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级传统文化_第1页
一年级传统文化_第2页
一年级传统文化_第3页
一年级传统文化_第4页
一年级传统文化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一年级传统文化小学一年级传统文化教学工作计划蒋秀华一、教学内容:全册包括两个单元,经典驿站、艺术乐园。其中第一单元包括17篇课文, 第二单元包括饶口令。“温馨点击”不仅介绍了作者、作品及相关的知识,而 且揭示了文章的思想内容;“活动广角”以对话的形式提示了学习要求,并注重让学 生联系实际加深认识;最后通过“成长袋”这一环节检验学习情况,促进形成和发 展。二、教学目标;(1)通过阅读,使学生感悟到中华民族语言的魅力,聆听古代圣贤关于做人、 处事的语重心长的教诲,了解中国几千年的历史上国人的大气、自尊、圣洁和人格 的高尚。(2)通过阅读,使学生欣赏具有浓郁文化气息的山山水水和我国历代文人墨客 留下

2、的足迹,领略千百年来中国的民族,逐步了解和感悟祖国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3)能够熟练地背诵经典古诗文,并能初步理解其意思,同时能够尝试表达个 人学习经典古诗文的感受和见解。(4)通过传统文化学习,不断增强民族自信心和民族自豪感。(5)在老师的指导下,能够与同学合作,尝试进行文化名胜游览和当地传统文 化考察活动。三、教学重点:能够熟练地背诵经典古诗文,并能初步理解其意思,同时能够尝试表达个人学习经 典古诗文的感受和见解。四、教学难点:使学生感悟到中华民族语言的魅力,了解中国几千年的历史上国人大气、自尊、圣 洁和人格的高尚。五、教学措施1、教学形式多样化。时而教师讲解、时而学生讲故事、时而读书等。

3、2、注重面向全体和个别差异。集体、小组、个人展示等交错进行,使每一个学生在 原有的基础上都有所提高。六、教学应注意的问题:1教学形式多样化,时而学生讲故事,时而教师讲解,时而读书等2注意面向全体和个别差异。集体,小组,个人展示交叉进行,使每一个学生在原 有的基础上都有所提高。七、学生情况分析:由于一年级的学生第一次接触传统文化教育,学生学起来很难接受,所以,需 要教师很好的研究教学方法。八、业务学习及教学活动安排;1,认真学习业务理论,大胆进行课堂教学改革。2,加强集体备课,确定教学目标及教学重点。3认真钻研教材,认真备课。4,引导学生自由合作学习。九、教改实验和课题研究;通过哪些活动方式来提

4、高学生的综合文化素养。十、教学进度:每周一课时,做到不间断。1、笠翁对韵(节选一)2课时2、笠翁对韵(节选二)2课时3、小儿语(节选)2课时4、治家格言(节选一)2课时5、治家格言(节选二)2课时6、名贤集(节选一)2课时7、名贤集(节选二)2课时8、逢老人2课时9、幼女词2课时10、陶者2课时H、题画2课时12、池上2课时13、关山月2课时14、棉花2课时15、小松2课时16、神童诗(节选一)2课时17神童诗(节选二)2课时18、绕口令2课时1、笠翁对韵(节选一)一、教学目标:1、喜欢经典文章,感受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精髓,为熟读成诵奠定基础。2、初步掌握经典诵读的方法,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

5、情地诵读。3、基本了解诵读内容,提高语文素养。二、教学重点:1、让学生背诵原文。2、学习理解“天对一一地,雨对风,大陆对一一长空”三、教学难点:1、 理解诵读内容,能有节奏有韵味地朗读。2、 组织学生完成“活动广角”和“成长袋”四、教学用具:1、 自己收集的翁笠对韵的诗句。2、 彩笔、卡片。五、教学方法:背诵、 小组交流、 讨论提高。六、课型: 新授七、教学时间:2课时八、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创设情景,谈话导入:1、今天我们要学习笠翁对韵。作者是清代文人李渔。2、知道笠翁对韵作何解释吗? “翁”就是李渔自称。“笠”就是下雨天穿 的蓑衣。“对韵”就是古代人对对子,讲押韵。(二)、范读、带读

6、笠翁对韵1、老师先范读一遍课文,请同学们认真听。2、下面请同学们伸出右手的食指开始指读。老师读一句,你们齐读一句,并用 手指跟着朗读的节奏移动,朗读到哪个字手指就停在哪个字上,标点符号跳过去不 指。听明白了吗?同学们,跟我念。(三)、自由读文,达到熟练。1、自己小声练读。(不认识的字自己多拼几编音节)2、前后桌互相检查读。(四)教师点拨,指导理解:1、出示卡片,读字理解意思:(1)苍穹:天空。(2)下晌:指下午。(3)高舂:傍晚。(4)青春:指春天。2、指名在班上读,教师指导。(五)自由组合,练习背诵。1、 学生自由组合。2、 以自己喜欢的方式进行背诵。(六)、课堂小结:学生能正确地读诗句,并

7、积极地投入到学习活动中去,(七)课后拓展:回家收集笠翁对韵的诗句。第二课时一、 复习上节课的内容:1、 朗读诗歌。2、 自由背诵。二、释读词句、重点点拨:1、师读第一段讲解第一段重点点拨:山花对海树苍穹下响高舂青春2、学生一起说文意。三、自由朗读。接句练习:1、分组读(分两组,每组读一章,进行小组比赛)2、老师说上句,学生对下句天对一一地,雨对一一风,大陆对一空”3、 多种形式朗读,来争取当堂课背诵4、 展示自己收集的诗句。5、 小组交流完成一一成长袋。四、课后拓展:1、利用课余时间熟读。2、收集对联。2、笠翁对韵(节选二)一、教学目标:1、正确、流利的地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选文。2、初步掌握

8、经典诵读的方法,借助注释读懂全文,了解对韵这种艺术形式的特 点。3、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搜集对联的兴趣,提高文学素养。二、教学重点:1、引导学生背诵笠翁对韵(节选二)2、学习理解“暮鼓对晨钟,吹竹对弹丝”这些句子。三、教学难点:1、 诵读内容,能有节奏有韵味地朗读。2、 理解意思。3、 通过合作学习来完成“活动广角”中的“动动脑筋。看谁能对上来!” 四、教具准备:卡片、小黑板。五、教学方法:练习朗读、交流提高、写写画画。六、课型: 新授七、教学时间:2课时八、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师生谈话、导入新课:1、 今天我们要学习笠翁对韵(节选二)。作者是清代文人李渔。2、 揭示课题。(二)、范读原

9、文。熟识原文。1、教师范读。(让学生注意停顿)2、学生连读。3、带读笠翁对韵(节选二)3、 学生自读。(三)跟读诗句,读准字音:1、老师先范读一遍课文,请同学们认真听。2、跟老师一句一句地读。3、下面请同学们伸出右手的食指开始指读。老师读一句,你们齐读一句,并用手指 跟着朗读的节奏移动,朗读到哪个字手指就停在哪个字上,标点符号跳过去不指。 听明白了吗?同学们,跟我念。(四)、自由组合,熟读背诵。1、 学生自由组合。2、 以自己喜欢的方式练习背诵。(五)、课堂小结:1、 完成“温馨点击”。2、 做一做“活动广角”。(同桌进行)(六)、课外延伸:把原文背给家长听。第二课时(一)、复习背诵。1、 指

10、名背诵。2、 进行评价。(二)、重点点拨,学习表达。1、师读第一段2、 讲解第一段3、重点点拨:“暮鼓对晨钟,吹竹对弹丝.”(卡片)河、汉:指天河。奇:单数。偶:双数。吹竹:吹奏竹管乐器。弹丝:弹奏丝弦类乐器。3、 学生一起说文意。(三)、朗读原诗句:(完成活动广角)1、分组读(分两组,每组读一章,进行小组比赛)2、老师说上句,学生对下句。4、 多种形式朗读,来争取当堂课背诵。(四)、小组合作,共同进步。:动动脑筋,看谁能对上来!白对()天对()雨对()有对()去对()(五)独自完成“成长袋”(六)、课后拓展1、利用课余时间熟读。2、收集对联。3、小儿语(节选)一、教学目的:1、初步掌握经典诵

11、读的方法,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诵读。2、基本了解诵读内容,提高语文素养。二、教学重点:1、能背诵“经典回放”2、学习理解“一切言动,都要安详三、教学难点:1、 理解诵读内容,能有节奏有韵味地朗读。2、 合作完成“温馨点击”、“活动广角”、“成长袋”四、教学用具:小黑板、彩笔五、教学方法:小组讨论、共同探究六、课型: 新授七、教学时间:2课时八、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创设情景,导入新课:1 .揭示课题并简介学习内容。小儿语是明代吕得胜编写的,它将为人处世的道理与儿童的常生活结合起 来,对少儿品德的养成及其成长发展都有很大的好处。2、板书课题:小儿语(二)自读原文,读通语句。1、自己拼拼

12、音读一读原文。2、教师范读原文,请学生认真听。3、,领学生读词句。4、自己练习朗读。5、小组互相对读。(三)指导读文意,理解意思。1、 自己拼读意思。2、 说说自己的理解。3、 师生共同讨论词句意义(四)、重点点拨,加深理解。1、指导理解“从容镇静”。2、读读“温馨点击”3、指导看图。(五)课后拓展:背一背小儿语。第二课时一、复习上节课的内容:1、 指名背诵。2、 小组背诵。3、 说说意思。二、学生练习熟读背诵:1、分组读(分两组,每组读一章,进行小组比赛)2、老师说上句,学生对下句。3、多种形式朗读,来争取当堂课背诵。4、 .检查背诵。三、做一做“活动广角”:1、 出示小黑板:当我们遇到紧急

13、情况时,比如失火、家人生病你该怎么做?2、小组商量一下,演一演。四、拓展训练:当我们遇到紧急情况时,你该怎么做?小组商量一下,演一演。五、独立完成“成长袋,1、老师读读要求。2、自己涂一涂。4治家格言(节选一)一、教学目的:1、喜欢经典文章,感受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精髓,为熟读成诵奠定基础。2、 步掌握经典诵读的方法,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诵读3、 基本了解诵读内容,提高语文素养。4、 课堂上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提高学生的表达水平。二、教学重点:1、正确、流利地朗诵并背诵治家格言。2、学习理解“一粥一饭物力维艰”。3、合作完成“温馨点击”和“活动广角”。三、教学难点:1、理解诗句的意思。2、

14、理解诵读内容,能有节奏有韵味地朗读。3、知道短文包含的道理。四、教学用具:小黑板、彩笔。五、教学方法:朗读背诵、 小组合作、重点点拨、交流表达。六、课型:新授。七、教学时间:2课时八、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师生谈话,导入新课:1、简介治家格言治家格言是明末清初学者朱柏序所作,虽然只有短短五百余字,文字通俗 易懂,却饱含着为人处世的哲学。三百年来可谓家喻户晓,妇孺皆知。经常诵读这 些经典,不仅能陶冶我们的情操,丰富我们的文化积淀,而且能规范我们的言行。 从今天开始,我们将一起诵读治家格言。2、板书课题。二、范读原文,学生感悟:1、教师有感情、有节奏、有韵味地范读2、提出要求:(1)、学生看教材认

15、真倾听,标记出生字、新词、难点。(2)、结合译文初步感知诵读内容。(3)、体会教师诵读的节奏和韵律。三、朗读理解,重点指导:(一)、结合注释帮助学生理解重点句:“一粥一饭,当思来之不易;半丝半缕, 恒念物力维艰的意思。(二)、学生结合注释理解该句意思。(三)、全班交流。(四)、教师小结。四、学生练读,读中理解。五、课后练习实践:练习背诵。第二课时一、 复习背诵:1、 指名背诵。2、 小组背诵。3、 教师评价。二、读读原文,合作理解:1、学生认真自读。2、学生同桌互相读。(1)学生自读,教师巡视指导,帮助朗读有困难的学生,及时发现学生朗读中 出现的共性问题并随时加以指导。(2)同桌互读。相互评价

16、优点与不足,通过练习加以纠正。(3)同桌合作读,一人一句。3、小组交流。4、指名读,师生针对诵读时是否正确、流利、有感情进行评价。5、师生共同放声齐读。三、走进“温馨点击”。1、自己读一读方框中的话,看看自己有哪些字还不认识?3、 跟老师读一读。四、完成“活动广角二小组合作进行。五、做一做“成长袋”。1、 自己回顾整理。2、 填一填,涂一涂。六、课外延伸:1、与父母一起多形式诵读。2、与父母交流诵读心得。3、课外搜集资料,了解有关治家格言的故事,先讲给父母听,到校后与老 师、同学交流。七、作业练习:当别人有困难的时候,你会怎么做?当别人帮助了你以后,你怎么做?5治家格言(节选二)一、教学目标:

17、1、喜欢经典文章,感受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精髓,为熟读成诵奠定基础。2、初步掌握经典诵读的方法,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诵读。3、基本了解诵读内容,提高语文素养。二、教学重点:1、 让学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原文。2、 组织学生进行合作学习。三、教学难点:1、理解诵读内容,能有节奏有韵味地朗读。3、学习理解“人有喜庆便是大恶。”四、教学用具:卡片、小黑板五、教学方法:合作交流、 重点指导、 朗读背诵六、型:新授七、教学时间:2课时八、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复习旧知,导入新课:1、背诵治家格言(节选一)2、从今天开始,我们将一起诵读治家格言(节选二)。二、自读句子,感悟诗句:1、教师有感情、有节奏、

18、有韵味地范读2、提出要求:(1)、学生看教材认真倾听,标记出生字、新词、难点。(2)、结合译文初步感知诵读内容。(3)、体会教师诵读的节奏和韵律。三、读句理解,感受其意:结合注释帮助学生理解重点句:“人有喜庆便是大恶的意思。1、学生结合注得理解该句意思。2、全班交流。3、教师小结。四、学生练读,达到背诵。1、 学生自己联系朗读熟练。2、 练习背诵。五、课外延伸3、 与父母一起多形式诵读。4、 与父母交流诵读心得。5、 课外搜集资料,了解有关治家格言的故事,先讲给父母听,到校后与老 师、同学交流。第二课一、查背诵情况。1、 指名背诵。2、 教师评价。指导理解,巩固认识。1、学生认真跟读。2、学生

19、自读。(1)学生自读,教师巡视指导,帮助朗读有困难的学生,及时发现学生朗读中 出现的共性问题并随时加以指导。(2)同桌互读。相互评价优点与不足,通过练习加以纠正。(3)同桌合作读,一人一句。3、小组交流。(出示小黑板,理解重点词句)4、指名读,师生针对诵读时是否正确、流利、有感情进行评价。5、师生共同放声齐读。三、做一做“活动广角”1、 小组进行交流:(1)说说它告诉了我们什么道理?(2)夸一夸你身边的具有良好品质的人。2、 指名在班上交流。四、完成“成长袋”:1、 自己回顾总结。2、 填一填。涂一涂“成长袋”。五、课后实践:想一想,说一说:当别人有困难的时候,你会怎么做?当别人帮助了你以后,

20、你怎么做?6名贤集(节选一)一、教学目标:1、了解有关名贤集的文学常识。2、文言文词句的翻译。3、阅读分析文言文中人物形象,并能概括其性格特征。二、教学重点:1、名贤集文学常识的掌握。2、文言文重点字词、句子的掌握。三、教学难点:1、 了解这些名言警句的大意,感悟其中的道理。2、 背诵这些句子。3、 能够顺利地完成本文的活动,并有所收获。四、教学用具:小黑板、卡片、彩笔。五、教学方法:朗读理解、合作交流、学习理解、探究提高六、课型: 新授七、教学时间:2课时八、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师生活动,导入新课:1、上新课前,让我们先来看几幅图片,猜一下是什么成语或典故,“望梅止渴”、“七 步成诗”、“

21、管中窥豹”(学生参与)。这些成语和典故都出自我国南朝时期的笔记体 小说集名贤集。2、背景介绍:名贤集是由南朝的刘义庆编撰而成的,刘义庆是宋武帝刘裕的侄子, 是刘裕之弟长沙王刘道怜的二子,后来因为他的叔父临川王刘道规没有子嗣,而过 继于他,并承袭为临川王。二、范读课文,指导朗读:1、老师范读一遍名句。2、学生自己练习朗读。不认识的字就多拼几遍拼音。3、 教师领读,学生跟着一句一句地读。4、 自己练习读一读。三、检查读文的情况:1、 指名起来读一读。2、 全班齐读。3、 学生自主朗读。四、走进“活动广角”:1、自己先读一读。2、前后桌互读。3、小组接龙比赛。五、课外延伸:回家背给家长听一听。第二课

22、时一、 复习背诵:1、 指名背诵。2、 小组内互相检查背诵。二、理解句意:1、 学生可以通过文中的注释。2、 自己思考和同桌讨论的形式疏通文意,教师进行重点点拨,包括重点字词和重点句子的分析。3、翻译:4、读读文意。5、总结:从文中寥寥几句,我们就能体会深刻道理,而这正是名贤名贤集集 艺术手法上“以事见人”独特的魅力。并且在语言方面我们也能感受的名贤集 简洁明了,清丽委婉的特征。三、探究提高。1、有关隐语的介绍3、 我国的谜语源远流长,早在生产力还十分低下的西周以前,就出现了谜语的语言现象。到了春秋战国时期,语言日益丰富,具有隐示性的歌谣得到 了很大的发展,并出现了我国谜语的最早形式一一度辞和

23、隐语,这是谜语 的最初萌芽。到东汉时期,隐语有了进一步的发展,根据汉字的结构特点, 利用方块字在离合增损中形、音、义的变化,产生了第一条文义字谜,即 “黄绢幼妇,外孙帝臼"八字。隐语从先秦过渡到西汉,就开始逐步趋向 于谜语,当时流行的射覆,己成为民间和宫廷的娱乐品了。并且大量的隐 语开始出现在文学作品中,而文人也表现出对其的特别钟爱。四、拓展知识:X 用猜谜的形式使学生感受文字的魅力。派出示小黑板:1)谜面:呀(打一成语)2)谜面:群英会(打一教育机构)3)谜面:欧美民族(打一人名)谜底:D唇齿相依2)幼儿园3)西施五、填一填“成长袋”:1、 自己读读要求。2、 画画红苹果。3、 名

24、贤集(节选二)一、教学目标:1、了解有关名贤集的文学常识。2、文言文词句的翻译。3、阅读分析文言文中人物形象,并能概括其性格特征。4、完成“活动广角”中的三个活动任务。二、教学重点:1、正确、流利地朗读并背诵名贤集(节选二)。2、了解文学常识。 3、掌握文言文重点字词、句子。三、教学难点:1、 让学生理解句意。2、 使学生在诵读中感悟,在实践中成长。3、 通过合作学习,达到共同提高的目的。四、教学用具:小黑板、彩笔五、教学方法:朗读背诵、小组合作、重点点拨。六、课型:新授七、教学时间: 2课时八、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师生谈话,导入新课:1、 同学们,这节课我们来继续学习名贤集,通过上节课的学

25、习,我们己 经了解到名贤集是由南朝的刘义庆编撰而成的,刘义庆是宋武帝刘裕 的侄子,承袭为临川王。2、 板书题目7、名贤集(节选二)二、范读句子,了解课文:1、师读课文,学生感受。2、自读课文,读准字音。学生自己小声读一读,吧不认识的字画出来,然后拼音节读一读。3、跟老师读句子。老师读一句,学生读一句,要注意停顿。4、自己小声练习朗读。5、指名读一读,教师注意纠正读音。6、提醒学生要注意句子中的停顿。三、自主学习,理解意思。(借助“温馨点击专1、学生可以通过文中的注释,初步理解意思。2、边读边理解。读一句,说说一句的意思3、与同学交流一下,自己对句子的理解。4、再读读书中的“文意”。四、重点点拨

26、,加深理解。1、重点词句:(出示小黑板)何必如何休做贫义富2、重点句子:一泰山却微尘,要人敬重勤学。家和贫也好,何必远。烧香3、翻译:自己说说意思。4、看一看26页中的图。五、课堂小结:这节课告诉我们许多为人处事的道理,教导我们要孝敬父母,一家人要和和气 气;劝诫我们凡事都要从小处做起;告诉我们与人交往要互相尊重。第二课时一、复习背诵名贤集:1、指名背诵2、小组背诵。3、教师总结评价。二、走进“活动广角二1、师生齐读要求。2、做联句的游戏。两人一组,进行接句练习。比一比,哪组接得快。三、知识拓展:1、有关隐语的介绍2、做联句游戏,看谁完成得又快又好。四、小组合作,填写“成长袋”。1、看明白要求

27、。2、分小组进行。3、用彩笔画上小星星吧。五、展示作业:请吧自己在成长袋中画的小星星,在小组里展示一下8逢老人一、教学目标: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诗句,并能熟练背诵。2、能用自己的话说说诗句的意思。3、能联系生活实际谈体会,加深对诗句的理解。二、教学重点:1、 能熟练地背诵逢老人2、 学习理解“ 一里二里行,四回五回歇三、教学难点:1、 指导学生对两首诗进行比较。2、 组织学生完成“活动广角”中的最后一个环节。3、理解诵读内容,能有节奏有韵味地朗读。四、教学用具:古诗卡片五、教学方法:熟读背诵、 小组交流、自主提高六、课型:新手七、教学时间:2课时八、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师生谈话,导

28、入新课:1、导语:同学们,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一首诗诗名是逢老人,作者是唐代诗人 隐峦。2、揭示课题,板书课题8、逢老人二、学习诗句,理解诗意:1、自由读一读书中的古诗:让学生自由读,遇到不认识的字可以多拼几遍音节。2、指名在班上读。3、 教师进行指导。4、 再进行朗读练习。5、 教师领度。三、练习读诗,感知诗意:1、多种形式朗读诗句。(1)自己轻声读几遍,把诗句读通顺。指名读,正音。齐读,读正确流利。2、引导学生理解诗句。通过刚才的朗读,你读懂了什么?谁来说说。(引导学生说完整话)质疑:有没有不懂的地方吗?学生说。小组互相学习,理解诗句。(4)指名反馈,师生补充。(5)反复朗读,熟练背诵。(6

29、)小结。老师先总结诗句意思。你是怎么读懂的呢?四、互相交流,总结提高:总结学习方法:1、反复朗读;小组合作学习。2、查字典;请教老师、父母;背诵,加深理解。五、课后实践:进行背诵。背给家长听。第二课一、 检查复习,背诵诗句:1、分小组进行背诵。2、评价背诵情况。二、联系实际,畅谈体会1、出示古诗龟虽寿(节选)(写有古诗的卡片)2、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一读。3、 结合插图比较一下两首诗中的老人有什么不同?4、 在班内进行交流。三、做一做“成长袋”。1、小组内互相回顾总结自己的学习情况。2、在成长袋中画一画。四、拓展延伸,布置作业1、补充名贤集(出示卡片)派人无千日好,花无百日红。派路遥知马力,日久

30、见人心。X 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2、收集描写老人的古诗。3、能背的就背下来。9幼女词一、教学目标: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诗句,并能熟练背诵。2、能用自己的话说说幼女词的意思。4、 能联系生活实际谈体会,加深对诗句的理解。二、教学重点:1、 做到正确地背诵“经典回放”里的内容。2、 组织学生合作学习完成每个环节。3、 学习理解“向夜在堂前,学人拜新月。”三、教学难点:1、指导学生理解诗句的意思。2、理解诵读内容,能有节奏有韵味地朗读、背诵。 四、教学用具:古诗节选乞巧、五、教学方法:朗读理解、讨论交流、自主探究六、课型: 新授七、教学时间:2课时八、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设情境,导入

31、新课:1、 语:同学们,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一首诗诗名是幼女词,作者是唐代诗 人施肩吾。2、 板书课题9、幼女词二、初读古诗,整体感知:1、练习朗读幼女词(1)让学生自己拼拼音读一读。(2)前后桌互相读一读。相互指出存在的问题。(3)自己大声读诗句。2、多种形式朗读诗句。自己轻声读几遍,把诗句读通顺。指名读,正音。齐读,读正确流利。3、看着书中的图,猜猜诗句的意思。4、指名说说自己猜摩的意思。三、学习诗句,理解诗意:1、出示古诗:有女才六岁,未知巧与拙。向夜在堂前,雪人拜新月。2、引导学生理解诗句。(1)通过刚才的朗读,你读懂了什么?谁来说说。(引导学生说完整话)质疑:有没有不懂的地方吗?学生说

32、。 小组互相学习,理解诗句。(4)指名反馈,师生补充。 反复朗读文意,弄懂每句诗的意思。四、课堂小结:1、老师先总结诗句意思。你是怎么读懂的呢?2、总结学习方法:(1)、反复朗读;小组合作学习。(2)、查字典;请教老师、父母;背诵,加深理解。第二课时一、读读背背,巩固知识:1、 学生自由组合进行背诵。2、 体会诗句的主题:表现了诗人对小女孩的爱怜之心。二、走进“温馨点击”:1、 出示古诗乞巧。七夕今宵看碧霄,牵牛织女渡河桥。家家乞巧望秋月,穿尽红丝几万条。2、 读一读这首诗吧。3、 互相检查读诗歌的情况。三、填写“成长袋”吧:1、 鼓励学生自己读一读填写的要求。2、 用彩笔画画苹果吧。四、联系

33、实际,畅谈体会:1、 看书感知。2、 交流一下,自己的学习收获。五、拓展延伸,学习表达。介绍“乞巧节”的相关资料。10陶者一、教学目标: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诗句,并能熟练背诵。2、能用自己的话说说诗句的意思。3、能联系生活实际谈体会,加深对诗句的理解。4、了解古代劳动人民的贫苦和社会制度的不合理。二、教学重点:1、能正确的背诵陶者。2、学习理解“十指不沾泥,鳞鳞居大厦3、了解作者与作品。三、教学难点:6、 诵读内容,能有节奏有韵味地朗读。7、 能熟读蚕妇。8、 指导学生合作完成“成长袋”。四、教学用具:写有蚕妇的小黑板。自己搜集的古诗。五、教学方法:练习朗读、背诵诗句、讨论交流六、课

34、型:新授七、教学时间:2课时八、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1、导语:同学们,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一首诗诗名是陶者,作者是宋代诗人 梅尧臣。2、绍作者出称“宛陵先生”,在政治上积极支持范仲淹等人的“庆历新政”, 揭露时政的丑恶,同情人民的苦难。写了不少歌生民病的现实主义诗篇。3、 板书题目10、陶者二、初读古诗,感知诗句:1、教师范读一遍课文。2、学生练习朗读。3、根据音节自读诗歌。要读得正确、流利。停顿自然。4、指名在班上读。5、教师注意正音。6、再次练习读古诗。三、学习诗句,理解诗意:出示古诗:(小黑板)tao jin men qian tu 陶尽门前 土。Wu shang w

35、u pian wa 屋上无片瓦。Shi zhi bu zhan ni 十指不沾泥。 Lin lin ju da sha 鳞鳞居大厦。 四、重点点拨,指导理解:1、观察书中的插图,帮助理解陶者的意思。2、理解字词:门前土大厦3、自己读一读“文意”。4、 以小组为单位,共同理解意思。五、走进“温馨点击”:5、 自由结合,边读边理解蓝色方框里的意思。6、 指名进行交流。7、 教师点拨一(1)北宋诗人(2)写了两种不同的生活。六、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进行背诵。 可以自己,也可以合作。第二课时一、复习检查:1、采用不同形式的检查形式。2、进行评价。二、继续练读:、多种形式朗读诗句。(1)自己轻声读几遍,把诗

36、句读通顺。指名读,正音。齐读,读正确流利。三、引导学生理解诗句。 通过刚才的朗读,你读懂了什么?谁来说说。(引导学生说完整话)质疑:有没有不懂的地方吗?学生说。小组互相学习,理解诗句。(4)出示“十指不沾泥。鳞鳞居大厦“说说意思(5)指名反饿,师生补充。(6)反复朗读,熟练背诵。四、联系实际,畅谈体会1、出示古诗蚕妇2、读一读,背一背五、拓展延伸。1、画意画“成长袋”2、收集描写劳动人民的古诗。11、题画一、教学目标: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诗句,并能熟练背诵。2、能用自己的话说说诗句的意思。3、能联系生活实际谈体会,加深对诗句的理解。二、教学重点:1、通过合作学习,能背诵古诗。2、学习

37、理解“牧童何处去,牛背一鸥眠3、自己完成“成长袋”。三、教学难点:1、自己搜集并背诵几首古诗。2、完成“活动广角”3、理解诵读内容,能有节奏有韵味地朗读。四、教学用具:写有古诗的小黑板、彩笔五、教学方法:朗读背诵、 讨论交流、自主学习、重点点拨六、课型:新授七、教学时间:2课时八、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师生谈话,导入新课:1、导语:同学们,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一首诗诗名是题画,作者是清代诗 人袁枚。2、揭示课题,板书题目。二、学习诗句,练读诗句。1、看书中的古诗:2、自己试着读一读。 3、多种形式朗读诗句。(1)自己轻声读几遍,把诗句读通顺。指名读,正音。齐读,读正确流利。三、自读自悟,理解原文

38、:1、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诗句。2、以小组为单位,一起观看书中的图画。1)说说你都看到了什么?2)展开想象说说画面中描绘的景物。3、引导学生理解诗句。(1)通过刚才的朗读,你读懂了什么?谁来说说。(引导学生说完整话)质疑:有没有不懂的地方吗?学生说。 小组互相学习,理解诗句。4、引导学生读一读书中的“文意”1)自己先读一读。2)教师领读。3)学生自己继续练四、课外延伸,加深理解。1、回家把诗歌背给家长听听。2、把意思讲给家人听。(4)指名反馈,师生补充。 反复朗读,熟练背诵。第二课时一、读读背背:1、分小组检查背诵题画。2、小组长交流检查情况。3、教师进行评价。二、走进“温馨点击”:1、前后桌互

39、相学习,读读蓝色方框中的语句。2、交流一下,你都读懂了什么?3、了解什么事“题画诗”。4、熟悉作者袁枚。三、联系实际,畅谈体会:(做一做“活动广角”)1、出示小黑板古诗画鸭2、读一读,背一背四、画画“成长袋”。1、先读读要求。2、自己用彩笔画一画。3、小组内展示一下。4、教师进行评价。五、拓展延伸,布置作业:1、收集描写图画的古诗。2、活动课上互相展示一下。12池上一、教学目标: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诗句,并能熟练背诵。2、能用自己的话说说诗句的意思。3、 能联系生活实际谈体会,加深对诗句的理解。4、 借助译文,感受古诗所描绘的小孩顽皮可爱的形象。二、教学重点:1、组织学生正确地背诵池

40、上。2、完成本课的各个环节。3、学习理解“不解藏踪迹,浮萍一道开 三、教学难点:1、理解古诗的意思。2、合作交流,互相提高。5、 理解诵读内容,能有节奏有韵味地朗读。四、教学用具:小黑板、写有池上的卡片。五、教学方法:读读背背、 交流讨论、 自主探究六、课型: 新授。七、教学时间: 2课时八、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创设情景,导入新课:1、导语:同学们,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一首诗诗名是池上,作者是清代诗 人白居易。池上是描写小朋友天真烂漫的一首诗。2、板书课题:池上。二、学习诗句,会读古诗:1、出示古诗:让学生自己去读一读。2、简解作者白居易:唐代大诗人,他给我们留下了许多诗歌。3、范读古诗。4、

41、教师领读,教师读一句,学生读一句。6、 学生练习读。三、检查朗读情况:1、多种形式朗读诗句。自己轻声读几遍,把诗句读通顺。指名读,正音。齐读,读正确流利。2、引导学生理解诗句。(1)通过刚才的朗读,你读懂了什么?谁来说说。(引导学生说完整话)质疑:有没有不懂的地方吗?学生说。 小组互相学习,理解诗句。四、课外延伸,巩固提高:7、 背背古诗给家长听。8、 想一想,你读懂了什么?(然后同学之间交流一下)第二课时一、检查复习1、指名背背池上。2、学生进行评价。3、教师进行评价。二、重点指导,加深理解。1、指名说说诗句的意思。2、出示卡片:撑:(cheng) 踪(zong) 萍(ping)1)读读这些

42、字。2)在诗中画出需要停顿的地方。3)再次练读,要读出韵味。4)指名反馈,师生补充。5)反复朗读,熟练背诵。三、走进“温馨点击二1、谈谈自己的收获。2、教师指点:一小孩是多么顽皮啊! 四、进入“活动广角”。 小组交流,说说你作过哪些有趣的事?五、涂一涂“成长袋”。1、老师读读要求。2、分组做一做。3、展示评比。六、联系实际,畅谈体会1、出示古诗江南2、读一读,背一背七、拓展延伸,布置作业1、收集描写莲叶的古诗。2、背背自己喜欢的古诗。13关山月(节选)一、教学目标: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诗句,并能熟练背诵。2、能用自己的话说说诗句的意思。3、能联系生活实际谈体会,加深对诗句的理解。4、

43、让学生积极主动地积累更多的边塞诗。二、教学重点:1、让每个学生都能背诵关山月。2、结合“文意”理解诗句的意思。3、重点完成“活动广角”。4、学习理解“明月出天山,苍茫云海间。”三、教学难点:1、结合音节自主学习“文意”2、能把凉州词读熟练。3、合作交流,自己搜集的古诗。4、理解诵读内容,能有节奏有韵味地朗读。四、教学用具:写有古诗的小黑板、教师准备的凉洲词五、教学方法:合作学习、自主发挥、讨论提高六、课型: 新授七、教学时间:2课时八、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师生谈话,导入新课:1、导语:同学们,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一首诗诗名是关山月,作者是唐代 诗人李白。2、作者简介:唐朝大诗人。3、揭示课题:

44、关山月。二、初读诗句,感知诗意。1、出示古诗:(小黑板)关山月明月出天山,苍茫云海间。长风几万里,吹读玉门关。汉下白登道,胡窥青海湾。由来征战地,不见有人还。戎客望边色,思归多苦颜。高楼当此夜,叹息为应闲。2、教师读给大家听。3、指导读前四句。4、学生练习朗读。5、多种形式朗读诗句。(1)自己轻声读几遍,把诗句读通顺。指名读,正音。齐读,读正确流利。三、引导看图,理解古诗。1、看书中的插图: 一弯新月挂在空中,显得清冷寂寞。2、合作小组猜摸意思。3、引导学生理解诗句。通过刚才的朗读,你读懂了什么?谁来说说。(引导学生说完整话)质疑:有没有不懂的地方吗?学生说。小组互相学习,理解诗句。4、拼拼音

45、,了解诗意。5、大声读一读诗的意思。6、指名反馈,师生补充。7、朗读,熟练背诵。四、课后延伸:1、回家背给家长听一听。2、搜集边塞古诗。第二课时一、检查学生背诵情况:1、分小组进行背诵古诗。2、小组进行评价。二、走进“温馨点击”:1、描写了边疆风光、守边战争等“边塞诗”。2、这首诗表达了守边将士对家乡的思念之情。 三、进入“活动广角”:1、出示凉州词。2、读一读这首诗。3、分组交流自己搜集的诗。四、联系实际,畅谈体会1、出示古诗凉州词2、读一读,背一背五、涂一涂“成长袋”。学生合作完成。六、拓展延伸,布置作业背背描写边塞风景的古诗。14棉花一、教学目标: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诗句,并能

46、熟练背诵。2、能用自己的话说说诗句的意思。3、能联系生活实际谈体会,加深对诗句的理解。4、合作完成各个知识环节。二、教学重点:1、积极地背诵棉花。2、学习弄懂“温馨点击”。3、学习理解“花开天下暖,花落天下寒。4、能熟读童谣棉花。三、教学难点:1、合作完成“活动广角二2、组合作画意画“成长袋。3、理解诵读内容,能有节奏有韵味地朗读。四、教学用具:写有棉花的小黑板、彩笔五、教学方法:自读背诵、小组交流、讨论提高、六、课型: 新授。七、教学时间:2课时。八、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教师谈话,导入新课:1、导语:同学们,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一首诗诗名是棉花,作者是清代诗人 马苏臣。2、揭示课题,板书题目

47、。棉花3、作者简介:一马苏臣,字波贤,号湘灵,清桐城人,雍正诸生。二、学习诗句,练读古诗:1、出示古诗:打开书,看棉花。2、自由读诗。自己试读诗句。3、不认识的字,自己拼拼音节。要注意棉(mian)、寒(han)4、自己试读。三、教师范读,学生朗读。1、教师范读两遍诗句。2、多种形式朗读诗句。(1)自己轻声读几遍,把诗句读通顺。指名读,正音。齐读,读正确流利。四、重点点拨,加深理解。1、引导学生理解诗句。 通过刚才的朗读,你读懂了什么?谁来说说。(引导学生说完整话)(2)质疑:有没有不懂的地方吗?学生说。(3)小组互相学习,理解诗句。(4)指导理解“文意”。1)自己读读“文意”。2)前后桌互相

48、交流一下理解的情况。2、指名反馈,师生补充。3、反更朗读,熟练背诵。五、课后延伸,巩固提高。1、背背棉花。2、回家背给家长听一听。第二课时一、复习导入。1、分组检查背诵诗歌.2、提出本课的学习要求。二、激发兴趣,认读童谣。1、出示棉花棉铃列嘴笑哈哈, 突出大大白棉花。棉花用处多又多, 能织花布能纺纱。2、跟老师读一读。3、自己用喜欢的方式读一读。三、拓展练习,探究提高。1、分组说说棉花的用处有哪些?2、在班上交流。9、 教师总结评价。四、讲一讲妈妈讲得小时候摘棉花的故事。自由组合五、联系实际,畅谈体会:1、出示童谣棉花。(小黑板)2、读一读,背一背。3、自由组合,画画“成长袋”。六、拓展延伸,

49、布置作业:收集棉花的的资料。15小松一、教学目标: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诗句,并能熟练背诵小松。2、能用自己的话说说诗句的意思。3、能联系生活实际谈体会,加深对诗句的理解。4、把诗句的意思讲给别人听一听。二、教学重点:1、正确地背诵小松。2、了解诗歌的主题。3、学习理解“闲即傍边立,看多长却迟。”三、教学难点:1、引导学生感悟诗中的意境。2、搜集有关资料,了解王建的作品。3、理解诵读内容,能有节奏有韵味地朗读。4、自己能练习读咏松四、教学用具:自己搜集的诗歌、小黑板。五、教学方法:自读字背、背背画画、讨论交流六、课型:新授七、教学时间:2课时八、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创设情景,导入新课

50、:1、导语:同学们,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一首诗诗名是小松,作者是唐代诗 人王建。2、师简介王建王建:唐代诗人。字种初。颍川人,门第衰微,20岁左右,与张籍相识,开 始写诗。贞元三十年。辞家从戎,写了一些以边塞和军旅生活为题材的诗篇。10、 交代学习任务,揭示课题,板书题目。一小松二、初读诗歌,学习诗句:1、教师范读两遍小松。学生画出停顿的地方。2、学生自己练习朗读。要读准字音。(结合书中的音节)3、分小组练习朗读。4、教师检查朗读情况。5、进行正音。三、练习读诗,纠正读音:1、出示古诗:(指导学生看书)2、教师范读诗歌。3、教师一句一句的领读。4、多种形式朗读诗句。(1)自己轻声读几遍,把诗句读通顺。指名读,正音。齐读,读正确流利。四、理解诗句,感受诗意:1、引导学生理解诗句。(1)通过刚才的朗读,你读懂了什么?谁来说说。(引导学生说完整话)质疑:有没有不懂的地方吗?学生说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