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PS RTK在公路工程控制测量中的应用毕业设计_第1页
GPS RTK在公路工程控制测量中的应用毕业设计_第2页
GPS RTK在公路工程控制测量中的应用毕业设计_第3页
GPS RTK在公路工程控制测量中的应用毕业设计_第4页
GPS RTK在公路工程控制测量中的应用毕业设计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题 目gps rtk在公路工程控制测量中的应用摘要公路gps控制测量是利用全球定位系统(gps)测量公路各控制点坐标的测量。 gps卫星定位系统很早就已应用于国民经济的各个领域, 近些年来随着gps rtk技术的出现以及gps接收机空间定位精度的不断提高,gps rtk技术已广泛用于大地测量、 工程测量、航空摄影测量以及地形测量等各个测量领域。本次设计着重介绍了用gps网作为高速公路路线首级控制测量的方法,并对gps网的选点与布设、观测与联测、误差来源及精度标准、数据质量与数据处理、网平差与坐标转换等进行了分析。同时还就如何消除测量中的误差,提高其测量精度提出了相应的方法。gps 新技术的出现

2、,可以高精度并快速地测定各级控制点的坐标,在地形测量中已得到广泛地应用。本文介绍了gps(rtk) 配合全站仪的作业流程, 简要阐明了其在道路测量中的应用。关键词:gps rtk,数字测图,全球定位系统(gps) ,控制测量;abstracthighway gps control measurement is using global positioning system (gps) measurement of each control point coordinates measuring highway. gps has long application of economic fiel

3、ds peaked in recent years with the emergence of gps rtk technology and the spatial location accuracy of gps receiver unceasing enhancement, gps has been used widespreadly rtk technology geodetic, engineering surveying and aerial photography measure and topographic etc. each measurement field. introd

4、uced the design with gps network as highway route heads and the method of control measure of gps nets source and layout, observation and league measurement, error sources and precision standards, data quality and data processing, nets adjustment and coordinate transformation were analyzed. also on h

5、ow to eliminate the error of measurement, improve its precision puts forward corresponding methods. the emergence of new technology, gps and rapid determination can be high precision control at all levels in the coordinates, bathymetric survey has been widely. this paper introduces the gps (rtk) in

6、cooperation with electronic tachometer work flow, briefly explains its application in the measurement of the road. keywords: digital surveying , global positioning system (gps), control measure ;目 录1、前 言41.1 gps系统的组成1.2 gps rtk的测量原理2、控制网的布设62.1 施工控制网的常见网形设计方法2.2 gps公路工程独立控制网建立 2.2.1快速静态定位模式 2.2.2 动态

7、定位3、gps公路工程独立控制网建立的工作流程83.1 静态gps测量3.2 gps控制网的应用:4、精度分析95、优化设计106、结语117、参考文献128、致谢1、前言1.1 gps系统的组成目前,全球有美国gps全球定位系统、俄罗斯格洛纳斯全球定位系统、欧洲伽利略全球定位系统、我国北斗星全球定位系统。这四大全球定位系统中要数gps开发最早,应用更为成熟。其具有全球性、全天候、连续性、实时性导航定位和定时功能,能为各类用户提供精密的三维坐标、速度和时间。根据算法模型,设计了静态、快速静态以及rtk等作业模式。静态作业模式主要用于地壳变形观测、国家大地测量、大坝变形观测等高精度测量;快速静态

8、测量以其高效的作业效率与厘米级精度广泛应用于一般的工程测量;而rtk系统由gps接收设备、无线电通讯设备、电子手薄及配套设备组成,整套设备在轻量化、操作简便性、实时可靠性、厘米级精度等方面的特点,完全可以满足数据采集和工程放样的要求。gps系统包括三大部分:空间部分gps卫星星座;地面控制部分地面监控系统;用户设备部分gps信号接收机。 gps卫星星座:由21颗工作卫星和3颗在轨备用卫星组成gps卫星星座记作(21+3)gps星座。24颗卫星均匀分布在6个轨道平面内轨道倾角为55度各个轨道平面之间相距60度即轨道的升交点赤经各相差60度。每个轨道平面内各颗卫星之间的升交角距相差90度一轨道平面

9、上的卫星比西边相邻轨道平面上的相应卫星超前30度。 gps的基本定位原理是:卫星不间断地发送自身的星历参数和时间信息用户接收到这些信息后经过计算求出接收机的三维位置三维方向以及运动速度和时间信息。 gps系统具有以下主要特点:高精度、全天候、高效率、多功能、操作简便、应用广泛等。 1.2 gps rtk的测量原理gps实时动态测量(real-time kinematic)简称rtk,又称载波相位差分技术,是实时处理两个测站载波相位观测量的差分方法。需要至少两台gps接收机,在已知点上设置一台gps接收机作为基准站,并将一些必要的数据,如基准站坐标、高程、坐标转换参数等输入gps手簿,一至多台g

10、ps接收机设置为流动站,共同跟踪4颗以上卫星。基准站和流动站同时接收卫星信号,基准站将接收到的卫星信号通过基准站电台发送到流动站,流动站将接收到的卫星信号与基准站发来的信号传输到控制手簿进行实时差分及平差处理,实时得到本站的坐标和高程及其实测精度,并随时将实测精度和预设精度指标进行比较,一旦实测精度达到预设精度指标,手簿将提示测量人员是否接受该成果,接手后手簿将测得的坐标、高程及精度同时记录于手簿中。移动站可处于静态,也可处于动态,可在一个固定点上进行初始化后进入动态工作,也可以在动态条件下进行初始化(须有动态初始化on-the-fly简称otf功能接收机)。移动站与基准站测量范围距离一般在1

11、5km以内,实时三维定位精度可达厘米级。 如图所示: 手 数据天线 薄 动态 gps接收机 数据链数 流动站 据 数据天线 gps接收机 数据链 基准站 图1.1rtk测量示意图gps定位的基本原理原理:根据地面已知点坐标,用空间距离前方交会的方法确定空中卫星的位置,根据空中卫星的坐标用空间距离后方交会的方法确定地面测站点的位置。图1.2 gps系统定位原理已知(x,y,z)s,s=1,2,3,观测1,2,3,计算(x,y,z)p用距离交会的方法求解p点的三维坐标(x,y,z)的观测方程: (公式1-1)实质:由gps接收机在某一时刻同时接收4颗以上的gps卫星信号测出gps接收机到gps卫星

12、的距离,根据空间距离后方交会来确定地面点位置。观测方程: 式中: 为卫星的坐标; 为测站的坐标 为接收机钟差。2、控制网的布设2.1 施工控制网的常见设计方法施工控制网的常见设计方法有:建筑方格网、导线、边角网、gps控制网。这四种控制网的特点分别是:(1)建筑方格网布设的特点:根据工程建筑的需要按设计要求,建立建筑方格网。建筑方格网按”先主轴点后扩展方格点”的顺序测定。加强建筑方格网的直线度和平面垂直度的检验。建筑方格网的适用范围:地势平坦的、建筑物众多且布置,比较规则和密集的工业场地;新建的大中型建筑场地。(2)导线网优点:导线应用最为广泛,布设灵活,推进迅速,受地形限制小,边长精度分布均

13、匀。如在平坦隐蔽、交通不便、气候恶劣地区,采用导线测量法布设大地控制网是有利的。缺点:但导线测量控制面积小、检核条件少,方位传算误差大。(3)边角网:可靠并有较多的检核条件,包括点位的横向误差和纵向误差,同时对控制网的尺度能有效的控制。(4)gps的特点:网形设计具有较大灵活性,故选点工作较常规测量简便。但gps测量又有其自身的特点,因此选点时应满足以下要求:点位应选在交通比较方便、易于安置接收设备的地方,且视野要开阔;gps点应避开对电磁波接收有干扰的物体。定位精度高。观测时间短。可提供三维坐标。操作简便,并且全天候作业。2.2 gps公路工程独立控制网建立公路工程独立控制网建立的最有效方法

14、是采用gps方法:按gps勘测规程要求,每0.51km间设一控制点,其等级依公路等级而定。控制网的布设通常在控制地物轴线附近选定两首级控制点作为已知方向点,其连接的基线基本平行于轴线,以最有效控制施工时轴线偏离误差,再在两控制点范围内布设成满足施工要求的多边形或三角锁。 通过同步环、异步环的多时段观测,经固定端点无约束平差处理得到各基线边向量。 由于gps的精度很高,反算两端点的基线长作为控制网的已知边长,并采用两端点作为首级控制的原坐标反算方位,作为已知方位推算另一端点的坐标。这时与原作为首级控制的坐标有一差值,当差值在一定限差内时,采用同一方法固定另一端点进行无约束平差或直接计算坐标,得到

15、起端点的另一坐标。 将两端点的新旧坐标取平均后,作为最终已知值进行高等网约束平差,得到高级网各点坐标值,然后对两端按导线重新进行路线一级导线平差。gps观测工程中,观测时主要技术要求如下:表1 观测的主要技术要求gpop值卫星高度角()有效观测卫星数平均重复设站数时段长度(min)数据采集间隔(s)闭合环或附合路线边数61541.660(d)45(e)10306(d)8(e)各级公路及构造物的水准测量等级应按表1选定 工程水准测量等级 表 2 测 量 项 目等 级水准路线最大长度( km)4000m以上特长隧道、2000m以上特大桥三等50高速公路、一级公路、 10002000m特大桥、200

16、04000m长隧道四等16二级及二级以下公路、 1000m以下桥梁、2000m以下隧道五等102.2.1.快速静态定位模式求gps接收机在每一流动站上,静止的进行观测。在观测过程中,同时接收基准站和卫星的同步观测数据,实时解算整周未知数和用户站的三维坐标,如果解算结果的变化趋于稳定,且其精度已满足设计要求,便可以结束实时观测。一般应用在控制测量中,如控制网加密;若采用常规测量方法(如全站仪测量),受客观因素影响较大,在自然条件比较恶劣的地区实施比较困难,而采用rtk技术可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单点定位只需要5-10min,随着技术的不断发展,定位时间还会缩短,不及静态测量所需时间的五分之一,在公

17、路测量中可以代替全站仪完成导线测量等控制点加密工作。把rtk用于公路控制测量则不仅可以大大减少人力强度、节省费用,而且大大提高工作效率,测一个控制点在几分钟甚至于几秒钟内就可完成。2.2.2动态定位测量前需要在一控制点上静止观测数分钟(有的仪器只需210s)进行初始化工作,之后流动站就可以按预定的采样间隔自动进行观测,并连同基准站的同步观测数据,实时确定采样点的空间位置。目前,其定位精度可以达到厘米级。动态定位模式在公路勘测阶段有着广阔的应用前景,可以完成地形图测绘、中桩测量、横断面测量、纵断面地面线测量等工作。测量24s,精度就可以达到13cm,且整个测量过程不需通视,有着常规测量仪器不可比

18、拟的优点。3、工作流程:3.1静态gps测量静态gps测量技术主要应用于建立公路首级,之后再利用其他测量方法进行加密的附合导线测量。控制网建立过程如下:(1):路线、导线点选址的初步勘查。接到外业测量的任务后,组织人员对路线的走向进行初步的勘察,查看沿线gps点的位置情况。调查路线附近高等级gps一遍进行联测(2):gps点控制网的设计:gps点控制网的布设应根据公路等级、沿线地形地物、作业时卫星状况、精度要求等因素进行综合设计(3):gps选点、埋石:选点应按技术设计要求有利于采用其他测量方法和联测。(4):架设gps仪观测:四个gps点观测的共同时间、有效观测卫星总数等应满足规范要求,(观

19、测时间不应少于0.5小时,有效观测卫星数不少于4个)(5):gps观测数据的处理:外业观测结束后讲gps中的数据传入计算机中,采用软件,即使进行数据处理和质量分析(基线结算与检核、gps点控制网平差计算两个步骤。)(6):gps控制网进行加密(7):公路中线测量,公路纵横断面测量(8):导线点座标及平差计算:将每段符合导线测量数据传输到计算机中进行角度、距离平差得到最后结果。rtk作用距离与基准站架设的高度的关系如下表: 表3.1高度(m)典型距离(km)理想距离(km) 30 9-11 10-12 20 7-9 8-103.2 gps控制网的应用:建立公路gps控制网后,其主要用途可体现在以

20、下几个方面:(1)公路航测成图时要有相应的控制依据,可用gps控制网控制航向和区域宽度。(2)在用其他方法测图时,gps控制网可选用首级控制和图根控制来应用。(3)在公路勘测阶段,可以gps控制网为基础进行防线及构造物的施放,可大大提高测设精度及原始数据的提取精度。(4)在施工阶段,根据设计要求可以gps控制网可以对公路进行有效的改造。4.精度分析4.1基准站-流动站校正精度分析一般在标定rtk仪器测量精度时使用“固定误差+边长比例误差”的形式表示,即a+bd式中:a为固定误差; b为边长比例误差; d为流动站与基准站之间的距离。基准站流动站校正模式为:在已知点上架设基准站,输入已知坐标。在另

21、外一个已知点上架设流动站,输入坐标进行流动站校正。在此测量形式下,基准站仅产生对中误差,在另一已知点进行校正时既有对中误差又有rtk随距离而产生的误差。设仪器在基准站的对中误差为m基,流动站对中误差为m流,流动站与基准站相对距离为d1,测量点与基准站距离为d2。若设流动站在已知点校正时的定位精度为m校,在测量点时的定位精度为m测,则m校=a+bd,即在已知点上只测量一个wgs-84下的坐标用于校正,该点会引入a+bdmm大小的误差。rtk定向误差为依据南方rtk科力达仪器标称精度(rtk平面精度1 cm+1 ppm),并设对中误差m中=3mm,可估计出两已知点相距1 km时,其定向误差为:m定

22、=2.4(表4.1) 表4.1基准站-流动站校正模式定向误差与距离之间的关系 距离/m 100 200 300 400 500 600 700 800 900 1000定向误差/s 22.6 11.4 7.7 5.8. 4.7 3.9 3.4 3.0 2.7 2.4距离/m 1200 1600 2000 2400 2800 3200 3600 4000 4400 4800 定向误差/s 2.1 1.6 1.3 1.1 1.0 0.9 0.8 0.8 0.7 0.7 rtk基准站流动站校正时引入的方位角误差会随距离的增加而减小,校正点相距越远,方位角精度越高。4.2流动站-流动站校正精度分析流动

23、站-流动站校正模式为:在未知点处架设rtk基准站,利用流动站在两个已知点进行点位校正。这种方式校正的精度与基准站到距离有关,即m校=a+bd假设两校正点到基准站的距离分d2。则引入的定向误差为 = 式中:m定1=a+bd1; m定2=a+bd2。若d1与d2到基准站的距离相当即d1=d2=d,则计算两点校正后引入的定向误差为= 假设d1=d2,算得定向误差(见表3)。 表4.2流动站-流动站校正模式定向误差与距离之间的关系 距离/m 100 200 300 400 500 600 700 800 900 1000定向误差/s 30.7 15.5 10.4 7.9 6.4 5.4 4.6 4.1

24、 3.7 3.3距离/m 1200 1600 2000 2400 2800 3200 3600 4000 4400 4800定向误差/s 2.8 2.2 1.8 1.6 1.4 1.2 1.1 1.0 1.0 0.9 rtk流动站-流动站校正时引入的方位角误差随距离的增加而减小,校正点相距越远,方位角精度越高。同基准站设在已知点的规律相同,不过通过对比可以发现用两流动站校正时的定向误差要大。5、优化设计:设计中,要求尽可能地进行多余观测,以增强网的内部可靠性(增加观测值多余观测分量),有利于观测值粗差定位和方差分量估计。对于采用gps布网,就要求对网作精心布设,注意地面观测条件,并且采用精密星历解算基线。对于精密工程来说,尽量不采用单纯的gps网,将gps网与边角网同时联合解算是一个不错的选择,但要注意gps网与地面网边之间的精度匹配以及地面边角测量精度匹配的影响,当然成本会相应增大,这还有待实践的进一步检验。在实践中工作中,按以下步骤进行优化设计:先固定观测值的精度,对选取的网点,观测所有可能的边和方向,计算网的质量的指标,若质量偏低,则必须提高观测值的精度。在某一组先验精度下,若网的质量指标偏高了,这时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