颍州区三塔集镇总体规划主要内容_第1页
颍州区三塔集镇总体规划主要内容_第2页
颍州区三塔集镇总体规划主要内容_第3页
颍州区三塔集镇总体规划主要内容_第4页
颍州区三塔集镇总体规划主要内容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2018 2030) 主要内容1.1 规划目的为实现三塔集镇经济社会发展目标, 协调城乡建设空间, 引导全镇健康有序发展, 充分发挥规划对社会经济发展及城镇建设的推动作用, 适应周边区域外部环境的变化及落实阜阳市城市总体规划确立的发展目标, 特制定 阜阳市颍州区三塔集镇总体规划( 2018 2030 ) (以下简称本规划) 。1.2 规划期限本规划期限为2018 2030 年;其中:近期为2018 2020 年。1.3 规划范围镇域:三塔集镇行政区域 79.6 平方公里镇区: 7.47 平方公里、镇域镇村体系规划- 9 -2.1镇域人口与城镇化水平1 、人口规模预测近期: 8.78 万人远期:

2、 10.65 万人2、城镇化水平近期:37-42%远期:53-60%2.2 镇域镇村体系结构与空间利用规划1 、镇域镇村空间结构规划全镇呈现“一轴、一心、一核、多点”的空间布局结构。“一轴”指依据238 (原S202 ) 形成的城镇发展轴, 是阜阳市总体规划中“阜阳阜南经济带”的一部分;“一心”即三塔集镇镇区,镇域中心; “一核”即陈庄集镇, “多点”指各个中心村。2、镇村体系等级结构全镇形成镇区中心村自然村三级镇村结构体系。镇区( 1 个) :三塔集镇中心村(15 个) : 各行政村建设1 个中心村,其中包括起到较强中心村作用的陈庄 1 个集镇自然村(18 个) :为整治(保护)型或提升拓展

3、型村庄3、镇村体系规模结构镇区: 65000 人中心村: 1500-3600 人其中陈庄集镇: 3600 人其他中心村: 1500-3000 人自然村: 400-2000 人4、镇村体系职能结构镇区:中心镇,政治、经济、文化中心,颍州区新型工业基地基地,阜阳市卫星城、重要的物流节点。中心村: 具有一定生产、 生活服务设施的较大规模的村庄, 并成为附近村庄的社会经济服务中心。其中:陈庄:小集镇,强化的中心村,以居住为主具有一定的片区商贸、服务职能。自然村:居民集聚点,农业生产和居民生活的基层服务点。5、村庄布点规划到 2030 年, 三塔集镇村庄由现状的 245 个减少到 33 个, 撤并村庄

4、212 个,规划中心村15 个(其中集镇1 个) ,自然村 18 个。其中提升拓展型31 个村庄,整治(保护)型2 个,对乡村中应挖掘各自特色予以保护与继承。2.3 镇域产业空间布局1 、南部经济协作区:即 S317 (原 S256 ) 两侧及以南的区域,包括张寨、张湖、吴大、小郢、冯于、大塘、徐寨、前进9 个行政村。依托优越的交通优势,强化其现有特色农业,积极发展现代农业,以建设现代农业示范区为目标,建设粮食、优质蔬菜、经果林、 畜牧及水产养殖等生产加工基地; 第一产业发展主要建设花卉苗木基地和养殖业集中区, 同时大力发展以农副产品加工等为主的乡镇企业, 创造良好的经济效益。积极培育张寨陈庄

5、村的小集镇功能, 以美好乡村示范点建设为契机, 按照新型社区的标准建设, 适当扩大其服务功能, 成为三塔集镇南部的的核心和服务中心。2、北部经济协作区:即以三塔集镇为中心的北部区域。 本区商贸发达, 人口集中, 是全镇的整治、经济、文化中心。以三塔集镇为主中心,大力发展二、三产业,逐步形成以农副 产品加工等劳动密集型产业和技术密集型为主的工业基地及商贸中心。规划在强化、优化传统农业的基础上,发展高产、高效农业,带动本区农业结构的调整,发展现代农业、都市农业。积极发展经济型作物,充分利用各村资源优势, 努力实现农民增收、 农业增效两大目标。 第一产业发展主要建设现代农业示范区、果蔬种植区和高产粮

6、食示范区。四、镇区规划4.1 城镇性质阜阳市卫星城,颍州区新型工业基地,重点培育镇。4.2 镇区规模1 、镇区人口规模镇区常住人口近期 2020 年为 3.5 万人, 远期 2030 年为 6.5 万人。2、镇区用地规模近期:总用地面积368.98 公顷,人均用地105.42 平方米;远期:总用地面积747.46 公顷,人均用地114.99 平方米。4.3 镇区用地发展方向以现状建成区为基础,主要向东发展,南北适当拓展,限制向西发展。4.4 城镇发展策略“一带靓城、两园兴城、宜居新城、生态绕城” 。一带靓城: 紧紧抓住阜地河的优美生态景观, 结合南阳大道的 建筑景观, 塑造现代化小城市。通过水

7、、绿、现代化建筑展示镇区形象。两园兴城:通过发展新型工业基地和物流园区,为镇区镇发展注入活力。宜居新城:通过完善配套设施、提升服务水平、创造优美环境,塑造现代宜居城镇。生态绕城: 按照建设生态宜居城镇的要求, 以水位纽带打造镇区的环状绿化,连接各个功能片区,串接各景观节点,是镇区的生态环、景观环,通过绿带绕城提升镇区的整体环境。4.5 城镇结构形态规划镇区用地结构为“一心两轴三组团” 。“一心”指以现镇政府为中心的文化商贸中心,是镇区发展的亮点与核心区域。“两轴”指文化街和南阳大道 形成的两条镇区发展轴, 南阳大道轴 线是镇区的景观轴,采用“一河一路”的形象展示镇区的生态与建筑景观;文化街轴线

8、是镇区的发展轴,连接西部居住组团和东部工业组团。“三组团”指西部居住组团、东部工业组团和南部物流组团。4.6 城区用地规划城镇用地布局1 、居住用地居住用地采用组团式布局, 分南部老城居住生活组团和东部新区居住生活组团 2 个居住组团。居住用地面积为 171.19 公顷,占总用地的 22.90% 。2、公共管理与公共服务设施用地公共管理与公共服务设施用地36.08 公顷,占总用地的 4.83% 。( 1 )行政办公用地置换现有镇政府用地作为商业开发, 规划在老镇区北部重新选址建设, 位于顺河路西侧、鸿门寺路南侧,前面设置文化活动中心、展览中心、文化广场。( 2 )教育科研用地保留三塔中学、小学

9、,适当扩大规模,对其内部进行必要的调整改造,提高综合水平。在镇区北部、东部新区各增加 1 所小学,在东部新区增加 1 所中学。另根据发展情况及形成合理的服务半径的需要,规划新增 2 所公办幼儿园。( 3 )文化设施用地规划新建文化活动中心, 活动中心前设置广场, 包括影剧院、 农民活动中心、科技培训中心、文化馆和青少年之家等设施。在规划的镇政府前建设1 处展览馆。( 4 )医疗卫生用地保留镇中心卫生院,应逐步改善环境,完善配套设施,提高医院等级,进一步提高医务人员的综合水平, 以适应社会发展的需求。 规划在镇区东部富古槐街北侧、明威路东侧新建1 所综合医院,在其东侧设置1 处医养结合的养老院。

10、此外规划要求在居住生活区内相应配备卫生室,更好地为居民服务。( 5 )社会福利用地规划在医院东侧新增 1 处医养结合的养老院,以促进养老事业的发展。3、商业服务业设施用地商业服务业设施用地面积为 47.91 公顷,占总用地的 6.41% 。( 1 )商业用地零售商业用地主要分两片布置, 一片为原镇政府周围的商业中心, 逐步结合镇区改造, 提高设施水平, 完善其服务功能, 以建设区域性服务中心为建设目标。规划结合新区同步建设新的商务中心, 以建设新型中高档商贸设施为主, 以服务园区、提升镇区整体商务水平为建设目标。( 2 )批发市场用地为引导和培养地方市场的形成、 发展, 扩大本地市场商品的影响

11、力、 辐射力,促进镇区经济的发展, 改变现状在骑路设市的状况, 改造荣华街农贸市场, 在镇区北部新建1 处农贸市场,保留 1 处综合市场,同时加强管理,建立整洁、文明的市场形象,在市场内应配套停车场、公厕、垃圾收集点等附属设施。规划结合物流园区建设1 处综合批发市场用地。( 3 )商务用地为南部物流组团内建设的机动车检测中心。4、工业用地规划工业区布置在镇区东部, 以建设颍州区新型工业基地为目标, 以发展一、二类工业为主,主导产业为机械、等。在工业区和居住区之间设置防护林带,尽量减少工业区对镇区的污染,工业企业应加强自身的污染治理, “三废”在本厂内处理达标后方可排放,有严重污染的企业严禁进区

12、。工业用地面积为 211.32 公顷,占总用地面积的 28.27% 。5、物流仓储用地落实建设阜阳物流枢纽中心的建设目标, 规划在滁新高速南侧布置物流仓储用地,建设物流园区,以物流产业为主,同时服务工业区。物流仓储用地面积为 83.57 公顷,占总用地面积的 11.18% 。4.7 道路交通系统规划1 、对外交通三塔集镇的对外交通主要为公路交通, S238 (原 S202 )在镇区段南阳大道道路红线宽度按60 米控制,达一级公路标准,道路东侧控制 30 米宽绿带,为设置辅道预留空间;预留鸿门寺路连接合肥大道、文化路连接南艳湖路的空间;X019 、 X051 、 X052 达二级公路标准。( 2

13、 )汽车客运站规划在南阳大道东侧高速出入口南侧新建 1 个汽车客运站, 内设公交首末站和加油加气合建站, 满足镇区对外交通的需要和与阜阳城区的联系。 落实阜阳城区搬迁摩托车驾校意见,在汽车站南侧规划 1 处驾校。2、镇区交通( 1 )路网:规划采用方格网状的路网形式。( 2 )道路等级:采用主干路、干路、支路 3 个级别。主干路:红线宽度为 30 36 米。为交通性干道,是镇区道路网的骨架,连接镇区各主要功能区,承担镇区主要交通流量。形成“ 2 纵 3 横”井字型框架,包括老阜南路( 30 米) 、栖凤路( 36 米) 、文化街( 34 米) 、龙凤大道( 36 米) 、鸿门寺路( 36 米)

14、 。干路:红线宽度为24 30 米。为生活性干道,是镇区次要道路。主要包括福和路( 30 米) 、古槐路( 24 米) 、明威路( 24 米)和顺河路( 24 米) 。支路:红线宽度为15 24 米,主要解决镇区街坊内外部之间联系。( 3 )道路交通设施:结合客运站建设1 处加油加气站;同时要求在各类用地配置机动车和非机动车停放场地。4.8 绿地系统规划1 、绿地结构为“一轴两环多点” 。“一轴”质旱地河绿化景观轴,与南阳大道的建筑景观轴相互辉映,是镇区对外展示形象的重要界面。“两环”指依托阜地河、五社沟、老沟、小润河等沿河绿带及防护林形成的两个镇区绿环, 西侧环居住生活环是镇区的绿色飘带,

15、串联多个景观节点。 东侧的绿环为工业区生态环。“多点”指镇区建设中各类公园、小游园、广场,是镇区的绿化景观节点。2、绿地系统( 1 )公园绿地公园绿地主要以街旁绿地和带状公园为主, 规划充分利用自然绿化条件, 规划 2 处街旁绿地,带状公园主要沿河道不足,对带状公园局部地段放大。街旁绿地: 2 处,结合龙凤河和商业中心建设。带状公园:主要指沿阜地河、龙凤河、老沟设置的带状公园绿地。( 2 )防护绿地规划的防护绿地主要为工业区与居住区之间的绿化隔离带。( 3 )广场用地规划设置 2 处绿化广场, 一处位于镇区中部, 结合古树保护建设, 为老镇区改造提升环境质量、 增加活动空间设置的广场, 一处为文化活动中心前的文化广场,结合栖凤塔的历史文化建设。3、绿地控制指标到 2030 年,镇区公园绿地面积达到 58.69 公顷,人均公园绿地面积7.85平方米。广场用地面积2.55 公顷。附表: 三塔集镇规划建设用地平衡表用地 代码用地名称回积(hm2)比例()人均用地(m2/人)R居住用地171.1922.9026.34A公共管理与公共服务设施用地36.084.835.55其中行政办公用地4.73教育科研用地20.47文化设施用地4.18医疗卫生用地4.77社会福利用地1.93B商业服务业设施用地47.916.4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