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语文上册22短文两篇《陋室铭、爱莲说》学案(新版)新_第1页
八年级语文上册22短文两篇《陋室铭、爱莲说》学案(新版)新_第2页
八年级语文上册22短文两篇《陋室铭、爱莲说》学案(新版)新_第3页
八年级语文上册22短文两篇《陋室铭、爱莲说》学案(新版)新_第4页
八年级语文上册22短文两篇《陋室铭、爱莲说》学案(新版)新_第5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22 短文两篇一、初读课文,为下面加点的字注音。陋室铭()德馨()案牍() 蕃 ()出淤()泥濯()亵()噫()隐逸()鲜()不蔓不枝() 苔痕()()二、再读,不看注释,尝试解释下列加点词语。(不会的用红笔做好标记)有仙则名() 有龙则灵()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苔痕上阶绿()谈笑有鸿儒()可以调素 琴() 往来无白丁()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可爱者甚蕃()濯清涟而不妖()( ) 不 蔓 不 枝()香远益清 ( )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 花之君子者也() 陶 后 鲜 有 闻 ( ) 三、了解作者。刘禹锡, 代诗人、哲学家,字 。洛阳人。周敦颐,代人,字,哲学家,学

2、者就称他为。四、设问导读。1. 陋室铭既是写陋室,为何写“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2. 爱莲说写莲花,为什么还提到了菊和牡丹呢?五、结合课文注释,请同学们试翻译全文,不懂之处先圈画出来。六、如果你能在上课前背下课文,写下自己的名字,炫耀以下。我已经背下来了!4【课后检测】一、根据诗文内容填空1、陋室铭选自,作者是(朝代)著名诗人。2、 佳句默写。 ft不在高, 。 斯是陋室。 ,草色入帘青。 ,西蜀子云亭。二、解释下列句子中的词语:1、ft不在高,有仙则名(名:)2、水不在深,有龙则灵(灵:)3、斯是陋室,惟吾德馨(德馨:)4、无丝竹之乱耳(丝竹:)5、无案牍之劳形(劳:)6、可爱者甚蕃(

3、蕃:)7、陶后鲜有闻(鲜:)8、亭亭净植(植:)9、濯清涟而不妖(濯:) 三、翻译下列句子。1、斯是陋室,惟吾德馨。2、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3、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4、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三、填空。1、陋室铭中提挈全文的词语是文中的点睛之笔是2、爱莲说的结构,我们可以概括为:一条线索,即以为线索;两个陪衬,即以为莲的总陪衬,以和作为莲的旁衬和反衬;三种类型, 即以写三种花来写三种人:、。 3 、 爱莲说 中用来比喻君子既不与世俗同流合污, 又不孤高自傲的句子是:。4、比喻君子通达事理,行为方正,美名远扬的句子是:。5、比喻君子志洁行廉,庄重而又令人敬佩的句子是:。6、“与

4、近朱者赤,近墨者黑”意思相反的一句是:。八年级语文上课中导学22 短文两篇一、疏通文意1、生朗读课文,结合注释,借助工具书,小组内合作疏通文意,不会的做好记录。2、 小组间提出质疑,全班进行交流,教师订正补充。3、找学生翻译重点句子(每生一句)。二、再读课文,读出情感,注意抑扬顿挫,语气恰当,合作探究。陋室铭主要探究以下问题: “ft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斯是陋室,惟吾德馨”用了什么修辞?有什么作用?“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的言外之意是什么?“何陋之有?”有什么作用?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4。前文说“斯是陋室”后文却说“何陋之有”,是否矛盾?为什么?爱莲说主要探究以

5、下问题:1. 作者描写莲花,为什么先写陶渊明爱菊,世人爱牡丹?这样写有什么作用?2. 文中对莲花的描写有什么作用?3. 用自己的语言概括作者赞扬的莲花的高贵品质。4. “莲之爱,同予者何人?”表达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5. “牡丹之爱,宜乎众矣。”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三、进行背诵比赛。四、拓展练习。作者在文中为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托物言志,用“莲”来自比,又用“菊”和牡丹来衬托。联系你自己的志趣和追求,写出你最喜爱的一种花,并用一句话来概括喜爱的原因。当堂达标(30 分)1. 解释下列语句中划线的词。(4 分)可爱者甚蕃() 濯清涟而不妖()不蔓不枝() 香远益清()2. 翻译下面的语句

6、。(4 分)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人?3. 理解填空。(6 分)第一段中描写莲花高洁.质朴的语句是,描写莲花正直的语句是:短文以莲为写作对象,写菊、牡丹的目的是:从上下文连贯的角度看,第二段结尾句“牡丹之爱,宜乎众矣”应放在“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的前面,作者将它放在结尾的目的是什么?4. 短文赞扬莲花“出淤泥而不染”的高贵品质,实则是作者思想情怀的抒发。可现实生活中,有人却认为“近朱者赤,近墨则黑”,对这两种观点,你是怎样看待的?请简述理由。(4 分)5. 下列句子,朗读停顿划分有误的一项是( )(2 分) Aft不在高,有仙则名 B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C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D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6 中心的句子是:(4 分)7. 作者通过描写自己的“陋室”表明了自己的愿望和 的生活情趣。这两篇短文采用了 的写法。(3 分)8. 选出理解不正确的一项 ( )(2 分) A“龙”和“仙”是比喻道德高尚的人。 B“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渲染了居室恬静的气氛。C“谈笑有鸿儒,往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