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化学《化肥》课例与反思_第1页
初中化学《化肥》课例与反思_第2页
初中化学《化肥》课例与反思_第3页
初中化学《化肥》课例与反思_第4页
初中化学《化肥》课例与反思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人教版初中化学化肥课例与反思-引导学生开放性的自主探究学习人教版初中化学新教材中,化肥部分涉及的知识面广,但都是“蜻蜓点水”。如果在教学中教师只是面面俱到照本宣科地介绍,则不利于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在教学过程中我紧扣内容标准组织教学,注意初中化学肥料知识与农村生产实际的衔接,使基础教学与生产实践紧密结合,相互渗透。选择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农业要增产增收必须靠化肥的典型事例,引导学生联系乡土和建设新农村的实际,开放性的自主探究学习,使化肥课程内容贴近学生、贴近生活、贴近社会。用一课时的教学时间做了初步尝试,并做了课后调查,感触颇多。我在探究化肥的两周前,将课题2“化肥”的内容提前,让学生进行上网

2、调查、田间考察、农资公司参观、访问园艺师、汇报交流等形式,扩展学生的视野,开拓学生思维发展空间,培养信息收集和整理、问题的分析和判断等科学实践能力,试图在合理使用化肥、农药等人文精神的大背景下,让学生了解化肥在农业生产中增产增收的重要性,激发其对化肥探究的兴趣,发挥其主动参与性,促进科学态度、方法、情感和责任感等价值观的形成。利用学生的生活经验,探究适时合理使用化肥、农药所要解决的主要问题,探究鉴别化肥所需要材料的选择依据,重点探究并建构实验室中用仪器和药品试剂来鉴别化肥及测定土壤酸碱性的正确操作方法,培养学生从化学的角度解决生活实际问题的能力和科学思维方法,实现科学教育与人文精神培养相融合的

3、教学理念。一、社会调查,实地考察,交流合作,责任提升1上网调查上网查阅资料,了解世界、中国和芜湖市的化肥生产状况、化肥的种类、对植物生长过程中的作用、收集有关化肥的谚语、滥用化肥和农药对环境及水资源造成的污染与危害、适时适当施肥和农药的方法,增产增收与保护环境的统一关系,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2实地考察小组合作,在离学校不远的镇农科站实验基地采访并选取长期使用硫酸铵化肥的土壤样品、采访村园艺师和了解自己家庭、拍摄由于化肥施用的种类和用量的恰当与否而对植物生长产生的影响的对比照片或采集样品;调查不同的农作物每亩每季对不同品种化肥需要量,把合理施肥意识变成实际行动。 3农资公司参观带领学生参观,参

4、观镇农资公司了解农资化肥和农药的性能及用途;认识各种化肥包装袋上的标签;对各种化肥的颜色、状态、有无气味、存放地点和方式作详细记录,增强对化肥性能认识的意识和情感。4汇报交流汇报交流的形式有:各种化肥对植物生长过程中作用的多媒体文本展示、手抄报、墙报、参观镇农资公司了解农资化肥和农药的性能及用途,对各种化肥的颜色、状态、有无气味、存放地点和方式作调查报告、展示采集的土样、土壤的测定分析,借助已学的知识和各种教育资料对调查结果进行分析和归纳,提出解决适时适当施肥和农药的合理方法及建议等,目的是进一步促进科学态度、方法、价值、情感和责任感等人文素质的提升,为化肥的探究营造良好的人文精神意境。5提出

5、课外研究性问题各种化肥的成分主要有什么不同?提示:从颜色、气味、溶解性等方面进行比较。氮肥能与碱性物质一起存放吗?氮肥都为白色晶体吗?解决这些问题需要作哪些准备?寻找能代替实验室中碱性物质(石灰浆)、自来水和木炭的代用品,来鉴别区分化肥。学生走出课堂,深入社会生活实际,获得第一手资料和直接经验,既充分利用了当地的各种社会资源,拓展了学生认识化学、科技发展与生活生产实际密切联系的空间,又增添了人文内涵的深度,更发展了学生自主、合作的探究能力。二、联系实际,自主探究,领悟方法,反思评价化肥课题2用一课时完成,采用两个探究过程,在探究过程中重视三性:即开放性、主体性、实践性。即联系生活实际,从植物生

6、长过程需要化肥实际的角度创设教学情景,充分运用学生家庭的生活经验,尽量利用学生身边的物品为材料探究鉴别实验操作方法,激发学生兴趣,从家庭使用化肥的经历多视角、全方位地认识化肥、合理利用化肥,在实践中探究、分析、归纳、迁移,发展探究能力,促进化学教育与人文精神的融合。1汇报课外研究性问题的研究结果(1)小组展示化肥的样品,从不同的化肥的主要成分、主要性质、作用等三个角度对比分析中,得出化肥的分类和鉴别要解决的三个主要问题:一是成分,可分为N、P、K、复合肥和微量元素化肥;二是作用,从不同的化肥在植物不同的生长期所起的作用角度归纳:氮肥能促使作物的茎、叶生长茂盛,叶色浓绿、磷肥促进作物提早成熟,穗

7、粒增多,子粒饱满、钾肥能促使作物生长健壮,茎杆粗硬,增强对虫害和倒伏的抵抗能力和生长良好,植物缺乏化肥和这些微量元素,就会影响生长发育,减弱抗病能力。(展示缺化肥影响植物生长的标本及图片,加深对农谚“庄稼一枝花,全靠肥当家”的认识);三是存放方式:铵态氮肥不宜和碱性物质混合施用,铵盐跟碱起反应,生成氨气,使肥料失效。使用化肥所带来的问题:化肥对环境的污染,同时从环境角度简单提及了农业生产中的另一重要化工产品农药的使用。从而全面而真实地将人类在化肥、农药使用上所面临的问题呈现给同学们,不仅让他们了解科学发展已经解决的问题,还让他们了解科学发展中尚待解决的问题。(2)展示课外活动中对化肥收集各种材

8、料,并进行探究归纳材料的特点。由学生上台汇报化学肥料的简易鉴别方法:一看:液态化肥,有刺激性氨臭气味的是氨水;像鱼卵的白色固体,一般是尿素;灰色粉末或颗粒,一般是过磷酸钙;黄褐色或灰褐色粉末一般是磷矿粉;白色晶体可能是硫铵、碳铵、氯化钾等。二闻:直接闻,有明显氨臭味的是碳铵(易分解放出氨气);将石灰与白色晶体混合揉搓,有氨臭气味的是硫铵或硝铵。三溶:灰色粉末部分溶于水,且溶液显示酸性的是过磷酸钙;黄褐色或灰褐色粉末且不溶于水的是磷矿粉。:比较氮肥、磷肥、钾肥的性质列表氮肥磷肥钾肥碳酸氢钠氯化铵磷矿粉过磷酸钙硫酸钾氯化钾看外观白色晶体白色晶体灰白色粉末灰白色粉末白色晶体白色晶体闻气体氨气味刺鼻无

9、气味无气味酸味无气味无气味加水能溶于水能溶于水不溶大多溶或部分溶于水能溶于水能溶于水灼烧燃烧,熔化起泡有氨气味或冒烟燃烧,熔化起泡有氨气味或冒烟无明显变化无明显变化不燃烧,跳动或有爆炸声不燃烧,跳动或有爆炸声加熟石灰刺鼻氨气味刺鼻氨气味无气味无气味无气味无气味.总结三种肥料的鉴别方法:一看、二闻、三溶、四烧、五加碱由上可见,学生通过课外活动获得的有关化肥的经验,既有一定的科学性也有一定的片面性,因此只有在自主探究实验、观察、分析、讨论交流中才能不断得到完善和发展;而自找材料,既紧密联系了化肥与植物生长的关系,展示了学生的聪明才智,又体现了科学技术源于生活,又应用于生活的应用价值,极大地激发了学

10、生的学习热情与兴趣。2从生活实际经验迁移、探究实验室操作的方法如何把学生通过调查得到的常见化肥的鉴别方法上升到根据化肥的种类、成分不同而采用准确科学规范的操作,教师除了要熟悉教材,更要深入了解学生的学习基础、能力发展水平以及兴趣爱好和潜能,以学生已有“经验”为基础,设计必要的教学环节,让学生自我发现其原有认识中的不科学、片面的成分,主动构建用归类和鉴别的正确操作方法。(1)自主设计探究方案,暴露问题教师分发化肥及土样,要求学生选用实验室中仪器进行自主探究鉴别化肥和测定土样的酸碱性操作。在整个自主探究过程中,采取同组异质、异组同质的方式相互讨论,分工合作,探究过程中学生兴趣盎然。我没有想到的是,

11、即使课前已布置练习,但课堂上很少有学生阅读教材,而是在观察化肥、土样后,拿起化肥、土样就操作;学生的操作五花八门,在燃烧化肥时有的直接把化肥洒到酒精灯上,有的把烧红的木炭放到化肥上,有的把化肥放到烧红的铁片比较现象;闻气味时,有的直接将鼻孔凑到药品上闻;更出乎意料的是,测定土壤酸碱性时,有的同学不浸制土壤液,把pH试纸直接插入土样中。学生的操作暴露了许多问题:一是学生的学习水平和能力有限,预习方法没有到位;二是学生以形象思维、感性思维和经验型的逻辑思维为主,完全是按照自己生活中想象的经验。出现问题并不可怕,可怕的是学生不能自己发现问题的所在。(2)欣赏成果,反思评价,表达交流,探究正确操作的方

12、法我以为,只有通过学生互相搜集证据来评价比较,设法唤起学生思考的兴趣,使其认真反思,自己发现原有知识的局限性,自己去发现问题的本质,自己去纠正错误的操作,补充完善得到正确的操作方法,才能最终达到主动建构知识、体验探究过程的曲折与乐趣的目的。收集事实证据:各组互相对比测定的土样pH和化肥鉴别结果,发现只有六个小组的pH=5,八个小组化肥鉴别结果较正确。评价与交流:六个成功测定土样的pH、八个成功对化肥进行鉴别的小组满怀的喜悦介绍经验,实验失败者则陷入对自己小组和其他小组操作的反思,几乎每个学生都积极参与评价交流反思的活动,各抒己见,点评各小组的成功之处和不足之点。修正与归纳:在互相评价交流中,在

13、思考和讨论中,学生不知不觉地将存在的操作问题一个个找出来,又一个个想办法解决;学生不断地发现错误的操作,不断地修正已有的“经验”,从中领悟正确的操作方法,完善归纳,最后初步解决了测定土样的pH和化肥鉴别的操作方法。点拨与顿悟:在概括、领悟的过程中,学生的情绪高涨,为自己的发现欢欣鼓舞,为参与评价交流获取知识后的成功而喜悦。 结论与验证:打铁趁热,我说:“能否使用你们刚才归纳土样的测定、化肥鉴别的操作的要点,进一步验证了结论的正确,他们喜悦的心情溢于言表。三、自我反思从总体上看,本节课基本上达到了新课程标准要求的预期目标,即:充分利用各种社会资源,挖掘教材,发展教材,根据本地、本校的实际情况,创造性地使用新教材,在人类文化背景下构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