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反思意识_第1页
在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反思意识_第2页
在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反思意识_第3页
在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反思意识_第4页
在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反思意识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 在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反思意识在日常的数学教学中,我们经常会遇到这样的情况,许多学生对以前学过的内容不能很好地反思巩固,遇到同类型的题目时,便卡壳了,实际上,这些学生只是停留在看懂或听懂的表面层次上,没有举一反三将知识纳入自己的知识结构中去。反思就是理论发展和解题思维过程中的再现,培养学生的反思意识当为重要。一、在概念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反思意识数学概念是反映事物在数量关系和空间形式上本质特征的思维形式,具有高度的抽象性,因此,在概念的教学中教师要培养学生反思概念形成的过程,深刻理解概念的内涵和外延,例如,为了使学生全面理解“圆”的定义内容,可以提出以下问题引导学生进行反思:1、到圆心

2、的距离等于半径的所有点是否一定都在圆上;2、圆上的所有点到圆心的距离是否相等。通过对上述问题的反思,学生对圆的定义有一个深刻的认识和理解。二、在解题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反思意识进行解题后的反思,是培养学生良好学习习惯和思维品质的一个重要途径。(一)   反思解决问题的过程一是让学生回顾解题过程,思考解题关键,促使思维精确化、概括化。二是让学生回顾在解题过程中所用的基本思想方法。例如让学生反思:你是通过怎样的方法推导梯形面积计算公式的?这种解决问题的方法对今后学习思考有什么启发?通过反思,培养学生举一反三的能力。(二)   反思好的解题方法学生在解题过程时往往

3、满足于做出题目的答案,而对自己的解题方法的优劣却几乎不加以评价,作业中经常出现思路狭窄、方法单一死板等不足,这是学生思维缺少灵活性、批判性的表现。因此,教师必须引导学生评价自己的解题方法,努力寻找解决问题的最佳途径。(三)   反思错误的解法学生在学习中经常会出现这样或那样的一些错误,甚至是一错再错。这时教师要及时引导学生对出现的错误进行反思。分析错误产生的原因,发现错误的实质,要求学生建立自己的错误档案,将出错的问题进行整理、归类、注明错误出在何处,怎样得出正确的解法。总之,通过对学生反思意识的培养,使学生对数学概念、定理、方法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从而优化教学认知结

4、构,提高学生的思维水平,使学生对所有的知识做到真正理解。       初中数学教学反思实践表明,培养学生把解题后的反思应用到整个数学学习过程中,养成检验、反思的习惯,是提高学习效果、培养能力的行之有效的方法。解题是学生学好数学的必由之路,但不同的解题指导思想就会有不同的解题效果,养成对解题后进行反思的习惯,即可作为学生解题的一种指导思想。 反思对学生思维品质的各方面的培养都有作积极的意义。反思题目结构特征可培养思维的深刻性;反思解题思路可培养思维的广阔性;反思解题途径,可培养思维的批判性;反思题结论,可培养思维的创造性;运用反思过程中

5、形成的知识组块,可提高学思思维的敏捷性;反思还可提高学生思维自我评价水平,从而可以说反思是培养学生思维品质的有效途径。 有研究发现,数学思维品质以深刻性为基础,而思维的深刻性是对数学思维活动的不断反思中实现的,大家知道,数学在锻炼人的逻辑思维能力方面有特殊的作用,而这种锻炼老师不可能传授,只能是由学生独立活动过程中获得。因此,在不增加学生负担的前提下,要求作业之后尽量写反思,利用作业空出的反思栏给老师提出问题,结合作业作出合适的反思。对学生来说是培养能力的一项有效的思维活动,从所教学生来看,一部分学生根本不按老师要求进行作业后的反思,而这部分学生95%的数学能力很低、成绩差,他们只会做“结构良

6、好”的题目,以获得对问题的答案为目标,不会提问,这部分学生中,没有一个会对命题进行推广,而坚持写反思的学生情况就大不一样,因此,培养学生反思解题过程是作业之后的一个重要环节,具有很大的现实意义。 案例1,在完成解直角三角形“应用举例”的5个例题后,启发学生对5个题目的解题过程进行类比性反思,出示反思题目:请同学们再看看例题的解题过程,特别要注意在这些过程中相同方法的归纳概括,通过类比反思你能发现什么?在教师的引导下,同学们发现这几个题表面虽有许多不同之处,但却有如下几点相同: 它们都有一个实际问题作背景; 都用到了方程的知识; 都用到了锐角三角函数的定义; 都用到了几何知识。在此基础上老师说:

7、我通过解这几个题的过程的反思与同学们相似,我的反思结论是它们都运用了同一个解题思维策略或同一个解题模式,就是实际问题几何化,几何问题方程化,而列方程的根据正好是刚学过的锐角三角函数的定义,这样就把几个例题的思考过程和解题过程统一成了下列模式(板书,并解释每个箭头的意义) 通过对5个例题解题后的反思,学生对解决这类问题的思路更加清晰了,并对反思的对象和方法有了一些体会。 案例2:胡玲同学在解完“梯形ABCD中,点E是腰AB上一点,在腰CD上求作一点F,使CF:FD = BE:EA”之后在作业的反思栏内写道:“老师,如果E点在底边上,如何在另一底上找到F,我有一种方法,不知对否?作法,1. 连结A

8、C; 2. 作EO / DC交AC于O; 3. 作OF / AB交BC于F。 AE:ED = BF:FC。 ” 同时,另一位学生在作业本中提出同样的问题,写道:“如果,在梯形ABCD中,点E是底边上一点,那么在另一底边找一点F,使AE:ED = BF:FC,应怎样找?” 两位学生对同一个题目,提出了相同的问题,前者解决了问题,但不能用准确的数学语言表述问题,后者虽没有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但能准确的描述问题,两位学生都良好的运用了直觉思维,这本身就是一种创新能力,我及时公布了两位的猜想,并鼓励他们的这种主动猜想的创新精神,公布之后,同学们反映强烈,并进行了广泛的讨论,并且在讨论中思维更加深刻,问

9、题得到引伸,方法也出现了多种。 第二次作业本交上来了,一位学生对在讨论中提出的新方法给出了证明,他写道:“今天江乔说,如下图,已知梯形ABCD,E是底边的一点,延长腰交于F,连结EA交AB与G就是昨天胡玲要找的点。我觉得它说的是对的;证明如下:(证明略)” 我也即时公布了这位学生提供的江乔的发现和他的证明,并说,江乔能想到这种方法,正如他在反思中所说,是他对解过的P244第22题的反思在这里起了作用,因为当时作了深刻的反思,从而对做过的题目有深刻的映象,自然很容易想到这种方法,因此,同学们应向他学习,解题以后不要停止,一定要多作反思。 接下来的几天中,都有同学围绕着这个问题继续思考,并且有的同

10、学还将此问题作了进一步引伸,如胡静在反思中写道:“任意多边形,知道一边上一点,就可以由胡玲那种方法,在其它任一边上找到一点,使与分得的线段的比等于这点分得的这边上的两条线段的比,只要先把多边形变成三角形后就行。对吗?”我批语道:“你已推广了胡玲提出的命题,很好,且你是对的,请试一试能不能给出证明”。鼓励学生结合解题后的反思,提出问题,并将其指定为反思内容之一,既能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又能形成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的教学情境,还能培养学生的不断探索的精神,从而使学生的创新意识得到保护和培养。这无疑对学生“心态的开放,主体的凸现,个性的张显”是十分有益的。 通过解题后对习题特征进行反思,用自己的语言

11、或数学语言对习题进行重新概述,培养思维的深刻性,促进知识的正向迁移,提高解题能力。思维的深刻性表现在通过表面现象和外部联系提示事物的本质特征,进而深入地思考问题,解完题后经常通过反思题目的特征,加深对题目本质的领悟,从而获得一系列的思维成果,积累属于个人的知识组块,有助于培养思维的深刻性,从而促进知识的正迁移。如: 案例3:解完“如图,AD是ABC的高,AE是ABC的外接圆的直径,求证:AB?AC = AE?AD”后,引导学生对题目本质特征进行反思,发现此题的圆可以不画出来,因为任意三角形都有外接圆,其处接圆的直径则是客观存在的。直径的位置不一定要画在如图的位置,只要有三角形外接圆的直径出现,

12、就应该有上述结论。通过对题目本质的领悟,再用自己的语言对习题进行概述就得到了“任三角形的两边、第三边上的高,和它外接圆直径四个量中任知其中三个,就可以求得第四个”,“三角形外接圆的直径等于外接圆直径和等三边上的高的积”通过反思,由于学生已形成了求任意三角形外接圆直径的一种特殊方法性的知识组块,所以在一次公开课上,老师口述完“已知三角形两边分别是3、6,第三边上的高为2,求三角形外接圆的直径”时,学生就能脱口说出正确答案是“9”。促进了知识的正向迁移,培养了思维的每捷性。 经过一段时间课改的具体实施,我发现也真正体会到,许多曾经对数学不感兴趣的学生,都对数学有了浓厚的兴趣,也使我真正体会到只要你

13、给学生创造一个自由活动的空间,学生便会还给你一个意外的惊喜。  初中数学教学反思的文章0分 标签:回答:1   浏览:13833   提问时间:2006-08-20 21:01具体的文章共0条评论.推荐资料: 化学版青花瓷.mp3更多"青花瓷"相关资料>>最佳答案 此答案由提问者自己选择,并不代表爱问知识人的观点 揪错 评论 举报 东方大师 初中数学教学反思 我国最早的教育著作学记中说:“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从学习方面提出反思在学习活动中的作用。任何一个学生,不论其学习能力

14、起点如何,都有必要通过多种途径对自己的学习进行反思。在当前风风火火的课改实验中,如何真实培养学生的反思习惯和能力,构建起师生互动的反思模式是初中数学教学反思的核心,这也是我们教师应重点反思的地方。 时代的发展和要求,数学教学的价值目标取向不仅仅局限于让学生获得基本的数学知识和技能,更重要的是在数学教学活动中,了解数学的价值,增强数学的应用意识,获得数学的基本思想方法,经历问题解决的过程。在教学中要处理好知识性目标和发展性目标平衡与和谐的整合,在知识获得的过程中促进学生发展,在发展过程中落实知识。这就需要学生对学习进行自我反思。新课程强调以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为重点,倡导以“主动、探究、合作

15、”为特征的学习方式。教学活动是师生双边的活动,它是以教材为中心,教师教的活动和学生学的活动的相互作用,使学生获取数学知识、技能和能力,发展学生思维品质,培养创新意识,并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而教育改革中教师是关键,学生是主体。同时,教师能力的提高及学生能力的提高,都是在实践的探究中逐步确立。由此可见,教师与学生要想发展,必须要将实践与探究融为一体,使之成为促进师生发展、能力不断提升的过程,而反思则是将二者有效结合。那么应从哪些方面实现师生互动的反思模式构建呢? 1、要求做好课堂简要摘记。 当前,老师讲学生听已成了教学中最普遍的方法。而要学生对教学的内容进行反思,听是远远不够的。要反思,就要有内容

16、。所以学生就要先进行课堂简要摘记。课堂简要摘记给学生提供了反思的依据。学生也能从课堂简要摘记中更好的体验课堂所学习的内容,学生的学习活动也成了有目标,有策略的主体行为,可促使老师和学生进行探索性,研究性的活动。有利于学生在学习活动中获得个人体验,提高个人的创造力,所以课堂简要摘记是学生进行反思的重要环节。 2、指导学生掌握反思的方法。 课堂教学是开展反思性学习的主渠道。在课堂教学中有意识的引导学生从多方位、多角度进行反思性的学习。学生的实践反思,可以是对自身的认识进行反思,如,对日常生活中的事物及课堂中的内容,都可引导学生多问一些为什么?;也可以是联系他人的实践,引发对自己的行为的比较反省,我

17、们可以多引导学生进行同类比较,达到“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的境界;也可以是对生活中的一种现象,或是周围的一种思潮的分析评价,此外学生的反思还何以是阶段性的,如:一节课尾声时,让学生进行一下反思,想想自己这节课都有什么收获?还有哪些疑问?当天睡前,反思一下今天自己的感受;或是一周反思一下自己的进步和不足等等。具体有以下五种方法: 在解决问题中反思,掌握方法:解题是学习数学的必经之路,学生解决问题时,往往缺乏对解题过程的反思,没有对解题过程进行提炼和概括,只是为完成任务而解题,导致解题质量不高,效率低下。教师应积极引导学生整理思维过程,确定解题关键,回顾解题思路,概括解题方法,使解题的过程清晰、

18、思维条理化、精确化和概括化。 在集体讨论中反思,形成概念:“活动是感知的源泉,是思维发展的基础”。每个人都以自己的经验为背景来建构对事物的理解,所以认识相对有限。学生通过集体讨论和交流,可以了解同伴的理解,有利于丰富自己的思考方法,反思自己的思考过程,增强迁移能力。概念形成的关键是重视意义建构过程,而不仅仅是单调记忆,所以要注重引导学生通过集体讨论、争辩,来促进个人反思,实现自我创新。 在回顾知识获取时反思,提炼思想:在教学活动中,我们教师比较注重创设情境,引导学生通过操作实践、合作探究,主动获取知识。其实,在实际学习过程中,学生总是根据问题的具体情景来决定解题方法,这种方法受具体情景制约的,

19、如果不对它进行提炼、概括,那么它的适用范围就有局限,不易产生迁移。因此教师应该鼓励学生在获取知识后反思学习过程,引导他们在思维策略上回顾总结,分析具体解答中包含的数学基本方法,并对具体的方法进行再加工,从中提炼出应用范围广泛的数学思想。 在分析解题方法中反思,体验优势:学生在解题时往往满足于做出题目,而对自己的解题方法的优劣却从来不加评价,作业中经常出现解题过程单一、思路狭窄、解法陈旧、逻辑混乱、叙述冗长、主次不分等不足,这是学生思维过程缺乏灵活性、批判性的表现,也是学生的思维创造性水平不高的表现。因此,教师必须引导学生分析解题方法的优劣,优化解题过程,努力寻找解决问题的最佳方案。通过这一评价

20、过程,开阔学生的视野,使学生的思维逐渐朝着多开端、灵活、精细和新颖的方向发展,在对问题本质的认识不断深化过程中提高学生的概括能力,以促使学生形成一个系统性强、相互联系的数学认知结构。 在寻找错误成因中反思,享受成功:学生在学习基础知识时往往不求甚解、粗心大意,忽视对结论的反思,满足于一知半解,这是造成作业错误的重要原因。结果常常出现不符合实际,数据出错等现象,特别是一些“隐性错误”发生频率更高。因此教师应当结合学生作业中出现的错误,精心设计教学情境,帮助学生从基本概念、基础知识的角度来剖析作业错误的原因,给学生提供一个对基础知识、基本概念重新理解的机会,使学生在纠正作业错误的过程中掌握基础知识

21、,理解基本概念,指导学生自觉地检验结果,培养他们的反思能力。 3、从课后学习情况的反思及作业情况的自我反思中加强反思能力的培养。 一节课下来,静心沉思,抽些时间回顾所学的内容,摸索知识之间的一些规律 和自己在知识点上有什么发现; 解题的诸多误区有无突破;启迪是否得当;训练是否到位等等。及时记下这些得失,并进行必要的归类与取舍。在作业中也要认真反思,尤其是在批改之后的作业,并要求学生仔细分析自己的对题和错题,写下自己的成功之处和不足之处,还可以写下自己的新思路和自己的创新。 4、帮助学生提高反思效果。 在经常引导学生反思时,如每次只是这样简单地做一做,学生很快就会有厌烦情绪,这就需要我们在每次引

22、导学生这样做的时候,给与其大量的鼓励、启示和评价,让学生体会到自己这样做的好处,使他们在这样做的过程中,得到激励和启示,并在后面的学习中获得成功。如:在平时,每次引导学生反思时,我都会大力表扬那些思考认真的同学,对一些同学能在反思的基础上提出问题的,就引导大家都向他学习。我经常对学生说:只要是能在反思的情况下比以往有所进步,这就是最大的成功,那么这个学生就是一个勇士了,因为他已能战胜困难,获得胜利了。让孩子们感到自己在不断地反思后,能够不断地成功,能够经常地、认真地反思,那么学生就会在反思中真正领悟生活和学习的思想、方法,优化自己的认知结构,发展思维能力,培养创新意识。 回答:2006-08-

23、20 21:44提问者对答案的评价:共0条评论.  一、数学教学不能只凭经验 从经验中学习是每一个人天天都在做而且应当做的事情,然而经验本身的局限性也是很明显的,就数学教学活动而言,单纯依赖经验教学实际上只是将教学实际当作一个操作性活动,即依赖已有经验或套用学习理论而缺乏教学分析的简单重复活动;将教学作为一种技术,按照既定的程序和一定的练习使之自动化。它使教师的教学决策是反应的而非反思的、直觉的而非理性的,例行的而非自觉的。 这样从事教学活动,我们可称之为“经验型”的,认为自己的教学行为传递的信息与学生领会的含义相同,而事实上这样往往是不准确的,因为师生之间在数学知识、数学

24、活动经验、这会社会阅历等方面的差异使得这样的感觉通常是不可靠的,甚至是错误的。 二、理智型的教学需要反思 理智型教学的一个根本特点是“职业化”。它是一种理性的以职业道德、职业知识作为教学活动的基本出发点,努力追求教学实践的合理性。从经验型教学走向理智型教学的关键步骤就是“教学反思”。 对一名数学教师而言教学反思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展开:对数学概念的反思、对学数学的反思、对教数学的反思。 1. 对数学概念的反思学会数学的思考 对于学生来说,学习数学的一个重要目的是要学会数学的思考,用数学的眼光去看世界。而对于教师来说,他还要从“教”的角度去看数学,他不仅要能“做”,还应当能够教会别人去“做”,因此

25、教师对教学概念的反思应当从逻辑的、历史的、关系的等方面去展开。 简言之,教师面对数学概念,应当学会数学的思考为学生准备数学,即了解数学的产生、发展与形成的过程;在新的情境中使用不同的方式解释概念。 2.对学数学的反思 当学生走进数学课堂时,他们的头脑并不是一张白纸对数学有着自己的认识和感受。教师不能把他们看着“空的容器”,按照自己的意思往这些“空的容器”里“灌输数学”这样常常会进入误区,因为师生之间在数学知识、数学活动经验、兴趣爱好、社会生活阅历等方面存在很大的差异,这些差异使得他们对同一个教学活动的感觉通常是不一样的。要想多“制造”一些供课后反思的数学学习素材,一个比较有效的方式就是在教学过

26、程中尽可能多的把学生头脑中问题“挤”出来,使他们解决问题的思维过程暴露出来。 3.对教数学的反思 教得好本质上是为了促进学得好。但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是否能够合乎我们的意愿呢? 我们在上课、评卷、答疑解难时,我们自以为讲清楚明白了,学生受到了一定的启发,但反思后发现,自己的讲解并没有很好的针对学生原有的知识水平,从根本上解决学生存在的问题,只是一味的想要他们按照某个固定的程序去解决某一类问题,学生当时也许明白了,但并没有理解问题的本质性的东西。 三、第二节教学反思的四个视角 1.自我经历 在教学中,我们常常把自己学习数学的经历作为选择教学方法的一个重要参照,我们每一个人都做过学生,我们每一个人都学

27、过数学,在学习过程中所品尝过的喜怒哀乐,紧张、痛苦和欢乐的经历对我们今天的学生仍有一定的启迪。 当然,我们已有的数学学习经历还不够给自己提供更多、更有价值、可用作反思的素材,那么我们可以“重新做一次学生”以学习者的身份从事一些探索性的活动,并有意识的对活动过程的有关行为做出反思。 2.学生角度 教学行为的本质在于使学生受益,教得好是为了促进学得好。 在新课程实验中,学习分段函数时,让学生去了解出租汽车的出租费用、或家长工资中的扣税标准,并写出调查报告。 在讲习题时,当我们向学生介绍一些精巧奇妙的解法时,特别是一些奇思妙解时,学生表面上听懂了,但当他自己解题时却茫然失措。 我们教师在备课时把要讲

28、的问题设计的十分精巧,连板书都设计好了,表面上看天衣无缝,其实,任何人都会遭遇失败,教师把自己思维过程中失败的部分隐瞒了,最有意义,最有启发的东西抽掉了,学生除了赞叹我们教师的高超的解题能力以外,又有什么收获呢?所以贝尔纳说“构成我们学习上最大障碍的是已知的东西,而不是未知的东西” 3.与同事交流 同事之间长期相处,彼此之间形成了可以讨论教学问题的共同语言、沟通方式和宽松氛围,便于展开有意义的讨论。 由于所处的教学环境相似、所面对的教学对象知识和能力水平相近,因此容易找到共同关注的教学问题展开对彼此都有成效的交流。 交流的方式很多,比如:共同设计教学活动、相互听课、做课后分析等等。交流的话题包

29、括: 我觉得这堂课比较成功的地方是,我觉得这堂课比较糟糕的地方是; 这个地方的处理不知道怎么样?如果是你会怎么处理? 我本想在这里“放一放”学生,但怕收不回来,你觉得该怎么做? 我最怕遇到这种“意外”情况,但今天感觉处理得还可以,你觉得怎样? 4.文献资料 学习相关的数学教育理论,我们能够对许多实践中感到疑惑的现象作出解释;能够对存在与现象背后的问题有比较清楚的认识;能够更加理智的看待自己和他人教学经验;能够更大限度的做出有效的教学决策。阅读数学教学理论可以开阔我们教学反思行为的思路,不在总是局限在经验的小天地,我们能够看到自己的教学实践行为有哪些与特定的教学情境有关、哪些更带有普遍的意义,从

30、而对这些行为有较为客观的评价。能够使我们更加理性的从事教学反思活动并对反思得到的结论更加有信心。 更为重要的是,阅读教学理论,可以使我们理智的看待自己教学活动中“熟悉的”、“习惯性”的行为,能够从更深刻的层面反思题目进而使自己的专业发展走上良性发展的轨道。 教师的职业需要专门化,教师的专业发展是不可或缺的,它的最为便利而又十分有效的途径是教学反思。没有反思,专业能力不可能有实质性的提高,而教学反思的对象和机会就在每一个教师的身边。新课程是一种理念,更是一种行动"。教师"既要重视教学活动前的前设计,又要关注教学活动过程中基于交流和创新进行教学调整的中设计,更要看好教学过程结束

31、之后基于反思的后设计。这种设计实施反思调整再设计再实施的过程",才是新课程教学的走向。作为教学一线的教师,要真正走进新课程,走进新课堂,就应该时刻反思自己的教学实践,做到在实践中反思,在反思后实践。教学反思是教学过程中一个非常重要的环节,这一环节如果能够很好地利用和把握,会使教师多了一种直接而丰富的教学实践的学习资源;使学生多了一个生动而有趣的课堂学习的数学旅程。新课程标准下数学教学反思要从以下几方面进行:反思教学目标设定的整体性;反思教学组织的主体性;反思教学方法的整和性;反思教学功能的完善与发展性;反思教学评价的激励性,从而真正达到教学反思的目的。 更多还原新课程标准下

32、对数学课堂教学反思的初探傅央飞【摘要】反思,就是要求教师要对教育的理论和实践持有一种健康的怀疑态度,并及时地把思想转变为行动。就像教学活动要求学生“学会学习”一样,教师也要能够在反思中“学会教学”。任何一堂课,当你课后反思的时候,总会觉得有一些不足和遗憾。而你的教学艺术水平正是在不断解决不足和遗憾的过程中得到了提升。【关键词】课堂教学反思 教师的成长一、对课堂教学反思的必要性我国最早的教育著作学记中说:“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从学习方面提出反思在学习活动中的作用,它是我国较早提出反思作用的理论之一。反思是教师自我适应与发展的核心手段。正如美国学者

33、波斯纳认为:教师的成长经验十反思。不同时代的社会对教育的不同要求就会导致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所扮演的角色的不同。反思作为教学变革与创新的手段,能实现教学的最优化,是教师从“经验型”走向“学者型”的有效途径。 “教学永远是一门遗憾的艺术”,面对新课程标准的课堂教学也不例外。因此,在目前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背景下对数学课堂教学进行反思就显得尤为重要。二、在数学教学中怎样进行正确的教学反思 教师教学是其职业生活最基本的构成,教学的质量,直接影响教师对职业的感受与态度和专业水平的发展和生命价值的体现。的确,教师在完成教学任务的同时,发展自我,提高自我,是关乎教师能否在教学中完成教书育人任务的一个关

34、键因素,也是关系到我国教育能否实现突破的现实问题。在我们走入新课程的这段时间,我对自己过去的教学思想和行为进行了反思,用新课程的理念,对曾经被视为经验的观点和做法进行了重新审视,再经过为期一学期的卢湾区教师专业发展研修班的脱岗培训,更使我认识到一个教师在教学中可以自然地成长,但一个教师真正的专业发展则需要用心去努力达成。教师必须认清这一点,具备一种自发学习和研究的意识,而不是在社会要求下的被动发展。如果教师希望进行教学反思,就要借助行动研究,不断探讨和解决教学目的,教学工具和自身方面的问题,不断提升教学实践的合理性。只有不断进行教学反思的教师,才能成为反思型的教师,才能形成优秀的教师品质。反思

35、,就是要求教师要对教育的理论和实践持有一种健康的怀疑态度,并及时地把思想转变为行动。就象教学活动要求学生“学会学习”一样,教师也要能够在反思中“学会教学”。那么,如何才能够进行正确的教学反思呢?我认为,自觉性的反思行为是教师应该具备和坚持的。教师越能反思,在某种意义上说越是好教师。通过反思可以发现新问题,进一步激发教师的责任心,把教学实践提升到新的高度。其实,教学反思的过程并不是那么复杂,也不是那么高不可攀。教学反思的方法和过程其实也很简单:我们可在每天的教学给束后,进行简单反思和用反思日记记载或用教后记的形式反思,这种记载不必面面俱到,抓住主要问题即可;教师之间可以相互听课观摩并相互指出优点

36、、缺点,提出改进的方法和建议;更为重要的是,教师要对自己在教学中遇到的问题进行及时的研究和反思,以便能更优化改善自己的教学实践,并形成一种有意识地进行研究的良好习惯。教师教学反思可以从教育观念、工作方式、教学技能、教学目标、教学程序设计及教学方法的选择和教学效果评价等方面着眼。反思的目的是使教师能不断地自我变革、自我完善。在研修班的实践课、跟进课的教学实践过程中,我具体地感受了一种新观念的确立、旧观念的变革的过程。这种过程使我痛苦,因为变革的是许多我己经驾轻就熟的东西。从这个意义上说,教师的成长与发展是一个艰难的过程。但是,为了使自己能成长、发展成为一名能胜任21世纪教育工作的教师,就得不断地

37、反思自己教学,不断地提高专业素养。(一)对教育观念进行反思首先要反思要改变长期以来形成的传统师生关系。因为这种不平等的关系使教师理所当然地成为教学过程的控制者、教学活动的组织者、教学内容的制定者和学生学习成绩的评判者,而且是绝对的权威。教师的这种角色使自己人已经习惯了根据自己的设计思路进行教学,因此就会出现千方百计地将学生虽然不大规范、但却正确、甚至可能很有创造性的见解按自己的思路“格式化”了。所以,每堂课后进行教学反思时,教师都要问自己:是否已经由高高在上的权威转化为“平等中的首席”?教师在教学中要努力转换角色,改变已有的教学行为:  (1)新课程要求教师由传统的知识传授

38、者转变为学生学习的组织者。 (2)教师应成为学生学习活动的引导者。(3)教师应从“师道尊严”的架子中走出来,成为学生学习的参与者。(二)对工作方式进行反思在以往我们的日常教学活动中,教师大多数是靠一个人的力量解决课堂上的所有问题,这种工作方式造成了教师之间彼此孤立与封闭的现象。在研修班培训时进行的实践课、跟进课的教学实践过程中,我们老师在进行实践课后的评课活动时,打破以往的一些成见(即报喜不报忧的情况),都能及时客观的指出这节课中的优点和不足之处,大家都知无不言、言无不尽,尽自己所能提出好的建议。期间有时也会有争执,有不同的观点,但大家的心情都是愉快的,都为能获得新知识和更好的教学方法感到高兴

39、。改进以后,再上一节同样内容的跟进课,我们会吸取实践课的经验和教训,因此大家的跟进课都不同程度的有了提高。在这里,没有勾心斗角,大家都能为了别人的进步和自己的提高真诚的出主意,被否定了也不会感觉难过,这种真实而和谐的氛围令我们陶醉,也只有在这种氛围中,我们才能取得更大的进步。由此可见,增强教师之间的互动关系,互相吸取各自的优点,互相借监有益的教学方法,也就是说教师之间能紧密合作,就能形成合力,提高课堂教学的效果。而且,教师在互动、合作的过程中也在不断地提高自己的综合能力。这对于教师的成长与发展来说是非常重要的。(三)对教学技能进行反思教师传统的教学基本功(如朗读、板书、绘画等)是一笔宝贵的教育

40、财富,应当继续保持和发扬。然而,为适应改革的需要,我们在教学反思中要问自己:我是否具有教育智慧,是否能敏锐地捕捉到动态生存于课堂教学中的教学资源,并能及时地对自己的预设与课堂的生成作出决策和选择、调节教育行为的能力?是否具有课程开发能力、将信息技术与学科有机整合的能力?是否真的能广泛利用课程资源,指(四)对教学目标进行反思 数学知识的建构、数学技能的形成、数学能力的发展、数学思想方法的渗透、数学知识产生的过程体验等,都是数学课堂教学的目标。因此,在教学设计中要认真分析教学内容,并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确定适当的教学目标,有的是主要目标,有的是次要目标;有的是直接目标,有的是间接目标,设计时要统筹把

41、握。研修期间有这样一次在一所工读学校的听课经历,让我们感触颇深。实践课的教学内容是用换元法解分式方程,从教材安排上,在一节课的时间内,要学生掌握分式方程换元的方法,而且要掌握利用换元法解方程的完整过程。这对于初三的一般性同学来讲,目标要求都是合理的,也是可以达到的。但我们听课的学校是一所工读学校,学生的学习基础普遍很差,而且没有求知欲望,对学习完全没有兴趣,尤其是当他们感到所学知识难以接受时,他们就会索性选择了放弃。执教老师在进行实践课时,根据教材的安排,进行了精心的准备。如果这节课是在一般性的学校,教学的效果应该是不错的,但是从这些基础很弱的学生的反馈情况来看,情况是比较糟糕的。为什么会发生

42、这种情况呢?老师的讲解是清楚的,也没有在教材外额外加深难度,为什么学生会接受的这么差呢?问题在于教师的教学目标定位太高,学生的基础达不到这样的教学要求。他们所掌握的知识是有限的,我们认为很简单的问题对他们来讲却是难点。而一旦他们听不懂了,他们就会更加觉得一节课40分钟是及其漫长的,他们也就更加不能集中注意力了,我想在我们的日常经历中也都遇到过这种情况。那么这个问题该如何解决呢?大家经过讨论,决定把目标重新定位,课时重新安排,把教材中一节课的内容分为两节课,本节课只解决换元的思想方法问题,完整的解题过程放到下一节课。跟进课时执教老师很快调整了教学目标,改变了原来的教学设计思路。因为教学内容减少了

43、,老师就有了更充裕的时间进行铺垫,学生有了更多的时间进行思考,因为难度降低,学生接受起来比较容易,所以他们的学习自信心也增强了,觉得好像很简单吗,一学就会了,体会到了在学习中获得成功的喜悦。对老师的问题也敢于积极回答,实际上对于学生来讲也是找到了一个表现自己的机会。听好课后,大家都觉得跟进课的教学效果有了很大的进步,执教老师自己的感觉也好了很多。这节课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调整教学内容,降低教学目标,尽管表面上看起来学生学的东西少了,但学生是确确实实学会了一个知识点。这比表面上教给了他们很多东西,实际上他们不仅什么也没学,反而对学习产生敌对的态度要好得多吧!我在自己的实践课时就吸取了这样的教训,在上数学新教材七年级第一学期(实验本)10.6轴对称时,对教学目标进行了合理的定位。基于教材内容的安排是把图形的平移、旋转、翻折三种运动放在同一章节里学习,并且执教班级的数学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