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省康平县城东南地热田成因分析及热储概念模型_第1页
辽宁省康平县城东南地热田成因分析及热储概念模型_第2页
辽宁省康平县城东南地热田成因分析及热储概念模型_第3页
辽宁省康平县城东南地热田成因分析及热储概念模型_第4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1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    辽宁省康平县城东南地热田成因分析及热储概念模型    程微 高明久 宋波关键词中生代白垩系盆地型地热田盖层热储概念模型:o141: a摘要:本文分析了康平城东南盆地型地热田成因,建立了热储概念模型,对该地区下一步地热地质勘探工作有一定的借鉴和参考价值。1、工作区自然地理条件工作区位于康平县城东南黑鸭屯至孙白窝堡村一带,面积30km2。地理坐标:东经123°2150123°2518,北纬42°410442°4433。地形地貌:工作区地处辽河平原中上游、辽河西岸。地貌类型属波状准平原,地形起伏,高低不平。地势西

2、北高,东南低,海拔最高点113.1m,最低点78.4m,相对高差10-20m。气象:受内蒙古气候影响,工作区属北温带半干旱大陆性季风气候,年平均气温6.9,最高气温36.5,最低气温29.9,无霜期在150天左右,年降水量540mm左右。水文:康平县境内共有辽河等8条河流,均属于辽河水系,总长248km,流域面积1935km2。有大、小型水库14座,以中部的卧龙湖为最大。区内无大的地表河流分布,在东南三间房至孔家窝堡一带地表分布有数条沟渠。2、工作区地质概况地层:工作区属松辽沉降带的一部分,自燕山运动开始形成北东向断陷,导致全区下降,沉积了巨厚的白垩系地层。区内出露地层岩性详见表1。表1 普查

3、区地层岩性表地层系统 代号 厚度(m) 主要岩性界 系 组新生界 第四系 q 120 粉质粘土、黄土状粉质粘土、粉土、细砂中生界 白垩系 泉头组 k2q >886 泥岩、泥质砂岩夹细砂岩、砂砾岩九佛堂组 k1jf >1000 砂砾岩、砂岩、页岩、义县组 k1y >850 上部流纹岩,下部为砂岩、砾岩、页岩古生界 志留-奥陶系 下二台子群 o-sx 片岩、变粒岩、大理岩构造:根据辽宁省区域地质志,在大地构造单元上,工作区所处构造单元为吉黑松褶皱系()之松辽坳陷(2)。普查区周边主要构造形迹为北北东向平缓开阔褶皱,自西向东为康平背斜、关家屯向斜、大洼郝官屯背斜、亮中桥向斜。本次工

4、作区位于关家屯向斜西翼。本次工作物探综合解译推断划分出普查区内断裂构造5条,其中 f1、f3、f5三条断裂物探解译均为规模较大储水和导水断裂。在其破碎带及不同岩性接触带附近,可为深部地下热水的循环与赋集提供通道和空间。3、地热田成因分析及热储概念模型3.1地热田成因分析普查区地热类型属于沉积盆地传导型地热,其西侧为康平背斜,东侧为大洼郝官屯背斜,南侧为赤峰-开原超岩石圈断裂,构成地热田的东西南边界。普查区地热田的区域热背景不高,大地热流值约为5060mw/m2。对于没有特殊热源的中低温传导型地热系统,地下水深循环是形成地热的主要因素。在地下水流作用下,将均匀的大地热流重新分配,在有利的空间和通

5、道内形成有价值的地热资源。普查区的盖层是古生界变质岩系基底上形成的巨厚而稳定的碎屑岩为主的沉积建造,地层岩性主要为中生界白垩系义县组流纹岩、砂砾岩、页岩及九佛堂组和泉头组砂砾岩、页岩、泥岩。热储层主要为基底变质岩古风化壳、义县组底部含砾砂岩、九佛堂组底部细砾岩。地表水经深循环,在充分吸收深部热量后,通过断裂和含水层导通赋存于上述热储层(带)中。断裂带和孔隙裂隙发育带则更有利于地下热水的运移和富集。3.2热储概念模型区内热储概念模型如图1。图1 康平城东南地区地下热水成因模式图由上图可见,在底部以红色粗箭头表示区域大地热流,垂直向上并作均匀分布,表示来自盆地深部较均一的热流,在中生代较好盖层处,

6、热流富集。康平城东南地热系统的补给来源主要是盆地两侧山区的大气降水及盆地中构造带的垂直补给。在图1中,以蓝色箭头表示大气降水入渗补给和径流,大气降水沿志留-奥陶系地层及盆地内的构造裂隙及断裂破碎带进入深循环系统,在盆地中心深部热岩加热,于构造破碎带、砂砾岩层及岩性接触带附近形成可供开采的地热流体。储热层主要有两个:第一储热层位于白垩系义县组陆相碎屑岩与志留-奥陶系变质岩角度不整合接触面,第二储热层位于白垩系九佛堂组地层与义县组地层平行不整合接触面,组成上述两个储热层主要岩性为砾岩和含砾砂岩,泥质含量较低,孔隙度较高,透水性较好,构成了较理想的热储含水层。此外,在f1、f3、f5断裂带附近(尤其是上盘),推测其破碎带内应存在地下热水的良好运移通道和赋存空间,上述热储层(带)在该三条断裂带处赋水性更好。另奥陶志留系变质岩如存在古风化壳,则亦应是较好的储热层。4、结语普查区地热类型属于沉积盆地传导型地热,其西侧为康平背斜,东侧为大洼郝官屯背斜,南侧为赤峰-开原超岩石圈断裂,构成地热田的东西南边界。地下水深循环是形成地热的主要因素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