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X学年高中语文5杜甫诗三首(第1课时)课件新人教版必修3_第1页
202X学年高中语文5杜甫诗三首(第1课时)课件新人教版必修3_第2页
202X学年高中语文5杜甫诗三首(第1课时)课件新人教版必修3_第3页
202X学年高中语文5杜甫诗三首(第1课时)课件新人教版必修3_第4页
202X学年高中语文5杜甫诗三首(第1课时)课件新人教版必修3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第二单元5.杜甫诗三首杜甫诗三首学学 习习 目目 标标1了解杜甫晚年的思想感情和艺术成就。了解杜甫晚年的思想感情和艺术成就。 2整体感知诗歌的感情基调,感受诗人的愤激之情。整体感知诗歌的感情基调,感受诗人的愤激之情。3把握情景交融的创作方法,熟悉律诗的格律知识。把握情景交融的创作方法,熟悉律诗的格律知识。 第一课时整体感知第一课时整体感知1 1课前预习课前预习2 2课内动脑课内动脑课课 前前 预预 习习一、文学常识一、文学常识1杜甫,字子美,自号杜甫,字子美,自号_,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与李白,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与李白合称合称“李杜。杜甫在中国古典诗歌中的影响非常深远,被后人称为李杜

2、。杜甫在中国古典诗歌中的影响非常深远,被后人称为“_,他的诗被称为,他的诗被称为“_。后世称其杜拾遗、杜工。后世称其杜拾遗、杜工部,也称他杜少陵、杜草堂。部,也称他杜少陵、杜草堂。2三吏三别三吏三别即即?_?_?_?_?_?_?,是杜甫的作品,深刻写出了民间疾苦及在乱世之中身世飘荡的孤,是杜甫的作品,深刻写出了民间疾苦及在乱世之中身世飘荡的孤独,表达了作者对备受战祸摧残的老百姓的同情。独,表达了作者对备受战祸摧残的老百姓的同情。少陵野老少陵野老 诗圣诗圣 诗史诗史 新安吏新安吏 石壕吏石壕吏 潼关吏潼关吏 新婚别新婚别 无家别无家别 垂老别垂老别 课课 内内 动动 脑脑二、文题解读二、文题解读

3、1?秋兴八首秋兴八首?(其一其一)选自选自?杜诗详注杜诗详注?,是秋兴组诗的序曲,通过对巫山巫,是秋兴组诗的序曲,通过对巫山巫峡的秋声秋色的形象描绘,衬托出阴沉萧森、动乱不安的环境气氛,令人感到峡的秋声秋色的形象描绘,衬托出阴沉萧森、动乱不安的环境气氛,令人感到秋声秋色的扑面惊心,抒发了诗人的忧国之情和孤独抑郁之感。秋兴,就是借秋声秋色的扑面惊心,抒发了诗人的忧国之情和孤独抑郁之感。秋兴,就是借秋天的风光感物抒怀之意。秋天的风光感物抒怀之意。2?咏怀古迹咏怀古迹)?(其三其三)选自选自?杜诗详注杜诗详注?。这组诗共五首,这里选的是第三。这组诗共五首,这里选的是第三首,是咏叹昭君出塞之作。抒发美

4、不得宠、才不得用的郁闷情怀。首,是咏叹昭君出塞之作。抒发美不得宠、才不得用的郁闷情怀。3?登高登高?被赞为被赞为“杜集七言律诗第一杜集七言律诗第一“古今七言律诗之冠。古今七言律诗之冠。三、作者简介三、作者简介杜甫,字子美,河南巩县杜甫,字子美,河南巩县(今河南巩义今河南巩义)人,出身京兆人,出身京兆杜氏分支之一的襄阳杜氏。杜氏分支之一的襄阳杜氏。 自号少陵野老,唐代伟大的自号少陵野老,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与李白合称现实主义诗人,与李白合称“李杜。他的诗被称为李杜。他的诗被称为“诗史。后世称其杜拾遗、杜工部,也称他杜少陵、诗史。后世称其杜拾遗、杜工部,也称他杜少陵、杜草堂。杜甫创作了杜草堂。

5、杜甫创作了?春望春望?、?北征北征?、?三吏三吏?、?三别三别?等名作。等名作。759年杜甫弃官入川,虽然躲避了战乱,生活相年杜甫弃官入川,虽然躲避了战乱,生活相对安定,但仍然心系苍生,胸怀国事。虽然杜甫是个现对安定,但仍然心系苍生,胸怀国事。虽然杜甫是个现实主义诗人,但他也有狂放不羁的一面,从其名作实主义诗人,但他也有狂放不羁的一面,从其名作?饮中饮中八仙歌八仙歌?不难看出杜甫的豪气干云。不难看出杜甫的豪气干云。四、背景探源四、背景探源1?秋兴八首秋兴八首?是大历元年是大历元年(766)秋杜甫在夔州时所作的一组七言律诗,因秋秋杜甫在夔州时所作的一组七言律诗,因秋而感发诗兴,故曰而感发诗兴,故

6、曰?秋兴秋兴?。这一组诗历来被公认为杜甫抒情诗中艺术性最高的。这一组诗历来被公认为杜甫抒情诗中艺术性最高的诗。杜甫自肃宗乾元二年诗。杜甫自肃宗乾元二年(759)弃官,至今已历七载,战乱频仍,国无宁日,人弃官,至今已历七载,战乱频仍,国无宁日,人无定所,当此秋风萧飒之时,不免触景生情。八首诗是一个完整的乐章,主题无定所,当此秋风萧飒之时,不免触景生情。八首诗是一个完整的乐章,主题是是“故国之思,第二首中故国之思,第二首中“每依北斗望京华,第四首中每依北斗望京华,第四首中“故国平居有所思故国平居有所思是八篇的总纲领。诗中所写个人的悲哀也关乎国难。是八篇的总纲领。诗中所写个人的悲哀也关乎国难。2杜甫

7、于唐代宗大历元年杜甫于唐代宗大历元年(766)自云安自云安(今四川云阳今四川云阳)到达夔州到达夔州(今四川奉节今四川奉节东东),一住两年。这是他创作中的一个繁荣时期,两年内写出了,一住两年。这是他创作中的一个繁荣时期,两年内写出了430多首诗,占多首诗,占全集诗中的七分之二,而且有不少长篇。从总体看,不少论者都认为在思想内全集诗中的七分之二,而且有不少长篇。从总体看,不少论者都认为在思想内容上比过去的作品略见逊色,其实,其中也有不少作品无论在思想性或艺术性容上比过去的作品略见逊色,其实,其中也有不少作品无论在思想性或艺术性上都堪称传世之作,上都堪称传世之作,?咏怀古迹咏怀古迹?(共五首共五首)

8、即是一例。即是一例。3?登高登高?一诗写于唐大历二年一诗写于唐大历二年(767)秋,当时诗人住在夔州。夔州位于长江秋,当时诗人住在夔州。夔州位于长江之滨,瞿塘峡口,以水急、风大、猿多著称。诗中写登高所见的秋江风光,抒之滨,瞿塘峡口,以水急、风大、猿多著称。诗中写登高所见的秋江风光,抒发常年漂泊、老病孤愁的感情。发常年漂泊、老病孤愁的感情。五、合作讨论五、合作讨论1?秋兴八首秋兴八首?(其一其一)运用什么手法来表达感情?抒发了怎样的情感?运用什么手法来表达感情?抒发了怎样的情感?我的见解:借景抒情。诗人借助秋露清冷、草木凋落、秋气萧森等景物,我的见解:借景抒情。诗人借助秋露清冷、草木凋落、秋气萧

9、森等景物,联想到自己功业无成、无人重用的寂寥一生,如今漂泊沦落,转徙他乡,这是联想到自己功业无成、无人重用的寂寥一生,如今漂泊沦落,转徙他乡,这是何等哀伤。所以说,借用景物描写寄寓了诗人老大伤悲、凄苦落寞的情怀。何等哀伤。所以说,借用景物描写寄寓了诗人老大伤悲、凄苦落寞的情怀。_2?秋兴八首秋兴八首?(其一其一)颔联营造了怎样的意境气氛?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颔联营造了怎样的意境气氛?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感情?我的见解:巫峡中的江水波涛汹涌,大浪滔天;塞上的风云阴沉密布,仿我的见解:巫峡中的江水波涛汹涌,大浪滔天;塞上的风云阴沉密布,仿佛和地面贴近。骇浪滔天,似暗寓了时局的动乱不安和心潮的

10、翻卷不息;阴云佛和地面贴近。骇浪滔天,似暗寓了时局的动乱不安和心潮的翻卷不息;阴云匝地,又象征着国家命运的光景暗淡和作者心情的阴沉郁闷。匝地,又象征着国家命运的光景暗淡和作者心情的阴沉郁闷。3?秋兴八首秋兴八首?(其一其一)颈联与前两联是怎样严密联系在一起的?颈联与前两联是怎样严密联系在一起的?我的见解:在构造上,我的见解:在构造上,“丛菊暗承首联丛菊暗承首联“玉露凋伤枫树林所隐示的季玉露凋伤枫树林所隐示的季节特征,节特征,“孤舟一系那么由颔联孤舟一系那么由颔联“江间波浪兼天涌生发而来,照应巧妙而江间波浪兼天涌生发而来,照应巧妙而针线绵密。针线绵密。_4?咏怀古迹咏怀古迹)?(其三其三)颔联是

11、如何对仗的?有怎样的表达效果?颔联是如何对仗的?有怎样的表达效果?我的见解:我的见解:“一去对一去对“独留,独留,“一与一与“独同义互现,写出昭君生独同义互现,写出昭君生前的寥落、死后的孤寂。前的寥落、死后的孤寂。“紫台对紫台对“青冢,一个华美繁华,一个荒凉冷青冢,一个华美繁华,一个荒凉冷落,比照悬殊!落,比照悬殊!“连对连对“向,向,“连字写出塞之景,连字写出塞之景,“向字写思汉之向字写思汉之心。心。“朔漠对朔漠对“黄昏,黄昏,“朔漠即北方的大漠,朔漠即北方的大漠,“黄昏在这里指笼罩四黄昏在这里指笼罩四野的黄昏的天幕。这两句工整的对偶,上句写她生前的不幸与孤苦,下句写她野的黄昏的天幕。这两句

12、工整的对偶,上句写她生前的不幸与孤苦,下句写她死后的孤寂与冷落,一句话写尽了昭君一生的悲剧。死后的孤寂与冷落,一句话写尽了昭君一生的悲剧。5杜诗多杜诗多“卒章显志,卒章显志,?咏怀古迹咏怀古迹)?(其三其三)是如何是如何“卒章显志的?卒章显志的?我的见解:从诗题看出作者写昭君的怨恨,寄托了自己的身世家国之情。我的见解:从诗题看出作者写昭君的怨恨,寄托了自己的身世家国之情。他远离故土,寄居昭君故土,处境与昭君相似,所以借千载胡音的琵琶曲调,他远离故土,寄居昭君故土,处境与昭君相似,所以借千载胡音的琵琶曲调,点明全诗主旨,也正好借此寄托自己想念故土的心情。点明全诗主旨,也正好借此寄托自己想念故土的心情。6?登高登高?首联写景有什么特点和作用?首联写景有什么特点和作用?我的见解:诗人通过风、天、猿、渚、沙、鸟六个意象描绘出一幅凄清的我的见解:诗人通过风、天、猿、渚、沙、鸟六个意象描绘出一幅凄清的画面。诗人寓情于景,萧索惨淡的画面映照出诗人内心的凄凉,哀猿的啼声暗画面。诗人寓情于景,萧索惨淡的画面映照出诗人内心的凄凉,哀猿的啼声暗示着诗人的悲苦。示着诗人的悲苦。7?登高登高?颔联表现了怎样的意境?颔联表现了怎样的意境?我的见解:此联从大处落笔,境界壮阔,将听觉、视觉尽收画面之中,时我的见解:此联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