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二首之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_第1页
古诗二首之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_第2页
古诗二首之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_第3页
古诗二首之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_第4页
古诗二首之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标签:标题篇一:古诗二首之?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古诗二首之?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一、教学目标:1、熟悉5个生字.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两首古诗,背诵并会默写.3、感悟诗歌内容,想象诗歌所描绘的情景,体会朋友间的深情厚谊.4、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提升学生的鉴赏水平.二、教学重、难点:引导学生理解诗句的意思,走进诗句的意境,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三教学课时:一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1、师:听我的描述猜猜他是谁:他是唐代著名诗人,好饮酒.酒后绝妙的诗词随I I成诵,. 人们盛赞他“斗酒诗百篇,称他为“诗仙.生答复:李白.2、师:真棒!在占代,交通不便,朋友一旦分别就难再见面.所以朋友分别时往

2、往作诗词 相赠,以表达彼此的深情厚谊.这种诗被称为送别诗.你们还记得李白的送别诗吗? 生答?赠汪伦?.教师叫生齐背.3、今天我们再学习一首李白送别诗的传世之作?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板书: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二作者及题解1、走进作者检查提问李白,号太白公元701762年是唐代伟大的诗人.他小时候学习了很多书,十五岁,做的文章已经很出色.他喜欢游览山水名胜.从二十岁 起,他差不多游遍了四川境内的名山大川.在青年时期,李白就有了丰富的学问和很高的文 学修养.他富于正义感,热爱自由,性格豪放.他给我们留FT-T多首诗,人们称他“诗 仙.1、齐读诗题师:孟浩然是唐代著名的诗人,他和李白是好朋友.广陵

3、是现在的江苏省扬州市.“之是“去的意思.公元726年3月,李白在黄鹤楼送孟浩然去扬州,写了这首诗.2、指名学生讲题目意思:板书:李白送孟浩然三、初读诗歌,感知诗意.请同学们听听这首诗,注意读准字音,看清字形.1播放媒体资源中的范读或教师范读2同学们自己读一读这首古诗,并熟悉生字:鹤辞孟陵唯3默读诗歌,结合幻灯片的注释再读课文,弄清诗意.故人:指老朋友孟浩然. 西辞:向西边告.尽:消失烟花:形容花开得繁茂,像浮动的烟雾.之:去到孤帆:一叶孤舟唯见:只看见李白为好友孟浩然送别,心情如何呢?过度四、深入理解,探究诗情.1问题1、根据提示填空,说说题目的意思.明确:这首送别诗发生在三月月份,李白在黄鹤

4、楼送孟浩然到遥远的广陵问题2、 前两句诗讲的什么?明确:这句诗的意思是:我的好友孟浩然在繁花似锦的阳春三月,由黄鹤楼出发,乘船东行到 扬州去.问题3、说说后两句诗字面上的意思,想象所展现的画面,用自己的话描述.明确:这句诗的意思是:李白目送着孟浩然走到江边,登上小船;目送着帆船缓缓离斥, 渐渐远去,看不见朋友的身影;目送着朋友的小船消失了,只见一片儿白帆;最后连那点儿 白色的帆影也不见了.问题4、结合画面,体会诗人当时的思想感情?明确:朋友走后,诗人依然久久站立江边,不忍心离去表达了诗人对朋友恋恋不舍,情 深意长之情.五、教师归纳总结在春光烂漫的时候,老朋友孟浩然要离开自己,到扬州去了.孟浩然

5、的船出发了,李白站 在黄鹤楼前,眼看那挂帆的孤舟,带着老朋友越走越远,终于消失在蓝天的尽头;只见浩荡 的江水,滚滚地向天边流去.他的心似乎也跟着孤帆,随着江水追着朋友向远方去了.这 首诗前两行叙事,后两行写景,并没有直接抒发感情.我们读了,却能体会到李白当时的依 依惜别的心情.六、结束课文:学生背诵七、布置作业:1默写古诗2用第一人称把古诗改写成记叙文.3课外读物中哪些诗或文章也是写送别的,找来读一读.大家交流,看看表达了作者怎样 的情感.板书:2篇二:古诗二首之?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古诗二首之?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教学目标:1、熟悉5个生字.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两首古诗,背诵并

6、会默写.3、感悟诗歌内容,想象诗歌所描绘的情景,体会朋友间的深情厚谊.4、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提升学生的鉴赏水平.教学重、难点:引导学生理解诗句的意思,走进诗句的意境,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教学课时:二课时.?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一课时;?送元二使安西?一课时教学过程: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一、导入1、师:听我的描述猜猜他是谁:他是唐代著名诗人,好饮酒.酒后绝妙的诗词随II成诵, 人们盛赞他“斗酒诗百篇,称他为“诗仙.生答复:李白.2、师:真棒!在古代,交通不便,朋友一旦分别就难再见面.所以朋友分别时往往作诗词 相赠,以表达彼此的深情厚谊.这种诗被称为送别诗.你们还记得李白的送别诗吗?生答?赠汪

7、伦?.教师叫生齐背.3、今天我们再学习一首李白送别诗的传世之作?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板书:黄鹤楼 送孟浩然之广陵二、解题1、齐读诗题师:这首诗是李白三十多岁时写的.孟浩然是与他同一时期最著名的诗人之一.李白非常 仰慕孟的才华、人品.他在诗中写道''吾爱孟夫子,风流天下闻.因此,他们结下了深厚 的友谊.请同学们借助注释,想想题目讲的什么意思.2、指名讲题目意思.相机板书:李白送孟浩然三、初读1、师:李白为好友孟浩然送别,心情如何呢?请同学们听听这首诗.注意读准字音,看清 字形.播放媒体资源中的范读动画:2、师:现在请同学们自己读一读这首古诗.学生读古诗.3、指一名学生:老师见

8、你读得津津有味,能给大家读读吗?学生读.4、师:真不错!第一次就读得这样好!谁想再读读? 2-3名学生读.师:一起来一 遍.学生齐读全诗.5、大家读得真好!只是每行诗的意思你们明白吗?请你们对照注释,试着用自己的话讲讲.6、利用媒体资源中课件中的生字动画进行以下教学活动:首先学习第一、二行诗.1自由读这两行,找出不理解的字、词.学生质疑.2指名讲诗意.2-3名学生讲.教师引导学生把话讲通顺.3齐读这两行诗.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讲诗意.7、学习三、四行诗.用学习一、二行的方法进行.8、师:谁能把全诗的意思说一说.1-2名学生讲人意.四、深入理解,感悟诗情.1、师:人家学得真好!请默读古诗,找出哪

9、两行表达了李白与孟浩然送别的事情,哪两行 写了李白送别时看到的景色?提示:第一、二行.2、师:读得真细致.知道他们分别的时间吗?生:烟花三月.师:能描绘一下烟花三月的具体景象吗?学生口头描绘.3、师:我们来看看几幅图片:师:这就是“烟花三月,你们看“烟花三月的扬州美不美呀?生答复:美!4、师:是呀,在这T年胜地的黄鹤楼上,在这如诗如画的江南春天,诗人本该和老朋友孟 浩然共饮美酒,吟诗作赋.这是多快乐的事情啊!但今天,老朋友却离李白而去.李白的心 情会怎么样呢?提名学生答复.师:你们看,诗人在平淡的叙事中,依依惜别之情自然地流露出来.5、师:下面我吗再来品品后两行诗,这两行诗明着是写景,其实更写

10、出了诗人的心情,我 们一起来读一读.1生齐读“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2师:“尽的是什么?不“尽的又是什么?提示:“尽的是帆船和孟浩然的身影.不“尽的是诗人的依依惜别之情和友情.3师:是啊.李白目送着孟浩然走到江边,登上小船:目送着帆船缓缓离岸,渐渐远去, 看不见朋友的身影:目送着朋友的小船消失了,只见一片儿白帆;最后连那点儿白色的帆影 也不见了.此时,李白离去了吗?生:没有.师:他在干什么?生:他久久地不愿离去,仍注视着帆影消失的地方.师:李白看见了什么?生:滚滚的长江水向天边流去.4师:这滚滚流去的仅仅是长江水吗?大家来讨论一卞.学生分组讨论.讨论后汇报.5师:李白独立江边,久久凝

11、望,他的目光,他的心紧紧与朋友相随.他们真是''人虽 分,心相随,情永在.他们的友谊真是“情深意长.五、背诵古诗1、师:我们已体会了李白与孟浩然的深情厚谊.假设我们现在就站在江边,看着好朋友乘 着帆船渐渐远去,心中感慨万千,吟出这首送别诗吧!女同学先来.女生齐读.2、师:这是柔情地相送.男生来读一读.男生齐读.3、这是豪壮地送别.4、一起来吧!能背就背,不能就读.5、齐背这首诗.六、拓展延伸1、李白后来又为这次送别写了一首五言诗.板书:篇三:?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四年上册古诗二首一一?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熟悉5个生字,会写7个生字.能正确理解“西辞“烟

12、花三月 “尽 “唯词语.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诗歌,背诵诗歌.3、体会诗句的意思,想象诗歌描写的意境,感受朋友依依惜别的情谊.4、激发阅读古诗的兴趣.教学重点:学习生字,有感情地朗读、背诵古诗.教学难点:理解诗歌的内容,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教学准备:生一一课前熟读古诗;收集李白的诗歌、生平资料;不理解的词查查字典,试 着理解诗歌.师一一课件教学时间:一课时教学过程:一、课前加导入:1、课前朗读古诗平时人家积累了许多占诗,老师想考考大家,?望庐山瀑布?早发白帝城?2、能记住这么多的占诗,你们真棒.知道我们刚刚所背的古诗是谁写的吗?你了解李白吗?课件李白素描图出现叶老师看到有的同学马上拿出笔

13、写下“诗仙3、过渡千年圣地黄鹤楼,如诗如画江南春.当时诗人李白本该和老朋友孟浩然在黄鹤 楼上共饮美酒,吟诗作赋,但此时老朋友却要东下扬州,这真是世间离别情万种,多有诗人 诉心声.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20 课古诗两首中的李白的这首送别诗.出示课题 齐读课题二、解诗题,知作者1、师:同学们,老师写在黑板上的课题少了哪个字呀?陵这是我们这节课要掌握的生 字之一.现在你们观察下,书写的时候要注意什么?“陵右上是“土,下边是折文观 察细致,请大家举起小手和老师一起把课题补充完整.再齐读2、从题目中,你知道了什么?先让学生说,老师再总结学生交流自己读题后所得:送的地点、谁送谁、“之的含义、对黄鹤楼、广陵及

14、人物的 了解、李白和孟浩然友谊故事等3、教师随机点拨学习方法:是啊,搜集资料,也是理解占诗的一个方法!题目中的关键词 我们都知道了,你能连起来说说题目的意思吗?生试着说题目意思4、古代交通不方便,朋友分别之后就很难再见,于是呀写诗送别就成了一种风俗,当时的 送别诗就和现在的流行歌曲一样多.然而李白和孟浩然在黄鹤楼这一送别却引起了轰动,在 文学史上堪称T古一别啊.为什么这么著名呢?这里有三名,在名楼黄鹤楼,送名人孟浩然, 到名地广陵.这一道别在文学史上堪称千古一别三、读通读顺,整体感知1、就是这么一首千古传诵的名篇,我想大家已经迫不及待地想读了吧,来自己先放声读读, 读的时候一定要看清字形,读准

15、字音.2、学习生字为了让我们把诗歌读得更准确我们来先学习生字,谁愿意读?容易读错的再 给大家提个醒.个别读一一所有生字词语都来了,全班齐读3、请一个同学来读这首诗,希望你能读出诗的韵味.其他同学边听边想想你的头脑中会浮 现出怎样的情景?4、想象得真好!正像人家说的,这首诗描写了孟浩然在黄鹤楼向李白辞别和李白站在斥边 目送孟浩然远去这两个情景.有谁知道哪几句诗描写了孟浩然在黄鹤楼向李白辞别的情景, 哪几句诗描写了李白目送孟浩然的情景?学生读诗句,交流:前两句描写了孟浩然辞别的情景,后两句描写了李白目送孟浩然的 情景四、感悟诗境,品读古诗.好,我们来看看地图1浩浩荡荡的长江水自西向东流,顺流而下就

16、能到达广陵.黄鹤楼在西,扬州在东,所以诗人说故人孟浩然从黄鹤楼去扬州要顺流而卞,所以诗人说烟花三月齐读前2句 “故人是什么意思?老朋友在这指谁?孟浩然从哪知道的?三月是什么季节,春天注释 真好,结合注释是弄清古诗意思的好方法.师:烟花给你们什么感觉?漂亮,绽放?为什么用烟花形容三月呢?还可以说什么样 的三月?生:百花盛开的三月,争齐斗艳的三月,花红柳丽的三月,鸟语花香的三月?师:老师 请大家欣赏下这时的江南一带的美景.播放课件师:有一个读书的好方法就是展开想彖,请想彖刚刚说的画面并带自己的感觉读读这两句 诗.2. 孟浩然的船走了.可李白还在黄鹤楼上久久的望啊望啊,他在看什么啊?指名说:船. 几

17、只?生:一只.师:诗中哪儿告诉我们?生:孤帆.师:对!孤帆就是?生:孤孤单单的 一只船.可那是唐朝盛世啊!长江是主要的交通渠道.江上应该有许许多多来往的船只课件点击: 江上千帆.为什么李白只看见孟浩然的孤帆呢?生:由于李白所有的注意力和感情都在孟 浩然身上.师:李白眼中只有一孟浩然,是由于李白的心里只有一一孟浩然.看到的自然 就只有孟浩然的一一孤帆.点击课件一支孤帆.真可以说是过尽千帆皆不见,一心只送孟浩然.这是多么深厚的友谊啊!谁来读读后两句, 指名读.你的眼里有孤帆了.谁再来读?眼中只有孤帆了,能不能读出心里只有孤帆的感觉? 你再试试.很好,范读,再来一遍.齐读.3. “孤帆远影碧空尽,真

18、的都尽了吗?不尽的是什么?船不见了,什么还在? 不 尽的是滚滚长江水;不尽的是对孟浩然的无限思念之情.4. 送上祝福的话.送君T里,终有一别.此时此刻,此情此景,李白望着孤帆远去,江水滔滔,会在心里默 默地对远去的孟浩然说些什么呢?江水是永远流不尽的,我们之间的情意是不会断的;今 番远去,何时再能相会?愿你一帆风顺,一路平安??能否用上我们积累过的送别诗来送送 孟浩然?莫愁前路无知已,天下谁能不识君.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桃花潭 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5. 孟浩然的孤帆渐渐远去,渐渐消失了.李白还在看什么啊?生:江水.哪句诗告诉我们? 生:唯见长江天际流.一起读一读.唯见是什么意

19、思?只看见.对,只能看见江水了 了为什 么李白还不离开啊?生:舍不得.这又是怎样的情啊?生:依依惜别、难分难舍.是啊,怎 样才能读出难分难舍的感情?自己读看看.指名读.加上第三句诗,谁来?帆尽了可情未尽啊,碧空尽和天际流降下来,延长来读就更有味道了.一二组读.我仿佛 看到了那如长江水般永不停息的深情.三四组读.我仿佛看到了那如江水般绵绵不断的厚谊. 男同学站起来吧.让我们一起送孟浩然.这是豪壮的相送.女同学你们也来送送他.这是柔 情的相送.6师:是啊!人虽分,情永在,这两句诗写出了诗人目送朋友远去的情景,抒发了朋友之 间怎样的感情?板书:依依惜别一年后,李白对自己的朋友,对当时送别孟浩然的情景 仍旧念念不忘.这深深地情,这浓浓的意化作了这首占名诗.老师情不自禁想吟诵.师范 读.你们也来读一读.生齐读.师生配合读.老师读一、三句,你们读二、四句.五、小结是啊,从这首千古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