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土情结课件4_第1页
乡土情结课件4_第2页
乡土情结课件4_第3页
乡土情结课件4_第4页
乡土情结课件4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柯灵乡土情结乡土情结学习目标和重点:学习目标和重点: 1.1.体会作者为乡土体会作者为乡土情结赋予的时代内情结赋予的时代内涵;涵; 2.2.了解本文大量引了解本文大量引用的诗文的意图。用的诗文的意图。 学习方法:学习方法: 反复阅读,与文反复阅读,与文本、编者对话,本、编者对话,在对话栏写下自在对话栏写下自己的阅读感受,己的阅读感受,课上与老师、同课上与老师、同学交流。学交流。 柯灵(柯灵(1909-20001909-2000),原名高),原名高季琳,浙江绍兴人。现代作家。少季琳,浙江绍兴人。现代作家。少时因家贫失学,靠刻苦自学,走上时因家贫失学,靠刻苦自学,走上了文学道路。了文学道路。192

2、61926年发表了第一篇年发表了第一篇作品作品叙事诗叙事诗织布的女人织布的女人。建建国前的主要著作有儿童诗歌国前的主要著作有儿童诗歌月亮月亮姑娘姑娘、童话、童话蝴蝶的故事蝴蝶的故事、短、短篇小说篇小说掠影集掠影集等。等。建国后主要建国后主要著作有杂文和散文选集著作有杂文和散文选集遥夜集遥夜集,短篇小说集短篇小说集同伴同伴、散文集、散文集暖暖流流,电影文学剧本,电影文学剧本腐蚀腐蚀、不夜城不夜城,根据夏衍的剧本改编,根据夏衍的剧本改编的的秋瑾传秋瑾传等。等。 自由诵读课文,完成下列任务:自由诵读课文,完成下列任务: 1 1、整理出文中的字词。、整理出文中的字词。 2 2、课文以什么为线索?怎、课

3、文以什么为线索?怎样逐步深化主题的?概括出样逐步深化主题的?概括出本文的主题。本文的主题。 3 3、理清文本思路,划分段、理清文本思路,划分段落层次,概括各段大意。落层次,概括各段大意。注意读准下列字音:注意读准下列字音:魂牵梦萦(魂牵梦萦( ) 桑梓(桑梓( ) 忐忑(忐忑( )不安)不安 屹(屹( )立)立 怯(怯( )生生)生生 搭讪(搭讪( ) 悠邈(悠邈( ) 崎岖(崎岖( ) 三匝(三匝( ) 铩(铩( )羽而归)羽而归 谪(谪( )居)居 欷歔(欷歔( ) 发轫(发轫( ) 濠(濠( )水)水 翰苑(翰苑( ) 褪色(褪色( )翘(翘( )首)首 衣(衣( )绣夜行)绣夜行yng

4、ztn tyqishnmioq qzshzhx xrnhoyunshiioy 作品以作品以 作为线索,由作为线索,由 到到 ,由,由 到到 ,将乡,将乡土情结升华为土情结升华为 的思想感情。的思想感情。乡土情结乡土情结一、(一、(1-2)解释乡土情结的由来与内涵。)解释乡土情结的由来与内涵。二、(二、(3-5)叙述人们离家的几种情形,并)叙述人们离家的几种情形,并说明乡土情结每个人都会有,但它往往在说明乡土情结每个人都会有,但它往往在人远离故乡时表现得更为强烈。人远离故乡时表现得更为强烈。三、(三、(6)在叙述了因各种原因而造成的离)在叙述了因各种原因而造成的离家之后,重新回到对乡土情结的探讨

5、上。家之后,重新回到对乡土情结的探讨上。四、(四、(7)对乡土情结作新的阐释。)对乡土情结作新的阐释。故园之思故园之思“小家小家”“大家大家”“离家离家”“归家归家”爱国主义爱国主义梳理本文思路梳理本文思路第一部分(第一部分(1):什么是乡土情结。):什么是乡土情结。 第二部分(第二部分(2-62-6):按人的成长的时间):按人的成长的时间顺序写乡土情结的形成、发展、表现及顺序写乡土情结的形成、发展、表现及升华。升华。第三部分第三部分(7)(7):归纳全文,点明主旨,:归纳全文,点明主旨,升华主题。一方面强调乡土之恋不会消升华主题。一方面强调乡土之恋不会消失;另一方面,又在鼓励祖国强盛的时失;

6、另一方面,又在鼓励祖国强盛的时代应有大展宏图的志向,极富时代气息。代应有大展宏图的志向,极富时代气息。文本研读:文本研读: 古人讲诗有古人讲诗有“诗眼诗眼”,文有,文有“文眼文眼”,说,说的就是这个道理,这些的就是这个道理,这些“眼眼”有的关系到有的关系到全篇的结构、主旨、感情的转换甚至可以全篇的结构、主旨、感情的转换甚至可以给全篇的写作方法和风格定基调,我们在给全篇的写作方法和风格定基调,我们在阅读时要善于抓住它。本文的阅读时要善于抓住它。本文的“文眼文眼”在在哪里?哪里? 文中第一节。该段提出话题,文中第一节。该段提出话题,说明什么是说明什么是“乡土情结乡土情结”。该段。该段多处引用古诗,

7、引导读者想像具多处引用古诗,引导读者想像具有特定意义的场景及体现乡土之有特定意义的场景及体现乡土之思的具体行为表现,另一方面,思的具体行为表现,另一方面,也说明了思乡情结的久远。也说明了思乡情结的久远。 杂诗杂诗 王维王维 君自故乡来,应知故乡事。君自故乡来,应知故乡事。 来日来日绮窗绮窗前,寒梅著花前,寒梅著花未。未。 【注解】【注解】 来日:指动身前来的那天。来日:指动身前来的那天。 绮窗:雕饰精美的窗子。绮窗:雕饰精美的窗子。 著花:开花。著花:开花。 【评析】【评析】这是一首抒写怀乡之情的诗。原诗有三这是一首抒写怀乡之情的诗。原诗有三首,这是第二首。诗以白描记言的手法,简洁而首,这是第

8、二首。诗以白描记言的手法,简洁而形象地刻划了主人公思乡的情感。对于离乡游子形象地刻划了主人公思乡的情感。对于离乡游子而言,故乡可怀念的东西很多。然而诗不写眷怀而言,故乡可怀念的东西很多。然而诗不写眷怀山川景物,风土人情,却写眷念窗前山川景物,风土人情,却写眷念窗前“寒梅著花寒梅著花未?未?”真是真是“于细微处见精神于细微处见精神”,寓巧于朴,韵,寓巧于朴,韵味浓郁,栩栩如生。味浓郁,栩栩如生。 原来姹紫嫣红开遍原来姹紫嫣红开遍,似这般都付与断井颓垣。似这般都付与断井颓垣。良辰美景奈良辰美景奈何天何天,赏心乐事谁家院赏心乐事谁家院 牡丹亭牡丹亭 【说明】【说明】这曲词,是这曲词,是牡丹亭牡丹亭惊

9、梦惊梦中杜丽娘所唱的妙文。中杜丽娘所唱的妙文。杜丽娘于杜丽娘于“姹紫嫣红开遍姹紫嫣红开遍”之时,看到了之时,看到了“断井颓垣断井颓垣”,想,想纵是纵是“良辰美景良辰美景”,也难抵韶光易逝,繁华背后的苍凉,一,也难抵韶光易逝,繁华背后的苍凉,一个个“遍遍”字,看透了人间!字,看透了人间!这这牡丹亭牡丹亭的戏文也让大观园里的黛玉暗自神伤。第二的戏文也让大观园里的黛玉暗自神伤。第二十三回十三回“西厢记妙词通戏语,牡丹亭艳曲警芳心西厢记妙词通戏语,牡丹亭艳曲警芳心”中,黛玉中,黛玉听到梨香院内女孩子们演习听到梨香院内女孩子们演习牡丹亭牡丹亭戏文:戏文:“则为你如则为你如花美眷,似水流年花美眷,似水流年

10、林黛玉听了这两句,不觉心动神摇。林黛玉听了这两句,不觉心动神摇。又听道:又听道:你在幽闺自怜你在幽闺自怜等句,亦发如醉如痴,站立不等句,亦发如醉如痴,站立不住,便一蹲身坐在一块山子石上,细嚼住,便一蹲身坐在一块山子石上,细嚼如花美眷,似水流如花美眷,似水流年年八个字的滋味。八个字的滋味。”黛玉听到这八个字,真切感受到生命黛玉听到这八个字,真切感受到生命的美好与短暂,嗟叹花自飘零水自流,于是的美好与短暂,嗟叹花自飘零水自流,于是“不觉心痛神痴,不觉心痛神痴,眼中落泪眼中落泪”。 【 洛阳秋风】洛阳秋风】 秋秋 思思 张张 籍籍 洛阳洛阳城里见城里见秋风秋风,欲作家书意万重。,欲作家书意万重。 复

11、恐匆匆说不尽,行人临发又开封。复恐匆匆说不尽,行人临发又开封。 【说明】【说明】这首诗最大的特点是,借助于细节描这首诗最大的特点是,借助于细节描写传达主人公的思想感情。诗中写传达主人公的思想感情。诗中“复恐匆匆说复恐匆匆说不尽不尽”是写人的心理活动,是写人的心理活动,“行人临发又开封行人临发又开封”则是一个有高度典型性的细节,也是心理活动则是一个有高度典型性的细节,也是心理活动的必然结果。这个生动的细节使抽象的的必然结果。这个生动的细节使抽象的“乡思乡思”变得具体可见。变得具体可见。 夜雨寄北夜雨寄北 李商隐李商隐 君问归期未有期,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巴山夜雨涨秋池。涨秋池。 何当共剪西窗

12、烛,却话巴山夜雨时。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 【注释】【注释】寄北:一作寄北:一作“寄内寄内”,“内内”,指妻子。指妻子。 巴山:泛指巴蜀地区。巴山:泛指巴蜀地区。 【说明】【说明】独剪残烛,夜深不寐,在淅沥的巴独剪残烛,夜深不寐,在淅沥的巴山秋雨声中阅读妻子询问归期的信,而归期山秋雨声中阅读妻子询问归期的信,而归期无准,其心境之郁闷、孤寂,是不难想见的。无准,其心境之郁闷、孤寂,是不难想见的。作者却跨越了这一切去写未来,盼望在重聚作者却跨越了这一切去写未来,盼望在重聚的欢乐中追话今夜的一切。于是未来的乐,的欢乐中追话今夜的一切。于是未来的乐,自然反衬出今夜的苦;而今夜的苦又成了未自然

13、反衬出今夜的苦;而今夜的苦又成了未来剪烛夜话的材料,增添了重聚时的乐。四来剪烛夜话的材料,增添了重聚时的乐。四句诗,明白如话,却何等曲折,何等深婉,句诗,明白如话,却何等曲折,何等深婉,何等含蓄隽永,余味无穷!何等含蓄隽永,余味无穷! 唐代诗人贾岛(据唐代诗人贾岛(据全唐诗全唐诗四七四七二卷一作刘皂诗)有诗云:二卷一作刘皂诗)有诗云:“客舍并州数十客舍并州数十霜,归心日夜忆咸阳。无端更渡桑乾水,却霜,归心日夜忆咸阳。无端更渡桑乾水,却望并州是故乡。望并州是故乡。” 他说他说“我我”在并州做客已经数十年了,在并州做客已经数十年了,不分日夜思念的是长安附近的咸阳,如今不分日夜思念的是长安附近的咸阳

14、,如今“我我”渡过桑乾河来到更远的地方,回首并渡过桑乾河来到更远的地方,回首并州,倒仿佛并州也是我的故乡了。州,倒仿佛并州也是我的故乡了。 旅次朔方旅次朔方 刘皂 客舍并州已十霜,归心日夜忆咸阳。客舍并州已十霜,归心日夜忆咸阳。 无端更渡桑乾水,却望并州是故乡。无端更渡桑乾水,却望并州是故乡。 这是一首这是一首写羁旅愁情写羁旅愁情的七绝。前二句写久客的七绝。前二句写久客并州的感触。并州的感触。 作者客居并州已十年,十年是一个很长的时作者客居并州已十年,十年是一个很长的时间,所积累起来的乡愁,对一个异乡客居的人来间,所积累起来的乡愁,对一个异乡客居的人来说,是煎熬得够难受的,说,是煎熬得够难受的

15、,“归心日夜忆咸阳归心日夜忆咸阳”,深刻地表现了作者日夜思乡的愁苦心情。深刻地表现了作者日夜思乡的愁苦心情。 可是,命运好象与诗人作对似的,他非但不可是,命运好象与诗人作对似的,他非但不能回咸阳,反而又踏上更遥远的征程。后二句接能回咸阳,反而又踏上更遥远的征程。后二句接着写北渡桑乾河后的心情。着写北渡桑乾河后的心情。 桑乾河离并州二百余里,由此北行,便是荒桑乾河离并州二百余里,由此北行,便是荒寒的朔漠地带,这对诗人来说,无异于是远去天寒的朔漠地带,这对诗人来说,无异于是远去天涯,这思乡之情,变得更为深重了。既是如此,涯,这思乡之情,变得更为深重了。既是如此,作者为什么不返回故乡,反而要远赴朔方

16、呢?这原因没有作者为什么不返回故乡,反而要远赴朔方呢?这原因没有点明,但从诗中的点明,但从诗中的“无端无端”二字,却颇可玩索。二字,却颇可玩索。“无端无端”就是无缘无故,没来由之意,也就是自己也弄不清楚是怎就是无缘无故,没来由之意,也就是自己也弄不清楚是怎么一回事的意思。果真如此吗?只不过是极其含蓄地表露么一回事的意思。果真如此吗?只不过是极其含蓄地表露出一种求取功名富贵未遂、进退两难、身不由己的感慨罢出一种求取功名富贵未遂、进退两难、身不由己的感慨罢了。当时一般读书人,为了仕宦,不得不离开父母妻子,了。当时一般读书人,为了仕宦,不得不离开父母妻子,流寓异乡,甚至到边远地区去游宦。诗人也是如此

17、。十年流寓异乡,甚至到边远地区去游宦。诗人也是如此。十年以前,他远游并州,只望求得个一官半职,而十年过去了,以前,他远游并州,只望求得个一官半职,而十年过去了,却依然故我,这对他来讲,心情是很抑郁难堪的。所以虽却依然故我,这对他来讲,心情是很抑郁难堪的。所以虽然日夜思归,却是有家难归啊!在这种情况下,就不得不然日夜思归,却是有家难归啊!在这种情况下,就不得不忍受痛苦,另觅出路了。所以他远赴朔方,也还是为了功忍受痛苦,另觅出路了。所以他远赴朔方,也还是为了功名富贵,这真是事与愿违了。但既以心为形役,就只得忍名富贵,这真是事与愿违了。但既以心为形役,就只得忍受内心日夜被煎熬的思家的痛苦了。诗中受内

18、心日夜被煎熬的思家的痛苦了。诗中“更渡更渡”二字,二字,正包含有事与愿违之意。正包含有事与愿违之意。 由于离家日远,思乡之情也就更为深切,所以当渡桑由于离家日远,思乡之情也就更为深切,所以当渡桑乾河北去的时候,诗人不禁回首南望,以至于乾河北去的时候,诗人不禁回首南望,以至于“却把并州却把并州作故乡作故乡”了。产生这种心情,看来似乎有点微妙,其实也了。产生这种心情,看来似乎有点微妙,其实也是非常自然的。过去作者客居并州十年,只忆念故乡咸阳,是非常自然的。过去作者客居并州十年,只忆念故乡咸阳,觉得并州可厌不如归去,因为并州究竟是他乡,与咸阳相觉得并州可厌不如归去,因为并州究竟是他乡,与咸阳相比,感

19、情自然不及对咸阳深。但现在离开并州,远赴朔方,比,感情自然不及对咸阳深。但现在离开并州,远赴朔方,不仅不能回到咸阳,而且连并州也不能回了。并州在唐代不仅不能回到咸阳,而且连并州也不能回了。并州在唐代曾称北都,繁荣一时,后设太原府,是著名的城市,与荒曾称北都,繁荣一时,后设太原府,是著名的城市,与荒寒的朔方相比,近故乡得多,也好得多了。况且作者在并寒的朔方相比,近故乡得多,也好得多了。况且作者在并州一住十年,在这长期客居之中,自然也有了感情。事实州一住十年,在这长期客居之中,自然也有了感情。事实上,它在诗人心中,已经成了第二故乡,所以回首南望并上,它在诗人心中,已经成了第二故乡,所以回首南望并州

20、,自然也就感到亲切而怀念起来,正象在并州时忆念咸州,自然也就感到亲切而怀念起来,正象在并州时忆念咸阳的心情一样了。这种微妙心情,凡是长期羁旅异乡的人,阳的心情一样了。这种微妙心情,凡是长期羁旅异乡的人,想来都有同感。想来都有同感。 这首诗通过移居来抒写羁旅之思,显得宛转曲折,自这首诗通过移居来抒写羁旅之思,显得宛转曲折,自然真切,富于情味。然真切,富于情味。施补华施补华岘佣诗话岘佣诗话认为,此诗与李认为,此诗与李商隐商隐夜雨寄北夜雨寄北一诗都是一诗都是“曲折清新,风格相似。曲折清新,风格相似。”挑灯诗话挑灯诗话说:说:“非东西南北之人,不能道此。非东西南北之人,不能道此。”详说详说甚是。甚是。

21、 渡汉江渡汉江 宋之问宋之问 岭外音书断,经冬复历春岭外音书断,经冬复历春。 近乡情更怯,不敢问来人。近乡情更怯,不敢问来人。【注解】【注解】 汉江:即汉水,这里指流经湖北襄汉江:即汉水,这里指流经湖北襄阳附近的一段汉水。阳附近的一段汉水。岭外:五岭以南的地区,岭外:五岭以南的地区,即今广东、广西一带。即今广东、广西一带。【评析】【评析】此诗为宋之问从泷州(今广东罗定)此诗为宋之问从泷州(今广东罗定)贬所逃归,途经汉江时所作。诗人被贬岭外,家贬所逃归,途经汉江时所作。诗人被贬岭外,家中音讯早已中断,漫漫严冬过去,又经历一个春中音讯早已中断,漫漫严冬过去,又经历一个春天。战祸频仍,父母年迈,都使

22、诗人归心似箭。天。战祸频仍,父母年迈,都使诗人归心似箭。可是,离家越近,越怕听到不好的消息。可是,离家越近,越怕听到不好的消息。“怯怯”、“不敢不敢”,将欲问又不敢问,复杂微妙的心理极,将欲问又不敢问,复杂微妙的心理极真切地表达了出来。真切地表达了出来。 渡汉江渡汉江 宋之问宋之问 岭外音书断,经冬复历春。岭外音书断,经冬复历春。 近乡情更怯,不敢问来人。近乡情更怯,不敢问来人。 渡汉江渡汉江是宋之问诗中流传最为广泛的一首是宋之问诗中流传最为广泛的一首小诗,它之所以动人,自有其独到的地方。宋之小诗,它之所以动人,自有其独到的地方。宋之问一生曾经历两次流放,第一次流放岭南是在神问一生曾经历两次流

23、放,第一次流放岭南是在神龙元年(龙元年(705) 春被贬为泷州(今广东罗定县)参春被贬为泷州(今广东罗定县)参军,第二年便逃归洛阳,匿居友人张仲之家里。军,第二年便逃归洛阳,匿居友人张仲之家里。这首小诗就是他这首小诗就是他逃归途中所作逃归途中所作。广东罗定县与广。广东罗定县与广西岑溪县接壤,地处偏远的群山之中,西有云开西岑溪县接壤,地处偏远的群山之中,西有云开大山,东有大云雾山,古时交通极为不便,音书大山,东有大云雾山,古时交通极为不便,音书难达。诗的开头难达。诗的开头“岭外音书断岭外音书断”,就是指诗人贬,就是指诗人贬罗定后,与家人断绝了罗定后,与家人断绝了音信。可是下句说:音信。可是下句说

24、:“经经冬复冬复历春历春”,从寒冬到新春这漫长的时日里,未得到家里一点,从寒冬到新春这漫长的时日里,未得到家里一点消息,岂能不挂怀?这似乎有为自己北逃作辩解之意。第消息,岂能不挂怀?这似乎有为自己北逃作辩解之意。第三句反说:三句反说:“近乡情更怯近乡情更怯”,既是渡汉江,又是近乡,这,既是渡汉江,又是近乡,这个地方必是襄阳无疑了。襄阳是唐代东西两京通向江南、个地方必是襄阳无疑了。襄阳是唐代东西两京通向江南、岭南必经的要道。过襄阳向北即是河南境。正所谓,岭南必经的要道。过襄阳向北即是河南境。正所谓,“便便下襄阳向洛阳下襄阳向洛阳”。洛阳南郊有宋之问的陆浑山庄,洛阳已。洛阳南郊有宋之问的陆浑山庄,

25、洛阳已经指日可达,诗人很自然地产生了经指日可达,诗人很自然地产生了“近乡近乡”的感觉。经历的感觉。经历了千辛万苦翻山越岭,终于接近家乡了,本该万分激动,了千辛万苦翻山越岭,终于接近家乡了,本该万分激动,一个一个“怯怯”字,完美地表现了诗人当时的心态、情态与形字,完美地表现了诗人当时的心态、情态与形态。他怯生生的不敢向从家乡来的人问讯,担心自己会听态。他怯生生的不敢向从家乡来的人问讯,担心自己会听到不幸的或可怕的消息。同时因自己被贬谪又逃归的特殊到不幸的或可怕的消息。同时因自己被贬谪又逃归的特殊身份,更使他心情复杂,不敢见乡人。身份,更使他心情复杂,不敢见乡人。 本诗影响深远。李商隐本诗影响深远

26、。李商隐无题无题诗也抒发过相同的心诗也抒发过相同的心情:情:“楼响将登怯,帘烘欲过难。楼响将登怯,帘烘欲过难。”这些诗句,都把欲听、这些诗句,都把欲听、盼听而又怕听和欲见、急见而又怕见的微妙心情表现得很盼听而又怕听和欲见、急见而又怕见的微妙心情表现得很出色。宋之问此诗,情真、语真、意真,故能打动读者。出色。宋之问此诗,情真、语真、意真,故能打动读者。 长干行(其一)长干行(其一) 崔颢崔颢 君家何处住?妾住在横塘。君家何处住?妾住在横塘。 停船暂借问,或恐是同乡。停船暂借问,或恐是同乡。 【注解】【注解】 (1)长干行:一作)长干行:一作“长干曲长干曲”,属乐,属乐府府建筑材料曲歌辞建筑材料曲

27、歌辞,原为长江下游一带的民,原为长江下游一带的民歌,内容多写船家妇女生活的。(歌,内容多写船家妇女生活的。(2)君:你,)君:你,指男方。(指男方。(3)妾:女子自称。横塘:堤名。三)妾:女子自称。横塘:堤名。三国时吴国,沿秦淮河南筑堤至长江口,称为横塘。国时吴国,沿秦淮河南筑堤至长江口,称为横塘。旧址在今南京市西南。(旧址在今南京市西南。(4)借问:请问别人。)借问:请问别人。(5)或恐:也许,表示猜测的意思。)或恐:也许,表示猜测的意思。【评析】【评析】从文字上看写得极为朴实平白,并不深从文字上看写得极为朴实平白,并不深奥,但情感真挚,清新自然。此诗用白描的方式奥,但情感真挚,清新自然。此

28、诗用白描的方式塑造了一位船家女大胆、热情和聪慧的形象。塑造了一位船家女大胆、热情和聪慧的形象。 长干曲长干曲 (其二其二) 崔颢崔颢 家临九江水,来去九江侧。家临九江水,来去九江侧。 同是长干人,生小不相识。同是长干人,生小不相识。 【诗文】【诗文】我家临着九江水,来往在九江边。我们我家临着九江水,来往在九江边。我们虽然同是长干人,从小却没有见过面。虽然同是长干人,从小却没有见过面。【注解】【注解】九江:指长江下游一段。九江:指长江下游一段。【评析】【评析】这是一首男子应答的诗,是针对着这是一首男子应答的诗,是针对着“长长干行干行(其一其一)”中女子的问题而回答的。男子回答得中女子的问题而回答

29、的。男子回答得坦率诚恳,一句坦率诚恳,一句“生小不相识生小不相识”表面是惋惜没能表面是惋惜没能青梅竹马,实际是相见恨晚心情的表现,流露出青梅竹马,实际是相见恨晚心情的表现,流露出强烈的艺术感染力。强烈的艺术感染力。本诗与本诗与“长干行长干行(其一其一)”都具有浓郁的民歌风都具有浓郁的民歌风味,浪漫热烈,朴素健康,称得上上乘之作。味,浪漫热烈,朴素健康,称得上上乘之作。 长干曲长干曲 崔颢崔颢 其一其一 君家何处住?妾住在横塘。君家何处住?妾住在横塘。 停船暂借问,或恐是同乡。停船暂借问,或恐是同乡。 其二其二 家临九江水,来去九江侧。家临九江水,来去九江侧。 同是长干人,生小不相识。同是长干人

30、,生小不相识。 长干曲长干曲属乐府属乐府杂曲歌辞杂曲歌辞,由长江沿岸建康(今南京市),由长江沿岸建康(今南京市)的一处街坊长干里而得名,多表现这一带妇女的生活状况和思想的一处街坊长干里而得名,多表现这一带妇女的生活状况和思想感情。崔颢的感情。崔颢的长干曲长干曲共有四首,对古辞既有模仿,又有发展。共有四首,对古辞既有模仿,又有发展。这里选的是其中第一、第二两首。诗篇描写舟行途中男女问答,这里选的是其中第一、第二两首。诗篇描写舟行途中男女问答,风格极似民歌。风格极似民歌。 我国民歌历来有男女唱和的传统,形式生动活泼,早在先秦我国民歌历来有男女唱和的传统,形式生动活泼,早在先秦古籍古籍诗经诗经里面,

31、就有了像里面,就有了像郑风郑风东门之墠东门之墠这样的男女对歌,这样的男女对歌,乐府诗集乐府诗集的的清商曲辞清商曲辞吴声歌曲吴声歌曲,也保存了许多民间男女,也保存了许多民间男女互相赠答的歌辞。崔颢这两首诗深受民歌影响,用的也是男女对互相赠答的歌辞。崔颢这两首诗深受民歌影响,用的也是男女对唱的形式。第一首是女子的问辞。航行在长江中的女子停船唱的形式。第一首是女子的问辞。航行在长江中的女子停船向对方发问:向对方发问:“君家何处住?君家何处住?”接着自我介绍:接着自我介绍:“妾住在横塘。妾住在横塘。”也也是女主人公听到了对方带有乡音的言语,因此就产生了是女主人公听到了对方带有乡音的言语,因此就产生了“

32、或或恐是同乡恐是同乡”的想法。第二首是男子的答辞。的想法。第二首是男子的答辞。“家临九江水家临九江水”回答了回答了“君家何处住君家何处住”的询问。的询问。“来去九江侧来去九江侧”表明自己也表明自己也长年往来江上,两人情况相同。长年往来江上,两人情况相同。“同是长干人同是长干人”则证实了女则证实了女子子“或恐是同乡或恐是同乡”的猜想。两人都生长在长干里一带,但因的猜想。两人都生长在长干里一带,但因幼时就离家外出,所以虽然是同乡却并不相识。两诗通过对幼时就离家外出,所以虽然是同乡却并不相识。两诗通过对唱形式,记叙了青年男女在舟行途中的友好相处。男女唱和唱形式,记叙了青年男女在舟行途中的友好相处。男

33、女唱和的诗篇形式活泼生动,易于充分表达作品主人公的生活感受的诗篇形式活泼生动,易于充分表达作品主人公的生活感受和思想感情,具有亲切动人的艺术感染力。这两首诗采用白和思想感情,具有亲切动人的艺术感染力。这两首诗采用白描手法,格调清新自然,不刻意藻饰,没有艳丽的色彩渲染,描手法,格调清新自然,不刻意藻饰,没有艳丽的色彩渲染,不加无谓的妆饰映衬,也不用多余的背景烘托,而是以质朴不加无谓的妆饰映衬,也不用多余的背景烘托,而是以质朴的口语、简练的文笔、对唱的形式,来勾勒男女主人公的形的口语、简练的文笔、对唱的形式,来勾勒男女主人公的形象,表现他们互认乡亲的象,表现他们互认乡亲的“真意真意”。 第一首诗描

34、写女主人公在向对方发出问话之后,不等答第一首诗描写女主人公在向对方发出问话之后,不等答复就自诉复就自诉“妾住在横塘妾住在横塘”,于是,这位女子天真纯朴的神态,于是,这位女子天真纯朴的神态就在问辞中生动地表现出来。第二首诗男主人公在欣然表示就在问辞中生动地表现出来。第二首诗男主人公在欣然表示我俩本是同乡的答辞之后,发出我俩本是同乡的答辞之后,发出“生小不相识生小不相识”的惋惜,以的惋惜,以突出他们今日相逢的可贵,从而使他在旅途中喜遇同乡女子突出他们今日相逢的可贵,从而使他在旅途中喜遇同乡女子的感情心态,也的感情心态,也自然地得以展现。自然地得以展现。 诗篇全用白描手法,无丝毫雕琢痕迹,格调清新自

35、然,诗篇全用白描手法,无丝毫雕琢痕迹,格调清新自然,如一泓清水。清代诗论家沈德潜在如一泓清水。清代诗论家沈德潜在说诗晬语说诗晬语中,称之为中,称之为“五言绝句五言绝句”中的中的“绝调绝调”。 诗篇虽用语简明而浅近,含意却完备而深远。如在女子诗篇虽用语简明而浅近,含意却完备而深远。如在女子产生产生“或恐是同乡或恐是同乡”的想法前,并未写她听到对方的声音,的想法前,并未写她听到对方的声音,这里省略了女子闻乡音的情节,意思却是完备的。而女子因这里省略了女子闻乡音的情节,意思却是完备的。而女子因闻乡音就停舟相问,也反映了她此时此地的处境和心境。她闻乡音就停舟相问,也反映了她此时此地的处境和心境。她往来

36、江上,漂泊孤零,处境凄凉,内心寂寞,此刻忽闻乡音,往来江上,漂泊孤零,处境凄凉,内心寂寞,此刻忽闻乡音,不觉欣慰万分,不顾对方是位素不相识的男子,脱口发问。不觉欣慰万分,不顾对方是位素不相识的男子,脱口发问。因此诗的语言虽然浅近,蕴含的意思却很深远,深刻地展示因此诗的语言虽然浅近,蕴含的意思却很深远,深刻地展示了这位女主人公的个性特征。对此,清代学者王夫之在了这位女主人公的个性特征。对此,清代学者王夫之在夕夕堂永日绪论堂永日绪论内编中称赞说:内编中称赞说:“论画者曰:论画者曰:咫尺有万里之咫尺有万里之势。势。一一势势字宜着眼。若不论势,则缩万里于咫尺,直字宜着眼。若不论势,则缩万里于咫尺,直是

37、是广舆记广舆记前一天下图耳。五言绝句,以此为落想时第一前一天下图耳。五言绝句,以此为落想时第一义。唯盛唐人能得其妙,如:义。唯盛唐人能得其妙,如:君家住何处?妾住在横塘。君家住何处?妾住在横塘。停船暂借问,或恐是同乡。停船暂借问,或恐是同乡。墨气所射,四表无穷,无字处墨气所射,四表无穷,无字处皆其意也。皆其意也。”可谓深得其中三味。可谓深得其中三味。 游子吟游子吟 孟郊孟郊 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 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 谁言寸草心谁言寸草心 ,报得三春晖,报得三春晖。 【注释】【注释】寸草心:小草。茎中抽出的嫩芽。寸草心:小草。茎中抽出的嫩

38、芽。三春晖:三春,指孟春、仲春、季春。即阴历三春晖:三春,指孟春、仲春、季春。即阴历正月、二月、三月。晖,阳光。正月、二月、三月。晖,阳光。【评析】【评析】苏轼苏轼读孟郊诗读孟郊诗云:云:“诗从肺腑出,诗从肺腑出,出辄愁肺腑。出辄愁肺腑。”这一首,真是从肺腑中流出的。这一首,真是从肺腑中流出的。写的是最普通的慈母缝衣场景,选的是最常见的写的是最普通的慈母缝衣场景,选的是最常见的阳光照耀小草的比喻,用的是朴实无华、通俗如阳光照耀小草的比喻,用的是朴实无华、通俗如画的语言,歌颂的是人人都感受过的母爱,但由画的语言,歌颂的是人人都感受过的母爱,但由于这是从一个渴望报答母爱于万一的好儿子的肺于这是从一

39、个渴望报答母爱于万一的好儿子的肺腑中流出,所以感人肺腑。腑中流出,所以感人肺腑。 菩萨蛮菩萨蛮 韦庄韦庄 人人尽说江南好,游人只合江南老。春水碧人人尽说江南好,游人只合江南老。春水碧于天,画船听雨眠。于天,画船听雨眠。 垆边人似月,皓腕凝霜垆边人似月,皓腕凝霜雪。雪。未老莫还乡,还乡须断肠未老莫还乡,还乡须断肠。 【评析】【评析】这首词描写了江南水乡的美丽风光和当这首词描写了江南水乡的美丽风光和当地女子的美丽容貌。地女子的美丽容貌。 赞美依恋江南为本词主旨。赞美依恋江南为本词主旨。游子每每思乡,而这两句却一反常情。何故?关游子每每思乡,而这两句却一反常情。何故?关键在键在“未老未老”两字。青春

40、年少游兴正浓,离开如两字。青春年少游兴正浓,离开如此迷人之地,岂不是要愁肠寸断?依恋江南胜过此迷人之地,岂不是要愁肠寸断?依恋江南胜过故乡之情,一语道尽。其潜台词是:希望老年能故乡之情,一语道尽。其潜台词是:希望老年能回乡,但回乡,但“中原沸乱中原沸乱”,实在是有家难归啊!,实在是有家难归啊! 留别王维留别王维 孟浩然孟浩然寂寂竟何待,朝朝空自归。欲寻芳草去,惜与故人违。寂寂竟何待,朝朝空自归。欲寻芳草去,惜与故人违。当路谁相假?知音世所稀。当路谁相假?知音世所稀。只应守寂寞,还掩故园扉只应守寂寞,还掩故园扉。 【注释【注释】(1)寂寂寂寂:指处境落寞指处境落寞,毫无希望毫无希望.竟何待竟何待

41、:还等待什还等待什么呢么呢.(2)朝朝朝朝:天天天天.(3)欲寻芳草:指回去隐居欲寻芳草:指回去隐居.(4)惜惜:可惜可惜,即舍不得的意思。故人:指王维。违:分离即舍不得的意思。故人:指王维。违:分离.(5)当路当路:指指居重要地位的人,即当权者。假:宽假,这里指援引的居重要地位的人,即当权者。假:宽假,这里指援引的意思意思.(6)知音知音:知心朋友知心朋友,这里指王维这里指王维.(7)寂寞寂寞:指寂寞清贫指寂寞清贫的生活的生活.(8)掩掩:关上关上.【评析】【评析】这首诗是孟浩然离开长安,留别王这首诗是孟浩然离开长安,留别王维而作的。在这即将离开帝京长安,向友人维而作的。在这即将离开帝京长安

42、,向友人告别的时候,心情自是抑郁和忧伤的。全诗告别的时候,心情自是抑郁和忧伤的。全诗语言明净,情致深婉,直抒胸臆,自然真挚。语言明净,情致深婉,直抒胸臆,自然真挚。本诗语淡味浓,如话家常,毫无斧凿痕迹,本诗语淡味浓,如话家常,毫无斧凿痕迹,却把落第后的凄苦、辛酸、失望、怨忿的心却把落第后的凄苦、辛酸、失望、怨忿的心情表现得淋漓尽致,颇为感人。情表现得淋漓尽致,颇为感人。 归园田居归园田居 陶渊明陶渊明少无适俗韵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误落尘网中,性本爱丘山。误落尘网中,一去三十年一去三十年。羁。羁鸟恋旧林鸟恋旧林,池,池鱼思故渊鱼思故渊。 【注释】【注释】 适俗:适应世俗。韵:情调、风度。适俗

43、:适应世俗。韵:情调、风度。尘网:指尘世,官府生活污浊而又拘束,犹如尘网:指尘世,官府生活污浊而又拘束,犹如网罗。这里指仕途。网罗。这里指仕途。羁鸟:笼中之鸟。池鱼:羁鸟:笼中之鸟。池鱼:池塘之鱼。鸟恋旧林、鱼思故渊,借喻自己怀恋池塘之鱼。鸟恋旧林、鱼思故渊,借喻自己怀恋旧居。旧居。【说明】【说明】归园田居归园田居共五首。这一首诗自述辞共五首。这一首诗自述辞官归田是适合本性的,体会到摆脱官场的羁绊在官归田是适合本性的,体会到摆脱官场的羁绊在农村过着淳朴生活的乐趣。他所写的宁静和平的农村过着淳朴生活的乐趣。他所写的宁静和平的田园景物,并不是久经战乱的柴桑农村的真实面田园景物,并不是久经战乱的柴桑

44、农村的真实面貌,而是他当时心境的形象反映。这种形象化的貌,而是他当时心境的形象反映。这种形象化的心境,正是他对污浊朝市、险恶环境的批判,是心境,正是他对污浊朝市、险恶环境的批判,是他对他对“尘网尘网”、“樊笼樊笼”厌恶的表现。厌恶的表现。 项羽在焚烧秦都咸阳后一心想东归,说道:项羽在焚烧秦都咸阳后一心想东归,说道:“富贵不归故乡,如衣绣夜行,谁知之者?富贵不归故乡,如衣绣夜行,谁知之者?”(项羽本纪)项羽的这番话很有代表性,(项羽本纪)项羽的这番话很有代表性,道出了绝大多数人的心理。司马迁也写了许多道出了绝大多数人的心理。司马迁也写了许多人衣锦还乡的场面,苏秦、刘邦、司马相如、人衣锦还乡的场面

45、,苏秦、刘邦、司马相如、主父偃等人的传记都有这方面的记载。苏秦富主父偃等人的传记都有这方面的记载。苏秦富贵还乡,笑视兄弟妻嫂前恭后踞的变化,抒发贵还乡,笑视兄弟妻嫂前恭后踞的变化,抒发对世态炎凉的感慨。(苏秦列传)刘邦当对世态炎凉的感慨。(苏秦列传)刘邦当了天子之后回到故乡,慷慨悲壮高唱大风了天子之后回到故乡,慷慨悲壮高唱大风歌,坦露对故乡刻骨铭心的思念之情。歌,坦露对故乡刻骨铭心的思念之情。(高祖本纪)(高祖本纪) 汉代大将霍去病,在抵御匈奴侵扰获得汉代大将霍去病,在抵御匈奴侵扰获得一些胜利后,汉武帝为表彰他的功勋,要为一些胜利后,汉武帝为表彰他的功勋,要为他建造华丽的宅邸,霍去病却慨然道:

46、他建造华丽的宅邸,霍去病却慨然道:“匈匈奴未灭,何以家为奴未灭,何以家为!”他毅然拒绝。在匈奴骚他毅然拒绝。在匈奴骚扰,边陲时有兵祸之秋,身为大将的霍去病,扰,边陲时有兵祸之秋,身为大将的霍去病,胸中只装着国家的安危,而把一己的安富尊胸中只装着国家的安危,而把一己的安富尊荣视如敝屣。这种先国后家,先忧后乐的精荣视如敝屣。这种先国后家,先忧后乐的精神,在霍去病之后,作为我们中华民族最可神,在霍去病之后,作为我们中华民族最可宝贵的精神财富,不断发扬光大。宝贵的精神财富,不断发扬光大。 顾炎武的名句顾炎武的名句“国家国家兴亡兴亡,匹夫有责匹夫有责”,表达了表达了强烈的爱国心和责任感。强烈的爱国心和责

47、任感。 南园南园 李贺李贺 男儿何不带吴钩,收取关山五十州男儿何不带吴钩,收取关山五十州 ? 请君暂上凌烟阁请君暂上凌烟阁 ,若个书生万户侯?,若个书生万户侯?【注释】【注释】南园南园:昌谷南园为李贺读书处昌谷南园为李贺读书处.其其南园南园组诗组诗十三首十三首,写当地景物和杂感写当地景物和杂感,此为第五首此为第五首.关山五十州关山五十州:指指当时藩镇割据、中央不能掌管的地区当时藩镇割据、中央不能掌管的地区.凌烟阁凌烟阁:在长安在长安.唐唐太宗贞观十七年太宗贞观十七年(643)年画开国功臣二十四人于凌烟阁年画开国功臣二十四人于凌烟阁.【品评】【品评】前两句用反问语气:男儿何不佩带吴钩去收取关前两

48、句用反问语气:男儿何不佩带吴钩去收取关山五十州呢?问而不答,留一悬念。后两句又用反问语气:山五十州呢?问而不答,留一悬念。后两句又用反问语气:请君到凌烟阁上去看看那些功臣中封过万户侯的有哪一个请君到凌烟阁上去看看那些功臣中封过万户侯的有哪一个是书生呢?问而不答,留一悬念。结合两问,看起来这位是书生呢?问而不答,留一悬念。结合两问,看起来这位“书生书生”不再想当书生,不再想当书生, 而是投笔从戎,而是投笔从戎, 谋求以谋求以“收取收取关山五十州关山五十州”的军功封万户侯了。这里面,当然有削平藩的军功封万户侯了。这里面,当然有削平藩镇、实现统一的责任感。但对作镇、实现统一的责任感。但对作“书生书生

49、”没有出路的愤激没有出路的愤激之情,也表现得很强烈。在那山河破碎,战乱频仍的岁月之情,也表现得很强烈。在那山河破碎,战乱频仍的岁月里,一般地说,拿笔杆子不如里,一般地说,拿笔杆子不如“带吴钩带吴钩”。 赴戍登程口占示家人赴戍登程口占示家人 林则徐林则徐 力微任重久神疲力微任重久神疲,再竭衰庸定不支。再竭衰庸定不支。 苟利国家生死以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岂因祸福避趋之。 谪居正是君恩厚谪居正是君恩厚,养拙刚于戍卒宜。养拙刚于戍卒宜。 戏与山妻谈故事戏与山妻谈故事,试吟断送老头皮试吟断送老头皮。【注释】【注释】指苏东坡被捕后指苏东坡被捕后,获准回家与妻子儿女告别获准回家与妻子儿女告别,为

50、为了安慰大家讲的一个故事:宋真宗四处探访隐居的大学者。了安慰大家讲的一个故事:宋真宗四处探访隐居的大学者。有人推荐杨朴但杨朴不愿入京有人推荐杨朴但杨朴不愿入京,被押到朝中见皇帝被押到朝中见皇帝.皇帝皇帝问问:“临行有人做诗送行否临行有人做诗送行否? ”杨朴说杨朴说:“只有老妻做诗一首只有老妻做诗一首.她说她说更休落魄耽杯酒更休落魄耽杯酒,且莫猖狂爱咏诗且莫猖狂爱咏诗.今日捉将官里去今日捉将官里去,这回断送老头皮这回断送老头皮.”真宗大笑真宗大笑,就把杨朴放回去了就把杨朴放回去了. 老头皮:老头皮:就是老头儿就是老头儿.【品评】【品评】“苟利国家生死以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岂因祸福避趋

51、之。”是震撼是震撼人心之千古绝唱。林则徐留下的慷慨悲歌,体现着中华民人心之千古绝唱。林则徐留下的慷慨悲歌,体现着中华民族的浩然正气,激励了无数志士仁人,然而言为心声,每族的浩然正气,激励了无数志士仁人,然而言为心声,每念及林则徐当时的处境,又未尝不扼腕长叹。念及林则徐当时的处境,又未尝不扼腕长叹。 【胡马依北风】【胡马依北风】 胡马依北风胡马依北风,越鸟巢南枝。,越鸟巢南枝。 古诗十九首古诗十九首 【注释】【注释】胡马:北疆所产的马。依:胡马:北疆所产的马。依:依恋。越鸟:南疆的鸟。巢南枝:在依恋。越鸟:南疆的鸟。巢南枝:在南向的树枝上筑巢。南向的树枝上筑巢。 【说明】【说明】句意为:北疆的马

52、到了南方,句意为:北疆的马到了南方,仍然依恋北风,南疆的鸟飞到北方,仍然依恋北风,南疆的鸟飞到北方,也要筑巢于南向的树枝。鸟兽尚且不也要筑巢于南向的树枝。鸟兽尚且不忘故土,难道远行的游子能不思家吗?忘故土,难道远行的游子能不思家吗? 【狐死必首丘】【狐死必首丘】曼余目以流观兮,冀壹反之何时?鸟曼余目以流观兮,冀壹反之何时?鸟飞反故乡兮,飞反故乡兮,狐死必首丘狐死必首丘。信非吾罪。信非吾罪而弃逐兮,何日夜而忘之?而弃逐兮,何日夜而忘之? 屈原屈原九章哀郢九章哀郢【注释】【注释】首丘,头向着自己的窟穴。首丘,头向着自己的窟穴。狐死首丘是古来的一种说法,用以比狐死首丘是古来的一种说法,用以比喻人不该

53、忘记故乡。喻人不该忘记故乡。【说明】【说明】诗人用诗人用“鸟飞反故乡兮,狐鸟飞反故乡兮,狐死必首丘死必首丘”的典故来表明自己深切眷的典故来表明自己深切眷念故都家园,希望有朝一日能返回故念故都家园,希望有朝一日能返回故土重振家邦的愿望。土重振家邦的愿望。 【树高千丈【树高千丈,叶落归根】叶落归根】 树长得再高树长得再高,落叶还是要回到树根。比喻离开故土落叶还是要回到树根。比喻离开故土 时间再长时间再长,最后还是要回归故土。最后还是要回归故土。 【鱼游濠水】【鱼游濠水】 庄子在濠水桥上与著名的哲学家惠施庄子在濠水桥上与著名的哲学家惠施一起散步。他看见鱼儿在水中悠然自得地游戏,便对身一起散步。他看见

54、鱼儿在水中悠然自得地游戏,便对身边的惠施说:边的惠施说:“这是鱼儿的乐趣啊!这是鱼儿的乐趣啊!” 惠施不以为然惠施不以为然地反问庄子:地反问庄子:“你不是鱼,怎么知道鱼儿是快乐的呢?你不是鱼,怎么知道鱼儿是快乐的呢?” 庄子反唇相讥:庄子反唇相讥:“那么,你不是我,怎么知道我不了解那么,你不是我,怎么知道我不了解鱼的乐趣呢?鱼的乐趣呢?” 两个人你一言我一语互不相让,惠施两个人你一言我一语互不相让,惠施辩解道:辩解道:“我不是你,当然不知道你的感觉。你本来就我不是你,当然不知道你的感觉。你本来就不是鱼,你肯定也不会知道鱼的感觉。不是鱼,你肯定也不会知道鱼的感觉。” 庄子到底是庄子到底是做学问的人,十分善于总结问题的症结。他认为两人争做学问的人,十分善于总结问题的症结。他认为两人争论的焦点是,你问我怎么知道鱼儿的快乐,这是你承认论的焦点是,你问我怎么知道鱼儿的快乐,这是你承认我了解鱼的乐趣以后才会提出的问题。于是他告诉惠施:我了解鱼的乐趣以后才会提出的问题。于是他告诉惠施:“那是因为我在桥上的心情很高兴,所以我就认为鱼儿那是因为我在桥上的心情很高兴,所以我就认为鱼儿在水中也是很快乐的。在水中也是很快乐的。” 这篇寓言是中国古代一场著名的辩论,带有浓厚的这篇寓言是中国古代一场著名的辩论,带有浓厚的哲学意味。惠施的观点是,人只能自知,不能他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