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试验工艺规程_第1页
检试验工艺规程_第2页
检试验工艺规程_第3页
检试验工艺规程_第4页
检试验工艺规程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4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 超声波检测工艺规程1 超声检测通用工艺规程 2 承压设备用钢板超声检测专用工艺 3 承压设备用锻件超声检测专用工艺 4 承压设备用奥氏体钢超声检测专用工艺 5 承压设备用无缝钢管超声检测专用工艺 6 承压设备用复合钢板超声检测专用工艺 7 承压设备对接焊接接头超声检测专用工艺 8 承压设备T型焊接接头超声检测专用工艺 9 钢制承压设备管子和管道环向对接焊接接头超声检测专用 10 承压设备用钢螺栓坯件超声检测专用工艺 11 在用承压设备超声检测专用工艺 12 超声测厚检测通用工艺 13 模拟式超声检测仪操作规程 14 数字式超声检测仪操作规程 15超声波探伤仪系统自校规程 16 超声测厚仪操作

2、规程 1 超声检测通用工艺规程1.1 范围 本工艺规定了承压设备采用A型脉冲反射式超声波探伤仪检测工件缺陷的超声检测方法。 本工艺适用于金属材料制承压设备用原材料、零部件和焊接接头的超声检测,也适用于金属材料制在用承压设备的超声检测。1.2 引用标准1.2.1 GB150-98钢制压力容器。1.2.2劳部发1996276号蒸汽锅炉安全技术监察规程。 JB/T4730-2022承压设备无损检测1.3 一般要求1.3.1 检测人员(1)凡从事超声波检测的人员,必须经过国家劳动部门考核,取得各级资格的人员是能从事与其资格相适应的工作。(2)检测人员必须掌握仪器的综合性能,并能独立进行检测。(3)检测

3、人员必须熟悉超声波检测有关标准,能按标准要求选择适当方法校正仪器,并能进行熟练的检测操作。(4)检测人员应能根据被检工件的材质、规格、加工工艺过程、材料曲率等,预计缺陷可能产生的部位和类型,并能进行正确的定位和定量。 检测设备(1)超声检测设备均应具有产品质量合格证或合格的证明文件。(2)探伤仪、探头和系统性能(a) 探伤仪采用A型脉冲反射式超声波探伤仪,其工作频率范围为1-5MHz,仪器至少在荧光屏满幅度的80%范围内呈线形显示,探伤仪应具有80dB以上的连续可调衰减器,步进级每档不大于2dB,其精度为任意相邻12dB误差在±1dB以内,最大累计误差不超过1dB。水平线性误差不大于

4、1%,垂直线性误差不大于5%。其余指标应符合JB/T9214的规定。(b) 探头a. 检测常用探头有单直探头,单斜探头等。b. 晶片有效面积一般不应超过500mm2,且任一边长不应大于25mm。c. 单斜探头声束轴线水平偏离角不应大于2°,主声束垂直方向不应有明显的双峰。(c) 超声探伤仪和探头的系统性能a. 在达到所探工件的最大检测声程时,其有效灵敏度余量应大于或等于10dB。b. 仪器和探头的组合频率与公称频率误差不得大于±10%。c. 仪器和直探头组合的始脉冲宽度:对于频率为5MHz的探头,其占宽不得大于10mm;对于频率为2.5MHz的探头,其占宽不得大于15mm。

5、d. 直探头的远场分辩力应大于或等于30dB,斜探头的远场分辨力应大于或等于6dB。e.仪器和探头的系统性能应按JB/T9214和JB/T10062的规定进行测试。 超声检测一般方法(1)检测准备(a)承压设备的制造、安装和在用检验中,超声检测的检测时机及抽检率的选择等应按相关法规、标准及有关技术文件的规定。(b)所确定检测面应保证工件被检部分均能得到充分检查。(c)焊缝的表面质量应经外观检测合格。所有影响超声检测的锈蚀、飞溅和污物等都应予以清除,其表面粗糙度应符合检测要求。表面的不规则状态不得影响检测结果的正确性和完整性,否则应做适当的处理。(2)扫查覆盖率为确保检测时超声声束能扫查到整个被

6、检区域,探头的每次扫查覆盖率应大于探头直径(斜探头的宽)的15%。(3)探头的移动速度探头的移动速度不应超过150/s。(4)扫查灵敏度扫查灵敏度不应低于基准灵敏度。(5)耦合剂应采用透声性好,且不损伤检测表面的耦合剂,如机油、浆糊、甘油和水等。(6)耦合补偿(a)表面粗糙度补偿在检测和缺陷定量时,应对由表面粗糙度引起的能量损耗进行补偿。(b)衰减补偿在检测和缺陷定量时,应对材质衰减引起的检测灵敏度下降和缺陷定量误差进行补偿。(c)曲面补偿对于探测面是曲面的工作,应采用曲率半径与工件相同或相近的参考试块,对比进行曲率补偿。 系统校准和复核(1)一般要求系统校准应在标准试块上进行,校准中应使探头

7、主声束垂直对准反射体的反射面,以获得稳定和最高的反射信号。(2)仪器校准每隔3个月至少应对仪器的水平线性和垂直线性进行一次测定,测定方法按JB/T10061的规定。(3)新购探头测定新购探头应有探头性能说明书,新探头使用前应进行前沿距离、K值、主声束偏离、灵敏度余量和分辨力等主要参数的测定。测定应按JB/T10062的有关规定进行,并满足要求。(4)检测前仪器和探头系统的测定(a)使用仪器斜探头系统,检测前应测定前沿距离、K值、主声束偏离,调节或复核扫描量程和扫查灵敏度。(b)使用仪器直探头系统,检测前应测定是脉冲宽度、灵敏度余量和分辨力,调节或复核扫描量程和扫查灵敏度。(5) 检测过程中仪器

8、和探头系统的复核遇到下述情况应对系统进行复核:(a)校准后的探头、耦合剂和仪器调节旋钮发生改变时。(b)检测人员怀疑检测量程或扫查灵敏度有变化时。(c)连续工作4h以上时。(d)工作结束时。(6) 检测结束前仪器和探头系统的复核(a)每次检测结束前,应对扫描量程进行复核。如果任意一点在扫描线上的偏移超过扫描线读数的10%,则扫描量程应重新调整,并对上一次复核以来所有的检测部位进行复检。(b)每次检测结束前,扫查灵敏度进行复核。一般对距离波幅曲线的校核不少于3点。如曲线上任何一点幅度下降2dB,则应对上一次复核以来所有的检测部位进行复检;如幅度上升2dB,则应对所有的记录信号进行重新评定。(7)

9、校准、复核的有关注意事项校准、复核和对仪器进行线性检测时,任何影响仪器线性的控制器(如抑制或滤波开关等)都应放在“关”的位置或处于最低水平上。 试块 (1)标准试块(a)标准试块a. 标准试块是指本部分规定的用于仪器探头系统性能校准和检测校准的试块,本部分采用的标准试块有:a) 钢板用标准试块:CB、CB。b) 锻件用标准试块:CS、CS、CS。c) 焊接接头用标准试块:CSK-A、CSK-A、CSK-A、CSK-A。b.标准试块应采用与被检工件相同或近似声学性能的材料制成,该材料用直探头探测时,不得有大于或等于2平底孔当量直径的缺陷。c.标准试块尺寸精度应符合相关标准要求。d.标准试块的其他

10、制造要求应符合JB/T10063和JB/T7913的规定。(b)对比试块a. 对比试块是指用于检测校准的试块。b. 对比试块的外形尺寸应能代表被检工件的特征,试块厚度与被检工件厚度相对应。如果涉及到两种或两种以上不同厚度部件焊接接头的检测,试块的厚度由其最大厚度来决定。c. 对比试块反射体的形状、尺寸和数量应符合相关标准的要求。 检测报告及底片资料存档(1)检测报告至少应包括:(a) 委托单位。(b) 被检工件:名称、编号、规格、材质、坡口型式、焊接方法和热处理状况。(c) 检测设备:探伤仪、探头、试块。(d) 检测规范:技术等级、探头K值、探头频率、检测面和检测灵敏度。(e) 检测部位及缺陷

11、类型:尺寸、位置和分布应在草图上予以标明,如有因几何形状限制而检测不到的部位,也应加以说明。(f) 检测结果及质量分级、检测标准名称和验收等级。(g) 检测人员和责任人员签字及其技术资格。(h) 检测日期。(2) 超声检测的有关资料(检测位置示意图、检测原始记录、检测报告等过程结果质量记录资料)必须妥善保管7年以上。2 承压设备用钢板超声检测专用工艺2.1 适用范围 本工艺适用于板厚为6-250mm的碳素钢、低合金钢制承压设备用板材的超声检测和质量分级。 奥氏体钢板材、镍及镍合金板材以及双相不锈钢板材的超声检测也可参照本章执行。2.2 引用标准2.2.1 GB150钢制压力容器2.2.2 JB

12、/T4730-2022承压设备无损检测2.2.3 检测人员2.3.1 凡从事超声波检测的人员,必须经过国家技监部门考核,取得不同等级资格的人员只能从事与其资格相适应的工作。2.3.2 检测人员必须掌握仪器的综合性能,并能独立进行检测。2.3.3检测人员必须熟悉超声波检测有关标准,能按标准要求选择适当方法校正仪器,并能进行熟练的检测操作。2.3.4检测人员应能根据被检工件的材质、规格、加工工艺过程、材料曲率等,预计缺陷可能产生的部位和类型,并能进行正确的定位和定量。2.2.4 探头选用 探头选用应按表1的规定进行。 双晶探头的性能应符合JB/T4730-2022承压设备无损检测标准附录A(规范性

13、附录)的要求。表1 承压设备用板材超声检测探头选用板厚,采用探头公称频率,MHz探头晶片尺寸620双晶直探头5晶片面积不小于15022040单晶直探头5142040250单晶直探头2.52025 标准试块2.5.1 T20mm的钢板,采用JB/T4730-2022标准要求的CB标准试块。图1 CBI标准试块2.5.2 T20mm的钢板,采用JB/T4730-2022标准要求的CB标准试块。图2 CB标准试块2.6 基准灵敏度2.6.1 T20mm的钢板,用CB试块将工件等厚部分的第一次底波高度调整到满幅度的50%。再提高10dB作为基准灵敏度。2.6.2 T20mm时,将CB试块5平底孔第一次

14、反射波调整到满幅度的50%,作为基准灵敏度。2.6.3 板厚不小于探头的3倍近场区时,可取钢板无缺陷的完好部位的第一次底波满幅度50%来校准灵敏度,符合2.6.2条的规定。2.7 检测方法2.7.1检测面可选钢板任一扎制平面进行检测,如需要也可两面进行检测。 耦合方式可采用直接接触法或液浸法。2.7.3扫查方式(1)探头沿垂直于钢板压延方向,间距为100mm的平行线进行扫查。在钢板剖口预定线两侧各50mm(当钢板厚度超过100mm时,以钢板厚度的一半为准)内应作100%扫查,如图所示:图3 探头扫查示意图(2)根据合同、技术协议书或图样的要求,也可采用其他形式的扫查。2.8 缺陷记录2.8.1

15、在检测过程中发现下列情况之一者,作为缺陷:(1)缺陷第一次反射波高50%,F150%者。(2)B1100%,而F1/B150%者。(3) B150%者。2.2.8.2缺陷的测定(1)检出缺陷后,在其周围继续进行检测,以确定其延伸。(2)单直、双直探头在检测面使F1=25%满刻度或F1/B1=50%,此时探头移动的距离指示长度,但双直探头移动方向应与声波分割面相垂直。(3)当采用F2与B2来评定缺陷时,检测灵敏度以相应的第二次反射波来校准。2.8.3缺陷评定方法(1)在坡口预定线两侧各50mm(T100mm时,以板厚的一半为准)内,缺陷指示长度50mm时,应判废,不评级。(2)检测中确认钢板中有

16、白点。裂纹等危害缺陷存在时,应判废,不评级。(3)评级按JB/T4730-2022或图纸设计要求来进行评定。3 承压设备用钢锻件超声检测专用工艺3.1 适用范围 本工艺适用于承压设备用碳素钢和低合金钢锻件的超声检测和质量分级。 本工艺不适用于奥氏体钢粗晶锻件的超声检测,也不适用于内外径之比小于80%的环形和筒形锻件的周向横波检测。3.2 引用标准3.2.1钢制压力容器GB150-983.2.2承压设备无损检测JB/T4730-20223.3 检测人员3.3.1 凡从事超声波检测的人员,必须经过国家技监部门考核,取得不同等级资格的人员只能从事与其资格相适应的工作。3.3.2 检测人员必须掌握仪器

17、的综合性能,并能独立进行检测。3.3.3检测人员必须熟悉超声波检测有关标准,能按标准要求选择适当方法校正仪器,并能进行熟练的检测操作。3.3.4检测人员应能根据被检工件的材质、规格、加工工艺过程、材料曲率等,预计缺陷可能产生的部位和类型,并能进行正确的定位和定量。3.4 试块3.4.1 单直探头标准试块试块应采用CS试块,其形状和尺寸应按JB/T4730-2022表4和图4的规定。3.4.2纵波双晶直探头标准试块:(1)工件检测距离小于45mm时,应采用纵波CS标准试块。(2)CS标准试块的形状和尺寸应符合JB/T4730-2022图5和表5的规定。(3)检测面是曲面时,应采用CS对比试块来测

18、定由于不同曲率而引起的声能损失,其形状和尺寸按JB/T4730-2022图6所示。3.5 检测时机原则上应安排在热处理后,槽、孔、台阶加工前进行,检测面表面粗糙度Ra不大于6.3µm。3.6 检测方法3.6.1锻件一般应进行纵波检测,对筒形锻件还应进行横波检测,横波检测应按JB/T4730-2022标准附录C(规范性附录)的要求进行检测。3.6.2 纵波检测(1)原则上应从两个垂直的方向进行检测,尽可能的检测到锻件的全体积。(2)锻件的厚度超过400mm时,应从相对两端面进行100%的扫查。3.7 检测灵敏度的确定 单直探头基准灵敏度的确定当被检部位的厚度大于或等于探头的三倍近场区时

19、,且与探测面平行时,原则上可选用底波计算法确定基准灵敏度。对于几何形状所限,不能获得底波或壁厚小于探头的三倍近场区时,可直接采用试块法确定基准灵敏度。3.7.2 双晶直探头基准灵敏度的确定使用CS试块,依次测试一组不同检测距离的3平底孔(至少3个)。调节衰减器,使其中最高的回波幅度达到满刻度的80%,不改变仪器的参数,测出其他平底孔回波的最高点,将其标在荧光屏上,连接这些点,即是对应不同直径平底孔的纵波双晶直探头的距离波幅曲线,并以此作为检测基准灵敏度。3.7.3扫查灵敏度一般不得低于最大检测距离的2mm平底孔当量直径。 采用计算法确定检测灵敏度当被检部位的厚度大于或等于探头的三倍近场区时,且

20、与探测面平行时,原则上可选用底波计算法确定检测灵敏度。(1)首先应算出公式:=C/f N=D2/4 确定XB3N Xf3N(2)平底面和实心圆柱体曲底面调节探伤灵敏度当量计算公式=20lg(2X/²)(3)用空心圆柱体内孔或外孔圆曲底面调节灵敏度当量计算公式=20lg(2X/²)±10lg(d/D) (+外探 -内探 D外径 d内径)(4)用试块法,不同距离、不同孔径调节检测灵敏度计算公式=40 lg 1X2/(2X1)3.8 工件材质衰减系数的测定3.8.1 在工件无缺陷完好区域,选取三处检测面与底面平行且具有代表性的部位,调节仪器使第一次底波回波幅度(B1或B

21、 n)为满刻度的50%,记录此时衰减器的读数,再调节衰减器,使第二次底面回波幅度(B2或Bm),两次衰减器之差即为(B1或B n)或(B2或Bm)的dB差值(不考虑底面回波反射损伤)。 衰减系数(T3N,且满足n3N/T,m=2n)按下式(1)计算:=(Bn-Bm)-6/2(m-n)T (1)式中: 衰减系数; Bn-Bm两次衰减器的读数之差,dB。 T工件检测厚度,。N单直探头近场区长度,。m、n底波反射次数。 衰减系数(T3N)按下式(2)计算:=(B1-B2)-6/2T (2)式中:(B1-B2)两次衰减器的读数差,dB。 其余符合意义同式(1)。 工件上三处衰减系数的平均值即为该工件的

22、衰减系数。3.9 缺陷当量的确定 当缺陷的深度不小于3倍近场区时,采用AVG曲线及计算法确定缺陷当量。对于3倍近场区以内的缺陷,可采用单直探头或双晶直探头的距离波幅曲线来确定当量。也可采用其他等效方法确定。 计算缺陷当量时,当材质衰减系数超过4dB/m,应考虑修正。3.10 缺陷记录3.10.1 记录当量直径超过4mm的单个缺陷的波幅和位置。 密集性缺陷:记录密集缺陷中最大当量缺陷的位置和分布。饼形锻件应记录大于或等于4mm当量直径的缺陷密集区,其它锻件应记录大于或等于3mm当量直径的缺陷密集区。缺陷密集区面积以50mm×50mm的方块作为最小量度单位,其边界可由6dB法决定。3.1

23、1 评级3.11.1单个缺陷:根据当量dB值4mm加多少dB来评级。3.11.2底波降低量:先确定出靠近缺陷处的无缺陷完好区域内第一次底波幅度BG,再确定出缺陷区域内底波幅度降至最低时的第一次底波的幅度BF,则可确定出BG与BF的dB幅度差值。据此,可按JB/T4730-2022超声检测部分表6来评级。3.11.3密集区缺陷(1)若在荧光屏扫描线相当于50声程范围内同时有5个或5个以上的缺陷反射信号;或是在50×50的检测面上发现同一深度范围内有5个或5个以上的缺陷反射信号。其反射波幅均大于某一特定当量缺陷基准反射波幅。则此缺陷被称为密集区缺陷。(2)根据密集性缺陷占探伤总面积的百分

24、比来评级。 上述评级,独立进行。以上述评级的最低级别作为被检件的质量级别。 当缺陷被检测人员判定为危害性缺陷时,锻件的质量等级应评为最低级别级。3.12 返修处理及复验不合格的锻件可进行处理或修复,修复后仍按以上方法进行检测和评级。4 承压设备用奥氏体钢锻件超声检测专用工艺4.1 适用范围 本工艺适用于承压设备用奥氏体钢锻件的超声检测和质量分级。4.2 探头 探头的工作频率为0.5MHz2MHz。 直探头的晶片直径为1430。 斜探头的K值一般为0.52。 为了准确测定缺陷,必要时也可采用其他探头。4.3 试块 对比试块应符合的规定。 对比试块的晶粒大小和声学特性与被检锻件大致相近。 在条件允

25、许时,可在锻件有代表性的部位加工一个或几个适当大小的对比孔或槽,代替试块作为校正和检测的基准。4.4 检测时机和工件要求 检测时机可按条规定执行。被检件表面应无氧化皮、漆皮、污物等。4.5 检测方法一般应进行直探头纵波检测。对筒形锻件和环形锻件必要时还应进行斜探头检测,但扫查部位和验收标准由合同双方商定。 斜探头检测可按JB/T4730-2022承压设备无损检测超声部分附录E执行。 直探头纵波检测可执行.2的规定。4.6 灵敏度的校正 当被检锻件厚度不大于600时,应根据订货锻件厚度和要求的质量等级,在适当厚度的平底孔试块上校正,并根据实测值作出距离波幅曲线(定量线);当被检锻件厚度大于600

26、时,在工件无缺陷部位将底波调至满刻度的80%,以此作为基准灵敏度。 扫查灵敏度至少应比距离波幅曲线(定量线)或基准灵敏度提高6dB。 缺陷记录 由于缺陷的存在,而是底波降为满刻度25%以下的部位。 波幅幅度大于基准线高度50%的缺陷信号。4.8 质量分级 单直探头检测的质量分级见表JB/T4730-2022超声部分的表15。.1 斜探头检测的质量分级见表JB/T4730-2022超声部分的表16。 以上评级独立进行,以最低级别作为被检件的质量级别。5 承压设备用无缝钢管超声检测专用工艺5.1 适用范围本工艺适用外径为12-660mm,T2mm的承压设备用碳钢和低合金无缝钢管或外径为12-400

27、mm,壁厚为2-35mm的承压设备用奥氏体不锈钢无缝钢管的超声检测和质量分级。 本条不适用于内外径之比小于80%的钢管周向直接接触法横波检测,也不适用于分层缺陷的超声检测。5.2 引用标准5.2.1 GB150钢制压力容器 5.2.2 JB/T4730-2022承压设备无损检测劳部发1996276号蒸汽锅炉安全技术监察规程 GB113451989钢焊缝手工超声波探伤方法和探伤结果的分级 SY/T41092022石油天燃气钢质管道无损检测 5.3 检测人员5.3.1 凡从事超声波检测的人员,必须经过国家技监部门考核,取得不同等级资格的人员只能从事与其资格相适应的工作。5.3.2 检测人员必须掌握

28、仪器的综合性能,并能独立进行检测。5.3.3检测人员必须熟悉超声波检测有关标准,能按标准要求选择适当方法校正仪器,并能进行熟练的检测操作。5.3.4检测人员应能根据被检工件的材质、规格、加工工艺过程、材料曲率等,预计缺陷可能产生的部位和类型,并能进行正确的定位和定量。5.4 检测设备及辅助器材 检测设备由超声波检测仪、探头和其他机械传动装置及辅助装置组成。检测频率为2.5MHz5 MHz。5.4.2 液浸法检测使用线聚集或点聚集探头。接触法检测使用与钢管表面吻合良好的斜探头或聚集探头。单个探头压电晶片长度或直径不大于25。1检测设备应每年按期进行计量校验。5.4.3对比试块按被检钢管的同规格、

29、同材质、同热处理工艺和相同表面状况或相似的钢管制备。 5.4.4对比试块人工缺陷的示意图如图4和表2所示。图4 对比试样表 2 对比试样上人工缺陷尺寸级别长度,深度t占壁厚的百分比,%405(0.2t1)408(0.2t2)4010(0.2t3)5.5 检测方法 钢管的检测主要针对纵向缺陷。横向缺陷的检测执行JB/T4730-2022超声部分的附录D,相关事宜由合同双方协商解决。 钢管的检测可根据钢管规格选用液浸法或接触法检测。 检测纵向超声波束应由钢管截面中心线一侧倾斜入射,在管壁内沿周向程锯齿形传播(见图5)。检测横向缺陷时超声波束应沿轴向倾斜入射呈锯齿形传播(见图6)。图5 管壁内声束的

30、周向传播 图6 管壁内声束的轴向传播 探头相对钢管螺旋进给的螺距应保证超声波束对钢管进行100%扫查时,有不少于15%的覆盖率。 自动检测应保证动态时的检测灵敏度,且内、外槽的最大反射波幅差不超过2dB。 每根钢管应从管子两端沿相反方向各测一次。5.6 检测技术操作要求(1)清除表面氧化皮、锈蚀及油污。(2)以水浸法采用回声透镜聚焦的探头进行探伤。(3)水层清洁,并需保持足够的水层高度。(4)探测频率为2.5-5MHz。(5)探伤时,探头与被检管表面的相对运动的轨迹为螺旋线。(6)检测灵敏度的确定(a)直接接触法可在人工标准式样上调节探伤灵敏度,使试样内表面人工缺陷所产生的反射波幅度等于满幅度

31、的80%,移动探头,找出外壁人工缺陷的最大反射波,并在屏上标出,连接两点,即为该探头的距离波幅曲线,作为检测时的基准灵敏度。(b)液浸法检测灵敏度按下述方法确定a.水层距离应根据聚焦探头的焦距确定由公式H=F-(R2-X2)1/2图 7 水层厚度选择示意图b.调整时,一面适当转动管子,一面将探头慢慢偏心,使对比试样内外表面人工缺陷产生的回波幅度均达到满幅度的50%,以此作为基准灵敏度。c.扫查灵敏度应比基准灵敏度提高6dB。5.7 验收要求其判废要求按相应的技术文件规定。5.8 结果评定缺陷回波幅度人工缺陷回波,则不合格。5.9 返修复检不合格品允许重新处理后按本工艺进行超声检测和质量等级评定

32、。6 承压设备用复合钢板超声检测专用工艺6.1 适用范围适用于基板厚度为不小于6mm以上的承压设备用不锈钢、钛及钛合金、铝及铝合金、镍及镍合金、铜及铜合金复合钢板的超声波检测。基板和复板的质量要求应符合复合钢板制造技术条件。 本工艺主要用于复合板复合面结合状态的超声检测。6.2 引用标准6.2.1 GB150钢制压力容器6.2.2 JB/T4730-2022承压设备无损检测6.3 检测人员6.3.1 凡从事超声波检测的人员,必须经过国家劳动部门考核,取得不同等级资格的人员只能从事与其资格相适应的工作。 6.3.2 检测人员必须掌握仪器的综合性能,并能独立进行检测。6.3.3检测人员必须熟悉超声

33、波检测有关标准,能按标准要求选择适当方法校正仪器,并能进行熟练的检测操作。6.3.4检测人员应能根据被检工件的材质、规格、加工工艺过程、材料曲率等,预计缺陷可能产生的部位和类型,并能进行正确的定位和定量。6.4 探头选用6.4.1探头按条表1选用。6.5 检测方法检测面选择根据声阻抗、表面状态及复合钢板的形状决定从复板一侧或从基板一侧进行检测。 耦合方式可采用直探头接触法或液浸法。扫查方法(1)可采用100%扫查或沿钢板宽度方向,间隔50的平行线扫查。(2)根据合同、技术协议或图样的要求,也可采用其他扫查方式。(3)在坡口预定线两侧各50内作100%扫查。2.6.6 基准灵敏度的确定将探头置于

34、复合钢板完全结合部分,调节第一次底波至示波屏满幅度的80%,做为基准灵敏度。6.7 未接合区的测定第一次底波高度低于荧光屏满刻度的5%,且明显有未接合缺陷反射波存在(5%),该部分称为未接合区。移动探头,使第一次底波升高到荧光屏满刻度的40%,以此时探头中心作为未接合区边界点。6.8 未接合缺陷的评定方法 缺陷指示长度的评定(1)一个缺陷按其指示的最大长度作为该缺陷的指示长度。若单个缺陷的指示长度小于25时,可不作记录。缺陷面积的评定多个相邻的未接合区,当其最小间不小于20时,应作为单个未接合区处理,其面积为各个未接合区面积之和。 未接合率的评定未接合区总面积占复合板总面积的百分比。6.9 质

35、量分级 复合板质量分级按JB/T4730-2022超声检测部分表10执行。 在坡口的预定线两侧各50的范围内,未接合的指示长度不小于25时,须评为级。6.10 处理及复验不合格的复合钢板可进行处理或修复,修复后仍按以上方法进行检测和评级。7 承压设备对接焊接接头超声检测专用工艺7.1 适用范围 本条规定了钢制承压设备对接焊接接头的超声检测专用工艺。 本条适用于母材厚度为8400全熔化焊对接接头的超声检测。7.2 超声检测技术等级 超声检测技术等级选择超声检测技术等级分为A、B、C三个检测级别。超声检测技术等级选择应符合制造、安装、在用等有关规范、标准及设计图样规定。(1)A级仅适用于母材厚度为

36、846的对接焊接接头。可用一种K值探头采用一次波和二次波法在对接焊接接头的单面单侧进行检测。可不进行横向缺陷检测。(2)B级检测(a)母材厚度为846时,一般用一种K值探头采用直射波和一次反射波法在对接焊接接头的单面双侧进行检测。(b)母材厚度为46120时,一般用一种K值探头采用直射波在对接焊接接头的双面双侧进行检测。受结构限制,也可在焊接接头的双面单侧或单面双侧采用两种K值探头进行检测。(c)母材厚度为120400时,一般用两种K值探头采用直射波法在对接焊接接头的双面双侧进行检测。两种探头的折射角相差应不小于10°。(d)应进行横向缺陷的检测。检测时,可在焊接接头两侧边缘使探头与

37、焊接接头中心线成10°20°作两个方向的斜平行扫查,如图8所示。如焊接接头余高磨平,探头应在焊接接头及热影响区上作两个方向的平行扫查,如图9所示。(3)C级检测采用C级检测时应将焊接接头的余高磨平,对焊接接头两侧斜探头扫查经过的母材区域要用直探头进行检测。(a)母材厚度为846时,一般用两种K值探头采用直射波和一次反射波法在对接焊接接头的单面双侧进行检测。两种探头的折射角相差应不小于10°,其中一个折射角应为45°。(b)母材厚度为46400时,一般用两种K值探头采用直射波法在对接焊接接头的双面双侧进行检测。两种探头的折射角相差应不小于10°。

38、对于单侧坡口角度小于5°的窄间隙焊缝,宜可增加对检测坡口表面平行缺陷有效检测方法。(c)应进行横向缺陷的检测。如图8、图9所示。7.3 试块 采用的标准试块为CSK-A、CSK-A、CSK-A和CSK-A。 CSK-A、CSK-A、CSK-A试块适用于壁厚范围为6120的焊接接头,CSK-A和CSK-A系列试块适用于120400的焊接接头。在满足灵敏度要求时,试块上的人工反射体根据需要可采取其他布置形式或添加,也可采用其他型式的等效试块。 检测曲面工件时,如检测面曲率半径RW2/4时(W为探头接触面宽度,环缝检测时为探头宽度,纵缝检测时为探头长度),应采用与检测面曲率相同的对比试块,

39、反射孔的位置可参照标准试块确定。试块宽度b一般应满足:b2S/D0式中:b试块宽度,。超声波波长,。S声程,。D0声源有效直径。7.4 检测准备7.4.1检测面(1)检测区域的宽度应是焊缝本身,再加上焊缝两侧各相当于母材厚度30%的一段区域,这个区域最小为5,最大为10mm,见下图10:图 10 检测面和探头移动区(2)探头移动区应清除焊接飞溅、铁屑、油污及其它杂质。检测表面应平整光滑,便于探头的自由扫查,其表面粗糙度Ra应为6.3µm,一般应进行打磨。(a)采用一次反射法或串列式扫查检测时,探头移动区应不小于1.25P:P=2TK或 或 P=2Ttg式中: P跨距,mmT母材厚度,

40、mmK探头K值探头折射角,(°)(b)采用直射法检测时,探头移动区应不小于0.75P。(3)去除余高的焊缝,应将余高打磨到与邻近母材平齐。保留余高的焊缝表面有咬边、较大的隆起和凹陷等也应适当的修磨,并作圆滑过渡以免影响检验结果的评定。探头K值(角度)(1)斜探头的K值选取参照JB/T4730-2022标准的具体规定。条件允许时,可采用较大的K值探头。表3 推荐采用的斜探头K值板厚T,mmK值6253.02.0(72°60°)25462.51.5(68°56°)461202.01.0(60°45°)1204002.01.0(6

41、0°45°)(2)检测频率一般为2MHz5MHz。7.4.3母材检测在需要时参照JB/T4730-2022标准规定进行检测。7.5 距离波幅曲线的绘制7.5.1距离波幅曲线按所用探头和仪器在试块上实测的数据绘制而成,该曲线由评定线、定量线和判废线组成。评定线与定量线之间(包括评定线)为区,定量线与判废线之间(包括定量线)为区,判废线以上为区,如下图所示:图 11 距离-波幅曲线距离波幅曲线的灵敏度选择(1)根据不同壁厚条件按照JB/T4730-2022标准分别来确定斜探头和直探头的检测灵敏度。(2)检测横向缺陷时,应将各线灵敏度均提高6dB。(3)检测面曲率半径R小于或等于

42、W2/4时,距离波幅曲线的绘制应在曲面对比试块上进行。(4)工件的表面耦合损失和材质衰减应与试块相同,否则应按JB/T4730-2022附录F的规定进行传输损失补偿。在一跨距声程内最大传输损失差不大于2dB时可不进行补偿。(5)扫查灵敏度不低于最大声程处的评定线灵敏度。7.6 检测方法平板对接焊缝的检测(1)为检测纵向缺陷,斜探头应垂直于焊缝中心线放置在检测面上,作锯齿型扫查。如下图12所示。图 12 锯齿形扫查探头前后移动范围应保证扫查到全部焊缝截面。在保持探头垂直焊缝作前后移动的同时,还应作10°15°的左右转动。不同检测技术等级对纵向缺陷的检测要求见条的规定。(2)不

43、同检测技术等级对横向缺陷的检测要求见条的规定。(3)对电渣焊焊接接头还应增加与焊缝中心线成45°的斜向扫查。(4)为确定缺陷位置,方向和形状,观察缺陷动态波形和区分缺陷信号,可采用前后、左右、转角、环绕等四种探头基本扫查方式。图 13 四种基本扫查方法 曲面对接接头的超声检测检测(1)检测面为曲面时,可尽量按平板对接焊缝的检测方法进行检测。对于受几何形状限制,无法检测的部位应予以记录。(2)纵缝检测时,对比试块的曲率半径与检测面曲率半径之差应小于10%。(a)根据工件的曲率和材料厚度选择探头K值,并考虑几何临界角的限制,确保声束能扫查到整个焊缝。(b)探头接触面修磨后,应注意探头入射

44、点和K值的变化,并用曲率试块作实际测定。(c)当检测面半径R大于W2/4且采用平面对比试块调节仪器时,应注意到荧光屏指示的缺陷深度或水平距离与缺陷实际的径向埋藏深度或水平距离弧长的差异,必要时应进行修正。(3)环缝检测时,对比试块的曲率半径应为检测面曲率半径的0.91.5倍。7.6.3管座角焊缝的检测在选择检测面和探头时应考虑到各种类型的缺陷的可能性,并使声束尽可能垂直于该焊缝结构中的主要缺陷。检测方式一般有五种,见下图所示:(1)在接管内壁采用直探头检测,见图14位置1。(2)在容器内壁采用直探头检测,见图15位置1。在容器内壁采用斜探头检测,见图14位置4。(3)在接管外壁采用斜探头检测,

45、见图14位置2。(4)在接管内壁采用直探头检测,见图14位置3和图15位置3。(5)在容器外壁采用斜探头检测,见图14位置2。图 14 插入式管座角焊缝 图15 安放式管座角焊缝7.7缺陷定量检测灵敏度应调到定量线灵敏度。对所有反射波幅达到或超过定量线的缺陷,应确定其位置、最大反射波幅和缺陷当量。缺陷位置测定缺陷位置测定以获得缺陷最大反射波幅的位置,测定波幅大小,并确定它在距离-波幅曲线图中区域。 缺陷定量应根据缺陷最大反射波幅确定缺陷当量直径或缺陷指示长度L。(1)缺陷当量直径,用当量平底孔直径表示,主要用于直探头检测,可采用公式计算,距离波幅曲线和试块对比来确定缺陷当量尺寸。(2)缺陷指示

46、长度L的测定采用以下方法:(a)当缺陷反射波只有一个高点,且位于区时,用6dB法测其指示长度。(b)当缺陷反射波峰值起伏变化,有多个高点,且位于区时,应以端点6dB法测其指标长度(c)当缺陷反射波位于区,如认为有必要记录时,将探头左右移动,使波幅降到评定线,以此测定缺陷的指示长度。(d)根据具体情况,亦可采用绝对灵敏度测长法。7.8 缺陷评定超过评定线的信号应注意其是否具有裂纹等危害性缺陷特征,如有怀疑时,应采取改变探头K值,增加检测面、观察动态波形并结合结构工艺特征进行判定,如对波形不能判断时,应辅助以其它检测方法作综合判定。7.8.2缺陷指示长度小于10mm时按5mm计。相邻两缺陷在一直线

47、上,其间距小于其中较小的缺陷长度时,应作为一条缺陷处理,以两缺陷长度之和作为其指示长度(不考虑间距)。7.9 等级评定7.9.1不允许存在下列缺陷:反射波幅位于判废线及区的缺陷。检测人员判定为裂纹等危害性的缺陷。最大反射波幅低于定量线的非裂纹类缺陷,均评为级。最大反射波幅位于区的缺陷,按照JB/T4730-2022标准表23规定进行评级。7.10 返修和复验不合格的缺陷予以返修。返修部位和热影响区仍按本工艺规定进行检测和等级评定。8 承压设备T型焊接接头超声检测专用工艺8.1 适用范围本工艺适用于厚度为6mm50mm的锅炉、压力容器全熔化焊T型焊接接头的超声检测。 其他用途的全熔化焊T型焊接接

48、头的超声检测也可参照本工艺的规定进行。8.2 基本原则在选择检测面和探头时应尽考虑到检测各类缺陷的可能性,并使声束尽可能垂直于该类焊接接头结构中的主要缺陷。8.3 检测方式根据焊接接头结构型式,T型焊接接头的检测如下三种检测方式。可选择其中一种或几种方式组合实施检测,检测方式选择有合同双方商定,并应考虑主要检测对象和几何条件的限制。图16 T型焊接接头(型式) 图17 T型焊接接头(型式)图18 T型焊接接头(型式) 用斜探头从翼板外侧用直射法进行探测,见图16位置1、图17位置1、图18位置1。 用斜探头从翼板外侧用直射法或一次反射法进行探测,见图16位置2和位置4、图17位置2和位置4、图

49、18位置2和位置4。 用直探头或双晶直探头在翼板外侧沿焊接接头探测,或使用斜探头(K约为1)在翼板外侧沿焊接接头探测,见图16位置3、图17位置3、图18位置3。8.4 斜探头K值的确定用斜探头在翼板外侧进行探测时,一般使用K1探头;用斜探头在腹板一侧探测时,按JB/T4730.3-2022表18执行。8.5 距离-波幅曲线灵敏度的确定用斜探头探测时,距离-波幅曲线灵敏度应以腹板厚度按JB/T4730.3-2022表19确定;用直探头探测时,距离-波幅曲线灵敏度应以翼板厚度表4确定。表4 T型焊接接头直探头距离-波幅曲线的灵敏度评定线定量线判废线2平底孔3平底孔4平底孔2.8.6 扫查方式按执

50、行。2.8.7 对缺陷进行等级评定时,均以腹板厚度位置。9 钢制承压设备管子和管道环向对接焊接接头超声检测专用工艺9.1 范围 本工艺规定了承压设备管子和压力管道环向对接焊接接头的超声检测工艺。 本工艺适用于壁厚不小于4,外径为32159或壁厚为46,外径不小于159的承压设备管子和压力管道环向对接焊接接头的超声检测。9.2 试块 试块的曲率应与被检管径相同或相近,其曲率半径之差不应大于管径的10%。 试块适宜的被检件的曲率半径范围(1)GS-1适用于曲率半径大于16至24的承压设备管对接环向对接焊接接头的检测。(2)GS-2适用于曲率半径大于24至35的承压设备管对接环向对接焊接接头的检测。

51、(3)GS-3适用于曲率半径大于35至54的承压设备管对接环向对接焊接接头的检测。9.3 探头 应采用线聚集斜探头和双晶斜探头,其性能应能满足检测要求。 探头频率一般采用5MHz,当管壁厚度大于15时,采用2.5MHz的探头。探头主声束偏离角不应大于2°。斜探头K值的选取表5的规定。如有必要,也可采用其他K值的探头。 探头楔块的曲率应加工成与管子外径相吻合的形状。加工好曲率的探头应对其K值和前沿距离进行测定,要求一次波至少扫查到焊接接头根部。表5 斜探头K值的选择管壁厚度,mm探头K值探头前沿,mm4.082.53.068152.02.58151.52.0129.4 检测位置及探头移

52、动区 一般应单面双侧扫查,却因条件限制只能从焊接接头一侧检测时,应采用两种或两种以上的不同K值探头进行检测,并在报告中加以说明。 探头移动区应清除焊接飞溅、铁屑、油垢及其他杂质,其表面粗糙度Ra6.3m,探头移动区应大于1.5P,P=2TK。9.5 距离-波幅曲线的绘制 一般按水平1:1调节扫描时基线。 选择与实际工件曲率相对应的对比试块。 距离-波幅曲线按所用探头和仪器在所选择的试块上实测的数据绘制而成,该曲线族图由评定线、定量线和判废线组成。评定线与定量线之间(包括评定线)为区,定量线与判废线之间(包括定量线)为区,判废线及其以上区域为区,图19 距离-波幅曲线示意图 不同管壁厚度的距离波

53、幅曲线灵敏度应符合表6的规定。表6 距离波幅曲线的灵敏度壁厚,mm评定线定量线判废线82×20-16dB2×20-16dB2×20-10dB8152×20-13dB2×20-7dB152×20-10dB2×20-4dB.5 检测灵敏度不得低于最大声程处的评定线灵敏度。9.6 扫查方法 一般将探头从对接焊接接头两侧垂直于焊接接头作锯齿形扫查,探头前后移动距离应符合要求,探头左右移动距离应小于探头晶片宽度的一半。 为观察缺陷的动态波形或区分伪缺陷信号以确定缺陷的位置、方向、形状, 可采用前后、左右、转角等扫查方法9.7 缺陷定量检测 对反射波幅位于区或区以上的缺陷,均应对缺陷位置、缺陷最大反射波幅和缺陷指示长度等进行测定。 缺陷位置测定应以获得缺陷最大反射波幅的位置为准。 缺陷最大反射波幅的测定将探头移至缺陷出现最大反射波幅信号的位置,测定波幅大小,并确定它在距离波幅曲线图中区域。 缺陷指示长度的测试按下述方法进行:(1)缺陷反射波只有一个高点,且位于区或区以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