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入殓师》中音乐表现形式的分析_第1页
电影《入殓师》中音乐表现形式的分析_第2页
电影《入殓师》中音乐表现形式的分析_第3页
电影《入殓师》中音乐表现形式的分析_第4页
电影《入殓师》中音乐表现形式的分析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    电影入殓师中音乐表现形式的分析    陈 思摘 要:第81届奥斯卡最佳外语片奖入殓师,是一部讲述关于人性、生死大爱的影片。本文从三个方面对该片的音乐表现形式进行了分析:第一,对片中音乐表现形式的要素分析;第二,对片中音乐表现形式的审美分析;第三,对片中音乐表现形式的功能分析。关键词:入殓师;音乐表现形式;形式要素;审美方式;功能:j 617.6 :a :1004-2172(2010)02-0059-03在英国著名的艺术理论家和美学家贝尔的艺术一书中有这样一段话:“艺术品中,一定存在着某种特性,离开它,艺术品就不能作为艺术品存在这些审美感人的形式,

2、我称之为有意味的形式”。可以看出,在现代艺术中,“形式”,已经渐渐脱离了其他事物的束缚,逐渐从幕后走向台前,并且成为较重要的因素。2008年由日本导演泷田洋二郎所拍摄的电影入殓师,是一部讲述关于死亡哲思的电影,虽然主题沉重,但是该片更多地表现了人世间情感带给我们的温馨和感动。片中音乐的表现形式,为本片斩获第81届奥斯卡金像奖最佳外语片、2009年日本电影旬报年度最佳影片、第32届加拿大蒙特利尔国际电影节最高大奖,立下了汗马功劳。下面,本文拟从以下三个方面对片中的音乐表现形式进行阐述。一、本片音乐表现形式要素的分析配乐作为本片音乐表现形式的重要构成因素,在影片入殓师中的出现,对于人物情绪的表达及

3、体现都恰到好处。本片配乐包括了主题音乐、场景音乐以及背景音乐共19首曲目:(见表1) 从以上表格看出,运用得最多的是场景音乐。而这类型的音乐在本片中,为观众理解主人公大悟的心理变化,都起到了良好的表现作用。所以,正如贝尔所说:“一切艺术问题(以及可能有关的任何问题)都必须涉及到某种特殊的感情,而且这种感情一般要通过形式而被直觉到。”如果具体到音乐来讲,就如周海宏教授的观点,音乐与人的情绪特征有着许多共通的地方,因此当这些音乐的情绪类型稳定化后,它可以引起非常明确的情绪体验。比如对于片中大悟失去了大提琴师这一职业后,情绪非常低落,他与妻子准备卖琴后再回乡谋生。当他卖掉自己的大提琴时,场景音乐中的

4、重要曲目goodbye瞔ello(再见,大提琴)出现。其第一主题见谱例1谱例1: 这种指向性比较明确的情绪悲哀,“其基本情态特征是持续而稳定的低兴奋度、低强度与较高紧张感及变化活动缓慢,相应的音乐音响就表现为低音区与突出下行感的音高进行,在较弱的力度上使用一些紧张性的音程。”仔细分析谱例1会发现,乐曲的音区较低,在短短7个小节中,出现了4次二度下行的“叹息”音程,3次紧张的大七度音程,并且整个旋律从开始到结束整体呈现下降的趋势,所有的因素都积极配合着主人公悲哀失落的情绪,因此我们在音乐中能深深感受到主人公的心理状态。如上文所述,如果音乐所体现的情绪类型并不稳定,那么它可以表现出人内心那种复杂纠

5、结的微妙状态。因此,在goodbye瞔ello(再见,大提琴)中,紧接着一个主题(见谱例2)谱例2:在这个12小节的主题中,出现了8次不和谐的小二度音程,带给人一种紧张感,而且运用非严格模进的手法,使受众有一种持续紧张感;配器上,用弦乐组演奏的主题略带温情,恰到好处配合着大悟那种既对新生活感到恐慌、但又对过往种种怀念的复杂心理状态。并且在这个主题里面刚开始还有大提琴音色,然后这个音色逐渐消失,正好映衬goodbye瞔ello(再见,大提琴)这个曲目的含义。二、本片音樂表现形式的审美分析笔者认为贝尔所说的“有意味的形式”在本片场景音乐中,在音画关系的交融中得到了良好的体现。初一看,都是非常“陌生

6、化的形式”。其实,作者运用了“音乐蒙太奇”的手法(“具体就是指当一组电影镜头是用音乐来组接时,音乐就不仅成为连接这些镜头的纽带,同时赋予这组镜头以镜头之外的涵义。”)利用画内音与画外音之间地转换,进而对各种稀松平常的画面进行整合,以期达到一种新的效果。正如清代思想家王夫之所说:能兴者谓之豪杰。兴者,兴之生乎气者也。拖沓委顺,当世之然而然,不然而不然,终日劳而不能度越于禄位田宅妻子之中,数米计薪,日益挫其气,仰视天而不知其高,俯视地而不知其厚,虽觉如梦,虽视如盲,虽勤动其四体而心不灵,惟不兴故也。圣人以诗教以荡涤起浊心,震其暮气,纳之于豪杰而后期之以圣贤,以救人道于乱世之大权也。 这段话,正好体

7、现了本片艺术家的那种灵性,打破日常生活中的隐蔽性、惯性、常规,返还给观众一个全新的视界。比如在影片中,圣诞节夜晚的场景,由男主角演绎了一首大提琴曲ave maria(圣母颂),之后音乐由圣母颂的最后一个音符实现了对接,乐曲直接转入本片主题曲,“okuribito”(入殓师)曲调,音乐由画内音转化为画外音。而片中场景也伴随着主题曲的转换,由圣诞节夜晚场景进而转入男主角大悟经历的各种场景。因此,通过艺术家的精心安排,把两首情绪对比较大的曲子联系在一起,以音乐为媒介,实现了电影场景的自然转换,故事情节的自然发展。“音乐蒙太奇”手法的另一个效果就是拓展镜头之外的意义。我们作为审美主体在关照客体的时候,

8、如果要理解到这种镜头之外的意义时,必须注意我们对其音乐表现形式的审美方式。我们在欣赏音乐与情景交融度极高的本片时,当“知觉形态转化为反思材料、直接性转化为间接性、感官的快感转化为反思性的理解愉悦时,鉴赏者才真正达到对艺术作品深入、全面的把握。”比如片中,由圣诞节夜晚场景转入其他场景时,音乐的情绪从略带哀婉的状态进入了积极向上的状态,整个影片的节奏顿时加快,情节的发展也更为流畅,此时我们应当通过这种音乐带来的情绪体验,加入之前电影内容带给我们的审美经验,进入本片的一个艺术世界,进一步体会这组镜头在音乐的引领下所拓展出的意义主人公的那种顿悟的心境,可以预设他将来的行动范围,把握电影情节的节奏与转机

9、。三、本片音乐表现形式的功能分析任何形式都有自己内在的法则、逻辑,并且,随着当代艺术的发展,他们又以一种开放式的形式,有机地进行统一。本片中音乐的表现形式貌似散乱无章,但从宏观上,却可以看这些音乐的表现形式本来就是影片故事的一个缩影,完善了电影的叙事结构,仿佛让受众看到整部影片的又一个潜伏的线索,可以说是音乐的视觉表现。比如,本片采用倒叙的方式,一开始的场景略带尴尬,带给受众以异样的感觉,为此伴随该场景的音乐shine of snow 1(雪花的光芒1)中大多数的和弦都是连续的不和谐和弦,一直未解决,给人造成一种心理上的紧张感,正好陪衬了当时的气氛。再从标题分析,shine of snow 1

10、中看到有数字“1”,那么按常理应该会有后续乐曲“2”的出现。此后,在电影结构的叙述的过程中,途中再次出现了该场景,而伴随的音乐恰好是shine of snow 2(雪花的光芒2)。再次出现这个场景的时候,电影并未原样复制“1”这首曲目,而是以变奏的手法把“1”的主题进行了处理,以此来达到听觉上前后的有机统一,以此完善了影片的结构。除此之外,笔者认为,当受众再次看到这个场景的时候,其观影心理已经开始有了变化,因此作者顺势而为,用变奏的手法处理该主题,又一次从受众的心理机制方面进行有机的统一。此外,片中令人为之动容并伴有悬念的两个场景,也是伴随着相似的主题音乐。当男主角第一次回忆起父亲模糊的面容时

11、,伴随此场景的音乐是由他自己演绎的大提琴曲,(见谱例4)属于画内音,让人记忆深刻。谱例4:而到影片的结尾处,当大悟再次见到父亲时,并亲自为过世父亲化妆时,画面中回忆场景再次出现,而父亲模糊的脸逐渐清晰,作为画外音okuribitomemory(入殓师记忆)再次响起,让受众不由得联想起前一场景中大悟父亲模糊的脸,而此时的音乐正是前一场景主题(见谱例4)的变奏。因此作曲家再次从音乐主题的有机统一上,进而完整了电影的结构,揭开了那个悬念。除此之外,本片音乐的表现形式对内容有着反作用和渗透性。音乐的体裁对音乐的内容都有一定的制约性。本片音乐运用的是变奏曲式,而“变奏曲式的基本特征是单一主题多样性变化,

12、这使它的表现内容相对来说比较单纯,比较适于表现富于色彩性又具有统一性的主题内容。”正好,本片的主题即单纯又复杂“死亡”。但是本片想表达出日本这个民族对“死亡”不仅仅是敬畏这种非常单一的主题,它极力体现出日本民族特有的一种“幽”、“玄”、“静谧”的文化内涵。变奏曲式的使用,即表现了一个严肃的主题,但却又紧紧围绕这样一个主题,进行多样性的变化,使我们看到了“死亡”所折射出来的生命的可贵、人性的光辉、更多的是人与人之间那种默默的温情。这个音乐表现形式的使用,让整个电影在音乐形象上顿时丰满起来,更加深化了本片的主题。结语值得一提的是,为本片配乐的是日本电影配乐的大师级人物久石让,擅长演奏钢琴和小提琴,

13、因此我们不难理解,为何入殓师整部影片均以弦乐器和钢琴作为主要创作乐器。而他19岁进入日本国立音乐学院攻读现代音乐作曲专业,因而音乐中常常有學院派的踪影在本片中,他加入了三首古典音乐的曲目分别是贝多芬的欢乐颂、勃拉姆斯的摇篮曲、古诺的圣母颂作为插曲。而且他自认为受到“简约主义”的影响比较多,因此在本片的音乐中,我们可看到,有三对曲目kizuna 1kizuna 2;shine of snow 1shine of snow 2;beautiful dead 1beautiful dead 2都有简约主义的痕迹。作曲家在音乐的创作和编配上匠心独具,不仅使音乐的节奏和整部电影的节奏步调一致,使电影看来

14、张弛有力,极富感染力,并且在其中也不忘映衬日本民族的审美趣味,突现出作曲家较为深厚的文化底蕴。艺术作品总是在有意味的形式中获得美学价值,因此我们在对影片的音乐分析时总是不忘这一重要环节。在对客体进行了详尽分析后,作为审美主体,我们接受这些音乐的表现形式的时候,应当也要注意选择其恰当的审美方式,体验情绪类型,并通过已有的审美经验,进入到另一个“非我”的空间,并在此空间中“突破时间的藩篱”,保持一种“无功利的”审美态度,这样最终才能体会到其审美价值的存在。正如上文的分析,我们可以看到影片中音乐表现形式的力量是感人至深,且功不可没的。因此我们不难理解,这样一部对生死大爱、对人性深层次探讨的电影,为何

15、能够折桂蒙特利尔、手捧奥斯卡小金人了。责任编辑:李姝注释:音乐与其表现的世界对音乐音响与其表现对象之间关系的心理学与美学研究 周海宏 著,2004年,165页。电影电视剧音乐分析教程 曾田力 雷伟 著,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2006年,104页。从原理到形态普通艺术学黄宗贤 主编,湖南美术出版社,2005年,123页。音乐美学基础张前,王次炤 著,人民音乐出版社,2002年,73页。参考文献:1曾田力.雷伟.电影电视剧音乐分析教程 m.北京: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2006.2狄其安.电影中的音乐 m.上海:上海音乐出版社,2008. 3杨宣华.中外经典影片音乐赏析m.北京: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2007.4于润洋.音乐美学史学论稿m.北京:人民音乐出版社,2004.5黄宗贤.从原理到形态普通艺术学m.湖南:湖南美术出版社,2005.6张前,王次炤.音乐美学基础m.北京:人民音乐出版社,2002年. 7周海宏.音乐与其表现的世界对音乐音响与其表现对象之间关系的心理学与美学研究m.北京:中央音乐学院出版社,2004年.8易红武.电影阿甘正传插曲简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