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传统文化资料_第1页
中国传统文化资料_第2页
中国传统文化资料_第3页
中国传统文化资料_第4页
中国传统文化资料_第5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1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中国传统文化资料 瓷器 中国是世界上率先发明瓷器的国家,为人类历史写下了光辉的一页。 瓷器的发明,堪称我国的第五大发明”,它在技术和艺术上的成就,传播到 世界各国,并深刻影响了其陶瓷和文化的发展,为我国赢得瓷器之国”的盛 誉。 中国是瓷器的故乡,中国瓷器的发明是中华民族对世界文明的伟大贡 献,在英文中 瓷器”(china一词也有中国的意思。大约在公元前16世纪 的商代中期,中国就出现了早期的瓷器。因为其无论在胎体上,还是在釉 层的烧制工艺上都尚显粗糙,烧制温度也较低,表现出原始性和过渡性, 所以一般称其为原始瓷。 瓷器”的发明始于汉代,至唐、五代时渐趋成熟;至宋代为瓷业蓬勃发 展时期,定、汝、

2、官、哥、均等窑。名重千古;元代青花和釉里红等新品 迭出;明代继承并发展了宋瓷传统,宣德。成化窑制品,尤为突出;清代 风格古雅浑朴,比前时稍逊,却胜在精巧华丽、美妙绝伦,康熙、雍正、 乾隆时所制器物,更是出类拔萃,令人叫绝。 瓷器脱胎于陶器,它的发明是中国古代先民在烧制白陶器和印纹硬陶 器的经验中,逐步探索出来的。烧制瓷器必须同时具备三个条件:一是制 瓷原料必须是富含石英和绢云母等矿物质的瓷石、瓷土或高岭土:二是烧 成温度须在1200 C以上;三是在器表施有高温下烧成的釉面。 原始瓷作为陶器向瓷器过渡时期的产物,与各种陶器相比,具有胎质 致密、经久耐用、便于清洗、外观华美等特点,因此发展前景广阔

3、。原始 瓷烧造工艺水平和产量的不断提高,为后来瓷器逐渐取代陶器,成为中国 人日常生活的主要用器奠定了基础。 中国瓷器是从陶器发展演变而成的,原始瓷器起源于3000多年前。至 宋代寸,名瓷名窑已遍及大半个中国,是瓷业最为繁荣的时期。当时的钧 窑、哥窑、官窑、汝窑和定窑并称为五大名窑。被称为瓷都的江西景德镇 在兀代出产的青花瓷已成为瓷器的代表。青花瓷釉质透明如水,胎体质薄 轻巧,洁白的瓷体上敷以蓝色纹饰,素雅清新,充满生机。青花瓷一经出 现便风靡一时,成为景德镇的传统名瓷之冠。与青花瓷共同并称四大名瓷 的还有青花玲珑瓷、粉彩瓷和颜色釉瓷。另外,还有雕塑瓷、薄胎瓷、五 彩胎瓷等,均精美非常,各有特色

4、。 多姿多彩的瓷器是中国古代的伟大发明之一,瓷器与中国在英文中 同为一词,充分说明中国瓷器的精美绝伦完全可以作为中国的代表。 剪纸与民俗 中华大地,流淌了五千年的文明血脉,华夏民俗,钤记着老祖先的生生不息, 民间剪纸是民俗文化的载体,也是一种民间传承的文化活动。 民俗是我们民族精神、道德传统以及凝聚力的载体,剪纸是中国最古老民间 习俗、 最具特色的民间艺术之一,朴素的思想情感、悠久的、精湛的手工技艺都融入到 薄薄的 纸片上,灵巧的双手,一剪一刻一琢磨,便幻化出千姿百态的美丽图案,争奇斗 艳,异彩纷呈。代代传承的剪纸艺术,反映出中国深邃的传统思想和古老文化。 现在过新年,贴窗花仍是中国某些农村的

5、重要民俗。 因为较少受到外来文化 的影响,剪纸保留了大量古老风俗和文化。的窗花所表现的内容主要有戏曲人物, 花卉、草虫鱼兽,喜庆图、门窗花饰、灯彩花、龙船花丰富多彩,百般变化,寓 意多端,洋溢着欢快,健康和热爱生活的情感,深为人们所喜闻乐见。民俗的某 些观念决定了剪纸的内容取向和表现形态, 形成了民间剪纸深厚的文化内涵和独 特的艺术形式。 剪纸不只是为了记录一种文化形态、一种充满情感的美,更是为了见证与记 载祖先赋予我们的历史精神。我国传统的民间艺术剪纸已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 为世界文化遗产。这 一民俗艺术来自于民间,造福于民间,繁荣于民间。它在 我们的生活中日渐被大家认可、 喜欢并使用着,当

6、一年又一年的隆重节日开始 时,它为我们增添更多的节日气氛和浓郁的喜气, 美丽的剪纸在节日里闪亮起来。 镂金做胜传荆俗,剪彩为人起晋风。”剪纸艺术苍茫几千年,与民间习俗密 不可分,代 代承传延续至今,显示出中华民族文化的恢弘气度和深邃底蕴。小 小剪刀剪出了大千世界的风云变幻, 剪出了民族精神之魂,剪出了绵绵不息几千 年华夏文化的行走轨迹。 剪纸 中国民俗文化中永远的风景。 京剧 京剧,也称 皮黄”由西皮”和 二簧”两种基本腔调组成它的音乐素材, 也兼唱一些地方小曲调(如柳子腔、吹腔等)和昆曲曲牌。它形成于北京, 时间是在1840年前后,盛行于 20世纪三、四十年代,时有国剧”之称。 现在它仍是具

7、有全国影响的大剧种。它的行当全面、表演成熟、气势宏美, 是近代中国戏曲的代表。中国京剧是中国的 国粹”,已有200多年的历史。 京剧之名始见于清光绪二年(1876 )的申报,历史上曾有皮黄、二黄、 黄腔、京调、京戏、平剧、国剧等称谓,清朝乾隆五十五年(1790年)安 徽四大徽班进京后与北京剧坛的昆曲、汉剧、弋阳、乱弹等剧种经过五、 六十年的融汇,衍变成为京剧,是中国最大戏曲剧种。其剧目之丰富、表 演艺术家之多、剧团之多、观众之多、影响之深均为全国之冠。京剧是综 合性表演艺术。即唱(歌唱)、念(念白)、做(表演)、打(武打)、舞(舞 蹈)为一体、通过程式的表演手段叙演故事,刻划人物,表达喜、怒、

8、哀、 乐、惊、恐、悲的思想感情。角色可分为:生(男人)、旦(女人)、净(粗 犷威猛的男人,别称花脸)、丑(男、女人皆有)四大行当。人物有忠奸之 分、美丑之分、善恶之分。各个形象鲜明、栩栩如生。国家非常重视非物 质文化遗产的保护,2006年5月20日,京剧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 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端午节由来的几种说法 端午亦称端五,是我国最大的传统节日之一。 “端”的意思和“初”相同, 称“端五”也就如称“初五” ;端五的“五”字又与“午”相通,按地支顺序推 算,五月正是“午”月。又因午时为“阳辰” ,所以端五也叫“端阳”。五月五日, 月、日都是五,故称重五,也称重午。 此外,端午还有

9、许多别称,如:夏节、浴兰节、女儿节,天中节、地腊、诗 人节等等。 端午节的别称之多, 间接说明了端午节俗起源的歧出。 事实也正是这 样的。关于端午节的由来与传说很多,这里仅介绍以下几种: 源于纪念屈原: 据史记“屈原贾生列传”记载,屈原,是春秋时期楚怀王的 大臣。他倡导举贤授能,富国强兵,力主联齐抗秦,遭到贵族子兰等人的强烈反 对,屈原遭馋去职,被赶出都城,流放到沅、湘流域。他在流放中,写下了忧国 忧民的离骚、天问、九歌等不朽诗篇,独具风貌,影响深远(因而,端 午节也称诗人节)。公元前 278 年,秦军攻破楚国京都。屈原眼看自己的祖国被 侵略,心如刀割,但是始终不忍舍弃自己的祖国,于五月五日,

10、在写下了绝笔作 怀沙之后, 抱石投汨罗江身死, 以自己的生命谱写了一曲壮丽的爱国主义乐 章。传说屈原死后,楚国百姓哀痛异常,纷纷涌到汨罗江边去凭吊屈原。渔夫们 划起船只, 在江上来回打捞他的真身。 有位渔夫拿出为屈原准备的饭团、 鸡蛋等 食物,“扑通、扑通”地丢进江里,说是让鱼龙虾蟹吃饱了,就不会去咬屈大夫 的身体了。 人们见后纷纷仿效。 一位老医师则拿来一坛雄黄酒倒进江里, 说是要 药晕蛟龙水兽, 以免伤害屈大夫。 后来为怕饭团为蛟龙所食, 人们想出用楝树叶 包饭,外缠彩丝,发展成棕子。 以后,在每年的五月初五,就有了龙舟竞渡、吃粽子、喝雄黄酒的风俗;以 此来纪念爱国诗人屈原。 源于纪念伍子

11、胥: 端午节的第二个传说, 在江浙一带流传很广, 是纪念春秋时期 (公元前 770-前 476 年)的伍子胥。伍子胥名员,楚国人,父兄均为楚王所杀, 后来子胥弃暗投明, 奔向吴国, 助吴伐楚,五战而入楚都郢城。 当时楚平王已死, 子胥掘墓鞭尸三百,以报杀父兄之仇。吴王阖庐死后,其子夫差继位,吴军士气 高昂,百战百胜,越国大败,越王勾践请和,夫差许之。子胥建议,应彻底消灭 越国,夫差不听,吴国大宰,受越国贿赂,谗言陷害子胥,夫差信之,赐子胥宝 剑,子胥以此死。子胥本为忠良,视死如归,在死前对邻舍人说: “我死后,将 我眼睛挖出悬挂在吴京之东门上,以看越国军队入城灭吴” ,便自刎而死,夫差 闻言大

12、怒, 令取子胥之尸体装在皮革里于五月五日投入大江, 因此相传端午节亦 为纪念伍子胥之日。 “压岁钱”的由来 春节拜年,一般是按辈数大小互相拜的。晚辈要给长辈拜年,长辈要给拜 年的儿童“压岁钱”。压岁钱,相传是由宋代的“压岁盘”演变而来的。 据说,在历史上,旧俗除夕夜,各家有小儿女者,用盘、盒等器具,盛果品 食物,互相赠送,这就是“压岁盘” 。后来,“压岁钱”取代了“压岁盘” ,这就 是现在付给压岁钱的方式。 清代,压岁钱带上了去邪、祈福的成分,燕京岁时记压岁钱记载:“以 彩绳穿钱,编作龙形,置于床脚,谓之压岁钱,尊长赐小儿者,亦谓之压岁钱。 ” 这里,是指带方孔的铜制钱。 自纸币代替金属制钱以

13、来, 便改用红纸包封之以示 吉利。清代曾有人写诗描绘了儿童得到压岁钱时的喜悦心情: “百十钱穿彩线长, 分来角枕自收藏,商量爆竹锡萧价,添得娇儿一夜忙。 ” 百家姓起源 “赵钱孙李、周吴郑王、冯陈楚魏、蒋沈韩杨”许多华人都对这四字谣感 到熟悉。即使一个目不识丁的人也听说过百家姓。 姓是一个人最重要的个人特征, 是一个家族的印记。 它与社会学、 历史和传 统有密切的联系。 众所周知的百家姓 是一本非常好的阅读材料, 读者可从中了解百家姓的 起源与其深远影响。 它有一千多年的历史, 自公元十世纪北宋朝代起在中国广为 流传。 是谁创造了百家姓?它何时初具规模?又何时出版?这些问题直到今天 还是个迷。

14、根据明清朝代有文字记载的学者的研究, 百家姓早在宋朝以前就 存在。在宋朝初期由一位地处吴、 越地区 ( 现今浙江省杭州市 ) 不知名的儒家学者 将其编辑、装订成册。 南宋(公元1125-1210年)著名的爱国诗人陆游最早在他的诗 - 秋日小雨 中提到百家姓。诗人在注释中指明他的灵感源自两本书,一本是扎子 ,另一 本就是百家姓。由此我们可以看出, 百家姓早在宋朝以前就开始流传了。 宋朝的皇氏姓赵, 五代十国时期吴越国的国王姓钱, 宋朝的一位学 者相信孙是宋朝皇族妻妾的姓氏,李是南唐的统治者 - 李后主的姓氏。 这就是百家姓的开场白 - “赵钱孙李”次序的由来。 目前发现的最早的印刷体 百家姓 是

15、在元朝 (公元十四世纪初 )出版的,它 根据汉字和蒙古字的语音、 笔划对应而成。 但是元朝的版本并不完整, 流传已久 的百家姓直到明朝才算收录完整。它总共记录了 438 个姓氏,其中 408个是 单姓,有 102 行组成, 38 个是复姓,编成 15 行。最后一行是百家姓终,即百家 姓完结篇,由 118 行构成,共有 472 个字。 清朝后期又出现了另外一本有关百家姓的书 - 增广百家姓,书中记录了 444个单姓, 60 个复姓,结束语为“百家姓序”。 现存的清朝版本的百家姓既有文字又有图画, 每页上方除了记录历史名人的 名字和其所属家族外, 旁边还有他的图像; 每页下半部是由四个字或姓氏组成

16、的 短句,读起来很像古时的四句诗词。 过去,百家姓有几种修订版,如:明朝末年修订的“黄周姓”,清朝康 熙年间修订的“御指百家姓”,清朝咸丰年间 ( 公元 1851-1861) 由丁延修订的 “百家姓三编”。 这些修改后的百家姓在表现格式上花了很多功夫, 每本都各具 特色。尽管如此,它们还是无法取代原稿, 这体现了原稿对后来创作的深远影响。 风筝的起源 风筝起源于中国,最早的风筝是由古代哲学家墨翟制造的。 据韩非子外 储说记载:墨翟居鲁山 (今山东青州一带)“斫木为鹞, 三年而成飞一日而败” 。 是说墨子研究了三年, 终于用木头制成了一只木鸟, 但只飞了一天就坏了。 墨子 制造的这只“木鹞”就是

17、中国最早的风筝。 中国风筝问世后, 很快被用于测量传递信息, 飞跃险阻等军事需要。 唐宋时 期,由于造纸业的出现, 风筝改由纸糊, 很快传入民间, 成为人们的娱乐的玩具。 宋朝风筝已在民间广泛流行。 随着国际交往的增加, 中国的风筝流传到世界 各地。先是传到日本和朝鲜等近邻国,后又漂洋过海,传到了缅甸、马来亚、印 度尼西亚和新西兰,直到更远的东方岛屿上;另一线则顺着“丝绸之路”或蒙古 人的征战路线,进入了阿拉伯和西欧。元代在中国为官十七年的意大利人马可波 罗归国后,也把风筝介绍到了西方。 山东潍坊是我国著名风筝产地,明代就已在民间出现扎制风筝艺人。清代, 随着放风筝习俗的流行, 风筝艺术亦达到

18、鼎盛阶段。 道光年间, 郭麟吟清明的一 首竹枝词描绘道:“一百四日小寒食,冶游争上白浪河,纸鸢儿子秋千女,乱比 新来春燕多。”郑板桥有诗曰:“纸花如雪满天飞,娇女秋千打四围,飞彩罗裙风 摆动,好将蝴蝶斗春归。 ” 潍县志也记载着: “清明,小儿女作纸鸯,秋千之戏,纸鸯其制不一, 于鹤、燕、蝶、蝉各类之外,兼作种种人物,无不惟妙惟肖,奇巧百出。清末, 潍坊已形成了固定的风筝市场, 全国各地许多商贾都来潍坊购买风筝, 一时间花 样翻新招主顾,双双蝴蝶鸢成行” ,涌现出了一大批手艺高超的风筝艺人。 潍坊风筝主要有三种基本造型:串、硬翅和简形,其中以龙头蜈蚣最突出。 据说是受了龙骨水车的启发而制造的。

19、 现在已发展成许多品种, 小的可放在掌上, 大的有几百米长,造形、色彩也各不相同,从很简单的白纸糊身,红纸糊头,不 画一笔,不染一色的蜈蚣风筝,到色彩缤纷,绘金描银的九头神龙风筝。从构思 奇妙的二龙戏珠到三条巨龙在空中呈“ y”,字形飞行的“哪吒闹海”,乃千变万 化、奇巧百出。 潍坊的长串风筝除蜈蚣之外,还有各种不同的题材。如“梁山一百单八将” 是把梁山一百零八位好汉做得个个形态不同, 栩栩如生, 放上天去排成一队, 各 持兵刃,随风飘动,这时你也许会隐约地感到有战鼓催阵,好像他们正要出发, 去打下大宋朝庭 1984年 4月,在潍坊的北海滩上放起了一条巨型龙头蜈蚣, 头高 4米,长 4 米,腰

20、节直径 1.2 米,这个风筝共长 320 米,当时在全国是最大的了。现在潍坊 已成为国际风筝节的固定举办地。 现代风筝在继承传统精华的基础上, 不断花样 翻新,赢得了“风筝艺术,潍坊第一”的美誉。 春节贴福字由来 每逢春节,家家户户都要贴“福”字。“福”字,代表福气、福运和幸福, 是祈求喜庆吉利,福运到来的意思。 关于春节贴“福”字的来历,我国民间流传着美妙动人的传说。 传说,春节贴“福” 字源于周朝的姜子牙 (即姜太公 ) 。姜子牙封神时,他老婆也来讨封。姜子牙说: “你嫁到我家,让我穷了一辈子,看来你是个穷命,就封你为穷神吧!”姜子牙 的老婆不高兴了,说:“封我为穷神,叫我蹲在啥地方呀?”姜子牙说:“有福 的地方都不能去。 ”这事传了出去, 老百姓家家户户都写了 “福”字贴到门窗上, 用以驱赶穷神。从此,贴“福”字便成了一种传统的习俗。据宋代吴自牧梦梁 录中云:“岁旦在迩,席铺百货,画门神桃符迎春牌”后又讲到不论大家 小户,都贴“春牌”。这里讲的“春牌”,就是在朱红纸上写的“福”字。民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