固定资产(万元) 年销售额(_第1页
固定资产(万元) 年销售额(_第2页
固定资产(万元) 年销售额(_第3页
固定资产(万元) 年销售额(_第4页
固定资产(万元) 年销售额(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附件:测量管理体系认证申请书申请认证证书类型:申请组织名称:(盖公章)_申请组织负责人(签字):_申请日期:_年_月_日一、 组织基本情况名称组织名称组织机构代码组织注册资本组织通讯地址组织通讯邮编法定代表人组织联系人组织联系电话/传真组织性质企业组织:有限责任公司;股份有限公司;股份合作制企业;国有企业;集体企业;合伙企业;个人独资企业;其他企业其他组织:事业单位;社会团体;企业组织;其他组织;组织规模大型 中型 小型固定资产(万元)年销售额(万元)年消耗能源(吨标准煤)组织员工人数主要产品或经营范围二、 计量基本情况计量管理机构名称隶属关系计量管理机构负责人职务电子信箱电话体系相关的员工数

2、(包括计量管理和计量技术人员)专职计量人员数测量设备台件数计量标准项目数体系内审员人数及证件号已获得计量水平称号已获得其他认证或奖励称号三、 申请认证的范围四、 申请时提供文件:企业的有效营业执照和组织机构代码证复印件各1份,测量管理体系认证申请书1份,测量管理体系管理手册1份,测量管理体系程序文件1份,测量管理体系认证标准要求与体系文件对照检查表1份,检定、校准项目的计量确认检查表(企业有该项目时要),测量管理体系内审员证书复印件,申请工作总结(复查时),申请材料光盘1份。五、受理申请单位意见 负责人(签名) 受理申请单位(盖章) 日期 年 月 日认证标准与体系文件对照检查表 第 页 共 页

3、认证标准条款号组织管理体系质量手册编号及条款号组织管理体系程序文件编号及条款号文件是否齐全(或×)1 计量法制要求1.2 计量单位1.3 计量人员1.4 计量标准1.5 强制检定1.6 特定要求2 技术能力要求2.2 检测能力2.3 检测水平4 总要求4 总要求5 管理职责5.1 计量职能5. 以顾客为关注焦点5.3 质量目标5.4 管理评审6 资源管理6.1人力资源6.1.1人员的职责6.1.2能力和培训6.2信息资源6.2.1程序6.2.2软件6.2.3记录6.2.4标识6. 物资资源6.1测量设备6.2环境6.4 外部供方7 计量确认和测量过程的实现7.1 计量确认7.1.1

4、总则7.1.2 计量确认间隔7.1.3设备调整控制7.1.4计量确认过程记录7.2 测量过程7.2.1总则7.2.2测量过程设计7.2.3测量过程实现7.2.4测量过程记录7.3.1测量不确定度7.3.2溯源性8 测量管理体系分析和改进8.1测量体系的分析和改进总则8.2.1审核和控制 总则8.2.2顾客满意8.2.3测量管理体系审核8.2.4测量管理体系的监视8.3.1不合格测量管理体系8.3.2不合格测量过程8.3.3不合格测量设备8.4.2 纠正措施8.4.3 预防措施文件审核意见组长签字 年 月 日注:文件是否齐全、文件审核意见、组长签字由审核组填写。检定、校准项目的确认检查表共 项

5、第 项 第 页 共 页所建计量标准名称测量范围不确定度/准确度等级/最大允许误差计量标准考核证书号测量设备名称型号规格制造厂及编号测量范围不确定度/准确度等级/最大允许误差检定/校准周期末次检定/校准日期检定/校准证书号开展检定、校准测量设备名称或参数名称测量范围计量要求:不确定度/准确度等级/最大允许误差/校准测量能力依据文件名称及编号考核记录:(检查有效文件、溯源性、设备管理、人员能力、环境条件、原始记录、证书报告,进行评价,说明理由,提供证据)结论:合格 有缺陷 不合格 ( 在选项上打,只选一项。)审核组组长: 审核员: 受确认方代表:审核日期: 年 月 日 审核工作情况反馈单被审核/考

6、评组织名称企业电话产品名称审核日期组长姓名组员姓名对审核组的评价公正性廉政工作作风说明:评价在相应的框内打“”好一般 差文字说明(可另附纸)企业负责人(签字):单位公章 :年 月 日注:请在现场考评结束后5日内寄绍兴市质量技术监督局监察室(绍兴市袍江工业区世纪街,邮编312071)测量管理体系认证审核工作计划被审核方审核日期审核目的审核范围审核依据审核内容审核组名单姓名工作单位职务(职称)电话审核资格证书编号审核具体时间安排参加人员工作内容被审核企业对计划安排若有意见请及时反馈审核组组长制表日期注:被审核方联系人及电话: 中启计量体系认证中心测量管理体系认证报告(GB/T 19022-2003

7、/ISO 10012:2003)申请认证证书类型:申请认证组织:认证机构:现场认证日期:1 概况组织名称组织通讯地址及邮编组织法定代表人组织联系人电话/传真电子信箱组织规模大型 中型 小型是否是多现场是 否审核组组长审核日期审核人日数申请认证的范围组织一年内发生违反与认证的体系、产品相关的国家法律法规及发生重大事故的情况2 单位的主要产品或经营服务范围:3 认证依据:测量管理体系认证技术标准;GB/T190222003测量管理体系 测量过程和测量设备的要求;申请认证单位的体系文件4 申请认证的范围:5 认证涉及的区域或部门:6 审核过程简述:7 现场审核验证和试验情况: 抽查35个计量确认过程

8、和测量过程的计量要求导出方法是否代表顾客要求 ; 抽查 13个测量不确定度的计算是否正确; 抽查测量过程的核查或比对是否会采用; 控制图是否会绘制(如果有); 准备13个盲样进行测试,评价测试结果是否正确。8审核过程形成的材料:认证标准要求与体系文件对照检查表检定、校准项目检查表 共 份测量过程控制检查表 共 份不符合项报告 共 份9审核组结论意见:审核组组长(签字): 日期:10 其他需要说明的事项: 审核组组长(签字): 日期:11认证机构意见:负责人签字: 日期: 单位盖章12 认证中心审批意见: 负责人签字: 日期: 单位盖章 测量检测体系认证审核记录及结果汇总表序号GB/T 1902

9、2标准规定审 核 内 容情况说明符合次要不符合数量主要不符合数量不适用(指出不符合项报告编号)112 计量单位应当使用国家法定计量单位21.3 计量人员从事计量检定的人员应持有相应的有效证件31.4 计量标准按要求考核合格后投入使用41.5 强制检定应按规定要求实施强制检定51.6 特定要求1.计量器具制造应遵守制造、修理计量器具许可证监督管理办法的规定;2. 定量包装商品生产应遵守定量包装商品计量监督规定的要求;3. 零售商品销售应遵守零售商品称重计量监督规定。62.2 检测能力1.质量管理体系对过程和产品的监视和测量的要求;2.环境管理体系对环境的监视和测量的要求;3.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

10、对职业健康的监视和测量的要求;4.经营管理、能源管理和安全生产管理等对测量设备和测量过程的要求。72.3 检测水平1.采用先进的计量检测技术和测量设备以满足组织的生产、经营和管理对计量检测的要求;2.采用计算机信息技术管理计量检测体系和计量检测数据。84总要求1.体系应确保满足规定的计量要求;2.测量过程应受控,所有测量设备应经确认。95.1计量职能1.企业可以根据实际需要,自主设置管理计量工作的机构和专(兼)职计量管理人员,统一管理本企业的计量工作。主管计量工作的领导、计量管理机构及各类专(兼)职计量管理人员的职责应形成文件,并认真执行。105.2以顾客为关注焦点计量职能的管理者应确保:1.

11、确定顾客对产品的测量要求并转化为计量要求,编制关键检测点计量验证一览表;2.能证明满足顾客要求。115.3质量目标1.组织制定质量目标并应可测量;2.质量目标的测量、分析、改进记录。125.4管理评审1.企业领导人应根据内部审核结果和其他有关信息,定期组织对计量工作进行管理评审;2.记录所有的评审结果和采取的所有措施;3.管理者应利用评审结果对体系进行改进,包括改进测量过程和评审质量目标。136.1.1人员职责组织应规定的体系中所有人员(包含计量管理人员、计量技术人员、计量校准、验证人员,测试人员、检验人员、内审员)的职责并形成文件。146.1.2能力和培训1. 企业应制定人员培训计划并组织实

12、施,保存培训记录并评价有效性;2.体系相关人员能力证明(资格证、上岗证、其他评价证明等)。156.2.1程序1.企业应建立满足GB/T 19022 、JJF 1112要求的体系文件,经批准发布并受控;2.填写文件对照检查表。166.2.2软件1.软件应建立管理台帐,并经识别和受控,应进行确认,并经批准和存档;2.软件的测试、确认程序,非现场保存或采取其他保存手段。176.2.3记录1.形成管理文件规定记录的标识、储存、保护、检索、保存期限和处置等;2.所有体系运行的记录(如确认结果、测量结果、采购、培训等)。186.2.4标识1. 企业应对计量器具实施标志管理。清楚地标识所有的测量设备和技术程

13、序,标志应注明检定(校准)日期、有效期和检定(校准)单位(或检定(校准)人员),表明计量确认状态; 2.应清楚地区分体系中所用的设备与体系外的其他设备。196.3.1测量设备1. 企业应编制本单位计量器具管理帐册,合理确定计量器具确认间隔,制定周期检定(校准)计划,对计量器具实施统一管理;2.应具备满足计量要求的所有测量设备;并应处于有效的检定/校准状态并经确认;3测量设备应在受控或满足需要的环境中使用;4.测量设备的接受、处置、搬运、贮存、发放、撤出等记录。206.3.2环境1. 测量过程有效运行的所要求的环境条件应形成文件;2.应监视和记录影响测量的环境条件(包括温度、湿度、照明、振动、清

14、洁度、电磁干扰等);3.根据环境条件所进行的修正应予以记录并用于测量结果。216.4外部供方1.对外部供方的产品和服务要求应形成文件;2.对外部供方形成的选择和评价的记录和结果;3.应保存外部供方提供产品和服务的记录;4对外部提供的产品和服务按规定要求进行验证。227.1.1计量确认和测量过程的实现 总则将测量设备实施计量确认,并提供关键检测点计量验证一览表。237.1.2计量确认间隔1. 计量确认间隔应经评审,确认间隔的确定或改变应当用程序文件表述。2.校准间隔可与计量确认间隔相等。3.制定检定/校准计划,经授权批准后实施。247.1.3设备调整控制1.应对某些测量设备进行封印或采取其他防护

15、措施;2. 封印或保护装置的设计和实施应保证一旦未经授权的改变将会被发现;3.程序中应包括破坏时采取的措施;4.企业应制定设备调整控制程序。257.1.4计量确认过程记录1.企业应保存足够的计量记录和档案,用以证明计量管理的有效运行。计量记录和档案一般应包括:计量器具说明书及使用、维修记录;计量标准证书、计量检定(校准)原始记录、计量检定(校准)证书;计量检测记录、计量检定(校准)人员证件、人员培训记录、计量管理审核、评审记录等;2.测量设备档案记录应包括以下内容:设备制造者的表述和唯一性标识、型号、系列号,完成计量确认的日期;确认结果;规定的计量确认间隔;计量确认程序的标识;规定的最大允许误

16、差;相关环境条件和必要的修正说明;维护情况;使用限制;执行确认的人员标识;对信息记录正确性负责的人员标识;校准证书和报告以及其他文件的唯一性标识;校准结果;3.明确各类记录的保存期限;4. 计量确认过程记录应证明每台测量设备是否满足规定的计量要求。267.2.1测量过程总则1.测量过程控制应根据形成文件的程序进行;2.应对测量过程进行确认、实施、形成文件和加以控制;3.对关键监测点,企业应编制相应测量过程控制规范和关键测量过程控制项目检查表;4.根据企业产品特点及规模,抽查13个关键监测点控制情况。277.2.2测量过程设计1.确定计量要求;设计满足计量要求的测量过程;应形成文件、并确认有效,

17、必要时征得顾客同意;2.形成经确认的满足计量要求的的测量规范。287.2.3测量过程的实现1.在受控条件下进行测量(包括:使用经计量确认合格的测量设备、应用经确认的测量程序、获得所要求的信息资料、保持所要求的环境条件、使用具备能力的人员、合适的测量结果报告形式。)。2.按规定对测量过程实施监视。3.计量职能部门应按测量过程控制规范和关键测量过程控制项目检查表要求进行监视。297.2.4测量过程的记录记录内容:测量过程的完整表述(人员、设备及核查标准和相关操作条件),数据及结果处理;测量活动控制日期,相关文件验证标识,人员标识。2.记录的管理(应确保只有经授权的人员才产生、修改、出具或删除、确定

18、保存期限)。307.3.1测量不确定度1.对关键测量过程应评定不确定度,并有评价记录。根据企业产品特点及规模,抽查23个关键监测点核查不确定度评定情况317.3.2溯源性1.量值溯源符合要求并保存记录,保证全部计量器具的量值溯源到社会公用计量标准。2. 企业自主开展的检定项目,要有量值溯源等级图,企业的最高计量标准应按照计量标准考核办法的有关规定进行管理。328.1测量体系的分析和改进总则1.策划和实施体系的监视、分析和持续改进并形成文件。338.2.1审核和控制 总则1.利用审核、监视或其他适用办法等确定体系的适宜性和有效性并提供有关记录。348.2.2顾客满意1.应规定获得顾客满意和使用信

19、息的方法。2.顾客满意度评价记录。358.2.3体系审核1. 企业主管计量工作的领导应定期组织对计量工作情况进行审核,必要时应采取纠正措施,以保证工作的正常运行。体系审核应保存有完整记录。2. 应记录审核结果和体系更改;审核可由计量部门、合同方或第三方人员进行;也可作为管理体系审核的一部分进行。368.2.4体系的监视1.应对确认过程和测量过程进行监视,形成程序文件并执行。2.监视应确保迅速发现问题并及时采取纠正措施。3.记录和结果应形成文件。378.3.1不合格的测量体系确保(日常检查、审核、评审等手段)发现体系任何不合格(包括体系范围)并采取措施。应当标识不合格因素。388.3.2不合格测

20、量过程1. 发现的不合格测量过程应有处置记录。2. 对不合格过程,使用者应停止使用,进行标识;采取措施;进行必要的纠正和更改后经重新确认后使用。398.3.3不合格测量设备1.企业对任何不合格测量设备都应停止使用,隔离存放,并作出明显的标志。不合格计量器具应在不合格原因已排除并经再次检定(校准)后才能重新投入使用。2. 不合格测量设备处置记录(包括必要的检测数据追溯)。加标签或隔离、验证并报告、消除不合格原因、重新计量确认合格、返回使用。408.4.1改进总则1.根据审核、管理评审或顾客反馈等识别体系改进机会,必要时进行修改,并有修改记录。418.4.2纠正措施1.形成的程序文件。2.纠正和纠正措施记录。3.纠正前验证记录428.4.3预防措施1.形成确定、评价、实施、记录、评审预防措施的程序文件。2.确定潜在不合格及其原因,确定采取措施,评审预防措施记录。43符合节能降耗的有关要求按照GB17167-2006用能单位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