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409通风与空调_第1页
D409通风与空调_第2页
D409通风与空调_第3页
D409通风与空调_第4页
D409通风与空调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作 业 指 导 书文件代号D409-2008第2版 第2次修改 第1页 共12页标题: 通风与空调工程测试实施日期2008年4月1日第一章 检验依据 通风与空调工程质量验收规范(GB50243-2002)第二章 总则2.0.1 通风与空调工程只有通过检测才能发现存在实质性问题。为确保工程质量,依据现行< 通风与空调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和<采暖通风与空气调节设计规范>制定本规程。2.0.2 本规程适用于一般工业与民用建筑的通风与空气调节工程。不适用于有特殊用途和特殊防护要求的通风与空气调节工程。2.0.3 进行通风与空调系统测试,除应执行本规程外,还应符合国家现行有关标

2、准、规范和规程的规定要求。第三章 通风与空调系统风量的测定第1节 一般规定3.1.1 通风与空调系统风量的测定应在通风机正常运转、通风管网中未出现异常后进行。3.1.2 通风与空调系统风量的测定内容包括送风量、新风量、回风量、排风量和各干、支风道内风量以及送回风口的风量。第2节 测量仪器3.2.1 风管内风量可采用毕托管和微压计或热球式风速仪测定,送(回)风口、新风进口处风量可采用热球式风速仪测定。 测量仪器应性能稳定可靠, 精度应高于被测定对象的级别,并应符合国家的有关计量法规及检定规程的规定。第3节 风管内风量的测定3.3.1 测定风管内风量时,其测定截面的位置应选择在气流均匀稳定处。按气

3、流方向,应选择在局部阻力之后4-5倍管径(或矩形风管大边尺寸)以及局部阻力之前1.5-2倍管径(或矩形风管大边尺寸)的直管段上。 当条件受限制时,距离可适当缩短且应适当增加测点数量。作 业 指 导 书文件代号D409-2008第2版 第2次修改 第2页 共12页标题: 通风与空调工程测试实施日期2008年4月1日3.3.2 矩形风管测定截面内测点位置和数量的确定。在矩形风管内测量时,应将风管截面划分成若干个相等的截面,并使各小截面尽可能接近正方形,其面积不得大于0.5m2,测点位于各个小截面的中心处。3.3.3 圆形风管测定截面内测点位置和数量的确定。 在圆形风管内测量时应根据管径大小将截面划

4、分若干面积相符的同心圆环,每个圆环测量四个点,而且这四个点必须位于互相垂直的两个直径上,所划分圆环数目,可按表2-1选用 圆形风管划分圆环数目表 表2-1园形风管直径(mm)200以下200-400400-700700以上园环数(个)3455-6各测点距风管中心的距离按下式计算 (2-1) 式中 风管的半径(mm)以风管中心到第n个测点的距离(mm) 自风管中心算起测点的顺序(即圆环顺序)号 风管划分的圆环数(见表2-1)为简化计算,现将圆形风管测定截面内各圆环上的测点至管壁(即测孔)的距离列于表2-2供选用。 为检验测定截面选择是否正确,在开始测定时,应同时测出所在截面上的全压(Pq)静压(

5、Pj)和动压(Pd)并用Pq=Pj+Pd来检验测定结果是否吻合,如发现三者关系不符,并且操作无误,则该截面气流极不稳定,必须重新选择。测定截面的平均静压,平均全压可按下式计算。作 业 指 导 书文件代号D409-2008第2版 第2次修改 第3页 共11页标题: 通风与空调工程测试实施日期2008年4月1日(Pa) (2-2)式中、测定截面上各测点的静压或全压值(Pa) 测点的总数(个)测定截面上的平均动压可按下式计算2() (Pa) (2-3)式中、 指测定截面上各测点的动压值Pa。 圆环上的测点与测孔距离表 表2-2 距离 园环数测点345610.1R0.1R0.05R0.5R20.3R0

6、.2R0.2R0.15R30.6R0.4R0.3R0.25R41.4R0.7R0.5R0.35R51.7R1.3R0.7R0.5R61.9R1.6R1.3R0.7R71.8R1.5R1.3R81.9R1.7R1.5R91.8R1.65R101.95R1.75R111.85R121.95R3.3.5 通过风管截面的风量按下式确定作 业 指 导 书文件代号D409-2008第2版 第2次修改 第4页 共12页标题: 通风与空调工程测试实施日期2008年4月1日 3600FV (m3/h) (2-4)式中F风管截面积(m2)V测定截面的平均风速(m/s)用毕托管微压计测量风管内的平均风速时,所测得的

7、是风管截面上平均动压的数值,需要通过下式来计算平均风速 V (m/s) (2-5) 式中 重力加速度取为9.81kgm/s2 空气的容重(kg/m3) 平均动压(Pa)其中值可用普通干湿球温度计测出风道内空气温度后求出。第4节 风口风量测定3.4.1 风口处的风速可用热球风速仪测量。测量时应贴近格栅和网格。平均风速的测定可采用匀速移动测量法或定点测量法。匀速移动测量法不应少于三次,定点测量法测点应不少于个。散流器可采用加罩测量法。3.4.2 风口的平均风速按下式计算 (m/s) (2-6)式中V1、V2、 Vn 各测点风速(m/s)n 测点总数(个)3.4.3 风口的风量可按下式计算 3600

8、 FwVK (m3/h)式中Fw 风口的外框面积(m2)作 业 指 导 书文件代号D409-2008第2版 第2次修改 第5页 共12页标题: 通风与空调工程测试实施日期2008年4月1日K V 风口处测得的平均风速(m/s)第四章 通风机性能的测定第1节 一般规定4.1.1 通风机性能的测定应在通风机正常运转后进行。 4.1.2 通风机性能测定的内容一般包括风机的风量、风压和转数。在特殊情况下,还需测定轴功率,求出风机效率。第2节 风机风量的测定通风机的风量应为吸入端风量和压出端风量的平均值。在风机压出端测定截面上测风量的方法应按照本规程第二章第三节执行。测定风机吸入端风量时,可在风机吸入口

9、安全网用热球风速仪采用定点测量法进行。4.2.3 如果通风机前后的风量之差大于5%,必须重新测量。第3节 风机风压的测定4.3.1 风机的压力用全压表示,测定风机的全压必须测出压出端和吸入端测定截面上的全压平均值。当风机压力在500Pa以下时,可用毕托管和倾斜微压计测量, 若压力超出,应将微压计换为形压力计。4.3.2 风机吸入端的测定截面应靠近风机吸口处,风机压出端的测定截面应按本规程第2.3.1条选取, 如果测定截面离风机出口较远时,应将测定截面上测得的全压值加上从该截面至风机出口处这段风管的理论压力损失。4.3.3 通风机的全压为风机压出口处测得的全压(Pay )与风机吸入端处测得的全压

10、(Pax)的绝对值之和,即PqPayPax作 业 指 导 书文件代号D409-2008第2版 第2次修改 第6页 共12页标题: 通风与空调工程测试实施日期2008年4月1日第4节 转速(数)的测定4.4.1 可采用转速表直接测量风机主轴转速或电动机的转速,并重复测量三次取其平均值。如采用累计式转速表,应测量30s以上。4.4.2 如果无法运用转速表直接测量风机转速,可用实测出的电动机转速按下式换算风机转速。nl (r/mim)式中n1 通风机的转速(r/mim)n2 电动机的转速(r/mm)D1 风机皮带轮直径(mm)D2 电动机皮带轮直径(mm)第5节 轴功率和风机效率的测定4.5.1 风

11、机的轴功率可用功率表直接测出也可用钳形电流表,电压表测得电流电压数值后按下式算出N 电 (kW)式中V 实测的相间或线端电压(V)I 实测的每相或每线的电流(A)cos 电动机的功率因素0.80.85Y电 电机效率,0.80.9 风机效率可按下式计算Y 式中 风机的风量(m3/h)Pq 风机的全压(Pa)yst 机械传速效率,联轴器直接传动为0.98, 三角皮带传动为0.95;作 业 指 导 书文件代号D409-2008第2版 第2次修改 第7页 共12页标题: 通风与空调工程测试实施日期2008年4月1日N 轴功率(kW)第五章 室内空气温度、相对湿度的测定5.0.1 室内温度、相对湿度的测

12、定应在接近设计生产负荷的条件下进行。5.0.2 室内温度可采用棒状温度计测定,室内相对湿度可采用通风温湿度计进行测定。测量仪器的测头应有支架固定,不得手持测头。5.0.3 在测定前后应对所使用的仪表进行校核,并且使用仪表的精度级别应高于被测定对象的级别。5.0.4 室内温度、 相对湿度的测定应根据设计要求的空调等级确定工作区,并在工作区内布置测点。5.0.5 一般空调房间应选择人经常活动的范围或工作面为工作区。恒温恒湿房间应以离围护结构0.5m,离地高度0.51.5m处为工作区,其垂直方向测点一般距离0.5m,平面上一般接1m2方格布置测点。第六章 通风与空调系统噪声的测定6.0.1 通风与空

13、调系统噪声的测定范围一般包括通风 机、制冷机、空调器以及室内噪声的测定。6.0.2 噪声测定设备应采用符合现行国家标准< 声级计的电声性能及测试方法> 规定中的型或型以上的声级计。6.0.3 通风机、制冷机、空调器的测点应选择在距离设备1m、高1.5m处。室内噪声的测点一般应选择在以房间 中心离地高度为1.2m处。6.0.4 噪声测定可仅测量A声级的数值。 测量稳态噪声应使用声级计"慢档"时间特性,一次测量应取5s内的平均读数。6.0.5 测量噪声时应尽量排除本底噪声( 被测噪声源停止发声后的周围环境噪声)对测量干扰。 若被测噪声源与本底噪声相差不到作 业 指

14、导 书文件代号D409-2008第2版 第2次修改 第8页 共12页标题: 通风与空调工程测试实施日期2008年4月1日10dB时,应按表5-1修正。 排除本底噪声的修正表 表5-1被测声源声级与本底噪声的差值(dB)34569修 正 值-3-2-1第七章 空气净化系统的测定7.0.1 垂直单向流(层流)洁净室的风量测定,其测试面应选择在工作区,即距地0.81.0m的水平截面上; 对于水平单向流,测试面应选择在距送风面0.51m 的垂直截面上,截面上测点应均匀布置,测点间距不应大于2m,测点总数不应少于10点。测得各点风速值,可取平均值乘以截面积作为风量值。7.0.2 高效、超高效空气过滤器检

15、漏方法:采用扫描法对过滤器的边框、封头胶和表面进行检漏,采样口应距被检部位表面2030mm处,以2030mm/s 的速度移动检查。高效过滤器应采用检漏仪 (即比色仪)和光学粒子计数器检漏。超高效过滤器应用凝结核计数器或激光粒子计数器检漏。 (1):采用检漏仪检漏过滤器宜单个进行, 检漏时应在被检过滤器上风侧引入均匀浓度的气溶胶。若检漏仪表为对数刻度时,上风侧气溶胶浓度应超过仪表最小刻度的104倍;当为线性刻度仪表时,仪表应具有0.001100mg/1的测量范围,上风侧浓度需达到80100mg/l。 (2):采用粒子计数器检漏高效过滤器, 其上风侧空气含尘浓度,对大于或等于0.5m微粒,必须大于

16、或等于3.5×104粒/l;若检测超高效过滤器,对大于或等于0.1m 微粒,必须大于或等于3.5×104粒/l。检测过滤器应在接近设计风速的条件下进行。被检过滤器下风侧测得的漏泄浓度换算成透过率值,高效过滤器不得大于过滤器出厂作 业 指 导 书文件代号D409-2008第2版 第2次修改 第9页 共12页标题: 通风与空调工程测试实施日期2008年4月1日合格透过率的2倍; 超高效过滤器不得大于出厂合格透过率的3倍。7.0.3 洁净室的静压测定应在所有门关闭情况下, 由高向低,由房间向外间顺序进行。7.0.4 对于高于或等于100级的洁净室, 尚应测定在门开启状态下,距离门

17、口内侧0.6m处工作面高度的空气含尘浓度值。7.0.5 室内空气洁净度检测方法: (1):检测洁净度的仪表为尘埃粒子计数器, 测试前必须经过标定,每点采样次数不应少于次。室内测定人员不应超过名,测定时人员必须站在采样点的下风侧静止不动或微动。 (2):检测洁净度的最低采样点数应按表6-1的规定执行。(3):测点布置及采样方法:(a)等于或少于点时, 测点应布置在工作区高度室内对角线上或在所指定的工作点上布置测点。多于点时,根据工艺要求和实际情况,可分层布置或均匀布点。(b)对于非单向流洁净室,采样口宜向上。 对单向流洁净室采样口应对着气流方向,采样速度应接近室内气流速度。采样管长度宜 最低采样

18、点数 表6-1室内洁净面积(m2)空气洁净度100级及高于100级1000级10000级100000级<10232221043222086224016134210040321032008063206作 业 指 导 书文件代号D409-2008第2版 第2次修改 第10页 共12页标题: 通风与空调工程测试实施日期2008年4月1日4001601264013100040031610032200080063320063在3m以内。(c) 测定洁净度的粒子计数器每次采样的最小采样量应按表6-2的规定执行。每次采样的最少采样量 表6-2 空气洁净度级别粒径(m)0.10.20.30.55.011785198566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