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级语文下册单元第一单元教案_第1页
五年级语文下册单元第一单元教案_第2页
五年级语文下册单元第一单元教案_第3页
五年级语文下册单元第一单元教案_第4页
五年级语文下册单元第一单元教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第一单元 单元概述 单 元教材分析 童年,是充满纯真和情趣的时光 ,也是令人留恋和难以忘怀的时光。本单元以童年” 为主题,依次编排了两篇精读课文,两篇略读课文,一个口语交际,一次习作和一个语文园 地。古诗三首向我们展示了古代儿童生活的画面一一四时田园杂兴(其三十一)塑造 了乡村儿童天真、勤劳、可爱的形象;稚子弄冰绘声绘色地表现了儿童以冰为钲、自得 其乐的盎然意趣;村晚一诗是诗人即景而写 ,写出了放牛回家的孩子横坐在牛背上,拿 着短笛随意吹奏的场景,构成了一幅饶有生活情趣的乡村晚景图。祖父的园子一文,作 者萧红用诗意的语言,写出了祖父的园子给自己的童年带来的快乐。月是故乡明表达了 作者热爱故乡、

2、眷恋故乡的真挚情感。梅花魂通过五个小故事 ,表现了外祖父对祖国的 热爱、眷恋之情。口语交际围绕“走进他们的童年岁月”训练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习作以 “那一刻,我长大了 ”为主题,要求学生写一写自己成长历程中印象最深的事情 ,要把感到 自己长大了的“那一刻”的情形写具体。语文园地包括 “交流平台” “词句段运用”“日积月 累”三个板块。 单元教学冃标 1. 会认、会写本单元的重点生字、词语。 2. 引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古诗 ,背诵古诗,默写古诗四时田园杂兴(其三十一)。 3. 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的内心感受,感悟作者的表达方式。 4. 引导学生练习习作,教会学生在习作中能把一件事写清楚,写具体

3、,写出自己的真 实感受。 5. 通过对本单元的学习,引导学生感受童年生活的美好和珍贵。 单一 _严jfi点难点 重点 1. 会认、会写本单元的重点生字、词语。 2. 引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的内心感受,感悟作者的表 达方式。 难点 1 指导学生通过对重点句子的朗读 ,体会作者怀念童年的思想感情 ,并揣摩这种感情 是如何表达出来的。 2. 通过对本单元的学习,引导学生感受童年生活的美好和珍贵。 元课时分配 古诗三首3课时 祖父的园子2课时 月是故乡明1课时 梅花魂1课时 口语交际:走进他们的童年岁月1课时 习作:那一刻,我长大了 2课时 语文园地2课时 一 一 1 古诗

4、三首 ft材血3心 四时田园杂兴(其三十一)是宋代诗人范成大的作品,通过描写乡村农人耕织以及儿 童学着大人的样子耕种田地的情景,展现了农家夏忙的劳动场面,塑造了乡村儿童天真、勤 劳、可爱的形象。全诗语言平白、朴实、自然,具有浓浓的生活气息。稚子弄冰全诗共 四句,从小孩幼稚嗜玩的心理特征切入,描绘出一幅稚气满纸而又诗意盎然的“脱冰作戏” 的场景。村晚是一首描写乡村晚景的诗。诗人即景而写,构成了一幅饶有生活情趣的乡 村晚景图,抒发了诗人对闲适的乡村生活的赞美和向往之情。 学情EEL心 对于古诗,通过几年的学习,学生已经掌握了一定的方法。教学时,可采用举一反三、 比较教学等方法,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意

5、识,挖掘他们的学习潜能。再借助导语把学生带入 诗的意境,介绍诗人之后,可充分发挥插图和注释的作用,让学生自读自悟,从而更好地理 解诗句。 敦学国曲 i 教学中,可以引导学生结合拼音把每首诗读准确、读流利,在对古诗整体感知的基 础上采用自主学习和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加深对诗句的理解,体会诗人的情感。 2加强朗读和背诵。诗词的积累,是一种重要的积累。它不仅是语言的积累,更是文 化的沉淀。要采用多种方式训练学生的诵读,把握住诗人的感情基调,读出自己的感受。 3在学生对诗意有所理解的基础上,结合自己的感受和课文中的插图,想象诗中呈现 的情景,体会孩子们童年生活的有趣。 4 让学生课外积累、 诵读有关童

6、年趣事的古诗,进行交流,激发学生学习古诗的兴趣。 敦学d口曲 【知识与技能】 i 掌握本课生字词。 2.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背诵这三首古诗,能默写四时田园杂兴(其三十一)。 3. 通过诵读、解读、悟读古诗,理解诗意,感悟诗中描绘的画面和诗人表达的思想感 情。 【过程与方法】 借助注释和插图理解古诗的大意,引导学生掌握学习古诗的基本方法,培养阅读古诗的 兴趣,养成课外主动积累的好习惯。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 激发学生对古诗的热爱之情。 2体会诗人对乡村风光的热爱与向往,对劳动生活、劳动人民的赞美。 重点E13!曲 重点 理解古诗的内容,体会诗人的思想感情。 难点 培养阅读古诗的兴趣

7、和对古诗的热爱之情,养成课外主动积累的好习惯。 教学m心 教师:准备相关多媒体课件。 学生:查阅有关古诗的资料以及三位诗人的生平和创作情况。 3课时 1 掌握本课的生字词。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背诵并默写四时田园杂兴(其三十一)。 3理解诗意,想象诗中描绘的情境,感受乡村田园生活的情趣以及诗人表达的情感。 逹鱼 重点 掌握本课的生字词。 难点 理解诗意,想象诗中描绘的情境,感受乡村 田园生活的情趣以及诗人表达的情感。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激发兴趣 童年是纯真的、美好的,也是丰富多彩的。身处童年的你们正在经历着人生的美好季节, 你能想象古代的儿童, 他们的生活是怎样的吗?让我们乘上古

8、诗的飞船,穿越时光隧道, 感受古代儿童生活的乐趣吧! 二、初读古诗,整体感知 1 读准字音,读出节奏。 (1) 自由朗读,借助拼音读准字音,把诗句读通顺。 (2) 教师范读,注意朗读节奏和停顿。(多媒体课件) 昼出/耘田/夜绩麻,村庄/儿女各当家。 童孙/未解供耕织,也傍/桑阴学种瓜。 (3) 指名试读,评议。 2释题:“兴”是什么意思?用自己的话说一说题目的意思。 (“兴”在这里读第四声,意思是“兴致”,题目的意思是 “诗人看到一年四季不同的 田园景色而产生了很多的感想 ”。) 3带着对题目的理解,齐读古诗。边读边想:这首诗描写的是什么季节的田园风光? 你是从哪里看出来的?诗中都写了哪些人物

9、?他们分别在干什么? (夏季,从“桑阴” 一词可以看出;村庄儿女:昼耘田、夜绩麻;童孙:学种瓜 三、精读古诗,探究诗意 1 借助注释或工具书,理解重点字词。 2. 小组讨论,并全班交流。 3. 指名试着概括全诗大意。 (白天在田间除草,夜晚搓麻线,村里的男女都各自忙着自己的事情。小孩子不懂耕田 织布,也在桑树荫下学着种瓜。) 四、品读古诗,体会情感 1. 品读昼出耘田夜绩麻,村庄儿女各当家。” (1)读这两句诗,你脑海中浮现了怎样的画面? (男耕女织,日夜辛劳的劳动画面。) (2)围绕“耘田绩麻”启发想象农民们除了“耘田绩麻”还要干些什么活? (插秧、收割、犁地、积肥 ) 2. 品读“童孙未解

10、供耕织,也傍桑阴学种瓜。” (1)读这两句诗,你眼前浮现出怎样的画面? (几个孩子在树荫下,拿着小铲子学着大人的样子种瓜的画面。) 从这两句诗中,你体会到了什么? (体会到了儿童的天真可爱 ,在勤劳的父母的感染下,他们也爱上了劳动,做一些力所 能及的事情。) 3. 指导学生带着感情诵读古诗。读出对热爱劳动的劳动人民和儿童的赞美之情。 五、走进诗人,拓展延伸 1. 范成大(11261193)南宋诗人,字致能,晚年自号石湖居士,平江吴县(今江苏苏州) 人。他与杨万里、陆游、尤袤合称南宋“中兴四大诗人”。其诗题材广泛,对农民的痛苦, 官吏的残暴等都有反映,诗风清新明快。著有石湖诗集石湖词吴船录等。

11、2. 课外阅读四时田园杂兴其余的几首。 裱书丧ii 四时田园杂兴(其三一 ) 宋 范成大 昼耕田 村庄儿女亠睜宀 勤劳 夜绩麻 童孙:学种瓜天真、可爱、爱劳动 ,讹DJ 1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背诵稚子弄冰。 2 边读边想象画面,借助注释理解诗意。 3. 通过有感情的朗读,体会诗人的情感以及孩子们的天真可爱。 S a it a _#”电”那 重点 边读边想象画面,借助注释理解诗意,并能用自己的话讲述诗句的意思。 难点 体会诗人的情感,孩子们的天真可爱快乐。 !教学过程 一、初读古诗,整体感知 1自由朗读古诗,读准字音,把握节奏。 2杨万里(11271206),字廷秀,号诚斋,吉州吉水 (

12、今江西省吉安市)人。南宋著名诗 人。他的诗通俗易懂,清新活泼,富有生活情趣,当时人称“诚斋体”。 著有诚斋集等。 二、精读古诗,了解诗意 1 自学要求:小组合作学习。 (1)借助课文注释、工具书或与组员探讨,理解字词,初步理解古诗大意。 (诗意:早晨起来,小孩子把冰从盆里取出,用彩线穿起来当作锣来敲。敲出的声音像 玉磬一样穿越树林,冰块忽然落在地上发出像玉石破碎一样的声音。) 交流自己的独到见解,从诗中你听到了哪些动听的声音?想到了哪些有趣的事情? 2 .结合自己的感悟,有感情地朗读古诗。 三、品读古诗,领悟诗境 1 师提出自学要求,进行品读理解。 (1)练习有感情地朗诵古诗,每读一句想象到哪

13、些美好的画面?悟到了哪些美好的情 感? (2)把想象到的画面用自己的语言形象地描述出来并赋予它美好的情感。 2 交流感受,练习朗读。 围绕“诗中描述的儿童的童年生活怎么样?你觉得诗人是怀着怎样的心情来写的”这 两个问题,有感情地朗读古诗。 全班交流。允许有自己的感受。对学生不正确的认识要恰当 地进行引导。 四、课堂小结,拓展阅读 1 交流积累的写儿童生活的古诗。 2 拓展阅读杨万里其他写儿童生活的古诗。 舟过安仁 宋杨万里 一叶渔船两小童, 收篙停棹坐船中。 怪生无雨都张伞, 不是遮头是使风。 闲居初夏午睡起其一 宋杨万里 梅子留酸软齿牙, 芭蕉分绿与窗纱。 日长睡起无情思, 闲看儿童捉柳花。

14、 五、作业 以散落在古诗里的童年”为主题画一张手抄报。 稚子弄冰 宋杨万里 脱晓冰 面。 稚子穿彩丝 敲玉磬 天真可爱 课时目标 1.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古诗村晚 2. 理解诗句的意思,想象诗中描绘的画面。 3. 感受古诗文字和意境的美,体会诗人的情感。 重点 理解诗句的意思,想象诗中描绘的画面。 难点 感受古诗文字和意境的美,体会诗人的情感。 敎学过程 一、复习激趣,导入新课 1. 弓I导回忆、背诵以前学会的古诗,复习学习古诗的方法。 2. 出示诗题:村晚。 (1)解题:启发学生用逐字理解、补充意思的方法读懂诗题,初步了解这首诗描绘的画 (2)简介作者:雷震,宋代诗人。 二、初

15、读古诗,整体感知 1. 提出要求,指导自学。 2. 检查自学效果。 (1) 读准字音:指名让学生分句朗读,多媒体课件出示生字,指导识记。 (2) 读好诗句:重点指导学生按古诗的节奏读好诗句。 草满/池塘/水满陂, 山衔 / 落日/ 浸寒漪。 牧童 / 归去/ 横牛背, 短笛 / 无腔/ 信口吹。 三、品读古诗,理解诗意 1默读古诗,画出不理解的字词,查工具书并联系上下文理解诗句的意思。 2交流议答,使学生明确: (1)草满池塘水满陂。 a. 指名读。 b. 谁能说一说这句诗的意思? (池塘堤岸上长满了绿油油的草 ,池塘里涨满了水。) (2)山衔落日浸寒漪。 a.指名读。 b.这一句诗里的衔”是

16、什么意思?(衔:口里含着。) c. “山”如何“衔”落日?请同学们发挥想象,联系上下文来理解。 (本文指落日西沉 , 半挂在山腰 , 好像被山咬住了。 ) d. “寒漪”这个词你是怎么理解的?(寒漪:“漪”指水中的波纹。 寒漪 ”是指傍晚 夕阳下的暗绿色波纹。 ) e.谁能说一说这句诗的意思?再把一、二两句诗的意思连起来说一说。 (池塘四周长满 了绿草 ,池塘里的水几乎溢出了池岸。远处的青山 ,衔着红彤彤的落日 , 起把影子倒映在 水中 , 闪动着粼粼波光。 ) (3)牧童归去横牛背,短笛无腔信口吹。 a. 指名读。 b. “牧童”指什么人?(这里指放牛的孩子。) “归去”表示回到哪里去? (

17、回到村子里去。 ) 看图:“横牛背”你是怎么理解的? (横坐在牛背上。 ) c. 指名说说这两句诗的意思。(放牛回来的孩子横坐在牛背上 ,用短笛随口吹奏着不成 调的乐曲。 ) 四、体会情感,背诵古诗 1. 整首诗描绘了怎样的景象,你从中体会到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 (整首诗围绕 “村晚 二字 ,描绘了一幅恬静闲适的乡村晚景图。 从中体会到了诗人对悠然恬静的乡村生活的向往 之情。) 2 带着感情自由朗读古诗。 3 指名背诵:比一比谁背得快。 4. 全班一起背诵。 五、布置作业,课堂小结 背诵三首古诗。默写四时田园杂兴(其三十一)。 村晚 宋杨万里 景:草、水、山、落日f恬静闲适 牧童:横牛背、信口

18、吹t调皮可爱 进入了五年级,学生对于古诗的学习并不陌生。因此在学生初读古诗时,我提示容易出 现错误的字的读音,弓I导学生复习古诗的一般的学习方法。由于以往一直都在渗透古诗的学 习方法,所以学生很自然就回忆起了:解释题,知作者;抓字眼,明诗意;多诵读,悟诗情。 于是我放手让学生按照此方法进行自学。学生很快就进入了学习的状态,由读到悟,在整个 自学过程中,学生不断抓住相应的字眼,品味到了古诗所传达的意境。在汇报的过程中,学 生能够体会到古代儿童那种自由安闲的生活,但是无法很好地诠释诗的大意,必须依靠老师 的一些引导方可说出,说明学生在理解、想象方面还是有所欠缺的。如果这节课能够使用多 媒体随时展现

19、儿童玩耍的情景,使画面活起来,再结合文字教学,学生理解起来会更容易。 2祖父的园子 随着作者富有诗意的语言,我们走进了祖父的园子。祖父的园子是一幅明丽、漂亮、富 有童话色彩的画,画里有树、有花、有菜、有庄稼、有蜻蜓、有蝴蝶、有蚂蚱、有小鸟、有 风、有雨,还有太阳的光芒、云朵的影子,这是作者童年的乐园,就像作者所说,“花园里 边明晃晃的”“新鲜漂亮”。这里的一切都是欣欣然的,充满了生命的气息。 这里的一切都 是自由的,花是自由的,鸟是自由的,虫子是自由的,菜是自由的,空气里弥漫着自由,童 年的作者也是自由的, 这自由正是作者童年快乐的源泉。文章字里行间流露出了作者对同年 快乐、自由生活的怀念之情

20、。 学傭墮口3 五年级的学生已经具有初步的阅读能力,以及赏析、品悟课文内容的能力。这个年龄阶 段,学生的自主意识已普遍增强, 他们对作品的感受逐渐接近作品所传达的思想感情,他们 的心灵逐渐与作者的思想感情合拍。通过讨论,对作品的感受和理解能与作者基本达成共识。 充分自主地朗读课文,在读中体会感情,在读中感悟语言的特点。 教学国心 i. 可以从萧红和她的 呼兰河传入手,介绍萧红短短一生的文学成就, 介绍她的呼 兰河传,激发学生对课文的阅读兴趣。 2. 引导学生结合插图朗读课文,边读边想象画面,在读中体会情感,在读中感悟语言 的特点。在充分朗读的基础上,交流园子里的景物,作者在园子里所做的事情,以

21、及作者的 心情,是从哪些描写中体会到作者的心情的,或作者为什么对祖父的园子久久不能忘怀, 交 流中机引导学生读有关的段落,读出自己的体会,感受作者的语言特点和表达方式。 3. 可以引导学生背诵或抄写喜欢的段落,积累语言。 4可以引导学生读呼兰河传的另一个描写园子的片段,进一步感受作者童年的快 乐,感悟作者的表达方式。 敦学盘口曲 【知识与技能】 1掌握本课的生字词。 2. 熟读课文,知道祖父的园子里有些什么,作者和祖父在园子里做了什么,体会作者 自由自在、快乐无忧的心情,感受作者童年生活的情趣。 3. 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的内心感受,感悟作者的表达方式。 【过程与方法】 1通过联系上下文理解

22、词语的意思。 2通过对园中景物的描写,体会作者快乐的心情。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体会作者在园子里自由自在、快乐无忧的心情,感受作者童年生活的情趣。 点(33心 i. 知道祖父的园子里有些什么,作者和祖父在园子里做了什么,感受作者童年生活的 乐趣。 2体会作者内心的感受,学习作者的写作方法。 敦学m心 教师:准备相关多媒体课件。 学生:课外阅读呼兰河传。 谍时區1翳 2课时 第!谍肘 课时目标 i学习本课的生字、新词,提高自主学习生字、新词的能力。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知道祖父的园子里有些什么,作者和祖父在园子 里做了什么。 重点 学会本课的生字、新词,提高自主学习生字、 新词的

23、能力。 难点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知道祖父的园子里有些什么,作者和祖父在园子里做 了什么。 :教学过程 一、介绍作者,导入新课 1. 童年生活中总有一些人和事让我们念念不忘。今天要学习的这篇课文中的哪些童年 生活情景让作者对童年生活念念不忘呢?下面,让我们一起走近萧红的祖父的园子,感 受她的快乐童年生活。(板书课题:祖父的园子) 2. 介绍作者。 萧红,现代著名作家,原名张迺莹,黑龙江呼兰人。1933年开始文学创作,1935年发 表了成名作生死场,开始用笔名萧红。1940年发表了著名长篇小说呼兰河传。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自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2勾画生字

24、新词,注意读准字音。通过查阅工具书,联系上下文,同桌交流等方法理 解文中部分词语。 3明确课文主要内容:记忆中祖父的园子色彩鲜艳,景物众多,祖父经常在园子里劳 作,作者也经常在园子里“乱闹”、玩耍,园中的景物是自由的,作者也是自由的、快乐的。 三、再读课文,梳清条理 1小组讨论:作者回忆了童年时在祖父的园子里经历的哪些场景? 2. 全班交流:记忆中的园子 (第13自然段);跟着祖父在园子里干活、玩耍 (第414 自然段);园中的一切都是活的,都是自由的(第1516自然段);在园中玩累了,可以快乐 地入梦(第1719自然段)。 3. 自由朗读课文,边读边画出自己认为优美的句子,并和同桌交流,这些

25、句子美在哪 里。 四、指导书写生字 1. 出示要求会写的生字,学生认读。 2教师示范书写。 3学生写字,教师巡视。 五、布置作业 1. 抄写生字词,摘录优美的句子。 2熟读课文。 祖父的园子 13记忆中的园子 414快乐的园子 1516自由的园子 1719温馨的园子 i 熟读课文,体会作者在园子里自由自在、快乐无忧的心情,感受作者童年生活的情 趣。 2. 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的内心感受,感悟作者的表达方式。 重点 熟读课文,体会作者在园子里自由自在、快乐无忧的心情,感受作者童年生活的情趣。 难点 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的内心感受,感悟作者的表达方式。 7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 .认读本

26、课生字词。 2指名读课文。 二、精读课文,理解感悟 1. 自由朗读课文,把课文读通顺、熟练,并思考:祖父的园子给你留下了什么样的印 象?你是从课文中的哪些地方读出来的? 学生可能会有这样的印象: (1) 祖父的园子是一个美丽、好玩的地方。 (2) 祖父的园子里充满了快乐。 (3) 祖父的园子是一个很自由的地方。 2. 找出你最喜欢的句子或段落,反复朗读。 三、走进课文,品味童年 1. 默读课文,园子里的哪些情景给你留下了特别深刻的印象? 2. 课堂交流。根据学生的回答随机指导: (1)园子里有蜜蜂、蝴蝶、蜻蜓、蚂蚱。 朗读第1自然段,想象描绘的画面。 用一个词语概括园子里的蜜蜂、蝴蝶、蜻蜓、蚂

27、蚱给你留下的印象。(充满生机、热 闹、美丽) 有感情地朗读,读出热闹和生机勃勃的感情。 (2 )作者和祖父在园子里边干活边玩儿。 默读课文第414自然段,画出作者干活和玩闹的句子,细细地品味。 a. 其实哪里是铲,不过是伏在地上,用锄头乱钩一阵把狗尾草当作谷穗留着。 b. 哪里会溜得准,不过是东一脚西一脚地瞎闹反而把它踢飞了。 c. 一抬头,看见一个黄瓜长大了,我跑过去摘下来于是丢下黄瓜又去追蜻蜓了。 d. 祖父浇菜,我也过来浇,但不是往菜上浇,而是拿着水瓢,拼尽了力气,把水往天 空一扬,大喊着:“下雨啰!下雨啰!” 讨论:作者在园子里到底是玩闹还是干活?你从中感受到了什么? (干活就是玩闹,

28、玩闹就是干活,都充满了欢乐。) 选择自己喜欢的句子或段落有感情地朗读,读出作者的快乐心情。 (3)园子里的花、鸟、虫子、倭瓜等。 朗读课文第16自然段,你从这段话中读出了什么?是从哪些句子里读出来的? 课堂交流。引导学生关注下面的句子,在反复朗读中体会园子里的那份自由。 a. 要做什么,就做什么。 b. 要怎么样,就怎么样。 c. 愿意爬上房就爬上房。 d. 愿意开一朵花,就开一朵花。 e. 愿意结一个瓜,就结一个瓜。 f .愿意长多咼就长多咼。 有感情地朗读这个自然段,体会其中的自由和快乐。 3. 默读课文,思考:作者在园子里的心情是怎样的呢?可以从哪里感受到? 4. 找出表现作者快乐的心情

29、的句子,有感情地朗读。 四、回顾总结,延伸拓展 1. 在作者童年的记忆中,祖父的园子是一个怎样的园子? (美丽、快乐、自由、温馨的园子。) 2. 有自由的园子真好,有爱的园子真好。就这样一天天的,祖父、后园、作者三者是 缺一不可的。在三十一年短暂而坎坷的人生旅途中,对于人间的“温暖与爱”怀着“永久的 憧憬与追求”的萧红常常会忆起呼兰河城,因为呼兰河这座小城里住着她的祖父,有她和祖 父的园子。所以,作者用一颗真诚的心,用一本呼兰河传记录了曾经的点点滴滴。 3. 推荐阅读:呼兰河传。 祖父的园子 玩闹干活 自由快乐 数生反思 祖父的园子选自现代作家萧红的自传体小说呼兰河传。课文重点写了作者在祖 父

30、的园子中自由自在的童年生活。 在导入文本后,我让学生结合课文的阅读提示,自主朗读, 感受作者童年生活的自由快乐,领悟这种感情是怎样表达出来的。在学生充分阅读的基础上, 让他们交流作者在园子里心情是怎样的,是从哪些描写中体会到的?作者为什么对祖父的园 子久久不能忘怀?在交流反馈的同时,引导他们读相关的段落, 通过多种形式的朗读, 让学 生从字里行间悟出趣、 悟出情,充分感受作者对童年美好生活的眷恋和对祖父的怀念。祖父 的爱放飞了孩子的天性,在他暖融融的爱的包围下,才有了孩子自由、随性、幸福的童年。 正是因为作者的心灵是自由的,所以在她孩童的眼里,一切才是自由的,快乐的,甚至是充 满梦幻色彩的。

31、3*月是故乡明 敦材亞U3 月是故乡明是散文大家季羡林先生的散文名篇,文章以月作为抒情线索,通过对故 乡和童年生活的回忆,特别是对故乡月色的动人描写,抒发了作者对故乡永远的思念和牵挂。 文章语言朴实,对故乡的怀恋之情溢于字里行间。散文的“形散而神聚”特点在本文中表现 得很充分。 五年级的学生对散文“形散而神聚”的特点还不是很了解,在学习本课时只停留在泛读 和初读上,只能欣赏文本的语言美,所以教师要引导学生进入特定的审美意境,培养学生具 有接纳美的事物的胸怀。 敦学m心 i 课前让学生搜索有关“月与故乡”的古诗词,理解月是思乡的代名词。 2本文感情浓厚,意味隽永,教师应当引导学生进入课文的情境中

32、,体会作者的情感。 3引导学生理解散文“形散而神聚”的特点。 4通过品析重点语句,体会作者对故乡的思念之情。 【知识与技能】 在反复阅读、体会情感的基础上对月是故乡明进行文本研习,体会作者对故乡永恒 的思念与牵挂之情。 【过程与方法】 1. 通过对本文的学习,引导学生学会独立阅读与思考,并根据自己的独特感受与文本、 老师、同学展开对话,表达自己的阅读感受。 2. 尝试以散文的形式表达自己对家乡的情怀。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学生能通过对文本的反复研习,认识到故乡对一个人成长的重要意义,激发学生对家乡 的热爱之情。 重点 学会从大处着眼,小处落笔的阅读方法,记下自己阅读作品时的感受、理解、评价

33、和质 疑,与作品展开对话。 难点 调动自己审美经验的积累对文本进行鉴赏,体会文本在表达上的艺术特点以及不同的风 格。 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 学生:搜集有关“月与故乡”的古诗词。 谋时回31心 1课时 J I馥学过程 一、激情导入 对于我们普通人来说,月亮是非常熟悉和平常的景物。然而,一位笃实敦厚的长者却赋 予了它不一样的深意。他就是国学大师季羡林。今天,我们将通过学习月是故乡明这篇 文章来解读他的“明月”情结。 二、初读课文,扫清障碍 1 释题:大家知道“月是故乡明”这句诗出自哪里吗? 杜甫的月夜忆舍弟。 戍鼓断人行,秋边一雁声。 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有弟皆分散,无家问死生。 寄书长不

34、达,况乃未休兵。 2. 聊作者。 季羡林(1911 2009),山东临清人。著名古文字学家、历史学家、作家。他在佛典语言、 中印文化关系史、佛教史、印度史、印度文学和比较文学等领域,创获良多,是享誉海内外 的东方学大师。一生创作了许多散文作品,如天竺心影朗润集季羡林文集等。 三、赏读课文,理清思路 文章开篇点题,接着由月过渡到山水, 进而过渡到故乡的山水, 过渡到作者的童年生活, 并通过他乡月亮与故乡月亮的对比,表达自己对故乡的思念之情。 四、研读课文,体会感情 1. 季羡林老先生已然功成名就,为什么还念念不忘那个小山村? 就让我们走进这篇散文,走进作者的内心世界。 现在请同学们齐声朗读课文,

35、我们一起 来看看文章哪些段落写得非常优美?(学生站起来朗读并稍加分析,34个人) 我也找了两段,大家看看能不能把空填上? 我曾到过将近三十个国家,看到过许许多多的月亮。在 的瑞士莱芒湖上,在 的咼山上,我都看到过月亮。 的非洲大沙漠中,在的大海中,在 这些月亮应该说都是的,我都非常喜欢。 此地有 , 还有点缀其间,风光无疑是绝妙的。每逢望夜 ,一 轮当空,月光闪耀于 之上,上下 , 一碧 , 远溢,,真不 能不说是赏月胜地。 2. 作者的故乡没有山,为什么还写山呢? (作者的故乡没有山,只有水,但是作者不觉得遗憾,仍然爱他的故乡,强化突出了作 者对故乡的一往情深。) 3作者明明写故乡的月,为什

36、么还要写童年的趣事呢,是不是多余? (不多余。故乡之月,是思乡的载体,取其团圆和美之意,因此人们常用它来表达对故 乡的思念。作者早年离家,童年趣事深刻在记忆中,不管走到哪里,都构成了他思乡的回忆 内容,而这些趣事,都是在月下或跟月亮有关,因此不多余。) 4为什么除了写故乡的月亮,作者还写了那么多地方的月亮? (文中写世界各地美妙绝伦的月亮和朗润园的月亮,起到对比和烘托的作用。突出了故 乡月亮独一无二的美,展现了作者的思乡之情。) 五、总结聚焦,深化主题 这是一篇抒情散文,它的抒情线索是什么? (在这篇文章中,作者以“月”为线索,表达了对故乡的思念。在作者的眼中,月亮就 代表了故乡和亲人。 不过

37、,人们赋予月亮的象征义远不止于此。千百年来,人们总是以各种 方式来抒发对月亮的吟咏和思考。) 六、拓展练习 充分利用图书馆、网络等各种资源,收集能体现“人与月”这一主题的各种艺术形式。 裱召丧ii 月是故乡明 季羡林 诗文中的月亮一一山水衬月 故乡的月亮一一平凡、小对故乡 世界各地的月亮 一一美妙绝伦、大 的思念 朗润园的月亮荷塘月色 数雯反思 我认为略读课文的教学应注重让学生自读自悟,老师要大胆放手,确实给出足够的时间, 保证每个学生都能真正从容地读上几遍课文,运用所学的知识与方法, 自己把课文读懂。 在 集体交流汇报展示环节,应营造宽松愉悦的交流氛围,激励学生乐于畅谈自己的读书所得, 老师

38、则要认真倾听,及时捕捉“鲜活信息”, 或点拨指导、或引发讨论、或归纳学法,使“生 成”效果更佳。真正做到以读为本,自读自悟。教学中我着重对学生学法的指导,学生对词 语的理解及方法运用可以说是得心应手,对课文的阅读感悟也比较到位。 4* 梅花魂 敦材页3心 梅花经霜傲放,被人们赋予了坚强的品格,成为中华民族顽强不屈的精神象征。课文以 “故乡的梅花又开了”开头, 引起对漂泊他乡、葬身异国的外祖父的怀念。 通过五个小故事, 表达了外祖父对祖国的热爱、 眷恋之情。一位挚恋祖国的海外游子形象跃然纸上。梅花与老 人交相辉映,融于一体,梅花魂已注入老人的生命之中。 学情曲 学生基础知识的掌握普遍较好,班级同

39、学比较活泼开朗,比较喜欢抢答问题,课堂活跃, 因此,在课堂上我采取了多讨论、多提问、多自学的方法,让学生们学习本文。 教学eaM 1 课前让学生搜索有关梅花的诗文读一读,对梅花的品质有所了解,以便体会外祖父 对梅花的感情。 2 课文以“故乡的梅花又开了”开头,引起对漂泊他乡、葬身异国的外祖父的回忆。 在学习本文时,注意引导梅花与外祖父是怎样联系起来的。 3课文重点表达了外祖父对祖国的热爱和眷恋之情。一共写了五件事,有的直接表达 这种感情,如读思乡的诗词会落泪; 有的间接表达这种感情, 如因作者弄脏了墨梅图而发脾 气等,注意引导学生了解情感的表达方式。 4本课语句含蓄,感情深沉,要指导学生反复朗

40、读,在阅读中体会人物的爱国情、思 乡意,领悟这种感情是怎样表达出来的,并进行语言积累。 5. 教师要提醒学生注意文中的一些字的字音和字形。 a学nn城鼻 【知识与技能】 i 掌握本课生字词。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读懂课文,感受外祖父的思乡之情,并揣摩这种感情是怎样表 达出来的。 3了解课文“前后照应,首尾连贯”的特点。 【过程与方法】 通过情境感悟、朗读、小组合作学习等方法学习课文,体会华侨老人眷恋祖国的赤子心。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 通过外祖父爱梅花,体会华侨老人眷恋祖国的赤子心。 2 理解题目的意思,懂得梅花不畏“风欺雪压”的高尚品格,并学习这种品格。 重点f 圮- 重点 通过外祖父

41、爱梅花,体会华侨老人眷恋祖国的赤子心。 难点 理解题目的意思,懂得梅花不畏“风欺雪压”的高尚品格,并学习这种品格。 教学m 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生字卡片。 学生:搜集与梅花有关的诗文。 谍时CTFl 1课时 較学过耗 一、揭题导入,赏梅花 1. 大家见过梅花吗?(多媒体课件出示一组梅花图片 )梅花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 导交流梅花的古诗、名句、名画、歌曲等) 2梅花历来是画家、诗人所赞美的对象,我国宋代诗人王安石、陆游,元代诗人王冕 等都曾经写下诗句赞美它。 我们的开国领袖也曾写下词句盛赞它。梅花不愧是花中之王, 之君子。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个与梅花有关的动人故事。(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二

42、、初读课文、知梅花 1. 学生自由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检查生字掌握情况(多媒体课件出示生字) 2速读课文,思考课文通过哪几个小故事,表达了外祖父眷恋祖国的赤子心? 3讨论交流,理清条理,出示小标题。(吟诗落泪、珍爱梅图、思国伤怀、赠墨梅图、 送梅花绢。) 三、细读引导,悟梅花 1.同学们,我们读这几个小故事,都能感觉到外祖父爱梅花。你是怎样从这些段落中 读出这种感情的呢? (出示:我们可以在充分阅读的基础上用这些方法:(1)联系上下文; 抓重点词句; 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4)用朗读的方式;(5 )其它自己喜欢的方法。) 2自学体会,动手圈画。 3读句交流,谈理解。 4重点引导第

43、二件事:从对比手法的使用及对外祖父的神情、语言、动作等的描写体 会对梅花的喜爱。 5练习有感情地朗读这一段。 四、品读升华,颂梅花 1过渡:外祖父为什么对梅花情有独钟,文中哪一段话给我们解开这个谜团? 2自由读外祖父所说的那段话,互相交流、讨论。 (1)从这段话中你了解到了哪些内容? (2)把你了解到的内容讲给同桌听听。 (3)全班交流: 梅花的精神(不畏严寒、坚贞不屈)。 梅花的精神象征着中华民族的精神。 保存墨梅图激励自己保持民族气节。 3说说中国历史上出了哪些有气节的人物。 4指导有感情地朗读,读出外祖父对梅花,对有骨气的中国人的敬佩。 (1) 自由练读。 (2) 指名读自己感受最深的句

44、子。 齐读。 五、拓展深化,学梅花 1 课文除了写外祖父挚爱梅花外,还写了外祖父几次哭了的情形,请找出来读一读, 并说说你从中体会到了什么。 (1) 每当读到之类的句子,常会有一颗两颗冰凉的泪珠落在我的腮边、手背上。 (2) 我说:“外公,您也回祖国去吧!”想不到祖父竟像小孩子一样,呜呜呜地哭了起 来 (3) 想不到眼含泪水的外祖父也随着上了船,递给我一块手绢一一雪白的细亚麻布上绣 着血色的梅花。 从中体会到了外祖父对祖国深深的眷恋之情。 2学完了课文,你明白文章为什么以梅花魂为题目了吗? 3学生结合自己的理解来谈。让学生明白,梅花魂就是中华民族不屈不挠的精神。 4.“故乡、祖国”让多少身居在

45、外的旅人、游子拥有无尽的相思与眷恋。古往今来,由 于许多历史原因,许多像外祖父一样的中华儿女流落他乡。他们虽然身穿洋装、 说着异地的 语言,但是他们的血管里流动着中国人的血,他们的胸中跳动着一颗颗中国心。最后让我们 一起来欣赏张明敏演唱的歌曲我的中国心,让我们从歌声中再一次感受爱国华侨们的心 声。 六、布置作业 背诵自己感受最深的一个段落。 板书设计 梅花魂 吟诗落泪 珍爱梅图 民族魂 思国伤怀 中国心 赠墨梅图 思乡情 送梅花绢 教学反思 梅花魂一文讲述的是华侨老人的思乡之情,爱国之情。如何让学生去体验这种情感 呢?首先我通过课件展示写梅花的诗,展示梅花图片,然后,我便引导学生体会梅花所代表

46、 的精神,把梅花所象征的含义,通过外祖父对梅花的赞美,对中华民族的赞美层层引出。并 从外祖父一系列的举动中让学生感悟出,梅花寄托着外祖父的情感,同时也将自己深深地感 动。 在语文教学中,教师必须以人为本, 弘扬人文精神,充分尊重学生的个性,还学生自由 的空间。营造民主、平等、宽松、自由的课堂氛围和学习环境,让学生不断提高自己学习语 文的能力,并得到情感的熏陶。 口语交际:走进他们的童年岁月 敦材3EL心- 这次口语交际的内容是走进大人们的童年岁月,了解他们小时候的故事。可以从以下三 个方面进行交流。第一, 将自己的记录整理好后交流结果;第二,说说自己在提问过程中印 象深刻的事情;第三,可以谈谈

47、自己的感受。注意提问的语气,不要随意打断别人。 学 学生在成长的过程中,应该和不少人打过交道:亲戚、邻居、老师、同学具备了一 定的交际能力,因此学生是有话可说的。老师要引导学生从哪些方面提问,获取有用的信息, 让学生在交流时有话可说,有故事可讲,有感受可谈。 敦学閣曲 1. 听故事,复述故事时要将一件事讲述清楚、具体,并注意表达方式,能引起听众的 兴趣。 2. 拓宽思路,从不同的角度询问大人们的童年故事,以表现他们童年生活的丰富多彩。 3通过收集大人们的童年生活中的事情,丰富学生的积累,教育学生珍惜现在的美好 生活。 孰学EH心 【知识与技能】 通过口语交际,提高表达、倾听和与他人沟通的能力。

48、 【过程与方法】 i将自己收集的材料进行归类、整理。 2教给学生一定的讲故事的方法,以便在交流过程中表述清楚。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收集大人们的童年故事,教育学生珍惜现在的美好生活。 重点应!玉曲 重点 和别人交流时,要把自己听到的故事讲清楚、讲明白。 难点 能选择别人可能感兴趣的内容讲具体。 敦学田山 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 学生:课前收集大人们童年的故事。 课时SH心 i课时 較学过程 一、播放歌曲,导入新课 1 同学们,老师今天带来了一首有趣的歌曲童年,如果你会唱,可以一起唱,边听 边想,歌词中反映的童年有趣在哪里。(播放歌曲) 听完了歌曲,你觉得趣在哪里? 2 童年生活,童趣无

49、限,这节课我们就来聊一聊童年趣事。 二、勇于交流,发现童趣 1 回忆课文,体会童趣。 (1) 大家还记得祖父的园子中的主人公吗,她的童趣是什么? (2) 古诗中诗人笔下的三个儿童的童趣表现在哪里? 2. 说说自己,回味童趣。 我们正处在童年这个五彩缤纷的时代,谁没有趣事呢?我们大家来说说自己童年中令你 最难忘的事。 要求:以孩子的口吻,用口头语言,并选择恰当的表达方式,把故事讲具体、讲清楚。 3走进长辈,明白童趣。 走进大人们的童年岁月,了解他们小时候的故事。(小组内交流) 要求: 小组内的每个同学轮流发言。 声音响亮,自信大方。 围绕主题,把故事说完整,把有趣的细节说清楚。 认真倾听,明确趣

50、在哪里;不要插嘴。 (3) 学生交流,教师参与,发现薄弱之处,予以指导。 (4) 每个小组派代表全班交流。 三、课堂总结,提升情感 无论你生活在什么年代,童年都是会飞的梦,是一串串有趣的“冰糖葫芦”上的笑声, 是一朵朵飘舞的雪花你们的童年比长辈们的童年要丰富多彩的多,你们要珍惜现在的美 好生活。 口语交际:走进他们的童年岁月 童趣 重点讲述别人感兴趣的内容 :数旻反患 本次口语交际的话题是“走进他们的童年岁月”。刚学习了关于童年的诗和故事,既有 利于激发学生讲述的兴趣, 又能把学生的目光从书本引向了生活。童年,是充满纯真和情趣 的时光,也是令人留恋和难以忘怀的时光。在学生交际的实践中,提升学生

51、的交际能力。口 语交际教学,毕竟不同于学生一般意义上的交际。所以,教师必须关注学生说话与听话方法、 态度、能力、习惯等方面目标的达成。在学生讲述自己或他人童年故事的时候,我有意或者 无意地引导学生体会:说什么,怎么说清楚,怎么说具体。我在“说具体”这一点上刻意作 了文章。学生讲述的多是一个一个片断,没有完整地讲述。理想的状态下,应该让学生讲述 一个完整的童年故事。 习作:那一刻,我长大了 这次的习作的主题是“那一刻, 我长大了”,通过写一件自己成长历程中印象最深的事 情,让你突然觉得自己长大了。要求把事情的经过写清楚,还要把感到自己长大了的“那一 刻”的情形写具体,记录当时的真实感受。 学情佃

52、曲 这是一篇写事的习作,对于五年级的学生来说不是难事。难的是要在把事情写清楚、明 白的基础上,还要把感到自己长大了的“那一刻”的情形的瞬间写具体,字里行间流露出自 己的真情实感。 敦学圉圮丿 i 指导选材。先想一想哪件事给自己留下的印象最为深刻,让你觉得自己长大了。选 好材料,确定自己要写的内容。 2明确要求:内容具体;语句通顺;要有真情实感。 3 指导构思。想一想自己准备怎样写,才能把事情写清楚,写具体,写得打动人心。 4当堂习作。教师随机指导,及时发现学生的优点并予以鼓励;针对有代表性的问题 及时进行指导。 敦学皿上 【知识与技能】 选一件令人印象深刻,并让你觉得自己长大了的事写下来。内容

53、要具体,语句要通顺, 感情要真实。 【过程与方法】 培养学生积极参与,敢于表达自己的想法的习惯,做到表达时有条理、有感情。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让自己长大了的经历,训练学生思维的条理性以及语言表达能力,并从中体会自己 的成长。 莹点乂二 重点 在动笔前理清思路,学会表达,完整清楚地叙述出这件让你觉得自己长大了的事。 难点 善于表达,说话有顺序,条理清楚,有重点。 我学m城纭 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 学生:回顾自己成长路上印象最深的、让你觉得自己长大了的事情。 谍时CTl 2 课时 课 aiae 1 选一件成长历程中印象最深的,让你觉得自己长大了的事写下来。内容要具体,语 句要通顺,感情

54、要真实。 2 通过让自己长大了的经历,训练学生思维的条理性以及语言表达能力,并从中体会 自己的成长。 重点堆爲 重点 把一件事写清楚,写具体,要有真情实感。 难点 把感到自己长大了的“那一刻”的情形写具体,记录当时的真实感受。 一、激发情趣 在我们成长历程中,总有一些事让我们印象深刻,总有一些事对我们的成长意义非凡。 让我们翻开成长的史册,记录下让我们印象深刻的、对我们成长意义非凡的事。 二、拓展思路 1. 在你成长的历程中,有哪些让你印象深刻的事? 2指名回答,并说说自己为什么而印象深刻。 3 小结: 有一些让你印象深刻的事是因为有趣,而有一些印象深刻的事让你成长了。 三、互动交流 1.刚才

55、同学们都讲述了让自己印象深刻的事情,有有趣的,有难过的,有遗憾的 想一想有没有哪一件事让你突然觉得自己长大了?认真回顾事情的经过,要把事情的经过想 清楚、想具体,然后再想一想应该怎样讲述,才会打动别人。(学生自由练说) 2指名回答,其他同学当记者,现场进行“答记者问”。教师引导学生说说感到自己 长大了的“那一刻”,说清楚自己觉得长大了的原因。(请个别同学讲述,教师指导) 3在小组里说说让你觉得自己长大了的故事,然后推选其中说得最好的一位同学参与 集体交流,评选出最让人触动的小故事。评选条件:把事件说清楚,说具体;表达时口齿清 楚,声音响亮,语句通畅。 4 集体交流,注意评价。 四、动笔写作 1

56、.学生动笔拟提纲,完成习作。 2 教师巡视指导,注意发现优秀习作。 习作:那一刻,我长大了 印象深刻感到长大真情实感 第E谍时 课时目标 1 习作讲评。 2 指导学生对自己的习作进行修改,直到满意为止。 重点 习作讲评。 难点 共同评议中肯定优点,指出问题。 教学过程 一、佳作赏读,交流评价 1 展示一篇写得比较好的作品,指名读,全班交流点评。 预设: 这篇文章写了一件什么事,让你“长大”的“那一刻”是什么呢? 你最欣赏这里面的哪个词或者哪个句子? 老师也喜欢这里面的一个句子。你们觉得这个句子写得好吗?好在哪里? 你觉得还有什么地方需要修改或者补充的吗? 2小结:我国古代就有“文章不厌百回改”

57、的说法,好文章就是修改出来的。希望同 学们认真地修改自己的习作,选择一个合适的题目, 结尾再写一写自己的感受,这样才能让 习作更完整,才能达到与对方真诚沟通的效果。 二、着手修改,比照赏析 1 相信刚才的欣赏与评价,对大家都有很大的启发和帮助。请同学们拿起手中的笔, 对自己的习作进行修改。 2教师巡视,发现修改后有很大改观的典型习作。 3请“修改典型”习作的作者上台朗读自己修改前后的句子或段落,并说说这样改的 原因。 4.教师出示一篇劣作,请同学们谈谈看法,并提出修改意见。 三、小组合作,互评互改 1 教师出示评改要求: (1) 文章是否把一件事写清楚了,受到触动、感到长大的瞬间是否写具体了。

58、 (2) 语句是否通顺,有没有让你心动的好词佳句。 (3) 中心是否明确。 (4) 是否有真情实感。 2互相通读小组内成员的作文,相互提出优点、缺点及整改意见。 3各自修改。 四、再次修改,誊抄习作 再次修改自己的习作,认真地抄写在作文本上。 五、课堂小结 同学们,我希望通过这节课,你们不仅能完成这篇习作,而且在今后的生活中,也能学 会表达,学会沟通,同时也别忘了学会倾听,你会发现,这个世界充满了阳光和爱。 习作:那一刻,我长大了 印象深刻感到长大真情实感 :敎芝反思 课堂即生活。教师在课堂上努力营造宽松、愉悦、融洽的学习氛围,自身极具亲和力。 教师把学生看成是一个生命体,如同是自己的朋友一般

59、去尊重每一位学生。师生之间平等对 话,同学间无拘无束地交流,人人都全身心地投入,人人都是学习的主人。语文课程标 准指出:“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引导学生关注现实, 热爱生活,表达真情实感。”在本次教学中,学生在看、听、说、写、改的学习过程中自主 参与习作实践;在兴致盎然的习作实践中, 感受习作带来的乐趣;在具体形象的习作实践中, 初步了解和运用了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语文素养得到了有效的培养。“教育的艺 术是使学生喜欢你所教的东西”,在这里得到了印证。 u:弋 * ? 语文园地 教:材EE3心 这个语文园地共设了三个板块。“交流平台”紧紧围绕本组课文的内容,通

60、过读直抒胸 臆的句子、品味重点语句、把自己想象成文中的主人公,或通过有感情地朗读来体会作者表 达的思想感情。“词句段运用”意在让学生学会读句子,想象情景,体会怎样把句子写具体, 以及句子在表达上的特点,并学会仿写。“日积月累”意在让学生积累古诗,背诵古诗,了 解古诗的大意。 *情履匾球 学生通过对本单元课文的学习,能从多角度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能根据句子,想 象情景,体会句子在表达上的特点并能仿写句子;能在理解诗意的基础上背诵古诗。 敦学圉心 1. 交流平台 在此次交流过程中,要结合具体课文加以体会,并鼓励学生在今后的 习作中尝试运用。 2词句段运用 一一读句子,想象情景,体会怎样把句子写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