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博园区后续利用与规划及思考_第1页
世博园区后续利用与规划及思考_第2页
世博园区后续利用与规划及思考_第3页
世博园区后续利用与规划及思考_第4页
世博园区后续利用与规划及思考_第5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1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 世博园区后续利用与规划的思考 (作者:伍开瑞 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 5101619031)1 摘要 如今世博会已落下帷幕,世博园区的后续利用成为了主要的问题。而我认为,园区利用应该遵循主体延续性原则、经济性原则、弹性原则、体现地方文化原则和依照城市发展规律原则。上海世博园的后续利用应从以下几个方面考虑:场馆再利用、园区及绿地再利用和设施再利用。制定科学合理而又富有前瞻性的世博会后续利用计划,可为世博园区发展提供战略引导,满足上海城市后续发展需要,最大程度地发挥世博会的长期的社会、经济和环境效应。2 关键词世博会 世博场馆 世博园区 后续利用 2010年10月31日,上海世博会圆满落下帷幕。世博

2、反响好评如潮,我们除了领略世博园的夺目光彩,赞叹景观的美轮差奂,称道志愿者服务的尽职尽责,以及收获难以数计的观感启迪之外。世博园区的后续利用及规划成了我们最应该思考的问题。3 园区后续利用原则3.1 依照城市总体发展趋势原则 根据世博园区总体规划,世博后园区将建设目标定位为面向二十一世纪的、现代化、高效率的花园式综合型国际贸易中心。3.2 主题延续原则 整个世博会规划建设及后续利用均应服从“城市,让生活更美好”的主题原则。上海世博会不仅仅是6 个月的世博庆典,更是未来60 年不落幕的全球盛会。通过对部分建筑设施以及风景园林软景观的保留,以达到提升该区域标志性的目的。3.3 经济性原则 基于世博

3、建设先期投入成本甚巨,在后期风景园林建设中应尽可能减少投入,绿化树木花草以及风景园林设施予以最大程度保留,将多余资源以就近原则转移到城市其他建设区域。3.4 弹性原则 根据城市发展的时代特征,预留可持续发展的城市空间,可以保证后续开发与城市发展紧密结合。预留城市空间以风景园林形式存在,为城市后续发展提供潜力空间的同时体现环境效益。3.5 体现地方文化原则 会后的世博园区将成为上海城市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仅体现上海作为全球化城市的高品质城市生活,更体现独特的上海城市的文化特征与精神。园区景观规划设计也要体现上海的地域特色。例如在植物景观设计中要大量应用上海本地适生树种。硬质场地设计中考虑地方文化因

4、素的应用。4 上海世博园可持续再利用建议4.1 场馆再利用 按照世博总体规划,世博场馆建筑分为5 种性质功能不同的场馆,分别是:核心功能展馆(包括中国馆、主题馆、文化演艺中心、公共活动中心)、国际组织馆、外国国家馆、中国企业馆、城市文明馆。针对每类建筑不同作用及在世博前后发挥的作用不同,在后续利用中有不同的解决方案。其中,处于核心区的主要展馆,均为永久保留建筑。场馆都将进行功能转化,比如中国馆后续将转变为会展场馆;主题馆将转变为展览活动场馆;世博中心将建成国际会议中心;文化演艺中心将用作大型综合演艺场馆。对于一些临时性场馆,如外国国家馆、国际组织馆以及企业馆,应尽可能保留不予以拆除。方式可以采

5、取就地保留,也可以采取异地保留。甚至可以将一些企业馆和城市文明馆转移到各个省份进行保留,作为世博象征性景。观扩散至各地。一些外国国家馆可以根据上海的“一城九镇”规划定位进行转移利用,对于最后不得不拆除的建筑,要保证建筑材料的合理再利用。世博建筑中95% 左右的建筑材料为钢结构,成本高昂。因此要最大程度地减少材料资源的浪费,拆除建筑的材料要在新建筑的材料运用中发挥作用。4.2 园区及绿地的再利用 场地的后续利用即原世博园区环境的后续利用,世博会后上海将呈现全新的城市面貌水绿交融,将给广大市民创造永久的休闲场地,几十公顷的大绿地将为城市环境做出很大贡献。在上海世博园区的规划中,对绿地的后续利用作了

6、简单的描述,即保留滨江绿洲成为世博公园,滨江大型公共绿地会后保留成为上海市的大型公共开放空间。完全保留为举办上海世博会建设的沿黄浦江的两条滨江绿带,会后作为浦江两岸开放空间的组成部分。部分保留通向滨江的楔形绿带,结合会后土地的再开发,增大城市与自然的接触面,提升沿江土地的价值。结合世博园区规划,并综合考虑生态、经济和社会等多个方面,建议上海世博园区绿地后续利用方式如下:世博后绿地的形式风格将随着场地功能性质的变化而改变。绿地形式包括:主题公园、滨江绿地、街头绿地、附属绿地等。根据绿地的不同功能和景观特征,世博园区绿地可分为生态型、游憩型、活动型、过渡型和附属型五大类。生态型绿地主要指黄浦江、白

7、莲泾两岸的滨水绿带,是园区内的永久性绿地。滨水绿带宽100 米,是世博绿地中起到环境效益最大的绿地,对沿岸生态格局的恢复有重要意义。湿地公园在世博会后的留用和保持其功能,对发挥城市的生态功能将起到重要作用。游憩型绿地指分布于各场馆之间的配备游憩设施,具备休闲、观赏功能,并具有较好景观效果的绿地。游憩型绿地应尽可能保留,随着场馆功能的变动相应做出改动。游憩型绿地还可根据条件发展成小型公共开放公园,为附近居民或企事业单位提供宜人的环境,对减少城市污染、噪声等干扰发挥重要作用。活动型绿地指连接滨江和园区的纵向通道型绿地,是人流通行休憩、服务设施所在的场所。活动型绿地将随着世博后休憩服务设施的调整相应

8、用作其他用途。它对世博绿地格局在纵向上连接成网络起关键作用,因此即使可开发,也应保留一定宽度。过渡型绿地指具有缓冲功能的带状绿地,具有空间过渡、净化空气、降低噪音等作用。世博后过渡型绿地会随着城市发展相应减少,主要以街头绿地的形式存在。附属型绿地指附属于展馆、道路等的绿地,作为相应附属场地的外部环境,具有疏散人流、休憩、停车等功能,并体现相应的文化内涵。附属型绿地会随着场馆功能的变化而调整形式风格。4.3 设施再利用 世博规划设计之初就已经考虑到设施的再利用。道路交通、水电、公共服务等基础设施的建设为城市发展奠定了基础。在道路交通设施的后续利用上,世博园区内的车行道路将全部保留,保留滨江步行系统,部分停车设施也将予以保留。用于世博园区高架步道的钢材及临时场馆使用的部分电机设备,世博会后也将回收再利用。公共服务配套设施将以满足商务、会议、展览、活动等各项功能为目标进行部分保留。同时,为确保世博会后地区商业网络的居民高品质生活,在空间上应做到合理布局。5 结语 上海2010 世博后再利用以可持续发展理念为指导,本着“绿色、低碳”的理念,对场馆和绿地以及设施进行再利用,可望为世博后续利用带来经济、社会、生态三重效益。其中场馆再利用的重点是经济利益的保证;绿地再利用着重于良好生态环境的建设;设施再利用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