蔗糖水溶液双效蒸发装置的设计论文_第1页
蔗糖水溶液双效蒸发装置的设计论文_第2页
蔗糖水溶液双效蒸发装置的设计论文_第3页
蔗糖水溶液双效蒸发装置的设计论文_第4页
蔗糖水溶液双效蒸发装置的设计论文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食品工程原理课程设计说明书设计题目: 蔗糖水溶液二效蒸发装置的设计 设计者:班级 姓名学号 指导教师:设计成绩: 日期 目 录1.任务书32.概述32.1 蒸发及蒸发流程32.2 蒸发操作的分类32.3 蒸发操作的特点42.4 蒸发操作的设备43.双效蒸发的工艺计算43.1 蒸发器的设计步骤43.2 蒸发器的计算方法43.2.1各效蒸发量和完成液浓度的估算:43.2.2各效溶液沸点及有效总温差的估算43.2.3蒸发器传热面积和有效温差在各效中的分配:44.加热室结构尺寸的计算:44.1加热管的选择和管数的初步估计44.2循环管的选择44.3加热室直径及加热管数目的确定44.4分离室直径与高度的

2、确定44.5接管尺寸:44.5.1溶液进口尺寸:44.5.2加热蒸汽与二次蒸汽出口:44.5.3冷凝水出口:45. 蒸发装置的辅助设备45.1 气液分离器45.2蒸汽冷凝器45.3 泵的选型4参考文献41.任务书含固形物3.4%(质量分率,下同)的蔗糖水溶液,拟经二效真空蒸发装置进行浓缩,要求成品浓度为49%,原料液温度为第一效沸点(60),加热蒸汽压力为500kPa(绝压),冷凝器为15kPa(绝压),日处理量为20000吨/年,日工作时间为24小时,试设计该蒸发过程。假定采用中央循环管式蒸发器,双效并流进料,效间流动温差损失设为1K,第一效采用自然循环,传热系数为1200w/(m2

3、3;k),第二效采用强制循环,传热系数为800w/(m2·k),各效蒸发器中料液液面均为1.5m,各效加热蒸汽的冷凝液均在饱和温度下排出,并假设各效传热面积相等,忽略热损失。2.概述2.1 蒸发及蒸发流程 蒸发是采用加热的方法,使含有不挥发性杂质(如盐类)的溶液沸腾,除去其中被汽化单位部分杂质,使溶液得以浓缩的单元操作过程。 蒸发操作广泛用于浓缩各种不挥发性物质的水溶液,是化工、医药、食品等工业中较为常见的单元操作。化工生产中蒸发主要用于以下几种目的: 1获得浓缩的溶液产品; 2、将溶液蒸发增浓后,冷却结晶,用以获得固体产品,如烧碱、抗生素、糖等产品; 3、脱除杂质,获得纯净的溶剂或

4、半成品,如海水淡化。进行蒸发操作的设备叫做蒸发器。蒸发器内要有足够的加热面积,使溶液受热沸腾。溶液在蒸发器内因各处密度的差异而形成某种循环流动,被浓缩到规定浓度后排出蒸发器外。蒸发器内备有足够的分离空间,以除去汽化的蒸汽夹带的雾沫和液滴,或装有适当形式的除沫器以除去液沫,排出的蒸汽如不再利用,应将其在冷凝器中加以冷凝。蒸发过程中经常采用饱和蒸汽间壁加热的方法,通常把作热源用的蒸汽称做一次蒸汽,从溶液蒸发出来的蒸汽叫做而次蒸汽。2.2 蒸发操作的分类按操作的方式可以分为间歇式和连续式,工业上大多数蒸发过程为连续稳定操作的过程。按二次蒸汽的利用情况可以分为单效蒸发和多效蒸发,若产生的二次蒸汽不加利

5、用,直接经冷凝器冷凝后排出,这种操作称为单效蒸发。若把二次蒸汽引至另一操作压力较低的蒸发器作为加热蒸气,并把若干个蒸发器串联组合使用,这种操作称为多效蒸发。多效蒸发中,二次蒸汽的潜热得到了较为充分的利用,提高了加热蒸汽的利用率。 按操作压力可以分为常压、加压或减压蒸发。真空蒸发有许多优点: (1)、在低压下操作,溶液沸点较低,有利于提高蒸发的传热温度差,减小蒸发器的传热面积; (2)、可以利用低压蒸气作为加热剂; (3)、有利于对热敏性物料的蒸发; (4)、操作温度低,热损失较小。 在加压蒸发中,所得到的二次蒸气温度较高,可作为下一效的加热蒸气加以利用。因此,单效蒸发多为真空蒸发;多效蒸发的前

6、效为加压或常压操作,而后效则在真空下操作。2.3 蒸发操作的特点从上述对蒸发过程的简单介绍可知,常见的蒸发时间壁两侧分别为蒸气冷凝和液体沸腾的传热过程,蒸发器也就是一种换热器。但和一般的传热过程相比,蒸发操作又有如下特点:沸点升高 蒸发的溶液中含有不挥发性的溶质,在港台压力下溶液的蒸气压较同温度下纯溶剂的蒸气压低,使溶液的沸点高于纯溶液的沸点,这种现象称为溶液沸点的升高。在加热蒸气温度一定的情况下,蒸发溶液时的传热温差必定小于加热唇溶剂的纯热温差,而且溶液的浓度越高,这种影响也越显著。物料的工艺特性 蒸发的溶液本身具有某些特性,例如有些物料在浓缩时可能析出晶体,或易于结垢;有些则具有较大的黏度

7、或较强的腐蚀性等。如何根据物料的特性和工艺要求,选择适宜的蒸发流程和设备是蒸发操作彼此必须要考虑的问题。节约能源 蒸发时汽化的溶剂量较大,需要消耗较大的加热蒸气。如何充分利用热量,提高加热蒸气的利用率是蒸发操作要考虑的另一个问题。2.4 蒸发操作的设备图1:双效并流蒸发设备蒸发设备的作用是使进入蒸发器的原料液被加热,部分气化,得到浓缩的完成液,同时需要排出二次蒸气,并使之与所夹带的液滴和雾沫相分离。蒸发的主体设备是蒸发器,它主要由加热室和蒸发室组成。蒸发的辅助设备包括:使液沫进一步分离的除沫器,和使二次蒸气全部冷凝的冷凝器。减压操作时还需真空装置。兹分述如下:  由于生产要求的不同,

8、蒸发设备有多种不同的结构型式。对常用的间壁传热式蒸发器,按溶液在蒸发器中的运动情况,大致可分为以下两大类:(1)循环型蒸发器   特点:溶液在蒸发器中做循环流动,蒸发器内溶液浓度基本相同,接近于完成液的温度。操作稳定。此类蒸发器主要有  a.中央循环式蒸发器,  b.悬框式蒸发器, c.外热式蒸发器, d.列文式蒸发器 e.强制蒸发器。其中,前四种为自然循环蒸发器(2)单程型蒸发器特点:溶液以液膜的形式一次通过加热室,不进行循环。优点:溶液停留时间短,故特别适用于热敏性物料的  蒸发;温度差损失较小,表面传热系数较

9、大。缺点:设计或操作不当时不易成膜,热流量将明显下降;不适用于易结晶、结垢物料的蒸发。此类蒸发器主要有 a.升膜式蒸发器, b. 升膜式蒸发器, c.刮板式蒸发器。 本次设计采用的是中央循环管式蒸发器 :结构和原理:其下部的加热室由垂直管束组成,中间由一根直径较大的中央循环管。当管内液体被加热沸腾时,中央循环管内气液混合物的平均密度较大;而其余加热管内气液混合物的平均密度较小。在密度差的作用下,溶液由中央循环管下降,而由加热管上升,做自然循环流动。溶液的循环流动提高了沸腾表面传热系数,强化了蒸发过程。这种蒸发器结构紧凑,制造方便,传热较好,操作可靠等优点,应用十分

10、广泛,有“标准蒸发器”之称。为使溶液有良好的循环,中央循环管的截面积,一般为其余加热管总截面积的40%100%;加热管的高度一般为12m;加热管径多为2575mm之间。但实际上,由于结构上的限制,其循环速度一般在0.40.5m/s以下;蒸发器内溶液浓度始终接近完成液浓度;清洗和维修也不够方便。3.双效蒸发的工艺计算多效蒸发的工艺计算的主要依据是物料衡算和、热量衡算及传热速率方程。计算的主要项目有:加热蒸气(生蒸气)的消耗量、各效溶剂蒸发量以及各效的传热面积。计算的已知参数有:料液的流量、温度和浓度,最终完成液的浓度,加热蒸气的压强和冷凝器中的压强等。3.1 蒸发器的设计步骤蒸发器的设计计算步骤

11、多效蒸发的计算一般采用试算法。根据工艺要求及溶液的性质,确定蒸发的操作条件(如加热蒸气压强及冷凝器的压强),蒸发器的形式、流程和效数。根据生产经验数据,初步估计各效蒸发量和各效完成液的浓度。(1) 根据经验假设蒸气通过各效的压强降相等,估算个效溶液沸点和有效总温差。(2) 根据蒸发器的焓衡算,求各效的蒸发量和传热量。(3) 根据传热速率方程计算各效的传热面积。若求得的各效传热面积不相等,则应按下面介绍的方法重新分配有效温度差,重复步骤(3)至(5),直到所求得各效传热面积相等(或满足预先给出的精度要求)为止。3.2 蒸发器的计算方法3.2.1各效蒸发量和完成液浓度的估算:选取的是二效顺流加热的

12、蒸发装置。已知条件为:处理能力为F=30000 (T/年),原料液的浓度为3.5,完成液浓度为50。总蒸发量 (1-1) 代入数据有对于顺流操作的多效蒸发,因为有自蒸发现象,可按如下比例进行估计 W : W =1 :1.1 (1-2)在蒸发过程中,总蒸发量为各效蒸量之和即 W=W + W (1-3)所以由(1-1)、(1-2)及(1-3)分别代入数据后可以得出:W=1230 (Kg/h) W=1254 (Kg/h)任何一效i中料液的浓度为 代入数据有以上各式中:W-总蒸发量, Kg/h W-各效蒸发量,Kg/h F-原料液流量,Kg/h -原料液及各效完成液浓度 (质量%)3.2.2各效溶液沸

13、点及有效总温差的估算 (1)欲求各效沸点温度,需假定压强,一般加热蒸汽压强和冷凝器中的压强是给定的,其他各效压强可按各效间蒸汽压强降相等的假设来确定。即 (1-4) 式中:-各效加热蒸汽压强与二次蒸汽压强之差,Kpa - 第一效加热蒸汽的压强,Kpa - 末效冷凝器中的二次蒸汽压强,Kpa由已知条件可知:P=500 (Kpa) P=15 (Kpa) n=2代入数据有: 所以在一效蒸发装置中其二次蒸汽压强为: P=500-242.5=257.5 (Kpa)在末端冷凝装置中其压强为:P=15(Kpa) 查附录表可知蒸汽温度 : T=53.9 () 据已知条件,假定效间流动温差损失为1K,查饱和蒸汽

14、表,可列出各热参数值如下表:蒸汽压力(Kpa)温度()汽化热(kJ/kg)一效加热蒸汽500151.72100.8一效二次蒸汽257.5128.32182.4二效加热蒸汽127.32184.5二效二次蒸汽54.92377.9进冷凝器蒸汽1553.92377.1(2) 多效蒸发中的有效传热总温度差可用下式计算 (1-5) 式中:- 有效总温度差,为各效有效温度差之和() - 第一效加热蒸汽的温度,()- 冷凝器操作压强下二次蒸汽的饱和温度,()- 总的温度差损失,为各效温度差损失之和,()其中: (1-6)式中:-由于溶液的蒸汽压下降而引起的温度差损失,()-由于蒸发器中溶液的静压强而引起的温度

15、差损失,()-由于管路流体阻力产生压强降而引起温度差损失,()由于溶液蒸汽压下降所引起的温度差损失可由校正系数法和杜林规则求得,在此使用校正系数法来算 (1-7)式中:T-操作压力下水的沸点,(K) r -操作压力下水的汽化热,(J/kg) - 常压下溶液沸点升高,K。糖液不同质量分数对应的常压沸点升高如下表:/%1015202530354045505560/k0.10.20.30.40.60.81.01.41.82.33.0第一效由于压强降引起的温差损失首先由上面的表可知在=6.3%时,=0.04由后面的附表可算出:在 T=128.3()时 r=2182.4 (kJ/kg) 代入公式(1-7

16、)中有: ()第二效由于压强降引起的温差损失首先由上面的表可知在=50%时,=1.8后面的附表可算出:在 T=54.9()时 r=2377.9 (kJ/kg)代入公式(1-7)中有: ()由于溶液静压强而引起的温度差损失由于蒸发器中溶液静压强引起的温度差损失 某些蒸发器在操作时,器内溶液需维持一定的液位,因而蒸发器中溶液内部的压强大于液面的压强,致使溶液内部的沸点较液面处的为高,二者之差即为因溶液静压强引起的温度差损失,为简便起见,日夜内部的沸点可按液面和底层的平均压强来查取,平均压强近似按静力学方程估算: (1-8)式中:- 蒸发器中液面与底部间平均压强,Kpa- 二次蒸汽的压强,即液面处的

17、压强,Kpa- 溶液的平均密度,kg/mh- 溶液的高度,mg- 重力加速度,m/s (1-9)式中:- 根据平均压强求的水的沸点,()- 根据二次蒸汽压强P求得的水蒸气的沸点,()第一效由于溶液的静压强引起的温度差损失由已知条件可知 h=1.5(m) =257.5 (Kpa) =1.01310 kg/m g=9.8 m/s 根据公式(1-8)代入数据有: (Kpa)在=272.4(Kpa)时,可有附录表求得=130.25 ()有前面已知在=257.5(Kpa)下, =128.3 ()所以有公式(1-9)可知: ()第二效由于溶液静压强引起的温度差损失由已知条件可知:在第二效中二次蒸汽的温度为

18、T=54.9 ()由此可根据附录表(4-1)可求出其压强:=15.273 (Kpa)又有:h=1.5(m) g=9.8( m/s) =1.2110 (kg/m)所以有公式(1-9)并代入数据有:在=24.567(Kpa)时,可由附录表(4-1)求得:=64.6 ()所以 ()由于管道流体阻力产生的压强降所引起的温度损失在多效蒸发中,末效以前各效的二次蒸汽流到次一效的加热室的过程中,由于管道的阻力,使其压强降低,蒸汽的饱和温度也相应的降低,由此引起的温度差损失即为。根据经验,取各效间管道阻力引起的温度损失为1。各效中溶液的沸点的计算:由公式: (1-10)式中:T- 第i溶液的沸点,()- 根据

19、二次蒸汽压强P求得的水蒸气的沸点,()- 第i所有的温度损失, ()第一效溶液的沸点T:由公式(1-10)可知: ()第二效溶液的沸点T:由公式(1-10)可知:对以上各项数据汇表如下: 第一次各效参数估值表效数浓度沸点()二次蒸汽温度()汽化热(kJ/kg)蒸汽焓(kJ/kg)00.033151.72100.810.059130.3128.32182.42721.420.4865.754.92377.92596.5加热蒸汽消耗量和各效蒸发水量的初步计算:由热量衡算列出多效蒸发溶液中第一效的热量衡算式: 移项可得: (1-11) 令: (1-12)称为第一效的蒸发因数,其意义是:1Kg加热蒸汽

20、冷凝时放出的热量所能蒸发溶液中水分的千克数,其近似值等于1,计算式按1处理。将式(1-12)代入(1-11)中有: 取1,则 (1-13)考虑到因存在热损失会对V产生影响,将上式乘以小于1的因数,则实际为: (1-14)式中,可称为第一效的热利用因数。对于一般溶液的蒸发,可取。同理,按式(1-14)的推出方法,可得到第二效蒸发量的表达式 由于,所以 (1-15)其中 (1-16)以上各式中: 、- 第一、二效中的蒸发量,kg/h - 各效的蒸发因数, - 原料液的比热,KJ/kg - 水的比热,KJ/kg - 加热蒸汽、第一、二效溶液的沸点, 、- 第一、二效蒸汽的汽化热,kJ/kg所以,由已

21、知条件可知,原料液是由沸点进料的,即 由式 (1-12)可知: 则由式(1-14) (1-17) 由式(1-16) (K·kg/kJ) (KJ/kg·K)取 由式(1-15):由式(1-3) W=W + W 即 0.98S+0.85 +285.2=2584 (kg/h)由式(1-17):=0.98×1256.2=1231.1(kg/h) (kg/h) 与假设相比,符合11.1,其误差均小于3%,所以可不必对各效蒸发水量及浓度加以修正。3.2.3蒸发器传热面积和有效温差在各效中的分配:任一效的传热速率方程为:式中:Q- 第i效传热速率,W; K- 第i效的传热系数,

22、W/(m) A- 第i效的传热面积,m - 第i效的传热温差,有效温差的分配的目的是为了求取蒸发器的传热面积A,即 (1-18)式中: (1-19)在多效蒸发中,为了便于制造和安装,通常采用各效传热面积相等的蒸发器,即 。若求得的传热面积不相等,应依据各效面积相等的原则重新分配各效有效温度。方法如下:设以表示各效面积相等时的有效温差,则 与式(1-18)相比可得: (1-20)将(1-20)式中的两式相加得: (1-21)所以根据式(1-19),可得出: 根据式(1-18)、且K=1200 W/(m) K=800 W/(m),可得出: (m) (m)为使设备加工及制造方便,选取,先结果AA,所

23、以原设的温度分布有误,应重新调整。根据式(1-21)、(1-20)对其进行重新分配。如下:第一次校正:由式(1-5)有 (1-21)得 (m) (1-20)得 对温差进行重新分配有: 一效沸点为:122.8 二效沸点为:65.3校正后各效的温度分布及物性数据如下表:效数溶液浓度沸点二次蒸汽温度()汽化热(kJ/kg)蒸汽焓(kJ/kg)00.035151.7151.72100.810.062122.8120.82203.12710.120.5/65.353.32375.52594.7同理由式 (1-12)可知: 则由式(1-14) (1-17) 由式(1-16) (K·kg/kJ)

24、(KJ/kg·K)取 由式(1-15):由式(1-3) W=W + W 即 0.98S+0.86 +263.6=2584 S=1261.1 (kg/h)由式(1-17):=0.98×1261.1=1235.9(kg/h) (kg/h) 根据式(1-18)、且K=1200 W/(m) K=800 W/(m),可得出: (m) (m)由计算结果可知:A.所以还得继续对其校正。校正如下:第二次校正:由式(1-5)有 (1-21)得 (m) (1-20)得 对温差进行重新分配有: 一效沸点为:118.7 二效沸点为:65.3 校正后各效的温度分布及物性数据如下表:效数溶液浓度沸点二

25、次蒸汽温度()汽化热(kJ/kg)蒸汽焓(kJ/kg)00.035151.7151.72100.810.062118.7116.72208.82705.920.5065.353.32375.52594.7同理由式 (1-12)可知: 则由式(1-14) (1-17) 由式(1-16) (K·kg/kJ) (KJ/kg·K)取 由式(1-15):由式(1-3) W=W + W 即 0.98S+0.87 +241.6=2584 S=1266.2(kg/h)由式(1-17):=0.98×1266.2=1240.8(kg/h) (kg/h) 根据式(1-18)、且K=12

26、00 W/(m) K=800 W/(m),可得出: (m) (m)由校正结果可知,,所以符合各效传热的面积相等的原则,取A=18.6 (m)。4.加热室结构尺寸的计算:4.1加热管的选择和管数的初步估计蒸发器的加热管选用规格的无缝钢管。加热管的长度选用1m的管子。可由下式初步估算所需的管字数: (1-21)式中:A蒸发器的传热面积,m2,有前面工艺计算而定; 加热管外径,m; L加热臂长度,m。代入数据得: n=174(根)4.2循环管的选择循环管的截面积是根据使循环阻力尽量减小的原则来考虑的。中央循环管式蒸发器的循环管截面积可取加热管截面积的40%。加热管的总面积可按n计算。循环管内径以D1

27、表示,则: (1-22)有 代入数据得:mm查表得循环管外径299×10mm的无缝钢管。4.3加热室直径及加热管数目的确定加热管在管板上的排列方式选用三角形排列。中央循环管式蒸发器管心距t为相邻两管中心线间的距离,t一般为加热管外径的1.25-1.5倍,只要确定了管子的规格,相应的管心距则是确定值。管心距选用表(1-2)中的t=70mm。加热室内径和加热管数采用计算法求得,具体做法如下: (1-23)式中:t-管心距,m - 管板利用系数,=0.70.9,取=0.8求出D,然后对其加以圆整。代入数据有: D=900 (mm)4.4分离室直径与高度的确定计算分离室体积V的计算式为: (

28、1-24) 式中:V-分离器的体积,m3; W-二次蒸汽量,Kg/h; -某效二次蒸汽的密度,Kg/m3; U-蒸体积强度,m3/(m3.s)。即每立方米分离室体积每秒钟产生的二次蒸汽量,这里选取U=1.2m3/(m3.s)。一般说来,各效的二次蒸汽量不同,其密度也不同,按上市计算出的分离室的体积也不相同,通常末效的体积最大。为方便起见各效分离室的尺寸取一致值,分离室取其中的较大者,这里去二效的,所以对二效分离室体积计算有;确定了分离室的体积,其高度与直径符合,确定高度与直径应满足: 对于中央循环管式蒸发器,其分离室高度一般不能小于1.8m。所以选取分离室高度H=2.8m,将H代入上式可求得D=2.1m,且满足条件。4.5接管尺寸:流体进口管接管的内径按下式计算 (1-25)式中:-流体的体积流量,m3/h; U-流体的适宜流速,m/s。4.5.1溶液进口尺寸:第一效的溶液流量最大,若设备尺寸一致,根据第一效溶液的流量确定接管。 (m)查课本附录表七可知选用4.5.2加热蒸汽与二次蒸汽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