卫生陶瓷常见缺陷分析_第1页
卫生陶瓷常见缺陷分析_第2页
卫生陶瓷常见缺陷分析_第3页
卫生陶瓷常见缺陷分析_第4页
卫生陶瓷常见缺陷分析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卫生陶瓷常见缺陷分析卫生陶瓷常见缺陷分析一、斑点铜斑:斑点是绿色,绿点中心色泽较深,一个或几个独立存在,直径一般在2-5 之间。铁斑:斑点是黑色或棕裼色,在釉面分布不均,直径一般在 0.3-1.5 之间.1、 产生原因:(1) 坯、料中含有或混入铜,铁屑等杂质。(2) 坯、釉加工过程中因机械磨损而混入铜屑或铁屑。(3) 坯、釉料加工的储存场地设施卫生欠佳,混入铜质、铁屑。(4) 坯、釉浆除铁时,因过筛设备或工艺失控,铁质示除净。(5) 喷釉时压缩空气不干净,带入杂质,抹坯不干净。(6) 入窑前半

2、成品表面未吹干净。(7) 燃料含硫量过高。2、 解决方法(1) 进行原料精选,清洗,注意除净含铜,铁杂质料块。(2) 改善原料堆放,加工场地的设备和管理,加强铜件、铁件设备的维修和保养。(3) 完善坯、釉浆的除铁过筛工艺。(4) 净化前吹净半成品的表面。(5) 采用含硫低的燃料或射含硫量高和原料进行清硫。二、棕眼棕眼是指在成品釉下层的坯体上,直径在 1.5 以上的无釉孔小孔。1、 产生原因:(1) 原料中有机物含量过高。(2) 原料处理贮存不当,至使坯体的密度降低。(3)&#

3、160;泥浆真空脱气不完全。(4) 模具含水量过大,对泥浆的吸水率下降,使坯体的密度降低。(5) 成型时注浆速度过快,返工时未擦好坯体表面。(6) 施釉时未将坯底上的灰尘抹干净。2、 解决方法:(1) 进行原料精选。(2) 避免泥浆过热(一般在 25。C 以下)。(3) 完善泥浆的真空处理设施。(4) 控制好模具的含水量,模具过湿时应停用。(5) 调整度控制好注浆速度,返工时擦好坯体表面。(6) 施釉时应将坯体表面擦干净。三、脏釉脏:釉面的异物带有釉。坯脏:釉面的异物颗粒较大

4、,与坯的颜色相同。风尘脏:釉面落上尘土,烧成后量暗红色,摸上去较粗糙的密集小斑点(0.3)四、产生原因:(1) 釉浆中混入了杂质,施釉时杂质落在釉面上,施釉前坯体表面吹不干净。(2) 装车时半成品表面的脏物,尘埃未吹干净。(3) 装车时窑具清扫不干净或操作不当,使窑具的颗粒或杂质落在产品上。(4) 匣钵或窑具破损烧成时有杂物从其缝隙进入。(5) 裸烧时,窑顶或风管有脏物落到产品上。2、 解决方法:(1) 保持釉浆贮存场地和设施清洁,施釉清洁,施釉前釉浆要过细筛,防止漫筛现象。(2) 装车时吹净产品和窑具,并要轻拿轻

5、放。(3) 及时换破损匣钵和维修窑门。(4) 定期清理窑顶及风管。(5) 改善车间环境卫生。打标识时,避免色迹污染釉面。五、缺釉比棕眼大而坯体不受伤的无釉部分。1、 产生原因:(1) 釉面配方不当,坯釉结合不良。(2) 釉料颗粒过细,釉浆不均匀。(3) 釉的高温粘度过高,流展性差。(4) 釉浆添加剂不当。(5) 釉浆时坯体表面沾有油污、灰尘等。(6) 施釉时坯体过热,釉面干燥后又受潮,釉层过厚。(7) 坯体在运送、装车过程中釉面被碰摔。2、 解决方法:(1) 调整釉

6、料配方,使坯釉结合良好,或降低釉的高湿粘度,增加的流动性。(2) 调整添加剂的种类或用量。(3) 调整度控制好釉浆的球磨细度和釉层厚度。(4) 施釉前要用清水将坯体擦干净,坚持干坯施釉。(5) 施釉时适当降低坯体温度。(6) 运送产品或装车时避免碰撞产品。六、桔釉桔釉:釉面缺乏光泽呈桔皮状。1、 产生原因:(1) 釉料配方不合理,烧成范围窄。(2) 釉的高温粘度高,表面张力小,流动性差。(3) 坯料中高温挥发物过多,高温时间短,有机物氧化不完全。(4) 坯体入窑水份守高,釉层过厚。(5)

7、0;装窑密度过大,气体流通不畅。(6) 烧成曲线不合理,釉料熔融时开温过快或局部温度过高,超过釉面的成熟温度。2、 解决方法:(1) 调整釉料配方,扩宽釉的烧成范围。(2) 调不足浆料配方,适当减少高温挥发物多的原料用量。(3) 严格控制入窑水分,(一般在 1.5%以下)(4) 适当降低装窑密度。(5) 调整并控制好烧成曲线,减少窑内温差,高温阶级适当保湿。七、色脏油脏:釉面呈密集或分散的大小不一致的褐色斑点和釉熔为一体很光滑。泥迹:表面局部呈现带状或曲线型的黑色或土褐色痕迹,多出现在位于注浆模具上方的坯体部位或注

8、浆口放浆口周围。1、产生原因:油脏(1) 原料中含有较多的黑色有机物,悬浮浆料中,注浆后附在坯体表面,烧后呈现异色。(2) 釉浆中混入油污或其它杂质。(3) 贴商标操作不当,使商标的颜色污染其它部。(4) 装车时手上的污物粘在坯体上。(5) 烧成时燃油雾化不好,油滴落在坯体上。泥迹:泥浆流动性差,注浆速度快,泥浆在模具壁上留下痕迹,成品局部有凸棱或粘接技术差,粘接部位有痕迹。模具不干净,模具缝隙过大。2、解决方法:(6) 对原料进行精选,清除黑色有机物,出磨泥浆细筛,调整深情厚泥浆流动性。(7) 改善釉料加工,储存使用时的环

9、境,泥釉浆池加盖封严,保持环境清洁。(8) 经常清洗压缩空气管路的油水分离器,定期清扫预热带拱顶内层;隔焰板密封要好。(9) 注浆前仔细擦净模具。(10) 贴商标和装车时的操作要谨慎,避免异色污染。(11) 改善窑炉的喷咀或供油压力,使燃油雾化良好。八、波纹波纹是指产品釉面盖波纹或鱼鳞状,釉面光泽差,瓷质发黄。1、 产生原因:(1) 釉料配方不当,高温粘度高,流动性差。(2) 釉浆的添加剂不当或釉浆的粘度过大。(3) 喷釉时压力不足,釉雾化不良,使釉面呈点状。(4) 喷釉操作欠佳,釉层厚溥不均。(5)&#

10、160;烧成温度偏低。2、 解决方法:(1) 调整釉料配方,保证流动性良好。(2) 调整釉浆添加剂的种类或用量,改善釉浆粘度。(3) 调整度控制好喷釉压力,提高喷釉的雾化力。(4) 调整度控制好烧成曲线,使面充分熔融。九、坯泡落泡:制品釉面有微小的凹坑,坑底无异色,坑的周过凸起。注泡:制品双面吸浆部位的表面呈现数个大小不等坯体大凸泡,泡内表面较平滑。烧成泡:因烧成温度过高引起的凸泡,泡内表面较粗糙。修粘泡:仅在产品粘接部位凸起的小泡。1、产生原因:(1) 釉面始熔温度过低,使坯体分解的气体无法排出。(2) 坯料含高温分解的原

11、料过多。(3) 模具上用作擦模具的滑石粉末清擦干净,粘附在坯表面。(4) 成型时注浆速度过快,使空气排除不畅,放浆不及时,发生空浆。双面吹浆时间不足吸不实或坯体厚度不均。(5) 粘接泥浆过稠,内含空气未排出或粘接泥浆混入杂质。(6) 粘接泥浆溢出来刮不干净,形成浮浆。(7) 烧成温度过高,气化剧烈,使坯体表面形成大少不等的凸泡。2、解决方法:(1) 调整釉料配方,提高釉的始熔温度。(2) 调整釉料配方,减少坯料中高温分解原料的含量。(3) 注浆前将模具清扫干净。(4) 改善和控制好注浆速度,并保证模具气眼

12、畅通,出现空浆时及时补浆。(5) 调整粘接用浆的稠度(反复调制,排出空气)并避免杂质混入。(6) 坯体粘接后要将余浆刮净,抹平。(7) 施釉时应将坯体表面的脏物清除干净。(8) 调整度控制好烧成温度,防止局部高温。十、裂成型裂:粘接部位裂,底油、孔眼的细小裂,气眼堵塞的崩裂。单双面交;界处出的裂纹。干燥裂:裂纹的断面有皱纹、量闭含状态。装碰裂:裂纹处的釉面有碰伤或支垫收缩痕迹,断面无釉,开裂量开放型,装窑支垫部位的裂呈月牙形、鸡爪形。风惊裂:裂缝极细且贯通坯和釉,断面光滑,边缘锋利。烧裂:裂纹较大贯通坯和釉,开裂的断面较细致,无皱纹,常见横断裂和垂直大裂

13、。杂质裂:裂纹密集且短呈射状。产生原因:(1) 料含可塑性原料或游离石英量过多形成应力。(2) 浆料过筛不当,出现漫筛,使石英、石灰石等颗粒混入浆料中。(3) 泥浆存腐时间不足。(4) 模具的擦水方法不当,模具过干或过湿,水分不均。(5) 脱模前放浆不当,使坯体内的交界面处余浆过多,干燥时在内交界处裂。(6) 巩固气压及时间不录, 使单面浆处干燥裂。(7) 巩固气压漏气,形成气孔周边干净。(8) 打孔工具或方法不当,修补不当。(9) 气孔的位置排布不当。(10) 单面浆空腹位没有气压巩

14、固。(11) 湿坯干澡地快,各部位收缩不均。(12) 粘接时各部位水分不一致,粘接用浆未处理好,粘接不密。(13) 半成品在运送、装车过程中震伤或碰伤。(14) 半成品支垫不良,使其烧成收缩应力过大。(15) 入窑水分过高,窑车运行碰撞,使产品受振动、碰伤。(16) 烧成制度不合理,操作不当开温过速或降温不当。1、解决方法:(1) 整好坯料配方,减少可塑性原料及游离石英的含量(可塑性原料一般在 30%以下)。(2) 完善于泥浆制备,陈腐制度,改进设施和管理,防止杂质混入。(3) 保证泥浆性能符合

15、技术要求。(4) 控制好模具水分,刷模时使模具水分均匀。(5) 调整巩固气压和巩固时间。(6) 气压巩固口用泥封死,以免漏气。(7) 改善调整巩固气位。(8) 改善模具,让气压充满单面浆空腹位。(9) 脱模前将余浆放清。(10) 打孔时刀具或开孔器要锋利,孔周边抹上浆水。(11)改善粘接用浆,并使各粘接部件水分一致。(12) 调整度控制好坯体干燥速度,必要时,湿坯用尼龙膜或毛毯覆盖对干革命坯要煤油找裂纹。(13) 半成品运送的装车要小心,轻拿轻放。(14) 改善半成品与窑具的接触(可在半成品与窑

16、具间撒放些石英粉,以减少烧成过程的应力。)(15) 严格控制入窑水分,装窑时要细心掌握好坯体重心。(16) 调整和控制好烧成曲线,减少上下温差,控制冷却降温。十一、变形变形:指烧成后制品形状不符,表现多种形式。1、 产生原因:(1) 配方不合理,坯料中可塑料用量过多,硅铝及熔剂比例不当。(2) 泥浆的颗粒守细,万孔筛在 1%以下,泥浆含水量过大。(3) 擦模方法不佳,脱模时间不合理或模具过湿,使坯体的厚度过筛或托板变形。(4) 脱模时吹气不均匀,脱模不得要领。(5) 打孔时坯体过软。(6) 承放

17、坯体的托板或窑具变形,装窑时误将变形釉坯入窑。(7) 装坯时坯件的放置角度不当,重心不稳。(8) 烧成温度高于产品烧结温度,出现液相过多的产品不能承受的自重而变形。十一、烟熏当产品局部或全部呈蓝黑、彩黄、泥红等展异色时,应与泥迹相区别。如果烟熏出现在产品底部,则考虑与装窑用支垫有关。1、产生原因:(1) 装坯密度过大,使窑内通风不良。(2) 坯体入窑水分大,坯体内有机物未能完全氧化排除,使碳素泥积于坯体中。(3) 窑具含水分较大,预热带开温速度控制不当,影响坯体氧化。(4) 窑内氧化氛不足,在高温还原状态下,硫化物,碳化物,与釉融不一

18、体釉呈黄色。十二、磕碰1、 产生原因:(1) 半成品在运送、储存或装坯过程中被碰伤赤剔除,入窑烧后表现开裂或部分残缺,残瓷断面有釉,为坯磕。(2) 制品出窑或运送过程中被碰,残资瓷断面细致无光泽,无吸釉现象釉层边沿锋利,为出窑磕碰。半成品装窑时被磕碰,受碰部分釉面有碰伤痕迹,为装磕。十三、色差1、 生产原因:(1) 原料成分波动,差色离子含水量量变化。(2) 配料称重不准,操作配料系统不当。(3) 泥浆比重,水分、粘淮、筛余量控制不稳定。(4) 成型操作不慎。(5) 釉浆性能不稳,原料未精选,施釉厚度不一。(6) 最高烧成控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