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毕 业 设 计题目: 六辊轧机轧辊装置的设计学 生: 学 号: 院 (系): 专 业: 指导教师: 2011 年 6 月 3日目 录摘 要1ABSTRACT21概述41.1国内外发展现状及特点41.2 轧辊装置的组成和工作原理42方案设计52.1轧辊传动方案的设计52.2压下量调整机构的设计52.3中间辊横移机构的结构设计62.4轧件宽度调整机构的设计73零件结构和尺寸的设计93.1工作辊93.1.1工作辊的设计93.1.2工作辊轴承的选用113.2中间辊123.2.1中间辊的设计123.2.2中间辊轴承的选用143.2.3中间辊横移机构143.3支承辊163.3.1支承辊的设计163.3.2

2、支承辊轴承的选用183.4轧件宽度调整机构194 校 核204.1轧制力计算204.2轧辊强度分析224.3支承辊弯曲强度的验算254.4轧辊辊面接触强度的验算264.4.1 工作辊与中间辊之间的辊面接触强度264.4.2 中间辊与支撑辊之间的辊面接触强度275安装与调试295.1维护和保养295.2液压系统维护295.3润滑系统维护296总 结307.致 谢31参 考 文 献32II六辊轧机轧辊装置的设计 摘 要 国产六辊冷轧机从上世纪80年代起就在国内成功运行,但只是一些单机架的中小型冷轧机。进入21世纪以来,经济快速发展,对高质量板(带)材的需求也在迅速增长。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高速现代化

3、冷轧机的开发和研制成为当务之急。采用辊缝连续可变凸度控制技术的六辊冷轧机在生产实践中不断的凸显出它的优点:由于辊缝断面可以连续调整,对规定的轧制参数具有高度适应性;由于使用经过优选的工作辊,压下量可以很大;轧出的带材,有良好的平直度和表面质量;轧件边部减薄明显改善;由于轧辊的库存量可以明显减少,即整个产品范围可以用同一个辊轧制,因而降低了轧辊的成本。目前,具有板形控制功能的轧机有日立HITACHI的HC(UC)、德国SMS公司的CVC轧机、法国CLECM公司开发的DSR轧机、以北科大为代表的VCL以及依靠鞍钢和一重等国内力量自主开发的VCMS新一代六辊冷轧机。为了满足对冷轧机高速、高效、高质量

4、、低成本、低能耗、易维护等一些生产要求,经过对比,我们发现采用辊缝连续可变凸度控制技术的六辊冷轧机可以兼顾满足我们的生产需求。所以高速现代化的六辊冷轧机必是目前以及将来的重点发展方向。通过六辊轧机轧辊装置的设计,使我在结构设计和装配、制造工艺以及零件设计计算、机械制图和编写技术文件等方面得到综合训练;并对已经学过的基本知识、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进行综合运用。从而培养我具有结构分析和结构设计的初步能力;使我树立正确的设计思想、理论联系实际和实事求是的工作作风。本装置主要由五个部分组成。第一部分是工作辊;第二部分是中间辊及其横移机构;第三部分是支承辊;第四部分是压下量调整机构;第五部分是机架。关键字

5、:六辊冷轧机,中间辊横移,凸度控制Six-high mill roll design ABSTRACTSix roller cold rolling mill made from the last century since the 80's success in the domestic operation, but some stand-alone small and medium-sized cold rolling mill frame. Since entering the 21st century, rapid economic development of high-qu

6、ality board (with) the demand for wood is also growing rapidly. With the international advanced level of high-speed modern cold rolling mill research and development a top priority. The use of continuously variable roll gap control technology crown six roller cold rolling mill in the production of p

7、ractice highlights the advantages of it: As the roll gap profile can be continuously adjusted to the provisions of the rolling parameters are highly adaptable; as a result of the use of optimization the work roll, can be very big reduction; strip rolling out, and a good flatness and surface quality;

8、 rolling edge drop significantly improved; as a result of the stock roll can be significantly reduced, that is, the whole product range can be Rolling with the same roll, thereby reducing the cost of roll. At present, with the shape control function of the mill there HITACHI Hitachi HC (UC), the Ger

9、man company SMS mill CVC, France CLECM mill DSR developed to Beijing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represented by the VCL and the Anshan Iron and Steel Company and a heavy reliance on domestic forces VCMS independently developed a new generation of six roller cold rolling mill. Cold rolling m

10、ill in order to meet the needs for high-speed, high efficiency, high-quality, low-cost, low power, easy maintenance and other production requirements, through contrast, we found that the use of roll gap continuously variable crown roll six control technology can be both cold rolling mill to meet our

11、 production requirements. Therefore, the modernization of the six high-speed roller cold rolling mill will be the focus of the present and the future direction of development. Through the six-high mill roll design, I design and assembly in the structure, manufacturing process and part design, the me

12、chanical drawing and preparation of technical documents received comprehensive training and so on; and has learned the basic knowledge, basic theory and basic skills integrated use. I have a structure in order to foster analysis and structural design of the initial capacity; so I establish the corre

13、ct design, integrating theory with practical and pragmatic work style. The device mainly consists of five parts. The first part is the work roll; the second part of the middle roller and transferring institutions; the third part is the roller bearing; fourth part is adjusted reduction institutions;

14、the fifth part of the rack. KEY WORDS: cold rolling mill of six stick, roller and transferring the middle, convex control1概述1.1国内外发展现状及特点 六辊轧机从1972年问世以来,至1986年为止,设计制造台数已超过300台,机型已达十多种。目前,无论是主轧机和平整,冷轧、热轧、宽带、薄带及超薄带轧制,中宽带和宽带轧制、单机架和连轧机、新建轧机和改造就轧机都有广泛采用六辊轧机的趋势。国内,随着汽车、电机、通讯、食品、包装及家电等工业的发展,薄、宽、硬、精的板带需求量越来

15、越多。而国内目前自给率尚很低,因此,计划建立六辊轧机的用户日益增多。现在我国发展六辊轧机方面已经过探索和开发阶段,进入了应用的阶段。最初的六辊轧机是从板型的控制的需要而开发的,后经过长期的理论分析和生产实践,证实了六辊轧机不但具有板型控制范围大,板型控制稳定的优点,还具有可轧性强,适应性强,减少轧制道次,节省能耗,提高收得率等优点。近年来,为了提高轧材的质量,国外已研制出多种新型轧机,从结构原理和工作特点可以看出:发展金属压力加工技术的总趋势是多种工艺和多种加工原理的联合。近年来,在六辊轧机上采用了调整中间辊的控制方式,大大提高了控制能力,并得到了实际的应用。1.2 轧辊装置的组成和工作原理本

16、装置主要由五部分组成:第一部分是工作辊系;第二部分是中间辊系及其横移机构;第三部分是支承辊系;第四部分是压下量调整机构;第五部分是轧件宽度调整机构。工作辊、中间辊、支承辊相对轧件对称地依次安装在机架上,工作辊直接接触被轧件,中间辊位于工作辊和支承辊之间。电机驱动两个工作辊等转速反向转动,因摩擦力而带动中间辊和支承辊绕各自轴线旋转。两个中间辊通过铰链和两个横移液压缸的活塞连杆相连接,两液压缸的工作情况刚好相反,使得两中间辊做左右螺旋运动,以达到提高工作辊横向刚度的效果进而提升轧制质量。2方案设计2.1轧辊传动方案的设计根据设计要求拟定轧辊装置的工作原理如下图所示:图21 轧辊装置的传动方案图如图

17、2-1所示,在工作时,电机通过传动系统将动力传递到两个工作辊上,并使得两工作辊做等转速反方向转动,工作辊、中间辊、支撑辊辊面因被轧件的挤压变形抗力而紧密接触,相临的各辊之间的压力产生的摩擦力带动中间辊和支承辊绕各自轴线旋转。两个中间辊通过推力轴承系统(此结构的目的是使得中间辊横移装置的滑移导杆只随液压缸做横向移动而不随中间辊做回转运动,细节在后续的章节中再做仔细的阐述)分别和两个横移液压缸的活塞连杆相连接,两液压缸的工作情况刚好相反,使得两中间辊往复做左右螺旋运动,以达到提高工作辊横向刚度的效果进而提升轧制质量。这种结构的轧辊装置是借鉴目前国内运行的莱钢1500轧机的轧辊装置所设计的,它相对其

18、他结构的轧机,增加了板形控制装置(即中间辊横移装置),克服了轧制钢带的边部减薄问题。2.2压下量调整机构的设计如图2-2所示,电动机11通过与其同轴的小齿轮1和中间大惰轮2带动固定在方孔套筒3上的大齿轮4,使压下螺丝5在螺母12中旋转并实现升降运动,压下螺丝的方形尾端穿在套筒的方孔中。为了实现两个压下螺丝的同步移动以保持上轧辊的平行升降,两个中间大惰轮之间用一个小惰轮(离合齿轮6)相连。离合齿轮6装在液压缸的柱塞8上,当液压缸的柱塞升起时,两个中间大惰轮之间的联系即被切断,此时两个压下螺丝可以单独调整。压下螺丝的升降速度一般为90180mm/s,其中较高的速度是在大行程移动时使用。1小齿轮 2

19、大惰轮 3方孔套筒 4大齿轮5压下螺丝 6离合齿轮 7液压缸 8柱塞杆 9伞齿轮 10喷油环 11电动机 12压下螺母图22 压下量调整机构的结构图2.3中间辊横移机构的结构设计 参考已经投产的莱钢1500mm单机架六辊可逆冷轧机的结构,现拟定中间辊横移机构的结构简图如图2-3所示:1花键型滑移导杆 2导轨保持架 3轴套 4圆锥销5螺钉 6垫片 7螺钉 8连接轴 9双向推力轴承 10中间辊 11位移传感器 12横移液压缸 13螺栓连接组图23 中间辊横移机构的结构图如图2-2所示,中间辊横移机构在工作时,工作辊与横移液压缸顺序启动。液压缸活塞杆中间部分充当滑移导杆,这部分做成花键轴与导轨架配合

20、做横向往复运动。活塞杆右端固结一个连接轴,轴肩两端分别安装一个双向推力轴承。工作时,中间辊旋转,右侧轴承的一端板随之旋转,因轴承滚珠的作用,与连接轴相配合的一部分并不旋转。左侧轴承的工作情况与右侧轴承类似,这样就解决了中间辊在旋转时会带动活塞杆旋转的问题。工作时,液压缸活塞杆向右移动,连接轴轴肩推动右侧推力轴承向右移动,推力轴承推动中间辊向右移动;液压港活塞杆向左移动,连接轴轴肩拉动左侧推力轴承向左移动,推力轴承通过轴承盖的作用拉动中间辊向左移动。在两推力轴承的作用下,使得中间辊做旋转和横移的复合运动,中间辊做往复螺旋运动。工作时,上下两液压缸的运动情况正好相反,使得两中间辊相对反向运动,以达

21、到提高工作辊横向刚度而消减轧件边部减薄的作用。2.4轧件宽度调整机构的设计轧件宽度调整机构采用类似二辊立式结构来实现,其结构如图2-4所示。这种设计思想借鉴于轧钢机械设备一书中所述的万能式(复合式)轧钢机的结构,这种设计结构简单且工作可靠,所以我拟选用此结构进行宽度调整。工作时,钢带边缘与立辊1、2的辊身接触,两立辊被调整到与钢带宽度相对应的位置,两立辊之间的最小距离便是所需钢带的宽度。钢带与两立辊的运动方向如图所示,钢带在上下两工作辊的直接作用下,被压轧到所需的厚度,两立辊辊身之间的最小距离已调整到与所需钢带宽度相等的位置,钢带与两立辊接触,由于在接触面上钢带边缘部分与立辊辊身的运动方向相同

22、,而且钢带上的任意一质点都在立辊1或立辊2回转轴线的同侧,所以立辊对接触面上的钢带的任意一质点的作用力在横向的分力方向都是指向同侧即指向另一立辊的,这样在两个相对钢带对称布置的立辊作用下,钢带被再次冷轧处理即被轧到所需要的宽度。宽度调整机构在布置时一定要相对钢带对称布置,否则影响钢带的加工质量,使得钢带两边厚度差增大,甚至使得钢带一侧严重卷曲而成为次品或废品。图24 轧件宽度调整机构的结构图 3零件结构和尺寸的设计3.1工作辊3.1.1工作辊的设计(1)工作辊结构的设计图31 工作辊结构图(2)材料选择工作辊是辊系中最关键件,也是消耗量最大的工件,由于它在高接触压力、高速下长期工作,对其硬度、

23、耐磨性、抗剥落、接触强度及芯部弯曲强度等都有苛刻要求,为了能轧制更高品质的冷轧带钢,目前工作辊采用优质合金锻钢制作。本设计拟选定工作辊的材料为:20Cr2Ni4经渗碳后淬火,此材料的力学性能为:强度极限=1175 MPa 屈服极限=1080 MPa 热处理后硬度:60 HRC 许用弯曲应力=80 MPa 接触应力=280 MPa 接触应力=80 MPa(3)辊身的设计轧辊直径可根据咬入条件角和轧辊强度来确定。工作辊径应满足条件: D (31)式中 D工作辊辊身直径;轧制前后钢板的厚度差。冷轧薄板及带钢轧机,尤其在轧制变形抗力较大的材料时,其轧辊直径应根据最小可轧厚度选择。当轧辊直径很大时,弹性

24、变形增加,致使薄带钢及钢板的正常轧制成为不可能。根据实践经验,轧辊在冷轧时选用直径条件为: 张力轧制时: D<(15002000)h无张力轧制时: D<1000h我们现以无张力轧制计算,满足此条件就可以满足张力轧制,故, D<1000h (32)式中 h被轧制钢板的最小厚度。查各类轧机常用最大咬入角表可得,在磨光轧辊上带润滑液单片钢板成卷冷轧时的相关参数为:咬入角: 现取,作为计算值。由原料厚度1.82.75 mm、成品厚度0.31 mm可得:=2.45 mm,h=1.8 mm将以上数据代入式式(3-1)、式(3-2)得:D mm 134.16 mm D10001.8 mm

25、1800 mm在轧制过程中,由于轧辊表面的磨损,经过一段时间后,辊面磨损将影响产品质量,此时则需要重车或重磨。通常轧辊允许重车率用新辊直径百分数表示。查表可知,薄板轧机及冷轧机的重磨率为:现以3%计算,则有:D134.16(1+3%) mm 138.18 mm拟取,而140<1800,满足条件式(3-2),故选定: D=140 mm钢板轧机工作辊辊身长度L按轧制钢板的最大宽度确定:L=b+a (33)式中 b轧制钢板的最大宽度 a根据不同板宽所选取的余量。查找相关实践经验所得的数据可得:对于带钢,当b=200400 mm时,a=50 mm;当b=4001200 mm时,a=100 m;对

26、于较宽钢板a=200400 mm。由原料宽度200350 mm、成品宽度200300 mm可得:b=350 mm则, a=50 mm将以上数据代入式(3-3)得:L=350+50 mm =400 mm 考虑到中间辊横移量为=100mm,则工作辊辊身长度应取L=500mm。(4)辊颈的设计辊颈是轧辊支撑部分,它与轴承装配在机座中,将轧制力经压下调整装置传递到机架上。辊颈尺寸为直径d和长度l,它与轴承型式及工作载荷有关。参考同行的一些资料和自己的一些简单分析计算,可以发现,工作辊在工作时受很大的径向力,还有不小的轴向力。考虑到轴承尺寸,应当把滚针轴承和推力轴承结合使用,具体使用情况在下文分析。(5

27、)辊头的设计由于此轧机要求的转速较高,而且压下量较大,轧辊所承受的转矩较大,故,辊头适合选用带双键型的辊头,结构形式如工作辊结构图中所示。3.1.2工作辊轴承的选用(1)工作辊轴承分析轧辊轴承的工作特点是能承受很高的、比普通标准轴承所允许要大几倍的单位载荷,这是因为轴承受外围尺寸的限制和在较短的轴颈内可用很大的许用应力所决定的。工作辊轴承在工作时受很大的径向力,还有不小的轴向力。考虑到轴承尺寸,应当把滚针轴承和推力轴承结合使用。(2)工作辊轴承选择工作辊左侧轴颈拟选用两个滚针轴承NA6916和一个双向推力轴承52215,右侧轴颈拟选用两个滚针轴承NA6916和一个深沟球轴承61916,轴承的相

28、关参数如表3-1所示: 表3-1 工作辊所用轴承的参数轴 承NA69165221561916基 本尺 寸d(mm)806080D(mm)110110110C(mm)544716安 装尺 寸dmin(mm)858986Dmax(mm)10575105Rmax(mm)111额 定载 荷C(kN)13574.824.9Co(kN)29219823.9极 限转 速脂润滑(r/min)280015005300油润滑(r/min)4000220063003.2中间辊3.2.1中间辊的设计(1)中间辊结构的设计图32 中间辊结构图(2)材料选择中间辊起控制板形的作用。虽然中间辊不直接与轧件接触,但在轧制过程

29、中承受着轧制力的作用,而且为了控制板形还要承受弯辊力的作用,因而要求中间辊具有较高的强度和耐磨性能。中间辊是辊系中最关键件,也是消耗量最大的工件,由于它在高接触压力、高速轧制中长期工作,对其硬度、耐磨性、抗剥落、接触强度及芯部弯曲强度等都提出苛刻要求。为了能轧制更高品质的冷轧带钢,中间辊采用优质合金锻钢制作。本设计拟选定中间辊的材料为:20Cr2Ni4(3)辊身的设计根据轧钢行业现运行的六辊轧机轧辊直径分析,一般中间辊的辊身直径与工作辊辊身直径D的关系为:=1.32.0D (34)则根据已知条件可得:=1.32.0140 mm =182280 mm现拟选取中间辊辊身直径=230 mm作为计算尺

30、寸。辊身长度可以根据轧制钢板的最大宽度来确定:= (3-5)式中 轧制钢板的最大宽度,根据已知条件可得:=350 mm;中间辊横移量,设计此参数为100mm。则, =350+100 mm=450 mm (4)辊头的设计中间辊左侧要连接横移机构,而液压缸只做左右平移运动,中间辊却既要做平移运动又要做旋转运动,为此我特运用推力轴承内嵌中间辊辊头的这种结构连接横移装置以达到设计要求。所以中间辊的左侧辊头要设计成内有空腔的型式,结构型式如上图所示。3.2.2中间辊轴承的选用中间辊在工作时既受很大的径向载荷也受很大的轴向载荷,滚针轴承内外径差值小而且相对其他轴承能承受很大的径向载荷,推力轴承能承受较大的

31、轴向载荷,内外径差值也不是很大。中间辊左侧轴颈拟选用两个滚针轴承NA4928和一个双向推力轴承52226,右侧轴颈拟选用两个滚针轴承NA4928和一个双向推力轴承52226,轴承的相关参数如表3-2所示:3.2.3中间辊横移机构(1)液压缸的选用经分析,现拟选用HSG型工程用液压缸,其技术性能如下:缸径(mm): 63活塞杆直径(mm): 35速比: 1.46推力(N): 49880拉力(N): 34480最大行程(mm): 630(2)滑移导杆的设计图33 滑移导杆结构图 花键型滑移导杆的结构如图33所示,其主要设计参数为:导杆花键轴部位的外径:D=35 mm,内径:d=31 mm,齿数:N

32、=30。而花键长度应按下式计算: (36)式中 中间辊横向位移量,设计此参数为100 mm;长度裕量,在这里取=50 mm。则代入参数可得:=150 mm(3)连接轴的设计图34 连接轴结构图连接轴的结构如图3-4所示,其主要设计参数为:轴身直径:D=35 mm,轴肩直径:D1=84 mm,轴长:L=137 mm,轴肩长度:L1=20 mm, 其余参数根据装配结构决定。(4)轴承的选用 为了达到设计要求,经过分析,在连接轴轴肩两侧对称安装两个双向推力球轴承即可。由于中间辊辊端直径有限,现拟选用轴承52309,其相关参数如表3-2所示:表3-2 中间辊及横移机构所用轴承的参数轴 承NA49285

33、222652309基 本尺 寸d(mm)14011035D(mm)19019085C(mm)508052安 装尺 寸dmin(mm)14815461Dmax(mm)18213045Rmax(mm)1.511额 定载 荷C(kN)21018875.8Co(kN)488575150极 限转 速脂润滑(r/min润滑(r/min)220014002600 3.3支承辊3.3.1支承辊的设计(1)支撑辊结构的设计图35 支承辊结构图(2)材料选择支撑辊起支撑中间辊和工作辊的作用。虽然不直接与轧件接触,但在轧制过程中承受着所有轧制力的作用, ,因而要求支撑辊具有较高的强度、刚度

34、和耐磨性能。支撑辊是辊系中最关键件,由于它在高接触压力、高速轧制中长期工作,对其硬度、耐磨性、抗剥落、接触强度及芯部弯曲强度等都提出苛刻要求。为了能轧制更高品质的冷轧带钢,中间辊采用优质合金锻钢制作。本设计拟选定支撑辊的材料为:20Cr2Ni4。(3)辊身的设计根据轧钢行业现运行的六辊轧机轧辊直径分析,一般支撑辊的辊身直径与工作辊辊身直径D的关系为:=(2.55.0)D (37)则根据已知条件可得:=(2.55.0)140 mm =350700 mm现拟选取中间辊辊身直径=550mm作为计算尺寸。辊身长度可以根据中间辊来确定:=则,=450 mm。(4)辊头的设计支撑辊的左侧辊头要连接支撑辊压

35、盖,所以需打螺钉孔,如上图所示。3.3.2支承辊轴承的选用支承辊轴承是轧机的主要部件之一。支承辊用的轴承特点是单位压力大,超过一般用途轴承的几倍。支承辊轴承采用四列圆柱滚子轴承。为了保证轴承长期稳定工作,要求密封性能好,防止工艺润滑液和氧化铁皮等杂物侵入。采用油气润滑,可以减少轴承的发热,提高轴承的密封性能。支撑辊左侧用两个四列圆柱滚子轴承FCD/5678275和一个轴承4956X3D1;右侧用两个四列圆柱滚子轴承FCD/5678275和一个深沟球轴承61956,轴承的相关参数如表3-3所示:表3-3 支撑辊所用轴承的参数轴 承FCD/5678275495661956基 本尺 寸d(mm)28

36、0280280D(mm)390380380C(mm)2759246安 装尺 寸dmin(mm)295270292Dmax(mm)308370368Rmax(mm)2.02.02.1额 定载 荷C(kN)2390820210Co(kN)62001250268极 限转 速脂润滑(r/min)8008501100油润滑(r/min)1000105014003.4轧件宽度调整机构原料宽度200350 mm, 成品宽度200350 mm,由此可知,钢带宽度的最大减少量为150 mm。立辊辊身直径与钢带宽度减少量之间的关系为:=+C (38) 式中 C为宽度裕量。取C为25mm,则代入式(38)式得:=+

37、25 mm =100 mm对于带钢轧制,辊身长度可根据立辊辊身直径来确定,有:=(1.52.5)(39)已知100 mm,则代入式(39)式可得:=(1.52.5)100 mm=150250 mm现拟取200 mm。考虑到任务量太大,其他尺寸这里暂不进行计算。4 校 核4.1轧制力计算扎制力的计算(参考文献东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第26卷第2期 2005年2月 文章编号:1005-3026(2005)02-0133-04)带钢冷轧时,金属不仅发生塑性变形而且还存在着弹性变形,轧制力计算应综合考虑两种变形,采用考虑轧件弹性变形的Bland-Ford公式:F = + (41)其中,塑性区轧制力

38、: (42)弹性区轧制力: (43)式中 F为轧制力;,为弹性压缩、恢复区轧制力;,为入口、出口厚度; W为带钢宽度;r为压下率;,为入口、出口单位张力;为平均变形抗力;为摩擦因数;R为轧辊压扁半径;为轧制力外摩擦影响系数;为泊松比;E为弹性模量;,为入口、出口张力影响系数。考虑带钢入口、出口弹性变形及压下率对变形抗力的影响,选用带钢平均变形抗力模型:= (44)=×100= (1-)·+·式中 为初始厚度; 为平均厚度; ,n,为模型参数。轧制过程中对摩擦因数的影响因素非常复杂,用于过程控制的摩擦因数模型不可能将其一一考虑。本文的回归模型考虑轧制速度和轧制带钢长

39、度对摩擦因数的影响。 (45)轧制长度影响项: (46)轧制速度影响项: (47) 式中 L为工作辊轧制带钢长度,L=350mm;V为带钢出口速度,V=30m/min;为低速带钢出口速度, =15 m/min;其余为模型参数。取,带钢原料厚度=2.75mm,成品厚度=0.3mm,宽度W=350mm;则,压下率为:r=89%;入口单位张力=130MPa,出口单位张力为:= (×) (48)式中 e自然对数,e 2.71828 摩擦因数,钢带有油为:0.15:包角,即钢带在辊轮上所缠绕的角度,单位:弧度. 对应角度算法: =角度/180=12/180=1/15 则, =130(0.15)

40、 MPa=9.47 MPa摩擦因数=0.15;轧辊压扁半径R=120mm;轧制力外摩擦影响系数为:=1.08-1.0289%0.15=0.90;泊松比=0.26;弹性模量E=2.0MPa;入口张力影响系数=0.7,出口张力影响系数=0.3; 根据已知参数得,轧制力为:F = 5.06 N4.2轧辊强度分析参考轧钢机械设备一书中有关轧辊强度的分析和计算的过程。弯曲强度的计算如下:以工作辊为研究对象,则可以将工作辊和中间辊看成一个整体,这样就将六辊轧机轧辊受力变形情况转化成了四辊轧机受力变形情况,受力变形情况如图4-1所示:图4-1 四辊轧机轧辊受力变形情况图由图4-1可以看出,合成辊(工作辊与中

41、间辊合成的一个整体)与支承辊的弯矩分配情况,将合成辊与支承辊看成一个整体则与二辊轧机一样,得出中央截面总弯矩值为:由图4-1得知: (4-9)式中 和为支承辊与合成辊的弯矩。由材料力学得知,曲率半径与弯矩之间的关系为:对于合成辊为:对于支承辊为:变形后合成辊与支承辊贴紧压靠,可以认为:故得:而,合成辊与支承辊材质相同,即,则 (4-10)根据等弯矩截面系数计算合成辊的当量直径得: (4-11)式中 工作辊直径,140mm;中间辊直径,230mm。带入式(4-11)得:=270 mm已知=550 mm,则/=2.04,代入式(4-10)得:=17.3代入(4-9)得:通过计算结果可以得出这样的结

42、论:工作辊承受弯矩很小,支承辊几乎承受全部弯矩,因此只对支承辊验算弯曲应力;而,工作辊和中间辊之间,中间辊和支承辊之间辊面相互接触产生很大的接触应力,应对其进行验算。4.3支承辊弯曲强度的验算以支承辊为研究对象,在受力分析时将工作辊和中间辊看成一个整体,参考材料力学一书中梁的弯曲应力计算的方法,可以将工作辊的受力分析转化成简支梁的受力分析,其受力分析图如图2所示:由弯矩图可知,支承辊中间处截面为最危险截面,最大弯矩为: (412)且有关系式: 根据已知条件可知,= 5.06 N,=350 mm,=255 mm。将以上参数带入式(412)可得:= Nmm参考材料力学一书中弯曲应力的计算公式: (

43、413)式中 W抗弯截面系数,= mm。带入相关参数可得:=64.2 MPa已知许用弯曲强度80 MPa比较与,可得:则说明支承辊的弯曲强度可以满足要求。图42 支承辊受力分析图4.4轧辊辊面接触强度的验算4.4.1 工作辊与中间辊之间的辊面接触强度经分析可知,两辊在半径方向产生法向应力,在接触表面中间最大,其可以按赫兹公式计算: (414)式中 加在接触表面单位长度上的负载,= N/mm =51.56 N/mm; ,相互接触的两个轧辊的半径; ,与轧辊材料有关的系数,(为轧辊材料的泊松比,为轧辊材料的弹性模量); 两辊的材料均为20Cr2Ni4,所以=2.1MPa,=0.30; 将所有已知参

44、数代入式4-14得:=208.7 MPa此应力虽大,但对轧辊不至于产生很大的危险,因为在接触区,材料的变形近似三向压缩状态,能承受较高应力,如图43所示。在接触区还存在切应力,根据分析计算,切应力在表面深度Z=0.39b时达到最大值(b是工作辊与中间辊之间接触压扁宽度),如图43所示。为保证轧辊表面不产生疲劳破坏,应满足条件: (415)代入相关参数得: MPa=63.44 MPa已知,许用接触应力=80 MPa,比较可知: 则,接触强度满足要求。4.4.2 中间辊与支撑辊之间的辊面接触强度与(1)同理可得:=163.4 MPa则,接触强度满足要求。图43 轧辊接触面上的应力与深度关系5安装与

45、调试5.1维护和保养(a)位置的选择,不要让机身曝在露天条件下,应尽量避免固体杂质对轧辊系统的侵袭,轧机的工作空间相对较大,要有足够的空间安置;(b)轧机的机身重量很大,工作时有振动,机座基体一定要非常坚固且有一定的减振能力;(c)中间辊横移机构与中间辊之间的连接属于硬连接。中间没有缓冲装置,在起动时,应控制液压缸使得中间辊先转动液压缸后启动,停车时液压缸先停止移动中间辊后停止转动;(d)在机架上安装轧辊时时,应最大限度地保持重量平衡,使轧辊转动平稳和防止机身受过大的倾覆力矩;(e)工作辊设计有重磨量,在工作辊表面受损不能使用的情况下,可以将其拆下,重新在磨床上进行修复加工;(f)轧辊系统安装

46、完毕后,首先应接通动力系统进行试机。动力系统接通后,如发现轧辊转动不稳定,应立即切断动力,对轧辊系统进行仔细的检查,找出问题的所在,问题解决后再进行试机;(g)往机架上安装轧辊系统时,要保证装到位,检查轴承座、轴承压盖是否安装到位,固定件螺栓或螺钉是否拧紧。5.2液压系统维护(a)定期对油箱的油液进行取样化验,检查油液质量,定期过滤或更换油液;(b)定期更换密封件,防止液压系统泄露;(c)定期检查清洗或更换液压件、滤芯,定期检查清洗油箱和管路;(d)严格执行液压系统与机械传动装置的起停顺序。(e)严格执行的常检查制度。5.3润滑系统维护(a)定期对润滑油油箱的油液进行取样化验,检查油液质量,定

47、期过滤或更换油液;(b)定期更换密封件,防止润滑油泄露;(c)定期检查清洗油箱和管路;(d)严格执行日常的检查制度。6总 结 经过三个月的努力,我本次毕业设计终于圆满完成了。回想这三个月的时间,虽然在忙碌中度过,但其中的收获颇多,我深刻的体验到一个研究人员的艰辛,将自己的知识转化为实践的应用时如何的艰难。深刻的理解到现在的科技前进的难度是如何巨大,但是,他们却不辞辛苦,为了人类的前进付出了巨大的努力。这次毕业设计我主要的收获有三点。第一,在研究的过程中,系统的复习了自己在大学期间所学的设计知识,让我将一些淡忘的知识有所回忆,例如,机械设计相关的知识,同时锻炼了自己实践应用能力,在这个过程中尤其是应用软件的能力得到了显著的提高,而且,加强了将理论知识应用于实践的能力,我更深刻的体会到,我们所学的理论知识我们的基础,要想真正的把这些知识相互联系应用于实践中是十分困难的,尤其,一个好的设计更是难上加难。第二,提高了我们解决问题的能力,在设计的过程中我们会遇到许多难题让我们无法顺利的前进,这就需要我们将这些问题全面考虑解决的方法,各个击破,这不仅让我们学会如何解决这个问题的能力,而且,也提高我们解决其他问题的能力,这在我们以后的学习生活中将起到重要的作用。第三,也是最重要的一点,通过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