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上)语文辅导题3_第1页
七(上)语文辅导题3_第2页
七(上)语文辅导题3_第3页
七(上)语文辅导题3_第4页
七(上)语文辅导题3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七年级(上)语文科辅导题(三)一、阅读童趣,完成下面练习。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字。(1)余忆童稚时 (2)明察秋毫 (3)故时有物外之趣 (4)故时有物外之趣 (5)私拟作群鹤舞于空中 (6)项为之强 (7)徐喷以烟 (8)果如鹤唳云端 (9)余年幼,方出神 (10)鞭数十 (11)以丛草为林 (12)凹者为壑 (13)兴正浓 2、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之”。(1)见藐小之物 (2)故时有物外之趣 (3)昂首观之 (4)使之冲烟而飞鸣 (5)观之,兴正浓 (6)驱之别院 3、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以”。(1)徐喷以烟 (2)以丛草为林 4、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于”。(1)又留蚊于素帐中 (2)

2、余常于土墙凹凸处 (3)私拟作群鹤舞于空中 5、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为”。(1)项为之强 (2) 以丛草为林 (3)舌一吐而二虫尽为所吞 6、翻译下列句子。(1)见藐小之物必细察其纹理,故时有物外之趣。 (2)夏蚊成雷,私拟作群鹤舞于空中。 (3)心之所向,则或千或百,果然鹤也。 (4)舌一吐而二虫尽为所吞。 (5)神定,捉虾蟆,鞭数十,驱之别院。 7、作者把癞虾蟆说成是“庞然大物”,运用了什么手法?有什么作用? 8、从选文中举一例说明作者幼时的童趣。学了童趣一文后,你觉得怎样才能成为一个富有生活情趣的人? 二、阅读,完成下面练习。(一)注音。愠( )论( )诲( )柏( )殆( )弘( )

3、罔( )(二)论语十则关于学习方法的有: ;学习态度的有: ;品德修养的有: 。(三)理解填空。1、论语中认为能保持君子风格的一句_ _ _,_ _。2、 谈“学”与“思”辨证关系的句子 _ _, _ _。3 、唐太宗有一句名言,“以人为鉴,可以知得失”。由此可以联想到论语中孔子的话,_ _,_ _。4、在全国中学生夏令营大连会场开营仪式上,主持人说“孔子说过_,_!”对远道而来的朋友,我们感到由衷的高兴,欢迎大家来大连!5、孔子认为认识事物的正确态度是_ _,_ _。6、曾子以为治学的人应该重视品德修养的句子_、_、 _。7、论语中说向一切人学习,随时随地都要注意学习的句子_,_。8、论述要

4、学习别人的长处,还要借鉴别人的短处的句子是_,_ _。9、曾子鼓励门人要一生为实现“仁”的理想而奋斗的句子是_,_。_,_?_,_?10 、孔子认为可以终身奉行的一个字是 _ _, 并阐述为_,_。三、阅读山市,完成下面练习。 1、解释下列加粗的词。高垣睥睨,连亘六七里。( )中有楼若者,堂若者,坊若者,历历在目,以亿万计。( )既而风定天清,一切乌有,惟危楼一座,直接霄汉。乌有( ) 危( ) 霄汉( )又闻有早行者,见山上人烟市肆。( )2、翻译下列句子。 中有楼若者,堂若者,坊若者,历历在目,以亿万计。既而风定天清,一切乌有,惟危楼一座,直接霄汉。而楼上人往来屑屑,或凭或立,不一状。又闻

5、有早行者,见山上人烟市肆,与世无别。3、本文说明的顺序是 ( )。A空间顺序 B游踪顺序 C时间顺序 D逻辑顺序4、“一切乌有”中的“乌有”意为_,有一个含有“乌有”的成语是_。5、将“始悟为山市”改为“始知为山市”可否?为什么?答:_。6、试着用两个短语概括“山市”的特点。 。四、阅读世说新语两则,完成下面练习。(一)1、给下面加点的字注音。柳絮( ) 差可拟( ) 尊君在不( ) 雪骤( )2、请解释下列加点词的含义。寒雪日内集( ) 俄而( ) 雪骤( ) 公欣然( )曰 撒盐空中差( )可拟( ) 未若( )柳絮因风起( )太丘舍去( ) 元方入门不顾( )3、用现代汉语写出下列句子的

6、意思。(1)俄而雪骤,公欣然曰:“白雪纷纷何所似?” (2)未若柳絮因风起。 (3)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 4、请从课文中找出古今异义字并写出其古义与今义。(不少于四个) (二)1、解释下列加点词语在文中的意思。(1)与友期行( ) (2)去后乃至( )(3)相委而去( ) (4)下车引之( )2、翻译。期日中,过中不至 3、元方在哪些方面对答“友人”使其“惭”? 4、文中“君”、“尊君”、“家君”的称谓有什么不同?元方“入门不顾”是否失礼?说说你的看法。五、阅读智子疑邻,完成下面练习。 1、解释加点的字。其子曰 其:_。 其邻人之父亦云 云:_。暮而果大亡其财 亡:_。 而

7、疑邻人之父 之:_。2、翻译文言句子。天雨墙坏。_。其家甚智其子。_。3、本文的主旨,至少有两种角度的解释。请按要求填空:从消极方面来说,这篇文章的主旨:_。从积极方面来说,这篇文章的主旨:_。六、阅读塞翁失马,完成下面练习。1、联系上下文,解释下列句子加点词语的意思。马无故亡而入胡(亡: ) 人皆吊之(吊:)此何遽不为福乎(何遽:) 居数月(居:)其马将胡骏马而归(将:) 死者十九(十九:)2、文中共有九句话,在下列序号中划分文章的层次。(用|线划开)3、用一个成语概括文章的内容。4、联系你的生活这则寓言给我们以什么启示?5、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 (1)近塞上之人有善术者,马无故亡而入胡。(

8、2)此独以跛之故,父子相保。七、阅读下文,完成后面练习。 慎其所处者(孔子家语)与善人居,如入芝兰之室,久而不闻其香,即与之化矣。与不善人居,如入鲍鱼之肆,久而不闻其臭,亦与之化矣。丹之所藏者赤,漆之所藏者黑,是以君子必慎其所处者焉。注释芝兰:一种香草。化:同化。鲍鱼:咸鱼。肆:店铺。丹:丹砂,矿物名,红色。1解释下面句中加粗的词。如入鲍鱼之肆_ 与善人居_2翻译句子。是以君子必慎其所处者焉。_ _。3这段文字意在告诫人们:_(用文中原句作答)。4根据文意概括出一个成语:_。它常用来比喻_。文言文到底应该怎样学有些同学常埋怨:语文难学,尤其文言文更难学。的确,文言文,是初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且每

9、逢考试,特别是中考,都占有一定的比重和地位。与小学相比,初中文言文不但份量大而且程度深。因此,不少初中学生,尤其是刚上初中的同学,感到困难。他们经常提出这样的问题:文言文到底应该怎样学? 我认为,学习文言文应努力做到“四要”。一、要从心底里喜爱。这是学习文言文的前提和动力。文言文,是祖先留给我们的一笔宝贵的遗产。它既有社会科学的东西,也有自然科学的内容。其时间跨度之广、涉及学科之多,是举世而罕见的。它是我们中华民族的骄傲,它能给我们今天的精神文明和物质文明建设提供极其宝贵的借鉴。初中语文所选的文言文,只是文言文中极少极少的一少部分,但它给我们的教益却是巨大的。论语六则、为学、黄生借书说教育我们

10、如何学习;扁鹊见蔡桓公告诫我们不要读疾忌医;口技、核舟记使我们知道古代艺人、工匠技艺的高超;活板让我们懂得古代科技的成就;爱莲说、陋室铭、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岳阳楼记指出我们如何加强品德的修养看, 文言文就是这样的内容丰富、思想深刻,它难道不值得我们从心底里喜爱吗?! 文言文还可以使我们谈吐高雅,给我们的工作带来极大的方便。江泽民同志曾在中南海接受美国作家韦茅斯采访时,引用了宋朝诗人辛弃疾作品中的两句话:“青山遮不住,毕竟东流去。”这一方面贴切生动地表达了中国人民冲破阻力,把改革开放继续下去的决心,另一方面又显示出江主席深厚的文学功底,表现出中国第三代学者型领导的风采。这样的语言,难道不值得我

11、们从心底里喜爱吗?!二、要注意熟读和背诵。这是经过千百年实践证明,对学文言文行之有效的途径。语言是有规律的,而这些规律是隐藏在作品里面的。我们如果能熟读、背诵一定数量的文言文作品,那么,我们对古人的思维方式、古代的社会状况、古代的典章制度、文言文的常用词语、古代汉语常见的句式等,便会有比较深刻的了解,文言的一些规律性的东西当然便会了然于胸。有了这样量的储备,文言学习的质的变化就会有发生的可能。可以从感性上升到理性,从已知推未知。即不但可以较快地弄清老师所讲的东西,还可以在相当程度上读懂老师未讲的文章。初中文言文的数量不算多,但文言文重要的语言现象,如古代的汉语判断句的类型,特殊的动宾关系,宾语

12、前置的几种主要方式等,都在它里面有着不同程度的表现。如果我们能熟读以至背诵这些文言文作品,那么,老师在讲这些文言的语言现象时,我们的脑海便会立刻有所反应。如老师讲“古汉语的判断句一般不用判断词,而由名词或名词词组直接充当谓语”的这个道理时,我们便会立刻想起桃花源记中的“南阳刘子骥,高尚士也”;老师讲到“之是前置宾语的标志”时,我们便会马上想起陋室铭中的“何陋之有”这样,我们不是易学而又难忘并取得了学习的主动权了吗?三、要尽量多掌握文言常用词。这是打开文言宝库的一条金钥匙。学习文言文,说到底,首先还是为了读懂它。而要读懂文言文,掌握词汇是关键。有时一个词不懂,会导致整句话都不懂。如唐代诗人罗隐曾

13、写过这样的两句话:“我未成名卿(指歌女)未嫁,可能俱是不如人。”我们初看它们,会理解为:我未能中进士你又未嫁得人,大约是我们两个都比不上别人吧!但这样的理解是错误的。罗诗中的“可能”是“难道”的意思,因而后一句话的意思是:难道我们两个都比不上别人吗?看,一字之差,差之千里。所以,著名的语言学家张志公先生指出:“就掌握语言来说,词汇是非常重要的。”掌握文言文词语的原则有两个:常用的;古今词义有差别的,但这样差别人们容易忽视,一不小心就会弄错的。如口技中的“会”、“但”、“毕”、“备”、“少”、“股”、“走”等;曹刿论战中的”“间”、“鄙”、“牺牲”、“信”、“孚”、“狱”、“可以”、“驰”等。古

14、今汉语主要不同的就是词。不过,就一篇文章来说,需要掌握的古今词义不同的词是不多的。初中文言文尤其是这样。所以,同学们应树立起信心,一个词一个词地掌握。到将来我们的肚子里积累了1000多个文言常用词的话,阅读像史记人物传记之类的文章,困难就不是太大了。 四、要讲究学习方法。这是学好文言文的一些具体做法。学习文言文办法很多,这里着重推荐两种。(一)因形求义法。汉定是表意文字,古人通常是根据一定的意义来造字的,因而字形往往反映字义。懂得汉字的这个特点,我们就可以通过分析字形来探求字义。如愚公移山“有遗男,如龀,跳往助之”中的“龀”,从齿从匕。“齿”是牙齿,“匕”是“化”的初文。“龀”字合起来就是牙齿

15、发生变化。对小孩而言,就是换牙的意思。“龀”是难学,弄懂了它,整句话的意思便不难了解。我们平时常说“双木为林”,“小土为坐”,其实就是运用了因形求义法。 (二)古今汉语比较法。现代汉语是我们的母语,我们对它比较熟悉。古汉语离我们较远,我们对它比较陌生。但现代汉语是从古代汉语发展而来的,它有着很深的古代汉语的烙印。我们学文言文如果能自觉地进行古今汉语的对比,那么,文言文也就一定能学得活、记得牢。例如学岳阳楼记“巴陵胜状”的“胜”,可联系今之“游泳胜地”的“胜”;学习宾语前置,可联系今之“何以见得”、“时不我待”;学习“于”表对象,可联系今之“店家失信于消费者”,等等。这样一联系,在某种程度上我们

16、可以说是“化古为今”,把文言文当作现代汉语来学,那又何难之有呢!七年级(上)语文科辅导题(三)参考答案一、1、(1)我 (2)比喻最细微的事物 (3)所以,因此 (4)超出事物本身之外的乐趣 (5)比,比拟 (6)颈,脖颈;通“僵”,僵硬 (7)慢慢地 (8)鸣叫 (9)正 (10)鞭打 (11)把 (12)山谷 (13)兴趣 2、(1)结构助词“的” (2)结构助词“的” (3)代词,代蚊子 (4)代词,代蚊子 (5)代词,代二虫 (6)代词,代癞虾蟆 3、(1)用,拿 (2)把 4、(1)在 (2)在 (3)在5、(1)因为 (2)当作 (3)被 6、略 7、运用了夸张的手法,作者将癞虾蟆

17、说成是“庞然大物”,说明观察入神、细致,从而产生超然物外的乐趣,另外,此“庞然大物”也是相对于“二虫斗草间”之“二虫”而言。 8、此题答案不惟一,可从观察飞蚊、观察花台草木、观虫斗、驱虾蟆等事情中任选一例分析。二、(一)略 (二)论语十则关于学习方法的有:学而时习之 温故而知新 学而不思则罔 思而不学则殆 学习态度的有: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知之为知之 不知为不知 见贤思齐焉 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品德修养的有:人不知而不愠 不亦君子乎 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 己所不欲 勿施于人(三)1 、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2、 学而不思则罔 思而不学则殆 3 、择其善者而从之 其不善者而改之 4 、有朋

18、自远方来 不亦乐乎 5、 知之为知之 不知为不知 6、吾日三省吾身 为人谋而不忠乎 与朋友交而不信乎 传不习乎 7 、三人行 必有我师 8 、择其善者而从之 其不善者而改之 9 、士不可以不弘毅 任重而道远 仁以为己任 不亦重乎 死而后已 不亦远乎 10 、恕 己所不欲 勿施于人 三、1、连绵不断 清晰地出现在眼前 没有 高 云霄与天河 集市 2、(1)城中有像楼阁的,有像厅堂的,有像街坊的,都清晰地呈现在眼前,数也数不过来。 (2)过一阵子,大风停止,天空晴明,先前的景象全都消失了,只有一座高楼,上与天接。 (3)楼上的人们来来往往,各干各的事情,有靠着(栏杆)的,有站着的,姿态各不相同。 (4)我又听说,有早起赶路的人,看到山上有人家、集市和店铺,跟尘世上的情形没有什么区别。 3、C 4、没有 子虚乌有 5、不可改。“始悟”有“恍然”之意,此“悟”照应开头的“奂山山市,邑八景之一也。然数年恒不一见”。用“知”则无醒悟的意味。 6、变化莫测 若隐若现四、(一)1、x n fu zhu 2、家庭聚会 不久、一会儿 快速、急速 高兴地、愉快地 大致、差不多 相比 比不上、不如 凭借 不再等候就走了 回头看 3、(1)一会儿,雪下得紧了,太傅高兴地说:“这纷纷扬扬的大雪像什么呢?” (2)正午不到,就是不讲信用,对着人家的儿子骂他的父亲,就是失礼。 4、如:去: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