测量放线技术交底_第1页
测量放线技术交底_第2页
测量放线技术交底_第3页
已阅读5页,还剩1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测量放样施工技术交底安全底表 编号 12工程名 称:鹭湖宫 11区 B组团(国色天乡住宅四期 9号地 块)施工单位中天集团有限公司交底部位工 种测量 员技术交底内容本工程 0.000 高程应以建筑总平图为准, 1 号楼主楼部分 0.000 等于 552.85 米,附楼商业部分 0.000 等于 552.45 米,2 号楼、3号楼附楼商业部分、 5 号楼 0.000 等于 552.5 米,3 号楼主楼部分 0.000 等于 552.9 米, 6 号楼 0.000 等于 552.7 米,7号楼、 8 号楼主楼部分 米, 8号楼附楼商 业部分 0.000等于 551.9 米,9号楼主楼部分 0.00

2、0等于 552.55 米,9号楼 附楼商业部分 0.000 等于 552.15 米。为了满足施工需要, 建筑物高程控制应在首层建立水准网点, 水准点必须满 足整个工程面积之用,采用二等水准测量,才能满足施工要求。 II 等水准前后 视距差不得超过 1m,累积差不得超过 2m。高程控制统一以首级测量控制 Z1 点的 标高为准。竖向标高传递采用钢尺从洞口向下垂钓的方法或从电梯井或其它垂直洞口 向上拉的方法进行。二级控制网的建立二级控制网布设在基坑周边的施工道路上,沿基坑周边布设,共 10 个控制 点,并与首级控制网进行联测,精度应符合二级控制网要求。4.1.3 三级控制轴线网的建立地下室部分主要采

3、取“外控” ,使用全站仪对建筑物进行定位控制,控制轴 线的布置根据划分的地下室分区及基础、墙柱位置确定。三级主轴线根据二级控制网使用全站仪进行准确定位, 做好标记。然后与周 围导线点联测, 进行平差, 实测值与理论值小于 3mm时,即可进行三级主控制线 的弹线工作。三级主控制轴线点与二级控制导线点联测时应对周围导线点进行检 测复核,二级控制点的复核工作利用首级控制网进行,确定导线点精确无误后, 方可联测。三级主控制线联测时全站仪,观测一测回,距离往返观测,联测精度导线全长相对闭合差小于 1/15000 ,如果平差后坐标改正较大,可按平差后坐标 与理论坐标的差值进行现场改正,并重复以上步骤,直到

4、满足上述要求时为止。同理,地下室的每层结构的轴线控制网都采用上述外控方法进行,直至地下 室结构完成为保证精度必须主意几点:1) 、轴线的延长控制点要准确,标志要明显,并要保护好;2) 、尽量选用望远镜放大倍率大于 25 倍, 2级以上经纬仪施测为宜。3) 、仪器要进行严格的检校和校正。4) 、测量时尽量选在早晨、傍晚、阴天、无风的气候条件下进行,以减少旁 折光的影响。轴线加密 主轴线测定后, 还不能满足定线需要,并经复核无误后, 必须对轴线进行加密,在加密 中,先建立边长较长的方格网, 然后再加密中间的方格网点, 加密后构成的矩形, 须进行调 整,调整改正数按下式计算:s=2l2+902L+2

5、L1+L1求出改正数后,在标板上图解出方向线,作出四边形,其对角线另一端点, 即为改正后的正确点位。 方格网的精度要求必须满足: 方格网的精度 mu+0.45m0 ( m0=0.1m),边长 1:50000、直线角误差 +5、主轴线交角或直角误差 +3,方 格网平差方法与导线网平差法一致, I 级方格网采用严密平差法。4.2 高程控制4.2.1 为了满足施工需要,建筑物高程控制应在首层建立水准网点,水准点必须 满足整个面积之用, 采用二等水准测量, 才能确保高精度的绝对标高。 在整个建 筑面积内根据需要,水准网的主要技术要求按工程测量规范, 前后视距尽量相等, II 等水准前后视距差不得超过

6、1m,累积差不得超过 2m,如只采用塔尺测量,应 三丝法施测。 整个水准网必须附合在稳定的外部控制水准点上, 确保整个建筑物 的标高控制精确、不超限。高程控制点引测在稳定可靠之处, 利用可靠点 Z1,采用往返观测, 引测到 施工场区,闭合差小于 1 n 或 4 R (其中 n 为往(或返)测的测站数, R 为附 合或闭合水准路线长的公里数) ,采用不定期复核、检查。4.2.3 水准测量必须作好外业记录, 及时作好整理与复核, 编制水准测量成果书。4.2.4 高程的向下传递 在基础以及地下部分施工时,高程的传递采用下基坑道路向下传递的方法, 为了将地面水准点 A的高程 HA传递到坑内的临时水准点

7、 E 上,选择一处距离下 基坑的道路比较近的水准点, 将水准仪安置在下基坑道路 B点,在 A点立尺,测 出后视读数 a,然后在 C 点立尺,测出前视读数 b,计算得 C点高程 HC;塔尺不图一 高程传递法能移动,接着将仪器安置在 D 点,后视 C点高程 HC,测出后视读数 c,而后将塔 尺立于 E 点,测出前视读数 d,计算得 E点高程 HE,计算方式如下:HE= HA+a-b+c-d4.2.4 高程的向上传递在上部结构开始施工时,必须在首层的结构上设置高程控制点,改点应该和Z1 点进行联测,测量误差应该符合二等水准要求。做好该控制点后,就可以向上传递了。可采用两种方法向上传递,第一种为孔洞掉

8、尺法(如图二) ,在空边放置一块稳定且边缘平齐的模板或者钢板, 做好放尺子点的记号, 将钢尺从该处放下,选择一个整数垂钓于下一层处, 尺子的下部配种应该能够保证将钢尺拉直但不得超过 5 公斤。第二种为竖向井道传递法(如图三) ,即将标高引至能够竖向传递的地方, 然后依照层高将标高拉上去即可两种方法可跟据现场实际情况灵活选用图三由于建筑层数多、 高度高, 结构竖向偏差直接影响工程受力情况, 故施工测 量中要求竖向投点精度高,所选用的仪器和测量方法要适应结构类型、施工方法和场地情况。 由于建筑结构复杂, 设备和装修标准较高, 对施工测 量精度要求亦高。本工程拟选定的测量监测设备可满足精度要求。累计

9、误差的消除及测量精度的保证。 测量人员和仪器设备固定, 减小因人员 和仪器设备造成的误差。 激光控制点分段垂直投射, 以降低塔楼晃动所造成的摆 动影响。轴线控制点投递到上部楼层后, 组成平面矩形, 对矩形角度和边长图形 条件进行闭合检测, 通过自检对闭合误差进行调整, 然后才作为上部楼层控制网 的基准,以提高平面控制网经传递后的测量精度。标高控制点的引测,隔 50 米 用全站仪进行校核, 消除高程传递过程中的累计误差。 在测设过程中减少点位的 移动,增加点位的相互复核,保证测量的精度要求。自然影响,在高空作业时,易受日照、风力、摇摆等不利气候影响。针对此 不利因素,合理的选择测量监测时间,将自

10、然影响降到最低。建筑物变形影响, 设置在建筑物上的测量点由于受到沉降、 收缩等影响, 其点位 亦会发生变化,一般网点边长会缩短,影响测量精度。5.3 平面放线 班组根据项目部提供的建筑物平面控制主轴线进行轴线的加密及墙柱等细部 结构的弹线工作, 要求弹线准确符合规范要求, 墨线清晰可见, 满足施工及检查 要求。项目部将对所有放样成果进行复核后上报项目技术负责人和项目监理。5.4 高程放线各班组依据项目部提供的基准标高进行各层引测工作,引测点要在无障碍的 地方选三点(如电梯间)向上引测并相互复核。在工作面结构体如混凝土墙柱、 结构钢筋上用红色油漆做好醒目的标识。 要求标高的测设误差符合规范要求,

11、 各 部位标高的测设数量满足下道施工程序的要求。 自检合格符合要求的标高测设成 果上报总包复查, 无误后才能允许进入下道工序。 钢结构分包在对结构构件安装 完成后,要对构件标高和轴线偏差、 垂直度进行实测, 并将测量结果交总包复查。5.5 施工测量总流程图原始数据5.6 测量控制依据工程测量规范 GB 50026-2007建筑变形测量规范 JGJ8-2007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 GB50204-2015结合本工程的实际情况,各级 测量允许偏差如下:5.6.1 场地平面控制网允许偏差15测角允许偏差(”) 边长相对允许偏差1/15000轴线竖向投测允许偏差项目允许偏差( mm)每层3总

12、高305.6.3 施工层放线允许偏差项目允许偏差( mm)外廓主轴线长度10细部轴线2承重墙、梁、柱边线3非承重墙边线3门窗洞口线35.6.4 标高竖向传递允许偏差项目允许偏差( mm)每层3总高305.7 基坑外控点位的复核首先根据总平面图和甲方提供的施工现场的基准控制点, 用全站仪进行两测 回的测角、 测距,联测的数据精度满足测量规范的要求后, 即将其作为本工程布 设平面控制网的基准点和起算数据。 进场后,将利用全站仪的测量模式对控制点 位进行逐一复核。其具体步骤如下:在施工测量坐标系中,计算出各桩位点的坐标。选取两城市控制网点 Z1、Z2,其坐标已知。把 Z1点作为测站点, Z2点作为

13、后视点。把全站仪架在 Z1 点上,把两台棱镜分别架在后视点 Z2 和位于场地中心 的支点 D1上。对全站仪进行对中和整平,设置好仪器参数。进入坐标测量模式,输入测站点坐标、仪器高、目标高。目标高仪器高 目标点全站仪全站仪坐标测量示意图进入方位角设置状态, 输入后视点坐标。 精确照准后视点棱镜中心, 仪器根 据测站点和后视点的坐标,将自动完成后视方向方位角的设置。精确照准支点 Z1 处的棱镜。测量完成后, 可显示出支点 Z1 的坐标以及至支 点 Z1 的距离、垂直角和水平角等。以此类推检查各个红线控制点的准确性。5.8 首级测量控制网本工程外控基准点的布设根据工程的实际情况, 将轴线控制点设置在

14、周围通 视便于保存的场地上,根据实际情况控制点选在距轴线偏移 1 2m的位置。地下结构施工轴线测量采用外控法, 利用外围轴线控制点进行投测; 为保证 投测精度,控制点前不许堆放材料和其它杂物,以保证其通视良好。地上主体结构施工采用内控法。 在首层设置内控点, 并随着结构的升高使用 BF-L04 光学垂准仪将轴线控制点向上投测在施工各层楼面,使用经纬仪直接向 各施工层投测轴线控制点。 内控制点的设置距离应满足顶层的施工要求; 各层投 测后用经纬仪和钢尺闭合检测该控制点误差数据, 并对误差进行适当调整, 符合 规范要求后,方可做为该层放线的依据。控制网轴线的精度等级及测量方法依据 工程测量规程 执

15、行。本工程轴线 控制网的测角中误差不超过 12,边长相对中误差不大于 1/15000 。为满足控 制网的精度要求,采用智能型电子全站仪。一测回测角,二测回测边。测量时, 严格按规程中水平角观测和光电测距的技术要求来进行。5.9 施工高程测量标高控制网的测设: 根据业主提供的水准点进行建筑标高网的测设, 本工程 标高控制网布设在平面网点上,与水准起始点(基点)构成闭合环,观测方法采 用几何三等水准测量。5.10 控制网点的保护与复测整个场地的平面网及高程网, 监理单位验收合格后点位应及时采取措施妥善 保护,并在下雨前、后复测,以保证数据的正确性。5.10.1 基础轴线测设 基础轴线测设根据轴线控

16、制网点用经纬仪或全站仪进行投测定位, 当基础垫 层浇筑后,在垫层上先测设出建筑物主轴线,然后测设边界线、墙宽线、柱位线 及基坑线,并以黑线的形式在垫层上弹出各线, 为基础结构底板的施测控制依据。 细部放线弹出钢筋的分档标志线,以保证钢筋摆放的准确性。钢筋绑扎完毕后, 再将控制线投测到钢筋上,并做好标记,作为对模板支设的复检及插筋的依据。 施工中必须严格保证精度,严防出错误。各部位轴线及细部检查:结构(模板支设)控制线测设完毕后,首先要检查 轴线控制点有无用错和位移,再检查各轴线的投测位置(即定位轴线) 。实量各 轴线的相对尺寸,测量角度是否符合规范要求, 验线时还应检查垫层顶面的标高, 经检查

17、无误后方可进行下道工序。5.10.2 基础结构标高控制 本工程依据测绘院提供的水准点用水准仪采用四等水准观测方法在建筑区 域布点并做明显的标记作为本工程标高控制点的依据。0.000m 以下标高控制:为了保证建筑标高控制的精度要求,在基础施工 中就应注意准确的测设标高,为 0.000m 以上的标高传递打好基础,用水准仪 及钢尺根据控制网点进行分阶段引测。 如在基础四周部位, 以水平壁桩的形式测 设标高作为各结构部位垫层、 混凝土施工的控制依据。 也可采用挑挂钢尺的方法 进行引测,将标高传递到基槽护坡挡壁处,基础底板上 1m并把标高转测到基槽 四周,用红色油漆标注三角。0.000m以下标高传递示意

18、图见下图0.000m以上的结构标高控制 主要是用钢尺沿结构外墙、边柱,向上竖直测量。应至少有 3 处向上引测, 以便能相互校核,适应分段施工。用水准仪根据场区标高控制点在首层标高向上引测处准确的测出相同起始 标高线建筑 +1.000m,用钢尺沿铅直方向向上量到施工层,并划出整数水平线, 各层的标高线均由起始高程向上直接量取。每层引测的 3 处标高控制点校核后取其平均值作为该层的抄平基准。 向上传 递标高点使用钢尺应经过鉴定, 引测时尺身应铅直并用标准拉力, 同时也要进行 尺长和温度的修正。5.10.3 施工层抄平引测校核后的标高控制点为基准进行抄平工作, 在观测时尽量做到前后视距 等长,减少仪

19、器误差对测量的影响。5.10.4 主体结构竖向控制当本工程施工到 0.000m 以后,随着结构层的升高,首层轴线向上投测用 以作为各层放线竖向控制依据。住宅等高层建筑采用内控法进行主轴的竖向投 递,其它采用外控法。5.10.5 内控制网点的布设根据平面尺寸、 形状、结构的设计和施工顺序, 在布设的内控制网点要满足 工程分区、 分阶段施工的要求, 网形平行与轴线并偏离整米数, 布网要考虑避开 楼层的梁、墙、柱,要能通视易闭合。5.11 内控点的埋设方法采用钢板 (150mm 150mm 10mm)钢板通过锚脚与首层板筋焊牢, 高度与0.0K1丝上。栏杆仪00m层首层结构平或高出 5mm即可。另外

20、施工上升到各层楼面, 每层在对应内控点竖向内控网点测设首层点位设计、埋设工作完成后,进行内控点的测设。根据轴线控制网,用高精度全站仪,采用直角坐标法或极坐标法,长边控短边,精确测设内控点位,然后将仪器安置在内控点位上, 进行角度和距离的闭合。 测角中误差及边长距离预埋铁件0.00层激光铅控制点编号标识牌5.11 .2 内控点的竖向投递仪器旋转 180,使标志中心不折射在十字丝纵线上,离开纵线一小短距离仪器使用高精度光学垂准仪, 采用天地法进行竖向投测。 在首层内控点上架测仪器,调制仪器对中整平后启动电源,使激光铅垂仪发射出可见的红色光束,位置预留 (150mm150mm方) 孔洞, 以便竖向投

21、递,洞口处用砂浆做成 20 的防水斜 坡,完成后进行保护。相对中误差符合规范要求后,出测量成果,交监理检测验收,合格后方可使用。内控网点的标示可用钢针在钢板上刻画十字线。内控点埋设图见下图。指挥上方,使标志中心初步移在镜里十字丝焦点附近,要注意小于5mm。仪器镜面上另放一块精密补偿镜, 旋转补偿镜, 使标志中心折射在十字丝纵投射到放线层预留孔接收靶上用对讲机配合指挥,查看红色光斑点离靶心最小点。仪器水平度盘指向 0,通知上方,准备投测。保护a,指挥上方向纵线方向移动 a/2 的距离。在旋转移动面镜, 使标志中心折射在下纵丝下, 再回复位置视标志中心是否 折射在纵丝上,如还有一微小距离,按上述调

22、整方法,使点调至纵丝上为止。仪器水平旋转 90与 270位置按上述方法测量,使标志中心一直在横丝上为 止。检查投点位置正否,旋转四方 , 如点都折射在十字丝线上 , 该点才算投正。 点投好后,通知上方,固定标志。所有内控点的投测均采用上述方法。竖向 投测示意图见下图。0.000m楼面激光控制点点位做法激光点穿过楼层时, 需在楼板上预留 200*200 的孔洞,混凝土浇筑完成后从 空洞引测到各楼层上。预留洞的做法示意如下图:激光点穿过楼层预留洞的做法说明:( 1)浇筑砼后木盒不拆除,以防楼面垃圾下落(2)麻线绷在铁钉上便于仪器找准中心在 2 层混凝土楼面架设激光铅直仪, 为保证激光点位捕捉的精度

23、, 减少分段 引测误差的积累,制作激光捕捉靶,示意图如下:透明塑料薄片, 中 间空洞便于点位标示。第一次接收激光点蒙上薄片使环形刻度与光斑吻合间空洞捕捉第一个激00、90、180、270四取四个激光点的几 何中心即为本次投测的光点在接收靶上个位置捕捉到四个激光点 点位取中位置激光控制点投测到上部楼层后, 组成矩形图形。 在矩形的各个点上架设全站 仪,复测多边形的角度、边长误差,进行点位误差调整并做好点位标记。如点位 误差较大,应重新投测激光控制点。本工程施工中,特别是在主塔楼施工中,垂直度控制是关键,因此,对内部控制点的竖直引测,采用激光垂准仪进行控制为主, 10KG 线坠作为校核手段为 辅。具体方法如下:00 00 00 00270 90180 180180180(a)(b)(c)(d)投点作业步骤示意图激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