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常好用的高考文言虚词练习Word版_第1页
非常好用的高考文言虚词练习Word版_第2页
非常好用的高考文言虚词练习Word版_第3页
非常好用的高考文言虚词练习Word版_第4页
非常好用的高考文言虚词练习Word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高考文言虚词练习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的题目。掣肘宓子贱治亶父,恐鲁君之听谗人,而令己不得行其术也,将辞而行,请近吏二人于鲁君,与之俱至于亶父。邑吏皆朝,宓子贱令吏二人书。吏方将书,宓子贱从旁时掣摇其肘。吏书之不善,宓子贱为之怒。吏甚患之,辞而请归。宓子贱曰:“子之书甚不善,子勉归矣。”二吏归报于君,曰:“宓子贱不可为书。”君曰:“何故?”对曰:“宓子贱使臣书,而时掣摇臣之肘,书恶而有甚怒。吏皆笑宓子,此臣所以辞而去也。”鲁君太息而叹曰:“宓子以此谏寡人之不肖也!寡人之乱宓子,而令宓子不得行其术,必数有之矣。微二人,寡人几过!”遂发所爱,而令之亶父,告宓子曰:“自今以来,亶父非寡人之有

2、也,子之有也。有便于亶父者,子决为之矣。”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虚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与之俱至于亶父 于:动词,到B二吏归报于君 于:介词,向C寡人之乱宓子 之:代词,代“寡人”D而令之亶父 之:动词,到解析:C项,“之”,助词,用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答案:C参考译文宓子贱被派往亶父为官,他担心鲁国国君听信小人谗言,从而会使自己无法按自己的方法治理亶父,要动身的时候,他请求鲁国国君,派两名身旁的人一同前往。(亶父)当地的官吏都来拜见宓子贱,宓子贱让那两人书写记录。他们每次准备要写时,宓子贱就从旁边时不时地拽摇他们的手肘。他们写的字很难看,宓子贱就为这事生气。那两人很怕他,请求让他们回去

3、。宓子贱说:“你们的字写得太差了,你们赶快回去吧。”两个人回去后向鲁国国君汇报,说:“宓子贱不让我们好好写字。”鲁国国君说:“怎么回事呢?”回答说:“宓子贱让我们写字(记事),却总是拽摇我们的手肘,字很难看他又生气。那些官吏都笑宓子贱,所以我们就要求回来了。”鲁国国君叹息道:“宓子贱用这个办法来提醒我的不是啊!我扰乱他的治理方案,使他无法按照他自己的办法治理的情况,肯定有很多次了。没有你们两个人,我几乎要犯错误啊!”于是打发亲信,让他们到亶父去传达旨意,告诉宓子贱说:“从现在开始,亶父不是我国君所管,归你管了。有利于亶父的治理办法2 / 26,你自己决定实施吧。”二、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

4、的题目。宋 人 御 马宋人有取道者,其马不进,倒(断首)而投之水。又复取道,其马不进,又倒而投之水。如此者三。虽造父之所以威马,不过此矣,不得造父之道,而徒得其威,无益与御。下列句子中加点字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宋人有取道者 者:定语后置的标志B如此者三 者:助词,的方面C虽造父之所以威马 所以:的原因D而徒得其威 徒:副词,只是解析:C项,“所以”, 用来的办法。答案:C参考译文 宋国有个赶路的人,他的马不前行了,他在马脖子上砍上一刀将它丢进水河里。重又赶路,马还是不走,他又在马脖子上砍上一刀将它丢进水河里。这样做了有三次。虽然是造父对马发威,也不过如此,学不到造父训马的方法,只学到发威的

5、手法,对驾御的方法没有帮助。三、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的题目。非刺蛟荆有次非者,得宝剑于干遂。还反涉江,至于中流,有两蛟夹绕其船。次非谓舟人曰:“子尝见两蛟绕船能两活者乎?”船人曰:“未之见也。”次非攘臂祛衣,拔宝剑,曰:“此江中之腐肉朽骨也,弃剑以全己,余奚爱焉!”于是赴江刺蛟,杀之而复上船,舟中之人皆得活。 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字的意思:(1)杀之而复上船 _(2)舟中之人皆得活 _(3)未之见也 _(4)此江中之腐肉朽骨也 _答案:(1)代词,代蛟;(2)结构助词,的;(3)助词,宾语前置的标志;(4)结构助词,的。参考译文楚国有个叫次非的人,在干遂(地名)得到一把宝剑。返回的路上过一

6、条江,(船)走到江中间的时候,有两条龙绕着船将船挡住。这时次非问船家道:“您见过两条龙围住船时还有人和龙都能活的吗?”船家回答:“没见过。”次非捋起袖子举起胳膊撩起衣服,拔出宝剑,说:“这不过是江中的腐肉朽骨罢了,如果丢弃宝剑而保全自己,我还珍惜什么呢!”(次非)于是跳进江中刺杀蛟龙,杀死了龙以后重新上船,船里的人全部保住了性命。四、阅读下文,完成后面问题。庭坚学问文章,天成性得,陈师道谓其诗得法杜甫,学甫而不为者。善行、草书,楷法亦自成一家。与张耒、晁补之、秦观俱游苏轼门下,天下称为苏门四学士,而庭坚于文章尤长于诗,蜀、江西君子以庭坚配轼,故称“苏黄”。轼为侍从时,举以自代,其词有“瑰伟之文

7、,妙绝当世;孝友之行,追配古人”之语,其重之也如此。初,游潛皖山谷寺、石牛洞,乐其林泉之胜,因自号山谷道人云。(宋史·黄庭坚传)1下列各组句子中“其”的用法,与“则或咎其欲出者”中“其”的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陈师道谓其诗得法杜甫B其重之也如此C其词有“瑰伟之文”D乐其林泉之胜解析:A项,代词,代黄庭坚;B项,代词,代苏轼;C项,代词,他的,指苏轼的;D项,指示代词,那,与例句同。答案:D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虚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B.C.D.解析:A项,连词,表转折/连词,表因果;B项,介词,在/介词,比;C项,介词,把/介词,因为;D项,句中语气停顿。答案:D参

8、考译文黄庭坚的学问文章,是天性生成的,陈师道说他的诗得法于杜甫,学杜甫而又不模仿杜甫的诗。他擅长行书、草书,楷书也自成一家。与张耒、晁补之、秦观都游学于苏轼门下,天下称为苏门四学士。而黄庭坚在文章方面诗歌尤其突出,四川和江西的有德君子都把黄庭坚配苏轼,并称“苏黄”。苏轼做侍从官时,曾举荐黄庭坚代替自己,推荐词中有“瑰伟之文,妙绝当世;孝友之行,追配古人”的话,他看重黄庭坚竟到了这种地步。起初,黄庭坚游潛皖的山谷寺、石牛洞,喜欢该地方林泉优美,于是自号为山谷道人。五、阅读下面一段文言文,完成12题。郑人游于乡校,以论执政。然明谓子产曰:“毁乡校,何如?”子产曰:“何为?夫人朝夕退而游焉,以议执政

9、之善否。其所善者,吾则行之;其所恶者,吾则改之。是吾师也,若之何毁之?我闻忠善以损怨,不闻作威以防怨。岂不遽止?然犹防川:大决所犯,伤人必多,吾不克救也;不如小决使道,不如吾闻而药之也。”(选自左传)注乡校:地方学校,又是公众聚会议事的场所。子产:名公孙侨,郑国大夫。然明也是郑国大夫。1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是社稷之臣也,何以伐为不知木兰是女郎世无孔子,谁能定是非之真是吾师也A B C D解析:为“这”;表示判断,“是”;为“对,正确”。答案:B2下列句子中的“于”,与“郑人游于乡校”的“于”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若亡郑而有益于君,敢以烦执事B老臣窃以为媪之爱燕后,贤于

10、长安君C谪戍之众,非抗于九国之师也 D然不自意能先入关破秦,得复见将军于此解析:都解释为“在”;A项为“对”;B、C两项均为“比”。答案:D参考译文郑国人到乡校休闲聚会,议论执政(的得失)。郑国大夫然明对子产说:“把乡校毁了,怎么样?”子产说:“为什么毁掉?人们早晚干完活儿回来到这里聚一下,议论一下施政措施的好坏。那些他们认为好的,我就实行它们;那些他们厌恶的,我就改正它们。这就是我们的老师,为什么要毁掉它呢?我听说尽力做好事来减少怨恨,没听说过依权仗势来防止怨恨。(毁掉乡校)难道能很快制止这些议论吗?然而那样做就像堵塞河流一样:河水大决口造成的损害,伤害的人必然很多,(到那时)我是挽救不了的

11、;不如开个小口导流,不如我们听取这些议论后把它当做治病的良药。”六、下面的短文中共有十二个“其”字,并已给它们编上了号码。请你先仔细辨析它们各自的用法和意义,然后将它们的号码分别填入与该“其”字的用法和意义相同的例句后的括号中。狐谓狼曰:“羊肉其鲜乎!君其有意,叼其一而啖之,得饱其口福。”狼曰:“其如猛犬何?”狐闻于犬曰:“羊数詈君,其言不堪入耳,君乃无所怒,其无闻邪,其畏主人邪?及其嬉逐,愿为一雪其耻。君其许之!”犬笑曰:“欲加之罪,其无辞乎?”护羊愈谨。狐与狼愤然而去。 例句:(1)至唐李渤始访其遗踪()(2)此皆言其可目者()(3)狼曰:“丈人知其一,未知其二。”()(4)以手拂之,其印

12、自落()(5)且行千里,其谁不知()(6)爱其子,择师而教之()(7)尔其无忘乃父之志()(8)其业有不精,德有不成者()(9)其皆出于此乎()(10)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11)其如土石何()答案:(1)(2)(3)(4)(5)(6)(7)(8)(9)(10)(11)(例句中的“其”的意义依次是:它的、它、其中的、那、难道、自己的、一定、如果、大概、是还是、不译)参考译文狐狸对狼说:“羊肉大概是很鲜美的吧!你如果有这种欲望,不妨从羊群中叼一只来吃,也好一饱你自己的口福。”狼说:“那把凶猛的牧羊犬怎么办呢?”狐狸挑拨牧羊犬说:“羊多次咒骂你,它的话不堪入耳,你却一点也不发火,是没有听到

13、呢,还是害怕主人?等它嬉戏追逐的时候,我愿意为你洗尽那耻辱。你一定要答应这件事!”牧羊犬笑着说:“欲加之罪,难道还找不到理由吗?”牧羊犬保护羊群更加小心谨慎了。狐狸与狼气愤地离开了。七、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13题。晋平公与群臣饮,饱酣,()喟然叹曰:“莫乐为人君,惟其言而莫之违。”师旷侍坐于前,援琴撞之。公披袄()避,琴坏于壁。公曰:“太师谁撞?”师旷曰:“今者有小人言于侧者,()撞之。”公曰:“寡人也。”师旷曰:“哑!是非君人者之言也。”左右请除之,公曰:“释之以为寡人戒。”1文中括号内应填的虚词是 ()A遂而则 B乃而故C乃以则 D遂以故解析:乃:竟然;而:连接相承关系;故:所以。答案:B

14、2下列四句中“之”字用法相同的是 ()惟其言而莫之违援琴撞之是非君人者之言也左右请除之A BC D解析:都是代词,其中“莫之违”是宾语前置句,“莫违之”。句是助词“的”。答案:D3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莫乐为人君”、“惟其言而莫之违”两个“莫”字意义不相同。B“师旷侍坐于前”、“琴坏于壁”、“有小人言于侧者”中三个“于”字意思相同。C“寡人也”、“是非君人者之言也”中两个“也”字作用相同。D“以为寡人戒”的“以为”与出师表中“愚以为宫中之事”的“以为”意思相同。解析:“以为寡人戒”中的“以为”是“以(之)为”,两个词,“把它作为”;“愚以为”是“我认为”。A项中前“莫”是“没有什么事

15、”之意,后“莫”是“没有谁”之意。答案:D参考译文晋平公与大臣们饮酒,喝得酣畅时,竟然叹息道:“没有什么事比做人君更快乐,因为他的话没有谁敢违抗。”师旷在面前陪坐着,拿起琴就撞了过去,晋平公分开衣襟避开了,琴在墙上撞坏了。晋平公问:“太师撞谁呢?”师旷答道:“刚才有小人在大王身旁说话,所以撞他。”晋平公说:“是我说的。”师旷说:“啊!这不是统治人的人应说的话。”周围的人请求杀了他,晋平公说:“放了他,把这件事作为我的借鉴。”八、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的题目。孔子困陈蔡孔子穷乎陈蔡之间,黎羹不斟,七日不尝粒。昼寝,颜回索米,得而爨之,几熟。孔子望见颜回攫其甑中而食之。选间,食熟,谒孔子而进食

16、,孔子佯装为不见之。孔子起曰:“今者梦见先君,食洁而后馈。”颜回对曰:“不可,向者煤炱入甑中,弃食不祥,回攫而饭之。”孔子叹曰:“所信者目也,而目犹不可信;所恃者心也,而心犹不足恃。弟子记之,知人固不易矣。”故知非难也,孔子之所以知人难也。1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虚词理解不当的一项是 ()A孔子穷乎陈蔡之间 乎:介词,在B颜回索米,得而爨之 而:表修饰C所恃者心也 所:的D而心犹不足恃 犹:还是解析:B项,“而”,表顺承。答案:B2将上面文段翻译成现代汉语。翻译: _答案:见参考译文参考译文 孔子处在陈国和蔡国之间的某地因(缺粮)受困,饭菜全无,七天没吃上饭了。白天睡在那,颜回出去讨米,讨回来后煮饭

17、,快要熟了。孔子看见颜回用手抓锅里的饭吃。一会,饭熟了,颜回请孔子吃饭,孔子假装没看见(颜回抓饭吃的事情)。孔子起来的时候说:“刚刚梦见我的先人,我自己先吃干净的饭然后才给他们吃。”颜回回答道:“不是那样的,刚刚炭灰飘进了锅里(弄脏了米饭),丢掉又不好,我就抓来吃了。”孔子叹息道:“(按说)应该相信看见的,但是看见的有时并不一定可信;应该相信自己的心,自己的心有时也不可以相信。你们记住,要了解一个人不容易啊。”了解一件事情并不难,孔子认为要了解一个人太难啊。九、(2009·全国高考卷)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4题。郭原平字长泰,禀至行,养亲必己力。性闲木功,佣赁以给供养。性谦虚,每为

18、人作匠,取散夫价。主人设食,原平自以家贫,父母不办有肴味,唯餐盐饭而已。若家或无食,则虚中竟日,义不独饱,要须日暮作毕,受直归家,于里中买籴,然后举爨。父抱笃疾弥年,原平衣不解带,口不尝盐菜者,跨积寒暑。父丧既终,自起两间小屋,以为祠堂。每至节岁烝尝,于此数日中,哀思,绝饮粥。父服除后,不复食鱼肉,于母前,示有所啖,在私室,未曾妄尝,自此迄终,三十余载。高阳许瑶之居在永兴,罢建安郡丞还家,以绵一斤遗原平,原平不受,送而复反者前后数十,瑶之乃自往曰:“今岁过寒,而建安绵好,以此奉尊上下耳。”原平乃拜而受之。每出市卖物,人问几钱,裁言其半,如此积时,邑人皆共识悉,辄加本价与之,彼此相让,欲买者稍稍

19、减价,要使微贱,然后取直。居宅下湿,绕宅为沟,以通淤水。宅上种少竹,春月夜有盗其笋者,原平偶起见之,盗者奔走坠沟。原平自以不能广施,至使此人颠沛,乃于所植竹处沟上立小桥,令足通行,又采笋置篱外。邻曲惭愧,无复取者。又以种瓜为业。世祖大明七年大旱,瓜渎不复通船,县官刘僧秀愍其穷老,下渎水与之。原平曰:“普天大旱,百姓俱困,岂可减溉田之水,以通运瓜之船。”乃步从他道往钱唐货卖。每行来,见人牵埭未过,辄迅楫助之,己自引船,不假旁力。若自船已渡,后人未及,常停住须待,以此为常。太守王僧朗察孝廉,不就。太守蔡兴宗临郡,深加贵异,以私米馈原平及山阴朱百年妻,原平固让频烦,誓死不受。人或问曰:“府君嘉君淳行

20、,愍君贫老,故加此赡,岂宜必辞。”原平曰:“府君若以吾义行邪,则无一介之善,不可滥荷此赐。若以其贫老邪,耋齿甚多,屡空比室,非吾一人而已。”终不肯纳。百年妻亦辞不受。(节选自宋书·郭原平传)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禀至行,养亲必己力 禀:赐与B性闲木功,佣赁以给供养 闲:熟习C日暮作毕,受直归家 直:报酬D于里中买籴,然后举爨 爨:做饭解析:A项“禀”的意思应是“禀性,天性”。答案:A2以下各组句子中,分别表明郭原平孝顺父母和仗义助人的一组是 ()A唯餐盐饭而已 后人未及,常停住须待B父抱笃疾弥年 要使微贱,然后取直C于母前,示有所啖 岂可减溉田之水D原平

21、乃拜而受之 己自引船,不假旁力解析:B项句客观介绍他父亲患病的情况;C项句说他不想得到县官的特殊照顾;D项句说他终于接受了许瑶之的礼物,句说他不劳烦他人。答案:A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郭原平品德高尚,竭尽全力赡养双亲。他外出做工,赚钱养家,家中断炊,从不独自饱食。照顾病父,积年累月始终不懈;父亲去世后,他三十多年不吃鱼肉。B郭原平为人宽厚,常常顾及他人感受。出市卖物,只收半价,以致买者加价付钱。他家种竹,有人偷笋,他掘出竹笋放在篱外,盗者感到惭愧,不再偷盗。C郭原平以种瓜为业,曾遇大旱,运瓜的沟渠不能通船。县官刘僧秀要引农田中水注入瓜渠让他运瓜,他不肯接受。运

22、瓜时他见有人遇到困难,却能迅速相助。D太守王僧朗举察郭原平为孝廉,他不愿接受。太守蔡兴宗私人送米给他,他坚决推辞;有人劝他别拒绝,原平谦虚地说,自己没有一点善行,不当受到赏赐。解析:“引农田中水注入瓜渠”有误。原文“溉田之水”应理解为“浇灌农田的水”而不是“农田中水”,因为“溉”为“灌溉”的意思。“运瓜时他见有人遇到困难,却能迅速相助”错,原文“步从他道往钱唐货卖。每行来,见人牵埭未过,辄迅楫助之”,应理解为“前往钱塘卖瓜来回的途中”,而不是“运瓜时”。答案:C4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自以不能广施,至使此人颠沛,乃于所植竹处沟上立小桥,令足通行。译文: _(2)若

23、以其贫老邪,耋齿甚多,屡空比室,非吾一人而已。译文: _参考答案:(1)自认为不能广泛施舍,致使这人跌倒,于是在种竹处的沟上建起小桥,让人足以通行。(2)如果因为我又穷又老的话,老人很多,家家户户经常贫困,不只是我一个人而已。参考译文郭原平,字长泰,他生性品德高尚,赡养父母必定依靠自己的力量。他熟习木材建筑、制作工艺,靠给人做工赡养双亲。他生性谦虚,每次给人做工,只收短工的价钱。雇主招待他吃饭时,郭原平认为自己家中贫穷,父母不能吃到荤菜,所以自己只吃咸菜下饭。家里有时没饭吃,他就整日空腹干活,不肯独自饱食,等到傍晚收工,得了工钱回家,在村里买米,然后烧火做饭。父亲得了重病整一年,郭原平衣不解带

24、,口不尝盐和蔬菜,过了一年。父亲的丧事办完后,他自己建了两间小屋,把它们当做祠堂。每到过年过节祭祀的时候,在这几天里,他都要表达哀思,不吃不喝。服丧期满后,也不再吃鱼肉荤腥,在母亲面前总是装出有肉吃的样子,但在自己的内室里,他从不吃荤菜,从那个时候起直到去世,三十多年(都是如此)。高阳人许瑶之住在永兴,由建安郡丞罢官回家后,把一斤丝绵送给郭原平,郭原平不接受,送了回去,许瑶之又派人送回来,前前后后几十次,许瑶之于是亲自前往郭原平家,说:“今年特别寒冷,建安(出产)的丝绵质量好,我是拿它送给您一家老小的啊。”郭原平这才拜谢他收了下来。郭原平每次去市场卖东西,别人问多少钱,他总是只说市价的一半,这

25、样时间长了,城里的人都认识熟悉他,于是加还本价给他,彼此总要互相推让,郭原平总想使买的人慢慢减价,等价钱低廉后才收钱。郭原平住的房屋下面潮湿,他便绕着宅基挖了条水沟疏通淤水。他在房子旁边种了一些竹子,春季夜里有人来偷竹笋,郭原平偶然起来时撞见了,偷笋的人奔逃掉进了水沟。郭原平自认为不能广泛施舍,致使这人跌倒,于是在种竹处的沟上建起小桥,让人足以通行,又采了些竹笋放在篱笆外面。邻居们感到很惭愧,从此再也没有人去他家偷笋了。郭原平又以种瓜为业。世祖大明七年发生大旱灾,他的运瓜水道不能通船,县令刘僧秀怜悯他贫穷年老,放其他沟渠的水给他。郭原平说:“普天下大旱,百姓都很困难,怎么能减少灌溉田地的水,用

26、来通行运瓜的船呢?”于是他步行改走他道去钱塘卖货。每次行船来钱塘,看见旁人的船被堵在水坝下还没有牵过去,就迅速操桨过去帮助,自己的船自己牵引,不借助旁人的力量。若是自己的船已经通过了水坝,后面的人还没赶上来,(他)常常停船等待,这已成了习惯。(因为郭原平的德行令人钦佩,所以)太守王僧朗推举他为孝廉,(郭原平)没有就职。太守蔡兴宗来到该郡,对郭原平非常看重,把自己的米馈赠给郭原平和山阴县朱百年的妻子。郭原平坚决地一再推让,誓死都不接受。有人问他说:“府君嘉奖你淳厚的德行,怜悯你年老贫穷,所以才有赡养之赠,怎么能坚决推辞呢?”郭原平回答说:“府君如果因我的孝义行为而给以赏赐,那么我并没有什么善行,

27、不能随便接受这种赏赐。如果因为我又穷又老的话,老人很多,家家户户经常贫困,不止是我一个人而已。”他始终不肯接受,朱百年的妻子也推辞不接受。十、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5题。宝 绘 堂 记(宋)苏轼君子可以寓意于物,而不可以留意于物。寓意于物,虽微物足以为乐,虽尤物不足以为病。留意于物,虽微物足以为病,虽尤物不足以为乐。老子曰:“五色令人目盲,五音令人耳聋,五味令人口爽,驰骋田猎令人心发狂。”然圣人未尝废此四者,亦聊以寓意焉耳。刘备之雄才也,而好结髦。嵇康之达也,而好锻炼。阮孚之放也,而好蜡屐。此岂有声色臭味也哉,而乐之终身不厌。凡物之可喜,足以悦人而不足以移人者,莫若书与画。然至其留意而不释,

28、则其祸有不可胜言者。钟繇至以此呕血发冢,宋孝武、王僧虔至以此相忌,皆以儿戏害其国,凶其身。此留意之祸也。始吾少时,尝好此二者,家之所有,惟恐其失之;人之所有,惟恐其不吾予也。既而自笑曰:吾薄富贵而厚于书,轻死生而重于画,岂不颠倒错缪失其本心也哉?自是不复好。见可喜者虽时复蓄之,然为人取去,亦不复惜也。譬之烟云之过眼,百鸟之感耳,岂不欣然接之,然去而不复念也。于是乎二物者常为吾乐,而不能为吾病。驸马都尉王君晋卿虽在戚里,而其被服礼义,学问诗书,常与寒士角。平居攘去膏粱,屏远声色,而从事于书画。作宝绘堂于私第之东,以蓄其所有,而求文以为记。恐其不幸而类吾少时之所好,故以是告之,庶几全其乐而远其病也

29、。熙宁十年七月二十二日记。(本文有删节)注 锻炼:打铁。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虽尤物不足以为病 病:祸害B然去而不复念也 去:归去C常与寒士角 角:较量D以蓄其所有 蓄:收藏解析:“去”应解释为“离开”,这里引申为“消失”。答案:B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不同的一组是 ()A. B.C. D.解析:A项,均为介词,解释为“因为”;B项,均为连词,表示转折关系,解释为“却”;C项,均为介词,前者解释为“被”,后者解释为“替”;D项,均为助词,用于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答案:C3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用法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 ()A足以悦人而不足以移人

30、者B凶其身C吾薄富贵而厚于书D庶几全其乐而远其病也解析:C项为意动用法,其余三项为使动用法。答案:C4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本文构思极具特色。作为记文,作者不从宝绘堂的建筑、景物着眼,而先以论点开篇,直到文末才交代为宝绘堂作记之事,可谓别开生面。B本文层次清晰,论证严密。先讲道理,再引历史人物正反论证,后又以个人经历佐证,紧扣可“寓意于物”而不可“留意于物”这个中心展开论述。C本文以散句为主,兼用对偶、排比句式,整散交错,颇具气势;而比喻、用典等方法的运用,使文章言简意丰,文采斐然。D本文用老子之言,说明五色、五音、五味、田猎等可使人得到感官上的享受,但不能沉溺其中。圣人并未废此四者,也未“发狂”,就是这个道理。解析:原文中是说老子认为这四者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