戊戌变法失败的原因及其反思_第1页
戊戌变法失败的原因及其反思_第2页
戊戌变法失败的原因及其反思_第3页
戊戌变法失败的原因及其反思_第4页
戊戌变法失败的原因及其反思_第5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1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戊戌变法失败的原因及其反思戊戌变法失败的原因及其反思一、历史背景:1898年(农历戊戌年)进行的戊戌变法以康有为、梁启超为主要的 改良主义者通过光绪皇帝所进行的资产阶级政治改革,是中国清朝光绪 年间( 1898年)的一项政治改革运动。主要内容是:学习西方,提倡科 学文化,改革政治、教育制度,发展农、工、商业等。这次运动遭到以 慈禧太后为首的守旧派的强烈反对,同年九月慈禧太后等发动政变,光 绪被囚,维新派康有为和梁启超分别逃往法国和日本。 谭嗣同等6人(戊 戌六君子)被杀害,历时仅一百零三天的变法终于失败。因此戊戌变法 也叫百日维新。二、戊戌变法的失败:轰轰烈烈的戊戌变法历时103天就失败了,时

2、人有喜有悲,但对大 多数的百姓来说是茫然。当然失败的原因有多种,有内因有外因,不是 一二句话所能道得清的。主要原因如下:(1)中日甲午战争后,民族危机空前严重,民族资本主义获得初步发展, 以康有为等为首的维新派,代表着民族资产阶级上层的政治要求走上历 史舞台,主张对中国传统的政治、经济和思想文化进行资产阶级性质的 改革,把中国引向资本主义发展道路,以挽救民族危机,使国家臻于富 强。一一用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来分析,维新派没有广泛的联系群众, 发动群众,最后的失败在开始时就已经注定了。(2)经济方面维新派保护奖励农、工、商业,在北京设立农工商总局、铁路矿务 总局,提倡实业,鼓励私人投资。一一用今天

3、的经济观点来看,是没有 了国家的宏观调控措施,放任国有资产的大量流失。(3)取消满人寄生特权,准其自谋生计。维新派忘记了老一辈开国元勋的丰功伟绩,忘记了国家是千千万万的先辈打下来的,没有满人那有你们今天的幸福生活, 光绪也太糊涂了。 (4)政治方面维新派令各衙门删改条例;中央裁撤詹事府、通政司、光禄寺等闲散衙门,外省裁撤湖北、广东、云南三省 (此三省督抚同城)巡抚、东河 总督等重叠机构;一下子裁减大量国家机关,把大量公务员推向社会, 只会使本来就高失业率的社会更加动荡。那些将被裁机关的工作人员当 然是拼死反对资产阶级维新派了。(4)军事方面维新派裁汰旧军,令八旗及各省军队一律改练洋操;筹办兵工

4、厂,力行保甲,实行团练。一一老祖宗说的好,枪杆子里面出政权,这样的 改革,军队还能听朝廷的话吗?(5)文教方面改革科举废除八股取土制度,改试策论;设立学堂,提倡西学。这,丢掉了历代朝廷的优良传统,忘了祖宗的家规,我们可是泱泱五千年的大国, 千秋基业难道真要毁在你们这一代手中。(6)广开言路,允许官民上书言事,严禁官吏阻格。一一用现在的观点 看,上访是错误的,刁民也会乘机闹事的。三、梁启超对戊戌变法的反思:1898年的戊戌变法是一次重要的思想启蒙运动。这不仅表现在维新 变法、议会民主、个性解放等新思想的迅速传播,而且反映在人们对变 法失败原因的多方面的反思。反思历史才有可能创新历史。历史的当事

5、人对其历史的反思则更值得关注。(1)首先,对梁启超来说,戊戌变法的失败真可谓是刻骨铭心,对他一 生的思想和行为都发生了深远的影响。从1898年9月26日亡命日本起,他的许多论著都对变法进行了这 样那样的评论,个别论点真是入木三分。到达日本不久,他就写了戊 戌政变记,就自己的经历和思考,全面论述了这场变法的经过、成败和 得失。但从总体上来讲,梁启超反思最多的是戊戌变法为什么会失败。 他不同意当时国内外流行的一些观点, 对变法的夭折有自己系统的看法。 (2)再次,梁启超在日本看到不少报刊在论述戊戌变法失败原因时,归 之为康梁维新派“急激误大事” 1,于是他一方面向一些名人要员致信, 驳斥这种观点,

6、一方面著书刊文,陈述变法失败的要害不是他们太激进, 而是变法不彻底。梁启超认为改革分为激进和温和两种,认定他们的所 谓激进改革可以救中国,李鸿章、张之洞等洋务派的温和改革不能有成 效。他认为,李鸿章搞的练兵、开矿、设厂、修铁路、办学堂、派留学 生,都没有抓住变法的根本,因而不可能国强民富,反而变出许多问题 来。(3)梁启超认为改革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梁启超认为必须抓住根本, 全方位地变法,像李鸿章、张之洞那样修房补漏式的“温和”改革,只 能越改越乱。当时,梁启超对李鸿章提出批评,李鸿章晚年也承认他所 办的洋务只是一座“纸糊的房子”,经不起风吹雨打。问题的实质在于梁 启超是以此来证明李鸿章这种

7、“温和”的改革不可能使中国富强,反而 越改越糟,而只有他们那种激进的变法才是最正确的。那么,是不是康梁等人太激进而遭至戊戌变法的失败呢?当然不是。 梁启超的反驳和推论是有道理的。当前,仍有一些学者也认为“激进” 是戊戌变法失败的重要原因。这很难令人接受。反过来讲,假如康梁的 变法主张温和一点,变法的速度再放慢一点,变法就可以成功吗?肯定 也不会成功。戊戌变法失败的根本原因不在康梁维新派的变法内容和具 体策略上,而在于当时没有出现一个使变法成功的整体的社会环境以及与此相联系的强大的促进改革的政治和经济力量。从维新派本身去寻求失败的原因,是从枝节上来找,自然进入了误 区;从中国社会本身去考察,才可

8、能合理地去解释变法为什么会失败。 梁启超缺少这方面的思考,在反思这场维新运动时总是就事论事,显得 力不从心。不过,我们再看一下他的具体分析,也还是发人深思的。 四、萧一山、陈恭禄对戊戌变法的看法:萧一山的笔下,戊戌变法就是帝后党争。他评述了中法战争以来的 帝后争斗情况后写道:“帝后两党政权之争,由来已久,戊戌维新,特西 后有意纵容之,以作废立之口实耳。” 220世纪30年代,陈恭禄编写过一部中国近代史,在各大学作为 教材,流传甚广。其在分析变法失败原因时云:康梁之徒,欲以最短期 内铲除千余年之积弊,俾中国欲为强国。梁启超述其师语日:“守旧不可, 必当变法;缓变不可,必当速变;小变不可,必当大变

9、。” 3其视事也,若此之易,实无政治上之经验.而康梁诸人不知环境之阻力,偏于理想, 多招忌妒,终则一无所成,其人固无经验之书生也。4萧一山、陈恭禄都是近代较有影响的史学家。无论将变法失败归之 为光绪帝软弱,还是记账于康梁书生气十足,但基本没有超出梁启超的 思维定势,从变法中的核心人物身上找原因。五、改革开放以来对戊戌变法的理解:改革开放将中国引入了一个新时代。史学界反观历史的价值取向和 研究方法发生了重大变化,对戊戌变法也有了新认识。回顾80年代以来的中国近代史研究,由于受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 的大环境的影响,学术界逐步将1840年鸦片战争以来的中国历史看做一 个现代化或近代化的过程,不少学者

10、把“五四运动”前80年的历史概括 为中国早期现代化或近代化的一个重要的准备阶段。也有一些学者把近一个半世纪的中国历史视作从传统的农业文明向现代的工业文明转换的 历史,把是否有利于中国现代文明的重建作为评判这段历史的标尺 5。 无论哪一种提法,实质上都是用新的史观即近代化(或现代化)的史观 去重新研究中国近代史,所以学术界应该重视对这种新史观的研究。六、戊戌变法总结:戊戌维新作为中国民族资产阶级登上政治舞台的第一次表演 ,竟失 败得这么快,这不仅暴露出这个阶级的软弱性,同时也说明在半殖民地 半封建的旧中国,企图通过统治者走自上而下的改良的道路,是行不通 的。要想争取国家的独立、民主、富强,必须用革命的手段,推翻帝国 主义、封建主义联合统治的半殖民地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