婺源清华胡氏宗族考略的论文.doc_第1页
婺源清华胡氏宗族考略的论文.doc_第2页
婺源清华胡氏宗族考略的论文.doc_第3页
婺源清华胡氏宗族考略的论文.doc_第4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婺源清华胡氏宗族考略的论文 :宗族;婺源;清华胡氏; 摘要:婺源清华胡氏宗族源于 汉代安定郡,唐末为避黄巢之乱南迁,先迁歙县黄墩,再迁祁门义 成都,最后才定居婺源清华,成为徽州历史上的望族。 中图分 类号: g09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10012435(2012)01001703 research of al university, ily abstract: hu clan, no huangchao rebellion, hu clan moved southoved to huangdun village in shexian county, and then moved to

2、 yichengdu toen county, and finally it settled in qinghua in e a distinguished family in the history of huizhou. 徽州地区在历史上是一个宗族社会,地方上的宗族是古代县级政府 以下强有力控制地方社会从西北到东南 :婺源清华胡氏宗族的源流与 迁徙的重要力量。世家大族是我们窥探徽州历史上地方社会的重要 视角。婺源清华胡氏起源于西北,从唐末起迁居婺源清华镇,直至 清末,清华胡氏宗族涌现出一批杰出人物,成为徽州历史上的望 族。如宋代在乡里建立东山书舍的胡崇;名臣范仲淹好友、嘉祐年 间的太子中允

3、、天章阁侍讲胡瑗;徽宗时进士胡昶、胡铨;岳飞麾 下主管机宜文字的幕僚胡闳休;绍定年间的进士、德安知府胡煚; 明代嘉靖举人、湖广沅陵知县胡晟。尤其在明清时期,婺源清华胡 氏宗族涌现出大批徽商,有文字详细记载的就有 60 多人。历史上婺 源清华胡氏宗族在地方社会有着重要的影响力。胡瞳和胡学在当地 抗击黄巢袭扰地方,获得极高声望。据记载: “胡氏为新安名族冠, 唐室之季,巨寇扰壤,仆射公、常侍公相继以勋业显,厥后为名 臣,为硕儒,文德武功后先辉映,乡贤崇祀,千秋俎豆。”1卷五 婺源清华东园胡氏宗族,即是以婺源县清华镇东园村为中心 的宗族。其源于西北的安定郡,清华东园胡氏勋贤总谱 舆 考载: “我胡族

4、肇自汉安定郡,唐末避巢寇乱徙居新安。至祖常 侍,复由古歙徙古治清华,卜宅长子孙,实权兴于东园,皆数典者 不可忘也。 ”又载: “世系(胡)福为姑孰守,避巢乱,子孙徙居新 安,故新安之有胡姓遂从此始考 ”。 这一支胡氏宗族迁居婺源 清华之前在西北地区繁衍生息,定居西北安定时期,曾涌现多名杰 出的人物,如胡伯奇、胡计宁、胡广、胡奋等。胡伯奇为汉代廷 尉,被封安定郡君。汉景帝时,胡计宁为都尉,因军功封车骑将 军。在随后的七国之乱中拥护中央政府,后封安定郡王。即史载: “公讳计宁,父伯奇仕汉为廷尉赠安定郡君,汉景帝时,计宁为都 尉,因寇萧授裨将,征之有功,封车骑将军。后七国谋叛请击,封 安定郡王。 ”

5、汉安定郡王计宁公像赞: “今睹遗像,凛乎其容, 实开清华之右族,长仰安定之遗风。 ”1卷七胡广,字伯始,东 汉安帝举孝廉,历任司空、太尉、太傅,自顺帝至灵帝,宦海 31年, 82 岁卒,死后备极哀荣。后汉书 2卷四十四也载: “自 在公台三十余年,历事六帝,礼任甚优,每逊位辞病,及免退田 里,未尝满岁,辄复升时。 ”汉安乐侯广公像赞 1卷七载: “少孤贫,有大孝行。东汉安帝察举孝廉,以广为天下第一,拜为司 空,再任司徒,五登太尉,四授太傅。性温柔谨素,常逊言恭色, 达练事体,明解朝章,其所命皆天下名士。与故吏陈蕃、李成并为 三司,蕃等每朝会辄称疾避广,时人荣之,为之语曰:万事不理 问伯始,天下

6、中庸有胡公。广在公台三十余年,历事安、顺、 冲、质、桓、灵六帝,自顺帝汉安元年为司空,至灵帝熹平元年壬 子岁春三月卒,历官三十一年,寿八十二。使官郎将持节奉策赠 策,赠太傅安乐侯,印绶给东园梓器,谒者护丧,赐篆茔于原陵。 谥文恭侯,拜家十人为郎吏。自公卿大夫博士议郎以下数百人皆哀 绖殡位,自终及葬。汉兴以来人臣之盛未尝有也!” 1卷七胡奋,安定人,在西晋国以抗击匈奴获军功,后将女儿嫁晋武公,卒 赠侯爵。晋书载: “胡奋,字玄威,安定临泾人也,魏车骑将军 阴密侯遵之子也以累迁征南将军、假节、都督荆州诸军事,迁护军,加散骑常侍。奋 家世将门,晚乃好学,有刀笔之用,所在有声绩,居边特有威惠。 3卷五

7、十七晋镇国大将军奋公像赞载:“公安定临泾人,名奋,字元威。少好武业,有谋略。仕晋武帝,为除州刺史,击匈奴 有功,拜征南将军,假节都督荆州诸军事,迁护军加散骑常侍。后 以女入宫,迁左仆射加镇国大将军,卒赠壮侯立祠在汉阳府以祀 之。” 1卷七这一支胡氏宗族迁徙到徽州主要在隋唐时期,经历了从胡福到胡瞳的五代人。胡福是胡瞳的曾祖父,字缘 善,隋姑孰太守。因有政声,封太常卿,卒赐王礼。唐太常卿福 公像赞曰: “公讳福,字缘善,任姑孰守,今太平府是也。专以德 化民,不任刑罚,因开古黟河套,大有政声,封太常卿,及卒赐以 王礼。黟民感其德立庙祀,为称曰大政公。朱晦庵先生尝过其祠, 诗曰:出下无余地,田庐成一村

8、。四时瞻庙貌,尽是太常孙。 其后子孙因避黄巢之乱居歙之黄墩,至瞳公转迁祁门,学公迁婺 源。 ” 1卷七后胡福子孙为避黄巢战乱迁居到歙县的黄墩,而到 胡瞳这一代又转迁到祁门义成都。直到胡福之后的第五代胡学才最 终定居到婺源清华,这也是胡学被婺源清华东园胡氏宗族推为始迁 祖的原因。宗谱中的东园卜居始末对此记载甚详:东园 “即在清华古县基处。自唐文德元年夏,银青公致政诏赐新安开国男,食邑 三千户,以此为市井,与山林之致,遂构居焉。”1卷三在新安名族志中对这一胡氏宗族也有记载: “出安定郡之永昌公后,至 汉有曰广者,为时名臣,称天下中庸。历传曰瞳者,宦寓宣 徽,家於新安黄墩,生子学,字真翁,号东山光启

9、三年诏加御史中丞,由黄墩徙居清华,生子八人:曰延简、延升、延厚、延 晖、延稀、延乐、延鲁、延照,世家于此。 ” 4由此我们可以理出婺源清华东园胡氏宗族的迁徙线路如下:安定郡 歙县 黄墩祁门义成都婺源清华。三崖九洞出尘寰 :清华胡氏宗族的始迁祖与婺源清华镇婺源地处皖、浙、赣三省交汇之地, “婺源县,府西南二百四十里。西至江西乐平县百九 十里,南至江西德兴县百十里,西北至江西浮梁县百五十五里,东 南至浙江开化县百七十里。 ”5卷二十八境内山峦叠嶂、溪流交 错,有“盘踞徽绕三百里,平分吴楚两源头 ”之称。婺源县相对于徽 州府其它五县建县历史较晚,但仍有 1200 多年的历史。据载:婺源 县“本休宁县

10、地。唐开元二十八年,析置婺源县,属徽州。宋因之。 元元贞初,升为婺源州。明洪武二年,复降为县。旧有城二里,今 废。编户百六十四里。 ”5卷二十八县的重镇,原本是婺源建县 时的治所。 “婺源故县在县北二十五里。志云:唐分休宁回玉 乡,并割鄱阳怀金乡,置婺源县,治清华镇。中和二年,杨行密将 陶雅守歙,县人汪武怨其暴横,率民立营栅,据弦高镇以抗之,自 为镇将,遂移县治于弦高。武死,陶雅以朱环为新县制置巡辖等 使,复旧县为清华镇。后皆因之。今县即故弦高镇也。怀金乡,在 县西,与乐平县接境。 ”6在江西清华东园胡氏勋贤总谱中 婺源清华东园胡氏宗族的始迁祖胡学之父胡瞳有着对清华美丽景色 的题咏:“三崖九洞

11、出尘寰,问讯真人得纵观。丹熟已乘仙鹤去,云 深惟有老龙蟠。铁船过海源流远,玉柱擎天星斗稀。臂破莓苔认诗 句,录归传作书图看。 ”1卷七可知当初胡氏宗族南迁后之所以 决定在这里“卜宅长子孙”,绝不是偶然的。 谱载原籍安定的胡 氏是在唐代末年为避黄巢之乱,迁徙到徽州定居。虽然说是为了躲 避战乱而迁徙徽州,但从宗谱的材料唐仆射胡公传、始祖银 青公行实和始祖银青公别传 1卷五中可知,被婺源清华东 园胡氏宗族奉为始迁祖的胡学与其父胡瞳曾在唐末的黄巢之乱中率 领徽州地方百姓抵御乱军侵扰,立有大功。谱载: “公讳瞳,祁门义 成都人。少负才勇,为乡里所畏服,广明初,黄巢犯宣歙,公起义 集壮士御之境上,屡与巢兵塵战,贼众败走都统郑畋、王铎前后上其功 ,授浙西节副使 ,加赠金紫检校尚书右仆射。 ”1卷五被婺 源清华东园胡氏宗族推为始迁祖的胡学,在当时也有着显赫的地位,在徽州地方有着显著的影响力。胡学是胡瞳的小儿子,据始 祖银青公别传载,胡学自幼聪明,唐咸通九年登进士第,拜本路 司户。乾符元年,胡学上书弹劾田令孜,被贬福州,后任舒城令。 黄巢之乱后,长安陷落,僖宗逃至四川,在唐王朝前途渺茫之际,胡学始终对朝廷忠心耿耿。 其后,胡学与李克用、王荣等协力作战,征讨黄巢。胡学因其功勋 卓著封为宣歙节度讨击使、银青光禄大夫、散骑常侍、新安郡开国 男爵,被后人称做常侍公。 1卷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