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床药物治疗学重点_第1页
临床药物治疗学重点_第2页
临床药物治疗学重点_第3页
临床药物治疗学重点_第4页
临床药物治疗学重点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第一章1.合理用药的含义包括:a. 选用药物的药理作用能对抗疾病的病因和病理生理改变;b. 明确遗传多态性与药物反应多态性的关系,对药物产生的特异性反应有应对措施;c. 设计的给药途径和给药方法能使药物在病变部位达到有效治疗浓度并维持一定时间; d. 治疗副作用小,即使有不良反应也容易控制或纠正;e. 患者用药的费用与风险最低但获得的治疗学效益最大。2.临床药物治疗学的内容和任务:帮助临床医师和药师依据疾病的病因与发病机制、患者的个 体差异、药物的作用特点,对患者实施合理用药。第二章药物治疗的原则:安全性、有效性、经济性、方便性。第三章1.药物治疗的基本过程:a. 明确诊断b. 确定治疗目标

2、c. 制定或选择治疗方案d. 开始治疗e. 监测、评估和干预2. 治疗阈:产生治疗效应的最低血药浓度称为治疗阈治疗上限:出现机体耐受不良反应的最高血药浓度称为治疗上限二者之间的范围称为药物的治疗窗严重不良事件(sae)3. 治疗药物监测(tdm)是通过测定血药浓度和观察药物临床效果,根据药动学原理调整 给药方案,从而使治疗达到理想效果的一种方法。4. 为获得与治疗床相适应的药时曲线走势,有三种调整给药方案的途径:改变每日剂量、 改变给药次数、同时改变两者。第四章1. 药物不良反应(adr)正常剂量的药物用于预防、诊断、治疗疾病或调节生理功能时出现 的有害的和与用药目的无关的反应。药物不良事件(

3、ade)指药物治疗过程中所发生的任何不幸的医疗卫生事件,而这种事件不 一定与药物治疗有因果关系。严重不良事件(sae)凡在药物治疗期间出现下列情形之一的称为严重不良事件:a. 死亡 b. 立即危及生命 c.导致持续性的或明显的残疾或功能不全 d.导致先天异常或分娩缺陷 e.引起 身体损害而导致住院治疗或延长住院时间 f.其他有意义的重要医学事件。2.药物不良反应的识别要点:1. 药物不良反应的出现与药物治疗在时间上有合理的先后关系(时序性);2. 药物不良反应与药物剂量之间具有相关性;3. 符合药物的药理作用特征并可排除药物以外因素造成的可能性;4. 有相关文献报道应掌握;5. 去激发反应;6

4、. 再激发反应;.7.进行必要的血药浓度监测。3. 药物不良反应监测方法:a.自发呈报系统 b.医院集中监测 c.病例对照研究 d.队列研究 e.记录联结 f.处方事件监测第五章1.影响药物吸收的相互作用胃肠道 ph 值的影响、结合与吸附的影响、胃肠运动的影响、对肠吸收功能的影响、肠道菌 群的改变2.影响药物代谢的相互作用酶的抑制作用、酶的诱导作用、肠道 cyp 和 p-糖蛋白的影响3. p-糖蛋白为多药耐药基因的产物(化疗药物);是一种跨膜转运蛋白;体内广泛分布如胃肠道上皮、 肝肾、构成血脑屏障的内皮细胞。p-gp 的正常生理功能主要是通过在 atp 酶供能下外排进入 细胞的异源性物质,从而

5、防止异物或有害物质对细胞的侵害。肠道上皮细胞上的 p-gp 通过 外排作用将药物转运回肠腔,限制药物的吸收,从而降低药物的生物利用度。4.药物相互作用的结果a. 相加或协同作用:作用于疾病相关靶点的两个药物合用的效果等于或大于单用效果之和, 药物的治疗作用和副作用均可增强。治疗作用的相加或协同是临床联合用药的首要目的。如 利福平和异烟肼联用抗结核。b. 拮抗作用:作用于同一受体的不同药物可产生拮抗作用。如沙丁胺醇可被普萘洛尔拮抗。 临床常利用这种拮抗作用来纠正一些药物的有害作用。作用于不同受体但效应相反的药物合 用则可出现功能性拮抗。5.不良药物相互作用的临床对策:1、 建立不良药物相互作用数

6、据库;2、 对高风险人群应提高警惕;3、 对高风险的药物严加防范;【发生药物相互作用频率最高的药物有:抗癫痫药物(苯妥英 钠)、心血管病药物(奎尼丁、普萘洛尔、地高辛)、口服抗凝药(华法林、双香豆素)、口 服降糖药(格列本脲)、抗艾滋病病毒的蛋白酶抑制剂(利托那韦)、抗生素及抗真菌药(红 霉素、利福平)、消化道用药(西咪替丁、西沙必利)】4、 尽量减少合并用药;5、 详细记录药物治疗史;6、 适时调整用药方案。第六章1.消化道病变主药通过下列缓解影响药物的吸收:a. 改变胃排空时间b. 改变肠蠕动c. 改变胃肠道的分泌功能2. 影响药物在肝脏代谢的因素:肝药酶数量级活性的改变、肝血流量、肝细胞

7、对药物的摄取 和排泄、有效肝细胞的总数、胆道的畅通与否等。其中以肝药酶数量及活性和肝血流量变化 的影响较为明显。3. 高血压的病理生理过程:高血压病的病理生理过程涉及多个环节,主要受交感神经、肾素 -血管紧张素、血容量的调 节,内源性儿茶酚胺和肾素浓度对临床用药影响很大。多数高血压患者心血管系统内源性儿.茶酚胺增高,交感神经活性增强,使受体长期暴露于高浓度儿茶酚胺递质去甲肾上腺素及 肾上腺素中,致使受体下调。普萘洛尔对于内源性高的患者减慢心律作用相当显著;而在体 内儿茶酚胺浓度不高时,减慢心率作用就不明显。所以在涉及应用内源性配体的受体拮抗剂 时必须考虑内源性配体的浓度对体内受体的影响,用药剂

8、量要加以调整(内源性配体浓度过 高时,拮抗剂用量;病情好转,配体浓度降低,拮抗剂用量)。4.支气管哮喘的药物选择过程:长期哮喘患者支气管平滑肌上的受体数目减少,且与腺苷酸环化酶的偶联有缺陷,而受 体的功能相对增强,因而导致支气管收缩。应用受体激动药有时效果不佳,加用受体拮 抗药则可有良效。长期使用 受体激动剂能引起支气管平滑肌上的 受体数目减少,使药2 2物平喘作用减弱,产生耐受。糖皮质激素则能恢复受体-腺苷酸环化酶-camp 依赖性蛋白 激酶系统功能。大剂量受体激动药不仅本身疗效不佳,而且能拮抗内源性糖皮质激素的上 述调节功能,对哮喘患者不利,因而主张尽量不用大剂量受体激动药。5.胰岛素抵抗

9、:指糖尿病患者每日应用超过 200iu 的胰岛素,没有出现明显的降糖效应。 6.肝脏疾病时临床用药要注意以下几点:a. 禁用或慎用损害肝脏的药物,避免肝功能的进一步损害;b. 慎用经肝脏代谢且不良反应多的药物,改用经肾脏消除的药物;c. 禁用或慎用可诱发肝性脑病的药物;d. 禁用或慎用经肝脏代谢活化后方起效的药物;e. 注意降低剂量或延长给药间隔,从小剂量开始,小心逐渐加量。必须使用有效血药浓度范 围窄、毒性大的药物或对肝脏有毒性的药物时应进行血药浓度监测及严密的生化监控; f.评价应用药物的利益和风险,如用药的风险大于效益则不要使用该药。第七章1. fda 根据药物对胎儿的致畸危险,就药物对

10、妊娠妇女的治疗获益和胎儿的潜在危险进行评 估,将药物分为 a、b、c、d、x 五类,ax 级致畸系数递增。a 类:对胎儿的影响甚微,是最安全的一类,如适量维生素 a、b、c、d、e 等,但大剂量 维生素 a 也可致畸,而成为 x 类药物。b 类:较安全,在动物实验中未显示致畸,但未在妊娠妇女得到证实,多数临床用药属于此 类,如青霉素族及头孢菌素类、红霉素、克林霉素、对乙酰氨基酚、胰岛素等。c 类:对胎儿有致畸作用或其他不良反应,只有在权衡利弊后方可使用,如异丙嗪、阿司匹 林、异烟肼等。d 类:有危害性,但在妊娠期妇女必须用药的情况下(严重疾病或受到死亡威胁)可以使用, 如链霉素、苯妥英钠等。x

11、 类:已证明对胎儿有严重危害,禁用,如甲氨蝶呤、己烯雌酚等。2.妊娠期用药的基本原则:a. 用药时须清楚地了解妊娠周数,妊娠早期避免不必要的用药;对某些药物需权衡利弊;如 病情急需,应用肯定对胎儿有危害的药物,应先终止妊娠后再用药;a. 可用可不用的药不用;可推迟治疗的则推迟治疗;小剂量有效的避免大剂量;单药有效 的避免联合用药;采用疗效肯定、说明清楚、不良反应小且已清楚的老药;中药及西药同样 有效的应用西药;b. 妊娠期用药时应选择同类药中最安全的,首选 a 级或 b 级药物,避免 c 级、d 级,禁用 x 级药物;一般情况下,口服给药为宜。3.哺乳期用药原则:a. 明确母体用药指征,选择疗

12、效确定、代谢快的药物,减少药物在婴儿体内蓄积;.b.药物应用机量较大或时间较长时,最好能监测乳儿用药浓度,调整用药和哺乳的间隔时间; c.在医师指导下使用慎用药物,密切观察乳儿反应;d.如果必须使用对乳儿影响不明确的药物,应停止母乳喂养或改为人工喂养。4.儿童应慎用的治疗药物(选择题):a. 抗菌药物:氨基糖苷类、四环素类、氯霉素、喹诺酮类、磺胺药、大剂量青霉素b. 抗癫痫药:苯巴比妥、苯妥英钠较少应用,通常应用丙戊酸钠,但有肝毒性,监测肝功能 c.糖皮质激素:长期大剂量使用糖皮质激素最严重的副作用是发育迟缓d. 铁剂:儿童对铁盐耐受差,婴幼儿口服 1g 即可引起严重中毒反应e. 镇痛药及解热

13、镇痛药f. 营养补充5.儿童用药剂量计算法:a.按儿童体重计算 b.按已知成人剂量计算 c.按体表面积计算(推荐)d.按药动学参数计算(科 学合理)6. 儿童合理用药原则:a. 严格把握用药指征;b. 选择适宜的给药剂型、剂量与间隔时间;c. 选择适宜的给药途径;d. 关注儿童禁用或慎用的化学药物。7.地高辛是老年人发生药物不良反应中最常见的药物之一。原因是地高辛的治疗量与中毒量 接近,2/3 经肾排泄,1/3 经肝胆排出,老年人肝肾功能减退,使其半衰期延长,故所需的维 持量比年轻人小。地高辛能改善伴有房颤的老年心衰患者的症状,但应减小其维持剂量,一 般给予常规剂量的 1/2 或者 1/4,有

14、条件的应进行血药浓度监测。第九章1. 循证医学(ebm):是指临床药师通过系统地搜集文献、评价药物研究证据(文献),获得 药物疗效、安全性、经济性等方面的研究资料,评估其在制定合理用药方案中的作用,并以 此作出临床药物决策的临床实践方法和过程。(广义定义是系统检索、严格评价各类药学研 究结果,以获得详细、明确的最佳药学证据,并将这些最佳证据适宜地应用于对患者实施的 药学服务。)2. 循证医学主要实施步骤包括:a.提出问题 b.获取证据 c.评价证据 d.应用证据 e.效果评估3.根据研究类型将证据分为 5 级:级,设计良好的随机对照试验;级,设计较好的队列或者病例对照研究;级,病历报告或者有缺

15、点的临床试验;级,病例分析或者质量差的病例对照研究;级,专家意见或者基于生理、病理生理和基础研究的证据。4.meta 分析:是一种定量的系统评价方法,其过程与系统评价过程类似。主要包括异质性 检验、统计分析、敏感性分析等方面内容。步骤为:a.确定效应量 b.异质性检验 c.选择效应 模型和统计方法 d.敏感性分析 e.发表偏倚。第十章1.合理使用抗菌药物指在明确指征下选用适当的抗菌药物,采用适宜的剂量及疗程,使感染 部位抗菌药物浓度足够抑制致病微生物的生长或杀灭致病微生物,但又保持在对人体细胞产.生毒性的浓度之下,达到清除病原微生物,控制感染,又不引发不良反应的目的。 2.抗菌药物治疗性应用基

16、本原则:(一) 诊断为细菌性感染者方有指征应用抗菌药物(二) 尽早查明感染病原,根据病原种类及药物敏感试验结果选用抗菌药物(三) 抗菌药物的经验治疗(四) 按照药物的抗菌作用及其体内过程特点选择用药(五) 综合患者病情、病原菌种类及抗菌药物特点制订抗菌治疗方案3.非手术患者预防用药基本原则:(1) 用于尚无细菌感染征象但暴露于致病菌感染的高危人群;(2) 预防用药适应证和抗菌药物选择应基于偱证医学证据;(3) 应针对一种或二种最可能细菌的感染进行预防用药,不宜盲目选用广谱抗菌药或多药 联合预防多种细菌多部位感染;(4) 应限于针对某一特定时间内可能发生的感染,而非任何时间发生的感染;(5) 应

17、积极纠正导致感染风险增加的原发疾病或基础状况;(6) 以下情况不应预防用药:普通感冒、麻疹、水痘等病毒性疾病;昏迷、休克、中毒、 心力衰竭、肿瘤、应用肾上腺皮质激素等患者;留置导尿管、深静脉导管以及建立人工气道 患者4.围手术期抗菌药物的预防性应用1. 预防用药目的:预防手术部位感染。2. 围手术期预防用药原则:根据手术切口类别、手术创伤程度、可能的污染细菌种类、手术 持续时间、感染发生机会和后果严重程度、抗菌药物预防效果的偱证医学证据、对细菌耐药 性的影响和经济学评估等因素综合考虑。3. 抗菌药物品种选择(1) 根据手术切口类别、可能的污染菌种类及其对抗菌药物敏感性、药物能否在手术部位 达到

18、有效浓度等综合考虑(2) 选用对可能的污染菌针对性强、有充分的预防有效的偱证医学证据、安全、使用方便 及价格适当的品种(3) 应尽量选择单一抗菌药物预防用药,避免不必要的联合使用(4) 头孢菌素过敏者,针对革兰阳性菌可用万古霉素、去甲万古霉素、克林霉素;针对革 兰阴性杆菌可用氨曲南、磷霉素或氨基糖苷类(5) 对某些手术部位感染会引起严重后果者,若术前发现 mrsa 定植的可能或该机构 mrsa 发生率高,可选用万古霉素、去甲万古霉素预防感染,但应严格控制用药持续时间 (6)不应随意选用广谱抗菌药物作为围手术期预防用药4.给药方案(1) 给药方法:大部分为静脉输注,少数为口服给药;静脉输注应在皮

19、肤、黏膜切开前 0.5-1 小时内或麻醉开始时给药;万古霉素或氟喹诺酮类应在手术前 1-2 小时开始给药(2) 预防用药维持时间:清洁手术:手术时间2 小时,术前给药一次;手术时间超 过 3 小时/超过所用药物半衰期的 2 倍以上/成人出血量超过 1500ml,术中应追加一次。清 洁手术的预防用药时间不超过 24 小时。清洁-污染手术和污染手术的预防用药时间亦为 24 小时。心脏手术、污染手术可视情况延长至 48 小时。5. 抗菌药物给药途径6. 儿童患者抗菌药物应用的注意事项:1 氨基糖苷类抗菌药物有明显耳、肾毒性,儿童患者应尽量避免应用;2 糖肽类抗菌药物有一定耳、肾毒性,儿童患者仅在有明

20、确指征时选用;.3 四环素类可导致牙齿黄染及牙釉质发育不良,不可用于 8 岁以下儿童;4 喹诺酮类对骨骼生长发育可能产生不良影响,避免用于 18 岁以下未成年人。7.抗菌药物联合用药原则:a. 病原菌尚未查明的严重感染,包括免疫缺陷者的严重感染;b. 单一抗菌药物不能控制的严重感染,需氧菌及厌氧菌混合感染,2 种及 2 种以上复数菌感 染,以及多重耐药菌或泛耐药菌感染;c. 需长程治疗,但病原菌易对某些抗菌药物产生耐药性的感染;或病原菌含有不同生长特点 的菌群,需要使用不同抗菌机制的药物联合使用;d. 毒性较大的抗菌药物,联合用药时剂量可适当减少。联合用药宜选用具有协同或相加作用 的药物联合。通常采用 2 种药物联合,3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