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教案_第1页
二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教案_第2页
二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教案_第3页
二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教案_第4页
二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教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二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教案课 时 教 学 计 划 授课日期: 年 月 日课题识字1第 一 课时教学目标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2、认11个生字,会写6个生字。3、培养收集词语的兴趣。4、初步感受秋天的美丽。 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会认11个生字,会写6个生字。教学难点:感悟秋天的美好,养成收集词语的习惯。教学准备放大的教学挂图,或幻灯、投影片教 学 过 程自我调整一、观看图片,激发兴趣:送走了炎热的夏天,凉爽的秋天便悄悄地来到了。秋天的景色美如一幅幅多彩的图画呢!你们愿意和老师一起去欣赏吗?(播放课件)说说看到了什么?二、出示词语,初读课文:师:欣赏完了秋景,此刻,你最想说什么呢?(秋天真美啊!

2、)师:是呀,秋天不但景美,而且连描写秋天的词语也很美,你们想美美地读一读吗?1、学生自由试读词语,要求把每个词语读正确。注意:不认识的字,文中不再出现拼音了,生字宝宝的音在下面的树叶上呢!可要把它念准!2、教师范读,学生边听边想画面。3、学生模仿练读,教师正音。三、自主学习,识记生字:1、出示生字:宜人、叠翠、凉爽、雄壮、华丽、层林尽染、五谷丰登。2、指名带读、齐读词语。3、合作学习、自学生字:师:你认为这些生字中哪些生字特别难记?有什么好方法能帮大家很快地记住这些生字吗?(小组讨论合作)4、反馈自学情况:(1)指名说说方法。重点交流:叠 翠 爽 染 登1 / 24(2)去掉拼音,分组赛读。(

3、3)巩固识字:出示我会读中的词语,让学生认读,再指名读 。尽力 尽情 爽快 凉爽 直爽翠绿 翠竹 壮丽 壮观 雄壮华灯 华丽 谷子 稻谷 山谷登山 登高 层叠 楼层 表层四、导读课文,引导感悟1、出示课文,认读词组:师:这些调皮的生字又跑回课文里了,你们还能准确地读出来吗?2、出示与课文相应的图,说说你觉得课文中的哪些词分别送给它们最合适,为什么?3、谁能美美地读一读课文?指名读,并进行鼓励性指导:如: 你听,他这个“大雁南飞”读得不错,使我们仿佛看到了“高高的天空中漂浮着几朵薄纱似的白云,一群群大雁往南飞,一会儿排成人字形,一会儿排成一字形。”来学学他的语气,做做动作。 我们来到一望无际的田

4、边,田野里一片金黄。麦穗沉甸甸的,高粱涨红了脸,稻子笑弯了腰,到处是丰收的景象。再到果园里瞧瞧,呵!果树上挂满了黄澄澄的梨,红彤彤的枣儿,又大又红的苹果,吸一口气,连空气都是甜丝丝的。谁能再来读读“五谷丰登,瓜果飘香”?听了他的朗读你有什么感觉?4、再读全文:小朋友,秋天是个收获的季节,咱们班小朋友也收获不小,就让我们带着对秋天的喜爱美美地读一读吧!5、小结:秋天还有更多更美的风采、词语等待小朋友们去描绘,去收集呢!五、书写生字1、观看“尽层 谷金”的田字格结构。2、教师范写3、学生自己临摹书写生字并交流。教学反思:课 时 教 学 计 划 授课日期: 年 月 日课题识字1第 二 课时教学目标1

5、、能熟读成诵课文2、认11个生字,会写10个生字。3、感受秋天的美。 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会认11个生字,会写10个生字。教学难点:感悟秋天的美好,养成收集词语的习惯。教学准备放大的教学挂图,或幻灯、投影片教 学 过 程自我调整一、复习生字、词语1、出示生字词认读。2、出示“我会读”中的词语认读。二、熟读成诵1、会读的小朋友认真地读一遍课文,会背课文的小朋友可以潇洒地背一遍课文。2、赛读、赛背。3、互相抽测背。一生背一句,被抽测的小朋友接下去背。三、课外拓展:1、展示收集的秋景图与词语:师:秋天景色宜人,令人陶醉。小朋友,你们还描绘了哪些美丽的秋景和收集了哪些优美的词语呢?赶快拿出来和大家一起

6、分享吧!(个别指名)2、小组内交流,向别人介绍自己的看法。四、写字指导1、老师范写剩余的6个生字。2、可以试着写一写。互相交流。五、完成课堂作业六、关于秋天的词语 一叶知秋 春种秋收 春兰秋菊 春花秋月 秋色宜人 秋风过耳 秋风萧瑟 秋雨绵绵 枫林如火 丹桂飘香教学反思:课 时 教 学 计 划 授课日期: 年 月 日课题秋天的图画第 一 课时教学目标1、会认8个生字,会写8个字。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3、喜欢秋天,体会对秋天的景象和勤劳的人们的喜爱、赞美之情。愿意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来表现秋天。教学重难点1学习生字、词语。2体会秋天的色彩美。教学准备字卡、词卡、挂图、小黑板教 学 过 程

7、自我调整一、导入激趣金秋时节,景色宜人,层林尽染,叠翠流金,五谷丰登,瓜果飘香,春华秋实,秋收冬藏,美丽的景色就像一幅幅美丽的图画。想去看看这美丽的图画吗?(想)老师就和同学们一起去欣赏欣赏吧!板书课题:秋天的图画。二、初读课文,识记生字 1学生自读课文,画出不认识的字。 2教师出示生字卡片,指名读。 3教师领读,纠正读音。 4开火车读生字卡片,词语卡片,联系句子想想它们的意思。 5认清字形,指导书写。 6完成“我会写”,观察生字在田字格中的位置。三、再读课文,积累语言 请学生再读课文,用线画出自己喜欢的词语和句子,读给小组的同学听。教学反思: 在本课的教学中不搞孤立,枯燥的识字环节

8、。课堂上首先激发学生的读书兴趣,用多种形式让学生读遍课文,把文中生字圈出来,体现了生字从文中来。先学字再学词,学生在文中能认识生字后,引导学生把文中的生字提出来,强化生字的读音,然后通过“开火车”的形式,把绳子又放回文中。同时有创设了新的语境,使学生加深了生字的印象,巩固了生字。,以读悟情的效果课 时 教 学 计 划 授课日期: 年 月 日课题秋天的图画第 二 课时教学目标1、会认8个生字,会写8个字。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3、喜欢秋天,体会对秋天的景象和勤劳的人们的喜爱、赞美之情。愿意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来表现秋天。教学重难点1学习生字、词语。2体会秋天的色彩美。教学准备字卡

9、、词卡、挂图、小黑板教 学 过 程自我调整一、直接导人 这节课我们来欣赏美丽的秋天的图画。二、指导看图。 1出示教学挂图或放映幻灯片。 2由上到下,由远及近地观察画面,说说图上都画了哪些景物?它们是怎么样的? (蓝天一大雁一山一村庄一稻田一池塘一高粱一梨树一苹果树) 3谁能按上面的观察顺序把图上的景物和它们的样子连起来说一说。 4你从哪里看出这是一幅秋天的图画?三、学习课文 l指名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想想课文是怎样描绘这美丽的秋天的图画的? (天空万里无云,大雁排成“人”字,稻海翻起金色的波浪,池塘鱼儿跃出水面嬉戏,梨树挂起金黄的灯笼,苹果露出红红的脸颊,高梁举起燃烧的火把。) 2通过读,你

10、觉得这是一幅怎样的图画? 3你从课文中读懂了什么? (美丽的图画是勤劳的人们画出来的。) 4小组各抒己见,说说这句话是什么意思。 5指名回答。 6交流。 (勤劳的人们在田野辛勤的劳动,才会有秋天的丰收景象,所以说是勤劳的人民画出秋天的图画。)四、小结:学习这篇课文,你有什么收获?五、背诵课文。六、课外延伸。 秋天里还有很多美丽的地方,你能把它变成美丽的图画吗?板书设计: 梨树挂起金黄的灯笼 苹果露出红红的脸颊 秋天的图画 勤劳的人们 稻海翻起金色的波浪 高粱举起燃烧的火把教学反思:根据新课程标准提倡的新理念及本年级教材、学生的特点,我将这节课的教学定位在朗读训练上。我在这堂课中创设了多种读的途

11、径,进行朗读训练。,齐读、自由读、指名读、赛读等多种形式贯穿始终,目的是让学生参与到读中来,收到以读代讲,以读促思,以读助讲,以读悟情的效果课 时 教 学 计 划 授课日期: 年 月 日课题黄山奇石第 一 课时教学目标1、初读课文,学会12个生字及词语,理解词语的意思。2、初步了解课文内容,理清文章层次。教学重难点弄清“区、滚、著、状”的字形;查字典、观察图画以理解词语的意思。教学准备介绍黄山风景秀丽的图片,课件教 学 过 程自我调整一、引题激趣同学们,我国有许多著名的游览圣地,你们也许去过“五岳独尊”的泰山,也许去过“天下奇秀”的庐山,但不知你们去没去过“人间仙境”的黄山。从今天起,老师要和

12、同学们一齐游览黄山奇景,你们愿意吗?二、初读课文,画出生字三、小组讨论,学习生字方法:四人为一小组,先读准字音,易错的字音相互提醒;再分析字形,易写错的字找出来,一齐学习。找出最巧妙的识记方法。四、汇报学习情况请一组同学汇报,汇报后,重点指导以下字形。区:共4画,笔顺是:区。滚:右边中间部分是“公”,不是“合”。著:要和“着”区别字形。状:要和“壮”区分形、义。五、理解词义1观察图画、查字典理解词义。2哪些词义不懂提出来,同学一齐解决。重点理解:闻名:有名。“闻名中外”,就是在中国和外国都很有名。尤其:表示更进一步。秀丽:清秀美丽。神奇:非常奇妙。陡峭:山势坡度很大,好像直上直下似的。翻滚:多

13、指水、云等上下滚动。六、指导书写翻:左右结构,“番”写在竖中线以左,“羽”写在竖中线右边。左高右低。滚:左右结构,左小右大,“”在横中线以上。省:上下结构,“少”在横中线以上,“目”在横中线稍靠上起笔。其:上横短,下横长。里面第二横在横中线上,避免“其”写得下坠。七、作业 1熟读课文。2写生字词。3搜集有关黄山景色的图片或介绍的文字。教学反思:课 时 教 学 计 划 授课日期: 年 月 日课题黄山奇石第 二 课时教学目标1、通过看图、学文,体会黄山石的奇妙,激发学生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之情。2、通过观察图画和理解语言文字,培养观察能力和想象能力。教学重难点通过看图、学文,体会黄山石的奇妙之处;

14、把课文中描写的画面想象出来。教学准备介绍黄山风景秀丽的图片,课件教 学 过 程自我调整一、介绍黄山,激发兴趣(出示第一图)黄山在我国安徽省南部,是著名的风景区,被联合国列入世界自然、文化遗产保护名录。几百年来,游过黄山的人,无不被它的山水奇景所倾倒,明朝的徐霞客把黄山列为群山之首。奇松、云海、怪石、温泉这黄山“四绝”名扬天下。下边我们就到黄山看一看吧!二、逐段学习1第1自然段:默读再结合第一图说一说黄山风景怎么样?抓住“闻名中外、秀丽神奇、尤其”谈理解。(板书:秀丽神奇、奇石有趣)齐读这一段。2指名读第25自然段。(1)课文具体介绍了哪几种奇石?板书:仙桃石、猴子观海、仙人指路、金鸡叫天都。(

15、2)出示第二幅图。提问:图上的岩石像什么?从哪些地方看出来的?看书上是怎么介绍的。指名读第2自然段。结合插图说一说哪些地方像仙桃?从什么地方可以看出它所在的地方像石盘(观察石头的形状、观察周围景象。)再读这一段。(3)出示第三幅图。图上的岩石像什么?默读第3自然段,有不懂的地方提出来。“翻滚的云海”学生理解起来较困难,可以这样解决:同学们,谁坐过飞机,谈谈你在云层之上看到的景象。由于黄山的山峰高耸入云,从黄山上往下看,云彩在脚下,又浓又厚,云就像大海的波涛那样上下翻滚,非常壮观。读这一段,让学生用自己的话说一说。(4)出示第四幅图,阅读第4自然段。小组讨论学习:先观察图中的石头像什么?怎么看出

16、来的?读课文,看课文中怎么说的?从哪儿看出像“仙人指路”?有不懂的地方提出来,讨论解决。指名一组同学汇报讨论情况。(5)学习第5自然段。指名读。提出不懂的问题。师生共同解决。重点理解:石头怎么会变成“金光闪闪的雄鸡”?(联系上下文阅读思考)山峰上几块巨石的形状很像只雄鸡,太阳光一照,巨石上金光闪闪,就更像是一只美丽的“金鸡”了。指名读,其他同学闭上眼睛想像。睁开眼睛,把你想到的说出来。黄山石可真奇妙,就像人们精心雕琢的一样,有的像巨大无比的仙桃,有的像猴子观海,有的像仙人指路,还有的像金鸡叫天都。是不是就有这些呢?(6)齐读第6自然段。指名说说还有什么奇石?板书:天狗望月,狮子抢球,仙女弹琴分

17、小组学习,任选一种展开想象,说说奇石的样子。请三组同学分别说一说。黄山石千奇百怪,无所不有,妙趣横生。让我们一齐亲眼目睹一下黄山的美景吧!(7)请一位同学读全文,同时放一段黄山风景的录像,使大家有身临其境之感。三、老师小结:通过今天的学习,同学们体会到了黄山石的奇妙,领略了黄山秀丽的景色。希望同学们长大后,能亲自去目睹黄山奇景,看一看那里的奇松、云海、温泉是一番什么景象。教学反思:课 时 教 学 计 划 授课日期: 年 月 日课题黄山奇石第 三 课时教学目标1、朗读课文,并选两段背诵。2、完成课后练习。教学重难点指导背诵教学准备介绍黄山风景秀丽的图片,课件教 学 过 程自我调整一、读本课生词并

18、听写岩石 怪石 巨石 仙人 仙桃闻名 著名 名字 风景区二、指导背诵1你喜欢哪段读哪段,要读出语气来。2指名有语气地读全文。3把你喜欢的选两段试背下来。4接龙背,齐背。三、巩固练习1比一比,组成词语。2写出黄山奇石的名字。_ _ _ _ _ _ 3填空,再读句子,注意读出句中的停顿。(1)闻名中外的( )在我国安徽省南部。那里景色秀丽神奇,( )是那些怪石,有趣极了。(2)在一座陡峭的山峰上,有一只猴子( )地蹲在山头,望着( )的云海。(3)那些叫不出名字的( )的岩石,正等你去给它们起名字呢!教学反思:课 时 教 学 计 划 授课日期: 年 月 日课题植物妈妈有办法第 一 课时教学目标1会

19、认本课12个生字,认读18个带拼音的字和10个要求会写的生字。2初读课文,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3讲读课文第1节,并能背诵。教学重难点1学习生字词,朗读课文,背诵课文。2植物传播种子的方法,城市的孩子很难见到,农村孩子也不一定注意过,因此给学生的理解带来了一定的困难,是教学的难点。教学准备放大的教学挂图,生字卡片教 学 过 程自我调整一、揭题激发学习兴趣 读了课题后你想知道什么? (想知道“植物妈妈”是什么?它干什么有办法?它有哪些办法?)理解:“植物妈妈”。二、自读课文 1自读课文,读准字音,画出由生字组成的词语,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 2诗有几节,讲了些什么?有哪些问题不懂?三、检查自读情况

20、1分节指名朗读,读准字音。 (重点指导读准:旅、降、洼、乘、刺、信)5 2提出疑难问题共同解决。四、学习课文 1范读课文,听准每个字的读音。 2课文讲了植物妈妈干什么的办法? 3学习课文第1节。 (l)指读课文第1节,这节有几句话?每句话讲了什么内容? (2)理解:“孩子”、“已经长大”、“告别”、“旅行”等词语。 (3)“四海为家”是什么意思? (“四海”指到处,“为家”指作为生活、住的地方,“四海为家”是指植物的种子传播到哪里,就在哪里生根、发芽、开花、结果。) 4齐读第1节。 5指导朗读。 6指导背诵。 7试背。五、分析字形,指导写字 1认读生字。 2说说这些字属于什么结构?按它的结构可

21、分为几类? 3按字的结构类别进行指导示范。 4学生在田字格中练习写字,完成“我会写”。教学反思:本课是一首充满儿童情趣、富有韵律感的诗歌。全诗生动形象地把自然知识蕴含其中,语言朗朗上口,内容浅显易懂,是优秀的科普作品。课文共有五小节,分别介绍了蒲公英、苍耳、豌豆是怎样传播种子的,配有两幅插图。我在教学中抓住诗歌利于朗读,内容充满情趣的特点,激发学生童心,引导学生在多读读好上下功夫,进而体会文章表达的精妙和其中蕴含的知识。借助电脑、音乐、板画事物展示及教师生动有感染力的描绘性语言,为学生创设情境,让他们通过摸一摸,吹一吹,听一听,在体悟中理解课文内容,在体验中有感情朗读,在感受中学会表达。课 时

22、 教 学 计 划 授课日期: 年 月 日课题植物妈妈有办法第 二 课时教学目标1讲读第25节,了解蒲公英、苍耳、豌豆是怎样传播种子的。激发学生观察大自然的兴趣,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感情。2朗读背诵全文。教学重难点1学习生字词,朗读课文,背诵课文。2植物传播种子的方法,城市的孩子很难见到,农村孩子也不一定注意过,因此给学生的理解带来了一定的困难,是教学的难点。教学准备放大的教学挂图,生字卡片教 学 过 程自我调整一、复习 1认读生字词。2背诵第1节。二、引导:植物要旅行到底靠啥办法呢?读下面的课文就知道了。三、学习第25节。 1学习第2节。 (l)指名朗读第2节。 (2)这一节有几句话,每句话讲

23、了什么内容? (3)“准备”是什么意思,“怎么准备”的? (4)这里的“降落伞”是指什么? (5)出示蒲公英实物,说说蒲公英的种子是什么样的? (一朵毛茸茸的小花;附在种子头上的毛茸茸的绒毛。) (6)“降落伞”是干什么用的? (7)“只要就说明了什么?(8)蒲公英是怎样传播种子的?需要什么条件? (植物传播种子需要两个条件,一是本身条件:蒲公英的种子有毛茸茸的球,像降落伞;一是外部条件:风吹。) (9)读第2节。 (10)小结这一节的学法。这一节讲什么植物?植物妈妈给孩子准备了什么?它是靠什么传播种子的?指导背诵。 2自学第3、4节。 (l)交流自学情况。 (2)结合插图或幻灯片说说苍耳和豌

24、豆是怎样传播种子的? (3)观察实物苍耳子和干豆荚理解“带刺的铠甲”、“炸开”的意思。 (4)指导朗读第3、4节。 (5)指导背诵。 (6)说说蒲公英、苍耳、豌豆传播种子需要什么条件? 3学习第5节。 (1)这一节有几句话?每句话讲了什么? (2)“植物妈妈的办法很多很多”是指哪方面的办法? (3)“那里”是指哪里? (4)“粗心的小朋友”是指什么样的小朋友? (5)除了课文中讲的以外,你还观察到哪些关于植物妈妈传播种子的方法? (6)这一节告诉了我们什么? (7)指导朗读。 (8)指导背诵第5节。四、朗读全文 这首诗告诉了我们什么?五、背诵全文 1按照每节诗的意思,先一节一节地背,然后背全文

25、。 2同桌互背,自由背。 3指名背诵,背后评议。教学反思:课文是用拟人手法告诉我们科学知识的,学生容易被吸引,并且文中介绍的内容大多数的学生有一定的了解和体验。教学时应在读中感悟的基础上,联系实际,创设情境,激发学生了解植物知识、探索大自然奥秘的兴趣,培养学生留心身边的事物、认真观察的好习惯,有一定词语积累。我发现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能让学生进行单纯的模仿,要引导学生的反复朗读的基础上,获得自己的感受和体验. 课后我应加强学生的诵读练习,加深学生自己的独特感受,发展语感,丰富学生的积累.课 时 教 学 计 划 授课日期: 年 月 日课题古诗两首第 一 课时教学目标1学会本课6个

26、生字。2朗读并背诵这两首古诗。3理解诗句意思,想象诗歌描绘的景象,体会诗人的思想感情。教学重难点1学会本课6个生字,朗读课文,背诵课文。2体会诗人表达的思想感情教学准备生字卡片教 学 过 程自我调整一、直接导人,交待学习任务。 今天我们要学习古诗两首,板书课题识记“首”字。二、看课本15页 请同学看图,图上的风景美吗? 今天我们学习的这一首诗,描绘的就是这样一幅画面。(板书课题)三、欣赏画面。 1认真看图,图上画的是什么季节的景色? 2你是从什么地方看出来的? 3看了这幅图,你想说些什么?四、初读古诗。 1教师范读课文,学生听一听老师是怎么读的? 2同桌互相听读,画出不认识的字。 3共同解决障

27、碍。 4指名请23位学生读。五、理解古诗。 1齐读课文。 讨论:诗中写了哪些景物,它们有什么特点? (生讨论,师小结:荷花已开完,荷叶也枯落了,菊花凋零了,只有枝干傲霜独立;橙子已黄,橘子正绿。) 2学生逐句读课文,谈谈对诗句的理解。(可在小组内自由选一句谈,然后在班内交流。)学生一:荷花已经开完了,荷叶也已经枯落了。学生二:菊花也已经凋零了,只有它的枝干,还能傲立在秋霜中。学生三:你要记住一年中景色最美的时光。学生四:正好是橙子已黄,橘子正绿的季节。3指名读,大家闭上眼睛听,想象画面。 4交流自己想象中的画面。 5学生齐读课文,说说作者写这首诗表达了怎样的感情?六、背诵古诗。 1指名读课文,

28、大家听并评议有没有节奏感。 2教师范读,学生注意听准节奏。 赠刘景文 荷尽已无擎雨盖, 菊残犹有傲需技。 一年好景君须记, 正是橙黄橘绿时。 3学生自由读,要求读准节奏。 4点名展示读。 5背诵全诗。七、学习生字。 1出示本诗中的3个生字:刘、枝、记 (学生书空练习写生字,看谁能想办法记住字形) 2小组交流,说说你是怎么记住这几个生字的? 3口头扩词。八、课外延伸。 课夕收集有关秋天的图片或古诗、儿歌等。教学反思:课 时 教 学 计 划 授课日期: 年 月 日课题古诗两首第 二 课时教学目标1学会本课6个生字。2朗读并背诵这两首古诗。3理解诗句意思,想象诗歌描绘的景象,体会诗人的思想感情。教学

29、重难点1学会本课6个生字,朗读课文,背诵课文。2体会诗人表达的思想感情教学准备生字卡片教 学 过 程自我调整一、 复习回顾指名背诵赠刘景文二、导入、交待学习内容。今天,我们再来学习一首描写秋天景色的古诗。诗的题目是山行(板书课题)。写的是唐代著名诗人杜牧深秋时节在山中行走时所见的色。三、初读古诗。 1学生自读古诗,画出不认识的字。 2小组交流读,互相纠正错误。 3教师范读。 4学生自由读,要求读准字音。 5指名清23位学生读。四、学习生字。 1出示本课生字:枫、于 2学生交流识字方法,自由识字。五、理解古诗。 1自由读第1、2句,教师讲解。 寒山:深秋时节的山。 石径斜:石头铺成的小路弯弯曲曲。 白云生处:白云升腾的地方,指高山的深处。 2同桌交流,指名说这句诗写的是什么? (远远望去,一条石头铺成的小路弯弯曲曲通向山顶,在山间白云线绕的地方,隐隐约约住着几户人家。) 3齐读第3、4句,质疑,有哪些词语不明白。 坐:因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