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宁市英华大桥_第1页
南宁市英华大桥_第2页
南宁市英华大桥_第3页
南宁市英华大桥_第4页
南宁市英华大桥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南宁市英华大桥施工图设计文件第15页 共14页拓展城市空间具有十分重要的意102.763米,宽度为51米,西岸引桥长度为277米,宽度为35.2米,主桥长度为 500米,宽度37.7米,东岸引桥长度为138米,宽度为35.2米。两岸设两条匝道与亭江路相接。匝道全长490.34米,其中巧玲部分200米,路基部分290.34米,宽度均为18.5米。西岸下辅道长度600.43米,宽度9.5米。本册南宁式英华大桥施工图设计第一册总体设计1、关于南宁市英华大桥方案设计的批复(南规管【20111 510号);2、关于南宁市英华大桥工程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的批复(南发改城市【20121 13号);3、关于南宁

2、市英华大桥初步设计的批复(南发改城市【20121 143号);4、南宁市城市总体规划(20102020 )»5、南宁市英华大桥通航净空尺度和技术要求论证报告6、南宁市英华大桥工程施工图设计审查会会议纪要大桥起于西岸凤亭路, 上跨亭江路,向东跨越邕江后,在柳沙半岛接英华路与半岛环线 交叉口。该桥的建设对推进城市基础设施总体规划的实施、 义。英华大桥主线全长1017.763米。其中西岸引道长度四川省交通运输厅公路规划勘察设计研究院4/12/2013四、主要技术标1)道路等级:城市主干路I级2)设计速度:主线 60Km/h3)汽车荷载:成一A级4)人群荷载:依据城市桥梁设计规范相关的人群荷

3、载标准计算5)主桥宽度:37.7m,横断面布置为 2 x( 1.25m风嘴+2.1m人行道+2.5m非机动车道+0.5防护栏+0.5m路缘带+3 X 3.5m机动车道=0.5m路缘带)+2m中分带6)引桥宽度:35.2m,横断面布置为2 X( 2.1m人行道+2.5m非机动车道+0.5m防撞护栏+0.5m路缘带+3 X 3.5m机动车道+0.5m路缘带)+2m中分带7)桥下净空高度:5m8)设计洪水频率:1/3009)航道等级:n级10)通航标准:最高通航水位:H1/20=77.47m ;通航净高:13m通航净宽:220m11)书12)设计基础风速:25.6m/s环境类别:C414)设计基础期

4、:100年设计安全等级:一级五、主要设计规范与标准城市街道工程设计规范CJJ 37-2012城市桥梁设计规范CJJ 11-2011城市桥梁抗震设计规范CJJ 166-2011城市桥梁桥面防水工程技术规范CJJ 139-2010城市道路照明设计标准CJJ 45-2006城市道路和建筑物无障碍设计规范CJG 50-2001室外给水设计规范BG50013-2006室外排水设计规范GB50014-2006给水排水工程管道结构设计规范GB50332-2002城市绿地设计规范GB50420-2007公路工程技术标准JTG B01-2003公路桥涵设计通用规范JTG D60-2004公路桥梁抗风设计规范JT

5、G/T D60-01-2004公路钢筋混凝土及预应力混凝土桥涵设计规范JTG D62-2004公路桥涵地基与基础设计规范JTG D63-2007公路桥涵钢结构及木结构设计规范JTJ 025-86混凝土桥梁结构表面涂层防腐技术JT/T 695-2007公路桥梁钢结构防腐涂装技术条件JT/T 722-2008抗震设防:按关于对英华大桥工程场地地震安全性评价结果审定的行政许可决定悬索桥主揽系统防腐涂装技术条件JT/T 694-2007铁路桥梁钢结构设计规范TB 10002-.2-2005内河通航标准GB 50139-2004七、总体设计1、桥位施工图节段桥轴线严格按规划红线及初设批复执行。2、平面设

6、计主线在西岸以直线顺接凤亭路,东岸以R=900的圆曲线顺接英华路。本工程起点(X=2519752.9110,丫=532872.9447 )为 K0+061.809,止点(X=2519973.5710 , 丫=533771.8129)为K1+079.572 。在YHK0+246.937处设一处平曲线,具体线形为半径 500m的圆曲线接两端各50m长缓和曲线。英华大桥的主桥均位于直线段。西岸引桥两侧设置辅道在西岸采用部分苜蓿叶形状的立交方案连接亭江路与英华大桥, 连接亭江路及凤亭路。3、纵断面设计主线断面设计需综合考虑现状交通道路标高,防洪堤标咼,相交道路净空,道路排水需要,桥下通航净高和桥梁建筑

7、高度及道路两侧其他建筑及地物,同时纵面设计要与两端拟建成衔接道路设计标高或规划标高连接平顺。综合以上因素,主线纵断面采用以下方案:起点(两岸0)采用3.5%纵坡顺接凤亭路, 在主桥段设置2.49%的双向纵坡以保证桥梁良好的景观视觉效果,同事便于主桥设计施工,最后以3.376%的纵坡接至英华路与柳沙半岛环线交叉路口。4、横断面布置本工程全线设置双向六车道。主桥全款37.7m,包括1.25m风嘴+2.1m人行道(含栏杆)+2.5m非机动车道+0.5m分 隔栏+0.5m路缘带+3X 3.5m机动车道+0.5m路缘带+0.5m防撞护栏+1m吊索锚固定区+0.5防撞护栏+0.5m路缘带+3 X 3.5m

8、机动车道+0.5m路缘带+0.5m分隔栏+2.5m非机动车道 +2.1m人行道(含栏杆)+1.25m风嘴。引桥宽度为2X 17.1m,间距1m,每幅包括+2.1m人行道(含栏杆)+2.5m非机动车道 +0.5m分隔栏+0.5m路缘带+3X 3.5m机动车道+0.5m路缘带+0.5m防撞护栏。引道总宽35.2m,横断面布置与侨引相同。A、B匝道总宽18.5m,为双向匝道,横断面为0.5m防撞护栏+6m机动车道+0.5m路缘带+1.5m分隔带+0.5m路缘带+6m机动车道+0.5m防撞护栏+2.5m非机动车道+0.5m防撞护10.5m,D、F匝道为外侧匝栏。C、E匝道为内侧匝道,设置机动车道和非机

9、动车道,宽度道,仅设置机动车道,匝道宽度为7.5m。机动车道、非机动车道的路拱横坡设置为双向1.5%,人行道路拱横坡为反向1%。5、桥梁布置主桥孔跨不知为:45+410+45m,全长 500m。主线孔跨不知为:4X 30+2 X 25+ (25+26+28+25 ) + (45+410+45) +5 X 27m,总长 915m。匝道桥孔跨布置为4X 25 吗、。主桥采用单索面悬索桥方案,引桥均采用现浇连续箱梁。八、主桥结构设计1、主塔(1)主塔基础主塔基础采用桩基承台基础。承台底部平面尺寸为16.6 X 16.6m,高度为5.5m。每个承台底面设9根0 2.5m的桩基基础,桩基中心间距6.25

10、m。桩基均按嵌岩桩设计。(2)塔柱结构1)、总体设计索塔为“羊角编钟“造型,高100m。桥塔下塔柱为预应力混凝土结构,上塔柱及横梁均为钢结构。塔柱在纵向由两个1/4圆形截面逐步合并为1个半圆截面。塔柱底部横桥向高度为5.7m顺桥向宽度为11.3m ,以圆弧的方式向塔顶渐变为横桥向宽3.625m,顺桥桥向宽7.249m。2)、阶段划分钢塔沿高度方向划分为 11个阶段。T1节段为预应力混凝土节段,T2为与横梁连接节段,T3 T9为上塔柱节段,T10为索鞍承压阶段。T1阶段长度为16m,其余塔柱节段长度7.5 11.388m。3)、预应力混凝土塔柱主塔根部以上16m均为预应力混凝土塔柱,塔柱采用空心

11、截面,壁厚0.9m,在塔柱四周均设置预应力钢束,共计10束,每束钢束由21根0 15.2mm高强度低松弛预应力钢绞线组成。4)、面板与加劲肋塔柱面板均采用 48mm,加劲肋均采用刚性加劲,加劲肋尺寸30 X 360mm ,面板加劲 肋最大间距为790mm。5)、横隔板钢塔内横隔板间距为 3m,节段间横隔板间距为 1.5m。普通横隔板厚度均为 16mm,横隔板高度为900mm,端头设置 T型加劲构造。T2节段上下两道横隔板厚度为28mm , T10节段塔柱内横隔板厚度为20mm。6)、索鞍下方节段索鞍下方T10节段采用塔柱+横梁的形式。横梁高度3.504m,横梁内部设置纵横梁交错的隔板承受上方巨

12、大的缆力。横桥向竖直隔板厚度为36mm,间距为725mm ,纵桥向竖直隔板厚度为30mm,间距山606mm、渐变至2640mm。该阶段最顶上设置 70mm钢板作为承压板。7)、与横梁连接节段与横梁连接的T2节段高度为11.388m,在对应横梁顶底板的位置设置两道28mm厚的横隔板。为使腹板剪力更好的向塔柱传递,在塔柱对应横梁腹板的位置设置两道28mm 厚纵膈板,与塔柱面板相接。8)、钢混连接接头为保证刚塔柱与混凝土塔柱之间的连接过度段应力均匀、有效过渡,构造设计上遵从多次应力扩散的设计原则:T2节段在靠近连接段时,纵向加劲肋从30X 650mm,完成钢一砼连接段第一次应力扩散,即钢结构本身的应

13、力扩散。第一道定位横隔板下增设新的封板,与面板,纵向加劲肋一起,构成10个局部的短柱状空间,内部灌注砼,形成承压短柱;每个局部空间的钢板内壁,均设置19X 100mm 焊钉,一传递钢与砼之间的剪力,完成第二次应力扩散。混凝土塔柱段顶部, 设置封头端和0 50mm开孔板连接件等构成的钢冒结构,以传递钢与砼之间的剪力,完成第三次应力扩散。 内部灌注砼的局部空间,同时作为施加预应力的承压柱,以保证钢砼结合面始终处于受压状态。混凝土塔柱段顶部的封头端板上, 设置砼振捣孔,确保混凝土塔柱段顶部砼能浇筑密实;承压柱预应力锚头预先固定于柱顶中部,锚头四周的间隙起到灌注砼、振捣砼的作用,以保证承压柱砼能浇筑密

14、实。(3) 、横梁构造横梁采用变截面形式,由根部的5.032m变至跨中的3m。横梁宽度为2.249m,每个塔柱设两根横梁连接分叉塔柱。顶底板采用钢板厚度为32mm,腹板厚度为28mm,加劲肋均为24 X 280mm。顶底板个手指 3道加劲肋,加劲肋位置与塔柱加劲肋对应。腹板设置加劲肋。横梁横隔板间距约 3m,除支座正下方横隔板厚度为24mm外,其余横隔板厚度均为 16mm。横梁共分为3个阶段。在横梁上设置拉压支座及风支座加劲构造。(4) 、节段及板件连接除横梁加劲肋设计为栓接外,其余塔柱连接设计为焊接。塔柱面板之间及横梁面板之间 的对接焊缝均设计为双面 丫型坡口熔透焊缝;横梁腹板与顶、底板之间

15、以及横梁面板与塔柱面板之间的焊接均采用 K型熔透焊缝;加劲肋与面板之间的焊接,均采用双面坡口贴角焊缝。所有类型的焊缝在焊接前应进行焊接工艺评定实验,并根据实验结果对焊缝形式进行优化和完善,编制焊接工艺评定实验报告。以上焊缝均按与主体结构等强度设计,焊缝计算厚度不应小于所连接板件最小板厚。(5)、除湿系统东西索塔鞍室共设2套除湿系统。每套系统均包括1台除湿机,以及相应的风管系统和控制系统和控制系统。 除湿设备设于鞍室旁塔冠内HG1横隔板处,设置在塔冠内HG1横隔板处的除湿器将于空气通过送风总管送入鞍室对边顶部的出风管,并由向下的带阀门出风口向鞍座出风。由于出风口的正压和除湿装置回风口的负压的压力

16、差,气流通过鞍座等回到除湿装置,形成了充分的气流循环,使空气始终充满鞍室内部空间。设备段预留件包括预埋在鞍室壁板上的送回风管和再生进出管,焊接在HG1的T型加劲上的设备支架;以及电控箱支架、风管支吊架等。每套除湿系统设置控制系统一套,随时检测内部湿度,除湿系统将根据湿度自动卸载或停止运行,充分节能。并能根据业主要求通过输出端口为上位机提供运行参数,实现远程监控。每套除湿系统电功率 2KW , 2套共4KW。2主梁(1)钢箱梁结构1)阶段划分全桥钢箱梁划分为51个吊装节段,节段分为七类:A类梁段位边跨端节段,节段长度10.19m,全桥共2段;B类梁段为边跨标准段,节段长度10m,全桥共6段;C类

17、梁段为桥塔处节段,节段长度8m,全桥共2段;+D类梁段为中跨靠塔侧第一节段,节段长度7m,全桥共2段;E类梁段为除D类外的其余斜吊索位置节段,节段长度10m,全桥共6段;F类梁段为直吊索位置标准节段,节段长度10m,全桥共32段。G类梁段为中跨中段,节段长度 8m,全桥共1段。全桥所有节段中重量最大的为A类节段,最大吊重 215吨。考虑到设置顶推导梁的需要,一个A类节段梁两侧纵向隔板及对应位置顶底板营局部向前延长一段作为与导梁连接段。该部分由在承包人确定导梁具体形式后再进行设置。2)、面板与加劲肋主梁采用单箱四室扁平流线型全含钢箱梁,箱梁中间设置纵膈板,箱梁全宽37.7m,中心高3.5m (外

18、轮廓)。钢箱梁顶板厚16mm、上斜腹板14mm、底板、下斜腹板厚12mm。钢箱梁顶板机动车道、非机动车道区域采用U肋进行纵向加劲,U肋上口宽300mm,底宽 170mm,高 280mm,板厚 8mm,间距 600mm。钢箱梁在上斜腹板设置板式加劲肋,高190mm,板厚16mm。钢箱梁顶板在人行道区域,以及钢箱梁底板、下斜腹板上开孔。为减小焊接定位难度,是制造更加方便,板式加劲肋与横隔板之间不予连接。但在斜吊索吊吊点横隔板的吊点区域,为保证吊耳连接板的受力, 横隔板上不开孔,板式加劲肋在此予以切断,然后在工地后焊接纵向加劲嵌补段。3)、横隔板及纵膈板箱梁内,每隔23.33m设置一道横隔板。除 A

19、类梁段设置5道横隔板外,其余节段均设置3道横隔板;除支座位置横隔板构造较为特殊外,其余节段横隔板均为两道吊点横隔板一道普通横隔板。普通横隔板板厚10mm,支座处横隔板板厚16mm;吊点很隔板出于受力需要,分区域采用了 1260mm的板厚。除端头横隔板H( a)外,其余横隔板均采用双面加劲。纵隔板均沿全桥通长设置。中间总隔板厚度16mm,在直吊点位置纵膈板厚度加厚为20mm,两侧的便纵膈板厚度为18mm,为适应顶推的需要,下端设置马蹄形加劲肋,肋厚16mm,加劲肋侧面与底板纵肋焊接,加劲肋地面要求与箱梁底板磨光顶紧。纵膈板均采用双面加劲。4)、吊点全桥钢箱梁吊点分为 3类:斜吊索吊点、直吊索吊点

20、、临时吊点斜吊点连接板板厚 60mm,加装两侧补强板后,总厚度110mm。耳板连接板采用整版形式一一即与吊耳连接板相连的上斜腹板、板式加劲肋均予以切断后, 在焊接在吊耳连接板上;因此,此处的箱梁顶板也要预留槽口。直吊索吊耳连接与箱梁顶板焊接,板厚40mm,加装两侧补强后,总板厚为110mm。临时吊点采用组件与钢箱梁栓接,可重复利用。连接板厚度20mm,加装两侧加劲板后,总厚度为52mm。5)、节段连接钢箱梁节段连接采用全焊方式。钢箱梁节段吊装就位后,拧紧临时配件螺栓后,在焊接横向环焊缝和U肋、板肋嵌补段。6)、箱梁约束体系箱梁梁端节段上,设置了2个LYQZ6000/1200型竖向拉压支座,约束

21、箱梁竖向位移和扭转;塔柱位置节段上,设置了2个LYQZ10000/2000型竖向拉压支座,约束箱梁竖向位移和扭转;塔柱位置节段设置 4个横向GPZ1000型盆式支座,约束箱梁横向变形;在箱梁梁端纵向设置了 2个F=500KN的阻尼器,最大位移量±280mm,以限制箱梁在顺桥向地震响应下的纵向位移。(2)、检修设施1)、外部件修车钢箱梁底面,设置检修车轨道和检修车(由业主另行委托设计),用于日常养护作业。2)、内部检修通道箱梁检修可由交界墩位置检修通道孔进入主桥钢箱梁。由于设置有除湿系统,故检修孔及管线孔洞均应封闭。检修孔及管道孔均设置封门,该门由加工厂家进行设置。3、锚碇(1)、锚固

22、系统设计为增加结构耐久性并且方便施工,锚碇采用钢拉杆锚固系统, 锚固方式为无粘接后锚承 压式。锚固系统设计要点如下:1、锚固系统由索股锚固连接构造和钢拉杆锚固构造组成。索股锚固连接构造由连接拉杆组件、连接器组成;锚固构造由锚固钢拉杆、后端锚固承压板、前端转换螺母等构成。索股锚固连接构造上端与索股锚头相连接,另一端与锚固钢拉杆连接。2、索股锚固连接构造均为单索股锚固单元。单索股单元由2根拉连接连干和单索股连接器构成,每根主揽共有 91个单索股锚固单元。3、拉杆采用40CrNiMoA,连接拉杆直径为 75mm,锚固拉杆直径为 85mm。锚固拉杆采用金属铝涂层+防腐油脂+热缩护管的防腐体系。4、拉杆

23、方向均与其对应的索股方向一致,拉杆方向误差用球面螺母予以调整。5、有施工单位根据锚固系统定位要求自行设计定位支架,并由设计、监理确认后实施。本图暂按每立方混泥土 10kg估算用钢量,实际用钢量可按发生计量。(2)、锚体设计1、锚体从结构受力和功能上可分为锚块、基础、前锚室等几部分。由于锚碇平面尺寸较大,为避免出现收缩与温度裂缝,锚碇共分为四块进行浇筑,分别为锚块,前锚室、两个侧基础。各块之间设置 2m宽浇段,后浇段采用微膨胀混凝土。2、锚块、前锚室底座、基础均大体积混凝土结构,为减少大体积混凝土的温度应力,防止温度裂缝的发生,锚块、前锚室底座、基础分层浇筑每层混凝土中设置冷却水管,进行通水冷却

24、。冷却水管采用 0 40X2mm点焊钢管,由施工单位根据大体积混凝土温控专题成果确定混凝土分层高度及冷却水管布置,并由设计、监理确认后实施。本图暂按40t估算钢量,实际用钢量可按发生计量。3、为降低大体积混凝土水化热,锚块,前锚室底座、基础、后浇段混凝土采用低水化热水泥,并充分考虑掺入粉炭灰后混凝土的后期活性,采用60天龄期的抗压强度作为设计强度。4、锚碇各部分的永久外露表面钢筋保护层内均设一层D6带肋钢筋焊网,以增强混凝土表面抗裂性能。(3)、除湿系统1、除湿装置将之与空气通过送风管送至锚室底部的出风管,并由向上的带阀门出风口气流通过索群等回到除向索群出风。由于出风口风正压和除湿装置回风口的

25、负压的压力差, 湿装置回风口,形成了充分的气流循环,实干空气始终充满锚室内部空间。2、除湿系统电功率 13KW,每套除湿系统均包括除湿机和1台混合箱,以及相应的风管系统和控制系统设备。 控制系统可随时检测内部湿度, 除湿系统将根据湿度自动卸载或停 南宁市英华大桥施工图设计文件第20页共14页止运行,充分节能,并能根据要求通过输出端口为上位机提供运行参数,实现远程控制。3、预留性包括预埋在锚室砼壁中的再生进出管以及设备底座、电控箱支架、风管支吊架等。(4)、检修系统1、检修楼梯、平台、检查门、通道共同构成进出锚体各空间的通道系统,主要供检修维护人员进出锚体同性使用。运营期间,检修人员和设备经过位

26、于锚室前端的检查门进入平 台,然后经楼梯到达前锚室地面。2、锚碇检修楼梯采用钢筋混凝土楼梯和平台栏杆采用普通电焊钢管。3、前锚室检查门洞预留孔尺寸为180X 100cm,检查门采用防火、防盗、密闭钢质门内外个一闪,钢质门应根据门洞尺寸向专业场上订购。检查门所需要的预埋件由厂商提供,本四川省交通运输厅公路规划勘察设计研究院4/12/2013图册未示出。(5) 、锚碇防水设计1、锚碇防水设计按地下工程防水技术规范GB 50108-2008 执行。2、除顶板与前墙外,其余部分采用防渗透混凝土,防渗等级为P10 级。1)2)3)锚碇顶部设防水层。3、锚碇基地至回填地面线以上50cm的锚碇外面及锚碇顶面

27、均应进行防水层施工。防水层按以下几个部分施工: 基底设20cm厚垫层,垫层采用 C30防水砼,热层表面按结构物质防水层施工。基底至回填地面线以上 50cm范围防水层施工于锚体表面。4)所有施工缝均设置橡胶止水带。在新湖凝土浇筑前,将已成沪宁土表面凿毛冲洗干是新老混凝土结合净,在新老混凝土交界处涂刷水泥基渗透性结晶性防水涂料或者界面剂,良好。4、在基坑回填以前对锚体惊醒防水层施工。防水层采用涂膜防水涂料,施工前按涂料要求对混凝土表面惊醒处理。防水涂膜需要涂4次,平均厚度2.0mm。5、防水涂层材料性能必须满足地下工程防水技术规范(GB 50108-2008 )要求。8、钢结构防腐涂装结构表面的涂

28、装,除了提供适当的外观色彩与视觉效果外,更主要的功能是减缓环境对结构的腐蚀,以延长结构的使用寿命。参考大气环境腐蚀性分类GB/T15957,南宁英华大桥处于强腐蚀环境中,按C5-1腐蚀环境进行防腐设计。涂装使用年限为15年。涂装设计的要求是:防腐蚀涂层的周期维修主要针对面图和中途,最大限度的保证底涂的可靠性和完整性,涂层应具有良好的复涂性能。全桥钢结构涂装设计主要分为以下几个部 分分别考虑:钢箱梁及钢结构塔外表面涂层配套体系腐蚀环境涂层涂料品种道数/最低干膜厚卩mC5-1底涂层环氧富锌底漆1/80中间涂层环氧(云铁)漆(12) /150面涂层(第一道)丙烯酸酯房租聚氨酯面漆1/40面涂层(第二

29、道)氟碳面漆1/30总干膜厚度300钢箱梁内表面(不含 U肋内表面)涂层配套体系腐蚀环境涂层涂料品种道数/最低干膜厚卩m底涂层环氧富锌底漆1/60C5-1中间涂层环氧(云铁)漆(12) /120面涂层环氧(厚浆)漆(浅色)1/80总干膜厚度260钢塔内表面涂层配套体系腐蚀环境涂层涂料品种道数/最低干膜厚卩m底涂层环氧富锌底漆1/60C5-1中间涂层环氧(云铁)漆(12) /120面涂层环氧(厚浆)漆(浅色)1/80总干膜厚度260防滑摩擦面涂层配套体系工作条件涂层涂料品种道数/最低干膜厚卩m摩擦面防滑层无机富锌底漆1/80总干膜厚度80主索鞍及散索套涂装腐蚀环境涂层涂料品种道数/最低干膜厚卩m底涂层热喷铝或锌1/150封闭涂层环氧圭寸闭漆(12) /50中间涂层环氧(云铁)漆(12) /50C5T面涂层(第一道)丙烯酸酯房租聚氨酯面漆1/40面涂层(第二道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