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整word版)《黄河是怎样变化的》公开课教学设计.doc_第1页
(完整word版)《黄河是怎样变化的》公开课教学设计.doc_第2页
(完整word版)《黄河是怎样变化的》公开课教学设计.doc_第3页
(完整word版)《黄河是怎样变化的》公开课教学设计.doc_第4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一)导入课题,提出探究方向。1. 导入:2. 下面就让我们来走近黄河。课件显示关于黄河的图片教师配乐讲解:同学们,这就是黄河,她蜿蜒曲折、绵延万里;这就是黄河,她浩浩荡荡、奔腾不息;这就是黄河,她一泻千丈、气势磅礴。唐代诗人曾赞曰: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学生齐读)3师:黄河是这样的气势雄伟,令无数的诗人、作家为之赞叹。今天,我们将从另一个角度来了解黄河,了解它的变化和它是怎样产生这种变化的。(师先板书:变化再板书:是怎样的 ) ( 生齐读课题 )4提出本节课探究的方向。同学们,研究课题是学懂课文的方法之一。看到这个课题,你们觉得在学习这篇课文的过程中,我们应该去探究哪几个

2、问题呢?(学生交流教师归纳总结出两个问题:黄河发生了什么变化?黄河是怎样发生这种变化的?)(教师在变化和怎样的上面分别打上问号。)(二)初读课文,探究问题1黄河发生了怎样的变化?1理解“摇篮”( 1)这节课就让我们围绕着这两个问题来学习课文。下面就请同学们带着这两个问题去大声地朗读课文,并用你的笔在书上划一划,留下你思考的痕迹。(学生自由读文)( 2)刚才我们已经带着自己提出的问题与课文进行了一次亲密接触,相信大家对这两个问题也有了初步的认识。 哪位同学愿意来向大家交流黄河发生了什么变化?曾经的黄河是什么样的?后来的黄河又成了什么?(教师板书:摇篮祸河)( 3)让生从课文中找出描写原先黄河流域

3、的句子。( 4)根据学生的回答出示:那时侯,黄河流域气候温暖,森林茂密,土地肥沃,尤其是下游一带自然条件更好。引导体会:看到这句话,你的眼前会出现怎样的画面?(学生说)能用你的朗读把这美好的画面展现出来吗?(指名学生读)我们的古人在看到黄河流域这美好的景象时就用自己的笔进行了描述。让我们来看看古人笔下的黄河流域。课件显示配乐的图和文字:“草木畅茂,禽兽繁殖,山林川谷美。”孟子滕文公上(学生齐读)( 5)正因为当时的黄河流域草木畅茂,禽兽繁殖,山林川谷美。课件显示:因此,我们的祖先才选择在这里生息繁衍。生齐读板书:生息繁衍并理解“生息繁衍”(当学生说得不够完善时,师引导学生可以借助于工具书,并告

4、诉学生:在现代汉语词典中没有“生息繁衍”这个词,但是有“生息”和“繁衍”这两个词。“生息”的意思是:生活、生存。繁衍的意思为:逐渐增多或增广。)( 6)师:同学们,是黄河流域给了我们的祖先如此美好的生活环境,让他们生息繁衍,才有了无数的炎黄子孙,有了中华民族,因此,作者说,(课件显示并读:黄河是我们中华民族的摇篮)2理解“祸河”可是随着岁月的流逝,人口的不断增多,黄河变了,她不再是原先的黄河了,它成了中华民族的忧患(学生回答)(三)探究问题2黄河是怎样产生这样的变化的?1提出探究方向:同学们,黄河为什么会成为忧患呢?下面就让我们来探究黄河成为祸河的原因,也就是黄河是怎么样产生这种变化的?请同学

5、们默读课文第 5、6 自然段,并在书上划一划、写一写。在探究的过程中如果你自己不能解决,可以请教老师或同学。(学生默读,教师巡回)2学生汇报探究成果。( 1)下面让我们来交流探究的成果。要讲清楚黄河变化的原因,这可不是一件很简单的事。为了能更清楚地表达出你的想法,请同学们先向你的同桌进行讲述,你在讲述的时候可以用书中的句子,也可以用自己的语言加以概括。(同桌互说)( 2)学生汇报探究成果。在第一位同学发言完毕后,教师可根据第一位同学的发言进行总结,并进行引导:引导一:刚才这位同学告诉我们黄河发生变化,是因为自然环境的变化和人类的活动引起了水土流失,但是,水土流失就水土流失吧,最多也就是耕地少了

6、,土地不肥沃了。为什么说因为水土流失黄河就成了祸河了呢?水土流失以后会造成黄河怎样的结果呢?哪位同学能给刚才这位同学做一个补充?(目的在于引导学生理清黄河变化的原因与过程:自然的变化和人类的活动引起黄河流域水土流失冲入黄河其中有4 吨左右沉积下来使黄河的河床抬高,形成悬河洪水来时,引起决口祸河)(根据学生回答板书:自然人为水土流失悬河)引导二:刚才这位同学给大家介绍了黄河变化的原因与过程,但是其中有一点我还想请教大家,那就是“刚才他说到,每年有大量的泥沙进入黄河,到底有多少呢?能找到课文中的句子吗?”(此时:课件显示:黄河每年从中上游带到下游的泥沙总重量达 16 亿吨, 其中 12 亿吨被搬到

7、了大海, 4 亿吨则被沉积在下游河道中。 在这句话中作者用了什么方法来写出了泥沙的多?让我们来读出泥沙的多。(生齐读)这 16 亿吨泥沙到底是一个怎样的概念呢? (当学生说不出时, 教师可以课件呈现资料: 如果把这 16 亿吨的泥沙堆成一个高 1 米,宽 1 米的沙堆,它原来可以绕地球( 27 圈多)。当地人有一种真实而形象的说法,那就是“一碗河水半碗沙。”)(目的在于让学生切实感受泥沙的多,震撼学生的心灵。)引导三:什么是“悬河”?有哪位同学在刚才探究的过程中对此作了比较深入的探究,愿意来给大家介绍一下?(如学生对于这一点探究得还不够清楚,可以让学生找到课文中介绍悬河的句子再去读一读。让学生

8、介绍 “悬河”课件显示悬河的示意图,指名学生借助示意图做一个更清楚的讲解。)(“悬河”是一个科学术语,需要教师引导学生真正理解。)(四)总结延伸。1写感受:同学们,身为炎黄子孙,当我们了解了我们的母亲河黄河的变化和变化的原因后,一定有了自己的感受。下面请同学们赶紧把你最想说的一句或两句话写在你的书上吧。(学生写,教师巡回)指名学生交流2为了拯救黄河,我们的科学家已经为治理黄河设计了方案。让我们一起来读一读课文的最后一段话。(学生齐读)3同学们,只要人人都能明白书中所讲的道理,把黄河的泥沙管住,那么,同学们的愿望一定会实现,黄河一定会恢复孟子. 滕文公上中所描述的那样:课件显示,学生齐读:“草木畅茂,禽兽繁殖,山林川谷美。”孟子滕文公上4. 延伸: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我们对于黄河有了一定的了解。其实,在课堂上学的知识是有限的,更多的知识需要同学们自己去探究。关于黄河,同学们也可以继续探究,课件显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